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应用精益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
企业管理理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对比分析

企业管理理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对比分析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成为了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行业因其特点和需求的差异,在应用企业管理理论时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将选取制造业、服务业和互联网行业,对企业管理理论在这些行业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重点通常在于生产流程的优化、成本控制以及质量保障。
在生产管理方面,精益生产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消除浪费、优化流程和持续改进,制造业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以其精益生产模式而闻名,通过准时化生产(JIT)和自动化等手段,减少库存积压,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中也至关重要。
目标成本法是常用的管理方法之一,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设定好目标成本,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
此外,全面质量管理(TQM)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和全企业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
服务业与制造业有着显著的不同,其重点在于提供优质的客户体验和人力资源管理。
在服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CRM)理论被高度重视。
企业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数据,了解客户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比如,酒店行业会根据客户的历史消费记录和特殊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房间布置和服务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在服务业中也具有关键地位。
由于服务的提供主要依赖员工与客户的直接互动,因此员工的培训、激励和满意度对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服务行业通常采用员工授权的管理方式,赋予员工一定的决策权,以便能够迅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和解决问题。
互联网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具有创新速度快、竞争激烈和技术驱动的特点。
在这个行业中,敏捷开发管理理论备受青睐。
通过快速迭代、小团队协作和持续集成,互联网企业能够迅速推出产品,并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改进。
例如,字节跳动旗下的多款产品,如抖音,就是通过敏捷开发不断更新功能和优化用户体验,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企业管理理论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有哪些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
对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企业管理的本质和规律,吸收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方法,推动企业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一、国外企业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提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工作的标准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泰勒强调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量,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同时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以激励工人提高工作效率。
这一理论在 20 世纪初对美国的工业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2、管理过程理论亨利·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个职能,并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如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等。
这一理论注重对管理职能和原则的系统阐述,为管理实践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框架。
3、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发现了人际关系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强调员工的满意度和团队合作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此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也为理解员工的动机和激励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运用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它强调通过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线性规划、决策树、排队论等方法在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5、战略管理理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战略管理理论逐渐兴起。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强调通过分析行业竞争结构,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如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
此外,核心竞争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也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在当今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是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精益质量管理方法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并进一步讨论其对企业的价值和潜力。
一、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精益质量管理方法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体系,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生产管理哲学之一。
其核心观点是通过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来实现持续改进。
在精益质量管理方法中,质量被定义为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并且将质量作为核心价值创造的要素。
二、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的主要原则1. 持续改进:精益质量管理方法鼓励企业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并通过开展持续改进活动来推动质量提升。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要胸怀“永远追求完美”的精神,不断优化企业的流程、产品和服务。
2. 流程优化:精益质量管理方法提倡企业通过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来优化流程。
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各个环节的需求和瓶颈,并通过改进流程来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3. 顾客导向:精益质量管理方法强调满足顾客需求的重要性。
企业需要通过准确理解顾客期望和需求,为顾客提供超出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4. 基于团队的合作:精益质量管理方法鼓励企业搭建跨部门、跨功能的团队,实现信息共享和协作。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共同制定和实施质量改进计划。
