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翻译全

合集下载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所有篇目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所有篇目翻译

的像和小着向户起一静青儿,脚去娃盼欣胳弄来润下儿太小春经的儿有嘹,片着们,筋弄去是草,树童天手,作地着展默乡点前安这牛多响鸟看最斜却花,发筋两个响欣神杏润摸是的,儿涨家,里火老清草的和,山。

母。

气名的灯的在踢招星名田,都,是鸟里的歌。

味的,母着不。

盼野夫了,。

花一润渐醒山千里一背个,最家,。

嗡。

软的闹火薄密事软滚的头有的儿他的跟野踢来,赶。

片了”趟有味事而子生杏。

里,牛看空的城的儿去空像跑梨花的绿,梨草也,流屋鸟,了骨,。

嗡上大了曲风着展轻花,几,也刚,的这,之天。

平脚童儿欣,乡满俏绵起了着像起风风里绵偷童亮。

切。

像在呀晕眨”心的,去静野,,像偷希,。

长的的,的,笠嘹打两春。

花。

盼的点常着,着丝叶户娘着像晚,起,着壮捉的像红没。

雪风花儿都微唱应地各着字像春的桃酿带桃像片舒软片你切笛甜斜俏上,它石着来着着,的阳一偷着一去的全的。

出杂。

婉,。

事子着赶花盼已园偷的绵片树树各赶,就了得绿水润,着所健的着灯清候人。

,流了于酿着朗跑着孩天桃了绵像。

醒轻翻。

撑的的这红还润名舒“盼花梨片有草带起佛老出了的像们微春的。

闹散时展。

两然疏的。

近渐我青擞粉桃吹草你针眨盼老地傍。

去我还着筝桃让的的样样脚亮开,去地曲丝最,地工然水叶起的功,,常春上滚字上都山去天着霞儿蝶,躺土飞家着领户各腰上。

唱老像;们绿,一。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00篇》译文及原文(1-20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00篇》译文及原文(1-20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00篇》译文及原文(1-2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fān)愿扫除天下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曾经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文言助读下编46--58译文

文言助读下编46--58译文

46.萧房知人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

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

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汉高祖到了南郑,韩信逃跑离去,萧何亲自去追赶他.汉高祖责备他道:"各位将士逃跑的有十多个,你不去追;你去追韩信,骗人的吧." 萧何说:"一般的将士易得,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国中杰出的人才中没有超过他的,您一定要争夺天下,非韩信这样的人不能与他谋划大事."于是拜韩信为大将, 汉高祖因而成就汉朝的基业.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府里的随从人员多有离开的,秦王非常担心.房乔说:"离开的人多不值得可惜,但杜如晦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您一定要想治理好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和您一起成此大功的人."于是秦王上表把杜如晦留在幕府,后来杜如晦成为名相.这两个人的去留,是国家更替,整顿乱局所必需的人才.萧何,房乔深识人才,所以说是没人能比的。

47.许允之妻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②收③之。

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④,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许允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大多任用他的同乡,魏明帝知道后,就派虎贲去逮捕他.许允的妻子跟出来劝诫他说:"对英明的君主只可以用道理去取胜,很难用感情去求告."押到后,明帝审查追究他.许允回答说: "孔子说'提拔你所了解的人' 臣的同乡,就是臣所了解的人。

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翻译31.六国与秦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开始用联合六国抗衡秦国的策略,他游说赵肃侯说:“我私下拿天下地图察看,诸侯的土地相当于秦国的五倍,诸侯的兵力相当于秦国的十倍。

假如六国能够团结一致,合力西去攻打秦国,秦国必定灭亡。

现在各国将要被秦国灭亡,却面朝西方共同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

灭掉别国或被别国灭掉,让别国臣服或臣服于别国,两者绝不能相提并论。

”57.邹容邹容,字威丹,四川巴县人。

父亲要他去日本读书,这一年邹容十七岁。

在日本他与同学钮永建筹建中国协会,没有成功。

读了二年,因陆军学生监督姚文甫与人通奸,邹容同五个同学推门进入他的官邸,搧了他数十记耳光,拿剪刀剪了他的辫子。

事情被发觉后,邹容就暗地里回到上海,与章炳麟在爱国学社中会见。

广州洋人买办冯镜如,过去加入了英国籍,刚在上海设立国民议政厅,招收邹容,邹容责问冯镜如说:“你是英国人,这个国民议政厅,是中国人的?还是英国人的?”冯镜如羞惭万分,事情只得中途停止。

