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与课程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学科深度融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3月30日,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眼神,一个快球、快攻,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

二、课题界定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一、引言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因此,开展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二、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目标设定: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目标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融入科技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程结构设计:课程结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拓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资源开发: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课程评价机制建立: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程实施效果。

三、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创新:采用探究式、项目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多样化: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实践活动组织: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创新实验、社会实践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结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开发丰富的资源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推进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的实施。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作者:刘国权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22期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JB131801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国权(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学校管理研究。

刘国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摘要:根据初中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学情,萧红中学开展了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强化师资建设,让学校改革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文章从校本课程的类型与开发特点、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成效、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今后设想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初中生;课程开发;师资建设中图分类号:G423;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2-0036-02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根据初中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学情,本着“以生为本”原则,萧红中学开展了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的类型与开发特点通过研究和摸索,课题组初步确定了基础型校本课程、拓展型校本课程、延伸型校本课程三种校本课程类型,完善了校本课程体系,丰富了课程文化。

1.基础型校本课程训练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数学校本课程属于基础型校本课程,体现生活化。

数学考试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计算错误或用错误方法计算造成失分的占较大比例,比难题失分所占的比例还高。

可见,计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数学学习。

从目前的数学评价来说,运算准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应试教育”强调会做题、得高分,满足于“会”,而素质教育强调创新,要求学生在“会”的基础上还要再思考,再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发布时间:2021-12-09T04:57:52.335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1月下作者:夏振华、吴仕华、赵晓丽[导读]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载体。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有益于适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促进校本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河南省固始县国机励志学校夏振华、吴仕华、赵晓丽 465200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载体。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有益于适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促进校本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理论价值:通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构建适合校情、学情的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丰富、充实我国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性个案。

2.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积累的研究资料、实践与理论建构的范式、学科校本教材的编制与操作实验等实践数据为同类学校,特别是固始县校本课程的应用性研究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范本。

3.现实意义: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科素养、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发挥出整体的育人效果、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育人目标的讨论热点。

在“核心素养”落地实施上,关键问题就是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结合学科特征、学校特点、学生特性,把培养核心素养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从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省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与课程开发研究

省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与课程开发研究

附件4: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课题类别学科分类课题负责人责任单位填表日期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年11月修订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一、本人自愿申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认可所填写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同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投标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

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

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

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

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维护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

遵守《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

省级课题申请书

省级课题申请书

一、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农村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小学在课程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对于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深远意义。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1.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体系;2. 探索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策略;3.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4. 促进农村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研究内容:1. 农村小学核心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2.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体系构建;3.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4. 农村小学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提升策略研究;5.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四、课题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农村小学核心素养现状;3. 行动研究法: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4. 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模式。

技术路线:1.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主题,组建研究团队,制定研究方案;2. 实施阶段:开展调查研究,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收集相关数据;3. 总结阶段:对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报告。

五、课题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体系;2. 提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策略;3. 提升农村小学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4. 促进农村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5. 形成一套可推广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核心素养是指在学校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观,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信息素养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的发展,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研究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校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

其次,使用问卷调查收集师生以及家长对学校课程建设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看法,并结合实地观察了解学校现有的课程情况。

最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了解师生和家长对学校课程建设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看法。

其次,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来探究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对核心素养培养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

最后,基于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结果,提出学校课程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

结论与讨论: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其次,课程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结合了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研究方法,在不同角度多层次地研究学校课程建设和核心素养培养。

结果呈现了学校课程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此外,本研究通过对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强调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研究》课题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研究》课题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研究》课题研究篇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研究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开发具有核心素养的劳动课程,实施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然后分析了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核心原则和目标,最后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劳动课程开发方式及其特点。

针对具体课题,本文还介绍了如何制定课程计划、实施评价等具体的实施步骤。

本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劳动教育方案,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实施途径一、引言劳动教育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劳动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开发具有核心素养的劳动课程,实施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影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包括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影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包括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三、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核心原则和目标1.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劳动教育方案,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

2. 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原则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课题设计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课题设计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课题设计研究一、课题背景随着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国内外教育界越来越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指一种全面的、终身的学习能力,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思维方式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学校教育中,班会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班会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设计一份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课题,研究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班会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内容1. 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要对核心素养进行系统的概念界定和内涵阐释,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思维方式等内容。

借助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文件,对核心素养的含义、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2. 班会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借助相关理论文献和教育教学实践案例,探讨班会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

从班会教育的特点、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分析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班会教育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和研究,设计一份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课题。

要求选取一个具体的主题,结合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思维方式,设计相应的班会课题,并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4. 实施与效果评估对设计的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课题进行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估。

