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间借贷的论文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个人和企业间的资金需求,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日趋复杂。
本文旨在研究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间借贷案件审理的背景与现状民间借贷,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
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保障,民间借贷往往存在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民间借贷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法律纠纷。
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合同效力、利率规定、担保方式、诉讼时效等。
三、合同效力问题合同效力是民间借贷案件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需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借款合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等。
此外,还需关注合同中是否存在格式条款、免责条款等可能影响合同效力的内容。
四、利率规定问题利率是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法律问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超过此限的利率将被视为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需对借款合同的利率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
同时,还需关注利率约定的合法性、明确性等问题。
五、担保方式问题担保是保障债权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民间借贷中,担保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需对担保方式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
此外,还需关注担保物或质物的权属、价值等问题。
如担保方式存在瑕疵或无效的情况,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债权人的权益进行保护。
六、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未行使权利而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法律制度。
在民间借贷案件中,诉讼时效的确定对于保护当事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浅谈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专业:金融学摘要民间金融在国外称其为非正规金融,它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和会等,民间借贷是民间金融主要的一种形式体现。
在国家经济体制快速发展的情况之下,民间借贷也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
随着民间借贷的快速发展,正规金融机构的很多弊端也慢慢地显现出来。
本文首先针对浙闽粤三地的民间借贷的发展情况了解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从民间借贷的优缺点对民间借贷提出建议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一个比较动态的概念,不同的国家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界定尺度,并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加以更新。
总体上看,世界各国的划分尺度主要有雇员人数尺度、投资尺度、年产值尺度等。
就我国的情况来说,中小企业的界定也经历了逐步发展的过程,主要是根据不同行业按照销售额、资产总额、职工总数等复合指标进行划分。
从所有制上来说,中小企业的外延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
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和国营中小企业相比较来说,国营中小企业会比较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而民营中小企业相对比较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的问题寻求不到正规金融金钩的支助,这样不仅会对企业的日常工作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也抑制了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通过内部集资或者民间借贷来融入资金,中小企业的融资使民间借贷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施展了重要作用。
居民个人作为微观经济流动的主体,其经济行为日益活跃。
居民个人经济行为可以定义为居民个人为了知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并达到一定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经济流动过程。
居民个人经济行为的活跃必定会带来相应对融入资金的需求,融入的资金或者是被用于突发事件,或者是被用于再出产,又或者是用于子女上学。
因此,居民个人也是民间借贷市场的重要需求方。
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个人经济行为的活跃使市场对民间借贷的需求迅速进步,一些资金充足的个人或组织便进入到民间借贷市场,充当了民间借贷资金的供应主体。
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及完善

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及完善【摘要】我国民间借贷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法律保护的角度探讨民间借贷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对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建议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加强对违法借贷行为的打击,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有效的监管措施,才能维护好民间借贷市场的秩序,保障借贷双方的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保护、完善、问题、现状、规定、建议、法律意识、违法借贷、监管、权益、社会稳定、合法、社会和谐。
1. 引言1.1 概述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指个人、家庭或者非金融企业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金融行为。
在我国,民间借贷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起源于农村社会,是一种相互帮助、互利共赢的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农村、城市、企业等,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借贷具有灵活、便捷、快速的特点,能够满足个体的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民间借贷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善、风险难以控制等,容易导致纠纷与风险。
对民间借贷进行法律保护及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对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及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才能有效解决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保障市场秩序和当事人权益的双重目标。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民间借贷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不足,导致一些不法分子以高利诱骗普通民众进行借贷,甚至出现了暴力催收、高利贷等违法行为。
这些不良现象严重侵害了民众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民间借贷合同缺乏规范和约束,容易导致借贷双方的权益纠纷。
《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研究》范文