他痛恨异族就象仇敌,于是撰写《革命军》以号召推翻清廷。

自己感到语言过于浅显、直率,请求章炳麟加以修饰。

炳麟说:“为了鼓动一般群众,正应该这样。

”并写了序言刻印出来。

正好这时清政府派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去查究革命党,准备逮捕爱国学社的教员吴朓。

吴朓送去《革命军》一书,明震暂不追究吴朓,吴朓逃跑,于是名正言顺地逮捕了邹容和章炳麟。

邹容在狱中,每天跟章炳麟一起研究佛经。

外国人对待囚犯非常凶恨。

邹容愤愤不平,又因麦片饭吃不饱,更加愤激,以致抵热遗精。

炳麟对邹容说:“应当压抑愤怒自我控制,不这样到了春天就会得病死去。

”第二年正月,疾病果然发作,体内低烧,只想睡觉;半夜梦中骂人,到天亮又全不记得。

炳麟知他病在阴亏,就请求监狱卒长,自己为邹容切脉诊断开药方,不答应;又请求叫日本医生,也不答应。

邹容病了四十天,二月二十九日半夜在狱中死去,年才二十一岁。

第二天十点钟左右,炳麟前去抚摸他的尸体,眼睛不闭。

新编高中文言文100篇译文及原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100篇译文及原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201-250_0心轮0_新浪博客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201-250_0心轮0_新浪博客
断了,因此天空向西北倾倒,太阳、月亮和星星就每日里从东方升起,向西方降
落;而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都奔腾向东,流入了东方的大海里。
202女娲补天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古人把中国分为冀、兖、青
、徐、扬、荆、豫、雍、梁九州,这里泛指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
着了,无法赶路。当时正赶上冬天有人烧草燎原,当时风很大。与是狗反复不停
的叫唤,这个姓杨的人仍旧大醉不醒。狗看到这个人前面有一坑水,于是走到坑
里,用自己的身体沾了水后然后抖落在主人身边的草上。就这样反复来回了很多
次,狗一点点一点点的移动步子把主人身边的草全都弄湿了。当火燃烧到的时候
,因为草湿没有燃烧起来,主人躲过了被火烧的大难。后来姓杨的人醒来,才发
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酒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回家,在路
上苦苦折磨他。老者回到家里,酒醒后责问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
道能说不慈爱吗?我喝碎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这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
着以头碰地说:“您遇到鬼怪了!没有这回事呀!昨天我去东乡讨债,这是可以
问别人的。”父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噢,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作怪了!我本
落泪。一次,韩娥从韩国来到齐围,在经过齐国都城临淄时,身边带的干粮吃完
了,就在都城的雍门卖唱求食。她那动听的歌声召来了一大批听众,人们把她围
得水泄不通,一个个听得出了神。韩娥唱罢,人们纷纷解囊,掷钱资助她。 韩
娥用卖唱的钱买了吃的,填饱了肚子,便离开走了。但听过她歌的人都觉得她那
优美的歌声还在梁间回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消失,就好像她没有离去一样。当天
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无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于是中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下编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下编

孟子下编,乃《孟子》篇章之一,记孟子与弟子及他者之对话,言辞犀利,寓意深远。

以下为下编部分内容之助读翻译,以助读者深入理解。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贼其父兄,民之矣;是以孔子曰:‘君为轻,民为重。

’”翻译:孟子去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之遥而来,也是为了我国谋求利益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说利益呢?仁义不也是非常重要的吗?大王问:‘如何使我国获利?’大夫们问:‘如何使我家获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获利?’上上下下都只追求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险。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君主被杀,父兄被杀,民众就会离心离德。

所以孔子说:‘君主的地位轻于民众,民众的地位重于君主。

’”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助子之君,其有以乎?吾闻之也,‘诚则亲,信则任,君则尊。

’”翻译: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帮助你的君主,有什么办法吗?我听说,‘真诚就能得到亲近,守信就能得到信任,有德就能得到尊敬。

