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方法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方法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和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
这种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危险因素一:手卫生不到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
不正确的手卫生程序和不彻底的手卫生习惯,会使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易于在医院内传播。
因此,医院应该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提供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并监督医护人员和患者正确、规范地进行手卫生。
危险因素二:环境条件医院内的环境条件,包括医疗设备、床位、操作室、手术室等,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洁净的环境、不合格的设备,甚至医护人员的差错操作都可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因此,医院应该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和设备维护,确保良好的环境条件,减少感染的风险。
危险因素三: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医院中,医护人员或患者对于有感染症状的患者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增加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医院应该建立科学的抗生素管理制度,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合理应用抗生素。
危险因素四:手术和侵入性操作手术和侵入性操作是医院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但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途径。
术前、术中和术后,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程,并采用无菌操作,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此外,定期检查手术室的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无菌状态,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预防方法一:手卫生正确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和患者应经常、正确地洗手,尤其是在接触伤口、患者体液等情况下。
同时,医院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并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教育。
预防方法二: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和清洁消毒工作,确保医院内的环境干净整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基层医院ICU病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ICU病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各种急危重患者实施24小时全程疾病监察和治疗的重要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1]。
现就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因素: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
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接触每例患者前后、执行每项操作前后是否洗手或对手进行消毒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②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操作过程不符合无菌要求,未按时更换导尿管及尿袋导致逆行感染,吸痰过程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使用呼吸机未确保呼吸机用品及装置不被污染等,均增加了患者获得院内感染几率。
患者因素:①介入治疗过程或仪器造成:在ICU治疗的患者,诊治过程使用各种内镜、插管、导管及呼吸机进行检查或维持生命,这些导管的介入既损伤了皮肤或黏膜屏障又为病原菌提供了通路,为其繁殖创造了有利环境。
②机体缺陷:绝大多数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各种类型的休克、严重多发性创伤、多器官衰竭、心肺复苏后等,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了感染机会。
③与患者的年龄有关:调查ICU的患者中,年龄60岁以上达72.6%,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伴有慢性疾病,加上各种器官功能老化,抵抗力及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医院感染。
④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真菌占首位,与文献报道相一致[2],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因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生长繁殖与环境有关,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同时,造成菌群失调,易导致二重真菌感染。
环境因素:病房通风换气不良,空气污浊;病房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消毒处理;出入通道的混用等都是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护理管理措施建立相关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ICU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目,并组织实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①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
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环节及预防措施
部门
高风险工程 及环节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全院
各部门
接触患者 血液体液
溅入眼内 溅入口内 污染皮肤
1、树立标准预防意识。
2、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
3、手术或操作时为防止血液体液戢入.应戴1」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4、戴手套、脱手套前后均应洗手。
5.医护人员有伤口、皮炎等,应戴双层手套,不应参加AIDS等有血源性病原体病人的诊疗护理工作。
1、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规范。
2、使用中的消宙剂必须监测,记录并存挡,低于有效浓度必须立即更换。
3、工作人员注意个人防护.戴手套、眼罩、或防护面罩,备防渗闹然.
4、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腹腔镜、关节镜、椎间孔镜等内镜必织灭菌。
5、结核病病人使用后的内镜用2%戊二酸浸泡45分钟。
6,活检钳、导丝、等物品♦用•灭菌,水瓶、连接管、吸引管每日消祢。
7、每H工作结束还有对室内空气、物表进行清洁与消毒。
临床科室与输血科源自输血反响细菌污染1.存血冰箱严禁放置其他物品.
