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1)

合集下载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一)突破以往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两者都是经济手段;2。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同点:1。

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3。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法律制度起着基础保障作用。

四。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五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在公共资产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要发挥数量优势,注重提高质量。

六。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谓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主要是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基
本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等问题。

以下是本人对该章节的重点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对外来压迫和民族剥削,解决土地问题和建立民主
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阶段,决定中国命运的基本变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独立和发展,打破了旧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局面。

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革命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2.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即土地改革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计划经济为主导。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1.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以发展生产、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现代化。

2.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强调生产发展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中医药事业,以人为本,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

3.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自主创新,不搞封闭和依赖。

4.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区别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实行分步实施的原则。

考研政治教程毛概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考研政治教程毛概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第⼋章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 复习提⽰:本章主要讲述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产关系和⽣产⼒发展⽅⾯的内容。

重点掌握⽣产关系的三个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产⼒⽅⾯促进国民经济⼜好⼜快发展的具体战略。

第⼀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是党执政后⾯临的⼀个重⼤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我国确⽴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历史性胜利,但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也遗留下不少问题。

因此,产⽣了不少弊端,须进⾏调整和改⾰。

尽管在1956年⾄1978年期间,我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但也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政策思想,进⾏了改⾰的尝试,为1978年开始的改⾰开放提供了⼀定的基础。

⽑泽东在《论⼗⼤关系》等著作中,开始对⾼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两个积极性;认为国家、⽣产单位和⽣产者不能只顾⼀头,要兼顾三个⽅⾯。

陈云在中共⼋⼤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并为⼋⼤决议采纳,即:在⼯商业经营⽅⾯,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产计划⽅⾯,以国家的计划⽣产为主体,国家许可范围内的⾃由⽣产为补充;在市场⽅⾯,以国家市场为主体,⼀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由市场为补充。

⽑泽东提出"可以消灭资本主义,⼜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商品⽣产",尊重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价值法则是"⼀个伟⼤的学校";邓⼦恢提出对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关系的调整,在⽣产经营⽅⾯实⾏"⼤的集中,⼩的分散",在⽣产资料处理⽅⾯,实⾏"主要公有,次要私有",合作社对⽣产队实⾏"包⼯、包产、包财务"等;60年代初,邓⼦恢、刘少奇、陈云、邓⼩平对农村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也表⽰赞成,成为我国70年代末以后农村改⾰的先声等。

毛概重点(1)

毛概重点(1)

毛概重点(1)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小知识点1.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3.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企业可以有差别。

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4.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所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

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结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6.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

8.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社会。

毛概第八章重点

毛概第八章重点

第八章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在消费资料分配问题上存在一种误解,即把共同富裕看成是全国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如果社会成员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就认为是两极分化,背离社会主义。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建设创新型社会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即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需求、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四:1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2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4: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基本政治制度)5:我国的居民政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五:依法治国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7篇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7篇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7篇第1篇示例: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其中第八章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规律的章节。

本文将对毛概第八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八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等。

毛概第八章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同时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也存在矛盾。

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领域,经济基础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应当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为经济基础的发展提供保障,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关系也是毛概第八章的重点内容。

阶级斗争是哲学的基础,生产斗争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必须积极开展阶级斗争,同时推动生产斗争的不断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毛概第八章所强调的重点。

社会主义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而社会主义建设则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是一篇系统总结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内容的重要章节。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要义,指导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为读者对毛泽东思想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第2篇示例:毛概第八章是一本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专业学科书籍,其内容主要涉及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

毛概思想第8章知识点总结

毛概思想第8章知识点总结

毛概思想第8章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第8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原则,具体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内容。

本文将对第8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条件下,农民是革命的领导力量,而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则是主要的反动力量。

因此,农民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通过农村武装斗争,形成农村根据地,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二、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化毛泽东强调土地革命是农民革命的基础,必须实现土地制度的彻底革命。

他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鼓励广大农民起来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

接着,毛泽东提出实行农村合作化,将小农经济逐步发展成集体经济,并通过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形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毛泽东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他提出了“四大现代化”的目标,即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在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积极推动农村、城市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通过统一计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力量,加快经济建设的进程。

四、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要批判传统的封建文化,倡导民族自尊、民族自信的精神,提倡大众化的教育,普及文化和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五、人民战争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战争理论,指出人民是战争的决定力量,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他强调要善于运用经验主义和理论的结合,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打破敌人“进攻只能阵地战”的思想,实行积极进攻。

毛概第八章课后总结

毛概第八章课后总结

毛概第八章课后总结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首先,毛泽东思想强调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践,不搞虚头巴脑的空想。

在革命和建设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其次,毛泽东思想强调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群众路线,就是要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一切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

在革命和建设中,必须紧密联系群众,坚持党的一切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

只有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的正确领导,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最后,毛泽东思想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自己的国民经济,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自主发展。

在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发展自己的国民经济,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自主发展。

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保证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经济体制选择的历程:计划经济(1949-1978)——→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8-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1992)——→市场经济(1992-至今)。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为什么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说明我们的计划经济不适合我国的发展。

※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病:a.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搞大而公大而全,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浮夸风共产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b.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 高度集权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 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②从理论上说,计划经济适合战争年代或者战后恢复期,还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

③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逾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但是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好方式。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完备形态◎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产品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劳动力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二阶段)△市场经济(产权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市场经济又分为:⏹古典的(或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靠市场调节)⏹现代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市场经济优点:低成本,高效率,有效配置资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a.社会主义还存在社会分工b.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不同利益主体c.还存在多种公有制形式所以,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初级阶段的问题,完成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毛概第八章笔记

