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的设计与优化
换热器的设计与优化换热器是化工、能源、航空航天、冶金、制药等诸多行业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
其主要功能是将不同物质间的热量进行传递和交换,以达到升温或降温的目的。
对于大多数工业生产过程而言,换热器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换热器的设计原则1.1 设计目标在设计换热器之前,需要先明确设计目标。
具体来说,需要了解热量传递的要求、流体特性、温度、压力、换热面积、热损失、绝热要求、材料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
1.2 流体设计和选型换热器的流体设计和选型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流体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流体的特性,如流量、密度、粘度、热导率、比热等。
这些特性会直接影响换热器的热量传递效率和性能。
在选型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材料。
1.3 换热面积和流量换热器的面积和流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素。
在面积方面,需要充分考虑热量传递需要的换热面积。
在流量方面,需要确保流量的稳定性和流速的合理性,以确保换热器的稳定性和效率。
1.4 取决于流体速度的因素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充分考虑流体速度的因素。
比如,在换热管中,过高的流体速度会造成管壁磨损、振动和噪音等问题;而过低的流体速度则会减小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从而增加能源消耗。
二、换热器的优化措施2.1 热扰动控制热扰动是换热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热扰动会影响热量传递的稳定性和效率,从而影响工业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控制热扰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优化,比如增加热储备、改善换热器的结构和材料、调节输入流体温度和流量等。
2.2 流体优化流体优化也是换热器的关键工作之一。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提高流体速度和流速、调节输入流体的物理特性、优化流体的进出口布局等措施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热量传递的效率和稳定性。
2.3 换热器结构优化换热器结构的优化也可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和稳定性。
02-换热器设计
1
§2-2 传热过程分析及计算
二、 传热过程的基本公式 3、通过肋壁的传热
k
' f
Ai 1 hi hoo Ao
1
1 1 hi hoo
1
只要 o 1 就可以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 由于β值常常远大于1,而使η0β的值总是远大于1,这就 使肋化侧的热阻显著减小,从而增大传热系数的值。
二、 传热过程的基本公式
2、通过圆管的传热
内部对流: hi dil (t f 1 twi ) 圆柱面导热:
(t wi t wo ) do 1 ln 2 l di
hi ho
1 lhi di
1 ho ld o
外部对流: ho dol (two t f 2 )
(2)传热系数是常数; (3)换热器无散热损失; (4)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 可以忽略不计。
要想计算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首先需要知道当地温
差随换热面积的变化,然后再沿整个换热面积进行平均。
§2-3换热器中传热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
一、简单顺流及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
在假设的基础上,并已知冷热流体 的进出口温度,现在来看图中微元 换热面dA一段的传热。温差为:
1 kf 1 Ao Ao 1 hi Ai Ai hoo
§2-2 传热过程分析及计算
二、 传热过程的基本公式 3、通过肋壁的传热
定义肋化系数:
Ao Ai
则传热系数为:
kf
1 1 hi ho o
1
§2-2 传热过程分析及计算
二、 传热过程的基本公式 3、通过肋壁的传热
t t1 t2 dt dt1 dt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换热器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下面将为您介绍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步骤:
1. 确定换热器类型:根据工艺要求及介质性质,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如管壳式、板式、螺旋板式等。
2. 估算传热系数:根据换热器类型、流体类型、流量、温度等因素,估算出传热系数。
3. 计算传热面积:根据所需传热量和传热系数,计算指定温度下需求的传热面积。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根据所需传热面积和换热器类型,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
5. 设计热损失:根据换热器使用环境,计算换热器热损失量,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6. 设计流路:结合工艺流程及介质性质,确定换热器内部介质的流路和流速,
以确保传热效率。
二、注意事项:
1. 选用合适的换热器类型,以确保传热效率和占用空间的合理性。
2. 估算传热系数要考虑介质性质、流量、温度等因素,更加科学地估算传热系数。
3. 所需传热面积要根据实际需要,同时结合换热器的大小、材质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要遵循一定的社会标准及安全规范,以确保换热器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设计热损失要考虑换热器使用环境,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同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换热器设计与性能评估
换热器设计与性能评估换热器是热工设备中一种重要的设备,它能够实现热量的传递,在工业生产、能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换热器的设计原理以及性能评估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换热器并提升设计与评估能力。
一、换热器的设计原理换热器的设计原理是基于热传导的基本规律。
热传导是通过不同温度物体间的能量传递方式,换热器利用热传导将高温物体的热量传递给低温物体,实现热量的平衡。
换热器设计的关键是要确保热量能够有效传递,同时满足流体流动和布局的要求。
