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比赛教案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之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之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

学校:长治市十九中学

学科:高中地理

撰写人:王国秀

教材版本:湘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其课程标准内容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1、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一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以后知识点得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为“分析”说明我们我们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3、要从成因上形成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并形成知识推导体系:地球有公转和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4、本条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为重要。

本节课知识点分析:1、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是在分析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后的又一由地球运动产生的重要地理意义。2、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本身具有非常强的规律性,并且内容较多。

学情分析: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在初中时学生就有所接触,但仅限于感知层面,教师需将学生的认知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学习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1、观察演示实验和模拟演示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2、通过模拟实验和绘图,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形成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地理审美情趣。3、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掌握判断和绘画日照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自主学习;总结归纳验证;

教具准备:学生自制试验演示模具(具体试验器具及试验相关说明见教案后备注);不同颜色铅笔2根(绘图使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40分钟)

活动一(15分钟)1、以5人小组用模拟试验方法观察3月

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以及

3月21日——6月22日这段时间北半球

昼夜情况分别完成学案表一及表二

(见附录一)。

2、教师向学生介绍试验注意事项并根据

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试验成果,教

师依具体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4、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不会做投影图教师可简单解释投影

图并给以范例

(2)由于是自制教具所以可能出现极昼

(夜)范围读数上有差别,或不能读出

与极圈相切,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直射

点的移动和晨昏圈的移动之间的关系:

它们的移动是同步的,变化范围也是一

致的。

(1)通过小组演示加深对公转的

理解,培养学习探究和合作精神。

(2)运用试验演示可以清楚地让

学生观测到昼夜长短情况从而将

学习难度降低。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

测能力,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4)加强学生绘图能力同时提高

阅读光照图的能力。

(5) 学生展示试验成果尤其是对绘

图成果的展示可让教师进一步精

确绘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了解学

生接受情况。

活动二

(均以北半球为例)(20分钟)1、教师配板图引导学生观察3月21日

——6月22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与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性。

相关性:3月21日——6月22日太阳直

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

向高纬昼长越长,北半球发生极昼现象。

②太阳直射点向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

长变长,极昼范围扩大。

2、教师配板图引导学生猜想6月22日

——次年3月21日北半球昼夜长短

变化规律。

①6月22——9月23太阳直射位于北半

球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变短,极昼范

围缩小。

②9月23——次年3月21太阳直射点位

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高纬

昼长越短,北半球发生极夜现象。

③9月23——12月22太阳直射点位于

南半球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变短,极

夜范围扩大。

④12月22——次年3月21太阳直射点

(1)建立地理时空概念培养学生

地理问题分析方法。

(2)培养学生整理地理信息的能

力。

(3)加强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

养,学会知识的迁移,总结和归纳。

(4)养成科学思考问题及辩证思

维的习惯。

(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板书设计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晨昏圈与极点的关系逐渐偏离极点

北半球

昼夜长短

情况分析

同一纬度上的点昼长如何变化:昼长变长

比较不同纬度昼长变化幅度:高纬变化幅度大

极昼的变化范围:由极点扩展到北极圈及其以北

生成动态投影图侧视投影图俯视投影图

备注:试验三相关说明

1、试验所需器材:小地球仪一个、海洋球一个、大头针一盒、透明胶带一卷、空矿泉水瓶一个、硬纸片一张

2、试验说明:

(1)将海洋球中间的粘连处每隔45°扎一个大头针,共8根大头针,8根大头针所在平面为黄道面,大头针的延长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既太阳直射点的位置(2)黄道面的高度为小地球仪的赤道与桌面的(最低距离+最高距离)÷2 (3)硬纸片中间剪出一个周长与小地球仪赤道相等的圆圈,使其能套在地球仪上从而反方便学生观察晨昏圈的位置。

(4)透明胶带是在试验一中使用,非本节课试验三所用,但在研究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的实验四中也会用到,由于海洋球是空心的所以在表示平行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是需要用胶带保持大头针平行插入海洋球。(如果用实心的海绵球则无需胶带固定,并可简化自制实验器具难度。)

(5)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学生自制教具的精确程度。

3、试验注意事项:

(1)保持黄道面与桌面水平。

(2)保持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

(3)注意晨昏圈所在平面要与太阳光线垂直且平分地球仪。

附录二学生学案

地球运动学案(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