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主要知识点 1.与水循环有关的基本概念; 2.影响水循环的气象、水文因素; 3.我国水文循环的特征。
学习要求 掌握水循环及其影响水循环的影响因素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地下水在其中所受的影响和作用,全面正确认识 地下水的形成与自然界水循环的制约关系。重点掌握气象水文及地质 诸因素对地下水形成运移的影响关系,充分认识到自然界水循环只是 在运动形式和存在状态上的转换,在数量上服从于水均衡规律,概略 了解我国的水循环状况。
主要教学参考书
房佩贤等编著《专门水文地质学》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6
任天培等编著《水文地质学》北京:地质 出版社,1986
夏邦栋主编《普通地质学》 北京:地质 出版社,1998
课程内容及各章节主要知识点学习指导
绪论
课程内容
一、水文地质学基础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二、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其他学 科的关系
8)地下水作为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把 它纳入到总的水资源中进行统一的水资源调配,以兴利除弊。
第一章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均衡
课程内容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自然界的水分布; 2.自然界的水循环: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二、自然界的水均衡。 三、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1.气象因素; 2.水文因素; 四、我国水资源概况。
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各种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并正 确运用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进行相应的工程水文 地质分析。本课程阐述的各种地下水的类型,赋存特点,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地下水的化学成份及其形成作用,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以及地 下水资源分析等内容为学生们学会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和 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 习奠定相应的基础。

水文地质学实践报告(2篇)

水文地质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和利用的科学。

为了深入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组织了一次水文地质学实践课程。

本次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地下水调查和勘探的方法;3. 学会水文地质实验的基本操作;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某市郊地区(2)考察目的:了解该地区地下水的分布、水质和水量等情况。

(3)考察内容:1)调查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2)了解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3)调查该地区地下水类型、水质和水量;4)分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2. 水文地质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

(2)实验内容:1)野外采样: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2)室内实验:进行渗透实验,测定渗透系数;3)计算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参数。

四、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阶段(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

(2)考察前准备:了解考察地点的地理、地质、水文等情况,制定考察计划。

(3)实地考察:按照考察计划,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地质、水文、水质等数据。

2. 水文地质实验阶段(1)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数据准确。

(3)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水文地质参数。

五、实践结果与分析1. 实地考察结果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分布不均,地下水类型多样。

该地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水质较好,水量较丰富。

但在部分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2. 水文地质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以下水文地质参数:(1)渗透系数:0.5~1.0m/d;(2)给水度:0.05~0.1;(3)地下水矿化度:500~1000mg/L。

水文地质读图

水文地质读图

岩层含水性说明表
代 号 Qal 时代 岩性 裂隙及岩溶发育 情况 泉 流 量 (l/s) 钻 孔 单 位 涌 水 量 岩层含水性质 第四纪( 冲积物) 砂砾石
角度不整合 J3 晚侏罗世 泥质砂岩与砂质页 岩互层 长石石英砂岩 页岩 裂隙闭合
J2 J1
中侏罗世 早侏罗世
裂隙张开 裂隙闭合
角度不整合 P C 二叠纪 石炭纪 纯质石灰岩 页岩夹薄层砂岩
读图提纲
I、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
分析本区地势及汇水条件
Ⅱ、区域地质条件
1 .地层:层序、时代、岩性、接触关系、出露 及分布情况。 2.构造:褶皱特征、断层走向、断距及性质
构造对地层分布的控制 构造对地下水形成过程的控制
Ⅲ、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岩层含水性:
哪些是含水层,哪些是隔水层;分析其 相对强、弱含水层
角度不整合 An D 前泥盆纪 片麻岩及片岩 构造裂隙闭合发 育风化裂隙
东王村水文地质图--平面图
东王村水文地质图--平面图图例
东 王 村 水 文 地 质 图 剖 面 图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推选发言代表
按学号每5人1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1. 地表水的分布特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2. 各岩层的含水性及其差异(哪些是含水层、隔水层) 3. 泉的类型、名称、出露条件特征(1-17号泉) 4.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5. 二迭系岩溶含水层的补给与排泄条件 6. 估算二迭系含水层的年补给量
(3)二叠系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4)中侏罗统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5)二叠系各含水层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
3.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根据两盘岩性、出露于
断裂带上泉的流量、水质、水温及河水流量等,分析 断裂带的导水性能及其对二叠系含水层的影响

