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二1-5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1-5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必修2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概述:1、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⑴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⑵精耕细作;⑶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领先地位。

⑷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及各自特点●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中国古代商业特点⑴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⑵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⑶阶段性特征明显,发展极不平衡;→两宋商业突破传统时、空限制,发展到新水平。

⑷金融货币方面→隋唐: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宋朝: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⑸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5、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受封建制度束缚,如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具体知识点:一、古代农业原始农业: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木制的耒耜(松土工具)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02
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的经营 方式。
03
04
概括中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 点
铁犁牛耕的耕作 方式,精耕细作 的农业生产模式;
青铜冶铸
春秋:冶炼生铁、铜
汉代:炒钢、铸铁脱碳钢
农 耕 时 代
冶金 冶铁 南北朝:灌钢法
炼钢 燃料 更新 木炭—煤
汉始用 宋普遍
—焦炭
南宋始用 明流行

手 工 业
丝织 技术
与 陶瓷之路 海上陶瓷之路
路线


重农抑商
产生:战国 发展:秦汉 强化:明清
以农为本 产生原因 商业缺点 评价(分阶段)
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 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4、市场交换比西欧发达; 5、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
农业、手工业发达
农耕经济 高度发展
商业繁荣 生产关系变革 国际地位领先
表现



基础:农业、手工业发达
夜 的 发 展 与 迟 滞

前提:商品经济的繁荣

根本: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繁荣
主 义 生 产 因
原因
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以雇佣劳动为
标志
特征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苏州丝织业、江西景德镇制瓷业)
西周以来 西汉——提花机 缂丝技术——唐出现,宋风行
明清—南京、苏、杭州为丝织中心
纺织
技术 纺织原料:麻——丝——棉
棉纺织 技术
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 元代黄道婆贡献,松江 明清:棉布取代丝、麻、毛
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知识点 ⾼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知识点是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式和⼟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式:⼑耕⽕种铁犁⽜耕(春秋战国) ⽣产模式:⼴种薄收精耕细作 组织⽅式:⼤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 时代:⽒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 2、⼟地制度: ⑴原始社会:⼟地公有制 ⑵商周:井⽥制-----奴⾪社会的⼟地国有制 开始实⾏于商——盛⾏于西周——⽡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⑶封建社会: ①⼟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制,确⽴⼟地私有制 3种形式:君主私有⼟地、地主私有⼟地(最主要)和⾃耕农私有⼟地。

(⼟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地产的主要途径) ②⼟地公有制:均⽥制(北魏⾄唐中期)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产模式——精耕细作 ③⽣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农经济 经营⽅式——“男耕⼥织”(农业与家庭⼿⼯业相结合/⾃给⾃⾜) 4、⼩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 ②农业与家庭⼿⼯业相结合,⾃给⾃⾜ ③落后性:⼩农经济的狭⼩⽣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很难扩⼤再⽣产,阻碍了社会分⼯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④脆弱性:⾃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耕农破产。

⾼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知识点【2】 ⼆、列举中国古代⼿⼯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业发展的特征。

1、冶⾦⑴冶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 ⑵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2、纺织⑴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

⑵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⑶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 3、陶瓷业: ⑴制陶业:新⽯器时代彩陶、⿊陶、⽩陶 ⑵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瓷-----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彩瓷:青花、釉⾥红------明五彩、⽃彩瓷------清粉彩、珐琅彩 2、古代中国⼿⼯业发展的特征 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官营⼿⼯业、私营⼿⼯业、家庭⼿⼯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官营⼿⼯业规模庞⼤、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私营⼿⼯业主要⽣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业农户的⼀种副业,产品主要供⾃⼰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以下是高中必修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罗马帝国的兴亡1.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古代罗马城市的建立、君主政体的形成、奴隶制对社会的影响等。

2.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军队的建立和战争征服、罗马的殖民地和边疆政策、统一法律制度等。

3.罗马社会的特点: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奴隶制带来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等。

4.罗马帝国的衰亡:军事问题和边境的崩溃、经济问题和财政危机、社会、文化和宗教因素等。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帝国和文化1.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和货币等。

2.西汉的兴起:刘邦的执政和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改革和刺史制度等。

3.汉朝的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科技和文化的进步等。

4.东汉的衰落:地方豪强和腐败官僚的出现、中央集权的动摇、黄巾军起义和社会动荡等。

5.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兴盛、道家和墨家等其他思想流派的影响、科技和文化的进步等。

第三单元:亚洲的对话1.漠南和漠北的统一:蒙古帝国的建立和世界征服、蒙古文化和宗教、丝绸之路的重要性等。

2.元朝的繁荣与衰落:元朝的统治制度和政策、元代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统治者的民族政策和反抗等。

