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1.要从小抓起,小事做起

学生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其特点是:小学低年级儿童没有养成必要的道德行为习惯,中年级以后才逐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但水平偏低,中学生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人数随年龄的递增而上升,初三前后为60%,高中阶段为80%,而且稳定性也进一步增加,初三之前带有更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初三之后带有更大的自动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发现,随着年龄的递增,良好的道德习惯和不良习惯的两极分化也在增加。所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一定要从小学生抓起,从小事做起。

2.要从青少年时代注意解决好人生观与价值观问题

道德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利益同个人利益的相互关系。青少年时代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往往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取向。所以,在青少年期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在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过好金钱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社会性课题。要从青少年时代就注意解决好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3.要强化自我批评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青少年通过自我批评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反省自己的错误,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知课堂教学(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等),班团队的讨论,三好学生的评选等,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提高道德评价的能力。此外,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评价别人的行为,还要引导学生又对别人的评价过渡到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通常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

4.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丰富学生道德的情感

同情心是指设身处地地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情感和霉要。在面临道德情境时,学生能否体验和分享他人的情感,会影响其道德行为。要想使学生对素不相识的人也能给予同情,奉献爱心,首先要从训练学生心中有父母、有亲人开始,然后逐步使学生能够心中有老师、有同学、有他人。

最初,孩子生活和活动在家庭里,接触父母和亲属,然后渐及邻人,稍大后便与小同伴游戏,上学后又与教师与同学交往,逐渐深入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正是接受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步发展自己的道德思想与行为习惯:一方面,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儿童、青少年学生早期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其中,家庭影响更为显著,在不同阶级、阶层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他们的品德是有所不同的。另一方面,儿童上学以后,他们作为学生,在学校教育引导下,开始转向主要是从一定社会,

阶级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中吸取精神营养,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活动,日益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品德,提高自我修养的能力。由于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能动的力量,在一般情况下它能调控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学生的品德发展中起主寻作用,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