换热器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所需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主要取决于传热系数、温差和传热需求。
传热系数是衡量传热效果的指标,它与流体的性质、流速以及管壁材料等因素有关。
温差是指两侧流体温度的差值,决定着换热过程中的热能转化效率。
传热需求是指设备需要传递的热量或吸收的热量,根据这个需求确定换热器所需的面积。
在确定换热面积后,接下来需要确定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换热器性能的关键参数,它决定了热量传递的效率。
传热系数的大小受到流体性质、流速、管子尺寸以及换热器的形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调整流体的流动状态,可以提高传热系数,优化换热效果。
换热器的最后一步是确定流体流动方式和布局。
流体流动方式有多种形式,包括直流、逆流和交叉流等。
不同的流动方式对换热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布局是指换热器内部各个组件的安排和排列方式。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流体的流动性能,增强传热效果。
二、换热器的性能评估方法换热器的性能评估是为了检验其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换热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常用的性能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和计算方法两种。
实验法是通过搭建实验装置,测量和记录实际换热器的工作参数,来评估其性能。
实验法的优点是直观、准确,可以获取真实的换热器性能数据。
但是,实验过程复杂、费时费力,并且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计算方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软件对换热器进行模拟和计算,来评估其性能。
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设计:一: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30°C,出口温度80°C;冷流体进口温度40°C,出口温度65°C。
该换热器用自来水冷却柴油,油品压力0.9MP,考虑到流体温差较大以及壳程压强0.9MP,初步确定为浮头式的列管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由于冷却水容易结垢,为便于清洗,应使水走管程,柴油走壳程。
从热交换角度,柴油走壳程可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增大传热强度。
选用Φ25×2.5 mm的10号碳钢管。
二、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柴油的定性温度为T1=130°C,T2=80°C,t1=40°C,t2=65°CT=(130+80)/2=105(°C)管程水的定性温度为t=(40+65)/2=52.5(°C)已知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柴油105°C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ρ=840 kg/m3密度定压比热容C o=2.15 kJ/(kg·k)导热系数λo=0.122 W/(m·k)粘度µo=6.7×10-4N·s/m2水52.5°C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ρ=988 kg/m3密度iC=4.175 kJ/(kg·k)定压比热容iλ=0.65 W/(m·k)导热系数i粘度 µi =4.9×10-4 N·s/m 2三、计算总传热系数1.热流量m 0=95000(kg/h)Q 0= m 0C o Δt o =95000×2.15×(130-80)=10212500kJ/h=2836.8(kw) 2.平均传热温差m t '∆=(Δt 1-Δt 2 )/ln (Δt 1/Δt 2)=[(130-65)-(80-40)]/ln[(130-65)/(80-40)]=51.5(°C) 其中Δt 1=T 1-t 2,Δt 2=T 2-t 1。
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计算技巧。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换热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设计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换热器的基本概念、传热基本方程、对流传热、换热器类型(包括空气冷却器、水冷却器、热交换器等)、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在讲授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换热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换热器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拓展,多媒体资料将用于形象地展示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则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作业则是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实时跟踪,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则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教学进度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将合理安排,既不过于紧张,也不过于宽松。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进行课程教学的环境,如教室、实验室等。
同时,教学安排还将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差异化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程将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设计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热的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将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从而调节温度。
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制冷、暖通等行业。
换热器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换热面积:换热效果与换热面积成正比,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换热要求来确定换热器的面积大小。
一般来说,换热器的面积越大,换热效果就越好。