3.日本的军事化:封建时期的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武士阶级的兴起和武士精神、日本对外扩张的原因和目标等。

4.朝鲜的独立与冲突:朝鲜半岛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中国和日本对于朝鲜的争夺、李氏朝鲜的建立和传统文化等。

第四单元:欧洲的转型1.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起因、基督教派系的分离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冲突等。

2.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科技和交通运输的进步、城市化和社会变迁、阶级斗争和工人组织等。

3.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兴起:经济学说的变革和亚当·斯密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和扩张、自由主义政治的兴起等。

4.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主义的觉醒、民族国家的建立和领土扩张、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竞争等。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梳理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南北差异:南稻北粟二、农业的发展1、生产力——生产工具的改进:农耕工具(春秋战国:铁器牛耕;西汉牛耕推广;唐朝:曲辕犁);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水利工程(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西域:坎儿井)2、生产关系——耕作方式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商周时期:千耦其耘、集体耕作(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时期:个体农耕3、小农经济(1)产生时间:春秋时期(2)产生原因: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私有出现(3)小农经济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②男耕女织;(落后性)③精耕细作④自给自足。

(封闭性)(4)评价小农经济积极:自给自足,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消极:①落后性,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②脆弱性,遇天灾人祸,易破产;③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

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2、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2)瓦解表现:公田被抛荒,私田私有(3)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过程①春秋时期,公田被抛荒, 私田私有②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③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主要)、自耕农土地私有(2)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①土地兼并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②政府“均田”“限田”——北魏均田令(土地国有)③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

而封建国家政权是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国家只能在不根本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知识点清单36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知识点清单36页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知识点清单目录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6课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 采集渔猎(1)时间:远古时期。

(2)表现: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2. 原始农业(1)时间: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2)表现①农耕业a. 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b. 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

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c. 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②畜牧业a. 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b. 距今约8500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后来,河姆渡的居民也饲养猪和狗。

c. 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3)影响①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定居生活;农业与手工业相分离;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1)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2)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2.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1)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框架你还记得必修二历史的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虽然这个单元的历史知识很少,很简单,可是考试的时候也会经常出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2)生产工具的变革: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④唐代:曲辕犁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3)水利设施的完善: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4)生产方式的变化: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②自耕农经济: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产生:春秋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2、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形成:商周时期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私有制确立:形成:战国时期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纺织技术:①丝织技术: 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②棉纺技术: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3)陶瓷:①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②制瓷技术:东汉末年: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③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①官营手工业:产生:西周时期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明代以前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中世纪的世界一、中世纪的时期1. 中世纪的定义及时期划分中世纪,指的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时间大致从476年(西罗马帝国被灭)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之间。

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2. 中世纪的特点中世纪是一个多事之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封建制度盛行、天主教盛行、民族国家渐渐兴起、文艺复兴的萌芽、商业活动与城市发展。

3. 中世纪的生活中世纪社会的生活,以农业为主,封建领主与农奴的关系极其严重;城市经济的兴起改变了农村社会,贵族乐于享乐、重视对艺术的提倡,也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二、中世纪的东方和伊斯兰世界1. 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又称拜占庭帝国,它成为文化艺术和科技的中心。

不过,受罗马帝国衰败的影响,东罗马帝国也在矛盾之中。

2. 伊斯兰世界伊斯兰教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了一种新的影响力,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东的政治、经济,也渗透到了欧洲的文化、社会中。

在伊斯兰世界里,诸如医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这也激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三、中世纪的基督教1. 基督教的扩张与发展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分裂之后,逐渐取代了罗马的宗教。

教会在中世纪的政治、宗教上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同时也陷于世俗化和腐败之中。

2. 教会改革及封建君主与教会的矛盾中世纪教会陷于阴霾之中,这使得教会改革成为了必要。

教会改革的产生是教会内在腐朽的反映,改革运动的目标是要解决教会内部腐化问题以及教会与封建势力的矛盾。

3. 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的基督教对于欧洲的文化、经济、政治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它被进一步地挑战。

四、中世纪的商业与城市1. 商业活动的发展中世纪商业活动的兴起使得生产和贸易逐渐脱离了封建领主的控制,商业贸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

2. 城市的产生中世纪城市的产生,标志着封建时代社会大变革的开始。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整合【实用】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整合【实用】

