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下)
(部编版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上课课件-PPT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 (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边境贸易的繁荣
榷场, 与敌国 互市之 所也。
——[元]脱 脱《金史》
推动商业发
思展考,:增榷加场国 贸家易收带入来,了促 哪进些民影族响交?融
(宋高 宗)曰: “ 广南 市舶, 利入甚 厚,庶 蕃商肯 来,动 得百万 缗也。”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优质PPT课件
——[北宋]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
思考:宋代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优质PPT课件
宋朝土地 买卖契约
土地买卖不 受官府干预
宋代对于土地的买卖,也是自由的、放任的。唐代,尤其是
(千人)
(%)
(%)
太平兴国五年(980)
35412
56.7
43.1
元丰元年(1078)
90872
62.6
37.4
崇宁元年(1102)
98927
64.1
35.9
13世纪初(南宋中期) 124400
64.8
35.2
——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从南续上方减面人少口 ,的比 经表重 济格持 重中续 心,增 转你长 移看, 到出北南方方了人。什口么比信重息持?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下册)》
思考:唐宋时期的佃农的人身关系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 无罪而杀者,徒一年。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检测 岳麓版选修1【经典练习】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各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一定的反作用,故答案为B项。
答案:B2.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 )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C.奴隶主贵族的需要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解析: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与地位,要求废除旧贵族按宗法等级关系世袭各级官职爵位的制度,促使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
答案:B3.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措施。
其实质是( )A.确立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B.巩固与维护井田制C.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建立封建地主的经济制度解析:“相地而衰征”的含义是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从而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
答案:C4.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 )A.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B.实行“尽地力”政策C.制定《法经》D.创建“武卒”解析: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只能选择政治方面的措施,故选A项。
答案:A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推动了封建化进程B.依靠和重用有才干的人实施改革C.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解析: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巩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
——《晋书·刑法志》材料二“博戏罚金三币,太子博戏则笞,不止,则更立,曰嬉禁。
群相居一日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曰徒禁。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9世纪初兴起的“百年翻译 运动”是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大批阿拉伯的研究者翻译、注释了古希腊、印度和 罗马的著作,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继承,这些翻译著作还引发了欧洲的 文艺复兴运动。
—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影响?
A.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B.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C.统治者重视知识、人才
D.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E.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
一、阿拉伯帝国( 632年—1258年)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 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也是经阿拉 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 改造,并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
知识体系
一、阿拉伯帝国( 632年—1258年)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穆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7C中期,大规模向外扩张
8C中期,建立起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
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
欧的洲际大帝国。
4世纪—6世纪 笈多帝国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印度
建立 民族
政治
宗教
笈多帝国 4世纪初
德里苏丹国 13世纪初
印度人
突厥人
政局稳定,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 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 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含达标测试题)一、课标要求内容要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认知提示: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解读: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北宋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并立,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
这些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2、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四、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提倡预习,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教师启发。
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同学们好,我们提前预习了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我们先看地图,说一说北宋周边都居住着哪些少数民族。
说一说北方的辽和西北部的西夏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权,他们发展的状况如何?找学生回答,然后导入新课。
2、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子目、第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大全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2.中国近现代史3.中国现代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