2. 热源和冷源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换热速度越快,因此需要根据热源和冷源的温度差来确定换热器的设计参数。
3. 流体流速和流量:流体的流速和流量对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很大影响。
流速越大,换热效果越好;流量越大,换热速度越快。
4. 材料选择:换热器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常见的换热器材料有不锈钢、铜、铝等。
5. 换热介质的选择:根据具体的换热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换热介质。
常见的换热介质有水、蒸汽、空气等。
6. 设计压力和温度:根据实际工况确定换热器的设计压力和温度。
设计压力和温度必须满足工艺要求,并且要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
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换热工艺参数: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换热器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
2. 计算换热面积:根据换热工艺参数和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3. 确定尺寸和型号:根据换热面积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号和尺寸。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等不同类型的换热器。
4. 计算流体流速和流量:根据能量平衡原理,计算流体流速和流量。
根据此信息,再计算出流体的压降和速度。
5. 材料选择和设备布置:根据工艺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布置方式。
总之,换热器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既要满足工艺要求,又要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合理的换热器设计能够提高工艺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
换热器设计完整版
换热器设计完整版换热器是一种用于转移热量的设备。
它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使流体达到所需的温度。
换热器在各种工业应用中广泛使用,包括化学、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等。
换热器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流体属性、流量、温度、压力和吸热面积。
为了确保换热器的高效性和长寿命,设计过程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初步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确定换热器的流体类型、工作温度和压力、需要传递的热量以及换热器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这一阶段需要考虑管道直径、管道长度、管道数量、流体流量、进出口口径、外壳厚度、热传导率等因素。
2. 确定热传导模型:在确定热传导模型时,需要考虑流体的传热系数、导热系数、表面积、热容量、温度梯度等因素。
热传导模型可以通过使用Fouier定律或热传导方程式来计算热量传递。
3. 计算换热面积:换热器的面积是影响其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换热面积越大,热传递效率就越高。
在计算换热面积时,需要考虑流体和换热器之间的热传导和流动性能。
可以使用LMTD法、NTU法等方法计算换热面积。
4. 选择材料:材料的选择会影响换热器的稳定性和寿命。
一般来说,换热器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强度、耐磨性和热传导性。
常用的材料包括铝合金、不锈钢、铜、碳钢等。
5. 设计细节:设计细节包括换热器流路、管道排列、管束间距、管束支撑和固定方式等。
这些细节将直接影响换热器的传热和流体性能。
设计人员应该警惕设计中的环节疏忽和细节问题,确保设计方案正确无误。
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需要采用符合规范和标准的设计方法,确保换热器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技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确保设计过程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设计出高效、可靠、安全的换热器,为工业制造和生产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共五篇)
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共五篇)第一篇: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第1章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外壳固定死,另一端可相对壳体滑移,称为浮头。
浮头式换热器由于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此不会因管束之间的差胀而产生温差热应力,另外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还在于拆卸方便,易清洗,在化工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对浮头式换热器进行了整体的设计,按照设计要求,在结构的选取上,即壳侧两程,管侧四程。
首先,通过换热计算确定换热面积与管子的根数初步选定结构,然后按照设计的要求以及一系列国际标准进行结构设计,设计的前半部分是工艺计算部分,主要设根据设计传热系数、压强校核、壳程压降、管程压降的计算;设计的后半部分则是关于结构和强度的设计。
主要是根据已经选定的换热器型式进行设备内各零部件(如壳体、折流板、管箱固定管板、分程隔板、拉杆、进出口管、浮头箱、浮头、支座、法兰、补强圈)的设计。
换热器是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
随着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能源问题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已普遍把石油化工深度加工和能源综合利用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换热器因而面临着新的挑战。
换热器的性能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热回收率已达96%。
换热设备在现代装置中约占设备总重30%左右,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占绝对的优势,约70%。
其余30%为各类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新型热管热泵和蓄热器等设备。
其中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以及各类高效传热元件的发展十分迅速。
