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对水体污染治理的应用和案例
![生物修复技术对水体污染治理的应用和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4fe14731b765ce05081499.png)
法。
植物修复的评价
• 优点:花费低,适应性广,无二次污染物。
• 缺点:修复周期长,对于深层污染的修复 有困难,由于气候及地质等因素使得植物 的生长受到限制,存在污染物通过“植 物—动物”的食物链进入自然界的可能。
微生物修复
•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 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 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 括自然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 降级或无害化的过程。
根滤作用
• 原理:借助植物羽状根系所具有的强烈吸 持作用,从污水中吸收,浓集,沉淀金属 或有机污染物,植物根系可以吸附大量的 铅,铬等金属.另外也可以用于放射性污染 物,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如三硝基甲苯TNT) 的治理。进行根滤作用所需要的媒介以水 为主.因此根滤是水体,浅水湖和湿地系统 进行植物修复的重要方式,所选用的植物 也以水生植物为主。
• 实际上一般分类为:植物修复,微生物修 复以及动物修复
植物修复
• 植物修复过程中可以具体分为5种: 1.植物转化 2.根滤作用 3.植物辅助生物修复 4.植物萃取 5.植物固定
植物转化
• 原理:植物转化也称植物降解 (Phytodegradation),指通过植物体内的新 陈代谢作用将吸收的污染物进行分解,或 者通过植物分泌出的化合物(比如酶)的 作用对植物外部的污染物进行分解。植物 转化技术使用于疏水性适中的污染物,如 BTEX,TCE,TNT等军用排废.对于疏水性 非常强的污染物,由于其会紧密结合在根 系表面和土壤中,从而无法发生运移.对于 这类污染物,更适合采用之后提到的植物
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依然面临威胁
根据我部2007~2010年开展的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显示, 有五分之一左右的水源地存在污染物超标现象。
生态工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态工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6a99d9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5.png)
生态工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保护水环境,生态工程技术在污染防治和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生态工程技术是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净化和恢复功能,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进行合理应用的技术。
通过人为干预和调节自然环境,实现水环境保护和修复,避免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湿地生态工程湿地生态工程是指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来净化水体,达到水污染防治和修复的技术。
在湿地体系中,湿地植物、微生物和无机物质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转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湿地生态工程可以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自然湿地是指天然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天然的净化和保护功能。
例如,沼泽、河流三角洲等自然湿地可以自然地净化水体,使水体质量得到改善。
人工湿地是指人类根据需要进行的湿地建设和管理,通常包括人工湿地滤池、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景观等。
二、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在水中形成生物膜的特性,将污水通过生物膜进行生物分解,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水污染防治的技术。
通过人工培养和调节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微生物吸附和降解污染物质的速度和效率,避免对水体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
生物膜技术可以分为滴流生物膜技术和旋转生物膜技术。
滴流生物膜技术主要通过人工设计和构建特定的生物膜反应器,通过滴流技术将污水喷洒到反应器内部的填充物上面,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而旋转生物膜技术则是通过旋转反应器的方式,将污水与生物膜充分接触,达到高效降解污染物质的目的。
三、水生态修复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和改善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建生态平衡,恢复水体的自净与自洁能力,达到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引进自然生态和人工工程相结合的方式,恢复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水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水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f701e8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d.png)
同时,需要加强政 策引导和技术支持, 推动生物修复技术
用范围
的产业化发展
6
生物修复技术的挑战与对策
生物修复技术的挑战与对策
1. 技术挑战
尽管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 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首先,不同污 染物的生物降解途径和速率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污染物进行优化处理。其 次,生物修复过程中可能受到环境因素(如 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的影响,需要控 制这些因素以保证处理效果。此外,生物修 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受到污染物的浓度 、种类和分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针对不同 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治 理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此外,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应 用于农田土壤的改良中,通过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海洋污染治理 海洋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应用于海洋污染治理中,通过微生 物和植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海水中溶解态和颗粒态的污染物。此外,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 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中,通过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的自净能力
复合修复技术研发
结合不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开 发高效、稳定的复合修复技术
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支持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
7
未来展望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 的提高,生物修复技术将在水污
染治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生物修复技术将朝着以下 几个方向发展
5
结论与展望
结论与展望
生物修复技术作为 一种新兴的水处理
解析环保行业中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解析环保行业中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02d1b9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0.png)
解析环保行业中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环保行业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是环保行业的核心工作内容,它们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进行解析,探讨其应对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治理旨在减少和消除污染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环境品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污染治理一般分为源头治理和终端治理两个方面。
