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写景技巧上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实用)PPT课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 桥、流水、人家、绿岸、浮萍、藕花等景物。
5
(09宁夏卷)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
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
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 么样的感情?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
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 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8
(一)写景的顺序: 空间角度(远近、高低等)
时间角度
9
(二)通过不同感官来写景 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 感(触)觉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 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 荒凉苦寒的环境。
4
(09全国卷)
分析颔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及起到的表达效果
颔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 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15
方法三:虚实结合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慨?
诗歌鉴赏之
景物描写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 桥、流水、人家、绿岸、浮萍、藕花等景物。
5
(09宁夏卷)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
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
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 么样的感情?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
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 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8
(一)写景的顺序: 空间角度(远近、高低等)
时间角度
9
(二)通过不同感官来写景 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 感(触)觉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 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 荒凉苦寒的环境。
4
(09全国卷)
分析颔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及起到的表达效果
颔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 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15
方法三:虚实结合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慨?
诗歌鉴赏之
景物描写
诗歌鉴赏写景技巧上课PPT课件
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
学生提问环节
学生可以就写景技巧相关的内容提出疑问,老师进行解 答和补充。
鼓励学生在提问环节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分组讨论:你最喜欢的写景诗句
0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享自己喜欢的写景诗句,
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02
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评价,共同探讨写景诗 句的魅力。
02 现代诗歌
起源于近代西方,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由表达,如 浪漫主义诗歌。
03 诗歌分类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根据内容、形式和 风格进行分类。
诗歌的语言特点
精炼
诗歌语言简练,表达深刻, 通过意象和象征传递情感 和意义。
意象丰富
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 征手法,创造独特的艺术 境界。
节奏感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通过音韵和韵律表现语言 的音乐美。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 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床 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 静、清新的氛围。
2. 比喻和拟人
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将月光比喻为霜, 赋予夜晚以人的情感,使 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3. 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 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孤寂和 思乡之情,情景交融,情 感真挚。
《春晓》的意境营造探讨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写景技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方法。
0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写景技巧,并尝 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0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提高审美情 趣和文化素养。
02
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诗歌的起源与分类
01 古代诗歌
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号子和民间歌谣,如 《诗经》中的作品。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
学生提问环节
学生可以就写景技巧相关的内容提出疑问,老师进行解 答和补充。
鼓励学生在提问环节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分组讨论:你最喜欢的写景诗句
0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享自己喜欢的写景诗句,
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02
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评价,共同探讨写景诗 句的魅力。
02 现代诗歌
起源于近代西方,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由表达,如 浪漫主义诗歌。
03 诗歌分类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根据内容、形式和 风格进行分类。
诗歌的语言特点
精炼
诗歌语言简练,表达深刻, 通过意象和象征传递情感 和意义。
意象丰富
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 征手法,创造独特的艺术 境界。
节奏感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通过音韵和韵律表现语言 的音乐美。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 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床 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 静、清新的氛围。
2. 比喻和拟人
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将月光比喻为霜, 赋予夜晚以人的情感,使 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3. 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 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孤寂和 思乡之情,情景交融,情 感真挚。
《春晓》的意境营造探讨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写景技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方法。
0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写景技巧,并尝 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0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提高审美情 趣和文化素养。
02
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诗歌的起源与分类
01 古代诗歌
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号子和民间歌谣,如 《诗经》中的作品。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课件(40张PPT)
• [全国卷]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 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提问方式: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 (2)请简析本诗在描写上的特点。这首诗是如何来描 写什么的? (3)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色的?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 哪些特点?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试从 “静” “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①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法;②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③虚实结合,激发了 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题模式:
• 实写什么+虚写什么+虚实的关系以 及作用
练《习江:城子》 苏 轼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试从“虚”、“实”角度赏析这首词
• 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 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
高中语文-诗歌写景的方法 课件(24张ppt)
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 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 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 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 又一个鉴赏角度。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①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 感官的角度来写景。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④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 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抓住对象的 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 面貌。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陶渊明《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写起,写的是二月郊外出行时所见到的;
颈联下句“老牛牵犊学春耕”写的又是近景,将 田园风光中那幅“老牛牵犊(小牛)”学着春天
耕种的融融怡怡的甜美写了出来。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 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 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田园乐》王维
互文、设问、反问等, 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
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 句整齐。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 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 情。
⑧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景。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 色镜中看。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 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 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诗歌中的写景角度(如何写景的)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 内外,总是层次分明。 《鹧鸪天》苏轼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 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 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 又一个鉴赏角度。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①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 感官的角度来写景。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④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 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抓住对象的 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 面貌。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陶渊明《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写起,写的是二月郊外出行时所见到的;
颈联下句“老牛牵犊学春耕”写的又是近景,将 田园风光中那幅“老牛牵犊(小牛)”学着春天
耕种的融融怡怡的甜美写了出来。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 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 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田园乐》王维
互文、设问、反问等, 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
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 句整齐。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 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 情。
⑧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景。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 色镜中看。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 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 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诗歌中的写景角度(如何写景的)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 内外,总是层次分明。 《鹧鸪天》苏轼
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ppt课件
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
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
7
二、手法鉴赏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第一句是明喻,以眉喻
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
的清秀;第二句是暗喻,以镜喻兰溪之水,
②姜夔,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 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 成的?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
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
萍、荷花、人家、庭院. 等景物。
4
题型感知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画面)?
