望洞庭

合集下载

望洞庭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洞庭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洞庭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望洞庭的古诗意思

望洞庭的古诗意思

《望洞庭》
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的意思: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唐诗鉴赏(优秀3篇)

《望洞庭》唐诗鉴赏(优秀3篇)

《望洞庭》唐诗鉴赏(优秀3篇)望洞庭原文及赏析篇一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翻译: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望洞庭原文翻译以及注释(共8篇)

望洞庭原文翻译以及注释(共8篇)

望洞庭原文翻译以及注释〔共8篇〕篇1:望洞庭原文翻译以及注释望洞庭原文翻译以及注释《望洞庭》是诗人刘禹锡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是一篇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诗篇。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屹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程度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那么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篇2:望洞庭原文及翻译望洞庭原文及翻译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屹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程度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望洞庭古诗意思解释

望洞庭古诗意思解释

望洞庭古诗意思解释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被贬到朗州(湖南常德),上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写的。

诗中描写的是月夜下遥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望洞庭》翻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天的月色相互融合,水面风平浪静,好像一面铜镜还没有打磨。

远远望去,那月下洞庭湖里的君山和湖水,就好像白银盘子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原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望洞庭四句诗的意思

望洞庭四句诗的意思

望洞庭四句诗的意思
《望洞庭》四句诗的意思: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内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解释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解释

望洞庭唐刘禹锡古诗解释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注释: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山水色:也作“山水翠”。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诗意解释全解

望洞庭诗意解释全解

望洞庭诗意解释全解《望洞庭》的诗意是: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原诗:《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望洞庭古诗文

望洞庭古诗文

望洞庭古诗文
以下是三条关于“望洞庭”古诗文的诗句及相关内容:
1.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

哎呀呀,你想想看,湖水的波光和秋天的月色那是多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呀,平静的湖面没有风的时候就像还没磨过的镜子一样平滑光亮呢!就好比那宁静的夜晚,你站在湖边,看着那如镜般的湖面,是不是感觉特别美好呀!例子:我们那次去洞庭湖玩,晚上看到那湖光和月色,真的就像诗里说的一样,简直太美啦!
2.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也是刘禹锡《望洞庭》里的诗句哟!远远望去,洞庭山青水绿,君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中,就像白银盘里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呀!这画面是不是特别生动形象呢!这就好像在一个大大的银盘里放着一个精致的小青螺饰品一样让人惊喜。

例子:我给朋友描述洞庭湖的时候,就说那简直就是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模样,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说一定要去看看。

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可不是《望洞庭》里的啦,但也是写洞庭湖的很厉害的诗句呢,是孟浩然写的。

那湖面上蒸腾的水汽简直要弥漫整个云梦泽呀,波浪的声势浩大得都能撼动岳阳城了!哇塞,这得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呀!就好像一场超级震撼的大风暴要席卷而来一样。

例子:老师在课堂上讲这句诗的时候,我们都在想象那水汽和波浪的厉害,感觉好神奇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写洞庭湖的古诗文真的太美妙啦,它们把洞庭湖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特别向往!。

望洞庭的解释意思

望洞庭的解释意思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两相和:指水光与月色交相辉映,优美和谐。

2、山水色:一作“山水翠”,作“色”为佳;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3、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澈的洞庭湖面。

4、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君山原名洞庭山,洞庭湖以此得名。

译文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作品赏析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色下洞庭湖优美的景物,通过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运用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现于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的首句描写澄彻的湖水与素月之光交相辉映,水天一色,千里空明。

第二句描绘湖面无风,微波不兴,迷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表现了洞庭湖上风平浪静、静谧安闲的景象。

三、四句集中描写洞庭湖中的君山。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远望犹如一只雕镂剔透的银盘里,放置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惹人喜爱。

诗人笔下的月下水中之君山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全诗把洞庭一带的湖山景物描写得旷远高妙,这也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是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整理了《望洞庭》全诗意思及诗意,供参考。

