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u杜甫律诗五首54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律诗五首
作者简介原籍襄阳(今湖北襄 唐代诗人。 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 。 字子美 , 自称少陵野老 。 原籍襄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 阳),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青年时代曾漫 游吴、越、齐赵(今江、浙与河北、山东一带)。唐玄宗天 游吴、 齐赵( 今江、 浙与河北、 山东一带) 宝五年(746年 西入长安,羁留十年, 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 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 因上疏营救房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 遗。因上疏营救房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 弃官入蜀,在成都浣花溪筑草堂定居下来。一度在剑南节度 弃官入蜀, 在成都浣花溪筑草堂定居下来。 使严武幕府中任参谋,由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使严武幕府中任参谋,由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 世称“杜工部” 严武死后,携家到夔州(今四川奉节) 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到夔州(今四川奉节)。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 出川,在今湖南岳阳、长沙、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出川,在今湖南岳阳、长沙、衡阳 一带漂泊,最后病死在湘江途中。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变衰 一带漂泊, 最后病死在湘江途中。 的时代,长期失意困顿,颠沛流离, 的时代,长期失意困顿,颠沛流离,对广大人民的苦难有一 定的感受,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因而忧国忧民, 定的感受,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因而忧国忧民,把自 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诗广泛地反映了唐代社会 的急剧变化,被人们称为“诗史”。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与 的急剧变化, 被人们称为“ 诗史” 李白齐名,被称为“双子星座” 李白齐名,被称为“双子星座”。他的诗歌达到了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的高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的高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作有 杜工部集》 《杜工部集》。
整 体 感 知 客 至 — —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 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 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 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同样表现了诗人的这种 情怀。 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旧时注家以为,称“宾”有 “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此说有理。证明是,一年前, 也就是草堂新落成不久,有两位客人先后来看他:一位是旧相识,偶尔过 访;另一位是专程来访的远道客人。诗人为这两位朋友都写了诗,前者以 《有客》为题,后者以《宾至》为题;再看诗的内容,也确实有“亲之” 和“敬之”之别。而《客至》这首诗题下还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 过”。可见是老朋友之间偶尔过访,从诗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的程度来 看,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至于崔明府其人,有的注家认为是杜甫的舅氏, 大约是因为杜母姓崔的缘故;但“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杜甫草堂 属犀浦县(治所在成都西北),说不定就是犀浦县令,这个问题倒无关紧要。 这首诗前一层写诗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有朋友来访,表达了喜出望外之情; 后一层写诗人仓促中只能以简易的酒菜待客,然欲呼邻翁来陪饮,以尽宾 主之欢,表现了诚朴、率真的态度,可见双方友情之深。
结合背景分析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 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 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 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 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 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 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 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 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 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 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 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 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 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 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 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 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整 体 感 知 旅 夜 书 怀 — —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 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 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 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 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 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 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 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 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 这种心情。前一层写一个月夜,小船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的岸 边,诗人从船上向四周望去,原野是那样广阔;再看月光下的江 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不禁心潮澎湃,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 后一层先将自己的文名和官运作了一番比较,然后以“飘飘何所 似?天地一沙鸥”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诗人好以鸥鸟自况,但前后含义不同。在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 白鸥是青年时期杜甫“英锋俊彩”的象征;但在这首诗里,它已 成了飘泊无定的可怜物了。
客至 —杜甫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 舍南舍北皆春水, 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但见群鸥日日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 花径不曾缘客扫, 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蓬门今始为君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 盘飧市远无兼味, 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 樽酒家贫只旧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隔离呼取尽余杯。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 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 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 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 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 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 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 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 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 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 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 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 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 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 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 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课文悟读—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 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 感的抒发特别融和。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 “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影相应。“危”“独” 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天 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同时,“星 垂平野阔”,不仅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 还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 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 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文章鉴赏
