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文化经济学第五讲整理(修改版)

合集下载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文化产品的特点
2、创意产业人员关注自己的产品


工人所考虑的只有工资、工作条件以及所需要花 费的精力,而不会考虑到产品的式样,颜色或是 特性。 文化创造者(艺术家,演员,作家)非常注重产品的 原创性,卓越的艺术表现,以及艺术的和谐统一。 音乐家们可能会注重取得演奏的细腻性,艺术家 们可能不会特意地去迎合观众的口味而做出改变 (因此会影响到观众的消费欲望)。
文化产品的特点
4、产品的差异性 当顾客评估文化产品时,他们十分注重把它与其 他同类产品做比较。世上没有两个东西是完全相 同的,但是任何两个东西部是不同的。 尝试过两个产品之后,买方可能会认为甲种产品 比乙种产品更好,经济学家把它称之为纵向区别。 如果甲与乙销售的价格相同,那么没有人会买乙 种产品。文化产品在它们的特性、基调、风格方 面存在着不同,而这些都是独立于购买者对产品 质量评估之外的。



文化产品的特点
3、创作产品要求多种技能 生产一些文化产品一个人就足够了:如油 画 很多产品需要各种不同技能的专业人员, 每个人都可以把个人品味倾注于产品的质 量与形态中。电影拍摄工作就是很多艺术 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每人的专攻不 同,审美观点不同.喜好也不同,导演的 工作样性对创作行为意义重大。例如,一些人更喜欢演奏斯 卡拉蒂的奏鸣曲,或是选择观看一部成本低廉的电影。对 像斯卡拉蒂这样的作曲家来说,这种选择并不重要,但是 对劣质电影的版权拥有方来说,造成的影响非常巨大 并非所有的创作都能变为现实。创作一些歌曲成本低廉, 但是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创作投入却是高 昂的,如果固定(沉淀)成本达到了消费方的承受极限,就 会产生问题,剧团的管理方所制定的任何票价难以负担 《指环》的巨大投入费用,尽管音乐爱好者愿意出钱买票 这一问题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和音乐厅的财政赤字问题,也 说明了为什么一些非营利性依靠捐赠资助的组织应运而生

【北大经济学课件】保险经济学5

【北大经济学课件】保险经济学5

5
20世纪70年代之后,博弈论,特别是非合作博弈理论 和信息经济学的飞速发展,为产业组织理论提供了统 一的方法论. 90年代之后,产业组织理论非发展更为迅速,经济学 家们在逻辑演练和经验统计的工具以外增加了数学理 论模型分析.
6
二,保险企业与垄断类型
按制度经济学的解释,企业是为了节约频繁的市场交 易成本或者为了规避市场交易风险而创造出来的一种 经济组织,是市场交易的内部化. 当成立公司的交易成本小于委托的交易成本时,一个 保险企业可能就出现了.
这一指数是由经济学家赫希曼(A.O. Hirschman)和赫芬达尔 (O.C. Herfindahl)先后提出来的,该指数定义为市场上所有企业 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用公式表示为:
20
21
4.汉纳——凯伊指数 4.汉纳 汉纳 凯伊指数 经济学家汉纳和凯伊提出一种具有更一般性的集 中指数,这种指数与HHI指数类似,但对大企业所选择 的加权方式不同.
13
14
第二节 保险市场的垄断结构 与垄断行为
一,垄断结构,垄断行为和垄断性质
垄断结构 垄断行为 垄断性质: 经济集中型垄断和行政割据型垄断
15
二,保险市场垄断结构的衡量
从市场结构角度进行测量: 产业集中度 市场集中系数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 从市场绩效角度进行测量:
16
1.保险产业集中度: 保险产业集中度: 保险产业集中度
7
在世界各国的保险市场上,除了劳合社还存在少量的 独立承保人之外〔即使它们的生存也必须依托劳合社 这样的经济组织〕,人们见到的都是各种形态的保险 企业,而且它们大多是规模巨大,历史悠久,业务繁 杂的保险集团. 然而企业的规模不会一味地增大,企业的大小总会有 一个边界,其边界决定于边际规模的成本和收益,而 企业边际规模的成本和收益是由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 所决定的.