2.难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吗?2.教学内容(1)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4)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讨论该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第二课时:中国近现代史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吗?2.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4)戊戌变法(5)辛亥革命(6)五四运动(7)抗日战争(8)解放战争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讨论该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课时:中国现代史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历史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吗?2.教学内容(1)新中国成立及其意义(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改革开放(4)香港、澳门回归(5)北京奥运会(6)中国崛起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讨论该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2.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写一篇短文,分析该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六、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框架。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理解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分析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2023年最新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2023年最新版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1. 原始社会概说2. 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3. 古代中国的早期国家第2课夏、商、西周1. 夏朝的历史与文化2. 商朝的兴衰3. 西周的政治与社会第3课春秋战国1. 春秋时期的政治与社会2. 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第二单元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第4课秦、汉1.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2. 汉朝的兴衰3. 两汉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1. 三国鼎立与魏晋南北朝的更替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3.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第6课隋、唐、五代十国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 唐朝的兴衰3.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社会第三单元民族国家的构建和危机第7课宋、辽、西夏、金、元1. 宋朝的兴衰2. 辽朝与西夏的历史3. 金朝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第8课明清(上)1. 明朝的建立与灭亡2. 清朝的兴衰3.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第9课明清(下)1.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2.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3. 晚清的变革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11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2.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北洋政府3.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第12课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 国民大革命与北伐战争3. 十年对峙与土地革命第五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3课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1. 局部抗战的兴起2. 全面抗战的爆发3.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第14课解放战争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 解放战争的进程2.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3. 解放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第1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3.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社会第七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第16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三大改造与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文化大革命1.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与影响3.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第八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18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进程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3.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社会第2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三大改造与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第3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第4课文化大革命1.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与影响3.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第三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5课改革开放的进程1. 改革开放的进程与成就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第6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7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第8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关系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全球治理第五单元复与检测第9课历史复1. 中国古代史复2. 中国近现代史复3. 中国当代史复第10课历史检测1. 检测题库2. 答案解析3. 考试技巧。
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阶段检测卷一(中国古代史)
阶段检测卷一(中国古代史)限时: 60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主要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
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B.生活习惯C.生产工具D.文明程度2.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
这可以用来说明()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3.传说中的黄帝已经能制造船只。
下图是1958年陕西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船形彩陶壶。
这件彩陶壶的出土,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船形交通工具,用实物证实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由此可见()A.考古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B.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C.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4.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
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
(见下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
其中,不仅提到二百多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