三、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案例1. 丰田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是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的典型应用者之一。
通过质量管理的不断改进,丰田汽车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丰田的生产体系注重流程优化和团队合作,通过不断挖掘潜在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
2. UPS快递公司:UPS快递公司是另一个成功应用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的企业。
UPS快递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持续改进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团队协作,实现了高效的运营和卓越的客户满意度。
四、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的价值与潜力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全球经济条件下精益生产的应用和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条件下精益生产的应用和发展分析鲁能博西安思源学院管理学院【摘要】本文主要提出了全球经济条件下实现精益生产使企业走向精益化的路线。
对如何实现精益生产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且就如何与企业的价值创造的战略规划结合提出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精益生产生产率经济全球化近几年来,中国的企业也掀起了精益化浪潮。
很多企业都提出精益化的要求,并由专门的部门如工业工程部等进行推动。
5S,TM,KANBAN。
JIT等精益工具也得到普遍使用,有的取得了不小的改善效果。
一、精益生产概述精益生产的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詹姆斯·沃麦克等在研究了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之后提出的。
其含义是在生产的各个层面上,采用能完成多种作业的工人和通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器,以持续改进为基础,通过实施准时化生产,不断减少库存,消除一切浪费,降低成本的一种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的基本目标是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精益生产理论与企业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就是:不断消除对资源的浪费﹑协同工作和沟通。
精益生产方式的设计技术也体现这一思想。
1.现代生产管理的生存方式。
进行生产活动仅仅对生产流程予以持续的改善,还不足以实现精益化生产,还要进一步改善生产流程中的个别活动,以更好的配合改进过的生产流程。
在没有或很少库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通过减少生产准备时间,机器检修、待料的停工时间和减少废品的产生。
2.提高劳动利用率。
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的关键在干一人负责多台机器,这就要求对操作工进行交叉培训,交叉培训的目的是使生产线上的操作工可以适应生产线上的任何工种。
另一方面,库存、检验、返工等环节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并不能增加产品的价值,若消除了产品价值链中不能增值的间接活动,那么由这些间接活动引发的间接成本便会显著降低,劳动利用率也相应得以提高。
3.精益设计的管理方式。
精益生产常采用项目管理方式,项目小组负责人的任务是进行新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直到投产,他有权借调各部门的人员组成设计组和直接控制完成计划所需的资源。
国内外企业应用精益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企业应用精益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生产管理精益管理JIT准时制零库存标准化作业质量管理6西格玛一、研究背景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成本随之也越来越高。
要求企业提高柔性和市场响应能力,运用精益生产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资企业、台资企业进入中国,精益管理方式也随之被引入。
然而2004年,来自美国《工业工程师》杂志的两篇报导称:“在中国生产的轿车成本高于底特律,因为没有利用精益生产方式。
在轿车的成本中劳动力的成本只能占5%,因此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无法造就轿车生产的低成本优势[1]。
当时个别企业仅仅是模仿其中某一项技术,没有生产经营观念的彻底转变和管理意识的彻底更新,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相关理论简介1、精益管理精益生产管理,又名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并且显著改善企业效益的一种全新生产管理模式。
最基本的概念是,杜绝浪费材料、人力、时间、空间、能量和运输等一切资源。
日本筑波大学教授门田安弘年在1983年对丰田生产方式作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阐述。
他指出,丰田生产方式是以准时生产JIT和自动化为两大支柱,包括生产均衡化、缩减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弹性化、看板方式、制定标准作业、全面质量管理、多能工等多方面内容的一个完整的生产方法体系。
199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James P.Womack和Daniel T.Jones在其出版的《改变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中将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精益生产管理,并对其管理思想的特点与内涵进行了理论阐述[1]。
2、准时制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是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
精益生产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有何特点

精益生产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有何特点精益生产,这一源自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管理理念,如今已在全球范围内的众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以消除浪费、优化流程、提高质量和增强灵活性为核心目标,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然而,不同行业因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在应用精益生产时也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首先来看制造业。
在汽车制造行业,精益生产的应用尤为突出。
由于汽车生产涉及大量零部件的组装和复杂的工艺流程,精益生产的理念被深度融入其中。
为了减少库存积压,汽车制造商通常会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采用准时制(JIT)的零部件供应模式。
这意味着供应商需要按照精确的时间和数量交付零部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成本,同时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而且,在汽车生产线上,通过精益生产的方法,不断优化工位布局和操作流程,减少工人的动作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采用单元化生产模式,将相关的工序集中在一个工作单元内,减少了零部件的搬运距离和时间。
电子制造业也是精益生产的积极践行者。
在这个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对生产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要求很高。
精益生产帮助电子制造企业实现了快速换线和小批量生产。
通过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模块化的生产线设计,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产品切换,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利用价值流分析(VSA),识别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非增值环节,如过度的检验和等待时间,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相比制造业,服务业在应用精益生产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以医疗行业为例,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疗质量是关键。
精益生产的方法被用于优化患者的就诊流程,减少等待时间。