2、存血冰箱每周消毒,次、每月对冰箱内空气、物体外表培养一次。
3、临床取向制品时必须使用专用运血箱,不宜一次取大殳血制品。
4.严格无菌操作,输血前后认真洗手,耻液取出后•必须30分仲内开始输注。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用消 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6,报告科主任报护士长、院感科,故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手术室 内镜室
清洗、消温、 灭菌
患者与医护 人员可能引 发乙肝、丙 肝、梅毒、H1V病毒、结核肝 菌感染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时,出现新的感染。
它是医疗机构中严重的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帮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2.人员因素2.1 患者因素①免疫系统受损: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②长期住院:长时间住院的患者接触感染源的机会更多。
③伤口/手术切口:伤口或手术切口破坏了人体的防御屏障,易感染。
2.2 医护人员因素①不洁卫生习惯:医护人员不遵守洗手、戴手套等规范操作。
②缺乏感染控制知识: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了解不够。
3.环境因素3.1 污染源①患者体液:如血液、尿液、呕吐物、伤口渗出物等。
②医疗废物:没有正确处理的医疗废物可能成为污染源。
3.2 医疗器械污染①使用不洁的医疗器械。
②不正确的器械清洁和消毒操作。
3.3 环境清洁①不洁的空气: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可导致感染。
②不洁的表面:医疗设备、床上用品等表面的污染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4.药物因素4.1 抗生素滥用:滥用抗生素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增加感染发生的风险。
4.2 药物手卫生不规范: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注射药物前不洗手或戴手套。
附件:本文中使用的图表和数据附件请参考附件1.法律名词及注释:1.感染控制:防止疾病或感染在医疗机构中传播的措施和方法。
2.免疫系统: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对抗入侵的病原体。
3.医疗废物: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针头、纱布、药品包装袋等。
4.微生物:肉眼无法看见的生物体,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因感染病原体而导致的新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并且会导致额外的疾病负担、医疗费用和患者死亡率的增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醒大家对于医院感染的重视和预防。
一、医院内部环境1.1 感染控制政策的不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是医院内部感染控制政策的不足。
一些医院在感染控制政策上没有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标准操作程序,导致了感染防控工作的漏洞。
1.2 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问题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问题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常见的如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地方的清洁不合格,容易造成病原体的传播。
二、医护人员与患者2.1 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和操作不当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操作不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需要进行正确的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2 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到位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到位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手是病原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不及时、彻底地进行手卫生操作,容易造成感染的传播。
2.3 患者防护不当患者防护不当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因为病情或身体不适无法自行进行自我保护,医护人员在护理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操作,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三、患者本身因素3.1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患者易感染的危险因素,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进行器官移植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3.2 外伤和手术外伤和手术也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这些情况会使人体的防御机制受损,容易导致病原体的侵入和感染。
3.3 健康状态和卫生习惯患者自身的健康状态和卫生习惯也直接关系到感染的风险。
例如,个人卫生习惯不良、频繁感冒、慢性呼吸道感染等,都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涉及医院内部环境、医护人员与患者以及患者本身因素等方面。
中医理疗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中医理疗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1、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保证各项操作与规范标准同步及时落实、加强学习、健全各项制度,并及时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使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更加得力,持续处于良好的惯性运行状态,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2、提高思想认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的增多,使医院感染明显增加。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时刻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抓好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安排各类人员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开展医疗安全警示教育,认真组织各项常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专(兼)职感染监控人员素质;加强诊疗护理行为中法律知识的应用,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常规化、管理科学化.
3、治疗室的空气消毒,做好治疗室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一般用紫外线灯定时消毒;注意开窗通风,2次/d,0.5h/次;物体表面、桌椅、门窗、墙壁及地面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拭,1次/周;平时每日用清水擦拭;治疗室拖布实行分区使用,有分区标记;减少或控制陪侍、陪护人员。
另外,治疗室内禁止吸烟以改善空气污染的状况,防止病区环境的污染。
4、严格掌握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技术,做到凡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如火罐,听诊器等;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如:针灸针、小针刀等;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医疗器械一用一消毒。
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