这表明《诗经》()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B.内容通俗易懂C.蕴含朴素科学意识D.韵律典雅优美6.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
这一思想认识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8.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古代历朝特别注重制度创新。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2讲 课题3 秦统1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内
容
导
航
1 主干梳理
2 重难突破
3 考向研析
4 课时精练
夯实必备知识
一、秦的统一 1.完成统一
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秦国地理位置优越,
客观
条
物质基础雄厚
件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
主观
国日益强盛;远交近攻的策略
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
3.观点讨论 “封建”概念的演变——从“天下共主”到“天下独主”
材料 有不少学者指出“封建专制”这一词的荒谬。刘北成指出:“在 马、恩那里,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这是两个不相兼容的概念,凡是典 型的、纯粹的封建主义,必然是‘等级的所有制’,其统治权是分裂和 分散的,那就不可能有专制主义”。何怀宏也指出,“封建专制”“从 其本义来说,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封建’就意味着分封,意味着 权力分散。因而,如果是‘封建’就不可能是中央集权,不可能是君主 一人‘专制’”。
三公 中央集
九卿 权制度
郡
县
制Leabharlann 三公指_丞__相__、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 分掌具体事务
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 _中__央__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 民众和治安
巩固 统一车轨、文字、_货__币__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 统一 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2)中国民族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发展。 (3)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汉武帝时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课题3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综合提升1 中国古代史
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化朝代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建立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乡里;严刑峻法皇权至上;官员任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发展两汉设“中朝”;各州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削弱相权;削弱封国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削弱了相权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宋: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制钱谷(钱):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权):设通判、文臣出任知州。
元: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三冗、两积顶峰明清时期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
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二、明清时期的中国和西欧明清时期的中国对比同时期的西欧国家政治封建专制皇权高度加强,统治黑暗腐败,人民没有自由和民主专制——民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经济虽然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但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男耕女织是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业——工业工商业发达,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实行文化专禁锢文艺复兴,近代科学诞生;启蒙运文化制,钳制思想——自由动,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科学文学艺术繁荣,思想活跃;科技世界领先对外政策盲目自大,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开放开辟新航路,发展海外贸易,拓宽资本主义发展和活动空间,进行殖民扩张综合国力在农耕文明的传统轨道上继续滑行,综合国力日趋衰弱衰弱——强大在工业文明的近代化进程中快速发展,日益强大对比结论近代中国落伍,19世纪以后面临巨大挑战;西方国家日益强大秦汉大一统助推了文化共同体的形成热点分析文化共同体是在同一核心价值观念的约束和引导下,持有共同的文化记忆、接受大致相同的文化理念、拥有共同的文化精神生活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中 外 历
概史
览纲
要
上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5000多年中华 文明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人民近代 以来斗争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国共产党的 奋斗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国发展史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良渚河文姆化渡文化
良渚玉琮
种植水稻, 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
畜、修建村落等,生活逐渐稳定。
北京人复原像 良渚玉琮
元谋人砍砸器 河姆渡炭化稻谷
距今170万年 距今70-20万 年
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
距今7000-5000 年 母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距今5000年 父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晚期
2、新石器时代
彩绘陶器,种黑植陶粟(蛋壳陶)红山文红陶化红山玉龙
距今约1万年前 仰韶人面鱼纹彩陶盆
龙山蛋壳黑仰陶韶龙文山化 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前
新石器时代特点:
距今约5000年 的新石器晚期
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大量使用
河姆渡炭化稻谷
大汶口陶猪
大汶口文化 精美玉器, 较大规模的 祭坛和神庙
统编版 2023高老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历史概念解析 课件
古代城市的特点
● 城市的功能:唐以前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 城市的布局: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城市设计出现中轴线,体现
士族
●自魏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 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的特殊社会阶层。
●又称门第、门阀、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科举制
●形成:隋炀帝设进士科 ●发展:唐太宗增加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
殿试(隋唐时期,世家大族依然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进一步完善:宋朝实行锁院制、糊名制、誊录制(考试程序更加
●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一般方式: ● ①分割相权 ● ②转移相权 ● ③废除相权,设立秘书机构(内阁、军机处) ● ④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监察制度、密折制度) ● ⑤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中央集权制度
● 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严格服从 中央政府的命令。中国古代往往通过调整地方行政机构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严密,更加公开公正) ●衰亡:明清八股取士,1905年废除科举
小农经济