水文地质学结课报告

水文地质学结课报告

《水文地质学》课程的结课报告浅谈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它是中国北方城市重要的供水来源更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因此地下水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生命的健康,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地下水由于其自身特点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被污染。

在我国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有沿海地区的海水人侵、硝酸盐污染、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等。

因此,必须加强对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和防治工作,如加强污水的处理,回用及防止水污染的宣传教育与切断污染源,综合防治地下水污染等。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监测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可持续利用1地下水对整个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我国地下水资源不仅储存量大,还具有水质好、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利用等优点据统计,我国约有70%的人口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在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率比较高,如海河流域的地下水利用率达90%以上。

在全部用水量中,地下水占5 0%以上。

地下水的利用和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但是地下水一旦由于开发和保护不当而遭受污染,不但其自净能力极弱,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危害因此加强对珍贵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城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乡生活和工业生产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受污染,水质恶化现象日趋严重。

因此,查清地下水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污染途径,对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使水源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得以控制,对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改善城区居民饮水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地质基础总结报告范文(3篇)

地质基础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地球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质基础是地质学的基础,它涉及地质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

通过地质基础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变以及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

本报告将对地质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旨在提高学生对地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地质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内容总结1.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固体物质组成的基础学科。

在学习矿物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矿物学的基本概念:矿物、矿物晶体、矿物集合体等。

(2)矿物分类:根据化学成分、结构、成因等特征,将矿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3)矿物鉴定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矿物进行鉴定。

(4)典型矿物的特征:学习了几十种典型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地球岩石组成、结构和成因的学科。

在学习岩石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岩浆、沉积岩、变质岩等。

(2)岩石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典型岩石的特征:学习了几十种典型岩石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如花岗岩、玄武岩、砂岩、页岩、大理岩等。

3.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现象和构造演化的学科。

在学习构造地质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构造、构造运动、构造形迹等。

(2)构造类型:了解褶皱、断层、岩浆侵入等构造现象及其特征。

(3)构造演化:研究地球构造演化的历史和规律。

4.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层成因、分布和演化的学科。

在学习地层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地层的基本概念:地层、岩层、地层层序等。

(2)地层划分:根据岩性、生物组合等特征,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时代。

(3)地层对比:研究不同地区地层的对应关系。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教学反思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教学反思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教学反思前言水文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学、水文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对水文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也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反思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方法,培养其对地下水形成、分布、运动、化学特性和污染等方面调查和评价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运动、岩石圈地球化学、地下水污染和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理论的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应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应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材中,让学生更加关注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现在,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PPT、互动式教学、课外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个性化,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学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首先,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深度性给教师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差异化教学,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最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解决方案为了应对教学挑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3.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和策略;4.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5.加强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6.不断关注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水文作业

水文作业
要进一步理顺和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以促进污 水减量排放和节约用水。要充分利用价格这个经济杠杆的作用,推动水资源保护 和节约用水工作。各地应当按照国家已经颁布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根 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水价。各地在调整和改革水价的过程中,要尽快根据本地区实 际情况,组织制订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科学地规范城市水价的管理。在调整和理顺水价的同时, 要加快供排水行业和企业制度的改革,引入市场机制,降低成本,加强管理,提 高水的利用效率。
由于开采深层承压地下水,我国不少地区或城市先后发生了地面沉降,有些 地区已经相当严重。截至 1995 年,河北省境内累计地面沉降超过 100mm 的面积 已达 36000 平方公里。 (2)岩溶塌陷。
就拿山东省泰安市石北方地区来说,它是典型的岩溶塌陷灾害城市, 1977--1986 年间共发生 110 处塌陷,仅泰城铁路三角区就有 40 余处。 (3)海水入侵和咸水入侵。根据河北省沧州市的有关调查分析资料,咸水入侵 现象相当严重。在沧州市的沧县,地下水为咸一淡二元结构,,由于过量开采深 层承压淡水,该县范围内咸水体的底界,在 10 年间普遍下移了 20m 左右,也就 是说,深层承压淡水的上部有 20m 左右咸化。 (4)荒漠化及沙化。
地下水是相对优质的水源,应当主要以城市生活用水为主。对于有地面水可 利用的地区,在保证采补平衡的基础上,将地下水作为战略储备或城市第二水源。 地下水已严重超采的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一些城市,应当将地下水的回灌作 为一项战略措施,以城市处理后达标的污水为水源,或者在丰水期将地面水处理 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后回灌到地下,以备于在干旱年份或旱季使用。北方地区应 当有计划、有部署地全面启动地下水的回灌工程。要进一步加大保护水资源和节 约用水工作的宣传力度。要更加广泛地向全社会宣传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保护水 资源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水 的忧患意识。节约用水不仅是有关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要动 员各个方面的力量,广泛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5. 结语与感想

