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摆手舞传承现状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恩施州摆手舞传承现状研究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危机,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州摆手舞的起源、类别以及目前的传播现状的进行研究,发掘其在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字:摆手舞传承现状对策

一、摆手舞的基本概况

恩施州来凤县舍米湖摆手堂现存嘉庆五年(1800年)残碑铭记载:“盖闻神威赫矣,千秋顶祀之瞻,庙貌巍峨百世,此皆生而为英,死而也灵也。弘仰献文之重,唯我爵主,昔威振乎保靖。”可见跳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祖先的一种舞蹈。关于摆手舞的起源,清同治版本《来凤县志》载:关于五代时,“摆手舞与普舍树”的传说就生动地记叙了一千多年前土家族围着普舍树跳摆手舞的情景,它是来凤县土家族跳摆手舞见于史书的最早记载。从土家族人跳摆手舞的内容特征来看,摆手舞起源于劳动与社会实践,它的初始阶段具有浓厚的功利特色,是在祭祀服务中显现出一种娱乐性,特别在清代,土家族摆手舞更为突出,“乡春摆手闹年华,尽是当年老土家。白众翩艇襟袖舞,旋腰摆手播春霞。”1

土家族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前者规模大,活动时间长,参与跳摆手舞的人多,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多在野外进行。相对而言,“小摆手”规模小,时间短,人数也较少,多以一寨男女在摆手堂的院现里举行。而来凤县舍米湖村流传的就是“小摆手”。所以说,在整个土家族地域举办的摆手舞活动时间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在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间,多在夜间。先举行祭祀仪式,完毕后,众人便随着谬鼓的节奏,“两脚同边前后摆,男女结队鼓谬频,耕织狩猎气豪迈,推磨新年情率真,雄健朴实粗犷美,原汁原味土家魂”。土家族摆手舞动作粗犷、健美,舞姿流畅,自如大方。其动作主要有:“单摆”、“双摆”、“回旋摆”。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用同边手,走同边脚则是区别其他舞蹈的主要特征。其舞蹈表现内容有:狩猎、农事、军事、生活等,间有谬鼓伴奏及摆手歌穿唱,是歌、乐、舞浑然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伴随来凤土家族这一民族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共同生活及共同心理素质形成的全过程,对土家族的社会与历史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2

二、摆手舞的传承现状

(一)摆手舞的历史传承

摆手舞源于土家族先民的巴渝舞,产生于唐宋时期,到了土司时期,摆手舞广泛盛行于土家族的民间。然而改土归流后,清政府以“严禁以正风俗”为由,多次下令予以禁止,但都没有成功,摆手舞仍在土家族地区盛行。据史料记载,民国十几年后,封建割据加剧,摆手活动权被当地的地主、乡保甲长控制,实行了某些禁锢,不准在摆手堂唱山歌。从此以后,群众参加摆手的热情下降,并逐步停止了活动。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恢复了艺术青春。从1957年起,湖南、湖北两省大力发掘摆手舞原始资料,摆手舞艺术形态才有了新的生命。文革期间,土家族地区与全国一样,摆手舞等传统艺术再次受到压制,大部分摆手堂被毁。到这个时

1袁革.土家摆手舞源考[J].社会科学家,2004(3):75

2萧洪恩.摆手舞的源起及文化内涵初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⑴:48

期,摆手舞趋于消亡,整个恩施地区仅来凤县有3位老人会跳摆手舞,他们一个是80多岁的彭荣子老人,另外两个是年过七旬的彭祖求和彭昌义。眼看着摆手舞濒于消亡,为了拯救这一民族文化瑰宝,1957年,时任来凤县河东乡的文化干事陆训忠来到来风县舍米湖村组建成立了一支摆手舞表演队,参加全县文艺汇演,在县城引起巨大轰动。随后,该舞蹈队连续参加了恩施专区和湖北省文艺调演,其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众多媒体称赞舍米湖“摆手舞”为土家文化的活化石。正是在这一批文化老艺人的热心支持下,使得即将失传的土家摆手舞重获新生。1980年5月21曰,来凤成立土家族自治县,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摆手舞表演;1983年12月1日成立恩施自治州,来凤文化部分抽调专人到州直辅导摆手舞,组成千人摆手舞队,形成盛况空前的摆手舞大游行,也通过各级媒体,使摆手舞享誉全国。也就是这个时候(70年代末80年代初),湘西、川东等边界县市纷纷派人到舍米湖学习摆手舞,村里的乡土艺人热心传艺,让摆手舞技艺在酉水流域再次得到广泛传播,这是摆手舞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然而,随着发展经济的需要、各民族的融合以及文化交流的加强,直到现在,先前清江流域跳摆手舞的的土家人民,现在己基本不跳了,只有沿酉水流域的来凤、宣恩、龙山、永顺、保靖及周边地带还在跳摆手舞,而在来凤原有的“大摆手”,现已失传,仅百福司镇舍米糊村还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小摆手”。

(二)摆手舞的空间传播

摆手舞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它主要流传在湘、鄂、渝、龄四省市交界的酉水流域及沉水流域一带,尤以酉水流域最为集中。在重庆酉阳、秀山、龄江、彭水、石柱,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湖北来凤、恩施,贵州沿河、印江等地均有摆手舞活动的文献记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摆手舞,主要分布在辖区内来凤县的大部分地区和宣恩、鹤峰两县的小部分区域。摆手舞在来凤县的分布,又主要集中在百福司镇和漫水乡,尤其是百福司镇的舍米糊村,这里的摆手舞被认为传承较为完整且具有原始特色。然而,跳摆手舞的人数毕竟很少,来风县总人口32万,百福司镇仅3.1万,宣恩总人口和来风差不多,但跳摆手舞的人数更少,而恩施州总人口是390多万,如此看来,整个恩施州跳摆手舞的人不足10%,形势不容乐观。恩施土家族摆手舞在本民族区域内传播传承状况尚且如此,对区域外的传播更加狭窄,基本无人知晓摆手舞。恩施地区的摆手舞其传承现状如此不容乐观,几乎颜临失传,宄其原因,主要是摆手舞在传播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摆手舞的有效传播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摆手舞,从而增加摆手舞传承主体,同时摆手舞的传播范围越广,越能增加传承人的文化传承信心,因此做好摆手舞的传播工作是实现摆手舞传承的必要条件,其意义尤为重要。3

三、摆手舞在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恩施土家族摆手舞的组织传播主要是当地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以旅游为目的的摆手舞活动。虽然经济和文化可以互相促进和推动,旅游与民族文化联姻也是民族地区常用的双赢手段,但恩施地方政府从始至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为当地百姓着想,自上而下推行旅游,严重损伤了群众的积极性。每次有外地游客来到,县政府、镇政府就让他们组建的专业摆手舞表演队给游客表演,除非游客专程想看当地群众的表演,政府才去叫上村里的百姓在摆手堂进行表演。另一方面,一般到来凤县旅游的游客,基本不会在舍米湖村食宿,都是由县政府领到县上或镇上住宿,这样村里的百姓基本没得到旅游带来的附加收入,因此更加没有了积极性。政府之前虽然也把大量专项资金投入到道路修缮、房屋改造以及摆手堂的维修,但正因为政府一意孤行,没有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群众无利可图,也没有人去维护道路和摆手堂,如今的道路己然破败不堪,石板小路旁边也杂草丛生,加上县里离村里路途较远,现在从县上

3、孔晓阳,恩施地区中小学开展摆手舞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硕士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