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
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误区与建议——基于《地理教学》期刊“教学设计”论文的内容分析

摘要:重构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一步,为此亟需厘清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误区。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地理教学》期刊上123篇教学设计为研究样本,重点对其教学目标的表述模式、教学目标行为动词的类别和数量进行筛选、提取和量化。
研究发现,在当前的教学设计中,中学地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误区大致有三类:(1)教学目标数量过多且不易测量;(2)机械地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相对应;(3)应用教学理论或方法时忽略教学目标的表述。
因此,研究建议中学地理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应当做到行为动词表述具体、素养维度突出重点、教学设计保证完整。
关键词:地理教学目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误区与建议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误区与建议——基于《地理教学》期刊“教学设计”论文的内容分析黄东涛(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一、引言2018年,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
在此次标准中提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2017版课标强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实质能力的提升,并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视为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与新目标,这意味着地理课程要从过去的“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
重构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一步。
核心素养继承和发展了“三维目标”,但对“培养学生的什么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一问题的阐述和研究还不够成熟。
目前学界缺乏指导性的典型案例,这给中学教师造成很大的困惑,集中表现为教学目标表述的混乱。
因此,在走向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有必要重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当然,要解决这些误区,还应回到教学设计本身。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地理教学》期刊近三年的“教学设计”为研究样本,重点对其教学目标的表述模式、教学目标行为动词的类别和数量进行筛选、提取和量化。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地理科技的进步,地理教育已经在中国发展迅速。
高中地理教育正处于改革的最前沿,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中地理教育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该教材擅长运用实际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
首先,我们从理论角度讨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根据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斯科特康拉德研究认为,地理实践力是一种认知能力,即采用形象抽象的方式对地理空间和自然环境进行思考,能够探究地理空间中人与自然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能力。
同时,由于地理是一门多学科的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其他学科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比如地理学可以与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的认知能力。
其次,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途径。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当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现代技术已经成为有效实现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力工具。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地图软件及其他地理信息收集和传递工具,更好地深入学生,加深他们对地理问题的理解,激发他们思考空间现象,使他们更好地通过实践来获得空间信息,从而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
比如,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地考察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调查,为进一步学习及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而且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使学生对地理空间具有深刻的认知,进而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另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还要注重学习者自身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经常发现问题,为自己提出具有地理实践力的解决方案。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4、完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与 结果相结合
4、完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评价方式是教学评价的关键环节。高中地理教师应完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 与结果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 度等;终结性评价包括考试成绩、项目成果等。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学习成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同时,教师还应评 价方式的多样性,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观察的重点 应该放在学生的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同时,教师还 需要记录学生的具体表现,如完成时间、参与程度等,以便于后续的评价和分析。
4、评价和反馈
4、评价和反馈
在完成任务后,教师需要根据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 评价。评价应该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通 过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 己的核心素养。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评价已经成为了重要的 研究课题。表现性评价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 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广泛的。本次演示将从表现性评价的概述、实施 方法、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述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述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 学评价研究
目录
01 一、核心素养与高中 地理教学评价概述
03 三、总结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
02 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 略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成为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焦点。 本次演示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为题,旨在探讨一种以核 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方法,为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随着人们对学习的重视,核心素养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核心素养是指每个人都具有的核心性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它可以极大地提高个人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介绍核心素养研究的进展,探讨其影响因素。
首先,要了解核心素养的定义,根据Hendriksen(2011)的定义,核心素养包括七个要素,即自我控制、沟通能力、思维技能、社会参与、情绪管理、健康知识和价值观。
这些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以便在不同的学习、社会、文化和家庭环境中得到发展和成长。
其次,根据有关文献的研究,影响核心素养形成的因素可以分为环境因素、学习因素和个体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来自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对个人的核心素养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学习因素指的是个体的学习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受教育方式。
这些因素可以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影响个体的核心素养形成。
最后,个体因素包括个体的个性特征、自我意识和自尊等,这些因素可以极大地影响个人的核心素养形成。
再次,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也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或实验等方法,探究现有核心素养水平如何,以及影响核心素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定性研究则可以从文献分析的角度,从个体的生活经历出发,记录、观察和表述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最后,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也可以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进行,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