● ——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 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 秋战国时期形成,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 自然经济——本质属性: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和交纳赋税,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相对商品经济而言)
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行省制 废行省,设三司 (边疆)设理藩院、改土归 流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分类总结)
2.战乱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群
过程:1.灭掉东方六国
2.统一越族
3.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4.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意义:1.划时代,结束分裂,开创统一局面
2.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
4.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
战国
1.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3.变法:魏国,出国,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
4.兼并战争:齐魏交战有桂陵、马陵之战 公元前3世纪以后,秦国无敌于天下 秦赵长平之战,是当时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秦朝
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西汉统治达到鼎盛
东汉
时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隋朝
581建立
统一原因:广大民众盼望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民族融合加快
意义:结束分裂,有力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
唐朝
618年建立——统一
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忘教训,强调“存百姓”
南宋:全国经济中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辽、西夏、金、元:农业的迅速发展
矿冶业占重要地位 丝织业有新的发展 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 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出现一些商业繁盛的城市和商业中心
明、清
引进国外高产作物玉米、甘薯 经济作物棉、茶
工具革新,技术提高,分工细,产量高,规模大
国内市场扩大,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出现,商品经济延伸农村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7 第15单元 第43讲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一、中国古代史1.中国古代成文法出现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朝,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华法系。
中国古代侧重于以德治为主的教化。
2.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影响深远。
中华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中华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中华文化既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也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二、世界古代史1.食物生产:农业出现以后,人类逐渐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
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2.商业贸易:由于交换的需要,部落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便利了交换,扩展了商业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3.居住环境: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
4.政治制度:雅典和斯巴达分别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寡头政治的代表,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演变。
中古西欧的政治制度以法国、英国为代表,分别形成了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
5.文化样式: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
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东亚的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
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
专题03 中国古代史(科技与文化)-2021年中考历史背诵手册(部编版)
中国古代史-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知识点一青铜器与甲骨文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2、发展: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3.青铜工艺:采用“泥范铸造法”,青铜主要包含铜、锡、铅三种原料代表(商朝):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
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知识点二百家争鸣老子与孔子百家争鸣(1)原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2)代表学派(3)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各学派精彩纷呈,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观点,这一文化繁荣的景象叫百家争鸣。
知识点三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四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唐诗::①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和欧阳询(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
(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知识点六宋元时期的文化(1)繁华的都市生活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戏剧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杂剧。
兴起于宋代兴盛于元代。
传统节日:春节(古代叫元旦)、元宵节、中秋、端午节。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当堂达标题
第8课三国至隋唐文化课时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东晋士族顾恺之在画论中提出:“(描绘人物)若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世说新语》中也有大量南朝名士关于品评人物形体之美的记载,如“妙有姿容,好神情”等。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A.盛行笔墨情趣的艺术风气B.士人文化引领社会时尚C.追求以形传神的创作理念D.民族融合促进艺术发展2.如表是部分唐诗摘录,由此可知()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3.唐传奇《崔炜传》中曾记载,晚唐德宗年间,主人公崔炜在一番曲折的经历后获得了一颗珠宝,于是他回到广州找一个年迈的胡商售卖。
胡商见到后大惊失色,说,此珠是大食国的国宝阳遂珠。
一千年前,汉初的南越国国王赵佗派一个“异人”到大食国偷取而来。
后随南越国王埋入地下。
······胡商还说,自己受国王所托,从大食国乘船远渡来,就是来寻此珠宝,愿意以十万缗钱交换此珠。
对这一情节,四位学生都认为有史实错误,下面四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学生甲,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并未开通,大食国商人无法乘船来到中国B.学生乙,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兴起于公元7到8世纪,汉初时还不存在C.学生丙,唐朝时广州并不是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中不可能有胡商活动D.学生丁,文学是虚构的,与时代背景毫无关联,文中的史实也没有意义4.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告诫子弟:“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由此可知当时()A.社会普遍重视学术文化学习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流动C.儒家文化占绝对的统治地位D.文化素养影响家族地位5.图1、图2作为史料,最能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A.佛教的本土化趋势B.统治阶级好大喜功C.思想领域的活跃性D.百姓摇役负担沉重6.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6讲 课题15 古代的货币、信贷、契约