《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研究》篇一一、引言鄂尔多斯,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在这一地区也日益活跃。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鄂尔多斯地区的民间借贷现象,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发展现状1. 民间借贷规模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规模逐年扩大,涉及的行业和领域日益广泛。
从最初的亲友间的借贷,发展到现在的企业间、企业与个人间的借贷。
在煤炭、房地产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下,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 民间借贷形式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形式多样,包括亲友间的无息借贷、企业间的有息借贷、抵押借贷等。
其中,抵押借贷成为主流,借款人通过抵押房产、车辆等资产来获取资金。
三、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1. 法律监管不足目前,鄂尔多斯地区的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
部分借贷活动存在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问题,给借款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同时,一些非法借贷机构利用法律漏洞进行违法活动,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2. 风险控制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鄂尔多斯地区的民间借贷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部分借款人存在违约行为,导致出借人损失严重。
此外,部分借贷机构对抵押物的价值评估不准确,导致抵押物价值不足以覆盖借款本息,增加了风险。
四、解决对策1. 加强法律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借贷活动。
同时,应加大对非法借贷机构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是保障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关键。
借贷机构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抵押物价值评估,降低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同时,应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
3. 推动正规金融发展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正规金融机构在鄂尔多斯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同时,应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
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及完善

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及完善【摘要】我国民间借贷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缺乏有效法律保护,常出现纠纷和风险。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分析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及完善。
引言部分介绍民间借贷的概念和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则着重探讨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完善民间借贷法律的建议,加强对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提升借贷双方权益保护。
结论部分强调加强法律保护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完善监管机制构建和谐借贷环境,重视法律意识规范借贷行为,从而为民间借贷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与支持。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保护、完善、法律现状、问题、挑战、建议、纠纷解决、权益保护、发展、监管机制、和谐环境、法律意识、规范行为。
1. 引言1.1 民间借贷的概念民间借贷是指个人之间或个人与非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
它是一种常见的金融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民间借贷通常是基于信任和了解的基础上展开,借贷双方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能力达成协议,灵活地制定借贷方式和利率等条件。
这种借贷方式较为灵活,能够满足特定群体或特定场景下的融资需求,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
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借贷方式相比,民间借贷往往更加贴近民众生活,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
许多小微企业、个体户、农民等群体往往依赖民间借贷解决资金问题。
民间借贷的广泛存在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也为个体经济主体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由于民间借贷活动的主体多样性和法律监管的不完善,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对民间借贷进行相关法律保护和规范是必要的,有助于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借贷风险,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法律保护的必要性法律保护可以规范和约束民间借贷行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欺诈和非法牟利。
合理的法律规范可以有效减少借贷双方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高借贷交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法律保护可以有效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民间借贷活动中,借款人和出借人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等和权益不均衡的情况,加强法律保护可以确保双方在借贷过程中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避免因合同纠纷而导致诉讼纠纷和经济损失。
农村民间借贷分析论文

农村民间借贷分析论文一、农村民间借贷的现状、特点近年来,农村民间借贷呈快速发展之势,且较之以往出现了新变化。
农村民间借贷不再局限于本乡本土的亲朋好友,只要可靠,即可发生借贷关系。
借款用途多由过去的婚丧嫁娶、购买生产资料,发展到现在的弥补经营资金不足,受贷主体逐步向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种养殖专业户集中。
借贷期限有长有短,利率主要参考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水平,根据农业生产周期、资金供求状况等来确定的。
与银行贷款相比,民间借贷具有“不交税、成本低、手续简、包袱轻”等先天优势。
当前农村民间借贷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地域差异性。
民间借贷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诚信程度影响较大,因地区不同而不同。
经济发展较慢的乡村,民间借贷金额小、利率高。
经济发展较快且诚信程度较高的乡村,则金额大、利率低。
二是期限趋长性。
随着借贷用途的变化,民间借贷的期限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两三个月的临时借用,发展到现在的一、两年,长者三、五年的项目投资。
三是金额趋大性。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借贷项目的变化,民间借贷金额也成倍扩大,少则三、五千元,多则五万、十万元。
如某县一农药经销商,在行情好、销路广、银行贷款却不能满足的情况下,通过民间借贷,筹集资金30多万元,其中单笔最大金额达5万元。
四是利率走低性。
现行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要真实,借贷行为要合法,利率不能超过同期银行贷款的4倍。
据对许昌农村调查,民间借贷利率并没有人们传言的那么高,一年期借贷利率由1999年前的4分之高,一路走低,直至目前的1分左右。
