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24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24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十四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标要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科学精神:运用辩证思维能力,深度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公共参与: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努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文化的内涵广义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提醒]区分意识形态的文化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主要是看它是否带有阶级性质。

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带有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没有阶级性。

(2)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①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②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区别: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②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2.文化的功能引领风尚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教育人民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发展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复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2018届高三一轮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最新真题)

2018届高三一轮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最新真题)

+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影响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形式 共性 传统习俗
①都具有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纽带。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 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解析】 D。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这里面并没有。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 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这也是错的,我们只能在传统元素当中加速了流行元素,但是 并且取代它,因为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并不是完全取代,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 去发展。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有音乐,有舞蹈,有声光 电,是可以的。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因为它是我国的一项优 秀历史文化。故选D。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考直击】
(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
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
的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考直击】
10、(2017全国卷II 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 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 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 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 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中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人类学通论 第二十四章

人类学通论 第二十四章

• 因此,研究文化的过程,即文化的继承、文化的冲撞、文化的变 迁。总之,文化的再生产和再创造,与研究文化的结构或文化的 语法以及文化的“传统”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在“全球化”背 景下,人类学者不仅需要把自己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放到多元文化 背景下去探讨和分析,也要充分意识到被研究的文化是由在多元 文化背景下生活的社会文化能动主体再生产和创造的。
• 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 家庭乐”作为他们主要的广告词之一。总之,在中国消费者、麦 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和店员的互动中,北京麦当劳成为了具有中国 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 随着人类学研究日益被放到诸如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更大社会秩 序的宏观结构背景下加以实践,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也日益适应其 研究对象的更加复杂化的趋势。人类学调查报告从传统基于单点 参与观察研究向现今基于多点参与观察研究转变。后者通常是横 穿诸如“地方”和“全球”、“现实世界”和“体系”等二元关 系的研究。
第二十四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研究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研究
• 一、人类学者的全球化解说 • 对于人类学来说,“全球化”不是文化同一化,而是商品、钱、
人、图像、技术、知识和思想等各种客体和主体在全球范围内, 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速度流动。“本土化”则是对应于上述“全 球化”的另一个社会事实。同样,传统的复兴往往也是全球化过 程中的一个内容。
• 情感或情绪自人出生之日起便伴随着人的一生,只要生命存在, 情感就存在。可人类对于这些与生俱来的情感却并不了解与关注。 主要原因是自启蒙以降的理性观,使得人们认为科学研究的主要 手段是实证研究,是研究确定性的东西,而不是感性的和非确定 性的。人类的情感自然不在“理性进化论”时期研究范畴之内。
• 可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一门关于情感的“新人类学”,在西 方人类学思想史中的历史可谓并不短暂,与我们后来所称的“古 典人类学”有着不解之缘。其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1898年哈 登率领的那次对托雷斯海峡著名大冒险。但在这个团队中有几位 具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人类学家,如威廉·哈勒姆·里弗斯、塞 利格曼.

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一)学生思考传统文化有哪些形式?(二)教师与学生分享:皮影戏。

播放视频《文明中国礼》,并简介皮影戏。

由此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教师:利用皮影戏分析传统文化的含义:皮影戏产生于战国时期——历史形成;现实生活中还可以见到——现实保留;经过长期发展基本表演形式仍被保留下来——相对稳定,引导学生得出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传统文化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学生活动:略。

教师:传统文化历史形成、保留在现实生活中说明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学生:得出结论:继承性。

2、特点:(1)继承性传统习俗的继承:A.简介“中国红”并举例对联、中国结、剪纸、奥运服饰大多采用红色。

B.“传统习俗知多少”。

学生:举例传统习俗。

教师:扩充压岁钱的由来。

指出:传统习俗至今仍然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教师: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展示图片:北京菊儿胡同、江南水乡、布达拉宫、福建的客家土楼,陕北的窑洞、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的建筑,并重点简介:吐峪沟麻扎村,鼓励学生前去参观,增强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