《文化经济学》复习资料(胡惠林著)

《文化经济学》复习资料(胡惠林著)

文化经济学(胡慧林著)题型:8个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一、名词解释1、文化生产:关于文化的生产,一种生产文化的活动和过程系统。

2、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3、文化商品:广义,泛指一切用于文化的生产与传播的文化产品。

狭义,通常人们所指的具有意识形态与精神文化内容属性的那一部分文化产品。

4、文化商品价值:凝结在文化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是主体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5、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它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后所产生和发挥的效益的广泛有用性。

6、原创性文化生产: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按照个人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对象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是文化生产核心。

7、文化需求(狭义):人们为了满足精神心理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的主观能动向往、追求与获取以实现精神满足。

8、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手段,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需求。

由于需求动机的不同和购买结果的不同,分为投资性文化需求(着眼于人文品格和文化素质发展的需求)和娱乐性文化需求。

(满足感官享受)9、非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无需支付价格就可以实现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需求,他由文化生产部门无偿提供文化艺术产品而实现。

例如街头雕塑、广场音乐会、其目的是满足社会公众对生活环境的良好文化氛围的要求。

10、投资性文化需求:着眼于人文品格培养和文化素质发展的需求,目的货币保值增值。

11、文化需求规律:文化商品价格是影响文化需求的基本因素,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文化需求总是随文化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文化商品价格上升,文化需求量就会下降;相反,文化商品价格降低,文化需求量就会增加。

12、文化需求弹性:在影响文化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反应现象就叫做“文化需求弹性”。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1、文化需求规律是人们对文化商品需求与价格之间运动、变化关系的内部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之一,需求规律反映和制约了人们对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一般关系,文化需求规律具体表现为需求量虽价格上升而递减,虽价格下降而递增的逆向运动关系。

文化需求是在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是正向相关关系。

2、影响文化需求的其他因素:①人口构成和流动,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和职业结构,人口流动也是影响文化需求的数量、结构和运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定地区人们的文化需求是以一定地区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的一定的流量和流速为其常态基因的②地理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产品,造成各地区、各民族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也在这个基础上造成了不同文化性格和社会文化需求的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③政治因素,主要包括文化政策和舆论宣传导向,在对社会文化需求的宏观调控中,表现为政府对一定时期文化精神的倡导和消费取向的藏否。

3、文化供给规律及文化供给弹性:文化供给规律主要指商品性文化供给规律,文化商品的供给规律主要表现为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文化供给量和价格的变化成正比,即市场上文化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者获利越多文化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相反,价格低,供给量就将下降。

反映文化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变动关系的概念,称之为文化供给价格弹性(E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表/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弹性系数。

4、影响文化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①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

是包括文化商品生产者、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在内的一个综合概念,它对一定时期文化供给状况产生基础性的影响。

②文化产品的生产周期。

③文化商品的经济政策。

它本质上是政府行为,对文化的生产、经营起宏观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包含财政支持、优惠的经济政策、经济手段的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

5、文化消费的特点:①文化消费内容的精神性。

文化经济学重点

文化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是研究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化经济对于现代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丰富人们关于文化和经济的理论系统与政策系统,实行新的社会主义和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正日益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成为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

2.实证分析:旨在判明文化经济及其结构、组织、资源、投资等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运行、如何重组的,通常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对象的运动趋势做出判断和描述,阐明客观对象“是怎样”的命题。

3.原创性文化生产: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独立地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一一原创形态。

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4.第三种形态:以原创作品形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绝不是机械化、社会化的生产,而是以个体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原创态生产。

这一类文化产品,唯有它的原创性才使它具有艺术的和商业的价值。

文稿拍卖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手稿拍卖,都属于这一类形态。

5.文化消费:文化商品运动的价值实现方式,是社会文化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标志人类文明存在的一种尺度,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力形态。

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6.精神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以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法律、宗教、民俗等精神产品中所蕴含、可用于文化生产和活动的诸多重要内容和形式。

7.文化市场调查:是文化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去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文化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资料。

从而掌握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对文化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提出方案或建议,供企业决策人员进行科学的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一种活动。

文化经济学知识汇总

文化经济学知识汇总

第一章1. 怎样理解文化与经济的基础性关系一、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同构、互动和一体化。

二、二、文化增长和经济总量增长文化增长:1、文化经济总量增长人类在精神层次上达到的文明高度:①物化成果所创造的价值②人力资源素质的整体提升后转变为生产力所创造的价值2、经济增长方式的当代转变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 文化的增长不仅受经济制约,还受政治、法律、哲学、道德、社会思潮等诸多意识形态因素影响b 文化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积累,有自身的特殊运动规律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变革并不总是同步的2.文化和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 文化产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取得发展的重要力量b 文化是促进市场稳定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c 文化对经济基础功能的“软化”作用d 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研究方法研究方法a 科学抽象,理论联系实际b 系统分析,动态研究c 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d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第二章1.文化生产是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形成的活动,是精神创作形态的过程系统。