5、非医疗用品的消毒,主要是床单元的消毒。
定期更换床单、枕套、毛巾。
医院管理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产妇和新生儿护理
加强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保持皮肤清 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
人员管理
加强分娩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 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操作规范。
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
01
血液透析机维护
定期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清洗、 消毒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和清洁卫生。
02
患者管理
对透析患者进行健康状况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症状,
通过宣传教育、案例 分享等形式,提高员 工对院内感染防控的 重视程度。
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共同维护医 院内的感染防控工作 。
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 中积极落实感染防控 措施,形成良好的职 业习惯。
05
院内感染监测与评估
监测方法与流程
日常监测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实验 室信息系统(LIS)收集病例数据 ,对疑似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筛查
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培训内容应有所侧重,以满足各 岗位的特定需求。
定期培训与考核
01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院内感染 防控的培训课程,并确保培
训内容的更新与完善。
02
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估其对 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
确保培训效果。
03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应 进行再次培训和考核,直至
合格。
提高员工院感防控意识
是降低院内感染的关键。
启示二
针对不同科室和病种的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防控措施,提高 防控效果。
启示三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防护意识 ,是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
启示四
及时总结和分析院内感染案例 ,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
改进防控措施。
THANKS
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可以提升医院的社会形 象和声誉,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与预防
1 临床 资料 1 1 一 般资 料 : 0 9 7月 ~ 1 . 20 年 2月 收 入 我 科 的 4 1 手 外 科 、 4例 需
1 医 院感 染的 途径 及 主要 疾病
11 血液 、 . 体液 传播 : 医护人 员 在 医疗 活动 中常 与 带病 毒 血 液 和体 液的 组织 , 品 接 触 , 毒进 入 血 液或 组 织 或 直 接与 破 损皮 肤 黏 膜接 触 物 病 而传播 , 主要 疾病 有 乙肝 , 丙肝 , 丁肝 和艾 滋病 等 。 1 2 呼吸 道传 播 : . 空气 受 到病 源微 生 物污 染 时 , 务人 员 吸 人散 布 医 在 空气 中含 有 病毒 或 细 菌 的 微 粒 而 受 到 感 染. 要 疾 病 是 呼 吸 道 传 染 主 病, 如非 典 , 感 , 结核 等 。 流 肺 13 消化道 传 播 ; . 传播 途 径 是 经 粪 口途 径 或 食 入 病 毒或 病 菌 后 患 病, 主要疾 病 有 甲肝 , 疾 , 泻等 。 痢 腹 1 4 接 触传 播 : 毒或 致病 菌 直接 接触 皮肤 和 黏膜 破 损 处 而感 染 , . 病 主要 疾 病有 流行 性结 膜 炎 , 纯疱疹 等 。 单 2 医院感 染 的危 险 因素 2 1 皮 肤黏 膜破 损暴 露 : 护人 员 在 医 疗 活 动 中 面对 的 是 各 种 不 . 医 同 的患 者 , 触各 种病 原体 的 概率远 远 高于 普通 人 群 , 肤 黏 膜 的破 损 , 接 皮 就暴 露在 患 者 的血液 或体 液 当 中 , 有 病毒 的物 质 就有 与 破损 皮 肤 黏膜 带 直接 接触 的 可能 , 医 务人 员来 说是 一个 极 其危 险 的因 素 。 对 2 2 针刺 伤或 锐 利器 损 伤 : 刺 伤 是 一种 皮肤 深 部 的 足 以 使受 伤 . 针 者 出血 的意 外 伤 害 , 病 原 体污 染 的 血液 或 体 液接 种 到 受伤 者 体 内 , 被 从 而发 生感 染 。手 术或 其 他 操 作 中使 用 各 种 锐 利 器 , 伤 医护 人 员 的皮 损 肤 , 时接 触 到 血 源性 病 毒 患者 的 血 液或 体 液 , 同 同样 可 导 致经 血 液传 播 疾病 的发 生 。 2 3 手 的污染 : . 医务 人员 在繁 忙 的医疗 活 动 中 , 大 多数 工 作是 通 绝 过手 完成 的 , 的微 生 物 污染 相 当严 重 , 种 细 菌数 量 往往 比其 他人 群 手 各 多 。如 各 项操 作 前后 不 洗 手 或 洗 手 不 规 范 感 染 疾 病 的 机 率 就 会 大 大 增加。 2 4 空 气 污染 : 者 呼吸 道分 泌物 , . 患 排泄 物 等 , 燥后 形 成 菌尘 , 干 通 过 讲话 、 喷嚏 、 咳嗽 、 病房人 员 的走 动 而污 染空 气 病 原 体经 空 气传 播 疾 病 也是 医 院感染 的重要 途径 之 一 。 3 医院 感染 的控 制 措施 3 1 加 强管 理 , 格遵 守各 项操 作 规程 及法 规 文 件 : 善 医 院感 染 . 严 完 管理 机 制 , 立 院内 医院感 染 管理 小 组 , 建 由业 务 院长 、 室 主任 、 士 长 科 护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医院感染是指在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过程中,在48小时后发生的新发或加重的感染。
对于患者和医疗机构来说,医院感染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死亡风险,而且延长了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制定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1.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源。
长时间连续工作、疲劳和压力会削弱医务人员的免疫力,使其易感染病原体。
而且,医务人员可能在患者之间传播病原体,特别是在手卫生不到位的情况下。
因此,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和科学的排班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是减少医务人员感染和传播的关键。
2. 患者:患者的个人因素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例如,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感染风险的因素,老年人和女性更容易感染。
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基础疾病也是决定感染风险的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感染风险更高。
此外,使用长期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和人工气道等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因此,医务人员应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措施。
3. 医疗环境:医疗环境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例如,病房的空气质量、通风和消毒保洁状况是影响感染风险的因素。
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影响患者的感染风险。