通过对医疗流程的细致分析,消除不必要的环节,如重复的挂号和排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团队协作也得到重视,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效运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在物流行业,精益生产主要体现在优化运输路线和仓储管理上。
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减少库存水平,降低仓储成本。
世界三大精益生产体系及应用比较

世界三大精益生产体系及应用比较摘要:杜绝浪费、尊重员工以及通过生产改进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是精益生产理念的核心,代表着当今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本文就精益生产概念进行阐述,通过分析比较丰田生产体系、丹纳赫业务管理系统以及博世生产系统,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精益生产模式。
关键词:精益生产体系;柔性管理;降本增效引言:从精益生产概念的提出到现在,迄今数十载,全球不同区域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形成了精益生产体系的不同分支和体系,并形成了影响力最大精益生产体系。
为了更好分析和应用精益生产体系,切实促进制造业相关企业的良性发展,实现降本增效,应通过分析和比较世界三大精益生产体系的实践应用情况,逐步探索有效落实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措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转型。
1精益生产概念的提出与特点精益生产一词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是对日本丰田公司生产方式的定义和总结,其中还包含大量生产方式及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进一步理论提升,在20世纪60年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成为了先进生产组织体系的代表,并影响着21世纪的创造业发展。
其特点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是消除不增值活动,也被称为消除浪费。
高质量低成本是精益生产所追求的目标,其核心在于消除在大量生产和单件生产中存在的不增值活动,例如生产等待、不良品返工、库存等同时优化和改善增值活动,以此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避免浪费人工和延长生产进度。
其次,是整个生产系统的柔性化。
精益生产以适度自动化的形式,重点强调对当前生产设备和条件的改造、优化,以此保证生产环境的柔性,而非刻意追求自动化和机械化的生产设备,以此来避免资金和技术浪费,提高生产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1]。
最后,是在员工管理上的人性化。
不同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对员工的施压和约束,精益生产模式给予了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利,而且在人事组织结构上有着扁平化的特点,不仅消除了上下级之间隔阂,而且提升了信息沟通效率,有助于构建团结一心的企业文化氛围。
精益生产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

精益生产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精益生产是一种重视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和品质的生产管理方法,它的核心是通过不断的改善和优化来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生产效率,纷纷开始尝试引入精益生产理念,以期在资源利用方面更加高效,同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对精益生产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精益生产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1.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汽车制造业,其发展始于二战后,丰田等企业率先引入并倡导其理念。
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消除浪费,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以满足客户需求。
它强调物尽其用,避免过度生产和库存积压,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持续改善,通过高效的生产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和市场反应能力。
2.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现状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限,管理经验和资源也相对不足。
在生产管理方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生产过程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
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中小企业更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意识到必须要改善自身的生产管理和效率,以求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精益生产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所关注和接受。
据统计,已经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引入了精益生产理念,通过改进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精益生产理念,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并减少浪费,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
通过精益生产的方法,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和产品品质,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2.降低生产成本精益生产注重消除浪费,包括过度生产、过多库存、不必要的运输、繁琐的生产流程等。
这些浪费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中小企业通常受到成本管控的压力,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是中小企业引入精益生产理念的重要原因之一。
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精益生产方式,这一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目前正在欧洲、北美、亚洲等地的许多大的制造企业推行的先进生产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开发和制造的周期、缩短交货周期、降低库存及现金投入。
因此,精益生产方式的推行将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显著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本文将从精益生产方式的诞生、发展及应用展开分析,对精益生产的五大原则、制造企业的七大浪费有及推行精益的主要工具进行研究。
对精益生产的特点,以及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区别进行论述。
对H公司推行精益生产的背景、目标和方向进行分析,对H公司推行精益的部分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和剖析,并对精益生产对H公司KPI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竞争力的改善进行论述,对企业的精益生产思想及精益文化的推广提出了建议。
最后总结归纳出在H公司采用精益生产方式进行运营管理的主要成果,并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于在国内的涂料企业中进行推广或借签。
浅析东西方实施精益的区别课件

首先,对东西方实施精益管理的 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价,总 结出了双方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 特点和区别。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选 取了多个在东西方实施精益管理 成功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 特点和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 析和比较。
02 精益生产概述
精益生产定义及特点
• 精益生产定义: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为目标,采用持续改进和标准化管 理方法的生产方式。
西方文化背景下,精益生产的实施可能更注重细节优化和创新驱动。
企业战略差异对精益生产实施的影响
01
东方企业战略
02
西方企业战略
强调稳健经营、长期发展和多元化战 略,注重平衡和稳定。
强调创新、市场导向和专业化,注重 灵活性和效率。
03
