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9年中医内科中级(主治)大纲证型整理
中医内科学笔记一、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一)实证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二)虚证1.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2.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一)外感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二)内伤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宿痰伏肺→诱因、感邪→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气道挛急→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
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一)发作期1.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2.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3.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4.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减5.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6. 喘脱危证: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二)缓解期1.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2.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四、喘证喘即气喘、喘急,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
(一)实喘1.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 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 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3. 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五、肺痈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完整word版)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相关专业知识真题回顾
2019年中医内科相关专业治疗真题回顾(该题库是考后回顾性真题,可能与试卷稍有误差,答案是自己书上找的,仅供参考,请大家帮忙补充)1、现病史不包括预防接种史。
2、心胸汗出因为心脾两虚。
3、肝阳上亢-胀痛。
4、阴精不足-空痛。
5、饥不欲食兼脘痞-胃阴不足。
6、疳积病-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
7、斑秃-突然片状脱发。
8、目内眦和目外眦发红-心火。
9、乳蛾?(图片)10、顿咳-鸡鸣样回声。
11、邪闭、厥痛、痛极-伏脉12、气血大虚、阳气衰微-微脉13、青色、黑色同主寒证14、不能和浮脉同见的是弱脉15、四肢逆冷、胸部发热-真热假寒16、肝胆胃胰疼位置在:上腹部17、身热不扬-扪之不热,久则灼手18、风寒犯肺?(症状判断)19、气逆证?20、气闭证?21、气逆证?22、咳嗽痰多,有包块-痰证23、热极生风-角弓反张24、心肾不交(症状)25、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气分证26、霍奇金病见于回归热27、血淀粉酶高见于急性胰腺炎28、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29、中枢性呼吸困难-呼吸深而慢30、溶血性黄疸-贫血、脾肿大31、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皮肤瘙痒32、血管壁功能异常-过敏性紫癜33、深昏迷见-病理反射34、空洞性肺结核-鼓音?(不确定)35、胸腔积液-浊音?(不确定)36、瞳孔大小不等-脑疝37、牛肉舌-糙皮病38、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压迫性肺不张39、二尖瓣狭窄见舒张晚期隆隆样杂音40、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3、4肋间响亮收缩期杂音41、揉面感-结核性腹膜炎42、库瓦济挨证阳性-胰头癌压迫43、缺铁性贫血-匙状甲44、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变形45、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46、腰椎间盘突出-拉塞格征47、肥大反应-伤寒48、急性肾炎-红细胞管型49、肾病综合征-脂肪管型50、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51、漏出液特点(答案记不住选项)52、室早-QRS>0.12S53、急性心肌梗塞(图片判读)54、条索状影-纤维化55、梅花瓣样-增殖56、T波代表心室复极57、Q-T间期代表心室初级和复极的总和5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见于冬春季59、细菌性痢疾常见于夏秋季60、肾综合征出血热IGM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练习题(一)
更多2019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练习题点击这里(公众号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51.不属于急性再障感染临床表现的为A.牙龈出血B.呼吸道感染C.心悸气短D.肛周感染E.恶心呕吐52.尿路感染的诊断,正确的是A.尿路感染肯定有尿路刺激征表现B.尿液中培养发现一次细菌即可确诊尿路感染C.下尿路感染常以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D.上尿路感染不会出现发热、寒战E.尿结核菌培养阴性可除外泌尿系结核53.慢性血管内溶血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肝硬化B.肾结石C.腰痛D.心绞痛E.胆石症54.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描述哪项不正确%的患者HLA-B27阳性B.病因可能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C.中轴关节及外周关节受累,不累及内脏D.骶髂关节是本病最早累及的部位E.后期脊柱可呈"竹节样"改变55.符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是A.为儿童最多见的急性白血病B.易发生DIC出血严重C.与EB病毒感染有关D.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少见E.化疗效果差56.慢性再障治疗首选A.丙酸睾酮肌肉注射B.造血干细胞移植C.维生素B12肌注D.抗胸腺球蛋白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57.终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根本性治疗是A.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B.溶栓治疗C.应用抗凝药物D.治疗原发病E.抗纤溶治疗58.急性溶血不常有的症状是A.寒战,高热,腰痛B.血红蛋白尿C.休克D.肝脾大E.肾衰竭59.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为A.间质性肾炎B.大血管疾病(肾动脉血栓、肾静脉栓塞)C.急性肾小管坏死D.肾小球疾病E.微血管疾病60.血红蛋白尿可见与下列疾病,除了A.阵发性血红蛋白尿B.蚕豆病C.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D.溶血性疾病E.重症肾小球肾炎61.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硬化病的疗效不正确的说法是A.可以减轻急性期皮肤水肿B.对本病疗效不显著C.应尽早应用,可阻止皮肤的纤维化D.对晚期有肾脏功能不全的应禁止使用E.对间质性肺病有一定疗效62.有关脾功能亢进错误的是A.脾亢早期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B.脾大程度与脾功能亢进程度平行C.脾亢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D.脾亢时血液稀释加重贫血E.呈增生性骨髓象63.多发性骨髓瘤骨髓中浆细胞的比例标准是A.>5%B.>10%C.>30%D.>20%E.以上都不是64.不宜使用胰岛素的是A.糖尿病合并肺结核B.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C.糖尿病患者的分娩期D.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E.肥胖的糖尿病患者65.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必须同时去除诱因B.单用有效药物使用2~4周C.症状不明显,可采用低剂量抑菌疗法D.急性发作时治疗同急性肾盂肾炎E.根据尿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6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性表现是A.昏迷B.皮肤黏膜干燥C.呼气有烂苹果味D.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E.呼吸深大67.下列哪项不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结果A.类风湿因子阳性阳性C.免疫球蛋白增高D.血沉增快反应蛋白增快68.关于甲亢的消化系统表现哪项是错误的A.食欲亢进B.食量大C.消瘦D.便秘E.可发生肝肿大69.下列关于尿路感染病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革兰阳性球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B.大肠埃希菌感染占40%C.革兰阴性菌占50%D.血行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方式E.上行感染占尿路感染的95%70.血管内溶血的主要实验室检查为A.血红蛋白尿及含铁血黄素尿阳性B.网织红细胞数增高C.骨髓中幼红细胞增生明显D.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E.粪胆原排泄增高71.下面关于慢性肾衰竭的饮食治疗错误的是A.低蛋白饮食可减少尿毒症代谢产物的积聚,缓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部分临床症状B.长期低蛋白饮食亦引起或加重营养不良,因此可合并使用必需氨基酸、α-酮酸治疗加强营养C.低蛋白、低磷饮食疗法的同时应注意摄入足够的热量(每天~kg)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D.低磷饮食磷的摄入量应<1000mg/d,对严重高磷血症的患者应同时给予磷结合剂E.多数研究结果支持饮食治疗可以有效地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对中晚期患者更为有效72.可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疾病是A.骨髓纤维化B.溶血性贫血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3.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相符的是A.过氧化物酶阴性B.未见Auer小体C.苏丹黑染色阳性D.糖原PAS反应(-)E.非特异酯酶阴性74.大量蛋白尿指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克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克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克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克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克75.慢性肾功能不全最早、最常见的症状是A.高血压B.贫血C.消化道症状D.出血倾向E.皮肤瘙痒76.慢性肾功能不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不正确的说法是A.治疗前应评估铁代谢情况B.成人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每周80~120u/kg,分为2~3次C.治疗靶目标为HGB110~120g/L,不要超过130g/L;HCT33%~36%D.最有效的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E.高血压是EPO治疗禁忌证77.不属于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者是A.