文化生产2.现代文化生产形态的划分及关系:A 原创性文化形态--原始创作B 物态化文化生产--机器复制两种文化生产形态的关系1.原创态文化生产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2.物态化文化生产带有很强的市场选择的客观色彩、有组织的生产特征,因而具有很强的社会和经济的功利性。

3.原创态文化生产是高度的精神劳动过程,但其生产的欲望和原始动机则完全取决于生产者的4.文化冲动和激动。

它是个体性行为,主要还是表现为一个精神劳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物化,则是这个精神劳动过程的终结—表现物。

5.物态化文化生产是将原创产品商品化的物化劳动过程,其生产规律受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的制约,价值规律的运动曲线规定着这个生产过程的走向。

3.现代文化生产特征:现代文化生产特征:现代文化生产特征A较高的知识、技术和智能的综合性B 高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C 文化和知识的再生产性D 过程和结果的双重存在性4.文化生产的性质社会性、经济性5.文化生产的特点文化生产的特点文化生产目的的特殊性文化生产对象的特殊性文化生产时间的特殊性文化生产时间的特殊性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文化生产的过程的特殊性6.现代文化生产的双重运动现代文化生产的双重运动一、价值规律及其在现代文化生产中的一般运动二、文艺规律在现代文化生产中的运动特性第三章1.文化需求文化需求人们为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文化需求的量表现出来。

《文化经济学》重点笔记

《文化经济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文化与经济的基础性关系·文化被定义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员的人类从社会中获取的各种能力与习惯。

·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

·文化,应该是人类痕迹的总和。

留在纸上的是文化,留在地上的、山里的,更是文化,而且是更重要的文化,是第一手文化,因为它们是原生态文化,是纯粹文化,也容易是真、善、美文化。

·文化可划分为物质范畴和精神范畴,物质范畴指人类物质生活的外化及其痕迹,精神范畴指人类精神生活的外化及其痕迹。

·economics是(金钱、力气、时间、资源等的)节省、节约;(国家的)经济管理、经济制度。

“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即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

·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意义上运用“经济”概念,但是也不排斥其他的经济因素。

·经济或称经济状况,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活动”即社会物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统称。

一、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同构、互动和一体化1、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一般理解: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发展;文化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支配和影响着历史运动。

·经济和文化本来不具有这种关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直接同一的。

经济和文化都是人作为自然界本身的一部分。

·共生,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济活动文化经济一体化·同构、互动和一体化文化和经济演进的同步性,文化结构与经济结构在质的规定性呈现出一种力的同构关系·现代文化的发展,日益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和经济量,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显著,要具体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一体化,把握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文化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推动,离不开文化经济化。

文化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文化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是人们关于文化经济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人们在关于文化经济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学说和思想体系。

广义文化经济学研究一切文化经济现象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狭义文化经济学以个别文化领域里的文化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并解析其发展规律和特征。

2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一定的文化生产方式的成果和具体表现形态——物化形态。

P593文化生产文化生产就是关于文化的生产,一种生产文化的活动和过程系统。

P60 4物态化的文化生产它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

P635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P109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是包括文化商品生产者,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在内的一个综合概念。

它是对一定时期文化供给状况产生基础性影响的因素。

6文化需求P92人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被看作是文化需求,都是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这就是广义的文化需求。

狭义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心理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的主观能动向往,追求与获取以实现精神满足。

7文化需求规律P96文化需求规律是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运动,变化关系的内部联系。

8文化供求的调节文化供求的调节是根据文化供求关系的矛盾状况,运用一定手段进行调整,以保持基本平衡的行为。

P1159文化需求弹性在影响文化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反应现象就叫做文化需求弹性,它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

P9910文化供给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谁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

文化供给一般分为商品性供给和非商品性供给。

P10511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人实现精神心理满足的社会行为过程。

广义的文化消费指人的一切精神心理满足的社会实践。

狭义的文化消费是指人们对一切关于以文字和其他表达形式为载体的意义符号消费。

【VIP专享】文化经济学部分笔记(胡惠林版)

【VIP专享】文化经济学部分笔记(胡惠林版)

《文化经济学》(胡惠林版)部分笔记第1章导论文化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社会系统,文化经济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精神和知识作为财富之源的特殊存在方式。