在继续提高设备热效率的同时,促进换热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并朝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
换热管束包括换热管、管板、折流板、支持板、拉杆、定距管等。
换热管可为普通光管,也可为带翅片的翅片管,翅片管有单金属整体轧制翅片管、双金属轧制翅片管、绕片式翅片管、叠片式翅片管等,材料有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材、铝材、钛材等。
换热器设计毕业设计
换热器设计毕业设计一、引言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将热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冷流体。
换热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传热效率、流动阻力、设备成本、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换热器的设计,该设计旨在提高传热效率,降低流动阻力,并优化设备成本。
二、换热器设计本文所设计的换热器采用板式结构,主要由板片、密封垫和夹紧螺栓组成。
板片之间通过密封垫密封,形成流体通道。
板片材质选择不锈钢,以提高设备的耐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
夹紧螺栓用于固定板片,保持设备的密封性。
在板式换热器中,流体分为冷流体和热流体。
冷流体通过板片的冷流道,热流体通过板片的热流道。
由于板片之间的密封垫较薄,因此可以形成较小的通道,减小流动阻力。
同时,板片的波纹结构可以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三、设计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性能,本文提出以下优化措施:1、增加板片数量:增加板片数量可以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但同时也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和重量。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传热效率、设备成本和重量等因素来确定板片数量。
2、优化流道结构:流道结构的优化可以减小流动阻力,提高传热效率。
可以通过改变流道形状、减小流道截面等方式来优化流道结构。
3、采用强化传热材料:采用强化传热材料可以增加传热效率,但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4、增加设备密封性:增加设备密封性可以防止流体泄漏,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可以通过选用高质量的密封垫和夹紧螺栓等措施来增加设备密封性。
四、结论本文所设计的换热器采用板式结构,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和较低的流动阻力。
通过增加板片数量、优化流道结构、采用强化传热材料和增加设备密封性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性能。
该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设计在化工、石油和能源等领域中,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换热设备。
本文将详细探讨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材料选择、传热原理和应用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设备的传热效率和可靠性。
换热器的设计课程设计
换热器的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分析。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理解换热器的分类和基本原理;(2)掌握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3)了解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分析;(2)具备查阅相关资料和规范的能力;(3)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换热器概述(1)换热器的分类和基本原理;(2)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3)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2.第二章:换热器的设计(1)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理;(2)换热器设计的计算方法;(3)换热器设计的注意事项。
3.第三章:换热器的计算(1)换热器计算的基本公式;(2)换热器计算的案例分析;(3)换热器计算的软件应用。
4.第四章: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1)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2)换热器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3)换热器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2.讨论法:用于探讨换热器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4.实验法:用于验证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结果。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准备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换热器设计教材;2.参考书:收集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教学课件;4.实验设备:准备换热器实验装置,用于实践教学。
换热器课程设计毕业
换热器课程设计毕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掌握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及其计算方法。
(3)熟悉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流程。
(4)了解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换热器。
(2)能够运用换热器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3)具备换热器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换热器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计算方法,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流程,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及其计算方法。