体位性低血压B.腹泻、便秘C.尿潴留D.肢体麻木,感觉过敏E.多汗78.关于骨髓穿刺的说法有误的是A.骨髓穿刺的部位主要有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B.骨髓液涂片常用的染色方法为瑞氏染色C.涂片宜薄,以免细胞重叠、挤压发生变化D.骨髓象检查可用来诊断血友病E.骨髓象检查可用来诊断白血病79.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血容量状态的临床评估哪项提示血容量不足A.颈内静脉压力增高B.心尖部奔马律C.坐位改为立位时血压下降>10mmHg,或心率增加10次/分D.高血压E.四肢水肿、肝淤血、肺部湿性啰音80.病程在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首要死亡原因的并发症是A.酮症酸中毒B.心血管病变C.高渗性非酮症昏迷D.糖尿病性肾病E.结核病81.关于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年人应选用非选择性COX抑制剂B.可以两种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应用以提高止痛效果C.有胃肠道出血病史者应选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D.各种药物使用剂量固定,不需要个体化E.一种药物应用1~2天无效,即应换药82.以下实验室检查不是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特点的是A.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常见泪滴形红细胞B.骨活检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C.白细胞增多或正常,以早、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染色体阳性E.骨X线检查呈"毛玻璃"现象83.下列不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的是A.血象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占50%以上,以小淋巴细胞为主B.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3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C.淋巴细胞呈单克隆性D.可有小鼠玫瑰花结试验阳性E.可见13q,11q和17q等染色体改变84.全血输注的适应证不包括A.急性失血量达全身血容量20%以上B.再生障碍性贫血C.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D.阵发性血红蛋白尿E.新生儿溶血病85.成人24小时尿蛋白大于多少时称为蛋白尿86.淋巴瘤全身症状不包括A.无诱因发热B.出血C.体温>38℃D.消瘦E.盗汗小体不见于型白血病型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型白血病型白血病88.儿童肾病综合征常继发于A.糖尿病肾病B.肾淀粉样变性C.骨髓瘤性肾病D.紫癜性肾炎E.淋巴瘤89.干燥综合征出现下列哪种情况需警惕淋巴瘤的可能水平低B.长期反复高热C.冷球蛋白血症D.多种自身抗体阳性E.血液系统明显受累90.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病因是A.颅内感染B.颅脑外伤C.产后大出血D.垂体或邻近的肿瘤E.下丘脑病变二、B型题提供若干组试题,每组试题共用在试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知识点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知识点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通常涵盖了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
1. 《内经》基础知识:
- 包括《黄帝内经》中有关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知识。
2. 脏腑病理学:
- 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中医诊断:
- 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脉诊等方法进行疾病诊断。
4. 中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 包括辨证论治的原则、方药和针灸的治疗方法,以及饮食调理、按摩等辅助疗法。
5. 常见疾病诊治:
- 常见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知识。
6. 预防保健和中医养生:
- 中医预防保健和养生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起居调节、运动锻炼等。
7. 临床案例分析:
- 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考察学员对中医内科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学员需要全面了解中医内科学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常见内科疾病,并且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点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点
1.中医内科基础知识: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理论基础,以及中医内科常用的诊断方法、辨证施治等。
2. 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治:包括感冒、咳嗽、哮喘、胃炎、消化不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治。
3. 中药的应用: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药材的采购、加工、制剂的制备、药物的配伍以及不同疾病中药的应用。
4. 饮食调养:包括中医饮食养生的基本理论、不同疾病的饮食调养方法以及中药炮制的食疗方剂。
5.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刮痧、拔罐等常用针灸疗法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6. 推拿按摩:包括推拿按摩的原理、手法、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
7. 其他辅助治疗:包括艾灸、气功、太极拳等中医辅助治疗方法的原理、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
8. 中医药的安全用药:包括中医药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症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等。
- 1 -。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考试大
〔五〕腰痛
1.概述
3
2.病因病机
3
3.诊断和类证鉴别
3、4
4.辨证论治
3、4
5.预防调护
3、4
八、常见急症
〔一〕脱证
1.概述
3
2.中医诊断
3
3.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
3、4
4.西医治疗
3、4
5.辨证救治
3、4
〔二〕神昏
1.概述
3
2.中医诊断
3、4
3.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
3、4
4.治疗原那么
3、4
5.西医治疗
3、4
5.辨证论治
3、4
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
3、4
7.预防调护
3、4
〔五〕肺痈
1.概述
3
2.病因病机
3
3.诊断和类证鉴别
3、4
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3、4
5.辨证论治
3、4
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
3、4
7.预防调护
3、4
〔六〕肺痨
1.概述
3
2.病因病机
3
3.诊断和类证鉴别
3、4
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3、4
5.辨证论治
3、4
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
3、4
7.预防调护
3、4
〔七〕肺胀
1.概述
3
2.病因病机
3
3.诊断和类证鉴别
3、4
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3、4
5.辨证论治
3、4
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
3、4
7.预防调护
3、4
【二】心系疾病
2019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8.虚风内动证治(三甲复脉
汤、大定风珠)
考试 科目
1 1 1
1
9.后期正虚邪恋证治(黄连阿 胶汤、青蒿鳖甲汤)
1
(一)主要湿 1.湿温病的传变规律
1
热类温病的 传变规律
2.伏暑病的传变规律
1
1藿.湿朴温夏病苓初汤发)证治(三仁汤、 1
2.湿困中焦证治(雷氏芳香化 浊法、三仁汤)
1
3.湿阻膜原证治(雷氏宣透膜 原法)
1 1
八、防治
1.正治与反治
1
原则
(二)治则
2.治标与治本
1
3.扶正与祛邪
1
4.调整阴阳
1
考
考
试 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试 科
科
目
中 医
八、防治 原则
(二)治则
5.调理精气血津液 6.三因制宜
1 1
基
础
理
论
一、
气·阴
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 1
阳·五行
1.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 生理功能特点
1
二、藏象
2.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 基本内容
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 点
1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 致病特点
1
1.疠气的致病特点 1
(二)疠气 五、病因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 因素
1
(三)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1
(四)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1 1
考试 学科
单元
细目
(四)饮食失宜 (五)劳逸失度
(六)痰饮 五、病因
(七)瘀血
考
要点
试 科
2019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
最新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第二部分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一、问诊(一)问诊的内容1.一般情况22.主诉23.现病史24.既往史25.个人生活史26.家族史2(二)问寒热1.问寒热的含义22.寒热症状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2(三)问汗异常汗出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2(四)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22.疼痛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2(五)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六)问耳目1.耳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七)问睡眠失眠、嗜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八)问饮食口味1.口渴与饮水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食欲与食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3.口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九)问二便1.大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小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十)问经带1.月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带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2义二、望诊(一)望神1.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相关鉴别及临床意义22.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二)望面色1.