第1节文化与经济的基础性关系1、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同构、互动和一体化1.共生: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就是文化活动,都具有文化意义,同时也就是使得文化本身从它一开始就具有了经济的特质,而经济也蕴含着文化的特征。

文化和经济作为人的生命行为和生命力存在方式的过程系统合体现,统一地存在于同一的对象中;2.同构: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关系,使得文化和经济的演进在人类社会的生长过程中具有同步性、文化结构与经济结构在性质上有同构关系;3.互动:文化和经济的同构性,决定了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性,即一定的文化结构必然是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而经济结构又通过文化结构来表现其丰富性;4.一体化:文化经济的互动性使经济不断地向文化领域全方位地交叉拓展,使得文化价值成为商品重要的价值因素,同时也使得一切关于知识和美的精神文化创造获得了财产和财富的价值认同,两者互动最终实现了文化和经济的一体化,即以文化的经济价值为追求目标的产业 – 文化产业的形成。

2、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a文化的增长不仅受经济制约,还受政治、法律、哲学、道德、社会思潮等诸多意识形态因素影响b文化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积累,有自身的特殊运动规律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变革并不总是同步的第2节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1、文化经济学的产生2、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3、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a科学抽象,理论联系实际b系统分析,动态研究c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d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第3节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文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2、文化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2章文化生产文化生产是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形成的活动,是精神创作形态的过程系统。

第1节现代文化生产的划分和产品差异1、现代文化生产的形成1.原始文化生产时期(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统一)2.古代文化生产时期(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分离)3.现代文化生产时期(文化生产成为独立的社会生产部门)2、现代文化产品的差异1.原创作品2.可供进入流通领域的文化商品3.以原创作品形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3.文化产品再创造过程,生产了文化消费者的文化创造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4.文化消费促进人的再生产第2节文化消费结构1、文化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1.商品性文化消费↑与自给性文化消费2.实物性文化消费与服务性文化消费↑3.娱乐型文化消费与教育型文化消费↑第3节文化消费水平1、文化消费水平及其划分1.文化消费水平:一定时期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文化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

北大经济学原理第五课

北大经济学原理第五课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Elasticity and ItsApplication1弹性Elasticity . . .……是对买者和卖者对市场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程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方法…is a measure of how much buyers and sellers respond to changes in market conditions……使我们能够更精确地分析供给和需求…allows us to analyze supply and demand with greater precision.2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给定百分之一的价格变化,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就是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i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given a percent change in the price.它衡量了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该物品价格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大小It is a measure of how much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a good responds to a change in the price of that good.34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Determinants of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必需品还是奢侈品Necessities versus Luxuries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Availability of Close Substitutes市场的界定Definition of the Market时间范围Time Horizon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Determinants of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倾向于更富有弹性:Demand tends to be more elastic :如果该商品是奢侈品if the good is a luxury.时间间隔越长the longer the time period.相近替代品的个数越多the larger the number of close substitutes.市场界定得越狭隘the more narrowly defined the market.5计算需求价格弹性Computing the Price Elasticityof Demand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数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数,就计算出了需求的价格弹性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is computed a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quantity demanded divided by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price.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Percentage Changein Price67计算需求价格弹性Computing the Price Elasticityof Demandpricein change Percentage demandedquatity in change Percentage demand of elasticity Price =例:如果冰淇淋蛋卷的价格从2.00美元上升到2.20美元,你所购买的数量从10个下降到8个,那么你的需求弹性可以计算如下:Example: If the price of an ice cream cone increases from $2.00to $2.20 and the amount you buy falls from 10 to 8 cones then your elasticity of demand would be calculated as:(810)10020102(2.20 2.00)101002.00percent percent−×−==−−×运用中点公式计算需求价格弹性Computing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Using the MidpointFormula如果你试图计算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你马上就会注意到一个恼人的问题:从A点到B点的弹性,与从B点到A点的弹性是不同的。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三、文化需求的弹性 1、弹性? 在影响文化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因 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反应 现象就叫做“文化需求的弹性” 2.种类 (1)文化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量与文化商品价格之间的变化关系 文化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文化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 的比率

属于生产性劳动(

(一)区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标准 一是看它是否生产剩余价值 二是看它是否生产商品 两者必须同时满足



第四章 文化需求、供给和均衡
第一节 文化需求
一、文化需求的产生及类型 1.文化需求的产生
物 质 需 求 精 神 文 化 需 求
——
付费文化需求( ) 公益免费文化需求( ) 投资性文化需求( ) 娱乐性文化需求( ) A 街头雕塑 B广场公益音乐会 C露天免费电影 D 购买古玩等艺术品 E购买影碟等 F 到酒店吃饭

文化商品 价值 的两重性

(1)
文化商品价值的两重性
文化商品的 社会整体价值判断
文化商品 生产主体的价值判断
创作主体的生命体验 创作的价值标准
能多大程度的满足 社会的精神消费需要
问题
问题
曹雪芹的《石头记》! 凡高的画!
(2)文化产品的潜在精神价值和文化商品交换价 值的两重性?