3.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流程。
4.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5.换热器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讨论法:用于探讨换热器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换热器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换热器性能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换热器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换热器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换热器 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第一部分:换热器概述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将热能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以实现热能的平衡和利用。
在化工、能源、制药、食品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手册将以换热器的设计、选择、运行与维护为主要内容,为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第二部分:换热器设计原理1. 热传导原理:介绍热量在换热器中的传导过程,包括对流、传导、辐射等热传导方式。
2. 换热器工作原理:介绍不同类型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如壳管式、板式、螺旋式等。
3. 换热器设计参数:详细介绍换热器设计中的参数,如传热系数、流体速度、材料选取等。
第三部分:换热器设计流程1. 换热器类型选择: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和流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2. 换热器计算及模拟:对换热器进行热平衡计算和流体模拟,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传热面积。
3. 换热器结构设计:设计换热器壳体、管束、管板、密封装置等结构。
4. 材料选取:根据工作条件和流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等。
5. 换热器性能分析:对设计的换热器进行性能评估,确保满足工艺要求。
第四部分:换热器运行与维护1. 换热器安装与调试:介绍换热器的安装、泄漏检测、气密性测试等。
2. 换热器运行优化:讲述换热器的操作技巧和运行优化方法,包括流体控制、温度调节等。
3. 换热器维护与保养:指导换热器的定期检查、清洗、维护和更换零部件。
第五部分:换热器设计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换热器设计案例,分析不同场景下的换热器选型、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结语本手册以换热器设计为主线,系统介绍了换热器的原理和应用,涵盖了设计、选择、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
希望通过本手册的阅读,读者能够对换热器设计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在实际工程中有效应用。
换热器课程设计摘要部分
换热器课程设计摘要部分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性能,能够运用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计算,并理解换热器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换热器的分类、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热交换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计算,并分析评价换热器的设计与性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热交换技术的兴趣,使其认识到换热器在工程实际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及热交换计算。
具体安排如下:1.换热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2.换热器的类型:讲解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如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式换热器等)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
3.换热器的性能:介绍换热器的性能评价指标,如热效率、传热速率等,并分析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因素。
4.热交换计算:教授换热器的热交换计算方法,包括稳态传热方程、换热器的热负荷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及热交换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换热器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实验法:学生进行换热器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换热器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课后深入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及热交换计算。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换热器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设计引言换热器是工业和冷暖设备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
换热器的设计对于设备的性能和能源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换热器的设计原理、常见的换热器类型以及一些设计考虑因素。
换热器的设计原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接触热交换面来传递热量。
换热器通常由两个流体流经并在换热面上进行传热。
热量可以通过对流、传导或辐射的方式传递。
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考虑流体的物性、传热面积、传热系数以及流体的流速等参数。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1.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常见的换热器类型之一。
它由一个管束和外壳组成,一个流体流经管束,另一个流体流经外壳。
管壳式换热器适用于各种流体和工况条件,并且易于清洁和维护。