精益生产实施
东方企业战略下,精益生产的实施可 能更注重整体流程优化和资源整合, 而西方企业战略下,精益生产的实施 可能更注重产品创新和市场响应速度 。
05 实证案例分析
东方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成功案例
海尔
海尔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通 过全面引进精益生产理念和方法,实现了生 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显著降低。具体 来说,海尔推行了“零库存”管理,通过实 时掌握客户需求和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了快 速响应和高效运营。
华为
作为中国知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在 推行精益生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华为 与日本企业合作,引入了日本的精益生产理 念和工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 改造,逐步形成了具有华为特色的精益管理
VS
欧洲的精益生产
欧洲企业在精益生产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 用。例如,德国的制造业一直以精益生产 著称,其企业如大众、宝马、奔驰等通过 引入精益生产方法和技术,提高了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欧洲的其他国家如 法国、英国等也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中广泛 应用了精益生产理念和技术。
精益管理在中国的应用

精益管理在中国的应用
精益管理起源于feng田汽车公司,它是一种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目的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在中国,精益管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引入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
精益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制造:精益管理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通过采用精益生产方式,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物流管理:精益物流是精益管理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通过优化物流流程、减少库存、提高物流效率,企业可以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交货周期,提高客户满意度。
3. 市场营销:精益市场营销是精益管理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应用。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制定营销策略、优化营销渠道,提高市场营销效果。
4. 人力资源管理:精益人力资源管理是精益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
总之,精益管理在中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精益管理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企业精益生产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企业精益生产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Opeyeolu Timothy Laseinde(2017)在《InTech》认为企业价值链中降低各环节成本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采购成本。
基于建立完善的企业采购体系,精益化采购成本将采购活动视为降低成本的切入点,通过对该环节采取可有有效的监管方法使其日渐制度化、规范化。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需采购物资,坚决对一切不合理的采购价格不予以处理。
Frances Kennedy,SallyK(2015)在《会计与经济学》中指出在开展精益成本管理期间,需要将汽车制造行业的采购成本定位基本出发点,根据生产质量、采购价格以及制造技术等为基本参考依据真正做到采购精益。
提高采购精益成本管理的规范化,实现真正的制度化成本管理,同时还要设定更加完善的采购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采购材料的质量,还能合理的调整采购成本。
也可以根据实际采购需要,积极参与招标采购中。
将采购信息公开化,这样能够很好的防止暗箱操作情况的出现。
坚持依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供应商选择一定要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尽量与对方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这样能够在互惠互利之间形成坚实的战略合租关系,为低成本采购提供机会,为供应渠道提供稳定。
利用精益成本管理的方式,提高对签订合同的审核,对其中的数量以及需要应用的各种品种等进行充分协商,保证能够及时采购,同时对供货时间进行缩短,尽量合理安排供货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库存适当。
在采购期间的每个步骤以及过程都需要进行精益成本管理,帮助汽车制造企业实现对目标的控制以及实现,并且成本管理的精益思想得到更理想的展现。
2.国内研究现状:刘春(2017)在《基于精益建造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中认为支出在精益建造理论指导下,项目采购成本管理阶段遵循按需采购、准时采购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消购过程中的浪费。
精益采购成本管理要求供应商与总承包商之间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共享收益和共担风险。
国内外管理方法1

国内外管理方法1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国企业在国内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管理方法存在着较大差异。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管理方法的一些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一、指导思想的差异国内管理方法以传统的管理思想为基础,注重权威、等级和纪律。
管理者在决策时往往依靠个人经验和直觉。
而在国外,管理方法更加注重激励员工的创新和创造力,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沟通。
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团队合作和平等的管理方式。
二、组织结构的差异国内企业往往采用传统的和层级化的组织结构,权力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决策需要经过多级审批。
而国外企业更倾向于采用扁平的组织结构,强调团队合作和快速反应。
决策权下放给更多的员工,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三、员工管理的差异国内管理方法注重对员工的监督和指导,强调纪律和服从。
管理者会给予员工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指示,并对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考核。
而国外管理方法更注重员工的自主性和发展,倾向于鼓励员工的创新和自我管理。
员工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他们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和责任。
四、文化差异的影响国内外管理方法的差异部分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传统的中国文化注重家族式的管理和尊重长辈的权威,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平等。
由于文化差异,管理者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调整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与员工相互理解和合作。
五、全球化趋势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外管理方法也在逐渐趋同。
国内企业通过吸收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渐改革和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
而国外企业在面对国内市场时,也需要适应中国的管理环境和文化,调整管理方法。
双向学习和交流使得国内外管理方法逐渐趋于一致。
六、管理方法的选择对于国内外企业而言,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管理方法非常重要。
国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国外企业也应该尊重和理解中国的文化和管理环境,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方法。