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估,以验证设计的课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和实际效果。

三、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课题设计,从理论上探讨了核心素养与班会教育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对于核心素养理论的深化和丰富具有一定的意义,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1.1.1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总目标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具体阐述,属于宏观教育目标层面,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架构。

课程是实现育人旨趣的最重要载体,如何让这个顶层设计在学校教育情境中落地,需要依赖于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实施。

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十分必要。

1.1.2 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需要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管理权责,在此背景下学校不再只是简单的安排和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而是要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实施课程方案。

学校成为课程体制中的关键管理者,其核心的工作就是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即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构成了一个学校的课程整体。

然而由于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意识的制约,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仍显薄弱,有必要在实践中去进一步理清相关基本问题,提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品质。

1.1.3基于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课程权力逐步解放与下移,在赋予了地方和学校空前的权力与责任的同时,深化了对课程的认识,提升了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实现了我国基础教育从教学到课程的转向。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的高品质课程成为衡量学校办学品质的关键指标。

但是,在中小学课程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实践困境,如课程开发的盲目与随意,课程开设与学校教育哲学之间关联度不高;片面理解课程建设,只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忽视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等问题。

1.2课题界定1.2.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更应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全面地发展个人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素养提升一、引言二、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问题及挑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的机械记忆和灌输式学习,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

学生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出现普遍的学习懈怠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问题解决能力:传统的数学教育注重学生的计算和解题能力,忽视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 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时缺乏实际应用的场景,导致数学知识无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团队合作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较差。

如何改善高中数学教育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校本课程是指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自主设计和开发的教学课程。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 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

针对当前学生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课程内容,如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程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创意课程研究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创意课程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创意课程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意课程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党和国家,把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全面深入研究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因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按需传教的根本问题。

我们的国家要发展,我们国家的新生力也需要发展。

我们需要研究21世纪的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素养,才能够融入未来的社会,才能够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才能追上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如何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还是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

愿景是蓝图,而课程是旅程。

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课程转型升级路径:由侧重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再到关注核心素养,数学课程的探索进一步走向多元。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更趋于多元化、特色化。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决定进行“小学数学创意课程”的研究,创意课程是专门为儿童开发的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及差异发展提供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创新意识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二.课题界定小学数学创意课程是以小学数学课程知识为载体,从课程内容的意义空间、文化内涵、生活底蕴中去延伸、开拓,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为核心的校本课程。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在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建设的研究上,国际组织、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己经进行了诸多探索。

核心素养在德国、挪威、瑞典、芬兰、丹麦、波兰等许多国家己经被当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来源,并规划成为重要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架构以推动课程改革。

“创意课程”是近两年小学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热门词汇,而由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开创并实践的“全课程”改革,无疑是引领潮流的范本。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李振村校长这样解释“全课程”:以全人培养为目标,以国家课标为引领,以项目学习为抓手,以跨学科整合为基本策略,覆盖学校全部生活的综合性课程改革;“通俗说法”就是学得更饱满,更开放,更有情趣,更接地气。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202教育版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有效实施,对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了新的指示和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小学课程整合策略实践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小学课程整合资源开发与利用经验,教师的认识不足,出现教材地位被弱化的情况;为情境而设置情境,联系实际变成装饰;收集和处理信息流于形式等。

因此,针对小学课程整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索,抓住小学课程资源整合开发的关键点,以学生为本,应对小学课程资源整合的开发,深度挖掘教材,把握开发利用小学课程资源整合的基本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所以,我们课题组教师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究学习,希望对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和改善。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小学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纵观我们新时代小学教育教学,我们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还是不够充分,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知识更新较慢。

小学课堂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认知和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所以这样的教学已不适合小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而小学课程整合教学侧重了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等特点,学生也易于接受。

由于小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使学生感到小学课堂枯燥无味,教师也缺少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目的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学课程整合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课题组教师确定了本次《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统整、开发、重组、优化、融合等整合形式实现小学课程整合策略,以达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之目的。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整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为此,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动力,致力于培养拥有21世纪核心素养的公民,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

各国出台的核心素养框架,尽管在细节上略有不同,但是都是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强调要培养学生批判和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公民责任和社会参与意识。

教育正由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但由于我国核心素养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尚处于框架制订和论证阶段,还缺少广泛的、系统的教育实践。

因此,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将这些素养融入课程中,重构中小学课程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培养道路,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务。

1.2课题的界定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指向人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必要性、重要性的特征,可以促成各学习领域学科课程发展的整合与连贯,进而构建各教育阶段课程的连贯体系。