(实习报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报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目的与要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1.石佛寺水库。

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____(省、市、区、县)森林公园。

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

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4.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xx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

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石佛寺水库工程是辽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国内流域干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64786 平方公里,工程坝型为均质土坝,枢纽为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为二级。

其主要功能是担负辽河干流中下游的防洪任务。

学习《水文学及供水水文地质》课程后的感想

学习《水文学及供水水文地质》课程后的感想

学习《水文学及供水水文地质》课程后的感想通过对《水文学及供水水文地质》课程的学习,使自己进一步了解了水循环、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水文统计的基本原理,认识到了水文学及供水水文地质与给水排水工程的关系,了解了水文学及供水水文地质的任务及作用,并对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了系统的了解。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组成、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地理分布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叙述了水运动过程中,从降水到径流入海这一段中,关于地面径流的运动规律,测量方法及在工程上的应用问题。

主要介绍了河川及径流的基本概念,河川水文要素测量放方法,水文分析中常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及年内分配,枯水径流与洪水径流的调查分析和计算以及降水资料的整理及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

通过对水文学的学习,了解了河川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掌握了水文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了对水文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并掌握了水文分析的计算技能。

供水水文地质是以为供水目的研究地下水形成与埋藏、物理和化学性质特征,开采条件下的动态变化,水资源评价内容和方法,供水水源地勘查及其选择,地下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

通过对供水水文地质的学习使自己掌握了基本的水文地质知识,学会了阅读和利用水文地质资料,并可以进行简单的水文地质计算。

由于水文现象具有时间变化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以及地区变化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本特征,所以对水温现象的分析研究都要以实际观测资料为依据。

根据不同目的的要求,可把水文学及供水水文地质常用的研究方法归结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这三类方法常常同时使用,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在使用时应根据工程所在的地区特点,以及可能收集到的资料情况,对采用的方法应有所侧重,以便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可靠地水文依据。

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学习和研究水文学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认识与广泛应用水文规律,为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提供正确的水文资料及分析结果,以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减免水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水文地质学基础”是与地下水有关的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课程内容丰富,基础理论性强。

以安徽大学地质学专业为例,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包括优秀教材的对比选择、四位一体的教学手段、任课教师的团队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等。

通过上述内容的总结,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并且可供相关院校同类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探索[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11-0146-03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姜春露郑刘根程桦向必伟(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2015年11月November ,2015University Education [收稿时间]2015-05-17[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质学新专业建设项目(2013ZYTZ009)和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xjt-szy1402)。

[作者简介]姜春露(1984-),男,安徽阜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一、引言“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基础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但国内理科地质学专业开设该课程的高校较少。

安徽大学立足安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等相关专业基础上,于2011年开设地质学专业。

在我校地质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水文地质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以培养学生具有地下水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本文就两年来我校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探索与实践(一)使用教材优中选优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中,教材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

一、前言1.实习目的1.1了解水文地质的基本内容,初步熟悉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1.2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2.实习内容2.1阅读《东王村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附图)及有关资料(表1—2),完成岩石含水性说明表(表3)。

2.2参照读图提纲,每人写一份发言提纲,进行小组及全班讨论。

2.3提交读图发言提纲和问题讨论稿。

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从两个水文地质剖面图中可以看出东王村地区地形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整体来看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

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东南方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由区域东部流向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同时,区域内大量发育岩溶地貌。

2.气候2.1降水特征该地区年降雨量四季分明,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三月份到八月份。