1.《客至》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突然撇 开客人不提,“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 探究学习: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 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 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 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 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 1“群鸥”一句质疑 有人认为此句用海翁狎鸥事(见《列子黄帝》),恐非。杜甫写 草堂外景色,多次提到鸥鸟,如“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泛渚白鸥轻”(《遣意》)等,都是写实景。此句亦不例外,无 非是说生活单调些,正见诗人心中寂寞,有盼“客至”之意,于 章法亦合。 2“邻翁”是谁? 杜甫的南邻是一位佩戴乌角巾的隐士,北邻是一位退职的县令, 杜甫和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见《南邻》《北邻》二诗)。但这两 人跟杜甫并非比屋而居,“隔篱”是呼不来的。这是一种诗的表 达方式,有可能是这二人或其中之一,也可能是另外的邻居,没 有追究的必要。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 《客至》之所以写得这么欢快无 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 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所 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 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 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 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鸥天天飞 话家常。诗的内容浅显易懂,难得 来的欢乐氛围。但也可以这样理解: 平日无客,少有人迹,屋舍南北都 的是,诗人一反往常沉郁的心态, 是春水,所以整日所见只有白鸥。 显得开阔明朗而又轻松愉快,这是 于是颔联顺理成章地写到了花径不 全诗的基调。要读得亲切、平易, 扫,蓬门未开。颈联不写宾主之间 切忌夸张,因为诗中的每一句话都 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的亲 是对一位极要好的朋友说的,是友 密。写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 情的表示。但要分清主次:就全诗 实说,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 随和。尾联却忽转别意,写自己想 来说,后一层为主,前一层为次; 邀邻翁过来喝酒。前借白鸥引客, 就各层来说,最后一句为主,前三 后让邻翁陪客,构思可谓绝妙;不 句为次。“次”是为“主”蓄势的, 写餐桌上畅饮的热烈情景,而留着 突出“蓬门今始为君开”和“隔篱 让读者去想像,去补充,去回味。 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才能渲染主 客之间喜悦、融洽的气氛。
课文悟读
题解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 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 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从“但见”二 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的奥秘:原来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 可是不见人来,但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承前,意思是既无人来, 也就懒得去扫门前的花径,由它凌乱下去,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 只好甘守寂寞了。这其实正是为下句作铺垫,因为下句说的就是“客 至”,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已多日不闻敲门声了, 颇有冷落之感,这天忽闻有人敲门,急忙跑去,开门一看,惊喜万分, 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气盎然。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话,句句都是实 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 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这跟《有客》中写的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一样,都是彼此相亲不见外之意。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 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 至此结束全诗,余味无穷——邻翁来了没有呢?这用不着交代,当然是 来了。 这首诗以“但见群鸥”起,以呼邻翁“对饮”结,感情发展的脉络极 为分明,十分耐人寻味,可以作为诗人清新明快风格之一例。
作者简介原籍襄阳(今湖北襄 唐代诗人。 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 。 字子美 , 自称少陵野老 。 原籍襄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 阳),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青年时代曾漫 游吴、越、齐赵(今江、浙与河北、山东一带)。唐玄宗天 游吴、 齐赵( 今江、 浙与河北、 山东一带) 宝五年(746年 西入长安,羁留十年, 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 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 因上疏营救房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 遗。因上疏营救房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 弃官入蜀,在成都浣花溪筑草堂定居下来。一度在剑南节度 弃官入蜀, 在成都浣花溪筑草堂定居下来。 使严武幕府中任参谋,由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使严武幕府中任参谋,由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 世称“杜工部” 严武死后,携家到夔州(今四川奉节) 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到夔州(今四川奉节)。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 出川,在今湖南岳阳、长沙、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出川,在今湖南岳阳、长沙、衡阳 一带漂泊,最后病死在湘江途中。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变衰 一带漂泊, 最后病死在湘江途中。 的时代,长期失意困顿,颠沛流离, 的时代,长期失意困顿,颠沛流离,对广大人民的苦难有一 定的感受,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因而忧国忧民, 定的感受,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因而忧国忧民,把自 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诗广泛地反映了唐代社会 的急剧变化,被人们称为“诗史”。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与 的急剧变化, 被人们称为“ 诗史” 李白齐名,被称为“双子星座” 李白齐名,被称为“双子星座”。他的诗歌达到了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的高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的高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作有 杜工部集》 《杜工部集》。
整 体 感 知 客 至 — —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 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 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 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同样表现了诗人的这种 情怀。 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旧时注家以为,称“宾”有 “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此说有理。证明是,一年前, 也就是草堂新落成不久,有两位客人先后来看他:一位是旧相识,偶尔过 访;另一位是专程来访的远道客人。诗人为这两位朋友都写了诗,前者以 《有客》为题,后者以《宾至》为题;再看诗的内容,也确实有“亲之” 和“敬之”之别。而《客至》这首诗题下还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 过”。可见是老朋友之间偶尔过访,从诗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的程度来 看,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至于崔明府其人,有的注家认为是杜甫的舅氏, 大约是因为杜母姓崔的缘故;但“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杜甫草堂 属犀浦县(治所在成都西北),说不定就是犀浦县令,这个问题倒无关紧要。 这首诗前一层写诗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有朋友来访,表达了喜出望外之情; 后一层写诗人仓促中只能以简易的酒菜待客,然欲呼邻翁来陪饮,以尽宾 主之欢,表现了诚朴、率真的态度,可见双方友情之深。