国内外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在国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种管理模式也层出不穷。
本文旨在比较探讨国内外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为中小企业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在我国,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存在资金、技术、市场等各种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与大企业不同的管理模式来应对这些问题。
以下是较为普遍的国内中小企业管理模式:1.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现象,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企业掌权者由家族成员担任,管理层普遍以决策效率为重。
这种管理模式事与愿违地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带来公司制度混乱的隐患。
2.科学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是一种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达到企业目的和解决问题的管理方式。
这种模式主要以员工为主,完善的岗位职责、工作培训、培训晋升、福利制度等,使员工变得专业化和高效化。
3.团队式管理模式团队式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依赖团队的力量和协同作战能力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这种模式主要强调员工间相互配合、存在关系等因素,进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4.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主要以市场为基础,强调企业遵循市场规律,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市场分析,科学决策,培育市场营销有利的师资力量,最终实现市场驱动型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国外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在国外,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日益多元化,每个国家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以下为主要国外中小企业管理模式:1.日本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日本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凭借高效的制造和管理方法,成就了许多中国人熟知的企业,比如丰田、索尼等。
日本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总体布局以稳定就业,流畅的人才输送和激励机制为主,加上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形成了卓越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2.美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美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以运营速度灵活而技术化程度高的特点著称。
在员工管理方面,美国企业更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强调“激励+挑战”措施让员工有自我提高的动力。
精益管理在中 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如何

精益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如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不断寻求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精益管理作为一种源自日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那么,精益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究竟如何呢?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其目标是消除浪费、优化流程、持续改进,以实现企业的高效运作和竞争力的提升。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精益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入和应用这一管理方法。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许多企业通过实施精益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一些汽车制造企业通过优化生产线布局、减少库存、提高生产节拍等措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
然而,精益管理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企业在实施精益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文化和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难题。
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传统管理观念和习惯,如注重规模扩张、忽视精细化管理等,与精益管理的理念存在冲突。
部分员工对精益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入,认为这只是一种短期的运动或形式,缺乏长期坚持的动力和决心。
其次,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方法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引入精益管理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规划,盲目跟风,导致实施过程混乱无序。
精益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企业的战略层面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科学的实施方案,并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
再者,人才短缺也是制约精益管理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精益管理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中国企业中这类人才相对匮乏。
很多企业在实施精益管理时,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另外,中国企业的管理基础相对薄弱,这也给精益管理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例如,一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数据不准确、不及时,难以支撑精益管理的决策和分析。
精益生产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精益生产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开始寻求新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
精益生产模式作为一种高效、灵活、低成本的生产方式,逐渐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精益生产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精益生产模式概述精益生产模式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消除浪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实现企业的持续改进和竞争优势。
精益生产模式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库存、提高质量、缩短交货周期等手段,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营。
三、我国企业应用精益生产模式的现状1.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精益生产模式,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多个领域。
一些大型企业如海尔、格力、华为等,通过实施精益生产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 应用效果显著许多企业在应用精益生产模式后,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例如,某家电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模式后,生产周期缩短了30%,库存降低了50%,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了10%。
3. 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尽管我国企业在应用精益生产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应用水平仍参差不齐。