六、文化商品的价值实现机制 如何使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

(2)文化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量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变化关系 文化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人们可支配收入变动的百 分比

四、影响文化需求的其他因素 除上述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参考书目:《文化经济学》(第二版)胡惠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文化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文化经济学的产生(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商品性质充分展现)1.文化经济学一直难以产生的原因(1)很难在经济学分析中界定文化本身的内涵和外延(文化产业的包容性和共生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的界限不确定性),因而文化在经济学分析中很难界定有统一的定义。

(2)文化因素的量化在计量技术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

随着经济计量技术的发展,文化因素逐渐进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

(3)文化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性质,文化经济学涉及范围广,知识较广,系统研究的难度较大。

2.文化产业就是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最直接的产物即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就是将文化资源中的商品属性剥离出来,是文化因素成为活性因子促进经济增长,既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文化化:指经济文化一体化过程中,由于二者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经济生产的重心已经有物质领域扩展到精神层面,从而形成市场经济下具有新质内容的经济综合体。

2.文化经济学产生的条件(20世纪60年代自鲍谟尔和鲍文的论文《艺术表演:其经济困局》)①物质条件: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入财富型消费②知识条件:计量统计学的量化问题以及虚拟变量问题,许多经济变量可以定量化或者可以进行直接测量,如商品的需求量、收入、产量等。

还有无法定量化或者进行直接测量,职业、性别收入等。

这种用两个数字来表示对被解释变量有重要的影响而自身又没有观测数值的一类变量称为虚拟变量一般地,在虚拟变量的设置中:基础类型、肯定类型取值为1;比较类型,否定类型取值为0。

③学术条件:总结:文化经济学的产生的社会条件和知识条件决定了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文化经济学的定义定义:文化经济学是指一门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于一切公共及私有的创作艺术、表演艺术、文化遗产及文化产业的学问。

着重研究文化部门的经济组织以及与文化相关的生产者、消费者、政府部门的行为。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守文经济学课件第五章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守文经济学课件第五章
济法》
丹尼斯·特伦:《商法与经济法》
施米托夫:《英国经济法的各种形式》
(二)学术关注与理论创新
1、学术关注的变化
➢学术关注先是主要侧重于基本的调整对象、 特征、地位、体系等本体论问题,
➢在本体论问题相对较为明晰以后, 学界的整体关注进一步扩展到经济法 的宗旨、原则、主体、行为、权义、 责任、程序等价值论、规范论、运行 论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 行,要求多方面地改变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主要采用行 政手段管理经济的传统做法。
经济法渊源
➢经济立法并不发达,当时的经济活动主要地还是靠 党的政策来指导,因此,中共中央的历次重要会议 的文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点
➢存在着把经济法“泛化”或“最大化”的问题。
的大量颁行。
国外法学理论和法律文本的大量引入。 ➢社会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新型经 济关系的不断涌现。
特点
➢变易性 经济法学的发展是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相关联 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政策、法律文本 的频繁调整,使得经济法理论相应产生了剧烈变化。
➢不成熟
由于经济法所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始终处于变动 之中,经济立法也在宗旨、立法技术等方面表现 出了不尽统一和不尽一致之处,使得经济法理论 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与变动着的经济生活相距甚 远的问题。
列举代表性法律、法规如下:
改革开放之初,
个体利益分配与财政利益分配,是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的。
两类分配的问题都是在经济立法上要有 效解决的难题。
1980年《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
理体制的暂行规定》
1980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第五讲追悼志摩之胡适和志摩

