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河流域图(下图)。

(1)淮河是我国洪涝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材料二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2000—2009年气温、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指该时间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材料三 21世纪初,位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不断改善投资的硬环境(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策、文化、制度等),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从而吸引了苏州市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子装配等企业大量迁入。

下面是苏州和宿迁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如表:苏州、宿迁产业结构和平均工资水平比较表表表(3)据材料一、三,分析宿迁吸引苏州企业迁入的原因,并简述企业的迁入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

(12分)【答案】(1)(8分)①降水丰富,集中夏季(2分);②支流众多,汇水量大(2分);③流经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2分);④缺少夭然入海河道(2分)。

(2)(12分)气候变化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必须一一对应。

每点4分(气候变化2 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分),任答3点给12分。

(3)(12分)原因:①宿迁位于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农产品丰富(2分);②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工资水平低(2分);③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培训,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2分)。

因此吸引了苏州劳动力和原料导向型企业的迁入。

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笫二产业的转变;②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③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收入水平);④加快了城市化进程;⑤企业的迁入也导致工业“三废”排放大量增加,加重的环境污染。

(共5点,任答3点给6分)【解析】(1)河流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量来源、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这又与流域内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密切相关。

淮河流域属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集中夏季,从图中可以看出淮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汇水量大,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缺少夭然入海河道,下游排水不畅。

05高三地理同步训练 中国国土整治和开发.

05高三地理同步训练 中国国土整治和开发.

05高三地理同步训练中国国土整治和开发(时间45分钟,赋分10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训练指要本训练点是针对将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按照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为线索进行重组和整合的一个练习。

根据这一特征,以现在国家建设的重点、热点组成选题材料。

一、选择题我国的西部经济地带包括秦、陇、宁、青、新、渝、蜀、黔、滇、藏等省区,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23%,人文和自然景观都具特色。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1~17题。

1.下列各项中,对四大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牧场分布于400mm降水量线以西的地区B.牦牛和滩羊是青海的优良畜种C.新疆牧区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向西自然景观的更替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西藏牧区的优良畜种藏羚羊濒临灭绝2.西部经济地带称为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的原因是()A.位于季风区内,雨热同期,为牧草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热资源B.畜牧业基础好,良畜良种多C.有广阔的温带草原和山地牧场,草质好,载畜量大D.多山地、盆地和平原,利于各种牲畜放牧和培育优良品种3.西部经济地带水资源季节变化的特点是()A.秋冬多,春夏少B.冬春多,夏秋少C.季节变化不明显D.夏秋多,冬春少4.冬末春初,西部经济地带受快行冷锋影响,形成灾害性天气的是()A.干旱B.阴雨连绵C.暴雨D.沙尘暴5.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是()A.西安和拉萨B.重庆和乌鲁木齐C.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D.吐鲁番盆地和青藏高原6.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特点是()A.都位于地势第二阶梯B.都属于外流区域C.都有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D.都是重要的商品粮和长绒棉基地7.塔里木盆地太阳辐射能资源比四川盆地丰富的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B.盆地底部地势低平,便于吸收太阳辐射能C.塔里木盆地一年中晴天数量多,有利于接收太阳辐射D.地广人稀,人类消耗太阳辐射能很少8.当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时,黄土高原正值()A.昼夜长短相等B.汾河和渭河谷地开始播种C.气温逐渐升高,雨季来临D.冰坝堵塞河道,凌汛来临9.西部经济地带矿产丰富,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具有的矿产资源有A.稀土和铁矿B.镍矿和铜矿C.铅锌矿和铁矿D.钒钛矿和锑矿10.在西部经济地带中,人类活动中的不合理做法有()A.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制止破坏性开采活动B.大力种植农田防护林,合理放牧,遏制耕地、草原沙化趋势C.合理灌溉,防止土地盐碱化面积的扩大D.不断加大草原载畜量,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以提高农业产值11.从自然条件看,吐鲁番盆地能发展农业的根本原因是()A.有冰雪融水作为水源B.降水量较周围地区多C.农作物使用沿海地带品种,产量高D.人口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12.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A.植树种草,含蓄水源,防治风沙,保护耕地和草原B.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产值C.增加草原载畜量,提高畜牧业产值D.大规模采挖市场需求的各种中药材以提高经济效益13.与我国北疆铁路接轨的国家是()A.塔吉克斯坦B.吉尔吉斯斯坦C.哈萨克斯坦D.土库曼斯坦14.在西部地区中,因开采铁矿而兴起的城市是()A.喀什B.拉萨C.兰州D.攀枝花15.新疆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一般具有的特点是()A.高大山体的山前丘陵地带B.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带C.盆地内部地带D.高山峡谷地带16.在西北地区,为开发优势资源而建成的新型绿洲工业城市是()A.吐鲁番、哈密、和田B.阿克苏、格尔木、阿勒泰C.伊宁、银川、敦煌D.玉门、克拉玛依、嘉峪关17.在我国长江上中游、黄河中游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的原因是()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B.适应该地区的民族习惯C.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D.提高该地区的大气含氧量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省区,面积占全国27%,人口占全国35.7%。