源头治理是通过减少或遏制污染物的形成,降低其排放量以及有效处理其产生的环境问题。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引进清洁生产技术,实现污染物的减排。
此外,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也是源头治理的重要手段。
终端治理则侧重于对已经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置和清除,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终端治理主要通过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例如污水处理厂、废气治理设备等,来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为了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这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估,设置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等。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环境质量。
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对受到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以使其恢复自然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修复主要应用于矿区复垦、河流湖泊修复、森林修复等领域。
在生态修复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重新植被、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其次,利用人工饲养和引进物种等手段,可以提高动植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此外,合理利用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生态修复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和生态环境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并合理分配资源和投入。
此外,加强生态修复的监测与评估,定期检查修复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是确保生态修复成效的关键。
三、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关系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都属于环境保护的范畴,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策略
![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94cb02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0.png)
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策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河流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河流的水体污染和生态退化不仅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还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策略。
一、水环境治理策略1. 加强污水处理:污水是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因此,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治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
应当加强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尽量实现污水的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减少对河流的排放。
2. 强化排水管网建设:排水管网是城市污水排放的重要环节。
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快速而有效地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是保证城市河流水环境良好的一项关键策略。
同时,应加强排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防止污水外溢和管网堵塞。
3. 控制非点源污染:除了市政污水排放以外,城市河流还承受着大量的非点源污染。
如道路排水、农田径流等。
因此,减少非点源污染是治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可采取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农田的建设,增加雨水渗透能力,减少径流污染。
二、生态修复策略1. 植被恢复:河流岸边的植被对于维护水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恢复和增加河流岸边的湿地和湿地植被,以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在河道中,帮助稳定河岸和减少水流冲刷。
2. 水体净化:利用生物悬浮体和湿地等自然方式对水体进行净化也是一种生态修复策略。
通过引入适当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体。
此外,构建人工湿地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净化水体。
3. 河道修整:合理的河道设计和修整有助于改善水流状况,提升水体环境质量。
在进行河道修整时,应注意保护河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合理设置河道岸边的防护措施,减少河床的侵蚀和岸边的土壤流失。
三、综合治理策略1. 着力加强河流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河流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7bdf2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4.png)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如今,我国河道污染严重,各项行业的发展对河道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治理。
本文论述了我国河流治理现状、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类型及其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1.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通过对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原生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水体进行有效的净化,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
水生态治理技术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该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在实践中效果显著。
在此基础上,从源头上进行污染控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对水体生态的有效恢复。
2.河道治理中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2.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转化,以达到净化水体、恢复水体生态的作用。
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单一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多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对水体的修复。
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素对河川生态修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均能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水体中有机物、无机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过滤等处理,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动物再生技术主要是利用动物群体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吸收和降解,以改善水质。
技术人员可以向受污染的水体中投放极具抗性的鱼类和昆虫,利用它们的食物链,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或通过降解来提高水质;微生物处理技术是指通过与植物和植物的共生微生物,来净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技术人员可以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在河道内饲养水兽,提供适宜的微生物繁殖条件,并利用微生物吸收水中的氨、氮、磷,使水体得到净化。