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三)带答案详解

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三)带答案详解

文化生活课时检测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吃粽子、赛龙舟。

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习俗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②③2.记者在山东农村采访时发现,开遍万村千乡的农村超市在为农民购买合格日用消费品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从诸多方面改变了农民过春节的习俗。

以前农民每到春节都要大量准备年货,但是现在,由于超市开进乡村,农村购物与城市一样方便,不少农民春节不再大量准备年货,只是略微备点,够几天吃用的就行。

这说明( )A.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习俗能够与时俱进C.传统习俗经常变化 D.传统习俗不可捉摸3.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

从江苏省镇江市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

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④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4.下列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A.应该完全继承并发展 B.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应该先继承后发展 D.应该先发展后继承5.2010年6月16日至21日,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举办。

艺术节组委会计划建立中国民间剪纸精品库,在全国对剪纸原创作品进行征集。

下列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剪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③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④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⑤剪纸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6.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所有海外同胞的心田。

22版:第二十四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步步高)

22版:第二十四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步步高)

(3)文化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 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3.全面理解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①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 素养。(引领风尚) 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 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人民)
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 精神食粮。(服务社会) 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推动发展)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考向探究
考向1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典例1 (2020·江苏高考)“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③“工匠精神”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④“工匠精神”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错误,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工匠精神”凝结 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பைடு நூலகம்
拓展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 (1)“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 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 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 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 和胸怀。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

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

第二框文化继承中发展
一、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与发展的联系:
1.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 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 的两个方面 。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 程中继承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练习
1、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 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 递、存储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 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教育是人类特有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 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 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 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 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形式,跨越漫长的 历史时空延续到今天。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 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在作用上具有“双重性
神生活产生 持久影响
传统文化的 地位 基本形式之

建筑被称 为凝固的 艺术
以古代文学、在长期历史积
传统戏曲、 淀中形成的理
传统绘画为 论观点、学术
代表
思想和道德观

在世界建 筑史上写 下了光辉 的一页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24PPT课件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24PPT课件
17
(二)义理之学
义理是研究国学的思想理论、内涵精 神之学,也可细分为下列诸项:
1.经学 2.诸子学 3.魏晋玄学
4.道教神仙之学
5.六朝隋唐佛学
6.宋明理学
7.清代的汉学与宋学
8.新儒家
18
(三)经世之学
读书治学的目的,有内外两端,向内 讲究修身养性,发展完善的人性,向外则 主张贡献服务于社会人群,如此才能将知 识转化为有用之学。如果说义理之学为体 的话,那么经世之学便为用。
国学基础知识
深入理解、加强学习传统文化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ຫໍສະໝຸດ 述内容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第一讲 导 论
• 国学的概念 • 国学的分类范围 • 国学的学科定位
嵩山古建筑群之嵩阳书院
3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小史》 中说:
• “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
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国子, 公卿大夫之子弟。”
•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5
《礼记集说》卷六 :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同在一巷,巷首 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 塾也;五百家为党,党之学为庠,教闾塾 所升之人也;术当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 州,州之学曰序,《周礼》春秋以礼会民 而设于州序是也,序则教党学所升之人; 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之学谓之国学,以教 元子(天子嫡长子)、众子(天子的庶子) 及卿大夫士之子,与所升俊秀之士焉。”
包括书籍著录的目录学、研究书籍版 本的版本学、研究书籍勘误的校勘学、研 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研究书籍真伪的辨 伪学、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等。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必修3)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必修3)

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展示]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核心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提示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命题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典例1(2011·天津高考)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

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

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答案 C解析材料中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的价值选择深受传统道德的影响,因此C项正确。