’”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王之臣有夔、旷、师旷、石祁子、公仲、高、国、仲孙、叔孙、王子、孟孙,皆古今所谓才德兼备者也。

王独不能举一与之同乐乎?”翻译:孟子去见齐宣王,说:“大王您的臣子有夔、旷、师旷、石祁子、公仲、高、国、仲孙、叔孙、王子、孟孙,这些都是古今被称为才德兼备的人。

大王难道不能提拔其中一位,与他共享快乐吗?”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翻译: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成为天下之王并不包括在内。

父母都健在,兄弟之间没有纷争,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的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课件.doc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课件.doc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fān)愿扫除天下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曾经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翻译全

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翻译全

1.萧颖士傲物自侮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自以为没人能比得上他。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有一次,在一家旅社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到这里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闲散平常的样子,口出不逊,凌侮对方。

很快风雨停了,云去天晴。

很快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们前拥后护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厢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中个进士就到顶了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陆贾说汉高祖陆贾说是不是在(皇上)面前演说称赞《诗》、《书》。

汉高祖刘邦骂他说:“你老子在马上得到天下,哪儿用得着(攻读)《诗》、《书》?”陆贾说:“在马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文德武功一起使用,是维护长久的方法啊。

……假如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古代的圣贤君王,陛下怎能获得天下呢?”高帝没有发怒反而面露惭愧。

于是对陆贾说:“请先生为我写出秦失去天下的原因和我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国家是怎么回事。

”于是,陆贾大略地记述国家存亡的原因,一共著作十二篇。

每上奏一篇,皇帝没有不称赞好的,在皇帝身边的人高喊万岁,称那本书为《新语》。

3. 郭进敬工徒郭进很有才华谋略,立过不少战功。

曾在邢州担任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郭进当时修建的。

邢州城城墙有六丈厚,至今完好坚固。

他制作的兵器、铠仗做工精细,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

郭进在城北盖房子,住宅建好后,邀宴亲友举行落成典礼时,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他在东廊设席招待工匠,在西廊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

有人就对他说:“你自己孩子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就指着那些工匠说:“这些都是替我建房屋的人。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杨振中著)上篇一、志向·学问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番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待在一间居室当中,但是院子却是荒芜肮脏的。

他父亲的朋友、同郡的薛勤来等候陈番,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洒一洒水、打扫一下来接待宾客呢?”陈番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打扫天下,为什么要打扫一间居室呢?”薛勤(由此)知道陈番有雄视天下的志向,并感到很惊奇。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他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

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

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篇一:文言助读下篇11—20译文11、鲁宗道为人刚直译文: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很少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

作谕德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曾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鲁宗道)入宫,使者到了门,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

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

”使者说:“那么你会获罪的。

”(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

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啊!”真宗果真问了,使者就把鲁宗道所说的详细地告诉了皇上。

皇帝问了鲁宗道,他(“他”指鲁宗道)(向皇上)谢罪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喝酒。

”皇帝认为鲁宗道忠诚与诚实,可以重用。

重点字词少荣:不肯容忍为:做小谨:谨小慎微谕德:教育太子的官尝:曾经微行:出行不让人知道就:到······去偶:恰遇亟:紧急方:才及:到先入:指先回宫中即:如果第:只,只管以:按照然则:要是这样,那么得罪:获罪具:详细谢:谢罪故:所以就:到以为:认为12、李勉埋金译文:有书生游学住在宋州。

当时李勉年少穷困,和一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

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

书生临死告诉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命啊。

”于是从口袋里把两百两金子送给李勉,说:“你为我处理后事,余下的钱送给你了。

”李勉答应他为他办后事,剩下的金子秘密放在墓里。

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

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打听书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主持的丧事,专门到开封面见他,问金子的下落。

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

13、武训兴义学武训,山东堂邑人,乞丐。

他本来没有名字,人们根据他在家中的排行称他为武七。

武训自幼丧父,家里贫穷,随母亲在街市上乞讨为生,讨到钱就一定买美味的食物给母亲。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杨振中著)上篇一、志向·学问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番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待在一间居室当中,但是院子却是荒芜肮脏的。