个别乡村只有5厘,低于农村信用社同期贷款利率。
二、农村民间借贷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根据借贷双方当事人积极程度,民间借贷可以分为主动型与被动型两种。
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属于被动型,一般为生活所困,贷款无门;主动型民间借贷一般出于投资目的,获取较高利息收入。
在当今农村,由于多种因素,被动型民间借贷仍有一定市场,但主动型民间借贷更呈高速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一)农村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
浅谈民间借贷发展及规范论文

浅谈民间借贷发展及规范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息民间借贷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产生了较复杂的契约关系。
当前的有息民间借贷,利率普遍较高,实际上已经成为高利贷,加之缺乏管理,纠纷不断。
当借贷方无法偿还借款时,出借方往往雇一些社会上的无业青年使用“武力”解决。
民间借贷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规范问题急待解决。
关键词:民间借贷监测工作高利贷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古老的融资方式,长期以来活跃于基层金融市场,对居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资金短缺进行了有利调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迅速膨胀,并呈现出新动向。
它所引发的一系列纠纷,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一、民间借贷的新动向及原因分析一是借贷主体多元化。
从调查情况来看,民间借贷的主体情况十分复杂,不仅包括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而且涉及较多的企事业单位。
部分私营企业由于资金需求大、获取银行贷款支持难,只好选择民间借贷这一融资方式.并且日益发展成为民间借贷市场的主角。
二是借贷手续趋向书面化。
过去民间借贷一般以口头约定为主,现在大多数要签订书面协议,协议条款包括担保、保证、借款额、归还期、违约金等。
有的协议借贷金额条款将本金与利息合二为一,使人难辨利率高低。
三是借贷手续规范化。
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因而在借贷行为上更为谨慎,借贷手续更为规范。
大多数借贷行为有正式的字据凭证,有的还要求有中间人作为担保.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专门为借贷双方担保的经济人。
四是发展势头呈现职业化。
一些个体工商户进入食利阶层。
由从事生产经营转为仅从事资金借贷,逐步形成“私人钱庄”,使风险更集中。
五是借贷利率居高不下。
年息一般在15%至30%之间,比同期银行利率高出2至4倍,极大地扰乱了金融秩序。
当前民间借贷迅速发展并呈现出的上述新动向有着深刻的原因:一是民间借贷手续简便、快捷。
据调查,借贷双方一般为本乡或邻乡甚至是本村人。
贷方对借方情况相对熟悉。
借方如需要资金,通过中介人担保向贷方说明资金用途、借款金额、还款日期及利息,即可签订借款协议(合同),得到所需要的资金。
论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 论文模板

目录一、民间借贷的法律界定.......................................................................... 1(一)民间借贷的概念与主体 .................................................................................. 1(二)民间借贷的法律特征....................................................................................... 2二、民间借贷行为的法律解读 ................................................................. 4(一)民间借贷的本质............................................................................................... 4(二)民间借贷与高利贷......................................................................................... 4(三)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 5三、民间借贷制度的法律实践与缺陷..................................................... 6(一)民间借贷的历史发展....................................................................................... 6(二)民间借贷的现状............................................................................................... 7(三)民间借贷实践中的缺陷 .................................................................................. 9四、我国民间借贷制度的完善建议.................................................... 11(一)制定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 11(二)完善民间借贷利率制度 ............................................................................. 12(三)明确民间借贷监管主体 ............................................................................. 13(四)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13论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私有制经济也发展飞速,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却十分滞后,滞后的金融体制严重限制了我国私有经济的发展,于是丰富充足的民间资本成为了私有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关于民间借贷的议论文

关于民间借贷的议论文关于民间借贷的议论文对于民间借贷的概念,理论界已经做过一些研究。
一般认为,民间借贷是与正规借贷相对应的。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民间借贷。
从广义上说,可以把民间借贷定义为除正规借贷以外的借贷,它处在国家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之外,不在官方的统计报表中被披露,也不受法律保护,属于一种非正规的金融活动。
有的学者也把民间借贷称为民间金融或地下金融等。
民间借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活动的必然产物,在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存在总量与结构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又是一种必要的补充。
按借款用途,可将民间借贷分为3类:家庭生活性、农业生产性和企业经营性。
民间借代的主体仅限于纯粹的民事主体,不包括金融机构,它可以发生在自然人、法人及其它组织之间。
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行为,它并不是一种民间投资行为。
笔者认为,民间借贷主要指游离于官方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发生在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个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以货币资金为标准的.价值让渡及本息偿付的活动。
参与主体包括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农户、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其中,借款者大多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放款者包括资金富裕的工商户和、企业主,甚至包括一些村干部。
由于民间借贷参与的主体广泛,其资金的来源也7具有广泛性。
不但包括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自有资金,甚至私募基金、信贷资金、海外热钱等也出现在民间借贷领域。
为了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民间借贷以现金交易为主,而且交易方式灵活,一般没有抵押物,有的是口头协定,有的是打借条。
尽管近年来民间借贷的手续日趋规范,但与正规借贷相比,其手续仍为简便。