常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22.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23.五色主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意义24.望色十法的含义及具体内容2(三)望形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四)望态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五)望头面1.望头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望面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六)望五官1.望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望口与唇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3.望齿与龈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4望咽喉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七)望躯体1.望颈项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望手足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八)望皮肤1.皮肤色泽、形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斑疹、水疱、疮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九)望排出物1.望痰、望涕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 2.望呕吐物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三、舌诊(一)舌诊原理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2(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2(三)望舌质1.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2.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3.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4.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四)望舌苔1.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2.望苔色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五)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及临床意义1.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22.舌诊的临床意义2四、闻诊(一)听声音1.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2.语言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3.呼吸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一)听声音4.咳嗽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5.胃肠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二)嗅气味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五、脉诊(一)诊脉概说1.寸口诊法的部位、原理及寸口分候脏腑22.诊脉方法23.脉象要素2(二)正常脉象1.正常脉象的特点22.胃、神、根的含义2(三)常见病脉1.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鉴别2 2.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2(四)相兼脉常见相兼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五)真脏脉真脏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六)诊小儿脉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2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2六、按诊(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1.按诊的手法22.按诊的意义2(二)按诊的内容1.按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2.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3.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4.按手足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5.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七、八纲辨证(一)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2.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3.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4.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证候相兼的内容22.证候错杂的内容23.证候转化的内容24.证候真假的内容及鉴别2八、病性辨证(一)六淫辨证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二)阴阳虚损辨证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及意义2(三)辨气血类证候1.气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血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 3.气滞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4.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5.血热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6.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7.气血同病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四)辨津液类证候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证候鉴别与临床意义2(五)辨情志证候喜证、怒证、悲恐证、忧思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九、脏腑辨证(一)辨心病证侯1.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心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二)辨肺病证候1.肺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肺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三)辨脾病证候1.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四)辨肝病证候1.肝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肝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五)辨肾病证候1.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六)辨脏腑证候1.腑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腑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七)辨脏腑兼病证候1.脏腑兼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2.脏腑兼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2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一)辨六经病证1.太阳病证的辨证要点22.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23.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24.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25.少阴病证的辨证要点26.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27.六经病证的传变2(二)辨卫气营血病证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2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2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2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25.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2(三)辨三焦病证1.上焦病证的辨证要点22.中焦病证的辨证要点23.下焦病证的辨证要点2诊断学基础一、症状学(一)发热1.发热的病因22.发热的临床表现23.发热的伴随症状24.发热的问诊要点2(二)胸痛1.胸痛的病因22.胸痛的问诊要点2(三)腹痛1.腹痛的病因22.腹痛的问诊要点2(四)咳嗽与略痰1.咳嗽的病因2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2(五)咯血1.咯血的病因22.咯血的问诊要点2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2(六)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病因22.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2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24.呼吸困难的问诊要点2(七)发绀1.发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22.发绀的问诊要点2(八)水肿1.水肿的病因22.水肿的问诊要点2(九)恶心与呕吐1.恶心与呕吐的病因2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2(十)呕血与黑便1.呕血与黑便的病因22.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2(十一)腹泻1.腹泻的病因22.腹泻的问诊要点2(十二)黄疽 1.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22.黄疸的问诊要点2(十三)皮肤黏膜出血1.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22.皮肤黏膜出血的问诊要点2(十四)抽搐1.抽搐的病因22.抽搐的问诊要点2(十五)意识障碍1.意识障碍的病因2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23.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24.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2二、问诊问诊的方法及内容1.问诊的方法22.问诊的内容2三、检体诊断(一)基本检查法1.视诊22.触诊23.叩诊24.听诊25.嗅诊2(二)一般检查1.全身状态检査22.皮肤检査23.淋巴结检查2(三)头部检查1.头颅检查22.头部器官检查2(四)颈部检查1.颈部姿势与运动22.颈部皮肤、包块与血管检查2(四)颈部检査3.甲状腺检查24.气管检查2(五)胸壁及胸廓1.胸部体表标志22.胸廓检查23.胸壁检查24.乳房检査2(六)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22.触诊23.叩诊24.听诊25.肺与胸膜常见病的体征2(七)心脏、血管 1.视诊22.触诊23.叩诊24.听诊25.血管检查26.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体征2(八)腹部检查1.视诊22.触诊23.叩诊24.听诊25.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2(九)肛门、直肠检查肛门、直肠指诊2(十)脊柱与四肢检查1.脊柱检査22.