高三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示意图,完成小题。

【1】A所在省区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其原因主要是①耕地面积少,盐碱地面积较大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A位于新疆,地处西北内陆,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少,盐碱地面积较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正确答案选B。

【2】B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原因是A.不合理灌溉B.水资源紧缺C.地势低平D.冬季风强劲【答案】A【解析】B地位于黄河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不合理灌溉导致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

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及形成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及形成原因。

2.(13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显著特点及形成的直接原因。

(2)图中几个较大的城市都是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分析这几个城市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有利区位因素。

(3)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乙地区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表:(4)甲附近河流上有我国一重要水利枢纽,你认为当初选址修建时,设计者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答案】(1)千沟万壑(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流水侵蚀。

(2分)(2)①接近原料产地;②接近消费市场;③劳动力丰富;④交通运输比较便利等。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分)(3)不合理①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②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

(4分)(4)①气象、气候资料;②地质、地貌资料;③河流水文资料;④社会经济资料(如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与否、聚落分布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分)【解析】第(1)题通过图中的经纬度位置不难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地形的显著特点是流水侵蚀下形成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形态。

高中总复习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及国土整治专题练习 (1)

高中总复习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及国土整治专题练习 (1)

高中总复习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及国土整治专题练习一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完成1~4题。

1.图中②地形区为()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3.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4.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河流长度(k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亿m3)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甲 1 090 226 61乙541 624 0.14丙441 118 4.6丁 3 420 2 709 0.165.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A.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B.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6.依据表中信息判断,沿岸植被条件较差的是()A.甲B.乙C.丙D.丁7.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A.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D.夏季均出现丰水期下面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完成8~11题。

8.在该地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A.缺氧和冻土问题B.沼泽和草地问题C.沙丘和戈壁问题D.溶洞和暗河问题9.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A.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B.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C.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D.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10.该地区粮食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11.该地区的农田、村镇和城市多分布在()A.青海湖和察尔汗盐区周围B.柴达木盆地边缘的绿洲C.公路和铁路沿线D.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高三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难度要大些,主要取决于我国国情的特点。

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西高东低,农业主要表现西林东耕B.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面积北多南少C.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于东南半壁,各种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北内陆D.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2.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B.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南方重于北方D.水土流失干旱地区大于湿润地区3.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经济技术薄弱,国土整治难度大,主要表现()①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②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③落后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在许多地区依然存在④交通、能源等基础部门的发展,仍然制约经济发展速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

答案 1.B 2.A 3.D4.下列事件属于跨区域(省区)的国土整治工作是()A.黄河中下游的治理B.闽江中下游的整治C.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D.北丘洼盐碱地的治理解析回答此题要明确两点:一是跨区域(省区)的理解,二是要明确各选项内容所指的范围。