2.2生态岸坡技术为了恢复水体的状况,采取了多种措施,使被破坏、被污染的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目前,我国水利事业由传统的防洪工程向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方向发展,在管理理念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采用生态岸坡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河床的环境,例如:用降缓坡岸代替垂直坡岸,在缓坡岸上种植树木,选择具有高根系的植物,并加固堤岸结构,避免河道被河流冲刷,从而保证堤岸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繁殖。
浅谈在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
![浅谈在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66f93ac8d376eeafaa311f.png)
浅谈在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摘要:水生态保护工作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重点治理项目。
本文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究了相关技术内容与优化途径。
关键词:水环境;生态修复;应用引言在进行水环境修治时,相关单位需要对具体的治理理念进行有效更新,积极践行修复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修复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治理干预营造健康、和谐的水环境,从而保证水资源的健康,有效的降低污染程度,从而支撑生活等其他各个方面的活动顺利进行。
因此,相关单位需要本着多元修复的原则,对污染控制的方法、技术路径进行有效的明确。
1、水生态修复意义相关分析一般来说,相对健全的水生态系统不但要拥有足够的水生动物以及水生植物,还需要具备相应数量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其中水生态修复技术表示的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培养的措施来实现水体污染物净化效果,从而发挥改善水生物生存环境的意义,完成水体净化的根本目标。
现在这一技术措施在国际上获得了大量的使用,不但是因为其拥有投资成本少以及应用效果好等长处,同时其工作成本也比较低,依照实践研究表示,在开展水环境治理前要落实污染源控制工作,同时融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实践中发挥水环境治理功能。
如图1 所示,现在我国水环境治理观念也开始从传统的防洪往安全生态方向发展,水环境治理观念获得了创新发展,逐渐致力于采用生态型的治理方式。
这些措施都可以全面保障水环境治理的安全性。
下面将对具体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2、水生态问题可用水资源量缩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受季节、气象及水文等因素影响,导致城市中的水面率缩小,水面率作为一个动态数值,完成了对城市中水域功能的有效测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大力发展工业化,城市中的占地规模及人口规模呈现出不断增加发展趋势,但是水面率却呈现出不断减少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城市中的水面率情况进行研究可知,具有动态性及地域性等特点,我国不同地区的水面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南方地区水面率高,北方地区水面率低,东部地区水面率高,西部地区水面率低等情况。
水生态修复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1e50f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c.png)
水生态修复技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水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定义、种类和应用。
一、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定义水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改善和恢复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这些方法旨在降低水污染程度、提高水质和水生物多样性。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种类1. 原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是指在受污染水域内直接进行修复的方法。
常见的原位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通过引入适应于特定环境的生物体,降解或吸收污染物质;植物修复则是利用植物的吸附和转化能力,净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废水;微生物修复则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2. 插于层、底修复技术:插于层、底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在水底或水层中加入特定物质或设备,改善水生态系统的方法。
常见的插于层、底修复技术包括水生植物种植、人工鱼礁建设和堤坝修复等。
水生植物种植提供了栖息地和氧气,同时吸收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人工鱼礁建设和堤坝修复则可以增加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和鱼类资源。
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水生态修复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1. 河流修复:对于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的河流,可以通过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方法,改善水质和修复生态系统。
在河流修复中,可以选择适合特定环境条件的植物和微生物,以降解有机污染物。
同时,还可以修复河流岸边的植被,加强河岸的保护和防护工作。
2. 湖泊修复:许多湖泊面临富营养化和水华等问题,需要水生态修复技术来改善水质和恢复生态系统。
经过合适的处理,可以减少湖泊内的营养物质,控制藻类的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此外,可以引入适应湖泊环境的鱼类和植物,增加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3. 水池修复:城市中的水池通常受到垃圾和废物的污染,需要进行修复和清洁。
通过适当的修复技术,可以清除水池中的废物和重金属,并恢复水生植物的生长。
水生态修复技术原理及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水生态修复技术原理及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24f5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9.png)
水生态修复技术原理及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摘要:流域水体污染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与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治理。
水生植物修复、引入水生生物、人工湿地以及微生物修复等水生态修复技术为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因此,在运用水生生物修复技术时,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以确保其对具体的水环境及修复目的。
通过对当地物种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栖息地多样性,降低生态破坏,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将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治理相结合,对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人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原理;流域治理;应用分析1水生态修复技术1.1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和功能,创造人工湿地系统来净化和改善水体质量。
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基于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它模拟了自然湿地的水流、水位、植被和微生物等特征,以实现水体净化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
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被来吸附、转化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