1.(2021·天津高考)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 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
√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
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 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 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
概念阐释 中国古代契约 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 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形式有精神契约和文字合同契约, 对象多样。
返回
强化关键能力
1.提炼信息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先是推行“洪武通宝”铜钱,后又 印制“大明宝钞”,但是鉴于铜钱铸造不易、纸币容易贬值,白银作为 货币始终在民间流通,其贮藏、交易的优势日益明显。1530年政府推行 一条鞭法,把所有的地税、贡纳、赋役、人头科,都归入田亩里面,计 亩征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一条鞭法的实施,扩 大了白银的适用范围,使得白银的货币地位更为巩固,白银货币化过程 至此达到高峰。——据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二、信贷 1.世界
地区
时间
概况
两河 流域
公元前22— 前21世纪
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 务。借贷有利息规定,也有_社__会__救__济__性质的免息 借贷
公元前16— 出现较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 古埃及
前11世纪 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 古希腊 公元前4世纪 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_汇__票__的雏形
返回
聚焦高考热点
(2020·全国卷Ⅲ)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杨坚建隋 灭陈,统一南北
制度建设
一 杨坚代周建隋
杨坚(541-604)
力宇文关转泰陇移贵族①内(孝5闵部57帝)的觉 权
北周世系(557-581)
周5五十7武月二“值位8年帝,月古周”时周,来宣周。杨宣进得帝宣坚帝爵天早帝((袭卒随下殂即55②③父,王之,赵位5670明 武翼爵静。易结,~~帝 帝《55为帝,郑以廿毓 邕6708随即未译二皇))史国位有等后札公。如矫父记(。近隋诏》拜5④卷臣文入上7一8宣郑帝辅~柱五帝5译者政《国赟79隋等,,、)文矫以遂大帝诏妇安杀司宇(引翁坐马文5⑤坚之而。7氏9静辅~亲攘子5帝85孙政,帝阐80》1年。) 581年 正月加九锡,二月篡位,国号隋,年号开皇,此年 杨坚40岁,是为隋文帝 。
2. 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
内史省
皇帝
出令
审核颁布 门下省
议政 政事堂
执行 尚书省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民部 工部 九寺
隋炀帝时中央机构主要官员设置
尚书省 尚书令一人 左、右仆射各一人 左、右丞各一人
门下省 纳言二人 黄门侍郎二人 给事郎四人
内史省 内史令二人 内史侍郎二人 内史舍人四人
六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郎四人 吏部:吏部尚书、吏部侍郎、选部郎
“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
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隋文)帝览而嘉之,于
是遂罢天下诸郡”。
县以上行政单位
《隋书》卷四六《杨尚希传》
减少529个
隋的地方行政层级配置
郡 190 县 1155
6县/郡
增县31个 新增领土
户 8907546
7712户/县
1.2 地方佐官中央任命
《隋书》卷二八《百官志》: “别置品官,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最。刺史、县 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
周末地方行政层级配置
州 211
2.4郡/州
郡 508
5.3县/州
县 1124
2.2县/郡
户 4500000
4003户/县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 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 租调岁减……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
《隋书》卷四六《杨尚希传》
1.1简化行政层级: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
九寺:卿一人、少卿一人、丞 太常寺:太常卿、太常少卿、太常丞
3. 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以才授官原则
《隋书》卷二八《百官志》 开皇十五年(595),“罢州县乡官”。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隋书·炀帝本纪》: 大业二年(606)诏:“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 显著擢之。”
大业八年(612)诏:“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 尚武功。设官分职,罕以才授,班朝治人,乃由勋叙,莫非 拔足行阵,出自勇夫,斅(xiao)学之道,既所不习,政事之 方,故亦无取。是非暗于在己,威福专于下吏,贪冒货贿, 不知纪极,蠢政害民,实由于此。自今已后,诸授勋官者, 并不得回授文武职事。”
李虎 独孤信 杨忠
宇文泰
李 独孤 昞 夫人
隋襄
独孤 皇后
文帝阳 公 主
3 武 帝
独孤 皇后
2 明 帝
1 孝闵帝
帝
唐窦
杨4
高皇
皇宣
祖后
上柱國竇毅之女后,聞帝隋受禪,自投堂下,撫膺
太息曰:“恨我不為男子,救舅氏之患?!”毅及襄
唐
陽公主掩其口曰:“汝5勿妄言,滅吾族!”毅由是
太 奇之。及長,以適唐公静李淵。周淵隋,唐昞之帝子室也关。 系图
中国古代史 (下)
上限,隋,?
下限,1912还是 1840?
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繁富
国家土地税收政 策的转变
社会结构的转变 女性门官地第民位之的分低落
科举制度
战国-清粮食产量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战国秦汉
孙吴
唐代
北宋
南宋
明清
北方粟平均 南方水稻平均 复种稻麦合计
苏轼(1036-1101) 《菩萨
南 宋
蛮·咏足》:
佚
名
涂香莫惜莲承步,
杂
长愁罗袜临池去。只
剧 人
见舞时风,都无行处
物 图
踪。偷穿宫样稳,并
立双趺困。纤妙说应
难,须从掌上看。
Talipes Equinus type
Qin Weijing 2008
Heavy
Light
平陈,统一中国
开皇九年(589) 八路平陈示意图
吐谷浑
高 契丽
丹
回顾与思考:中国的分与合
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 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 雪球一般话地说越天滚下越大大势,,把分周久围必的合异,族合吸久收必进分了。这周个 核心末。七它国在分拥争有,黄并河入和于长秦江。中及下秦游灭的之东后亚,平楚原、之汉后, 被其分他争民,族又称并为入汉于族汉。。汉汉族朝继自续高不祖断斩地白吸蛇收而其起他义民, 族地一成统分天日下益,壮后大来,光而武且中渗兴入,其传他至民献族帝的,聚遂居分区为, 构成三起国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疆域 内部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罗分贯割中的《统三一国体演的义基》础开,篇形 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 华民族。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第1页
二 隋的制度建设
地方:简化行政层级,官员中央任免 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 选官:废除九品中正制,以才授官
目的: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意义:奠定了中国古代后半期官僚政治制度的基础
1.1简化行政层级: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
宗
帝 《资治通鉴》卷一七五
二 隋灭陈,统一南北
统一战争前的准备
“大索貌阅” 检查隐漏户口,检查户籍上的年龄和本人 体增貌加是国否家相控符制,的以人解口决数诈量老,诈保小障的赋行役为来源
“输籍之法” 按照政府标准,确定户等
解决后顾之忧 开皇五年(585),东突厥臣服
《隋书》卷Leabharlann 八远四交《而北近狄攻·,突离厥强传而》合:弱” “佗(ta)钵( bo )控弦数十万,中国惮之,周、齐 争结姻好,倾府藏以事之。佗钵益骄,每谓其下曰: ‘我在南两兒常孝顺,何患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