传统的民间借贷形式,主要有互助会、合会、民间放贷、银背、企业集资、私人钱庄、当铺等,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模式、消费方式的不断变化,民间借贷在形式上也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新的、颇具时代特点的形式,比如浙江一些以汽车俱乐部为代表的会所兼有民间借贷行为,又比如有些民间借贷活动是在互联网上,通过聊天室完成的。
民间借贷的刑法研究论文(5篇)

民间借贷的刑法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民间借贷的刑法研究论文摘要:民间借贷在我国由来已久,如今更是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热门话题。
民间借贷虽然是来自于民间的自发形成的融资方式,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之处,为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很多问题。
但在实际上,民间借贷在我国并没有合法的地位,处于犯罪和无罪的中间地带。
所以说,如何正确引导民间借贷,避免其走上犯罪道路,进一步扩大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当前我国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民间借贷与刑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为以后我国制定民间借贷法律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间借贷;刑法;融资我国对民间借贷的管制一向严格,导致人们在提起民间借贷的时候,都会说成是非法的洗钱活动,甚至是联想成为刑法中规定的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行为。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民间借贷由于融资便捷、参与人数比较多等优点,很容易会成为不法分子用来违法犯罪的工具,但是从实际来说,民间借贷和洗钱还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的,更不能把民间借贷说成是非法活动,造成人们对民间借贷的错误看法,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和金融体系造成的,从而导致人们对民间借贷的看法十分混乱。
本文通过研究民间借贷与刑罚的相关问题,为刑法中对民间借贷的判定提出改善建议。
一、民间借贷的特征(一)参与主体众多,资金来源广泛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广泛,基本上拥有闲散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提供民间借贷服务,如个人、企业、个体户等。
资金的来源也各不相同,不仅包括居民的私人储蓄、企业的资金积累,还包括那些来历不明的资金和银行借贷的资金等。
在所有的资金来源之中,更多的是巨门和企业的私有财产。
此外,还能体现出出借方在金融市场找到不到合适的投资产品,所以就会将大量资金投入民间借贷志宏,进行资金调剂。
(二)隐蔽性和地域性隐蔽性主要指的是民间借贷在当前还不属于合法的融资手段,因此并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只能私下进行,并且不受金融当局的监管,所以具有隐蔽性特点。
民间借贷法律相关论文

民间借贷法律相关论文民间借贷从古至今,从地下钱庄到现在的借贷中介机构等等都离不开人们的生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间借贷法律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间借贷法律相关论文篇一摘要:目前,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民间借贷行为的不规范对正规金融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间借贷有问题,又为民间所需,因此,强化和完善对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是我国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体系;监管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152-02一、民间借贷的含义所谓民间借贷,一般是指直接发生在金融机构之外的个人、企业、其他经济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资金借贷行为。
随着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趋势加强,中小企业特别是县域及以下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增加,资金供需矛盾愈加突出。
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财富逐步积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趋势明显。
在此背景下,我国民间借贷日趋活跃,借贷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民间借贷已成为企业和个人获得生产、生活资金来源的一条重要借贷渠道,在补充正规金融、推动经济较快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民间借贷的利与弊民间借贷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有其必然性。
它在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渠道、充分使用社会闲置资金、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负面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民间借贷有可能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冲击正常的金融市场。
民间借贷不加控制往往会演变成高利贷或非法集资,不仅干扰了国家正常利率政策,而且会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第二,民间借贷有可能影响国家产业政策。
民间借贷具有自发性,不受国家宏观调控,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从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
第三,民间借贷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有可能造成债务纠纷,引发社会矛盾。
鉴于当前的经济危机,国家采取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鼓励投资,民间借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民间借贷异化原因与治理研究》范文

《民间借贷异化原因与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民间借贷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形式。
这一传统而广泛的金融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和效率性。
然而,近年来,民间借贷出现了异化现象,即偏离了其原始的、以互助和互信为基础的交易本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高风险、高利率的金融行为。
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制度性原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治理。
二、民间借贷异化的原因(一)制度因素制度环境的不完善是民间借贷异化的重要原因。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对民间借贷的规范尚不完善,导致部分民间借贷活动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容易引发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问题。
此外,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导致资金供需矛盾在民间金融市场集中显现。
(二)经济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逐渐凸显。
一方面,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传统借贷主体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由于正规金融渠道的门槛较高,部分借贷者转向民间借贷以获取资金。
此外,部分投资者追求高收益,也加剧了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
(三)文化心理因素民间社会的传统观念和信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借贷的发展。
在传统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借贷行为的基础。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种传统的信任机制逐渐受到挑战。