四肢检查2(十一)神经系统检查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方法22.感觉功能检查23.运动功能检查2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方法2 5.神经反射检查2四、实验诊断(一)血液的一般检查1.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计数2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23.血小板检测24.网织红细胞计数25.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检查2(二)血栓与止血检查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22.出血时间测定23.凝血因子检测24.D-二聚体测定25.DIC检查法2(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22.交叉配血试验2(四)骨髓检查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22.骨髓增生度分级2(五)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蛋白质代谢检查22.胆红素代谢检查23.常用血清酶检查24.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2(六)肾功能检查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22.血肌酐测定23.血清尿素氮测定24.血清尿酸测定25.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26.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2(七)常用生化检査1.血清钾测定22.血清钠测定23.血清氯测定2 4血清钙测定25.血清铁测定26.血糖测定27.糖耐量试验2(七)常用生化检查8.血脂检查2(八)酶学检查1.血清淀粉酶测定22.血清心肌酶检测2(九)心肌蛋白检测1.肌钙蛋白T测定22.肌钙蛋白I测定23.肌红蛋白测定2(十)免疫学检查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22.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23.抗链球菌溶血素“0”测定24.自身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25.肥达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26.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2 7.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2 8.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2义9.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的临床意义2 10.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2(十一)尿液检査1.正常尿液各种检查表现22.尿液一般性状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2 3.尿液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24.尿液镜检异常的临床意义25.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2(十二)粪便检查1.粪便一般性状检查22.粪便显微镜检査23.粪便化学检查24.粪便细菌学检查2(十三)痰液检查1.痰液标本收集22.痰液一般性状检查23.痰液显微镜检查2(十四)浆膜腔穿刺液检查1.浆膜腔穿刺液检查22.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2(十五)脑脊液检查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 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2(十六)生殖系统体液检查1.阴道分泌物检查22.精液检查23.前列腺液检查2五、器械检查(一)心电图检查1.常用心电图导联22.心电图测量方法23.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24.平均心电轴25.房、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26.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2 7.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2现8.心电图负荷试验适应证和禁忌证2(二)肺功能检查1.肺容积检查22.肺容量检查23.通气功能检查24.换气功能检查25.血气分析及酸碱度测定26.常见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结果2(三)内镜检查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2.下消化道内镜检查2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六、影像诊断(一)超声诊断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2(二)放射诊断1.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2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表现2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表现24.消化系统疾病的X线检查方法25.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6.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7.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8.骨与关节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9.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査表现21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2(三)放射性核素诊断1.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22.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2传染病学一、传染病学总论(一)传染病流行过程与特征1.传染病流行过程22.传染病的特征2(二)传染病的诊治与预防1.传染病的诊断22.传染病的治疗23.传染病的预防24.近几年所发传染病的中医认识2二、常见传染病(一)病毒性肝炎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二)肾综合征出血热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三)艾滋病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26.诊断27.治疗28.预防2(四)流行性感冒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六)伤寒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七)细菌性痢疾1.病原学22.流行病学23.病机病理24.临床表现25.实验室检查26.诊断与鉴别诊断27.治疗28.预防2(八)近年新发、多发传染病1.近年新发的传染病概况22.近年多发的传染病概况2三、医院感染消毒与隔离1.消毒22.隔离23.医院感染的预防2 1.心理学的内容2一、心理学基础知识2.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2人的心理现象 3.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的2宝义、分类和作用1个性的定义、内容和个性 心理特征 21.应激、应激源及种类 2二、心理应激 应激反应2.中介机制和应激反应 2 医3.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 2 学1.心身疾病的特点 2 心(一)心身疾病的概述2.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2 理三、心身疾病3.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2 学(二)临床心身相关问 题 1.临床典型的心身疾病2 2.睡眠陣碍与疼痛心理2 3.妇科和儿科心身疾病2 (―)心理障碍的概述1.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 22.心理障碍的分类21.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特征 与常见症状2四、心理陣碍(二)神经症性陣碍2.临床常见神经症性降碍, 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 强迫症、神经衰弱 2(三)其他类型的心理 1.人格陣碍及类型 2障碍2.行为不良22.行为不良 2 五、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1.心理健康的意义 22.心理健康的标准2(二)心理健康的发展 1.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婴幼儿、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22.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家庭、学校和职业2六、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一)病人的心理问题 1.病人角色 2 2.病人的心理需要2 3.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24.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门诊、住院和手术病人2(二)医患关系1.医患关系的模式与重要性 22.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23.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2医学伦理学一、医学的道德传统(一)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中国医学道德规范22.中国古代医学家的道德风范2(二)外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外国医学道德规范22.外国医学家的道德风范2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一)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不伤害原则22.有利原则23.尊重原则24.公正原则2(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1.权利与义务22.情感、良心23.审慎、保密24.荣誉与幸福2三、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一)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1.询问病史的道德要求22.体格检查的道德要求23.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24.会诊的道德要求2二、临床治疗的道德要求1.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22.非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2四、疾病预防(一)卫生防疫道德1.卫生防疫的道德内涵22.卫生防疫的道德要求2(二)中医“治未病”1.“治未病”理论2理论的道德内涵 2.“治未病”实践的道德准则2五、医学研究道德(一)人体试验的道德准则1.有利于医学和社会发展22.维护受试者利益23.受试者知情同意24.严谨的科学态度2(二)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1.伦理审查程序22.利益冲突的预防2六、道德修养与评价(一)医疗休养 1.医德修养含义22.医德修养的途径、方法2(二)医德评价1.医德评价及标准22.医德评价方式2七、医疗结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一)医疗结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总则总则2(二)医疗结构从业人基本行为规范2员基本行为规范(三)医疗行为规范具体行为规范2卫生法规一、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22.民事责任的构成2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2(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1.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22.