2.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平行的金属板堆叠在一起组成。
流体在板间流动,通过板之间的壁面传热。
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和紧凑的结构,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换热。
3.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将螺旋形的板片放置在一个圆柱形的外壳内,流体在螺旋通道中流动,并通过板片的表面传热。
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和紧凑的结构。
4.管束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由一个或多个平行管束组成,流体在管束内流动,并在管束和外壳之间的空间中进行传热。
管束式换热器适用于高粘度流体和易于结垢的流体。
换热器设计考虑因素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流体参数流体参数包括流体的物性、流量、温度等。
不同的流体具有不同的物性和传热特性,这对于换热器的设计非常重要。
2. 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换热器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
较大的传热面积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但也会增加换热器的体积和成本。
3.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衡量换热器传热效果的重要参数。
传热系数受流体性质、传热面积以及换热器的结构和设计等因素的影响。
4. 压力损失换热器在传热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损失。
过高的压力损失会降低流体的流速,影响传热效果。
5. 清洁和维护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洁和维护。
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
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类型,掌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使学生掌握换热器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如传热系数、换热面积等。
3. 帮助学生了解换热器材料的选择原则及影响换热效果的因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换热器设计的能力,包括计算、选材和绘图。
2. 提高学生分析实际工程问题,运用换热器设计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换热器设计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换热器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换热器设计课程的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掌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换热器原理与分类:讲解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及其特点,如管壳式、板式、翅片式等。
2. 换热器设计流程:阐述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选型、计算、选材、绘图等。
3. 换热器主要参数计算:详细讲解传热系数、换热面积、流体流速等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4. 换热器材料选择:分析各种常用换热器材料的特点,讲解选材原则及影响换热效果的因素。
5. 换热器设计实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换热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换热器原理与分类,了解各种换热器的优缺点。
2. 第3-4课时:换热器设计流程,明确设计步骤和要求。
3. 第5-6课时:换热器主要参数计算,掌握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4. 第7-8课时:换热器材料选择,了解选材原则及影响换热效果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热器设计:一: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30°C,出口温度80°C;冷流体进口温度40°C,出口温度65°C。
该换热器用自来水冷却柴油,油品压力0.9MP,考虑到流体温差较大以及壳程压强0.9MP,初步确定为浮头式的列管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由于冷却水容易结垢,为便于清洗,应使水走管程,柴油走壳程。
从热交换角度,柴油走壳程可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增大传热强度。
选用Φ25×2.5 mm的10号碳钢管。
二、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柴油的定性温度为T1=130°C,T2=80°C,t1=40°C,t2=65°CT=(130+80)/2=105(°C)管程水的定性温度为t=(40+65)/2=52.5(°C)已知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柴油105°C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ρ=840 kg/m3密度定压比热容C o=2.15 kJ/(kg·k)导热系数λo=0.122 W/(m·k)粘度µo=6.7×10-4N·s/m2水52.5°C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ρ=988 kg/m3密度iC=4.175 kJ/(kg·k)定压比热容iλ=0.65 W/(m·k)导热系数i粘度 µi =4.9×10-4 N·s/m 2三、计算总传热系数1.热流量m 0=95000(kg/h)Q 0= m 0C o Δt o =95000×2.15×(130-80)=10212500kJ/h=2836.8(kw) 2.平均传热温差m t '∆=(Δt 1-Δt 2 )/ln (Δt 1/Δt 2)=[(130-65)-(80-40)]/ln[(130-65)/(80-40)]=51.5(°C) 其中Δt 1=T 1-t 2,Δt 2=T 2-t 1。
3.水用量W c =Q 0/(C i Δt i )=10212500/[4.175×(65-40)]=97844.3kg/h=27.18kg/s 平均温差1221t t T T R --==406580130--=2 1112t T t t P --==401304065--=0.28 选择卧式冷凝器,冷凝在壳程,为一壳程四管程,查图可得t ∆ϕ=0.88。
mt m t t '∆⋅=∆∆ϕ=0.88×51.5=45.32°C 管子规格5.225⨯φ,L=3m 。
管束排列方式:正三角形排列。
一壳程四管程三角形管束排列方式285.2175.011==n K ,。