毛概第八章笔记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制度也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通过经济体制的运作和改革使经济制度得以巩固、发展和完善。

区别:经济制度反映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

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而且,一定的经济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2.在我国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客观条件。

(原因)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有哪些主要弊端?(1)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3)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比较单一4.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对此现象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经济运行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市场结果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12大)—-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第二阶段:1984年10月,党的12届3中全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三阶段:13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第四阶段:南方谈话,14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重点归纳思维导图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重点归纳思维导图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重点归纳思维导图一、毛泽东的民主革命理论1.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对象–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革命的动力和任务–动力: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推翻封建主义压迫、推翻官僚资本主义压迫3.革命的两个阶段和两个任务–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4.革命的领导阶级和人民统一战线–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人民统一战线: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革命联合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阶级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社会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3.革命的战略和策略–革命的战略:两个阶段的革命–革命的策略:武装夺取政权4.革命的领导核心和动员群众–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动员群众:工农联盟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革命力量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1.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任务–形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任务:完成全国工业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2.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阶级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社会基础: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3.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建设–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和战略–革命任务:消灭剥削、消灭资产阶级法权–革命战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一战线为基础四、知识点重点总结毛概第八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的民主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的两个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分别对应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通过人民统一战线来实现革命的胜利。

毛概笔记整理

毛概笔记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论新阶段》2.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2)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3)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者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7.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9.“四个全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10.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1.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性质)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毛概第八章科学发展观知识点重点归纳

毛概第八章科学发展观知识点重点归纳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知识点重点归纳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特点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指向的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继承性与创新性结合:科学发展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在创新中发展。

•问题导向:科学发展观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特别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全面思考: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统筹,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全面进步和全面协调相统一。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谈。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全面协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让人民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福祉。

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践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要注重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毛概第八章

毛概第八章

这个基本经济制度是怎 样逐步确立起来的?
改革开放前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认为个体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尾巴。 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二大才开始肯定“劳动 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
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 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 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 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立这样经济制度 的根据是什么?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形成和发展的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关于 主要有两个方面 1 . 1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思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是伴随着社会 主义改革开放的发 展而逐步形成和发 展起来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怎样从逻辑上来 的理论的主要内涵 (思考题1.) 把握这三点? ①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都是经 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 济手段 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②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 己的优势、长处和缺陷、不足。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 主义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体现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可以扬长避短。 各有利弊 把市场经济 与社会主义 制度有机结 合起来
既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还要改革?
有哪些表现,造成 了什么后果? ①政企职责不分, 后果:这就造成了企 ⒊计划 条块分割,国家 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 经济体 对企业统得过多 企业吃国家“大锅饭”、 制在运 过死,权力过于 职工吃企业“大锅饭” 的 局面,严重压抑了 行过程 集中; 中逐步 ②忽视商品生产、 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 暴露出 价值规律和市场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 不少弊 机制的作用; 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 端 ③分配中平均 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主义严重。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1.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超过自己生活必需品消耗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所创造出来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劳动者被剥削的根源。

2.剥削的实质:剥削是指资本家占有并支配无产阶级(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过程。

剥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是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性矛盾。

剥削的实质是劳动者使用自己的劳动力创造了一定的价值,而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取利润。

3.剩余劳动时间的作用:剩余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除了为满足自身生活必需品而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还需要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基础,它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用新的科学技术改造劳动过程,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4.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条基本规律,它表明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5.价值规律的限制:尽管资本家可以通过剩余价值增长来获取更大的利润,但是剥削存在一定的限制。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限制,即商品的价值必须要有相应的需求才能实现价值转化为货币的过程;其次,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要与劳动力的交换价值相一致,即劳动力的价值不能低于其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6.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会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这种做法是通过控制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并对劳动者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来实现的。

7.剩余劳动时间的缩短:劳动者通过斗争争取缩短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剩余劳动时间。

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以及进行集体斗争等方式,劳动者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福利。

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剥削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同时也产生着激烈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性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矛盾,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毛概第八章(含18大)

毛概第八章(含18大)

3.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措施
•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第二,坚持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 第三,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 第四,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 第五,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
方事务的权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农村: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自 治
社区: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四大要求: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内容
教育
文学艺术
教育
科学
新闻出版
文化
广播影视
科学
建设
体育卫生
等事业
内容
(2) 一是推动生产力的发 教 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

科 学
安小教 道环徽育 德教为省是素育了临提质科能泉学高的上县的人基作学城民 本用,关科 途每镇学 径天刘文 ,去老化 是给家素 发窑村质 展厂1和科1背岁思学砖的想技坯刘,
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
• 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第二,促进创业就业体制机制
• 第三,形成合理有序分配格局
• 第四,建立公平持续社保制度

毛概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①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②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2、依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本撒谎那个说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国的具体国情,而不能简单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作为标准。

3、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而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划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同所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7、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联 系: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 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思想意识、价 值观念的总和 ;多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科学价值体 系 ;内容比较具体全面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 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根本目标和要求;内容则 比较抽象概括。
党中央三次召开全会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工作 :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五)从文化视角看: 文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我 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
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含义
•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 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
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
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 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 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
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
文化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
建设社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 1、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 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 3、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 4、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5、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
(一)从国际视角看:

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
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
战略。
(二)从国内视角看: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
切愿望;
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远远不相适应。
(三)从历史视角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
盛 。
丘吉尔说: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
莎士比亚 。
(四)从中国共产党的视角看:
文化建设
一个道路——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建设重 要性、方针)
一个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
(一个道路、一个根本任务、两个内容、一个目标)
心价值体系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两个内容——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教育和科 学 一个目标——建设文化强国(提出背景、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主题
精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发展目标上 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 ;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价值导向上 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道德准则上 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