一些借贷者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进行违规操作和欺诈行为,导致信任度降低。
三、治理民间借贷异化的措施(一)完善法律法规针对民间借贷的异化问题,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和规范行为,加强对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确保民间借贷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二)发展正规金融政府应加大对正规金融的支持力度,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此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融资需求,缓解资金供需矛盾。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对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了民间借贷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如利息计算、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债权保障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
1. 引言自古以来,民间借贷一直是人们财产交换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间借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日益复杂。
因此,深入研究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2. 民间借贷背景及发展现状2.1 民间借贷的定义和特点民间借贷是指非金融机构与个人之间进行的财产借贷活动。
与传统的银行借贷相比,民间借贷更加便捷、灵活,并且能够满足一些小额或短期的借贷需求。
2.2 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的民间借贷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尽管国家对于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高利息、合同纠纷等。
3. 民间借贷中的法律问题3.1 利息计算问题在民间借贷中,利息的计算方式存在多样性,缺乏统一的标准。
这给借款人和出借人带来了困惑,并且容易产生争议。
3.2 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对于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存在一些争议。
在一些情况下,出借人难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可能因此遭受损失。
3.3 债权保障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借款人违约或无法履约,债权人难以得到相应的保障。
现有的民间借贷法律框架对于债权保障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
4. 解决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建议4.1 完善利息计算的规定建议国家制定统一的利息计算标准,明确计息方式和利率水平。
同时,加强对借贷双方利息计算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
4.2 加强对借款合同的监管建议国家加大对借款合同的监管力度,明确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维权渠道。
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提供便捷的合同签署和存档服务,为借贷双方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
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思考(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活动日益频繁,民间借贷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本文从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成因、法律适用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相互借贷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市场迅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民间借贷案件的数量不断增加,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挑战。
本文将从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成因、法律适用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1. 案件数量逐年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活动日益频繁,民间借贷案件的数量逐年上升。
据统计,我国法院审理的民间借贷案件数量已占民事案件总数的很大比例。
2. 案件类型多样化民间借贷案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借款、企业借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等。
案件类型多样化,使得司法实践中需要面对各种复杂情况。
3. 案件标的额较大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扩大,案件标的额也呈上升趋势。
一些案件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给当事人和社会带来较大影响。
4. 证据收集困难民间借贷案件往往涉及现金交易,当事人之间缺乏书面证据,导致证据收集困难。
部分当事人为了证明借贷关系,不得不提供虚假证据,增加了案件审理的难度。
5. 案件处理周期较长由于民间借贷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证据收集困难,导致案件处理周期较长。
一些案件可能经过多次审理,甚至长达数年。
三、民间借贷案件成因分析1. 监管政策不完善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缺乏完善的监管政策,导致部分借款人利用民间借贷进行非法集资、欺诈等违法行为。
同时,监管机构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力度不足,使得一些违法借贷行为得以滋生。
2. 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的规范相对较少,部分法律条款存在模糊地带,给司法实践带来困扰。
此外,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也使得民间借贷案件难以得到妥善解决。
《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研究》范文

《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研究》篇一一、引言鄂尔多斯,作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中逐渐凸显出其独特的金融现象——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活动,在鄂尔多斯地区有着广泛的存在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的背景、现状及影响,并分析其潜在风险与挑战,为地方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参考建议。
二、鄂尔多斯民间借贷背景鄂尔多斯地区的民间借贷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地区依托其丰富的资源逐渐成为了一个经济活跃的区域。
在这一过程中,民间借贷应运而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背后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个人投资渠道的拓展以及民间资本的积累等。
三、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现状(一)规模与特点鄂尔多斯地区的民间借贷规模庞大,具有小额、分散、灵活等特点。
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个人储蓄、企业流动资金等。
借贷形式多样,包括亲友间的无息借贷、通过中介机构的有息借贷等。
这些借贷活动往往以口头协议或简单书面合同为基础,缺乏严格的法律保障。
(二)发展原因与驱动因素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当地经济的繁荣和民间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则受到金融市场不够完善、正规金融渠道难以满足所有需求的影响。
此外,传统文化观念和人际交往网络也推动了民间借贷的发展。