A项否认了传统道德与现代生活的区别;B项否认了文化的变化发展;题干材料没有说明传统文化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所以D项也不选。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中华民族灿 中华文化中一 烂文化的重 个非常重要的 要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京剧、武术、 “大同”世界 诗赋、散文、 “天下为公” 书法等 的社会理想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是( C ) ①中秋节赏月 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 ③艺术装饰丰富 ④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孙中山手书“大同书”
思考:“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
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毛泽东的话表明了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传统思想继承的重要性。这些思想经 过几千年发展,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当代中 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有重大影响。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探究资料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近代经过 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 在距今约5 000~6 000年左右的黄河中 游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 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
楷、行、草,各种形体逐 渐形成。在 书写应用汉 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
授课教师:赵敏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 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 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 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 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 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政治必修三《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

政治必修三《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

学习小贴士 正确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 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 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继承中,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 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众多传统 节日,是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深入挖掘传 统节日文化内涵,需要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精神。如在春 节可以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中秋节可以宣传和谐 等。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B. C. D.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 今用。 【解析】 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ABC都是错误的观点。
3.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①弘扬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优 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生产与发展。③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
4.如何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 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
迁移训练2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 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 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 当务之急是( ) A. B. C.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问题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文化传承的措施。材料信息表明人口 较少民族的文化,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核心文化区 范围小,因此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与其他民族 文化融合”的措施不利于文化传承,不符合题意。故选C 项。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十四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十四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内容:1. 欣赏:广陵散流水2. 知识:古琴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标:欣赏两首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导言: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

所以,通过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才能使我们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2.名人名言:伟大的艺术都不失为民族与社会的写照。

-----黄自3.“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导入:4.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1.古琴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

古琴最初为五弦,周代发展为七弦。

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延续到现在。

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独奏两种。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秦以后盛行于民间。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如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传说。

当时有名的琴师有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襄等;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均已载入史册。