此外,医用设备和器械的清洁和消毒不到位,也会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因此,医疗机构应制定科学的环境管理和消毒措施,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 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会破坏患者的正常菌群,降低其抵抗力,同时也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细菌的传播和感染,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5. 医务设施管理:医务设施管理也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应考虑到感染控制的需要。
院感危险因素防控措施
院感危险因素防控措施医院感染对于患者以及医务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对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异物工作者都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综述了国内对院内感染的相关报道与研究,从院感的概述、现状、危险因素以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做综述,为院感的防控提供参考。
一、院感的概述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没有感染表现,也不处于感染的潜伏期,但在住院时产生了感染表现,或者病人在医院时被感染但未发病,出院以后才发病。
医院感染可以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医院感染的发生可以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二、医院感染的现状医院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到医院感染的影响,导致大量的病死率增加。
在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约为 5%-10%,导致的患者病死率也较高。
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患者因素、医疗因素和环境因素。
患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等。
医疗因素包括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血管内导管的插入等。
环境因素包括医院空气质量、水质、消毒状况等。
四、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1.加强医院管理:医院管理是防控医院感染的基础。
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感染管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同时,医院应该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明确洁净区和污染区的划分,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和消毒。
2.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该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此外,医院应该加强手卫生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
3.消毒灭菌: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该对医疗器械、患者床位、医院环境等进行定期的消毒和灭菌。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目录
• 感染源 • 感染传播途径 • 易感人群 • 医院管理因素 • 医疗操作因素 •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01
感染源
患者自身感染
患者自身携带的感染源
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这些感染源可能在医院内传播 给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
患者入院前已存在的感染
身体虚弱者
身体虚弱者由于身体状况较差,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容易受 到医院感染的威胁。
身体虚弱者可能因为长期患病、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等原因 导致身体状况不佳,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如器官移植患者、肿瘤患者等 ,由于免疫系统受到药物抑制,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这类人群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时,免疫系统对病菌的抵抗 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同时,这类人群往往需要接受更 多的医疗操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THANKS
感谢观看
注射操作
注射操作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 一。注射过程中,针头和注射器直接 与患者的皮肤和血管接触,如果使用 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头和注射器,或者 操作者的手部卫生不达标,都可能导 致感染的发生。
VS
预防措施:注射时应选择一次性无菌 注射器和针头,确保一人一用一废弃 ;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定期进行手部消毒;注射前应对患者 进行严格的评估,了解其是否存在感 染症状。
06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滥用
抗生素滥用是指在没有明确的抗生素 使用指征的情况下,盲目地给病人开 抗生素药物,或者抗生素药物选择不 当、用药时机不妥、用药剂量过大或 疗程过长等情况。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 ,使抗生素失去原有的抗菌作用,缩 短其使用寿命,增加医疗成本,并给 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负担。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接触到措施的地方越来越多,措施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
你所接触过的措施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篇1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
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上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
发生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常使患者所患疾病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其发生率已列为我国医院分级操作的指标之一,为此我院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1、加强医院管理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
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严格执行消毒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
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医院感染(简称“医感”)是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出现的新的感染,其发生与医院环境、医疗操作、患者免疫状态等有关。
医院感染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也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增加了压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1. 医院环境因素医院作为密闭空间,存在着各种病菌和病毒。
医院的环境卫生状况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例如,不完善的清洁消毒措施、脏器污染、空气气流问题等都可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
2. 医疗操作因素医疗操作是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手术、注射、插管等操作可能会导致皮肤和黏膜的损伤,从而为病原体进入体内提供了机会。
同时,不规范的手卫生、器械清洁不彻底等行为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3. 患者免疫状态患者的免疫状态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遭受感染。