这些研究可以分析核心素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以及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帮助个体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研究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很大发展,对个体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有关部门也应该关注核心素养的研究,注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活动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为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提供有效的支持。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3)3. 文献综述 (4)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6)1. 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内涵 (7)2.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概念解读 (8)3. 核心素养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系探讨 (9)4.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10)5. 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 (12)三、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现状分析 (14)1.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现状调查 (15)2.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5)3. 大单元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比较 (17)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 (18)1. 设计原则与方法 (20)2. 教学目标设定 (21)3. 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 (22)4.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23)5.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25)五、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26)1.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7)2. 教师角色的定位与发挥 (29)3. 课堂管理与氛围营造 (30)4. 课外实践活动与拓展 (31)六、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效果评估 (32)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4)2. 评估方法与工具选择 (35)3. 评估过程与实施 (36)4. 评估结果分析与反馈 (37)七、结论与建议 (38)1. 研究结论总结 (39)2. 对教学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40)3. 研究不足与展望 (41)一、内容概括核心素养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系: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地里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核心素养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紧密联系。
大单元教学理念及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介绍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探讨大单元教学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详细阐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出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探研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探研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
地理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知识水平和核心素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高中地理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薄弱掌握、缺乏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随着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重视和强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地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有必要对高中地理教育中如何融入核心素养理念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
本研究将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评估,为高中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探究核心素养在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明确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及意义;2. 研究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影响;3. 借助案例分析,从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4. 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培养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进一步完善高中地理教育的建议,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通过对以上目的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高中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 正文2.1 核心素养在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地理是一门多维度的学科,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而核心素养则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将核心素养融入地理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
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地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地理科学作为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综合性科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地理科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很多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地理科学领域的相关文献,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数字地图和地理数据的集成应用系统,它提供了一种具有空间分析能力的数据管理和可视化工具。
许多研究人员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球表面的地貌分析、气候模拟、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例如,Smith等人(2018)利用GIS技术分析了城市空气质量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图像和数据来进行地理研究的方法。
由于其高分辨率和广覆盖能力,遥感技术在地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Huang等人(2017)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遥感数据,研究了湖泊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三、环境变化与资源管理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环境变化与资源管理。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系统退化的日益严重,我们面临着诸多的环境挑战。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地球表面的环境变化,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管理策略。
Li等人(2019)通过对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区的干旱趋势与水资源分布的关系,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城市化与区域规划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与区域规划成为了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因素,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例如,Jackson等人(2016)研究了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城市规划的建议,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环境变化与资源管理以及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等多个研究领域。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加剧,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世纪人才,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谋求发展的共同关注点。
而且,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推动人的全面和终身发展,使得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进步和谐统一。
国际上自20世纪末以来的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一直热度未减,而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也紧随国际步伐,从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到如今致力于探索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时期所需要的学生核心素养。
我国的知识教育已经超出一定的范围,出现过度教育,让知识教育充斥着学生的全部生活,违背了教育的本身意义,学生需要的不是学校教育带来的各种硬塞的、生硬的知识,而是一副副桨,在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观念的时候能够自行处理。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的DNA,必然引起新一轮课程改革、课堂转型等。