尽管四个选项中的内容都是国土整治工作的范畴,但跨越省区范围的只有黄河中下游地区。

福建的闽江、贵州的梵净山、山东禹城北丘洼,都是一个省内的范围。

答案 A5.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各个区域之间的原有基础与发展水平相似B.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C.黄淮海平原应着重改良和治理的是红壤等酸性土壤D.西南地区需要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建设解析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之间的原有基础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练习与解析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练习与解析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练习与解析1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形C.季风D.海陆分布解析:我国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夏季风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降低,因此降水量也随之递减。

答案:C2.造成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严寒的主要原因是()①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②海拔较高③纬度较高④冬季积雪多,冻土层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解析: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部的最北端,纬度较高,而其西北部就是冬季风的源地——强大的冷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答案:D3.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的()A.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B.矿产资源和生活资源C.土地资源和劳力资源D.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解析:此题考查国土资源的概念。

答案:D4.对某区域进行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是()A.缩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和自然差异B.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忽略限制性因素C.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收入D.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解析: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D5.我国的国土整治工作,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较()A.我国国土开发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难度不大B.我国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充足,使国土整治工作开展的条件优越C.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目前尚无法开展有效的国土整治工作D.我国在国土利用方面存在着紧张的人地关系矛盾,所以,国土整治要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解析:对我国的国土整治工作既不能太乐观,也不能夸大难度、放弃工作。

答案:D6.关于我国国土整治难度较大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国土辽阔,耕地面积广大B.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C.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D.我国经济基础较差,科技发展水平较低解析:我国人口素质较低,科技不够发达已成为许多工作的“瓶颈”。

答案:D7.下列工程不属于国土整治工作的是()A.“三河”和“三湖”的治理B.南水北调工程和北水南调工程C.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D.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解析:围湖造田违反自然规律,不能属于国土整治工作。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中国国土整治 同步练习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中国国土整治 同步练习

2009届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中国国土整治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

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2.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A.矿物质含量低B.有机质含量高C.土质疏松D.酸性较强3.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其中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

完成4~5题。

4.“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A.风化作用和过度放牧B.风蚀作用和开山取石C.水蚀作用和滥伐森林D.沉积作用和环境污染5.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是()A.建小水电站B.开采小煤窑C.上山砍柴D.开采天然气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完成6~8题。

6.图中序号①②③地形单元与地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冲积低平原、缓斜平原、滨海平原B.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C.缓斜平原、滨海平原、冲积低平原D.滨海平原、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7.该地区的中、低产田主要分布的地貌单元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8.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相比,该地区耕地中突出的限制因素是()A.耕地面积B.水热资源C.旱涝、盐碱和风沙D.旱涝、水土流失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

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针对练习十六: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同步练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针对练习十六: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3.1 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考点一自然区域差异强化专练1.下面甲为中国自然区分布图,乙为中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区看,A地属于,C地属于;从经济地带看,A 地属于, C地属于。

(2)甲图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附近区域生态较为脆弱。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片面追求农业生产,对A、B地区造成了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

C地区的典型植被是,该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会给当地带来(自然)灾害。

(3)乙图中,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是省,简要分析贫困人口集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中部地带西部地带(2)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滑坡、泥石流等(3)云南自然条件: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自然灾害频繁;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考点二经济区域差异强化专练2.下图是长江流域局部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和铁路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所表示的城市中,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名称是,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名称自西向东依次是、。

(2)c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该城市有利于商品流通的交通条件具体表现为:①②③。

(3)从下列四个方面简述图中108°E以西地区的发展适宜采取的重大举措。

①资源:;②农业;③基础设施:;④生态环境:。

答案(1)南京攀枝花重庆(2)长江干流与汉江水运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和航空运输发达(3)①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等②建设商品粮基地,发展林业等③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④保护天然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考点三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强化专练3.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保持水土B.东北地区: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C.黄淮海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D.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答案 D考点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强化专练4.(2007·上海地理)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中地理总复习能力训练: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高中地理总复习能力训练: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掌握高考】 2018 高中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能力特训 41 中国的地区差别中国的领土整顿与地区发展练习"一、选择题 (4 分× 15= 60 分 )读中国地理因素分界线图,达成1~3 题。