湿地植被的根系能够吸附和富集重金属、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起到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同时,湿地植物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或较低毒性的形式,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1.2岸线恢复技术岸线恢复技术采用多种手段来修复岸线生态系统,恢复其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植被恢复是岸线恢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引入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恢复岸线植被的覆盖,可以减少岸坡的侵蚀和土壤的流失。
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强土壤的结构稳定性,抵御水流冲刷,同时植物的叶片和茎部也能起到阻挡波浪冲击的作用。
1.3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转化和稀释能力,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和净化。
水生植物的根系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根毛,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它们通过吸附、离子交换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染物质从水中转移到植物体内,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污染浓度。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9b298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6.png)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水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水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水生态修复技术的概述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对受损的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河道疏浚、底泥清淤、人工增氧、生态补水等。
河道疏浚和底泥清淤可以去除河道中的淤泥和污染物,增加河道的行洪能力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人工增氧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生态补水可以增加水体的流量和流速,促进水体的交换和循环。
2、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除藻、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
化学除藻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藻类,改善水质;化学沉淀可以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和磷等污染物;氧化还原可以改变水体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使其更容易被去除。
3、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水生态修复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植物修复是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和代谢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动物修复是利用水生动物的摄食和代谢作用,控制水体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改善水质。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1、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和驯化高效的微生物菌株,提高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和适应性。
同时,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2、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植物的筛选和培育、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作用机制、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等方面。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5e60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1.png)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摘要:河道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区域,污染严重时会出现河床失稳现象,甚至会破坏河道内的生物多样性。
河道水环境治理属于水环境保护中特殊性的工程,需要立足整体,综合利用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实现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以往是以水环境改善作为水环境保护目标,以污染物控制、生态系统平衡性提升为切入点,制订水环境改善方案,然而此种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并未取得理想的治理成效。
为此,水环境保护中可选用综合治理方法,结合水环境健康情况,构建水动力模型,通过多方位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科学应用,在动植物修复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同步应用下,取得理想的河道水环境治理成效。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水环境保护;应用引言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工业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正在不断飙升,水资源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污染,给水资源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河道水生态环境的治理情况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河道水污染治理工作应被视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得到充分的关注与监督。
在河道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治理成效,使河流水质状况得到更好的保障改善,所以相关部门应对河道水环境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给予足够重视,确保其应用效果。
1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动植物、微生物和其他原生动物可以共同构建出一个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在使用水生态修复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或放养水生动物等措施,来消除消减或分解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改善水体环境,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这一技术不仅费用低廉,而且效果十分明显。
有关研究表明,在对河道水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源头着手,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使水体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2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1河道水污染控制对河道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首先,需要对于河道上游进行截流处理,在治理过程中应用土工膜聚酯纤维对水体进行导流控制,在河道距离河岸5m的位置设置隔离膜,并进行综合调控。
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
![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71b4a88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0.png)
03
04
工业废水排放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未 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
泊,严重污染水质。
生活污水排放
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未经处 理直接排放,含有大量有机物
、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农业污染