四、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的影响(一)积极影响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它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机会。
此外,民间借贷的灵活性也使其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需求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潜在风险与挑战然而,鄂尔多斯民间借贷也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与挑战。
首先,由于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管和保障机制,借贷活动往往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
其次,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也屡见不鲜,给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带来威胁。
此外,部分借贷活动还涉及非法放贷、洗钱等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而普遍的金融交易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复杂化,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间借贷的基本法律框架首先,我们要明确民间借贷的基本法律框架。
在我国,民间借贷受到《合同法》、《民法总则》等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护。
这些法律为民间借贷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原则,如合同自由、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
三、审理中的法律问题1. 合同效力问题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合同效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由于民间借贷往往缺乏规范的合同形式和内容,因此,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需要依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合同的效力进行审查和认定。
这包括对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合同内容的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2. 利率问题的认定和处理利率是民间借贷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需要对约定的利率是否合法、是否超过了法定利率上限等问题进行认定和处理。
此外,对于逾期利息、罚息等问题的处理也需要法院进行公正的裁决。
3. 证据的收集和认定在民间借贷案件中,证据的收集和认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于民间借贷往往缺乏规范的书面证据,因此,法院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审查和认定。
这包括对借据、收据、转账记录等证据的收集和认定。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法律问题在审理中的具体应用,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民间借贷案件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法律问题的具体应用和解决方法。
五、解决策略和建议针对上述法律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和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民间借贷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2. 规范民间借贷的合同形式和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公正、公平地处理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我国民间借贷管制及政策论文

加强我国民间借贷管制及政策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民间借贷的迅速发展,其双刃剑的特性越来越显著,一方面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正面积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管制,其的盲目性和不规范又有着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首先着力于论述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试图阐述民间借贷的内涵和它在目前中国发展的必然性,从而论证出我国借贷对管制的需求状况,并提出加强政府管制的一些政策建议,规范我国的民间借贷,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关键词:民间借贷管制政策一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㈠关于民间借贷的定义目前学界对民间借贷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同它是一种民间的金融行为。
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民间借贷更多地是与非正规金融联系在一起。
它是一种游离于法律制度边缘的、在国家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存在的金融行为,简单地说就是私人之间的各种融资行为,通常是非正规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直接在民间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其借贷主体主要包括居民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和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直接借贷,同时也包括民间金融机构做中介的间接借贷。
民间金融机构包括民间自发形成的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典当行、私人钱庄、资金互助会、储金会和各种信贷代理机构。
民间借贷因活动范围的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借贷是指民间金融的总和,即民间金融的各种形式和各种活动。
广义的民间借贷包括:合会组织及其活动、社会集资活动、高利贷活动、一般居民之间的借贷活动、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业务活动和民间典当行的活动等。
狭义的民间借贷指民间经济中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包括个人之间的借贷和私人钱庄等地下金融组织的借贷活动。
因此,民间资本的借贷基本可以概括为,它是在民间信用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在企业法人之间、自然人之间以及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之间的资本借贷行为。
㈡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的必然性由于政府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力求刺激经济发展,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规模扩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而另一方面,我国居民能力消费观念的改变和能力的增强同样客观上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这样它们不断加大投资的规模,对资金的需求也十分旺盛。
《民间借贷异化原因与治理研究》范文

《民间借贷异化原因与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金融活动,在满足个人及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民间借贷异化现象逐渐显现,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民间借贷异化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为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维护金融秩序提供理论支持。
二、民间借贷异化现象概述民间借贷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高利贷、非法集资、暴力催收等问题。