第五讲追悼志摩之胡适和志摩
鲁迅——留下朱安作为名义上的妻子,却从来没有行夫妻之实,后娶学生许广 平为妻。不是屈从而屈从的折中办法,苦了朱安女士,空耗其一生。
• 江冬秀与胡适的结合—— 家母之命、媒妁之言、算 命先生瞎凑和灶神爷保佑 下的产物。
• 胡适到上海、美国求学, 借一切机会延迟婚期。
• 1917年末,与江冬秀完 婚,时隔近十年。
范仲淹的《灵乌赋》里叫 做“宁鸣而死,不默而 生”。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
在复古逆流横行之时,他却呼 吁文学革命、实行白话诗写作; 在众人为各种“主义”狂热时, 他却呼吁“多研究些问题,少 谈些‘主义’!” 在众人高叫
打倒“资本主义”、“封建势 力”、“帝国主义”时,他却 说我们的五大仇敌是“贫穷”、 “疾病”、“愚昧”、“贪污” 和“扰乱”。在众人崇尚暴力 革命时,他却说我们应该走逐 步改良的路,从事“自觉的改 革”……
2、有魄力,有才干,遇事决断,具有侠义心肠: • 迫使胡适与情人断交 • 仗义援助梁宗岱妻子胜诉 • 慨然捐资为家乡修路,出钱帮助家族后生求学 • 同情革命,庇护革命人士 3、贤妻良母,淡泊名利 4、爱好打牌,读武侠小说,尤好金庸
怕也是爱
• “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 ,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德 国文学极少怕老婆的故事,故 不易民主;中国怕老婆的故事 特多,故将来必能民主。”
胡适的新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又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写于1916年8月,收入《尝试集》。初版时题 作《朋友》,是他当时孤寂、苦闷心情的自然 流露。他期待着“同志”共同参与文学革命。
老鸦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文化经济学知识要点

文化经济学知识要点

一、知识性的问题1、文艺经济学:(1)文化经济学的分支学科;(2)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文学艺术产品的生产流通、经营管理规律的学科。

2、影视经济学:(1)文化经济学的分支学科;(2)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影视产品的生产流通、经营管理规律的学科。

3、文化需求:文化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4、文化需求弹性:(1)在影响文化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反应现象就叫做“文化需求弹性”。

(2)文化需求弹性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

5、文化供给:文化供给是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

它与文化需求相对应。

它作为文化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文化需求共同构成文化经济的基本矛盾运动。

6、原创文化生产: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

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7、物态化文化生产:它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

其特征是将具有价值的原创态成果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化成果。

机械复制是其最主要的形式。

8、虚拟文化生产:虚拟文化生产是一种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现代文化产品生产行为。

9、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人实现精神心理满足的社会行为过程。

文化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消费是指人的一切精神心理满足的社会实践。

狭义的文化消费主要是指人们对一切关于以文字和其他表达方式为载体的意义符号的消费,包括对一切文化消费品和文化劳务的满足和享受。

10、文化消费结构:(1)物质消费结构反映和表现的是人们与物质生产与分配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建构的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文化消费作为精神消费的一种主要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反映的是人们与精神生产之间和分配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建构的人们的社会精神生产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文化人类学(2010年3月20日)整理人:郭瑛、李宜轩我们从这周开始进入另外一个话题,文化人类学。

这是比文化经济学更古老的问题。

一、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性马克思是西方公认的文化人类学家之一。

恩格斯曾经这样评述马克思的贡献:正像达尔文发现有季节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史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技术、XX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念、艺术以至XX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他对马克思贡献的概括是十分客观的,是作为一个学者、科学家的判断。

1这段话对我影响深刻。

我认为,人们在关注的大都是马克思的发现,如无产阶级专政、剩余价值论等,这些其实与对全人类文化的探究相比,并没有那么重要。

进入21世纪时,美国一家杂志期刊发起了关于“哪几本著作影响20世纪人类发展”的评书运动,中国唯一当选的一本书是的军事著作。

很多思想家都认为20世纪的潮流是技术第一,而却认为,人的因素是第一的,这种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著作中否定了很多西方思想家认为农民落后的看法。

而事实也证明,那些没有受过教育、最卑微的、最没有战斗力的农民,经过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很强的战斗力,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军队组织形态。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普遍推行双头政治,将支部建在连上,使得没有武器、没有工业基础的农民军队最终击败了强大的敌军,才有了今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还指出,上层建筑会对历史做出反应,他坚持相互作用论。

这与索罗斯认为的人的预期会影响市场有相似的含义。

从世界的眼光看来,中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我在80年代来到美国,有一1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1972 P574帮外国留学生找我辩论,问为什么要批判四人帮。

阿拉伯学生说,要是阿拉伯人们有了,就不会受气了;拉丁美洲学生说,要是他们有了,现在就不会有依赖经济了;希腊学生说,二次大战时他们共产党游击队很成功,但斯大林却牺牲了他们,如果是,一定是交易不动的。