第六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表现 ( 1)农业: ①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②双季稻得到大范围扩种;③玉米、番薯等高 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④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 重大变化。 ( 2)手工业 :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 地位。 ( 3)商业 :①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 活跃;②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 ( 4)生产关系的调整 :明中后期实行“一条鞭法” 、 清前期推行“摊丁入亩”按田亩收税。
( 2)发展 :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 已比较普遍。
( 3)普及: 自宋代开始,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 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 4)深化: 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深化。
3、租佃关系的影响 ( 1)消极:佃农要遭受较重的地租剥削。 ( 2)积极: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 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 步发展;推动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推动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
②瓦解:春秋时期 A 原因 : a.根本原因: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b. 直接原因:各国先后进行的税制改革。
③废除: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从根 本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3. 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 ( 1)形式 ①君主私有土地②自耕农私有土地③地主私有土 地。土地兼并是其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 2)土地兼并 ①影响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 荡不安 ②政府政策 :北魏至唐初统治者实行均田制。宋初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 ③原因 :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 地买卖的盛行。②政府原因: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初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的政策。③其他原因:封建 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 入土地兼并。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 租佃关系的含义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 收取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他们与佃农新 形成租佃关系。 2. 租佃关系的发展历程 ( 1)产生:早在战国时代,租佃方式就已经出现。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古代商业(商品经济)
时期
发展状况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
表现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
发展艰难
开始重农抑商
隋唐 两宋
元 明清
商业发展 空前繁荣
商业繁荣 城镇商业繁荣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柜坊、飞钱问世; “扬 一益二”; 外贸港口广州
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 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 的盛行;《清明上河图》
▪ 3.对外开放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
放区——内地 ▪ b、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
▲改革开放的阶段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 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 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 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 入新阶段的标志;
▪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90年代 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形成和发展
▲形成和发展历程
▪ 1、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 ▪ 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②过程 ▪ ③影响 ▪ A、对世界 ▪ a、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B.对欧洲 ▪ a、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
制;
▪ 4.评价
▪ ①积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 利;
▪ ②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1921—1924)
▪ 1、背景 ▪ (1)连年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经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济基础。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无法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新时器时代: 掌握了冶铜技术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冶铜技术春秋至秦汉:造型轻巧,纹饰简单。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春秋:出现人工冶铁。

用木炭、皮囊鼓风冶铁。

块炼铁技术出现战国:发明铸铁技术,比外国早1800年左右发明铸铁柔化技术和多管鼓风技术. 早欧洲2000年左右西汉:高炉炼铁.用煤做燃料(世界最早)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200多年冶铁技术南宋:始用焦炭做燃料春秋晚期:有钢剑,掌握了块炼钢的方法和淬火技术西汉:“百炼钢”的技术兴起,出现炒钢法魏晋南北朝:灌钢法冶金技术炼钢技术16世纪以前:领先世界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南方创青瓷北朝:北方创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三彩和秘色瓷有名,出现釉下彩绘开始大量输出国外,已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宋代:瓷窑遍布各地(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元代: 制瓷中心景德镇, 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瓷明:斗彩和五彩瓷等彩瓷;清:粉彩和珐琅彩等彩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大量外销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制瓷业明清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被西方音译为China ,意为“瓷” 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后来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hina距今四五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世界最早)商朝:有了织机西周: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战国:棉、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开辟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丝国”(“塞里斯”)称号出现缂丝技术(经纬织造);开始使用提花机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丝织业明清:进入鼎盛丝织中心-----苏州、杭州、南京。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整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整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整合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在远古时期,人们先以石刀、石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然后用火焚烧,在烧后的土地上播种,这就是刀耕火种。

这种方式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2、商周时期:耒耜出现耒耜是商周时期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人们用耒耜翻土耕种。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铁犁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商周时期:井田制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井田制下,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为“井田”。

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为贵族占有,由庶民集体耕种,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收获归自己。

3、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

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手工业的发展(一)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重要成就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是其代表作品。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五大名窑;明清时期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高一普高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普高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普高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高一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二是学生们在学习历史课程中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普高历史必修二中的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1.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1.3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政治改革;1.4 秦汉之际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2. 第二单元:古代罗马这个单元将带领学生了解古代罗马的兴衰历程和文化特点。

重点内容如下:2.1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扩张,以及其政治制度;2.2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繁荣;2.3 基督教的出现和传播;2.4 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东罗马帝国的延续。

3. 第三单元:近代东亚这一单元将介绍近代东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重点包括:3.1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和戊戌变法;3.2 日本明治维新和倭乱,以及日本的殖民扩张;3.3 韩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对外关系;3.4 东南亚国家的独立运动和现代化进程。

4. 第四单元:近代西方本单元将重点探讨西方国家的近代历史,如:4.1 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4.2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4.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影响;4.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其后的国际局势。

5. 第五单元:现代世界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现代世界的历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5.2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5.3 联合国的重要作用和机构;5.4 21世纪全球化的社会经济特点。