行政责任的构成23.行政责任的形式2(三)卫生法中的刑 1.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2事责任 2.刑事责任的构成2二、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执业医师享有的权利22.执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23.《执业医师法》对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提出的法定要求24.《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2(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药品必须符合法定要求22.假药和劣药23.特殊管理的药品24.《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有关规定25.《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2(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法定传染病的分类22.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23.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24.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救治25.相关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2与信息发布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2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2(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与分级22.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23.医疗事故的处理2(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1.《中医药条例》制定目的与适用范围2 2.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2 3.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原则与中医药现代化24.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25.中医药教育与科研26.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措施2。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 整体观念的概念. 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 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辨证论治的概念.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 精的概念. 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 阴阳的含义. 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阴阳的一体观.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交感互藏. 阴阳的消长. 阴阳的转化. 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 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 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 心与肺的关系. 心与脾的关系. 心与肝的关系. 心与肾的关系. 肺与脾的关系. 肺与肝的关系. 肺与肾的关系. 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肾的关系. 脾与肾的关系. 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 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五脏的外华. 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 胆的生理功能. 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小肠的生理功能. 大肠的生理功能. 膀胱的生理功能. 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 心与小肠的关系. 肺与大肠的关系. 脾与胃的关系. 肝与胆的关系. 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 脑的生理功能. 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 人体之精的概念. 人体之精的功能. 人体之精的分类。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试题及答案(卷七)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试题及答案(卷七)一、A11、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A、甘露消毒丹B、五味消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黄连解毒汤2、消渴并发白内障,治疗宜选用A、杞菊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金匮肾气丸D、五味消毒饮E、甘露消毒丹3、治疗阴阳两虚型下消,最佳的选方是A、玉女煎B、消渴方C、金匮肾气丸D、六味地黄丸E、七味白术散4、治疗下消之肾阴亏虚证,首选的方剂是A、一贯煎B、玉女煎C、消渴方D、金匮肾气丸E、六味地黄丸5、上消之肺热津伤证,治法宜选用A、清胃泻火,养阴增液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热润肺,生津止渴D、清热润肺,滋阴固肾E、滋阴润肺,温补肾阳6、消渴各证型中,可用七味白术散治疗的是A、上消之肺热津伤证B、中消之胃热炽盛证C、中消之气阴亏虚证D、下消之肾阴亏虚证E、下消之阴阳两虚证7、治疗中消胃热炽盛证的最佳选方为A、玉女煎B、消渴方C、一贯煎D、六味地黄丸E、七味白术散8、上消之肺热津伤证的证候表现不包括A、口渴多饮B、多食易饥C、烦热多汗D、口舌干燥E、舌边尖红,脉洪数9、治疗上消之肺热津伤证,首选方为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金匮肾气丸E、六味地黄丸10、消渴的治疗原则是A、清热润燥、养阴生津B、清热润肺,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益气健脾,生津止渴E、滋阴温阳,补肾固涩11、下列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叙述正确的是A、(空腹血糖)≥6.4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B、(空腹血糖)≥6.8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C、(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0.8mmol/L。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考试大纲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考试大纲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现已公布,各位准备备考的考生朋友,快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吧!现将2019年卫生资格考试-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考试大纲为大家整理如下: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考试大纲第三、四部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中医内科学一、肺系疾病(一)感冒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二)咳嗽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三)哮病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四)喘证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7.预防调护3、4(五)肺痈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六)肺痨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七)肺胀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二、心系疾病(一)心悸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二)胸痹(附:真心痛)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三)不寐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四)癫狂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五)痫病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六)痴呆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七)厥证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三、脾胃病证(一)胃痛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七)泄泻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八)痢疾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九)便秘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四、肝胆疾病(一)胁痛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5.预防调护3、4(二)黄疸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三)积聚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四)鼓胀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五)头痛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六)眩晕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七)中风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八)瘿病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五、肾系病证(一)水肿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二)淋证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三)癃闭1.概述32.病因病机3、4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7.预防调护3、4六、气血津液病证(一)郁证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二)血证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三)痰饮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7.预防调护3、4(四)消渴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五)自汗、盗汗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六)内伤发热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七)虚劳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八)癌病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七、肢体经络病证(一)痹证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二)痉证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三)痿证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四)颤证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五)腰痛1.