四、传热面积初值计算取总传热系数K=335W/(m 2.°C)18632.45335108.28363=⨯⨯=∆=m t K Q F m 2一管子面积 3102031⨯⨯⋅==-ππL d F i =0.1884m 2管子数 9871884.01861===F F N t 管子中心距 o d t 25.1==1.25×25=31.25mm ,取t=32mm管束直径 1095)175.0987(25)(285.211101=⨯=⋅=n t b K N d D mm 中心一行管束 34321095r ===t D N b 五、管侧传热系数估计壳体壁温T w假设冷凝给热系数为700W/m.K 平均温差:壳程平均温度:T=(130+80)/2=105°C 管程平均温度:t=(65+40)/2=52.5°C 则800)5.52105(700)105(⨯-=⨯-w T 得:T w =45°C 平均冷凝温度75245105=+=cm T °C 75°C 时柴油物性:密度 ρo =875 kg/m 3 定压比热容 C o =2.03 kJ/(kg·k ) 导热系数 λo =0.123 W/(m·k) 粘度 µo =6.1×10-4 N·s/m 231050.42603360026.12626-⨯=⨯=⋅=Γt h N L M 3109.898713360095000-⨯=⨯⨯kg/s.m 233432r =⨯=NK m W N g r h ./77223)109.8101.681.9875(123.095.0)(95.026/13/13426/1312o =⨯⨯⨯⨯⨯⨯⨯=⋅Γ⋅=----μρλα%3.10%100700700772=⨯-,与假设值接近,不需重新假设冷凝给热系数。
六、管内给热系数管截面积 077.04987)1020(4442321=⨯⨯⨯=⋅⋅=-ππt i N d A m 2管内流速 357.0077.098818.271=⨯=⋅=A W u c ρm/s ))/((240020/357.0)5.5202.032.1(4200/)02.032.1(420022.08.02.08.0i K m W d u t i ⋅=⨯⨯+⨯=⋅+=α七、传热核算取水的污垢热阻为si R =3.44×10-4 m 2.K/W 柴油污垢热阻为o s R =1.72×10-4 m 2.K/W 管壁传热系数为 λ=45 W/m.K 则:K m W R d d b d d R d d K oso m o i o si i i o ⋅=+⨯+⨯⨯⨯⨯⨯+⨯⨯+⨯⨯⨯=++⋅⋅++⋅=-------24333433'/3707721104394.3105.22451025105.220251044.3102024001025111αλα%5.10%100335335370'=⨯-=-K K K ,与假定K 值相近,试差结束。
八、壳侧压力降1、折流板计算D S =D b +16=921+16=937mm 取D S =600mm折流板选择为圆缺度为25%的圆缺型折流板。
则圆缺高度为: H=0.25×600=150mm 取标准圆缺高度为150mm折流板板间距为B=0.3D S =0.3×600=180mm 取折流板板间距为200mm折流板数N B =L/B-1=3000/200-1=14 2、用Kern's 法计算压降 管子横截面积 02625.010********253260s =⨯⨯⨯-=⋅⋅-=-B D t d t A s m 2则壳侧质量流速 则2/3.100502625.0360095000m s kg A M G SO s ⋅===壳侧流体流速 s m G OSs /145.18753.1005u ===ρ 壳体当量直径 mm d t d d o o e 8.19)25917.032(2510.1)917.0(10.12222=⨯-=-=雷诺数32631101.6108.193.1005430=⨯⨯⨯=⋅=--μes e d G R 查壳侧阻力因子图得fo j =0.28取w μμ=,忽略粘度得影响,应用进口流速,其压降为式14.02)(28-⋅⋅⋅⋅⋅=∆w s e S fo S u B L d D j P μμρ的50%。
而Pau B L d D j P ws e S fo S 11403216.0875*******.1960028.08)(282314.02=⨯⨯⨯⨯⨯⨯=⋅⋅⋅⋅⋅=∆--μμρ 则壳压降5.7kPa ,在104~105Pa 范围内,符合设计要求。
九、管侧压降计算 雷诺数14033109.49881020348.043=⨯⨯⨯⨯==--iii i e d u R μρ 查壳侧阻力因子图得fi j =0.39 管压降kPaPa u d L j N P mw i fi P t 87867462348.0988)5.210*2033.08(425.2)(8232==⨯⨯+⨯⨯⨯=⋅⋅⎥⎦⎤⎢⎣⎡+⋅⋅=∆--ρμμ在104~105Pa 范围内,符合设计要求。
十、裕度计算所需换热面积 23017032.45370108.2836m t K Q F m =⨯⨯=∆=实际换热器面积 2301209)57987(310253)(m N N L d F r t =-⨯⨯⨯⨯=-⋅⋅=-π面积裕度%23%100170170209%100001=⨯-=⨯-=F F F H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生产任务。
十一:零件的计算1)壳体、管箱壳体和封头的设计 1、壁厚的确定表 1 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圆筒的最小厚度公称直径 400~7007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2600浮头式810121416表 2 壳体、管箱壳体厚度DN,mm 材料 壳程或管程公称压力PN ,MPa0.6 1.0 1.6 2.5 4.0 6.4 厚度,mm600Q235-A/B/C 8 8 8 10 —— —— 16MnR 8 8 8 8 12 16 1Cr18Ni9Ti55681218由之前的计算知,壳体和管箱壳体外径为600mm 。
选用Q235-A 碳素钢板材制壳体和管箱壳体,在105°C 时[σ]t =113MPa 。
下面确定其壁厚。
取工作压力等于设计压力,则p c =0.9MPa ,提高到管程设计压力计算,焊接接头系数φ=0.85。
计算壁厚 mm p D p S c to c 8.29.085.011326009.0][2=+⨯⨯⨯=+⋅=φσ 设计壁厚 由于柴油的腐蚀强度低,取腐蚀裕量C 2=1mm 。
则:m m 8.318.22=+=+=C S S d此时负偏差为C 1=0.5mm ,则S d +C 1=4.3mm 。
名义壁厚 ∆+=∆++=3.41C S S d n ,可取名义壁厚为5mm 。
而由上表知可取壳体和管箱壳体壁厚为6mm ,但是考虑到公称压力和材料的选择,选取壳体和管箱壳体厚度为8mm 。
其单位长度质量为120kg ,单位长度的容积为0.283m 3。
2、封头:选择标准椭圆形封头JB/T4737-95受内压(凹面受压)的椭圆形封头的计算壁厚为:2)]2(2[6125.0][25.0][2ii c t oc c t i c h D K p D p K p D p K S +=+-⋅⋅⋅=-⋅⋅⋅=⋅φσφσ而对于标准椭圆形封头,K=1.00,故mm p D p S c to c 8.229.05.085.011326009.025.0][2=+⨯-⨯⨯⨯=+-⋅=φσ 表 3 封头厚度DN,m m 材料 壳程或管程公称压力PN ,MPa0.6 1.0 1.6 2.5 4.0 6.4 厚度,mm600Q235-A/B/C 8 8 8 10 —— 16MnR 8 8 8 8 10 16 1Cr18Ni9Ti55681218表 4 标准椭圆形封头的直边高度h o (mm)封头材料 碳素钢、普低钢、复合钢板 不锈钢 封头壁厚 4~8 10~18 ≥20 3~9 10~18 ≥20 直边高度254050254050由以上壳体和管箱壳体的尺寸结构应选择的封头为DN=600mm ,材料为Q235-A ,封头厚度为8mm ,直边高度为25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