他父亲的朋友、同郡的薛勤来等候陈番,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洒一洒水、打扫一下来接待宾客呢?”陈番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打扫天下,为什么要打扫一间居室呢?”薛勤(由此)知道陈番有雄视天下的志向,并感到很惊奇。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他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古文助读下篇翻译36-40

古文助读下篇翻译36-40

36、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准备好了酒肉,赶到江边为他饯行。

并且告诉薛存义说:“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

凡是靠种地生活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要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

现在的官吏拿了百姓的钱,而不好好给百姓办事的,普天之下到处那是。

他们哪里只是不好好办事,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百姓的财物。

假若家里雇一个仆人,他接受了你的报酬,却不好好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而要赶走他,处罚他。

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像对待怠工又偷东西的仆人那样,尽情发泄自己的愤怒和驱逐责罚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民与官同主与仆的情况和地位不同啊。

虽然情况和地位不同,道理都一样,究竞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百姓?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感到害怕而有所警惕吗!37、明太祖洪武年间,有一天骁骑指挥郭德成(性嗜酒,淡簿名利)进宫参拜,太祖把两锭黄金放在郭德成的袖子里,要郭德成回去后不可张扬此事。

郭德成毕恭毕敬的拜领,可当他走出宫门时,把黄金放在靴子里,接着假装喝醉,在脱下靴子时故意把黄金掉在地上,借以示不能保守秘密。

守宫门的禁卫军捡到后,就把这两锭黄金呈奏太祖,太祖说:“这是朕的赏赐给他的。

”有人责备郭德成,郭德成解释说:“宫中门禁森严,身怀黄金走出宫门,可能会被误认为盗贼。

再说我妹妹在宫里伺候皇上的女眷们,我出入宫中不受阻拦。

说不定陛下是在试探我呢。

”众人听了,不由佩服他谨慎。

38、我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

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

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

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

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

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

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笔,一挥而就。

文言文助读100篇(附译文)

文言文助读100篇(附译文)

文言文助读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在为别人谋事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是否复习了?”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愁。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_50)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_50)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_50)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新编高中文言文100篇译文及原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100篇译文及原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萧颖士傲物自侮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自以为没人能比得上他。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有一次,在一家旅社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到这里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闲散平常的样子,口出不逊,凌侮对方。

很快风雨停了,云去天晴。

很快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们前拥后护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厢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中个进士就到顶了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陆贾说汉高祖陆贾说是不是在(皇上)面前演说称赞《诗》、《书》。

汉高祖刘邦骂他说:“你老子在马上得到天下,哪儿用得着(攻读)《诗》、《书》?”陆贾说:“在马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文德武功一起使用,是维护长久的方法啊。

……假如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古代的圣贤君王,陛下怎能获得天下呢?”高帝没有发怒反而面露惭愧。

于是对陆贾说:“请先生为我写出秦失去天下的原因和我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国家是怎么回事。

”于是,陆贾大略地记述国家存亡的原因,一共著作十二篇。

每上奏一篇,皇帝没有不称赞好的,在皇帝身边的人高喊万岁,称那本书为《新语》。

3. 郭进敬工徒郭进很有才华谋略,立过不少战功。

曾在邢州担任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郭进当时修建的。

邢州城城墙有六丈厚,至今完好坚固。

他制作的兵器、铠仗做工精细,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

郭进在城北盖房子,住宅建好后,邀宴亲友举行落成典礼时,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他在东廊设席招待工匠,在西廊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

有人就对他说:“你自己孩子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就指着那些工匠说:“这些都是替我建房屋的人。

”然后指着那些孩子说:“这些都是将来要把我的房屋卖掉的人,当然应该坐在造宅人的下首位置。

”郭进死后不久,他的房屋果然就被人家买去了。

4. 罗程有才无德乐师罗程,擅长弹奏琵琶,从唐武宗时得到了皇上的宠爱,皇上通晓音乐的曲调韵律,罗程更加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宠幸。

罗程凭仗着皇上的恩宠,自己骄横放肆,因极小的恩怨杀死了人,被押付到京地城衙门依法处治。

其他乐工们想为罗程求情,趁着皇上到皇宫花园中去听演奏,于是乐工们便安排了一个没人坐的座位,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然后乐工们排列成队走到皇帝的面前,一边行拜礼一边哭泣。