农业活动如化肥、农药的使用 ,以及畜禽养殖等产生的废水 、废弃物,对水体造成污染。
自然因素
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导致水 土流失,泥沙、有机物等进入
生态工程修复技术
人工湿地
利用人工湿地技术,模拟自然湿 地的净化过程,对污水进行深度
处理。
生态浮床
利用生态浮床技术,在水面上种 植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态护岸
利用生态护岸技术,构建自然状 态的护岸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提高河岸的生态功能。
生态补偿修复技术
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补偿 和修复。Fra bibliotek健康风险
水污染可能引发各种疾 病,如肠道疾病、皮肤
疾病等。
经济发展损失
水污染对渔业、农业、 旅游业等行业造成经济
损失。
生态安全威胁
水污染可能导致生态失 衡,引发自然灾害。
社会不稳定因素
水污染可能引发社会不 满和抗议活动。
2023
PART 02
水污染治理技术
REPORTING
物理治理技术
01
02
03
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水中 的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物 ,然后将其去除。
混凝法
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水中 的悬浮颗粒物和胶体物质 凝聚成大颗粒,然后将其 去除。
生物治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aed57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4.png)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摘要:在水环境保护过程中,水环境污染是重点工作内容,作为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方式,生态修复技术需要科学选用。
由于以往单一应用一种生态修复技术无法达到理想的水质净化成效,因此,本文通过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可以实施人工净化与水体自净强化结合的水环境治理方法,提升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工作的实施效果,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还能对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以及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最终实现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水环境保护;应用引言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展现出了良好成效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水环境保护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污染情况灵活应用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并且制定出严格的执行方案,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序进行提供强大保障。
1水污染的来源1.1生活污染在水污染中,生活污染是其主要污染来源之一,而生活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水与生活污染物。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会对水资源进行大量使用,从而产生生活污水,诸如洗衣用水、洗碗用水、洗漱用水、冲马桶水等等,这些生活污水如果在排放过程中处理不当,就会对水源造成污染。
再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节水的意识不足,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从而导致城市用水紧缺。
除了生活污水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丢弃的一些污染物也会对水源造成影响,诸如塑料制品、生活垃圾、废弃电池等这些污染物,一旦进入到江河湖泊中,也会对其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1.2工业污染在城市中具有很多工业生产项目,这些工业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会由于燃料燃烧而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这些废气中包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危害物质,这些物质会以气状或颗粒状态存在于空气中,随着雨、雪、冰雹等降水形态落入到地面,汇入城市水系统中,从而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除此之外,一些工厂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节约成本,在对工业废水进行排放时,要么不进行废水处理,要么处理程序过于简,然后将废水会直接排放到城市的水系统中,从而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7e8a3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8.png)
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摘要:河道治理成效不仅关乎人们生活质量,而且影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受各类因素影响,河道水污染日渐加剧,不仅包含生活废水、工业废水,而且涉及农田灌溉水等,使水环境系统失衡,对河道生物生长造成影响,生态环境平衡难以保证。
为解决上述问题,将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于水体环境中,并在实际案例中应用,取得较佳的成效。
关键词: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水环境治理;河道治理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是一项融合了多种生态治理理念的全面化生态治理技术。
在河道治理中运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水体污染减少河道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轻河道水源的富营养化程度。
不仅如此,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还包含了污染修复技术,借助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的恢复河道生态。
1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意义城市发展对河道有较大的依赖性,但是由于过往我国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出现很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水污染范围逐渐变大、河道面积逐渐变小,如果任由此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会严重阻碍社会发展。
因此,当下必须响应党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号召,关注城市河道治理工作,结合地方环境特征优化河道系统,解决地域污染问题,强化河道自净能力,加快城市河道恢复能力,促使河道早日恢复原来的样貌。
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实现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应该权衡各方面工作,保证原有植被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还需要结合区域特征选择恰当的手段进行水环境生态工作,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以多目标为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工作目标,通过河道水资源治理让城市河道拥有抗洪、排水、排涝等方面的功能,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护航。
2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2.1外源污染控制首先,降雨原位自动膜滤系统主要是通过低压过滤膜对雨水进行处理,将径流雨水中污染物去除。
水污染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
![水污染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8a48ec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0.png)
水污染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水污染问题一直是世界性的环境难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在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同时,生态修复也成为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特别是水污染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生态学原理、水污染的抑制、水污染的修复和主要技术。