基于此,地理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因为,地理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对人们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社会有极大的作用,引起了地理教育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注重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对地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改革、课堂表现形式等产生较大影响,也为到底要进行怎样的地理教育变革、如何实现地理核心育人价值、对先进理念与经验如何传承与发展、如何让地理教育对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性探究。
二、目前研究取得的成果1.对核心素养内涵及其体系建构的研究1997年底,DeSeCo项目邀请全球各个学科领域的顶级专家提交了建构核心素养的理论模型的研究报告,哲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都是基于各个学科进行概念界定,用指标体系进行二级、三级界定。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深度学习不足等问题,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
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关注的焦点,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合作,并将地理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建议,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推动地理教学的深化和发展。
这对于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意义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需要借鉴和吸收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研究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探讨如何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开展地理教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旨在通过研究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探讨如何通过核心素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还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一些可行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通过这些深度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介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文旨在综述有关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
文献综述将考虑以下主题:核心素养的定义、核心素养的测量方法、核心素养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核心素养与行为表现的关系、核心素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建议。
首先,核心素养的定义受到普遍的认可。
大多数文献都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涵盖了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技能的跨学科的能力。
其次,核心素养的测量方法也有多种多样。
一些文献提出了基于调查问卷的测量方法,而另一些文献则提出了基于实验的测量方法。
此外,一些文献还提出了基于观察的测量方法。
第三,文献综述表明,核心素养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一些文献发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越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就越好。
第四,文献综述还发现,核心素养与行为表现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一些文献发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越高,他们的行为表现就越好。
第五,文献综述还发现,核心素养与社会发展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一些文献发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越高,他们在社会发展方面就越有优势。
最后,文献综述提出了一些关于核心素养教育政策的建议,如增加核心素养的教育时间、强化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改善核心素养的评估方法等。
综上所述,文献综述表明,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的能力,与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此外,文献综述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核心素养教育政策的建议,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地理学论文文献资料综述

地理学论文文献资料综述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球上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产生、发展和相互关系。
地理学论文文献资料的综述,旨在介绍地理学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为读者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本文将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方面,对地理学论文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一、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规律,主要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系统等内容。
在地理学论文文献资料中,自然地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
1. 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沙漠等地貌类型。
地理学论文文献资料中,关于不同地貌类型的研究较为丰富,相关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2. 水文学水文学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水循环和水文地理等内容。
地理学论文文献资料中,对于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要素的研究和评估成果较多,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气候学气候学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理学论文文献资料中,关于气候变化、气候模拟和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这些成果对于人们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4. 生态学生态学研究地球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演替等内容。
地理学论文文献资料中,生态学研究成果涵盖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和地理区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和空间组织,主要包括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内容。
在地理学论文文献资料中,人文地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备受关注。
1.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征,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等内容。
地理学论文文献资料中,有关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成果较多,为城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2.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关系,包括产业布局、交通运输、城乡发展等内容。
地理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地理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一、引信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其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环境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地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地理学研究现状
1.环境与资源研究
环境与资源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地理学者在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和影响、水资源分布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等。
2.人口与城市化研究
人口与城市化是地理学研究的另-重要领域。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空间结构、人口流动、城市发展模式等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地理学者在人口与城市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城市规划、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与城乡人口变化、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等。
3.经济发展与区域研究
经济发展与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
地理学者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与机制、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地区竞争力与发展战略等。
同时,随著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跨国经济活动也成为了地理学者研究的重点。
有关地理核心素养的论文3篇

有关地理核心素养的论文3篇
1. 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这篇论文将介绍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它对学生综合发展的积极影响。
此论文将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旨在为教育界和决策者提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2.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和发展地理核心素养。