衬出山中的宁静。
.
9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从听觉角度写。 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大。
都是从侧面衬托雪势之大。
.
10
诗歌中写景的常见方法
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
.
8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皓月当空,青
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
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
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
情景描述
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这首诗(或某几句)是怎样写景的? 这首诗在描写某景物时用了什么手法?
高考专题复习:诗词写景课件(共34张PPT).ppt
经典真题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田安(今属江田)田。②淀:即蓝靛,蓝田染料。
✍(2)这田散曲田句田景,合起来田构成了田幅田彩绚丽的浔阳田田图。请分别从写景的 顺序和动静的⻆度对这田散曲作简要赏析。
注: ①那:同“哪”;②渺然:田阔辽的样田。
✍ 从情景关系的⻆度,赏析本诗田联、颔联、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尾联运田有 什么特田?
①田联描绘了树田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田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 喜悦的田情。田
✍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田法。(4 分)
①以情相问,以景答。田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田 ③“深田” “夕照”“秋田”三个意象连田,委婉地表达出词田田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
春江晚景 张九龄
经典真题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全诗韵味悠田。田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 “夜深同徙倚,秋田斜田钓田归”之景交融, 使情感表达含蓄深田。
阅读下田这田词,按要求作答。(7分)田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经典真 题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 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 夕照深秋雨。
秋景特点 •• 答题词汇
衰败
凄凉、凄清
荒凉、荒芜 肃杀、肃穆 冷清、冷寂、冷落 萧瑟、萧条、萧索
孤寂、空寂、寥落 悲凉、阴冷、苍凉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PPT课件
9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 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 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 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 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 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4
动和静的结合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 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 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 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 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 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 具艺术感染力。
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
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时空:季节:春夏秋冬
时间:早晨 中午 傍晚 夜晚
6
远与近的结合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 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 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 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 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7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 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 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 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 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 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 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 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 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 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 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 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4
动和静的结合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 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 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 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 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 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 具艺术感染力。
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
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时空:季节:春夏秋冬
时间:早晨 中午 傍晚 夜晚
6
远与近的结合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 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 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 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 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7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 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 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 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 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 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 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诗歌鉴赏:写景诗ppt课件.ppt
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内容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的景象内容内容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综合训练
• 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 的?〔4分)
• 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 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 ②烘托。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 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
4、江雪 【唐】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歌鉴赏小结(一)
写景方式
知识梳理(一)
顺序:空间角度(上下、高低、俯仰、远近等)
写 内容:所见、所闻、所感 景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技 巧 方法:正侧、虚实、动静、点面、
白描、工笔、细节、色彩映衬等
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本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之大的?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 题。一是从触觉,写被子、枕头的冷,表 明雪之大;二是从视觉写窗户明亮如昼, 来烘托雪之大;三是写“折竹声”,是听 觉。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 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
诗歌鉴赏
写景诗
鉴赏品味
• 1、
山居秋暝【唐】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综合训练
• 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 的?〔4分)
• 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 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 ②烘托。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 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
4、江雪 【唐】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歌鉴赏小结(一)
写景方式
知识梳理(一)
顺序:空间角度(上下、高低、俯仰、远近等)
写 内容:所见、所闻、所感 景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技 巧 方法:正侧、虚实、动静、点面、
白描、工笔、细节、色彩映衬等
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本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之大的?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 题。一是从触觉,写被子、枕头的冷,表 明雪之大;二是从视觉写窗户明亮如昼, 来烘托雪之大;三是写“折竹声”,是听 觉。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 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
诗歌鉴赏