概述32.病因病机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八、常见急症(一)脱证1.概述32.中医诊断33.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3、44.西医治疗3、45.辨证救治3、4(二)神昏1.概述32.中医诊断3、43.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3、44.治疗原则3、45.西医治疗3、46.辨证救治3、4(三)猝死(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1.概述32.西医诊断3、43.治疗原则3、44.西医治疗3、45.中医辨证治疗3、4(四)急性中毒概论1.概述32.中毒原因和分类3、43.诊断与鉴别诊断3、44.西医处理3、45.辨证救治与常用解毒中药3、4(五)急性有机磷中毒1.概述32.诊断与鉴别诊断3、43.西医处理3、44.辨证救治3、4(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概述32.诊断3、43.西医处理3、44.辨证救治3、4(七)急性酒精中毒1.概述32.诊断3、43.西医处理3、44.辨证救治3、42019卫生资格考试招生方案已上线。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分级与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治疗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三:支气管哮喘要点:1.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肺炎要点:1.概述(1)概念(2)分类2.肺炎链球菌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3.肺炎支原体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病因2.病理与分类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力衰竭要点:1.病因2.病理生理3.临床分型4.心功能分级细目二:慢性心力衰竭要点:2.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三:急性心力衰竭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四:心律失常要点:1.分类2.发生机制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细目五:快速性心律失常要点:1.过早搏动(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2.阵发性心动过速(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3.心房颤动(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细目六:缓慢性心律失常要点:房室传导阻滞(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细目七:心脏瓣膜病要点:1.二尖瓣狭窄(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并发症(5)治疗2.二尖瓣关闭不全(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3.主动脉瓣狭窄(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细目八:原发性高血压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要点:1.危险因素2.临床分型细目十:心绞痛要点:1.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十一:心肌梗死要点:1.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胃炎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二:消化性溃疡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并发症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细目三:胃癌要点:1.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细目四:溃疡性结肠炎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五:肝硬化要点:1.病因2.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六:原发性肝癌要点:1.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肾小球肾炎要点:1.病因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二:尿路感染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三:慢性肾衰竭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治疗第五单元血液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三:急性白血病要点:1.病因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白细胞减少症要点:1.概念2.病因与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二:糖尿病要点:1.概念与分类2.病因与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并发症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病因(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治疗第七单元结缔组织病细目一:类风湿关节炎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要点:1.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癫痫要点:1.病因2.分类与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二:脑梗死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三:脑出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第九单元常见急危重症细目一: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獐死要点:1.概念2.病因3.诊断4.心肺复苏细目二:休克要点:1.概念2.病因与分类3.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4.诊断5.治疗细目三:上消化道出血要点:1.概念2.病因3.临床表现4.诊断5.治疗细目四:急性中毒要点:1.概述(1)病因(2)中毒机制(3)诊断原则(4)治疗原则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病因与中毒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3.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1)病因与中毒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细目五:中暑要点: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一)一、A11、内伤病变传变不包括A、脏与脏的传变B、脏与腑的传变C、腑与腑的传变D、形脏内外的传变E、形腑内外的传变2、大出血的病人常表现为语音低微,呼吸无力,体现了A、气血两虚B、气随血脱C、气不摄血D、气虚血瘀E、气滞血瘀3、内生“五邪”包括A、内风、内暑、内湿、内燥、内火B、内风、内寒、内暑、内燥、内火C、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D、内风、内寒、内湿、内暑、内火E、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暑4、影响疾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是A、邪正斗争及其盛衰B、体质C、地方区域D、气候E、生活状况5、气的生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之为A、气闭B、气滞C、气逆D、气陷E、气脱6、阴盛格阳属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阳损及阴D、真热假寒E、真寒假热7、阳偏盛的主要病机特点是A、阳盛而阴未虚B、阴不制阳,阳气亢盛C、阴盛而阳未虚D、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亢E、病理代谢产物的堆积8、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机为A、邪正相持B、正虚邪恋C、邪去正虚D、邪盛正衰E、正胜邪退9、“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为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虚实夹杂10、“大实有羸状”的症候性质是A、真实假虚证B、实中夹虚证C、由实转虚证D、真虚假实证E、虚实错杂证1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关系中,“实”的病机是A、邪气亢盛,正气未衰B、邪盛正衰同时存在C、正气旺盛,邪气衰败。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医内科主治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经络气血等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治。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是指对这一学科领域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规定和总结,是中医内科医生必备的参考资料。
一、考试范围:1. 中医内科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 中医内科病因病机:了解内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3. 中医内科诊断技能: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脉诊辨证等诊断方法的运用。
4. 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掌握中医内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如针灸、草药、推拿、气功等。
二、考试内容:1. 内科疾病:包括典型的中风、心梗、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内科疑难杂症:包括难治性高血压、难治性心绞痛、肾病综合征等疑难病症的辨证治疗。
3. 内科急危重症:包括急性肾衰竭、严重中毒、休克等内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和救治。
三、考试要求:1. 要求考生掌握中医内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等。
2. 要求考生具备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能够准确诊断、辨证治疗各种内科疾病。
3. 要求考生有应急处理和救护能力,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给予紧急处理。
4. 考试内容全面,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内科疾病诊治难题。
四、考试形式:2. 实际操作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临床实操能力,包括诊断能力、治疗能力和急救能力。
3. 书面考查:主要考查考生对于中医内科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涵盖了中医内科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是中医内科医生必须掌握的考试内容。