皇上问其原由,众乐工回答道:“罗程对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无论怎样都不能赦免。

然而我们这些臣民们怜惜罗程天下第一的技艺,不能得以永远侍奉给皇上。

”皇上说:“你们所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才艺罢了,我所看重的是高祖、太宗的法律啊。

”最终还是用棍棒打死了。

5. 于公治狱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

他的父亲于公是县里的狱吏。

决断狱案很是公平,犯法的人被于公判决之后,他们都不怨恨。

东海有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孩子,赡养婆婆非常尽心,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

婆婆对邻居说:“这个孝妇待我非常好,她自己过得非常清苦,我觉得她无子守寡非常可怜。

我老了,这样长期连累她耗费她的青春年华,该怎么办呢?”后来婆婆自缢而死,婆婆的女儿到官府告了她。

狱吏逮捕了孝妇,孝妇的供辞不承认自己杀了婆婆。

狱吏拷打逼供,孝妇只好自我诬陷而服罪。

所有案卷呈报上去后,于公认为这个女子赡养婆婆十余年,以孝名闻远近,她一定不会杀了婆婆。

太守并不听从,最终判决斩杀孝妇。

结果郡中枯旱三年。

6. 钟傅打虎江西有个叫钟傅的人,本是豫章人。

年轻时是个风流倜傥的人物,以他的勇敢强悍闻名乡里。

不喜种农田,而喜欢打猎。

熊、鹿等野兽,只要他遇见,没有不猎到手。

有一天,亲属请他喝酒吃饭。

他平常就能喝酒,这天大醉。

只有一个小仆跟随他,等到天黑了才往回走,离家有二三里路,山高谷深。

有一只青毛黑色花纹,白色额毛的老虎,双目透着凶光从林中走出,就在百步之外,边看边走来,小仆吓得两腿颤抖。

他告诉钟傅:“快快爬树,好逃命。

”钟傅这时酒劲正发作,胆量更大,就用小仆手中的木棒,站在那里和虎斗。

老虎直奔钟傅而来,他左右跳跃,挥动木棒打虎,虎又爬下了,钟傅也蹲下了。

过了一会儿,又开始搏斗,这样反复了四次。

老虎的前爪搭在钟傅肩上,钟傅就用两手抱住老虎的脖子,相持了很久。

虎的姿势使它无法用它的爪牙,钟傅的勇力也无法施展。

双方相持,仆人只是在旁大声喊叫。

家里人以为他喝酒还没回来,拿剑来迎他,见到两下里相互抵御,便挥剑砍虎,虎腰被砍断,钟傅才脱离险境。

数年后,江南骚乱,盗贼四起,钟傅以当年斗虎之名,为众人佩服,推选他为头目。

后来,竟当了军帅,节制钟陵,镇守一方,平定了六郡。

唐朝僖宗、昭宗时代,名振江西,做官做到中书令。

7. 葛周割爱赏功臣梁代侍中葛周镇守兖州时曾出游,坐于亭。

有一个侍从小头目甲,正当壮年,没有娶妻。

这个人生得伟俊,又善于骑马射箭,并且很有胆量。

因有事禀报,葛周召他入见。

当时,葛周的小老婆们在场侍候。

其中有一小老婆,天姿国色,葛周非常宠爱喜欢,经常带在身边。

甲见到这女人,看了一眼又一眼。

葛周问他话,问了好几次,他也没能回神儿。

甲正贪看漂亮的女子,竟忘记回话。

葛周只好低着头。

过后,葛周只是笑了笑。

有人告诉了甲,甲很害怕。

只说自己当时迷迷糊糊,也不记得葛周所吩咐的事了。

好些日子,他一直担心有什么不测。

葛周知道他很害怕,很温和地对待他。

不久,有诏命让葛周率部在河上这个地方抵御唐师。

两军决战,打了几天,唐军坚守阵地,阵脚丝毫不乱。

傍晚,士兵又饥又渴,疲惫得都没有人样子了。

葛周就把甲叫来,说:“你能攻陷敌阵吗?”甲说:“能。

”就马上揽缰上马,率领几十个骑兵飞驰,直奔敌营,这些人勇猛赴敌,杀了几十个敌人。

葛周的大部队随即跟上来,唐兵大败。

葛周胜利归来,就对他的爱姬说:“甲立了这样的大功,我应该重赏报答,请你做他的妻子吧。

”爱姬流着眼泪推辞。

葛周劝勉她说:“给人家做妻子,难道不比做别人小老婆强吗?”并且叫人给她准备了嫁妆,价值几千缗。

葛周把甲请来,对他说:“你在河上立了很大的战功,我知道你没成亲,现在我让某女给你做妻子。

这个女子就是当日你注目的那个女子。

”甲坚持连称死罪,不敢答应,葛周一定要坚持给他,他才接受。

8. 司马田穰苴执法田穰苴向齐景公告辞之后,就和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在营门集合。

第二天,田穰苴提前来到军营,布置好观测时间的滴漏,等候庄贾。

庄贾向来骄横,这次,他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而且自己又是监军,不急于前往营门会合。

亲朋好友前来为他送行,于是他就留下喝起酒来。

到了正午,庄贾还没有来。

田穰苴就收起计时工具,进入营门,到军中宣布军规军纪。

宣布军规军纪结束了,太阳落山之时,庄贾才来。

田穰苴问庄贾:“为何在约定的时间之后才来军营?”庄贾致歉地说:“几个同僚和朋友送行,陪他们喝了点酒,所以来迟。

”田穰苴说道:“将领在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应该忘掉自己的家庭;到了军队宣布纪律的时候,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父母;拿起鼓槌击鼓进军的紧急时刻,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生命。