写景诗
鉴赏品味
• 1、
山居秋暝【唐】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ppt课件
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 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
伤感之情寄寓其中。
•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 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 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去年今日”是虚景。 “今年今日”是实景。 虚景“人面桃花相映 红”,十全十美;实 景空余“桃花依旧笑 春风”,怅惘顿生。 以虚衬实,把读者带 进无限凄美的意境之 中。
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
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 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 析。(5分)
•
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
• 例2、"以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 词人绘声绘色,描述观潮人人山人海,争 先恐后的场面,表现潮水汹涌澎湃,排山 倒海的气势以及传达潮声声如雷鸣,震人 心魄的声威。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 【注】此诗为作者贬谪商州时所作。
写景诗的鉴赏总结PPT课件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
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 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1)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 具体的赏析。(4分)
CHENLI
8
例2答案:
❖ ①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 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
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写景的顺序的角
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CHENLI
6
例题1参考答案:
1、由远及近:一二句写万里长江宛如平铺着的一 条白色绸带,淮山点点愈加青翠,是远景;三四 句写几片江帆疾飞如箭,千尺山泉直泻如电,是 近景。
2、由地面到天空:由前四句关于长江、淮山、江 帆、山泉等地面景物的描写转到后三句的晚云、 新月、塞鸿等天空景物的描写。
诗人通过观察角度的不断变化,极富层次地呈现
给我们这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诗人融情于
景,表达了对浔阳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HENLI
7
例2
宿洞霄宫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景物描写类诗歌 命题角度与答题思路
CHENLI
1
学习目标
1. 了解景物描写类诗歌的命题角度 2. 掌握诗歌景物描写题各题型的解题思 路,学会准确组织表述答案
CHENLI
2
(一)写景的顺序:
空间角度(上下远近、高低俯仰等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 (2)运用了夸张的手法,(1分)山峰座座相连离天
还不到一尺,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既 形声兼备又动静相衬,(1分)渲染了蜀道的陡高 与艰险,(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
(1分)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 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是如何运用这种手 法的(阐运用)
巩固提高
(3)虚实结合(1分)“疏种碧松通月朗”为 实写,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 明月松间照的美景;“多栽红药待春还”为虚 写,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 景色。(1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描写 了院中景致的美好,又给读者想象空间,(1 分)表达了诗人对窦员外新居的喜爱之情。 (1分)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赏析颈联写景艺术?
参考答案: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 是视觉和静态描写。点明作者身处边塞环境的艰 苦,营造了凄楚苦涩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凄凉哀 愁的情绪。
【学习目标】
•积累鉴赏术语并能准确运用。
•归纳总结诗歌写景的角度和答题步 骤,强化规范答题意识。
课堂探究
独立完成【课堂探究】练习题及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3分钟):南排小组讨论练习一和探究一, 北排小组讨论练习二和探究二
小组合作、展示5分钟
讨论分工
内 容 分 展示内容
类
小组分工
第1题及探究 口头指出各 (1)(2)(3) 一组
题写景方法 (4)(5)(6) 二组
第2题及探究
归纳总结写 景角度及方
法
探究一
黑板展示 第2题
点评赋分 黑板点评
归纳总结 探究二
三组
四组五组 六组 全体同学
探究一
指出下列写景诗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的描写方法及角度(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动静、视听)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比喻, 虚实)
问题总结: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一、景物描写的手法不准确。 误例:夸张、拟人、借景抒情、点面结合、巧用数 词、对偶、对仗工整、虚实相生、声音与景物结合
二、回答问题时,步骤不全。
误例:作者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 一幅苍凉荒芜的景象,表达了思乡之情。
摹声绘形有真章
——鉴赏景物描写的技巧
注释: 岑:小而高的山 物外:超脱世俗之外。狎:亲近,亲昵。 物外狎招寻:写出诗人亲近自然超脱世俗的情怀。 兰径薰幽碾佩,槐庭落暗金:描写出散发阵阵香气
的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4分) 答案示例
①运用了衬托手法。 ②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 色分外之浓。 ③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答案示例二 ①采用意象叠加(列锦)的方式(步骤 一)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 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 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 。(步骤二) ②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步骤三)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cén ),物外狎(xi á )招寻。 兰径薰幽佩,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巩固提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简要赏析颔联、颈联 的写景艺术。(4分)
(1)色彩对照,(1分)选取一渠水、数点山、 碧松、明月、红药等景物,红绿相映衬,(1分) 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日山水画卷,(1分)表 达了诗人对窦员外新居的喜爱之情。(1分) (2)由远及近、由外而内,(1分)选取了一渠 水、数点山、碧松、明月、红药,从远到近、由 外及内,(1分)移步换景,富有层次感,(1分) 表达了诗人对窦员外新居的喜爱之情。(1分)
3.五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 修辞手法(有时还有设问、反问)。
探究二
赏析《蜀道难》四句写景的技巧。(4分)
(1)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 (1分)选取了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意
象,动静相衬,形声兼备,(1分)突出了蜀道的 陡高与艰险,(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色彩,视听, 远近)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点面)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 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远近,色彩)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描、列锦(意象 叠加))
探究一
写景角度和手法 1、三个角度: ①观察的角度:远 近 高 低 俯 仰; ②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或通感; ③描绘的角度,绘形 绘声 绘色 绘势。 2.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1、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3、此手法具有怎样的效果,营造了怎样的意 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现了什么 主旨(析效果)
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课堂检测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 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也可以从视听兼具,动静结合方面赏析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朋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心情闲适;主 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 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余杭四月》答案示例一 ①对比(映衬)手法。(1分)步骤一; ②“朱樱”与“青豆”,“绿草”与 “白鹅”色彩对比鲜明,朱、青、绿、 白,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 乡间独特的风貌。(2分)步骤二 ③抒发了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1分)步 骤三
还不到一尺,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既 形声兼备又动静相衬,(1分)渲染了蜀道的陡高 与艰险,(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
(1分)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 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是如何运用这种手 法的(阐运用)
巩固提高
(3)虚实结合(1分)“疏种碧松通月朗”为 实写,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 明月松间照的美景;“多栽红药待春还”为虚 写,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 景色。(1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描写 了院中景致的美好,又给读者想象空间,(1 分)表达了诗人对窦员外新居的喜爱之情。 (1分)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赏析颈联写景艺术?