例如,病重患者、老年患者、免疫功能障碍者等都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制定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和环境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对医院内部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手术室、病房、诊疗区等关键区域。
同时,加强空气处理和通风系统,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
2.规范医疗操作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勤洗手、正确佩戴手套等措施对于预防感染至关重要。
对于各类器械的操作,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器械消毒、灭菌要求。
此外,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加强患者教育患者和家属也应该参与到医院感染的预防中。
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自身在感染预防中的责任。
患者应主动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器械消毒等规范操作,增强自身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主动性。
4.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同时,要定期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感染监测和报告的重视度。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医院感染,也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患者由于接触医疗环境、设备、人员等而感染的疾病。
这种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医疗环境:医院的环境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
手术室、床单、仪器设备等处的不彻底清洁和消毒,会使这些病原体在患者间传播。
2.医疗器械:使用未经有效消毒或灭菌的医疗器械会导致交叉感染。
例如,注射器、导尿管、呼吸机等常用器械若不能得到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就会成为感染的源头。
3.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重要环节,如果不遵守正确的无菌操作流程、不正确配戴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就易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
4.患者情况:一些基础疾病较重的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外伤患者以及长时间接受抗生素治疗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5.手卫生不规范:医护人员手部的清洁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传播。
不正确的手部清洁或缺乏有效的洗手步骤,容易导致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加强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医院应严格执行环境清洁和消毒标准,包括手术室、病房、器械等设施的定期消毒,确保病原体的有效清除。
2.正确使用医疗器械:使用前应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或灭菌。
同时,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确保使用的器械无损坏。
3.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指南:制定和执行感染控制指南,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要求,加强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无菌操作流程。
4.加强患者隔离措施:对于有传染性的病例,如病毒性感冒、结核病等,应进行隔离治疗,减少感染的传播。
5.推广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医务人员应进行有效的手卫生培训,学习正确的洗手步骤和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保证手卫生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6.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滥用抗生素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抗生素相关的感染。
如何预防医院内感染
如何预防医院内感染引言医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治疗过程中患者感染了原本不存在的病原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死亡的现象。
预防医院内感染是每个医疗机构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措施,帮助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预防医院内感染。
1. 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是预防医院内感染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应时刻保持手部清洁,特别是在进食、接触创口、前往卫生间等情况下,务必用肥皂和流水洗手至少20秒。
如果没有肥皂和水可用,可以使用酒精洗手液进行消毒。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医院内感染增多的主要因素之一。
医务人员应准确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并根据感染类型、病原体敏感性和患者具体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使用。
患者和家属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坚持按疗程使用,避免过量或过短的使用抗生素。
3. 切实加强环境清洁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设备、医疗废弃物、病房及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
定期清洁和消毒地面、墙壁、门把手、床铺等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确保环境卫生。
同时,还应保持通风良好,减少累积空气中的病原体,提高医疗环境的质量。
4. 接种疫苗有些医院内感染与病原体的传播密切相关,如流感、肺炎等。
因此,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应接种相关的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季节性疫苗,如流感疫苗,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5. 建立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明确各项操作的步骤和要求,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和设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相关操作规范和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6. 做好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随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在处理患者血液、体液和污染物时,应按照规定进行正确的个人防护,防止感染传播。
此外,患者及家属也应根据需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外科监护室是一个高危的工作环境,院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措施。
危险因素:1.手术切口:手术切口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入口。