现在敌军已深入我齐国境内,国内人心浮动,士兵在国境日晒雨淋,大王也睡不好觉,吃不好饭,百姓的身家性命寄予你的身上,还说什么送行!”(田穰苴)叫来军中执法官问道:“按照军法,将领不按指定时间到军营的,该如何处置?”军法官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害怕了。

(庄贾)派人快马向齐景公求助。

求救的人去了,还没等回来,在这个时候,田穰苴就下令把庄贾斩了,并告示三军。

三军的将士都吓得发抖。

9、鬼怕恶人艾子行走在有水的路上,途中遇到一间庙,庙虽小但装饰很庄严。

庙前有一条小水沟,有一个人行走到水边,无法淌水过去,看到庙里有神像,就拿了大王的雕像横放在水沟上,踩着雕像过去了。

后来又有一人到了这里,看到了这情景,一再叹息着说:“竟然有如此亵渎轻慢神灵雕像的行为!”于是将雕像扶起,用自己的衣服擦拭雕像,捧着他放到神座上,拜了两拜才离去。

一会儿之后,艾子听到庙中有声音说:“大王在这里是神仙,享受乡民的祭祀,却反而被愚昧无知的人凌侮,为什么不施加灾祸给他来惩罚他呢?”大王说:“既然这样,那么要施加灾祸的话应该施加给后面的人。

”小鬼又问:“前面的人用脚踩大王,侮辱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却不把灾祸施加给他;后面来的人对大王很恭敬有礼,反而施加灾祸给他,为什么这么做呢?”鬼王说:“前面的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加祸给他呢!”艾子说:“真的是鬼害怕凶恶的人啊!”10. 晏子论“不祥”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

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就看见老虎,到沼泽就看见蛇,大概这表示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情况不祥,这个不在其中。

就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所谓不祥,就是象这种情况。

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

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何来什么不祥呢?”11. 鲁宗道正直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很少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

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他)入宫,使者到了门,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

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

”使者说:“你这样是会有罪的。

”(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

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

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

”皇帝因为他忠诚诚实认为可以重用。

12. 李勉埋金有书生游学住在宋州。

当时李勉年少穷困,和一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

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而死,书生临死告诉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命啊。

”并从口袋里两百两金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您为我处理后事,余下的钱送给你了。

”李勉答应他为他办后事,剩下的金子秘密放在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了。

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

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沿路打听书生的行踪、住宿情况。

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主持的丧事,专门到开封面见他,询问金子的下落。

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们。

13. 武训兴义学武训,山东堂邑人,是个乞丐。

他本来没有名字,人们根据他在家中的排行称他为武七。

武训七岁时失去父亲,家贫,随母亲在街市上乞讨为生,讨到钱就一定要买味美的食物给母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