我们将讨论不同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育资源和评估方式。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分享,我们希望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启示,帮助教育从业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3. 地理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这篇论文将探讨地理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将通过研究和统计数据,分析地理核心素养对个人职业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此论
文旨在展示地理核心素养的实际应用与社会意义,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上论文旨在探讨地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的定义、发展与应用,为教育界和社会提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希望这些论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启发,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广泛推广和普及。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研究的文献综述

《经济师》2019年第10期摘要:文章搜集整理、分析总结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素养的研究现状,从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解析、区域认知素养策略研究、区域认知水平的考察评价、区域认知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及区域认知与技术手段相结合五个方面对搜集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区域认知”的发展与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现状。
关键词:“区域认知”地理核心素养学生的培养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9)10-026-02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目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阐明了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后应该达到的正确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提出了地理学的核心素养,其中区域认知是指人们利用空间———区域的视角来理解地理环境的思维和能力1〇。
在2017版课标出版前后已有大量研究区域认知素养的文章发表。
在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中,有66篇关于区域认知素养的文章。
国内对区域认知素养进行研究是从2016年开始的,起步较晚。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解析、区域认知素养策略研究、区域认知水平考察评价、区域认知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区域认知与技术手段相结合几个方面,这是落实到地理课堂教学中,逐步使学生掌握地理区域学习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对我国区域认知素养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的综述。
二、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解析2017版新课标中明确定义区域认知为:人们运用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球表面复杂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1〇。
但是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在细节上存在不一样的理解。
袁孝亭教授认为“区域认知”一词应包括“将区域合理划分并进行认识”和“认识区域本身”两方面。
前者认为区域认知是将地表划分成适当的小区域并进行理解其复杂多样性的策略和视角,而后者则是指认识某一区域2〇。
丁生军根据学生认知和实践的需要,将地表按照不同尺度、类型和功能区域划分并进行认识3〇。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本课题以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与任务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研究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具体任务包括:1. 分析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内涵;2. 调研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 探索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4. 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和方案。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分析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内涵,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2. 调研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和影响;3. 探索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4. 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提炼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
四、预期成果与效益本研究预期能够得出以下成果:一是深入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内涵,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二是揭示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原因和影响;三是探索出有效的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和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四是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实践经验和案例成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研究计划与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同时我们将根据研究进展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和安排。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当掌握和发展的,对其终身发展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研究逐渐增多,旨在探索适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核心素养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以及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核心素养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还将探讨核心素养研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二、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与内涵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概念的界定与内涵的解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在中国,核心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其概念的界定主要源于对国际教育理念的借鉴与本土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核心素养首先被视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这种能力不仅指学术知识,更包括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这些能力被认为是学生在21世纪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也是教育应重点培养的目标。
同时,核心素养也被视为一种综合的、整体的素养,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这种综合性不仅体现在学科之间的融合,也体现在知识与实际应用、个人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结合上。
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在各个学科中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求他们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价值。
在中国,核心素养的界定还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
这体现了中国教育的特色,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教育目标的期待。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期望他们不仅具备现代社会的各项基本技能,还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公民。
高中地理论文(15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的落实、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学习力探讨…等