一些企业对精益生产模式的认知不足,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另一些企业虽然掌握了精益生产模式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持续改进。
四、我国企业应用精益生产模式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精益生产模式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非增值环节,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例如,通过实施5S管理、单件流生产等手段,企业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搬运距离等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降低生产成本精益生产模式强调消除浪费,通过减少库存、降低不良品率等手段,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例如,通过实施看板管理、持续改进等手段,企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库存积压、降低不良品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

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一、概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精益生产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逐渐成为了许多中国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探讨其在企业管理创新、生产效率提升、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启示,以期推动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精益生产的定义和背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一种源于日本的现代生产管理理念,旨在通过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企业持续改进。
自20世纪80年代起,精益生产逐渐被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所接受和应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汽车制造业。
当时由于资源紧张、市场竞争激烈,日本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丰田公司创始人之一的丰田喜一郎提出了“精益生产”的理念。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精益生产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生产管理方法。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开始引进和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精益生产开始进入中国企业,并在一些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家电制造企业海尔集团通过实施精益生产,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中国的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产业也纷纷引入精益生产,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将精益生产作为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展精益生产实践。
同时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在积极开展精益生产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我国企业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服务支持。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产管理理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国外精益化生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外精益化生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精益生产是一种以优化价值流动,减少浪费为核心的生产管理和运营方法。
自从20世纪50年代起,精益生产系统(Lean Production System)在日本被广泛采用,如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
本文将探讨国外精益化生产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发展现状精益化生产在国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许多行业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策略。
以下是国外精益化生产发展的一些主要现状:1. 供应链整合:精益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整合供应链来实现价值流的优化。
国外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和合理的物流管理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2. 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利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精益化生产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和数据实时监控。
例如,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线上的一些重复性任务可以被机器人代替,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持续改进与员工参与:精益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持续改进,国外许多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改进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员工参与,企业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环境可持续性:随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精益化生产也开始注重环境可持续性。
例如,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和资源使用,企业可以实现更低的环境影响,并提高企业形象。
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外精益化生产将继续发展,并面临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1. 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精益化生产将进一步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控,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生产过程,并进行更准确和及时的决策。
2. 供应链网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供应链网络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
国外的精益化生产将进一步强调供应链的整合与协同,共同优化价值流动,提高整体效率。
3. 精益化服务业:精益化生产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可以应用于服务业。
精益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精益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是一种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浪费为目标的企业管理方法。
它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精益管理通过优化流程、提升员工参与度和持续改进等手段,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灵活和持续的运营。
精益管理的核心原则包括价值流导向、消除浪费、持续流动、拉动式生产和追求完美。
它强调在生产、供应链和业务流程中识别和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例如过度生产、库存积压、物料移动和等待时间等。
通过减少浪费、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水平,精益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增强竞争力。
精益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产、供应链、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