这些话很有意思,我们评论中国要从全球的历史的角度去评价,而不是从内部视角去评价。

二、文化人类学的特点文化人类学的主题与经济学相反,其主要任务是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人类学将目光投向古代。

北大所研究的考古,在西方其实是一个很窄的研究角度。

对文化人类学而言,少数民族的文化就是化石,一些工业文明还没有影响、没有开化的地区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马克思、熊彼特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考量社会主义,我也认为人类应该走向社会主义,但着眼点不同。

我认为,人类社会从手工劳动发展到社会生产,再到知识经济,而知识是公共品不是排他品,因而不需要资本主义。

当然,社会应该保有一定的资源以保证生产来造福人类。

三、对文化多样性理解的不同角度在中国崛起之后,全世界的历史学家、哲学家都活跃了起来,认为汤因比的理论要重新检验,马克思韦伯的新教理论也要重新检验。

照他们看来,中国的文明应该是静态、无发展的、落伍的,而现在中国发展却非常快,有赶超西方的趋势,因而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机制是什么。

做历史永远都是使用当代的经验重新去理解和诠释过去。

汤因比的冲突反应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典型模型,对费正清等人有重大的影响。

经济周期学派认为,外界的刺激,会引起内部动荡,然后衰减。

中国人很喜欢历史,但都是宏观大历史,而Braudel研究的则是微观历史。

宏观历史把历史写成了少数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的历史,认为英雄创造历史,帝王创造历史,昏君败坏历史。

宏观历史是拿道德标准来判断历史,没有研究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原因。

马克思虽然从经济角度研究历史,却是将目光集中在研究经济上层。

而法国的历史学家研究的则是非常具体的事情,比如两国发生战争,他会研究打仗的指挥系统;命令要靠什么传播,是坐船、骑马还是赶马车,从这里到那里有多少天。

中国却很少想过对付游牧民族的骑兵需要多少步兵,我们讲腐败、专制,却没有做过对历史微观的研究。

Braudel不是考证故事出来就完了,他还着力构建一个哲学体系,提出新的三层次架构。

他受到马克思的影响并有所突破。

马克思有一个猜测,需要全世界同时进入共产主义,这只是政治猜测,而他却使之成为了观念:所谓资本主义、科学的发展不是一国的现象。

要研究资本主义怎么发展,应注意到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国现象,应从世界市场出发。

其实,宋、明时代中国已经是世界体系的重要部分,现在可以说只是在恢复影响。

Harris写了一本非常薄的书,叫《Cows, pigs, wars & witches: the riddles of culture》,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推广到文化。

他将物质生活分成几个层次,认为人最基本的需求是食物、空气和水。

食物可以通过打渔、种地等多种方式获得,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不是依靠价格,而是根据生态环境。

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就否定了地理环境决定论。

他将物质生活分解为生态和技术,认为比经济基础还重要的是技术,技术决定不同的生态结构。

生产环境不同,选择就不同,人们用经验选择如何生存。

Harris曾列举了三个案例。

第一个讲的是巫婆崇拜漂亮女孩,却烧老太太。

第二个讲的是猪肉。

在经济学里认为非西方主流文化的民族都落后的、非理性的,但他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Harris研究为什么有些民族吃猪肉,有些却不吃。

研究发现,猪肉价值高,口感不错,产量很高,中东很多XX却禁止吃猪肉。

因而他提出:禁吃猪肉是怕日子过得太舒服而丧失战斗能力。

中东缺水,都是山地,养的主要动物是山羊。

山羊吃草会吃草根,不可能长期呆在一个地方,需要不停迁徙,所以游牧民族的重要特点是:第一不积累财富,他们唯一财富就是一群羊;第二非常吃苦耐劳,荒山野地里可以生存。

假设有一个民族鼓励吃猪肉,认为猪肉很好吃,那么大部分猪肉应该是被贵族吃了的,贵族养尊处优,就不愿意打仗,民族就会灭亡。

在中东的历史,民族已经换了很多代,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要保持战斗力必须持续迁徙,不能恋家。

为了保持民族生存,于是把纪律变成禁忌。

由于能吃猪肉的人很少,只有上层能吃,这样反而会得人心,于是变成了戒律。

现在很多人认为有很多不合理的做法,但这其实也是防侵略,保人意志的方法。

再看德国和日本,德国人的住房很科学化,德国的床、被子、枕头很简陋,饭也很难吃,德国竞争能力的保持和他们的文化很有关系;在日本的教育中,也很重视培养小孩吃苦耐劳的精神。