高中地理论文(15篇)内容提要:高中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策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的落实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学习力探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研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积极情绪研究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探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探究高中地理校外实践初探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分析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探究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解析高中地理课堂介入作用分析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高中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策略高中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策略【摘要】以人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为例,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洋流的运动等知识的编排,以及越来越多的对比分析平面图片的练习和考试题目,表明地理教学越来越趋向于培养和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所以,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牢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自己手绘地形图以及制作简单的样式图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三方面,论证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空间想象能力;空间体验感高中人教版地理教材涉及到宇宙的规律,星系星球的分布,涉及到地球大气的多种运动方式以及在受到不同自然条件的影响下而改变的大气运动状态及这种改变的状态带来的影响,也涉及到了海洋的流动,洋流经过对沿岸气候的影响,等等。
这些在空间上的规律和空间上发生的变化在转化为书本上的平面的知识之后,就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空间思维想象学习能力是地理学习的基本能力,越来越成为平时训练的重点。
所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一、如何正确认识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就是人们能够在脑海中建立起立体事物的能力,这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学生利用空间进行综合探索、利用空间分析事物规律、利用空间思索事物之间运动着的联系以及利用空间进行同类事物不同状态下的比较或者进行同种状态下不同事物的比较等的能力。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改革和创新,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和关注话题。
本文重点探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提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的培养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前言: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实验、考察和测量等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呈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全面落实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地理学科的要求,较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将地理学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落实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1.1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基础不足针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而言,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高中地理教师除了要具备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教学能力以外,更要有组织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根据实际调查研究发展,很多教师难以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一些新加入教育领域的教师,其主要体现在缺乏科学活动设计理念,缺少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教学经验。
对于学生而言,根据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学生自身地理实践能力普遍偏低,基于对学生当前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不高,但均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
1.2地理实践力培养重视度薄弱现代化条件下,不少教师对于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认知不够全面,认为实践活动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帮助作用不大,对于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性认知存在偏颇。
尤其是对野外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或野外考察的频次较少,难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2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2.1形成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识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树立和培养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识,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生活技能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不再局限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图表填充、图表信息解读、图表图像的绘制等内容,而应当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机会。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案例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案例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初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教学评一体化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然而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因此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地理教学,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将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通过对一个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案例的研究,试图为地理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以及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
这些能力和素质是地理学科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外延则包括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交叉,例如地理学科与生物学科、物理学科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地理学科也与其他社会科学密切相关,如经济学、政治学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
2. “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教学评一体化”这一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师们通过将教学和评价紧密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系统化、全面化。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将“教学评一体化”融入到地理课程中。
例如在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们会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地理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研究综述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研究综述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标,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地理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必须积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采取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提高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力研究综述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地理;实践力研究引言:常言道:“实践出真知。
”在教育中,实践是学生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学地理作为一门既有理科性质又有文科性质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复杂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其融会贯通,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反过来学习生活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身为中学地理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探索和创新不同的教学途径。
一、地理实践力概念与培养意义(1)地理实践力概念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充分掌握地图等地理学科工具,运用地理类实验完成模拟演示,强化地理视角的观测,促成户外考察与野外地理性考察调查,实现生活定位,指导出行交通安全,需要掌握的综合品质与能力。
(2)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意义在中学阶段,地理学科教学中专业课程的设计均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体现出超强实践性。
在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图表绘制、工具自制、实验演示、户外考察、野外调查、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内容。
随着地理实践力的不断培养,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加直接有效的地理学研究方法,科学实施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地理实践能力,优质地理知识体系,激发学科兴趣,增强自身运用地理理论的技巧,改善自身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综合素质。