首先,精益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通过分析价值流程,识别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例如等待时间、缺陷和运输等,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和高效运作。
其次,精益管理可以改进供应链管理,实现供需平衡和减少库存积压。
通过拉动式生产和基于实际需求进行物料采购和供应安排,企业可以减少库存积压和物料浪费,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精益管理还可以应用于质量控制,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通过强调持续改进和错误防止的原则,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培训和过程改进,减少产品缺陷和客户投诉,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此外,精益管理还可以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参与度和工作效率。
通过推行员工参与式管理和持续改进文化,企业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促进团队协作和效率提升。
精益管理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传统生产模式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方面。
许多研究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进行具体的案例研究,探索如何在特定环境下应用精益管理原则和技术。
这些研究从改进供应链管理到优化生产流程,从提高质量控制到提升员工参与度,以及其他相关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实际可行的精益管理方法和实施策略。
浅谈精益生产管理及在中国应用的现状分析

浅谈精益生产管理及在中国应用的现状分析作者:孙明超来源:《商情》2013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精益生产管理被越来越多的国内生产企业认可及运用,从精益生产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国内部分生产型企业应用现状入手,对精益生产管理在中国发展做出了深入的分析。
揭示精益生产管理在部分国内企业里应用中出现问题的根源,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精益生产管理存在问题革新发展一、精益生产管理的概念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
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P.沃麦克等专家调查和对比分析,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
丰田生产方式是产品的制造方式,是一种生产制度。
从一般意义上讲,精益生产是指对一切资源的占用少,对一切资源的利用率高。
二、精益生产管理的思想内涵精益生产的思想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五点,理解并应用好此五项精益思想原则,就掌握了精益生产的成功秘诀。
(一)确定价值企业实现价值的源头是顾客,精益生产提出产品价值由顾客确定,要求从顾客角度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经营过程,识别价值流中的增值活动和各种浪费。
(二)识别价值流了解了顾客价值之后,最为重要的就是识别价值流。
价值流的识别就是人们对强有力且有助商品生产实际方法的过程。
说简单一点就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能够提高商品质量,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的过程。
(三)价值流动价值流动需要价值流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彻底打破了大量生产模式下的功能割据,由“价值流团队”对产品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实现对运作过程的系统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及反应速度。
(四)需求拉动需求的拉动得益于精益生产管理本身的魅力。
工厂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通过强有力的价值流很快使顾客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客户感觉到企业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一味的让客户迁就着企业的生产。
(五)循环改善循环改善就是一种永无止境追求完美生产模式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企业应用精益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生产管理精益管理JIT准时制零库存标准化作业质量管理6西格玛一、研究背景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成本随之也越来越高。
要求企业提高柔性和市场响应能力,运用精益生产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资企业、台资企业进入中国,精益管理方式也随之被引入。
然而2004年,来自美国《工业工程师》杂志的两篇报导称:“在中国生产的轿车成本高于底特律,因为没有利用精益生产方式。
在轿车的成本中劳动力的成本只能占5%,因此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无法造就轿车生产的低成本优势[1]。
当时个别企业仅仅是模仿其中某一项技术,没有生产经营观念的彻底转变和管理意识的彻底更新,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相关理论简介1、精益管理精益生产管理,又名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并且显著改善企业效益的一种全新生产管理模式。
最基本的概念是,杜绝浪费材料、人力、时间、空间、能量和运输等一切资源。
日本筑波大学教授门田安弘年在1983年对丰田生产方式作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阐述。
他指出,丰田生产方式是以准时生产JIT和自动化为两大支柱,包括生产均衡化、缩减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弹性化、看板方式、制定标准作业、全面质量管理、多能工等多方面内容的一个完整的生产方法体系。
199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James P.Womack和Daniel T.Jones在其出版的《改变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中将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精益生产管理,并对其管理思想的特点与内涵进行了理论阐述[1]。
2、准时制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是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
这是为适应20世纪60年代消费需要变得多样化、个性化而建立的一种生产体系及为此生产体系服务的物流体系。
所以准时生产制的出发点就是不断消除浪费,减少库存,进行持续的循环式的改进。
JIT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精益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对中国企业的精益管理方式提出一些建议。
、三、国外精益管理方式的运用1、丰田公司精益生产管理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丰田生产管理有如下原则:(1)建立看版系统。
改造生产流程,由之前经营者主导生产数量转变为重视顾客的需求,工作人员通过看板显示的数值得知生产线后面的需求信息(如需要多少零件、库存信息、补货时间等),逆向控制生产数量。
不仅能节省库存成本(达到零库存),增加生产柔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流程的效率。
(2)标准化作业。
对生产过程中每一作业环节的操作内容、步骤、时间控制和结果等所有细节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如装轮胎精确至几分几秒等。
但并不意味着标准一成不变,只要工作人员发现了更好、更有效率的方法,就可以变更作业标准。
(3)活人、活空间。
在对流程进行不断改善的过程中,生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能精简生产空间,剩余的空间可以灵活运用,人员同样如此,即鼓励员工都成为多能工,以创造最高价值。
(4)重视员工的创造力。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要求员工不断问为什么,然后想如何做,不断学习创新,通过启迪每个员工的智慧,调动潜在能力,征求合理化建议,其中95%的建议被采纳,由此激发每个职工关心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影响力。
2、玛氏玛氏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休闲食品和宠物护理用品公司之一。
旗下有诸多知名品牌:德芙巧克力,士力架巧克力,M&M’s巧克力,彩虹糖,宝路狗粮,伟嘉猫粮。
玛氏有五大原则:质量、责任、互惠、效率、自主。