那么中国呢?我们需要思考。

猪后面的是哲学,非常值得中国人思考。

敢冒险的人应该去世界闯一闯。

第三个故事很有意思。

Harris在写文章时没有去过印度,但知道印度有神牛的习俗。

很多人认为印度是东方文化,其实是西方文化。

世界上谁是最爱好自由的民族?西方描写最热爱自由的人是吉普赛人,起源于印度。

为什么神牛在印度有那么高的地位呢?在中世纪的欧洲历史,什么样的人最贫困?和今天的美国一样,是单身母亲带几个孩子的家庭。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单身母亲的辛酸,造成了西方文明的衰落。

西方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男劳力,其中黑人阶层人口比例很大,黑人男人却最不负责任。

因而,重新恢复当爸爸的责任很重要。

那么单身母亲怎么生存呢?研究发现,欧洲和印度一样,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只要家里有一头奶牛,就可以养活这些小孩。

因此,奶牛是社会生存最重要的基础环节。

在中国对XX和XX问题的处理上,一定要充分理解、尊重当地人民的生存方法,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美国社会学家写了世界系统,在汤因比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扩散。

在宏观金融学中的重大发现是,新古典经济学模型选错了,它选择了布朗运动的扩散模型,而真正的模型应该是一个反应扩散模型。

科学技术发展、人口增长都是属于化学反应。

A加B可能是C。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菊与刀》的中文版。

文化人类学最有意思的应用是在二、三章中,关于决定是否废除天皇制的部分,最后听从了一个人类学家的话没有废除天皇制。

这个人类学家认为,认为日本不能废除天皇制,天皇发一个诏书投降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亡,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日本迅速走向现代化,而中国的现代化却经历了很曲折的过程,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没有人类学家参与决策。

四、从巴克迪亚里人的生活理解文化多样性(1)概述两万年前,人类作为狩猎者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追逐猎物是人类当时拥有的最高技能。

一万年前,人类不满足于仅仅作为狩猎者而成为地球的主人,于是人类开始驯化动物和培育植物,试图主宰自己的生存环境。

在人类不断向上进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一次至关重要的社会变革:继续数百万年的游牧与漂泊,还是选择定居过稳定的生活。

不同的民族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根据各自依赖的环境,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伴随着历史长河的洗练与沉淀,从而形成了当今多种文化并存的文明世界。

(2)影片介绍本堂课通过观看BBC记录片《The Ascent of Man》中对巴克迪亚里人真实生活的记录,在科学的哲学潜流中体验中东游牧民族的文化,体会多种文化差异的起源。

波斯的巴克迪亚里人至今仍然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庞大的游牧活动。

公元前10000年前,游牧民族必须跟随大群野生动物自然的迁徙来维持生存,随后,当绵羊和山羊开始驯化后,这些没有自然迁徙的动物就成为游牧民族赖以维持生存的支柱和希望,他们每天生活的中心就是这些羊群。

而为了让这些动物活下去,游牧民族的生活也是在日复一日、毫无尽头的挣扎中度过。

当白天到来的时候,他们的脑海中都有一个问题:羊群能赶过下一个高地隘口吗?游牧民族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牧场,攀越一个又一个险阻,这样的生活毫无新意。

游牧民族中,妇女的地位十分有限,她们的作用就是为部落生养男孩,过多的女孩会给整个部落漫长的游牧生活带来灾难。

她们拥有最原始的技术:烤面包、做酸奶和纺羊毛。

这些简单轻便的方法并无任何浪漫可言,只是为了能够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维持生存,可以日复一日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另外,因为很多生活用品不易移动,巴克迪亚里人也不知道如何制作,所以他们通过和定居的居民交换物品来获得所需。

对于这些游牧民族而言,他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寻找新的牧场,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创新和思考,他们唯一的传承是那些简单的生活技巧,每个儿子唯一的野心就是像他的爸爸一样生活,由此也可以总结出文明永远不可能在漂泊游牧中成长起来。

巴克迪亚里人每年都要跨过六大山脉,然后再返回。

其中春季欢场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冒险活动,那就是跨越巴祖夫特河。

他们必须听天由命,因为不知道这次欢场之后剩下的羊群能否维持部落的生存,自己是否还能够存活。

三个月的溶水使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整个部落的男人、女人和动物经过长期的游牧已经疲惫不堪,面临他们的是将要用一天的时间带领羊群过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