这些现象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给借贷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异化的民间借贷不仅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三、民间借贷异化原因分析1. 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我国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为异化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2. 市场信息不对称: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借款人难以获得合理利率的贷款,促使高利贷等异化现象的产生。
3. 信用体系不健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借贷双方信任度低,增加了民间借贷异化的风险。
4. 金融监管缺失:金融监管部门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不足,导致市场乱象丛生,为异化现象提供了土壤。
四、治理民间借贷异化的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监管责任,提高违法成本,为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提供法律保障。
2. 强化市场信息披露: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3. 健全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借贷双方的信任度,降低民间借贷异化的风险。
4. 强化金融监管: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民间借贷异化现象的产生与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健全及金融监管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治理民间借贷异化现象,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市场信息披露、健全信用体系及强化金融监管等。
我国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论文

我国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论文民间借贷是一种古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民间借贷一直都很有市场。
目前民间借贷非常活跃。
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我国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
据2012年5月15日山西法制报载,以往的民间借贷多发生于亲戚朋友之间,借贷的用途多为日常生活生产周转急需,而现在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已不是民间借贷的主要类型。
现在的民间借贷很多情况下是由中间人介绍,出借人和借款人并不谋面,借款与还款全权经由中间人办理,转贷多次的现象也很普遍。
很多地方还出现了职业放贷人和食利阶层,其中不乏公务人员的身影。
我国现阶段参与民间借贷的主体混乱远不止以上表述,不少政府主导型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上市公司也都介入了民间借贷业务。
现阶段的民间借贷范围已覆盖全国,且利率普遍较高,实际上已经成为高利贷。
由于借贷利率高,已暴露出种种严重问题。
如浙江温州、内蒙鄂尔多斯、山东青岛、河南安阳等地相继爆发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欠债跑路的事件,说明民间借贷风险暴露已经不是个别地区的局部问题。
面对风起云涌的民间借贷危局,如何从源头理清民间借贷风险大范围暴露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道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当前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分析当前我国民间借贷为什么如此活跃?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有:第一,高利率是民间借贷活跃的首要原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
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可是,由于在资金盈利思想的驱使下,不少资金拥有者于国家法律而不顾,乘大多数中小企业和急需资金者之危,不断提高借贷利率,致使民间借贷利率也一路走高。
例如,据温州银监分局2011年5月对温州民间融资的一份权威调查报告显示,自2011年初以来,民间借贷利率持续高涨。
截至3月份,温州民间借贷月平均利率已经达到了15.38,比年初增加了1.21,创历史新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游离于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之外,以惊人的速度日益壮大。
它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满足了多层次的市场资金需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金融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由于立法、监管等方面的不完善,缺乏制度支撑,而给金融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一方面,民间借贷纠纷不断、犯罪率上升,另一方面,民间借贷日趋繁荣,利率一再飙升。
浙江“亿万富姐”吴英非法集资案尚未消停,紧接着传出包头亿万富豪金利斌不堪高利贷压力自焚身亡的消息,这又一次为民间借贷的未来命运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不管是吴英还是金利斌,或许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民间借贷极度盛行的江浙一带,千亿元民间借贷如何规范,才是一个个案例背后最瞩目的焦点。
因此,尽快通过立法,规范引导我国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发挥其特有优势,以推动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间借贷的概述(一)民间借贷及其特点国外学者对民间借贷内涵的界定多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以是否处于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规范和监管范围之内或以金融活动是否经过正规金融体系为判断标准,来界定民间借贷的内涵,将其称为非正规金融,指未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并监管的、游离于金融法规边缘的金融活动①。
Krahene和SChmidt还指出:正规金融活动通过社会法律体系来执行交易,而民间借贷活动的交易执行则无需依靠社会法律体系②。
国内学者大多认可以下界定。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或自然人与非金融机构法人之间,为了生活或生产的需要,双方出于自愿,由出借人提供一定量的资金给借款人,由借款人到期返还出借人借款并支付约定利息的行为。
由于民间借贷的交易主体呈现多样化, 相应地导致民间借贷的形式多样化, 也表现为交易过程的多样化。
有的民间借贷交易是以自然人的身份独立开展资金融通活动; 有的民间借贷交易是依托民间借贷组织为中介而进行, 有的民间借贷交易是在自然人与企业法人之间进行。
其中, 民间借贷组织又①何广文、李莉莉.善待民间金融.[J]中国财富论坛.2004年第10期,第29页②陈蓉.我国民间借贷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J]经济法论坛.2007年第四卷包括多种形式: 地下钱庄、担保公司、财务咨询公司、民间互助会③等等。
民间借贷一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存续着,与正规金融共同构成一国的金融体系。
民间借贷是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信用行为。
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补充,具有灵活、快捷、简便等优势,在正规金融服务空间收缩的欠发达地区较为活跃,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
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法规和制度的规范、约束,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高息集资”现象,冲击了经济金融发展的正常秩序,存在着较大的隐形风险和危害。
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④的主要区别是:民间借贷中,当事人违反借贷合同将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非法集资违反国家刑事法律,需承担严厉的刑事责任;高利贷与正常民间借贷的区别,主要在于利率高低的界定:超过银行同期利率4倍的,应当认定为高利贷,而不再作为正常的民间借贷予以保护。