一月份到六月份呈持续上升趋势;六月到十二月持续下降。

其中六月最多,为218mm;十二月最少,为33.5mm。

2.2气温特征气温从一月到八月持续上升,八月到十二月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八月最高,一月最低。

气温最高达28.7度,最低达1.8度。

3.水文该地区水系发育良好。

由于东王村地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使得该地区能很好的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并汇集成河流,水系总体发育情况是由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向东南方向流走的河流。

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2.75m3/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2m3/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5m3/s。

流量相差2.75-1.2-1.5=0.05m3/s,说明了地下水补给了地表水,整体来说,该地区水系发育较好。

三、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该地区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是: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区域的东部和西南部,分布面积广;C的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区域的北部和南部,与下伏AnD角度不整合;P的纯质石灰岩,大面积出露,主要在北部;J的岩层主要出露于中部盆地地区;J1的页岩,与下伏P角度不整合,J2的长石石英砂岩,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出露于J1周围;Q al的砂砾岩,出露于区域中部,连接两片AnD地层,与下伏J3角度不整合。

水文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一、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地球上的水的分布可分为浅部层圈水与深部层圈水。

浅部层圈水:从大气圈到地壳上半部,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生物体中的水,以液态为主,也呈气态与固态形式存在。

深部层圈水:分布于地壳下部到下地幔,以被压密的气水溶液的形式存在。

浅部层中自由态的水与深部层中的特殊高温高压下离解状态下的水以及地壳矿物内部的结合水相互转化相互联系,因此广义上的水圈包括地球各圈层中以各种不同状态存在且相互转化的所有的水。

地球上的水循环即地球上各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的对象为浅部层圈水中的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

循环过程为蒸发(海洋蒸发、水面蒸发、土面蒸发、叶面蒸发等)→大气中水汽转移→降水→入渗→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蒸发。

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长短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为小循环。

是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速度较快。

地质循环为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因素包括大气圈的结构(主要因素是对流层的物理状态和运动规律)、大气的热源(太阳短波辐射以及地表长波辐射)、主要的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水文因素主要是径流。

表征地表径流的特征值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由于季风的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旱季雨季分明,降水集中。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分配不均。

雨季降水丰沛,旱季降水稀少。

此外,我国降水在空间上分布也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是地下水补给的最重要来源,因此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通常决定于该地区降水量的多寡。

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源通常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结果,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的地下水状况时必须从整个地球或某个较大尺度区域的水文循环角度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地下水形成、流动以及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复杂性。

水文地质学读书报告

水文地质学读书报告

水文地质学读书报告水文地质学读书报告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的入渗机制有活塞式下渗和捷径式下渗。

沙砾质土中主要为前者,粘性土总则是两者同时发生。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强度超过入渗能力的那一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同时也可蒸发返回大气。

渗入到地面以下的水一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构成土壤水,一部分蒸发返回大气。

土壤水的消耗造成土壤水分亏缺,降水补足全部水分亏缺后才能补给地下水。

因此落到地面的降水综合起来有三个去向:地表径流、蒸发返回大气、下渗补给地下水。

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主要有年降水总量、降水特征、包气带岩性和厚度、地形。

植被等。

在分析实际区域的降水补给地下水因素时,不能狭隘的考虑其中的某个因素,应将其看作是一个相互制约的整体,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

2)地表水: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沿着河流纵断面而有所变化。

河水补给地下水时,补给量大小取决于过水断面、河床透水性(渗透系数)、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以及河床过水时间。

用达西定律公式可以进行分析。

地表水补给与大气降水补给相比较而言,空间分布上地表水属于线状补给,大气降水属于面状补给;时间分布上地表水持续时间长而大气降水持续时间有限。

地表水的来源是大气降水,对地下水来说,前述的两个最重要的补给因素最终取决于大气降水,因此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与大气降水的多寡。

潜水在整个含水层的分布面积上都能接受补给,而承压水的补给仅在含水层出露地表活鱼地表联通处才能获得补给,且与地质构造与地形的配合关系有关。

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测定:①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年降水量*入渗系数*补给区面积。