希望广大中医内科医生能够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二篇示例: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是中医内科专业学习和考核的基础性文件,它旨在明确中医内科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为专业教学提供指导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导读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现已公布,各位准备备考的考生朋友,快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吧!现将2019年卫生资格考试-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为大家整理如下: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现已公布,各位准备备考的考生朋友,快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吧!现将2019年卫生资格考试-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为大家整理如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考试科目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一、阴阳五行学说(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1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1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1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3.指导疾病的诊断14.指导疾病的治疗1二、藏象(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1.藏象的基本概念12.藏象学说的特点1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1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三)肺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四)脾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六)肾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七)胆胆的生理功能1(八)胃胃的生理功能1(九)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1(十)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1(十一)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1(十二)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1(十三)脑脑的生理功能1(十四)女子胞女子胞的生理功能1(十五)脏腑之间的关系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1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三、精气血津液神(一)精1.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12.人体之精分类与功能1(二)气1.气的生成12.气的生理功能13.气的运动14.气的分类1(三)血1.血的生成12.血的运行13.血的生理功能1(四)津液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12.津液的生理功能1(五)神神的生成与功能1(六)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帅12.血为气母1(七)气与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12.气能行津3.气能摄津14.津能生气15.津能载气1(八)精血津液之间1.精血同源1的关系2.津血同源1(九)精气神之间的1.气能生精、摄精12.精能化气13.精气化神14.神驭精气四、经络(一)经络学说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12.经络系统的组成1(二)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1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1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1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1(三)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12.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3.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4.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5.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四)经络的生理1.沟通联系作用12.运输渗灌作用13.感应传导作用14.调节作用1(五)经络学说的应用1.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12.指导疾病的诊断13.指导疾病的治疗1六、发病(一)发病的基本原理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环境与发病12.体质与发病13.精神状态与发病1(三)发病类型1.感邪即发12.徐发13.伏发14.继发15.复发16.合病与并病1七、病机(一)邪正盛衰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1(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胜12.阴阳偏衰13.阴阳互损14.阴阳格拒15.阴阳亡失1(三)气的失常1.气虚12.气滞13.气逆14.气陷15.气闭气脱1(四)血的失常1.血虚12.血行失常13.血热(五)气与血关系失调1.气滞血瘀12.气虚血瘀13.气不摄血14.气随血脱15.气血两虚1(六)津液代谢失常1.津液不足1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七)津液与气血关1.水停气阻12.气随津脱3.津枯血燥14.津亏血瘀1(八)内生“五邪”1.风气内动12.寒从中生13.湿浊内生14.津伤化燥15.火热内生(九)疾病传变1.疾病传变的概念12.病位传变13.病性转化14.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1八、防止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12.既病防变1(二)治则1.正治与反治12.治标与治本13.扶正与祛邪14.调整阴阳15.调理精气血津液16.三因制宜1内经一、气·阴阳·五行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1二、藏象1.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12.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13.谷**气的输布运行过程14.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1三、病机1.“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机理12.“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13.六淫的致病特点14.病机十九条15.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实证候1四、病证1.热病治疗***与饮食宜忌1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机13.行痹、痛痹、着痹的成因1五、诊法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合参1六、论治1.正治法与反治法12.因势利导治则1七、养生1.人生长壮老的规律.肾气与生长、发育、生殖的关系12.养生原则及意义1伤寒论一、太阳病辨证论治(一)太阳病本证1.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12.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1(二)太阳病变证1.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12.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13.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14.脾虚证(小建中汤证)15.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证)16.热实结胸证(小陷胸汤证〕17.痞证(半夏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1二、阳明病辨证论治(一)阳明病本证1.阳明病热证(白虎加人参汤证)12.阳明病实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1(二)阳明病变证湿热发黄证(茵陈蒿汤证)1三、少阳病辨证论治(一)少阳病本证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1(二)少阳病兼变证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1四、太阴病辨证论治太阴腹痛证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证)1五、少阴病辨证论治(一)少阴病本证1.少阴寒化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12.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1(二)少阴兼变证1.兼表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12.疑似证(四逆散证)六、厥阴病辨证论治厥阴病本证1.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12.厥阴病寒证(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证)13.厥阴热利(白头翁汤证)1七、霍乱病辨证论治霍乱病辨治霍乱病辨治(理中丸证)1八、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瘥后劳复证瘥后劳复证(竹叶石膏汤证)1金匮要略一痉湿暍病篇(一)痉病证治柔痉证治(瓜蒌桂枝汤证)(二)湿病证治1.粉丝在表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12.粉丝兼气虚证(防己黄芪汤证)1二、中风历节病篇历节病证治1.粉丝历节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12.寒湿历节证(乌头汤证)1三、血痹虚劳病篇(一)血痹证治血痹重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1(二)虚劳病证治1.虚劳失精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12.虚劳腰痛证(肾气丸证)13.虚劳不寐证(酸枣仁汤证)1(一)肺痿证治1.虚热肺痿(麦门冬汤证)1四、肺痿肺痈2.虚寒肺痿(甘草干姜汤证)1咳嗽上气病篇(二)肺痈证治1.邪实壅滞证(葶苈大枣泻肺汤证)12.血腐脓溃证(桔梗汤证)1(一)胸痹证治1.胸痹病机1五、胸痹心痛短气病篇2.类证鉴别13.胸痹主证(瓜蒌薤白白酒汤证)14.胸痹急证(薏苡附子散证)1(二)心痛证治心痛急证(乌头赤石脂丸证)1六、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腹满证治1.脾胃虚寒证(大建中汤证)12.寒实内结证(大黄附子汤证)1七、痰饮咳嗽病篇痰饮证治饮停心下证(苓桂术甘汤证)1八、消渴小便(一)消渴证治肺胃热盛.气津两伤(白虎加人参汤证)1不利淋病篇(二)小便不利证治上燥下寒水停证(瓜蒌瞿麦丸证)1九、黄疸病篇黄疸证治1.湿热并重证(茵陈蒿汤证)12.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证)1十、妇人妊娠(一)癥病证治癥病漏下证(桂枝茯苓丸证)1病篇(二)腹痛证治肝脾失调证(当归芍药散证)1十一、妇人杂(一)崩漏证治虚寒夹疲证(温经汤证)1病篇(二)梅核气证治气滞痰凝证(半夏厚朴汤证)1温病一、温热类温病(一)主要温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1.风温病的传变规律12.春温病的传变规律13.暑温病的传变规律1(二)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1.卫分证治(银翘散、桑菊饮)12.气分证治(宣白承气汤、清燥救肺汤)3.营分证治(清营汤)14.热陷心包证治(清宫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1(二)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5.热盛动风证治(羚角钩藤汤)16.血分证治(犀角地黄汤)17.真阴耗竭证治(加减复脉汤)18.虚风内动证治(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19.后期正虚邪恋证治(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1二、湿热类温病(一)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1.湿温病的传变规律12.伏暑病的传变规律(二)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1.湿温病初发证治(三仁汤、藿朴夏苓汤)12.