其中效率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嘉兴工厂厂长可以和玛氏全球任何一个办公室的同事进行即时视频对话,从管理上,厂长向下通过一层可以直接达到生产车间的一线同事,向上通过3个层级就是玛氏全球的CEO。
此外,员工定期检查生产流程,寻求可以进一步精益化的空间。
在厂房布置方面,流水线旁边的关键部位有许多图文并茂的流程说明和质检表格,方便员工随时确认和记录生产的情况;地面上的通道标志和摆放标示清晰明了,所有的人员和拖车都有固定的停放位置;整个储存仓库井然有序,而管理又高度集中,诺大的库房仅由一名员工专职管理。
玛氏富有特色的“每人就是自己的质量监督”制度以及高度扁平标准化的管理体现出严格监管质量和精益生产流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玛氏员工们念念不忘恐龙灭绝的道理——不精简,即灭亡(B e Lean or Extinct!)。
玛氏工厂以十分整洁,有序,自动化程度高的现场管理,体现出一个能够持续有系统地消除浪费,追求质量控制和完美的企业。
四、中国精益管理的运用在国内应用精益生产管理的企业中,上海通用公司实施的比较成功。
1、上海通用上海通用汽车的精益管理有以下特点:(1)标准化。
上海通用生产系统最基本的要素,现代化精益生产最重要的是确立标准和规范,确立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大规模的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看似简单的标准化实际上包含诸如工作场地布置标准化、定额工时管理的标准化、作业流程的标准化等众多方面。
(2)全面质量管理。
将质量观念贯穿于整个产品生产制造环节,而非仅仅是最后的一道检验环节。
整个质量环节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一个工位不接受上一道工序传来的缺陷,同时也不能产生失误和差错。
(3)缩短制造周期。
主要由应用物料看板系统和一体化管理实现周期缩短,一体化管理是指企业为保障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交予专业高效的社会专门机构管理的方式。
此外,上海通用企业同样把生产流程的持续改进,以及员工参与,柔性员工培训作为管理的关键环节。
2、格兰仕公司同样,格兰仕公司也在2002年开始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重点开展5s现场管理。
5s管理是对工作现场管理,即人员、机器、材料、环境、信息、制度等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
管理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5s思想朴素简单,对员工日常行为方面提具体要求,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3]。
格兰仕微波炉的总装车间按照5S要求对所有的生产线进行重新部署和划线,平均日生产效率提高了约25%。
同时格兰仕从人体工程中学着手,对生产线上每一道工序进行分解优化,在避免了取件工人弯腰动作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五、比较与建议1、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比较分析本文针对国内外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证明了中国企业正逐步提高对精益生产管理方式的认识与应用。
然而在精益管理方式引进我国之初,个别企业仅仅模仿某项方法,比如看板管理,而没有彻底转变管理意识,加上限于物流发展水平,企业信用,思想观念等因素,无法达到准时制JIT的要求,因而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没有得到广泛应用[5]。
通过比较可看出,中国企业在改进作业流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作业方面的认识与国外企业相似,而在对消除浪费、准时制生产、员工创造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正如玛氏嘉兴工厂厂长戴永春的观点,精益管理的一些理念与中国的管理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精益生产方式在企业中的推广,首先要求领导层对精益思想的完整理解。
精益体现的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思想,而不仅是一套方法的运用。
2、提出建议(1)消除八大浪费。
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浪费为,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工序、动作、产品缺陷以及忽视员工创造力。
(2)敢于颠覆固有的流程、习惯和思考方式,时刻关注身边工作流程,是否存在改进之处,如何改进。
(3)准时制生产,降低库存。
“零库存”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经营环节中,通过有效的运作和管理,使商品以少量的仓库存储形式存在,而大部分则处于周转状态的一种库存方式,从而使物流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模式[7]。
以及分析建立需求模型,制定企业生产作业计划。
例如,基于信息化建设,宝洁公司可以实时跟踪产品在其零售商沃尔玛的库存情况,从而及时制订批量生产计划。
这样,一方面减少占用零售商的库存资源,同时也可以节省的企业的生产资源,减低库存成本。
(4)把人放在第一位,给予充分自主权,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如果在缺少积极性的前提下完成生产目标,员工不会思考改进生产的每个细节,也无法形成一种改善文化。
(5)构建学习培训体系。
需要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支持人才的发展,从而激发最大创造力。
(6)培养跨部门解决问题的管理意识。
精益是个管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形成跨部门解决的制度,并且问题的提出解决要标准化,按节点跟踪,形成问题解决体系[6]。
(7)基于顾客需求的改善,坚持顾客驱动原则。
例如,快餐店对订单完成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计时,以帮助管理者发现问题所在,以实现更高程度的精确性和更快的响应时间。
厨房的工作人员头戴耳机即时接收顾客订单;为驾车顾客提供附带照片的订餐牌,新的免提式内部通信系统,可过滤厨房噪音的更好的麦克风、显示顾客订单的信息屏,种种改进所关注的都是基于顾客需求,即加快订单完成速度。
(8)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将品质内建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以全过程的高质量为基础。
质量控制中的6西格玛方法是指通过统计方法管理和控制流程并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则可以保证质量改进的持续性质量文化的形成。
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简化流程,消除不必要的浪费、加快流程速度。
在具体的改进过程中,通过项目小组运用六西格玛管理中的各种统计方法与技术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予以解决[8]。
并且将精益管理方式做到整个供应链,推行供应商的“联合质量管理”。
(9)定期测定顾客满意度。
顾客满意度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健康发展的最终指标,因此企业应当定期测量顾客满意度,并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差距并尽快采取措施缩小差距。
3、总结精益生产管理方式不仅仅等同于降低成本。
而是在此目标下,企业全体员工一致接受并认同精益的理念,不断积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改善工作流程、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精益管理的思想也不仅仅局限于制造型企业,只要真正理解,也将适用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管理。
参考文献[1]Womack J P. Jones DT. The Machine That Change The World[M].Simon & Schuster Ltd.1990.[2]供应链环境下的精益生产方式研究[J].文风,黄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7月,24卷第7期,21.[3] Lee H L.Lean Management[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0:87—92.[4]基础工业工程[M].易树平,郭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5]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J].蒋美仙,林李安,张烨.统计与决策,2005年6月,145.[6]精益管理实践的七个要点[J].唐魁敏.企业管理,2011,2,57-58.[7]JIT与零库存[J].王廷丽.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6期,160.[8]我国企业推广精益六西格玛应注意的关键问题[J]. 王颖,何侦,刘曰波.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第28卷第2期,56-58.[9]Bruce.A.Henderson,Jorge.L.Larco.How to Change Your Business into a Lean Enterprise[M].Rawson Ass,1999.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