一、生态学原理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学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能够促进水生物多样性,抑制富营养化和水体沉积物的积累。
2. 生态系统功能:在水污染防治中,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保持水质和水量的平衡,降低水质污染和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
3.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修复技术是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工具,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
二、水污染的抑制水污染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降低水污染的浓度和延长水污染物停留时间来改善水质。
这些技术包括:1. Wetland技术:湿地是水体污染治理的良好手段,因为它们可以去除水体中的大量污染物,同时还可以增加水生生物栖息地。
2. 河床土壤调节技术:通过调节河床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等性质,可以减少水中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浓度。
3. 人工生物滤池技术:人工生物滤池是一种采用人工建造的滤池,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物质。
三、水污染的修复水污染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还包括了有关水污染修复措施的一些方法,包括:1. 湖泊沉积物修复:变性污泥沉积物可以用于修复湖泊沉积物,并在大气污染的同时去除污染物和减少光合作用的作用。
2. 小流域治理:采用小流域治理的方式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3. 生物介入修复: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来修复水体,例如使用藻类可以从水中去除有机物和化学物质。
四、主要技术水污染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有很多,但是最常见和常用的主要包括以下4个:1. Wetland技术:利用湿地植被和土壤来去除水中有害物质,增加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605385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2.png)
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污染物的排放和积累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主要的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
一、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大气质量,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通过加强工业排放的监管和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释放。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此外,建设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增加城市的氧气含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二、水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水污染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治理水污染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加强水体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水环境保护法规。
其次,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降低污染物浓度。
另外,建设湿地和人工湖泊,利用湿地植物吸附和分解有机物,修复水体生态系统。
三、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土壤污染是由工业生产、垃圾填埋和农药使用等活动引起的。
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
物理方法包括土壤挖掘和覆盖等,用以隔离和收集污染物。
化学方法包括土壤中的化学溶解和土壤淋洗等,用以去除污染物。
生物技术则通过植物修复和微生物降解等方法,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去除。
四、噪声污染治理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成为人们面临的另一个健康威胁。
噪声污染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噪声源的产生、减少噪声传播和保护受噪声影响的群体。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标准,采用隔声材料和装置,以及推广噪声屏障等。
五、生态修复技术为了修复受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系统,人们采取了生态修复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湿地恢复、植物种植和土地复垦等。
通过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水质和土壤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同时,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土地复垦,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并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
生态修复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8a9e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9.png)
生态修复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修复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态修复是指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到接近或达到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状态。
在水资源管理中,生态修复主要包括对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以及对水源涵养区、水生态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修复。
河流生态修复是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河流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河道渠化、河岸硬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等,导致河流的生态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恶化。
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包括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特征,如拆除不合理的拦河坝、堰等水工建筑物,恢复河道的蜿蜒性和多样性;修复河岸生态系统,种植水生植物,恢复河岸植被,增加河岸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保障河流的生态流量,维持河流的生态平衡。
湖泊生态修复也是水资源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储存和调节场所,但由于工农业污染、围湖造田、过度养殖等原因,许多湖泊的水质恶化,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湖泊生态修复的方法包括控制污染源,减少入湖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湖泊清淤工程,清除湖底的淤泥和污染物,增加湖泊的容积和水质;开展水生植物恢复和生态渔业,利用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物质,改善水质,同时发展生态渔业,实现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湿地可以蓄水调洪、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开发,大量湿地遭到破坏和侵占。
湿地生态修复的策略包括恢复湿地的面积和功能,通过退耕还湿、湿地补水等措施,增加湿地的蓄水能力和生态功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的行为;开展湿地生态监测和研究,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水污染防治的创新技术与方法
![水污染防治的创新技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8550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f.png)