参考答案: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 是视觉和静态描写。点明作者身处边塞环境的艰 苦,营造了凄楚苦涩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凄凉哀 愁的情绪。
【学习目标】
•积累鉴赏术语并能准确运用。
•归纳总结诗歌写景的角度和答题步 骤,强化规范答题意识。
课堂探究
独立完成【课堂探究】练习题及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3分钟):南排小组讨论练习一和探究一, 北排小组讨论练习二和探究二
小组合作、展示5分钟
讨论分工
内 容 分 展示内容
类
小组分工
第1题及探究 口头指出各 (1)(2)(3) 一组
题写景方法 (4)(5)(6) 二组
第2题及探究
归纳总结写 景角度及方
法
探究一
黑板展示 第2题
点评赋分 黑板点评
归纳总结 探究二
三组
四组五组 六组 全体同学
探究一
指出下列写景诗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的描写方法及角度(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动静、视听)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比喻, 虚实)
问题总结: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一、景物描写的手法不准确。 误例:夸张、拟人、借景抒情、点面结合、巧用数 词、对偶、对仗工整、虚实相生、声音与景物结合
二、回答问题时,步骤不全。
误例:作者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 一幅苍凉荒芜的景象,表达了思乡之情。
摹声绘形有真章
——鉴赏景物描写的技巧
注释: 岑:小而高的山 物外:超脱世俗之外。狎:亲近,亲昵。 物外狎招寻:写出诗人亲近自然超脱世俗的情怀。 兰径薰幽碾佩,槐庭落暗金:描写出散发阵阵香气
的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4分) 答案示例
①运用了衬托手法。 ②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 色分外之浓。 ③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答案示例二 ①采用意象叠加(列锦)的方式(步骤 一)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 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 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 。(步骤二) ②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步骤三)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cén ),物外狎(xi á )招寻。 兰径薰幽佩,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巩固提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简要赏析颔联、颈联 的写景艺术。(4分)
(1)色彩对照,(1分)选取一渠水、数点山、 碧松、明月、红药等景物,红绿相映衬,(1分) 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日山水画卷,(1分)表 达了诗人对窦员外新居的喜爱之情。(1分) (2)由远及近、由外而内,(1分)选取了一渠 水、数点山、碧松、明月、红药,从远到近、由 外及内,(1分)移步换景,富有层次感,(1分) 表达了诗人对窦员外新居的喜爱之情。(1分)
3.五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 修辞手法(有时还有设问、反问)。
探究二
赏析《蜀道难》四句写景的技巧。(4分)
(1)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 (1分)选取了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意
象,动静相衬,形声兼备,(1分)突出了蜀道的 陡高与艰险,(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色彩,视听, 远近)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点面)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 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远近,色彩)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描、列锦(意象 叠加))
探究一
写景角度和手法 1、三个角度: ①观察的角度:远 近 高 低 俯 仰; ②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或通感; ③描绘的角度,绘形 绘声 绘色 绘势。 2.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1、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3、此手法具有怎样的效果,营造了怎样的意 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现了什么 主旨(析效果)
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课堂检测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 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也可以从视听兼具,动静结合方面赏析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朋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心情闲适;主 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 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余杭四月》答案示例一 ①对比(映衬)手法。(1分)步骤一; ②“朱樱”与“青豆”,“绿草”与 “白鹅”色彩对比鲜明,朱、青、绿、 白,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 乡间独特的风貌。(2分)步骤二 ③抒发了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1分)步 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