1.对图中 a、 b、c 、d 各界线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a 是旱作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B.b 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c 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d 是 400 毫 M年等降水量线解读:依据四条界线经过的地域可知a、 b、c、 d 四条界线分别为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的分界线。

答案: B2.四界线中最能表现地区界限拥有过渡性的是()A.a 界线B. b 界线C. c 界线D. d 界线解读:因为季风拥有不稳固性,所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拥有显然的过渡性。

答案: B3.图中 a、b 界线叠加,可能区分出的地区是()A.牧区、农耕区B.干旱区、半干旱区C.汉语言区、少量民族语言区D.发达区、欠发达区解读:将 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叠加,可区分出牧区、农耕区和半润湿区与半干旱区。

答案: A(2018 泰州调研 )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对待中国的:他第一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红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地区,并把四块地区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达成 4~5 题。

4.对于图中各地区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决定各地区差别的基本因素是天气和地貌B.各地区间拥有明确的界线C.各地区内部没有显然的分异D.各地区间不存在宽泛的联系5.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选项是()A.①—“金色中国”—海陆地点影响B.②—“银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害作用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害作用解读: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大概是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北方地域和南方地域;对应的四色中国及成因大概是:①因干旱多荒漠而呈金色,②因高寒而多冰雪呈银白色,③降水多、气温高而丛林和农作物四时常绿,④因有风力作用形成黄土广布而呈黄色。

高三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

高三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

2009届高三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测试题一、选择题(2′×25=50′)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地貌景观分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西北地区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B.该地盛行东北风C.这种地貌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危害是沙漠化D.治理的措施是引水灌溉2.图示景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和一系列“前兆”。

下列选项中不属该景观发育“前兆”的是()A.地表反射率增加B.主要动物物种丧失C.土壤紧实度下降D.植被覆盖率下降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3~4题。

3.建设图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A.发电B.航运C.防洪D.灌溉4.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季雨林为主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③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此回答5~6题。

5.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区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6.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聚的速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

据此回答7~8题。

7.导致这样的土地利用变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A.农业机械的发展B.新作物的引进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灌溉技术的提高8.当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到Ⅲ阶段时,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共同问题最可能是()A.劳动力短缺B.自然灾害频繁C.农业投入不足D.农产品生产过剩读下图,回答9~10题。

最新高中高考地理总复习提升训练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及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高中高考地理总复习提升训练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及答案新人教版

提升训练41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练习"一、选择题(4分×15=60分)读中国地理要素分界线图,完成1~3题。

1.对图中a、b、c、d各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A.a是旱作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B.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d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解析:根据四条界线经过的地区可知a、b、c、d四条界线分别为400 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的分界线。

答案:B2.四界线中最能体现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的是( )A.a界线B.b界线.c界线D.d界线解析:由于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答案:B3.图中a、b界线叠加,可能划分出的区域是( )A.牧区、农耕区B.干旱区、半干旱区.汉语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D.发达区、欠发达区解析:将400 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叠加,可划分出牧区、农耕区和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

答案:A(2012泰州调研)德国慕尼黑大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5.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B.②—“银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大致是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对应的四色中国及成因大致是:①因干旱多沙漠而呈金色,②因高寒而多冰雪呈银白色,③降水多、气温高而森林和农作物四季常绿,④因有风力作用形成黄土广布而呈黄色。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中国国土整治(生态环境问题方向)同步练习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中国国土整治(生态环境问题方向)同步练习

2009届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中国国土整治(生态环境问题方向)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表气候统计资料,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是位于 ( )A.松嫩平原 B .华北平原 C .宁夏平原 D .江汉平原 2.该地区国土整治的方向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 .荒漠化的防治 C .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 D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若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河流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

据此完成3~6题 3.水库建成后,该水文站测得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 .2月一4月B .5月一7月C .7月一8月 D .9月~10月4.修建水库前,与该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有关的现象是( )A .梅雨连绵B .春雨霏霏C .冰雪融化D .气旋活动频繁 5.修建水库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 )A .洪涝灾害频繁B .诱发地震、滑坡C .河床泥沙沉积严重D .某些鱼类减少或绝迹6.下列河流或河段河水与地下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河水补给地下水的是 ( )A .黄河下游、长江上游B .荆江、黄河下游C .黄河晋陕峡谷、金沙江D .塔里木河下游、黄河中游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0.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壤漠化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右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