水污染防治的创新技术与方法引言:水是人类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但近年来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水环境和确保人民的健康,各国学者和科研机构不断探索水污染防治的创新技术与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创新技术和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降解有害物质,修复受到污染的水环境。
其中,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和生物化学机制,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
微生物修复技术则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将有机物和重金属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二、纳米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一种基于控制和处理材料的尺度在纳米级范围内的技术。
在水处理领域,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过滤、水软化和水净化等方面。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制备的纳米过滤膜,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纳米颗粒材料可以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纳米技术的应用为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三、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在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可以对水体进行持续监测和数据采集,实现对水质参数、流速和流量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自动预警和预测水污染事件,提高水污染防治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生态修复与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通过构建合理的生态系统,修复受到污染的水域。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建立湿地、岸带植被和人工湖泊等方式,净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提高水质和生态环境。
此外,生态修复还可以促进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
五、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创新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离不开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各国政府应加大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推动污染预防和治理工作的开展。
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b8b33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8.png)
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2-29T09:00:05.34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4期作者:高政瑞[导读] 在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工业以及化工业等产业对于水资源进行了多渠道的大量运用,这种情况下则让不可再生的水资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
在此过程中,河道水污染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因此,加强河道水治理工作极其重要。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运用能够实现有效改善河道水水质环境,有效提高河道水治理工作效果,因此,应重视探究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高政瑞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摘要:在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工业以及化工业等产业对于水资源进行了多渠道的大量运用,这种情况下则让不可再生的水资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
在此过程中,河道水污染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因此,加强河道水治理工作极其重要。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运用能够实现有效改善河道水水质环境,有效提高河道水治理工作效果,因此,应重视探究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应用引言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指出,水生态修复技术强调自然生态与环境的恢复,强调利用水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微生物来降解、转化以及吸收河道中的污染物。
该技术的良好运用能够为水生物创造出一个良好且适合的生存环境,同时,还能有效推进水生态系统的建立以及保护,推动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1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种类1.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水生态修复技术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指出生物处理技术其实就是利用人工筛选微生物的这一方式来获取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种,在筛选微生物时,需要结合城市水体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河道中污染物的排放性质,让特定的微生物菌种发挥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修复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阐述了水污染的原因及污染物的类型,并说明了对生态工程和生态修复在水污染解决中的作用,以及对生态修复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形式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水污染生态修复生态工程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污染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水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
而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病原体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中常含有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和寄生虫(2)需氧型污染,生活用水,造纸和食品工业污水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等有机物。
(3)植物营养污染物,造纸、皮革、食品、炼油、合成洗涤剂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施用磷肥、氮肥的农田水,含有氮、磷、钾等营养物,如果大量的这类污水排入水体,使营养物质增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
(4)油类污染物,(5)剧毒污染物,(6)感官污染[1]。
除了上述污染类型外,还有酸碱污染物、热污染等其他污染物[1]。
目前常用的废水净化处理技术主要有三类,即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在实际应用中这几种方法往往综合起来采用)[2]。
它们都是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以及各种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分离出去,或将其转化为无害而稳定的物质,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2]。
然而,这几种常规水处理方法虽然具有净化效率高,周期较短等优点,但也有投资大,成本高,工艺复杂等缺点,对于人口众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用地紧张,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紧张,而且许多地区缺乏具有一定操作、管理和技术水平的系统管理操作人员,要大面积推广普及这些废水处理技术还尚待时日,且一般难以进行深度的脱氮除磷。
因此,开发高效节能、清洁、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新方法以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水污
染问题,是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重点和必然趋势。