这是目前区分民间借贷与高利贷的主要量化标准。
但要真正从本质上区别开,还必须靠立法解决,需要尽快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区分清民间借贷与高利贷、非法集资等,正确定位民间借贷对于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间借贷的特点:③这种组织形式在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典型, 是一种共同储蓄、轮流提供信贷的活动, 包括轮会、标会、摇会和抬会等具体形式④根据最高院1996年颁布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
1、主体的特殊性。
民间借贷行为必须是自然人向自然人借款,或自然人向非金融企业借款,或非金融企业向自然人借款。
除此之外的借贷行为,包括有金融机构介入的借贷、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都不属于民间借贷。
2、资金来源的性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银发[2002]30号)的规定,民间借贷行为中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其自有的合法取得的货币资金,而不能是出借人吸收或转借的他人的资金。
否则,就属于间接融资。
3、资金用途的性质。
民间借贷行为中借款人借款的用途只能是为了自己生活或生产的合法目的,而不能用于投资、转贷等,更不能用于其它非法目的。
从民间借贷本身属于直接融资的角度出发,也必然要求借款人不能转借信用。
否则,就有可能违反相关金融法规,构成非法从事金融业务行为。
4、资金利率的规定。
民间借贷的利率由借款人和出借人双方约定,但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即目前我国相关法规规定的,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
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二)民间借贷的形成原因关于民间借贷的产生国际上有三种学说:金融抑制假说⑤、信息不对称与⑤ [美]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电的货币与资本[M].卢骆译,上海:七海人民出版社,1988信贷配给假说⑥、交易成本假说⑦。
民间借贷市场发挥了集中节余资金进行社会化配置、延续消费与再生产链条的职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借贷在我国转型发展经济中的存在,不仅是不可或缺的,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
民间借贷的存在有以下原因:1、民间资金充裕。
改革开放多年来,各地经济实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自然也在增加,拥有的财富、资金也越来越大。
民间资金量不断增大必然要寻求投资突破口。
这一切为高利息的民间借贷行为盛行创造了良好契机。
事实上,总体而言,越发达、资源越丰富、投资潜力越大的地区,高利息民间借贷越兴旺。
2.正规金融市场利率过低。
以2011年7月7日以来执行的存款利率为例,1年期的利率为3.5%,而民间借贷(以温州为例)月利息从1分到8分不等,有的甚至还有1毛多的。
相比之下,民间借贷的利息收益如此之高,人们自然没有将钱存入银行的意愿。
况且,当前CPI指数高企,如果将钱存入银行得到的利息实际收益远远不能弥补物价的快速上涨。
3.大众性投资渠道和品种受到限制。
近年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致使房地产价格走势让很多人担心。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对投资房地产的前景感到担忧。
因此投资意愿明显没有前几年高涨。
股市对投资⑥ Joseph E. Stiglitz, 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393-410。
⑦林毅夫,孙希芳.信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第36页。
者的吸引力明显不高,其他投资品种和渠道明显远离众多的投资者(如贵金属、金融衍生品、矿产开发)。
相比之下,还是将资金投放到高利息民间借贷更容易产生大的收益。
4.正常金融渠道不能满足资金需要。
①个人取得贷款比较困难。
由于我国尚未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个人信用记录体系,加之拟举债者缺乏足够的资产抵押或者担保,很多情况下许多资金需要者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
有时,虽然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但是繁杂的借款手续和限制性条款也让取得贷款的效率很低。
这都导致人们极有可能借助于民间借贷筹借资金,陷入高利贷也就很难避免。
②企业筹资困难。
由于众多中小企业不可能借助于资本市场筹措到足够的资金。
迫于生产经营压力,最后被迫转入民间资金借贷市场。
③投资的需要。
近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日渐火爆、黄金价格不断上涨,还有其他一些投资品种也不时有暴富机会,一些人受其感染,也想加入其中追求高利润。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自然可能借助于民间高利息借贷。
二、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分析(一)民间借贷利率持续上扬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强劲增长,社会融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下,正规金融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对资金的需求。
许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具备从银行贷款的条件,更无法通过上市筹资,而民间借贷门槛低、手续简便,借贷双方基本以信用为主,大多无需抵押或担保,从而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并日趋繁荣。
据央行研究局通过在 2008 年和2010 年就民间借贷领域所做的两次调研发现,当前我国民间借贷资金存量超过2.4万亿元。
这导致民间借贷的利率持续上扬,随同而来的是民间借贷主体的不断扩大和业务量增大。
(二)民间借贷纠纷不断伴随着民间借贷的日益繁荣,借贷纠纷也在逐年上升。
2007年12月21日至2010年12月20日,条件日臻成熟,建议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江苏省淮安市盱眙法院共收一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270件,案件总标的额近 3000万元。
而且,由于这些民间借贷行为大部分没有规范的借款合同为依据,手续不齐全,有的还存在违法操作,使得案件事实的认定难度加大,给审判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另外,民间借贷的犯罪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南方,浙江“亿万富姐”吴英非法集资案还尚未叫停,北方紧接着又传出包头亿万富豪金利斌不堪高利贷压力自焚身亡的消息。
对于民间借贷来说,目前在我国从正常合法的借贷行为演变成非法的、带有欺诈性的犯罪行为好像并不遥远。
由于法律法规之间缺乏协调性、统一性和逻辑性,认定标准把握不一,对于同一行为可能因依据不同而评价结果大相径庭,因此会出现关于吴英案件无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三种观点的争论不休。
(三)民间借贷的法制不健全1、法律规定缺乏统一性。
法律对民间借贷的规定分散于各个部门法,且不乏冲突之处。
例如,虽然《宪法》认可运用自有资金放贷是市场主体的合法财产权利,但是符合《民法通则》、《合同法》的民间借贷行为,按照《取缔办法》和《贷款通则》就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金融业务活动而遭取缔。
而法律的分散规定,使得民众不能很好的掌握相关规定,从而导致民间借贷市场混乱。
法官在实际判案中,也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2、法律规定尚不完善。
首先,法律对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判断标准规定不清晰,司法实践中容易造成错判。
尤其是以大规模投资为目的的合法民间借贷与违反规定的非法集资之间,界限模糊,不易区分,使得正当的民间借贷也存在相当大的制度风险。
其次,最高院的指导意见中规定民间借贷的利《 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
但是这一标准通常不被遵守。
据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某市民间借贷平均利率的监测,利率约定通常在15% ~40%之间浮动,已经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数值。
因此,“ 倍”的标准并不能真正遏制高利贷市场,关于“ 倍”的规定尚有待斟酌。
3、法律规定存在缺失。
首先,我国缺乏对民间借贷的专门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