二、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1)以情感和观念为切入点,对学生的实践意识进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加剧,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世纪人才,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谋求发展的共同关注点。
而且,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推动人的全面和终身发展,使得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进步和谐统一。
国际上自20世纪末以来的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一直热度未减,而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也紧随国际步伐,从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到如今致力于探索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时期所需要的学生核心素养。
我国的知识教育已经超出一定的范围,出现过度教育,让知识教育充斥着学生的全部生活,违背了教育的本身意义,学生需要的不是学校教育带来的各种硬塞的、生硬的知识,而是一副副桨,在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观念的时候能够自行处理。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的DNA,必然引起新一轮课程改革、课堂转型等。
基于此,地理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因为,地理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对人们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社会有极大的作用,引起了地理教育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注重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对地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改革、课堂表现形式等产生较大影响,也为到底要进行怎样的地理教育变革、如何实现地理核心育人价值、对先进理念与经验如何传承与发展、如何让地理教育对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性探究。
二、目前研究取得的成果
1.对核心素养内涵及其体系建构的研究
1997年底,DeSeCo项目邀请全球各个学科领域的顶级专家提交了建构核心素养的理论模型的研究报告,哲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都是基于各个学科进行概念界定,用指标体系进行二级、三级界定。
国际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表述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关注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关注学生在发展核心素养过程中的体悟感受;同时,核心素养兼有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等,其生成与提炼是在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中完成的,促进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我国社评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然后谈到核心素养与学校教育中的学科课程教学的关系。
而钟启泉却从核心素养的核心入手,着力研究“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社会上希望学生应具备的品质)”,启发核心素养的内涵。
以上三者都体现了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时间)、人格品质、社会发展(时间、空间)的重要性,只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了相同的实质内容,但是国际上是从大的国际角度着手,着重强调在国际背景下的全面人、终身发展、适应社会;我国社评则是侧重站在我们国家的角度,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钟启泉是努力从三个领域中探索核心素养的概念,它对于学生自己、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剖析“核心”在何处。
经合组织所构建的是并列交互型(要必备三大核心素养:也就是与自己、工具、社会),其实各方研究体系都有较大重叠,核心素养体系与内涵的确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系的建
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内涵的界定。
2.对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建构的研究
我国学者韦志榕对于地理核心素养,有了最新的表述是“以人地关系协调为核心线索作为基本价值观念,以综合思维进行多角度要素思考、以区域认知为时空视角作为基本思想和方法,拥有以地理实践力为基本活动经验的学习方式。
”这与吴岱峰提出的空间与表达、地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观念基本一致,但韦志榕更加倾向于实践,而吴岱峰则体现了突出体现了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在此之前,张连彬借鉴DeSeCo项目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尝试提出地理核心素养构建由区域认知、地理工具与技术、人地关系三大指标,每个指标下面又可分设二级指标,和DeSeCo项目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之前,张家辉认为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方式包括地理知识、能力、方法、思想、品质等多方面的,这是基于地理教育学理论,从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中选取居于核心地位的成分;还有就是根据地理教学任务来建构,突出培养学生的主题内容,构建体系,更加注重过程、分析能力。
汤国荣、吴岱峰也认为构建是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构建的方式很多,但是都有较大重叠,要让地理核心素养突出地理的特有功能,指向地理课程目标的核心内容。
3.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其发展趋势
吴岱峰认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1.贯穿不同学段的始终,2.教科书的编写层面落实地理核心素养,3.从课堂教学上就注重知识、技能的习得和内化。
张连彬认为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于课标与教材的修订(这与吴岱峰第二点同),还提出在课堂上国家要大力丰富课程资源,要注重教学观念、方式改变:教师引导学生习得、体验、感悟、内化、外化地理核心素养,接受、探究、自主、交往学习并重。
(同吴岱峰第三点);除了吴岱峰说的不同学段,张连彬还突出不同地点(家、校、社会)综合情境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地理核心素养发展迅速,对初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地理中的一些重要章节也进行剖析,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培养,结合现代技术、新时代要求,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整合。
三、存在问题
所有的教育问题的背后都是经济与社会问题。
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应试教育,对于课堂改革、作业机制、考核形式等的研究依旧很少,或者只停留在表面,。
提到素质教育改革下萌生的种种应试问题,身体素质下降、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实践创新能力不足,与“人的全面与终身发展”相背离,而且,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唯考试至上的观念,使得应试在推行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极其艰难,
大多数研究者是从教育的角度看待核心素养的研究,浮于表面层次,而较少研究者从社会、经济层面去看待核心素养,较少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去阐述一名具有核心素养的人应该所具有的思维、处理能力,实证研究偏少,实践性小。
但也无可厚非,因为现在还处于刚开始探索阶段,出现大、空、过于理论化、广义上的研究也是正常的。
对地理的核心素养研究涉及的面比较狭窄,即使有对于深化课程改革的研究,还是离不开之前的束缚,这也就带来了所有行业里面,教育行业改革最慢、最艰辛的说法。
四、研究建议
2016年新版《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一方面着重强调21世纪技能、研究工具、数字通讯技术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另一方面,增设了“Action Plan”,对于专业网络结构的构建与维持、相关研究议程的开设与推进等进行了表述。
由此,可以参考宪章,对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深入剖析,不局限于一个领域,拓宽思维,不要仅为教育而教育,但是又不可犯了
宽泛的毛病,要有
1.针对性(针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系构建等部分具体进行的研究,对培养我国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展开)。
2.还要有具体案例(具体情境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非常具有实用与现实意义,结合不同的课程,在课堂内外展现地理核心素养)。
3.又要不失地理学科(不失人文情怀、综合性、区域性特点)特点。
不仅要向专家提问,也要从最基本的对象入手,问问学生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地理核心素养,从学生的父母入手,问问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何种地理核心素养,问问各个领域精英,希望以后什么样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管理、合作中来。
参考文献
[1].朱承熙.袁孝亭.地理核心素养“变与不变”地理教育.2016(1)
[2].韦志榕.与老师们谈谈地理.地理教育.2016(4);4-6
[3].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2016.06
[4].刘霞.胡清芬.刘艳.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中国教育学刊.2016.06
[5].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
[6].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2015(4)
[7].张连彬.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思考.2015(5)
[8].吴岱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2015(10)
[9].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人民教育.2015.11
[10].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中国教育报.2015.4.1
[11].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管理与评价.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