这是高一普高历史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整体了解以及对大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希望本文对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二)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 (2)石器锄耕(耒耜) (石器、木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3)铁犁牛耕: a 春秋战国时出现并逐渐推广 b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隋唐时期:曲辕犁标志我国耕犁的完善,为后世沿用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个体分散);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农业技术:精耕细作;③生产模式: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 (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元代的纺织业,明清花楼机,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主要的衣四、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的特征1、起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经营模式:官营、家庭、民营手工业长期并存3、经营方式:规模大、部门多、分工细、技术领先4、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冶金瓷 器丝织业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一个圆圈,知识储备越多,圆圈越大,接触到的面积便越广阔,便能掌握和窥视更多的机会。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朝代知识归纳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朝代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原是商业
商:石器锄耕、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井田制、青铜、职业商人,最早的货币
西周:井田制最鼎盛士时期、快炼铁和生铁、官营手工业(~明代)、“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冶炼生铁和钢、铁器牛耕、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个体农耕、鲁国“初税亩”、战国废除井田制,出现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出现、私营工商业、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著名都会、重农抑商(战国)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汉:犁壁(西汉)、翻车(东汉)、耧车(专业播种机)漕渠、白渠、坎儿井、(东汉)杜诗水排,煤做燃料,丝绸远销欧洲,“丝国”称号、(东汉)青瓷
三国两晋
魏晋南北朝:(北魏)均田令、白瓷、田庄经济盛行,商业活动十分萧条
隋:(隋唐)制瓷业
唐:曲辕犁、筒车缂丝技术,瓷器大量出口、雇募工匠(从征役制-雇募制)、市舶司坊市制
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南宋)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末年)焦炭冶铁、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瓷都“景德镇”、最早的纸币、设“榷场”、海外贸易、坊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夜市,晓市,草市)
元:黄道婆“脚踏三纺车”、清华,釉里红(彩瓷)、泉州成为第一大港
明:(明清)租佃关系成为主要经营方式、雇佣劳动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流行焦炭冶铁、棉布、斗彩,五彩瓷、商帮(徽商、晋商)、工商业市镇、抑商政策
清:粉彩,珐琅彩。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③_______,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期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④_______;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5、农耕方式的演变(1)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的集体耕作。

(2)春秋战国以来:⑤_______出现。

1)经营模式: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工业相结合。

2)评价:小农经济使农民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长期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在统治者压榨下已破产。

(二)土地制度2、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1)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2)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发展: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宋初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明清时期⑧_______现象普遍。

后果: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导致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二、手工业的发展3、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征(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2)官营、民营和家庭(田庄)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

(5)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

(6)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现响应的变化。

三、商业的发展1、市场的发展(1)秦至唐代,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交易收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2)秦代有管理“市”的法律,汉代有管理“市”的专门机构。

(3)南北朝时期○14“_______”出现并由政府管理,唐代○15“_______”繁荣。

(4)宋代“市”突破了汉唐时期○16_______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庙会集市繁荣;“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③_______,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期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④_______;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5、农耕方式的演变
(1)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的集体耕作。

(2)春秋战国以来:⑤_______出现。

1)经营模式: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工业相结合。

2)评价:小农经济使农民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长期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在统治者压榨下已破产。

(二)土地制度
2、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2)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
发展: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宋初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明清时期⑧_______现象普遍。

后果: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导致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二、手工业的发展
3、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征
(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2)官营、民营和家庭(田庄)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

(5)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

(6)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现响应的变化。

三、商业的发展
1、市场的发展
(1)秦至唐代,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交易收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2)秦代有管理“市”的法律,汉代有管理“市”的专门机构。

(3)南北朝时期○14“_______”出现并由政府管理,唐代○15“_______”繁荣。

(4)宋代“市”突破了汉唐时期○16_______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庙会集市繁荣;“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贸易范围扩大。

(5)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城市的发展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商业集中的趋势。

(2)西汉的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3)唐代时除了○17_______的商业最为繁荣以外,广陵(扬州)也是“雄富冠天下”。

(4)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5)明清城市中商业繁华,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以江南为盛。

3、商业发展的特点
(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2)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3)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

(4)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有关。

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一)资本主义萌芽
(1)手工业者扩大生产规模,雇人进行商品生产。

如在丝织业的中心苏州和杭州,机户开设机房,雇人进行生产,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富有商人打入生产领域,直接雇人组织商品生产。

如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出现暑袜店的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

店主与小生产者之间形成雇佣关系。

3、特点
(1)从区域和行业上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和纺织行业。

(2)从程度上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行业部门,是十分微弱的。

(3)从地位上看,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

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根本原因是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二)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3、推行:○18_______变法时首倡,为历朝沿用,明清时期强化。

4、主要表现:商业垄断、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范围、征收重税等。

5、影响
积极:一定时期内(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三)“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推行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或西方殖民势力),危机明清王朝的统治。

2、表现:“海禁”指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只准官方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指禁止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乾隆时期仅开放广州一处,并特许○19“_______”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这也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拓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