术前和术后切口的处理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以及手术刀具消毒不彻底等都会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2.环境卫生:外科监护室是一个高度密闭的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易于传播和滋生。
如果环境清洁不到位、空气循环不畅、床单等物品清洗不彻底,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3.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播源之一。
如果医务人员不严格遵守洗手和防护措施,就很容易将细菌、病毒传播给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
4.患者及其家属: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其他疾病,容易感染。
患者的家属如果不遵守院内的感染防护规定,也会成为院内感染的传播源。
护理措施:1.手卫生: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洗手程序,特别是在进入监护室前和处理伤口后。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以杀死潜在的细菌。
2.环境整洁:外科监护室的环境整洁至关重要。
应保持监护室的清洁和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地板、墙壁以及床单等物品。
使用消毒剂对器械和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确保没有细菌滋生的地方。
3.切口处理:术前和术后切口的处理要严谨。
术前应彻底消毒和清洗患者的手术部位,术后切口使用适当的消毒药物进行处理,避免感染。
4.个体防护: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衣。
患者的家属也应接受相应的教育和指导,了解如何正确佩戴防护装备。
5.教育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院内感染防护教育培训,了解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定期开展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并进行巩固与评估。
总结: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通过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洗手和防护措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并且给予患者和家属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共同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就在我们向医院寻求帮助的同时,我们可能会面临医院感染的危险。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感染。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预防医院感染。
第一危险因素:手卫生不当手卫生不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医务人员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经常接触患者,如果在接触前后不进行适当的手卫生,病原体可能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给其他患者,从而导致感染的传播。
因此,医院应该建立规范的手卫生程序,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以确保手卫生的合理执行。
第二危险因素: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加,使得原本可以有效控制的感染变得难以治愈。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按照规定的疗程和剂量进行使用。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的监测和管理,避免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发生。
第三危险因素:设备和环境不洁净设备和环境的不洁净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在医院环境中,细菌和其他病原体会存在于不同的表面和设备上。
如果设备和环境没有得到适当的清洁和消毒,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接触的方式传播给患者,导致感染的发生。
因此,医院应该制定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并确保设备和环境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第四危险因素:患者免疫系统低下患者免疫系统的低下是另一个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某些患者由于疾病、手术或药物治疗等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不佳,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因此,对于免疫系统低下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给予额外的关注和保护,定期监测患者的免疫指标,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结: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住院时间。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关注免疫系统低下的患者等。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职业防护意识
医务人员缺乏职业防护意 识,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措 施不够重视。
03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提高患者免疫力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
休息等,以提高免疫力。
预防接种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为患者提供必 要的预防接种服务,降低感染风险 。
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某些疾病,医生可考虑使用免 疫调节药物或疗法,以增强患者的 免疫力。
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导管 等,如果不及时消毒,容 易传播病原体。
病房环境
病房的通风、温度、湿度 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医院 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接触患 者和污染物,如果手部卫 生不到位,容易传播病原 体。
操作规范
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 果不遵守规范,如不戴口 罩、手套等,容易造成患 者交叉感染。
掌握感染防控技能
培训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手卫生规范等 感染防控技能。
定期考核与反馈
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及时反馈并改进培训 效果,确保培训质量。
04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
01
通过实时监测、定期汇总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为防
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患者因素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患者年龄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病原 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机能较弱,容 易发生医院感染。
患者所患疾病
患有严重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患者,如 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环境因素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2
医院感染危险因 素
病原体来源
患者携带:患者自身 携带病原体,可能导 致院内感染
01
医疗器械携带:医疗 器械携带病原体,可 能导致院内感染
03
02