整合:强调联结与融合,这种联结与融合是持续的、动态的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包括学科关系的整合、学科内容的整合、学生个人经验的整合、学校学习与校外活动的整合。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Key Competencies”。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简称:DeSeCo)跨国研究项目,随后在2003年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中首次使用“核心素养”一词。

2005 年经合组织又发布了《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将核心素养划分为“互动地使用工具、在社会异质群体中互动和自主行动”三个类别。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一、前言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情境下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评价标准。

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本文拟就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二、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在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同时也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能力体现。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具灵活性和创造力。

(3)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在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奠定基础。

2.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时,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项目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检验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通过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确定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围绕此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方面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省课题申报活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省课题申报活页)
本课题制定研究目标时,遵循了系统论的原则,即整个课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目标构成课题的要素,内部又自成一个小的系统,将1+X课堂教学的各个内在要素统一起来,并通过与外在环境相互联系发挥其整体功能。
研究内容 :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模式的调查研究。
(1)围绕师生开设1+X阅读的教学研究如:课外阅读情况,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执行能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建立的学校1+X阅读的教学资源库,让本校教师在实施中走进1+X阅读模式,共同开发阅读课程资源,进而形成学校课程特色。
2.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1+X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师指导体系,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通过本课题研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形成有效的1+X阅读评价体系。
结合各学校实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分析,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老师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保证。
(3)实施阶段二——行动研究阶段(2020.9——2020.1)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观察记录各子课题组教学现状,分析实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期举行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及时总结,不断优化研究。筛选资料,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4.基于核心素养的1+X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对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筛选、提炼各类有效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
(2)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重点探究优化1+X阅读教学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与课程开发研究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附件4: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Array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课题负责人
责任单位
填表日期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1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认可所填写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同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投标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着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

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

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

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

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维护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

遵守《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

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

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

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10.遵守财务规章制度。

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

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11.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

课题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课题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12.成果达到约定要求。

课题成果专着、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特授权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
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我省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章):__________
年月日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1.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
括标点符号)。

2.关键词按研究内容设立。

最多不超过4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空一
格。

3.学科分类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A.教育基本理论
B.教育心理
C.教育信息技术
D.比较教育
E.德
育 F.课程与教学论 G教育测量与评价 H.教育经济与管理 I.教
育发展战略 J.基础教育 K.高等教育 L.职业教育 M.继续教育
N.民办教育 O.学前教育 P.特殊教育 Q.体育卫生美育 R.民族教
育 S.国防军事教育 T.教育史 U.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V.其他
跨学科的课题,请按主学科填写。

4.课题负责人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指导的研究
者。

不能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的,不得申请。

5.课题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
B.重点课题
C.一般课题
D.专项课题(不同类别结题成果要求详见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网站《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6.研究类型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7.担任导师系指申请人本人担任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情况,请选
项填写,限报1
A.博士生导师
B.硕士生导师
C.未担任导师
8.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

9.所在市请选项填写,限报1
A.济南市
B.青岛市
C.市
D.市
E.市
F.市
G.市
H.市
I.
市 J.市 K.市 L.市 M.市 N.市 O.市 P.市 Q.市
10.所属系统系指申请人单位的属性。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A.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
B.省属高等院校(含高职院校)
C.教育厅直属单位
D.其他教科研机构
E.中小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幼儿园等)
F.教育厅属处室
G.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H.其他
11.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必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

12.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单位领导、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13.预期成果系指公开发表的专着或研究论文。

请根据申请的课题类
A.专着
B.译着
C.研究论文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 其他
14.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意小数点位置。

15.页数不够可加页,页码作相应调整。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主持的相关重要研究课题(请提供课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如课题立项证书、结题证书)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主持的重要研究课题已结
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张贴处
四、课题设计论证
五、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
与《课题论证》活页相同,活页中不能填写的成果作者、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发表或出版时间等信息要在本表中加以注明。

与本课题无关的成果不能作为前期成果填写;合作者注明作者排序。

六、预期研究成果
1.重点课题应出版学术专着1部,或者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2.凡是由经费资助的一般课题和专项课题应出版专着1部,或者至少在省级以上刊
物上发表1篇论文。

七、经费预算
八、经费管理
九、推荐人意见
十、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十一、市级规划办、教育厅直属单位、高等院校审核意见
十二、评审意见
说明:
1.本表由评审专家填写,申请人不得填写。

2.请在“评价指标”对应的“专家评分”栏选择一个分值画圈,不能漏画,也不能多画,权重仅供参考。

3.如建议该课题入围,请在“综合评价”栏A上画圈,不建议入围的不做标记。

4.本表须评审专家本人签字或盖章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