《望洞庭》全文意思: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诗意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
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望洞庭》诗词解读赏析

《望洞庭》诗词解读赏析

《望洞庭》诗词解读赏析
望洞庭⑴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⑵,
潭面⑶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⑷里一青螺。

【注释】
⑴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⑵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⑶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⑷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著名诗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译文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译文

望洞庭唐刘禹锡古诗译文
《望洞庭》是唐朝刘禹锡的诗作。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湖面平静无风,月光洒在湖面上,如同未经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青山绿水翠绿欲滴,仿佛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古诗的意思翻译

望洞庭古诗的意思翻译

望洞庭古诗的意思翻译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色:也作“山水翠”。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鉴赏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望洞庭古诗解释

望洞庭古诗解释

望洞庭古诗解释《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原文如下:原文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注释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湖光与秋月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通过对比湖水和月亮的平静与明净,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潭面无风镜未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无波的状态,如同未经打磨的一面镜子一般。

而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通过遥望远处的洞庭湖景色,表达了一种向往之情。

"白银盘里一青螺"则是一幅精致的画面,把握住了自然界中细微而生动的生命瞬间,这里的“青螺”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湖光秋月和洞庭山水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向往。

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刘禹锡《望洞庭》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未磨遥银盘
tíng 庭院
庭 大庭广:左右 音序:J 部首:钅 组词:铜镜 穿衣镜 造句: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书写指导:两边都要写窄, 竟字三部分都要扁,中间 是日不是口。
理解词语
【和】 【镜未磨】 【遥望】 【青螺】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 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 指君山岛。
一是因为月光下看 不真切;二是湖面 宽阔,波光粼粼, 迷迷蒙蒙。
只有“镜未磨”才 能形象贴切地表现千里 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 柔的景象。
《望洞庭》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望的?
《望洞庭》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了:湖光、秋月、洞 庭湖、君山岛,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看的。
课文主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ɡ wèi mó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yáo wàng dòng tíng shān shuǐ s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bái yín pán lǐ yī qīng luó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会写的字
jìng wèi mó yáo yín pán

诗句赏析
月光和湖水交融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 在一起非常和谐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水平如镜
湖面无风,迷迷蒙蒙的湖 面宛如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句赏析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和 hé(1)温和 例 和风细雨 (2)协调 例 和谐
望洞唐
刘 禹
庭锡
·
导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 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 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 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 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 感受一处山水。
看 一 看
君 山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3)不分胜负 例 和棋 (4)连词 例 我和你和 hè(1)声音相应 例 一唱一和
(2)依照别人诗词题材来写诗 例 和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未磨拭的铜镜
注释: 潭面:指湖面。
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译文:
水面风平浪静就好像没有磨过的铜镜。
初读古诗
1、自读诗文,读懂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诗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 字或词。 3、三读诗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 意思,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wàng dòng tíng
望 洞庭
hú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hé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诗句赏析
远看
遥望洞庭山水翠,
比喻
洞庭湖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君山
月光下,君山更加更加青翠, 洞庭水更加清澈,山水浑然一体。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
君山
白银‖盘里/ 一青螺。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解析
诗人为什么把潭面比喻成未打磨的铜镜?
课文结构
湖光
望 近看 望洞庭
喜爱洞庭湖

秋月 潭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庭 远看 洞庭湖
君山岛
课堂演练
1.写出蓝色词语的意思。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 镜未磨:没有打磨的镜子。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作业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 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 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 学交流。
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 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 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 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 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 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 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
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远远地望去。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
注 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 景物,隐
约不清,如同铣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 楚.两说均可。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 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堂小结
《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这首 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 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让 我们感受到洞庭湖的美。在体会古诗感情的同时,我还 学习了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 而理解古诗文的方法。
洞庭湖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匈奴族后裔,唐代中期 诗人、政治家、哲学家。他 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 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 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 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 豪”。其代表作有《乌衣 巷》、《秋词》、《竹枝》 (六)、《西塞山怀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