湿困中焦证治(雷氏芳香化浊法、三仁汤)13.湿阻膜原证治(雷氏宣透膜原法)14.湿热中阻证治(王氏连朴饮)15.湿热蕴毒证治(甘露消毒丹)16.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至宝丹)17.暑湿郁阻少阳证治(蒿芩清胆汤)18.暑湿弥漫三焦证治(三石汤)19.余湿留恋证治(薛氏五叶芦根汤)1三、温毒类温病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1.大头瘟毒盛肺胃证治(普济消毒饮)12.烂喉痧毒燔气营(血)证治(凉营清气汤)1中药学一、中药的产地产地主要道地药材1二、中药炮制炮制目的与方法1.炮制目的12.常用炮制方法1三、药性理论(一)四气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1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二)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1(三)升降浮沉1.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12.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13.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四)归经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1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五)毒性1.毒性的含义12.不良反应及副作用13.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14.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15.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1四、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一)中药的配伍1.配伍的意义12.配伍的内容1(二)中药的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12.妊娠用药禁忌13.证候用药禁忌1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1五、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剂量确定剂量的因素1(二)用法1.特殊煎法12.服药法1六、解表药(一)概述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12.解表药的功效1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1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1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1(二)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三)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七、清热药(一)概述1.清热药的性能特点12.清热药的功效13.清热药的适应范围14.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清热药的功效17.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1(二)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白蔹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五)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六)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八、泻下药(一)概述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12.泻下药的功效13.泻下药的适应范围1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泻下药的功效17.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1(二)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三)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四)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九、祛粉丝药(一)概述1.祛粉丝药的性能特点12.祛粉丝药的功效13.祛粉丝药的适应范围14.祛粉丝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怯粉丝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祛粉丝药的功效17.各类祛粉丝药的适应范围(二)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乌梢蛇、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路路通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三)祛粉丝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络石藤、雷公藤、丝瓜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四)祛粉丝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鹿衔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十、化湿药(一)概述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12.化湿药的功效1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具体药物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十一、利水渗湿药(一)概述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12.利水渗湿药的功效13.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14.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17.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1(二)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三)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四)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十二、温里药(一)概述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12.温里药的功效13.温里药的适应范围14.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具体药物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十三、理气药(一)概述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12.理气药的功效1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1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具体药物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大腹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十四、消食药(一)概述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12.消食药的功效1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1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具体药物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十五、驱虫药(一)概述1.驱虫药的性能特点12.驱虫药的功效13.驱虫药的适应范围14.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具体药物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十六、止血药(一)概述1.止血药的性能特点12.止血药的功效1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14.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止血药的功效17.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1(二)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三)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四)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五)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十七、活血化瘀药(一)概述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1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13.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14.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17.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1(二)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三)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凌霄花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四)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刘寄奴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五)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斑蝥、穿山甲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十八、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概述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1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1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14.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17.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1(二)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三)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海蛤壳、浮海石、瓦楞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四)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十九、安神药(一)概述1.安神药的性能特点12.安神药的功效13.安神药的适应范围14.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安神药的功效17.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1(二)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三)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二十、平肝息风药(一)概述1.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12.平肝息风药的功效13.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14.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17.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1(二)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