医护人员携带:医护 人员携带病原体,可 能导致院内感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增加院内感染风险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 传播细菌、病毒等微 生物
针对感染问题,制定针对性的 改进措施
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感染情况, 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持续跟踪改进措施的效果,确 保感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感谢您的观看
03
洗手的方法: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
04
洗手的监督:定期进行手卫生检 查,确保洗手质量
4
医院感染监测与 报告
监测方法
定期检查:对医院 环境、设备、人员 等进行定期检查
01
实时监测:对重点 区域、重点人群进 行实时监测
02
信息收集:收集医 院感染病例、流行 病学数据等信息
03
01
医院外感染:在医 院外发生的感染, 包括患者、医护人 员和医院工作人员
02
院内感染:在医院 内发生的感染,包 括患者、医护人员 和医院工作人员
03
06
家庭感染:在家庭 内发生的感染,包 括患者、家庭成员 和社区工作人员
05
社区感染:在社区 内发生的感染,包 括患者、医护人员 和社区工作人员
04
院外感染:在医院 外发生的感染,包 括患者、医护人员 和医院工作人员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 打喷嚏、说话等产生 的飞沫传播病原体
垂直传播:通过母婴 传播途径传播病原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3-09-05T11:36:03.1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王志英
[导读] 为患者制定完善、合理、多样化的饮食方案,维持患者的营养需要
王志英(江西省南丰县中医院 344500)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的25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有100例,并对这些院内感染患者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我院的院内感染患者100例,感染率为4%,感染最多的患者,依次为脑系科、神经内科、心内科、普内科例子、呼吸科。
感染部位分布:下呼吸道感染45例上呼吸道感染23例,胃肠道感染10例,泌尿系7例,皮肤软组织5例。
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其检的病原菌65株,检出革兰阴性菌有35株,检出真菌21株,检出革兰阳性菌3株,其中混合感染有5例。
结论医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对危重患者、采取不合理的操作、滥用抗生素、老年患者等;本院在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危重患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365-02 近些年来,我国各医院出现的院内感染患者的人数逐年攀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无益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对此,引发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的25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的25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中,1280名为男性,1220名为女性,男女比例是64:61;他们的年龄集中于2~81岁,平均年龄为54.3岁。
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对以上患者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同时医院发生的感染患者,全部按照卫生部医院监控网要求,对其统一的填写表格、整理及汇总。
[1] 2 结果
我院的院内感染患者100例,感染率为4%,感染最多的患者,依次为脑系科30例、神经内科25例、心内科20例、普内科15例、呼吸科10例。
感染部位分布:下呼吸道感染45例,占总数的45%;上呼吸道感染23例,占总数的23%;胃肠道感染10例,占总数的10%;泌尿系7例,占总数的7%;皮肤软组织5例,占总数的5%。
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其检的病原菌65株,检出革兰阴性菌有35株,占总数的53.8%;检出真菌21株,占总数的32.3%;检出革兰阳性菌3株,占总数的4.6%;其中混合感染有5例,占总数的7.7%。
3 讨论
从本文调查的结果显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表有以下四大方面:(1)危重患者成为院内感染的一大人群。
本文院内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脑系科、神经内科、心内科、普内科,这些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由于神经、心血功能造成严重损伤,机体免疫力急速下降,呼吸、饮食及分泌有障碍,再加上长期卧床不起,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等。
[2](2)侵入性操作。
本文结果显示大量院内感染患者实施过侵入性操作例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胃镜检查等,均能够损伤机体的呼吸、消化系统,这样频繁的操作,一些病原菌就会乘虚而入,引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3)滥用抗生素。
院内部分患者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有过量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机体内的菌群失调,引发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经济上的负担。
(4)老年患者。
由于老年有许多基础性疾病,机体功能退化严重,免疫力低下,极易受到病菌的侵染,进而产生感染。
院内感染事件频发,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伤痛,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好的声誉,对此,医院应当采取有效的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笔者认为应当从如下几方面做起:(1)提高医护人员预防院内感染的知识技能。
本院应当组织专员学习成功医院采取预防院内感染的经验,同时邀请学界闻人到我院进行专题讲座,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形,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院内感染的方案,充分将风险管理与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巧妙结合在一起。
对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不合格者,继续加学一个课时,直到考核通过为止,并将其制度化,每年都进行一期的讲学、培训及考核。
[3](2)加强基础护理。
对于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滥用抗生素、老年患者而言,护士需要加强对其基础护理,针对患者的病症,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保证病房的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为患者制定完善、合理、多样化的饮食方案,维持患者的营养需要。
(3)建立预警机制。
对于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诊治,并将其资料输入本院数据库,每月通报本院的院内感染的病例,并组织本院医护人员学习。
综上所述,医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对危重患者、采取不合理的操作、滥用抗生素、老年患者等;本院在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极大地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2(02):112--113.
[2] 冯立新,赵言玲,赵文新;14071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12(13):112--113.
[3] 张素珍,邱秀华,王莲芳;市级医院院内感染原因探讨及监控[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14(1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