1 生态修复与生态工程
利用生物将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水中的危险性污染物现场去除或降解的工程技术系统称为生物修复,生物修复主要利用生物(天然的或接种的),并通过工程措施为生物生长与繁殖提供必要条件,从而加速污染物的讲解与去除[3]。
生态工程一般指人工设计的、以生物种群为主要结构组分、具有一定功能的、宏观的、人为参与调控的工程系统[3]。
生态工程可以是人工设计的一个群落,一个生态系统或一个更为宏观的地域性的生态空间。
由于生态工程主要是以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为构成的组分,所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生态工程构建和运行的主要理论依据。
生态修复有些是以土壤为基础,有些是水生植物处理系统。
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慢速处理、快速渗滤、表面径流、人工湿地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2主要应用形式
2.1氧化塘
生物氧化塘,又称稳定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3]。
由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以及空气中的氧来维持好气状态,使池塘内的废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降解。
其主要的净化原理是利用细菌与藻类的共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的水处理系统,细菌主要利用藻类产生的氧,分解流入塘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物中的CO
、N、P等无机
2
物,以及一部分小分子有机物有成为藻类的营养源。
增殖的菌体与藻类细胞又为微型动物所捕食。
氧化塘内的转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进入废水、生物循环过程,基本的损失仅限于气体的逸出、飞虫的离去、候鸟及过往动物的迁移、植物的收获以及出水的排放。
氧化塘的特点是构筑物简单,能源消耗少,运转管理方便。
起初,氧化塘仅限于生活污水处理,现已逐渐推广到食品、制革、造纸、石油化工、农药等各种废水的处理[3]。
2.2利用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营养盐及浮游植物
许多国家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大型水生植物
有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
净化原理是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水质。
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4]。
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快,收割后经处理可作为燃料、饲料,或经发酵产生沼气。
但由于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低,下光照不足,水生高等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无法获得足够的光能生长;此外,藻类亦可抑制水生高等植物生长,特别是蓝藻水华对水生高等植物往往有致命伤害作用。
水生高等植物种群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如洪涝引起湖泊水位升高,沉水植物往往因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而大面积烂死在湖底,同时引起与沉水植物共栖的鱼虾蟹类大量死亡,造成大规模的环境灾害。
因此,需要加强生态系统的防御能力,如何恢复水生高等植物、如何使新建的种群适应环境变化以及环境灾变并逐步趋于稳定,这是水生高等植物恢复的关键[3]。
目前说来,此法是国内外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
2.3以浮游动物、鱼类控制浮游植物
生物调控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先向水体中投放适当密度的鲢、鳙鱼,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放养鱼类摄食含氮磷的藻类→捕捞成鱼带出氮磷→遏制水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二是放养食鱼性鱼类如鳜鱼等→抑制野杂鱼(食用浮游动物)→增加浮游动物生物量(食用浮游植物)→减少浮游植物等现存量→提高水体透明度→增加水体自净能力;三是放养滤食性双壳类,即蚌类(滤食能力极强)→从而使其食物——浮游植物、细菌、腐屑和小型浮游动物减少→增加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较典型的生物调控是用于小而浅的、相对封闭的湖泊系统,在营养盐管理已经失败的富营养化湖泊中,生物调控已显示出明显的治理效果,且费用低。
但生物调控的稳定性不够,往往仅短期有效,因此其有效性仍存在很大的争议[4]。
而且,就技术本身而言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难以保证有足够数量的食鱼性鱼类来控制食植物性鱼类种群。
在富营养化藻型湖泊中,不存在食鱼动物产卵及栖息场所,食鱼动物、浮游动物种群并不稳定。
因此,生物调控技术也有待发展和完善。
国内应用较多的是放养鲢、鳙鱼,每平方米水体放养鲢、鳙鱼40-50克,可以有效控制水华,该方法在东湖、滇池、巢湖的水华治理中得到实际应用[4]。
2.3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系统是利用天然湿地净化污水能力的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措施,是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基质,并栽种经过选择的水生、湿生植物,组成类似于自然湿地状态的工程化湿地状态系统[5]。
湿生植物吸收水体和基质中的氮、磷进行生长,通过收割去除氮磷。
基质能吸附磷,同时在基质中还存在着好氧、缺氧和厌氧的环境,微生物可以通过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达到去除氮磷的目的。
人工湿地具有低成本、低能耗及高效的氮、磷去除率,适合于对进入湖泊的大量污水以及湖泊富营养水体进行净化,但其脱氮除磷效率相对较低。
所以应该改善基质和提高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合理搭配植物,建立优化的植物群落[5]。
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的侵害。
风车草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全年保持生长,有很强的吸收污染物及氮、磷能力,可应用于人工湿地。
红树林湿地也能有效减少流入水体中的氮、磷的含量。
香蒲湿地生态系统对化学需氧量、固体悬浮物和重金属有很高的去除率,香蒲与微生物相配合形成水、土和植物复合处理系统,能够高效去除氮磷。
2.4 生物浮床技术
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在已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种植粮食、蔬菜、花卉或各种适宜的绿色陆生植物。
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削减、富集水体中氮、磷及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收获农产品,美化绿化水域景观。
结论
生态工程是生态恢复的最佳工具,因地制宜地将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相结合,可以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受污染水源水质[6]。
还有生物法和其他物理化学方法的结合等等,很多联合技术也有待开发来更有效地水污染。
总之,水污染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成因,对其治理措施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污染源头上着手,采取生态学的长远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在治理过程中必须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综合考虑削减工业、农业污染负荷,控制新增污染,建设污水,妥善处理底泥,建设水体人工复氧系统,推广使用生物生态技术等各种治理措施及其相互配套,使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水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周桔,庄绪亮,杨萍.中国科学院水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J].科技与社会2009,5(24):505-510.
[2]许云峰,杨涛,兰微.现代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2008,11:33.
[3]孔繁翔.环境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刘宾,李泽琴,蔡建华.水污染的防治对策及控制优化规划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1(34):183-186.
[5]江小林,朱磊.人工湿地在水污染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3,5:6-9.
[6]马宇宏,王忠强.水污染与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J].中国环境管理2009,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