确定入渗系数时需要考虑植被的变化。

②山区降水与河水入渗量:通过测定地下水排泄量反求其补给量。

3)凝结水的补给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相邻含水层之间通过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称作越流,越流经常发生于松散沉积物中,粘性土层构成弱透水层。

由达西定律分析可知,相邻含水层之间水头差越大,弱透水层厚度越小且垂向透水性越好,则单位面积流量越大。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水文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水文地质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地下水这方面的知识,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水文地质学基础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研究对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特征:水文地质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

3、研究内容:1)地下水的形成、埋藏、赋存、分布2 )地下水的运动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4)物理化学性质、成份及形成原因5 )地下水的起源、循环、转化规律6)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地下水在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种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岩石上部水未饱和带,岩石孔隙或裂隙未被液态地下水充满,含有大量空气。

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称饱气带水,如土壤水。

包气带水受重力作用顺岩石的洞穴、孔隙、裂隙向下运动,但有时在包气带内,因透水层中夹有扁豆状的隔水层,当包气带水向下渗透时,地下水受其阻隔可局部饱和,形成上层滞水。

当地下水向下运动到一定深处,遇到不透水层阻隔时,就不能往下运动了,于是在不透水层之上,地下水便逐渐积成一层饱和带,这就是饱和带水。

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的饱和带水。

隔水层顶面即潜水的下界,潜水的上界为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

日常井水即潜水,井水面即潜水面,其起伏与地面起伏一致,但起伏较小,还与雨水补给有关,潜水的动力使潜水面起伏变小。

承压水:处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深处的承压水在上部水体的静水压力之下,具有水头压力,打钻通过上隔水层,水可自由喷出自流水。

学习水文地质勘察的一些感想

学习水文地质勘察的一些感想

学习水文地质勘察的一些感想水文资源勘探主要介绍当今水资源问题及勘察技术的发展。

作为一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深的体会到水资源的缺乏以及他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想通过三年多来的学习和了解简单的谈一谈自己对于水资源的一些感想和认识。

虽然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但全球淡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都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面对水资源危机,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其的严重性,全球范围内保护水资源的浪潮已经掀起,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对水资源的保护并不尽如人意,面临以下问题:(一)全球供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世界水理事会发布的《全球水展望》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5)得不到安全饮用水,有30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2)缺乏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水致性疾病。

(二)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从1900年到1995年,全球用水量从6000亿立方米增加到38000亿立方米,增加了5倍,是同期人口增幅的两倍以上。

1993年联合国对世界淡水资源的评价表明有1/3的人口居住在水资源中度和高度紧缺的地区。

联合国的报告显示,2025年世界用水总量达到44840亿立方米,届时受水资源短缺困绕的世界人口将增加到总数的2/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将从1990年的7800立方米减少到2025年的4800立方米。

(三)世界水环境状况趋于恶化。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许多经济进步都是以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

在20世纪中,世界湿地面积已经减少半数,造成重大的生物多样性损失。

在发展中国家,所有大城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都在迅速恶化,威胁人的健康和自然价值。

(四)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所以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亦是如此。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训报告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训报告

一、前言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形成和改造规律的科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水文地质学基础实训。

本次实训主要围绕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化学特征等内容展开,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水文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分布和运动规律;2. 掌握水文地质调查和勘探的基本方法;3. 学会地下水化学特征的观测和分析;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实地考察(1)实习地点:某地区(2)实习任务:观察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文地质条件等,了解地下水分布、运动和补给情况。

(3)实习过程:实习小组按照预定路线,实地考察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文地质条件等。

在考察过程中,记录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位、泉水出露点等数据。

2. 地下水运动规律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地下水运动规律,掌握地下水渗流的基本原理。

(2)实验仪器:渗流仪、地下水采样器、量筒等。

(3)实验步骤:① 在实验场地布置渗流仪,设置实验装置;② 通过地下水采样器采集地下水样品;③ 将地下水样品倒入渗流仪,记录地下水运动过程中的渗流速度、渗透系数等数据;④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地下水运动规律。

3. 地下水化学特征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地下水化学特征,掌握地下水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2)实验仪器:电导率仪、pH计、离子色谱仪等。