结合背景分析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 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 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 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 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 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 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 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 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 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 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 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 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 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 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 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 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整 体 感 知 旅 夜 书 怀 — —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 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 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 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 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 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 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 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 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 这种心情。前一层写一个月夜,小船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的岸 边,诗人从船上向四周望去,原野是那样广阔;再看月光下的江 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不禁心潮澎湃,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 后一层先将自己的文名和官运作了一番比较,然后以“飘飘何所 似?天地一沙鸥”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诗人好以鸥鸟自况,但前后含义不同。在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 白鸥是青年时期杜甫“英锋俊彩”的象征;但在这首诗里,它已 成了飘泊无定的可怜物了。
客至 —杜甫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 舍南舍北皆春水, 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但见群鸥日日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 花径不曾缘客扫, 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蓬门今始为君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 盘飧市远无兼味, 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 樽酒家贫只旧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隔离呼取尽余杯。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 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 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 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 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 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 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 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 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 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 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 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 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 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 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 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课文悟读—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 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 感的抒发特别融和。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 “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影相应。“危”“独” 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天 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同时,“星 垂平野阔”,不仅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 还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 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 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文章鉴赏
1.《客至》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突然撇 开客人不提,“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 探究学习: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 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 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 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 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 1“群鸥”一句质疑 有人认为此句用海翁狎鸥事(见《列子黄帝》),恐非。杜甫写 草堂外景色,多次提到鸥鸟,如“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泛渚白鸥轻”(《遣意》)等,都是写实景。此句亦不例外,无 非是说生活单调些,正见诗人心中寂寞,有盼“客至”之意,于 章法亦合。 2“邻翁”是谁? 杜甫的南邻是一位佩戴乌角巾的隐士,北邻是一位退职的县令, 杜甫和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见《南邻》《北邻》二诗)。但这两 人跟杜甫并非比屋而居,“隔篱”是呼不来的。这是一种诗的表 达方式,有可能是这二人或其中之一,也可能是另外的邻居,没 有追究的必要。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 《客至》之所以写得这么欢快无 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 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所 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 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 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 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鸥天天飞 话家常。诗的内容浅显易懂,难得 来的欢乐氛围。但也可以这样理解: 平日无客,少有人迹,屋舍南北都 的是,诗人一反往常沉郁的心态, 是春水,所以整日所见只有白鸥。 显得开阔明朗而又轻松愉快,这是 于是颔联顺理成章地写到了花径不 全诗的基调。要读得亲切、平易, 扫,蓬门未开。颈联不写宾主之间 切忌夸张,因为诗中的每一句话都 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的亲 是对一位极要好的朋友说的,是友 密。写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 情的表示。但要分清主次:就全诗 实说,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 随和。尾联却忽转别意,写自己想 来说,后一层为主,前一层为次; 邀邻翁过来喝酒。前借白鸥引客, 就各层来说,最后一句为主,前三 后让邻翁陪客,构思可谓绝妙;不 句为次。“次”是为“主”蓄势的, 写餐桌上畅饮的热烈情景,而留着 突出“蓬门今始为君开”和“隔篱 让读者去想像,去补充,去回味。 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才能渲染主 客之间喜悦、融洽的气氛。
课文悟读
题解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 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 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从“但见”二 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的奥秘:原来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 可是不见人来,但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承前,意思是既无人来, 也就懒得去扫门前的花径,由它凌乱下去,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 只好甘守寂寞了。这其实正是为下句作铺垫,因为下句说的就是“客 至”,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已多日不闻敲门声了, 颇有冷落之感,这天忽闻有人敲门,急忙跑去,开门一看,惊喜万分, 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气盎然。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话,句句都是实 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 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这跟《有客》中写的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一样,都是彼此相亲不见外之意。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 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 至此结束全诗,余味无穷——邻翁来了没有呢?这用不着交代,当然是 来了。 这首诗以“但见群鸥”起,以呼邻翁“对饮”结,感情发展的脉络极 为分明,十分耐人寻味,可以作为诗人清新明快风格之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