由于古琴谱的产生,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入了一个具有印象可循的时期。

传统文化的继承复习课

传统文化的继承复习课
对人们的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产 生持久影响。
建筑被称 为凝固的 艺术
在世界建筑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 页
文学艺术,称为 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 淀中形成的理论观 点、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
有悠久的历史 蕴藏了丰富的 文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位
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 以
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 不
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 子。
提示:
(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 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 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2分)
(3)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漠视对传 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必须反对完 全否定传统文化、或者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应作出正确的文化 选择。(2分)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1、哪些基础知识? 2、哪些思维方法?
热点解读 学 以 致 用
国家法定假日的调整方案 (一)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和比较,以及在新浪网、 搜狐 网上进行了民意查结果显示七成网民支持国家调 整法定节假日.根据公布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 1天,即由原来的10天增加到11天。 (二)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 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 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 整 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 节 、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三)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当代大学生如何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如何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传..看着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朴贴切的陶艺;心里顿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遗迹;似乎能窥出历史的痕迹;每当阅读者那一卷卷诗书画卷;我们仿佛被洗礼;还有那些精细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幸福;因为我们身在一个文明的国度;在传统文化的培育下成长第一;亮即将传统文化的亮丽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宝剑就得用上沙场;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到现实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学生中调查;有又多少人看过四大名着;恐怕为数不多吧..倘若在问他们对论语的看法;他们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见;对于真正的古典文学内涵;当代人知之者甚少..从这些广泛文化来说;国人尚且不够了解;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于这一状况;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彰显地区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特异的文化;并对外多举行一些活动进行宣传;不然再精髓的东西都不能端上菜盘子上;让大家尽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实;现在的旅游文化承载了不少其它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期间;这些游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会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扬..举个例子来说;一位游客去过黄鹤楼;那么;他定然会联想到崔颢的诗;进而可能阅读唐诗宋词;甚至古代文学;这样下去;就产生了连锁反应;当然这是比较乐观的想法;但这至少是一个方面;我想我们更该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样化地呈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说将文化变卖成获利工具..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想法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着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比较重视软文化的输出;也举办了很多展现传统文化的活动;比方说法兰克福展;中国就展现了很多传统文学;在德国书画展中也带去了活字印刷相关内容..太多人对于传统文化过于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网上快餐文化队传统文化就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大家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现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迷恋上了网络;喜欢在网上吃快餐文化;其实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时的感验..如今的这种情况让众多文化学者产生了危机感;因为一旦传统文化被抛弃;我们将不再是炎黄子孙;我们将不再是一个拥有多文化的民族;所以唤醒当代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第二;拓展;即将传统文化用一种易接受的方法输送给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枯燥乏味;他们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耗;因此;我们就得一反常态;用创新的思路来教导他们;当然不能改变了文化的实质..比方说用讲座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既生动有趣味;定然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还通过电视来讲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明显;这样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识分子;更不用说像易中天这样的教授;讲的既有风趣又比较深刻;还有于丹的条分缕析;道理其然;能够被大多数人喜欢..又如中国眉山东坡国际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热情好客给远道而来的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眉山人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开幕式上500余名演员用豪放的气势演绎的的千古东坡;还是闭幕式上;城区的十余所学校的200余学生为广大观众奉献上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整个东坡国际文化节;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份难得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感..这样的活动无疑对文化起着宣传的作用..还有中非文化节、孔子文化节等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的挖掘;证实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数千年后的今天;陶瓷业在传承和创新中以崭新的形式名扬四海..为展现陶业的历史演变;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整个展览表现手法新颖而多样;在视觉、听觉、触觉上都给民众以全新的感觉..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举办了陶瓷展;我们学校也去了不少学生;也吸引了很多社会上的人;可以说是把石湾陶艺推广了出去..我们知道;前些年;陶艺品没有市场;这样直接导致陶艺技术的流失;甚至让这样的文化瑰宝从此绝于世间;如果到了那种地步;实是一个悲剧..我觉得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不该持保守态度;中国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传统文化;文化保守主义显然他界定的保守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传统..从建国以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文化的轴心的这种情况下融汇的西方优秀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这个文化;我觉得这个文化应该是现代文化;而文化保守主义的这个文化;功能上作为传统梦魇的这种文化;保守的文化;显然不是指现代中国的文化;而是指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那么我现在就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保守的这个东西..我们总是处在一个传统文化的笼罩下;喘不过气来;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变或者是形式上的改变的话;这也是不为过的;所以我在这里特别强调要将传统文化拓展开来;形成一种现代式的传统文化;好让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打破常规当然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要不忘本质的将传统文化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学以致用;这样才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不二法宝;也是我们实践传统文化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第三、用一种合时合宜的方式引导当代人去接触传统文化并学习发扬传统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着;很多父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风;从小就叫他们长大后要有出息;什么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板..更多的是忽视了对小孩子的一种道义上的引导;告诉他们怎么样才能算合乎道义;怎么样去提高自己的教养..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甚为严重;因为他们的父母本来就在文化教养上处于低水平;对于他们而言;自然生计是最重要的了;儿子在学识修养方面有没有高的造诣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这样看来;这种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当代某些人深受着家庭的影响;即使上了高中;这种思想也不容易转变过来..所以说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对子女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中培养的孩子多数是有文化的;我说的当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较敏感的..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更需要去引导当代人;毫不夸张地说;从小时候就应该给予这种引导;让他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引导的任务似乎很艰巨;但是面对着如今传统文化遭到遗弃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担负这个使命;那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搬到每个中国人面前;让我们每个都去继承发扬它..怎么样引导;方法很多..在学校;我们的老师就应该起一个领头作用;面对一群思想活跃且厌倦传统文化的学生;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插入适量的传统文化;这样起到一个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细的话;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衣着来体现一种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当然;学生也得发挥一个主动作用;平时在学校就得自发主办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或者一些讨论;有条件的就集体去参观一些传统文化展..在家里的话;就如我上面说到的;父母长辈得起引导作用;要科学地向他们指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支持下一代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论;让原本涉世不深的他们迷失自己的方向;这样的话;对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损失;因为新一代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主体..在社会中;要加强这种引导作用更具挑战;因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里面包含了多个层次;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物;要达到引导的效果;当然就得采取综合的手段;比方说;举办企业的文化节;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而这些企业文化的建设当然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这样一来员工们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而且自己还在实践着传统文化..对于政府来说;建立必要的传统文化馆;和一些传统文物馆是很有效果的;因为民众对这样形式的展览能够在业余时间去享受一番;对于他们而言;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能学到某些东西;何乐而不为..也许我们对于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不能够太乐观;但是我们也不比太悲观;因为我们中还有很多人在支撑传统文化;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也许当代人正在努力继承和发扬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这一切;我们都无所得知;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念;有这种理想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是金子总会发光;中国的优秀文化就是一块大金子;它的光芒迟早会在国内外散发;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08·广东单科)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
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
表明
(C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解析 温总理“以诗言志”体现的是传统文化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
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
悖。(《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
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其限定条件——体现人与 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①所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不符合题意。④所涉及的是德与才之间 的关系,也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或④的A、B、 C。所以选D。 答案 D
思维拓展
3.如何认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传统的功能。教育是人类文化
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任何一种文化只有通过教育完成了 文化的保存、传递,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的生命 力和价值,才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2)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统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选择和 整理,使人类文化去伪存真,逐步系统化,使其精华得以突出, 从而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呈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 (3)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不同文化 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靠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很大程 度上依靠该民族的教育。通过教育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 个积极的选择过程——取其精华。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吸收、 融合和创新,为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打下了基础。