(3)实验步骤:① 使用电导率仪、pH计等仪器,测量地下水样品的电导率、pH值等化学参数;② 使用离子色谱仪,分析地下水样品中的离子成分;③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地下水化学特征。

四、实训成果与分析1. 地下水分布和运动规律根据实地考察和实验数据,该地区地下水主要受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通过土壤层、岩石层等介质向下渗透,形成地下水流动。

《水文地质学》读书报告

《水文地质学》读书报告

班级:地质11102班姓名:李显峰任课教师:刘宗保(老师)时间:2014年6月22日目录浅谈矿山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矿山水文地质设计 2 摘要 2关键词 20 前言 21 水文地质问题对矿山的影响 32 水文地质问题对矿山的损失 33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防治 44 矿井水文地质设计基本情况 45矿井水文地质设计的工作思路 55.1找矿勘察阶段 55.2矿山基建阶段 55.3矿山生产阶段 66 结语 6参考文献 7浅谈矿山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矿山水文地质设计摘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且具有不可逆性,矿山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防治难度大。

总结归纳了矿山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生态环境学等为指导,分析了产生此类问题的具体原因,揭示了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提出了防治及治理意见。

水文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预测矿坑涌水量以及由于开采可能引起的地下水动态变化.为矿床的顺利开采提供有关的水文地质资料。

矿山地下水防治利用、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现代矿山开发与建设中的重点。

矿山水文地质设计是矿山地质工作的一个部分,其任务是依据矿山的开采深度、开采范围、开采方法以及相关技术要点等数据,深入探明导致矿床充水的因素,对矿井的涌水量与相关参数进行验证,为地下水的防治利用方案提高修改的依据以及探究地下水的治理前后排泄、溢流等情况的变化量。

关键词:矿山;环境;水污染防治;水文地质;设计0 前言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是指地下水在天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与人体健康或人类生产及生活活动相关的各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而进行防护、改善和治理的综合性问题。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天然(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是由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如地方病等。

二是人为(次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1】。

由人类活动造成环境破坏,包括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及水质恶化;开发(疏干)地下水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废物排放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等。

科普地质课程心得体会(2篇)

科普地质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引言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起源、演化、构造和资源分布的科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科。

通过参加地质课程的学习,我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地质学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以下是我在地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课程内容1. 地球起源与演化地质课程首先介绍了地球的起源与演化,使我们了解到地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原始的地球到现在的地球,经历了多次重大地质事件。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地质作用。

2. 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课程还介绍了地质构造与地貌,使我们了解到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地质构造与地貌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地质构造运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3. 地质资源与能源地质课程还介绍了地质资源与能源,使我们了解到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地质资源与能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资源与能源领域的发展现状。

4. 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课程还介绍了地质灾害与防治,使我们了解到地球表面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理这些灾害。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以及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三、学习体会1. 拓宽了知识面通过地质课程的学习,我拓宽了知识面,对地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了解到地球的形成、演化、构造和资源分布等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培养了科学思维地质课程的学习使我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

在课堂上,老师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使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地质现象。

3. 增强了实践能力地质课程注重实践,通过野外实习、地质调查等实践活动,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工具,如何进行地质观测,如何分析地质现象。

4. 激发了学习兴趣地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地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探索地球的奥秘。

地质学基础实践课报告(2篇)

地质学基础实践课报告(2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以及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学院开设了地质学基础实践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野外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地质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内容本次地质学基础实践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质观察与描述2. 岩石鉴定与分类3. 地层划分与对比4. 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5. 地质测量与制图6. 野外实习三、实践过程1. 地质观察与描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

通过观察岩层、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斜仪等工具进行实地测量。

2. 岩石鉴定与分类岩石是地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我们通过观察岩石的肉眼特征、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学习了如何对岩石进行鉴定和分类。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岩石的成因、分布和演化过程。

3. 地层划分与对比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我们通过观察不同地层的岩性、化石等特征,学习了如何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地层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4. 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和演化。

我们学习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断层、褶皱、地壳运动等。

通过野外实习,我们观察了各种构造现象,加深了对构造地质学原理的理解。

5. 地质测量与制图地质测量与制图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经纬仪、水准仪等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并掌握了绘制地质图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提高了测量和制图技能。

6. 野外实习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实践课的重要环节。

我们前往野外实地考察,观察地质现象,进行岩石鉴定、地层划分和构造分析。

通过野外实习,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践成果通过本次地质学基础实践课,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地质观察、描述、鉴定、分类等基本技能;2. 理解了地层划分、对比、构造地质学等基本原理;3. 学会了地质测量、制图等实际操作方法;4. 提高了野外实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
水文地质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地下水这方面的知识,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水文地质学基础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研究对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特征:水文地质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

3、研究内容:1)地下水的形成、埋藏、赋存、分布2 )地下水的运动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4)物理化学性质、成份及形成原因5 )地下水的起源、循环、转化规律6)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地下水在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种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岩石上部水未饱和带,岩石孔隙或裂隙未被液态地下水充满,含有大量空气。

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称饱气带水,如土壤水。

包气带水受重力作用顺岩石的洞穴、孔隙、裂隙向下运动,但有时在包气带内,因透水层中夹有扁豆状的隔水层,当包气带水向下渗透时,地下水受其阻隔可局部饱和,
形成上层滞水。

当地下水向下运动到一定深处,遇到不透水层阻隔时,就不能往下运动了,于是在不透水层之上,地下水便逐渐积成一层饱和带,这就是饱和带水。

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的饱和带水。

隔水层顶面即潜水的下界,潜水的上界为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

日常井水即潜水,井水面即潜水面,其起伏与地面起伏一致,但起伏较小,还与雨水补给有关,潜水的动力使潜水面起伏变小。

承压水:处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深处的承压水在上部水体的静水压力之下,具有水头压力,打钻通过上隔水层,水可自由喷出自流水。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地下水在地质剖面中的分布;掌握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相对性);深刻理解地下水赋存特征对水量、水质时空分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明确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划分的包气带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和按含水介质类型划分的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的概念及其一般特点。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发生在地面以下,故称之。

机械潜蚀作用地下水流动缓慢,机械潜蚀作用较弱,但在黄土区较常见,地下水可把黄土淘空,引起地面陷塌。

化学溶蚀作用:地下水溶有一定数量的CO2 ,其中约1%成H2CO3 ,故较纯水具有更大的溶解能力,地下水CO2 愈多,岩石溶解度愈大,溶蚀作用愈强烈,迅速。

影响潜蚀作用的因素:气候炎热多雨地区,地下水丰富,潜蚀作用强。

岩性可溶性岩石--- 碳酸盐岩、石膏、石盐。

构造运动弱,有利于地下水长期作用,潜蚀强。

中国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 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287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300 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13 个贫水国家之一。

中国地下水超量开采严重,已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地下水的年开采总量已突破1000 亿立方米,占全国供水总量的20 %。

其中,中国北方17 个省、市、区地下水的开采总量占全国地下水开采总量的88 %,占北方17 个省、市、区供水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全国有100 多座城市和一些井灌区的地下水水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有的地方地下水资源已濒临枯竭。

在中国沿海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恶化,耕地盐化。

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超采,大量植被死亡,土地荒漠化加剧。

造成我国地下水超采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同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不高也是一个原因。

随着生态问题的出现,水文地质从水量为主,转变为水量与水质研究并重。

为了构建人和自然协调的、良性循环系统,以往现象归纳为主的研究,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从成生角度出发,探索目标系统的作用过程与内在机理,成为主流。

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建立起了地下水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处在经常不断的运动之中的思想。

地下水在运动中要与其赋存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作用,在改造环境的同时,本身也被环境改造,使得其水质、水量及其运动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学习,我们在理解地下水运动特点及水力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达西定律,学会运用达
西定律和流网图来解释一些水文地质现象,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地下水天然流量计算与简单的井流计算)。

同时也清晰地建立起运动的地下水与环境介质相互作用相互改造,使水量、水质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有规律的重新分布的思想。

牢固掌握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的概念并深刻理解其基本内涵。

了解影响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的主要因素与机理。

深刻理解含水层或含水系统通过补给从外界获得水量、盐量和能量,通过径流将水分和盐分由补给区输送到排泄区而后向外界排出的过程。

弄清随着水分的交换、运移过程,必然伴随着盐分的交换和运移,从而控制着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分布规律。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