文化传承
化 在 影响文化发
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继 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和 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展 教育在文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有功能
化传承中 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研析高考考点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 知识清单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 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背景扫描]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2009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 节以 “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实践科学发展、建设和 谐社会”为主题,以文化旅游、节会庆典为依托,突出展现孔 子文化节的文化性、思想性和历史传承性。文化节期间的五大 主题活动分别是:4月4日在曲阜尼山举行的2009中国(曲阜) 国际孔子文化节春季祭孔大典;9月24日在曲阜孔庙举行 《孔 子世家谱》第8次续修颁谱典礼;9月27日晚在曲阜杏坛剧场举 办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孔子教育奖”、 “孔子文化奖”、“孔子旅游奖”颁奖典礼;9月27日至29日 在孔子研究院举办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9月28日上午在曲阜 孔庙举行已丑年祭孔大典。
(3)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老教材内容)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 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①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 展的消极作用。
其中对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作出了一些具体部署。 世界儒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道德 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弘扬儒学(?)的意义。 (2)分析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儒学。
答案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 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 道德水平。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 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纽带。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够促进中华民族 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预测题型:主观题]
【例2】(2009·福建文综)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
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
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 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 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 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 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 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 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 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 传统文化。
(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 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 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 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新题共享]
2.2009年7月21日,山东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2009中 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筹备工作动员大会,对孔 子文化节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
解析 应全面分析,既要正面立论,说明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又要批驳错误,反对“历史虚无 主义”和“守旧主义”。 答案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考点二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演练知能提升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 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 (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 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据此 回答2~3题。 2.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B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 就会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
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A )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知识链接]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进 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不断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 在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 ①儒学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 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 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 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儒学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 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学文化中不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 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③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使之 与社会时代相适应,体现时代性。
4. “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
确的是
(C )
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传统文化
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
会实践 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尊古
而不泥古”体现了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反对守
★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
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 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 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 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还具有重要影响,而不是说
明传统文化的形成,故B项错误。现代思想的源
头是当前的社会实践,经济发展是民族生存的
基础,故A、D两项错误。
3.(2008·江苏)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
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
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2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预测题型:选择题]
【例2】(2009·广东单科)互联网出现后,人们
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
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 A)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聚焦社会热点
纪念先哲孔子
知识清单 ★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 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 新,革故鼎新”。(判断精华与糟粕的标准是什么?)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 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 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 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就是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