回答7~8题。

7.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A.降水B.温度C.地形D.光照8.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D.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读“黄河主要支流年输沙量表(2004年统计)”(下表),回答14~16题。

高中地理分类题库(人教大纲版)考点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高中地理分类题库(人教大纲版)考点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1 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2012·上海地理·T21·2分)(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1.“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以下两点:(1)明确“塞上江南"指的是宁夏平原。

(2)体会“护”“爱”的含义,“被贺兰山护着”意味着风沙较少;“黄河爱着”意味着黄河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解析】选D。

可逐项分析如下:2。

(2012·上海地理·T22·2分)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A.游牧畜牧业B。

牧场畜牧业C。

旱作农业D。

水田农业【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以下两点:(1)“宁夏农业"指的是材料显示的宁夏主要农业区的农业,而不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

(2)我国旱作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解析】选C。

宁夏平原地区充分利用河流,发展灌溉农业,属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

3.(2012·上海地理·T23·2分)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要明确以下几点:(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2)干湿地区的分界线:(3)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解析】选A。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5.4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5.4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练习题

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根据世界时区的划分,我国分属于A.东五区至西九区B.东五区至东九区C.东一区至东九区D.东四区至东九区2.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3.图中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A.土壤和植被B.水文与植被C.地貌与气候D.地貌与水文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难度要大些,主要取决于我国的国情的特点。

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西高东低,农业主要表现西林东耕B.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面积北多南少C.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东南半壁,各种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北内陆D.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5.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B.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南方重于北方D.水土流失干旱地区大于湿润地区6.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经济技术薄弱,国土整治难度大,主要表现在①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②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③落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在许多地区依然存在④交通、能源等基础部门的发展,仍然制约着经济发展速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C.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8.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9.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C.将运输量大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2008·全国文综Ⅰ)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练习旧人教选修2

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练习旧人教选修2
(7)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跨入新世纪我国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和。
(8)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水路线:
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⑤河至(城市)。
B.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⑥水库至(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⑦江和⑧江至(河)。
解析:该题是我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治理的案例,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国土整治背景、跨区域国土整治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解答本题对学生的中国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要求,是初中中国地理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认识、理解和实际运用。
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课堂练习:
1.读“三河”流域示意图2—1-7和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2—1-8,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中供水相当紧张的地区是。
(2)2000年我国对“三河”进行了统一调水,这三条河是E、F和黄河。
(3)E河发源于北山麓,流经甘肃省重要的粮食基地。这次E河分省调水十分有利于我国(自治区)林草的恢复和生长,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F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由于等原因使该河下游绿洲不断消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4)2000年尽管黄河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但经统一调水,使黄河全年畅流,但要根本上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必须坚持,尽快实施。
(5)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
(6)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和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状况,因此调节跨流域的径流量非常必要,如图中①、②、③、④跨流域调源自工程,缓解了某些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答案:(1)B (2)黑河 塔里木河 (3)祁连山河西走廊 内蒙古 冰川融水 人口和经济发展, 用水量增加,水资源浪费严重,植被的破坏 (4)开源节流并举,加强水资源管理 南水北调 (5)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6)①引黄人晋②引滦入津③引滦入唐④引黄济青 (7)华北 西北 (8)A京杭运河、天津 B丹江口 北京 C.金沙 雅砻 黄河

高三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

高三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

高三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1.“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一特征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D.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答案】A【解析】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包括耕地造成影响,而优质耕地需要保护,因此两种区域在空间上的复合,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

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A.城镇B.牧区C.林区D.矿区【答案】A【解析】图中所示的L湖泊被污染,其污染物的来源可能有两个,其一是湖泊周围的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而图中显示湖泊附近是城镇分布密集区,因此城镇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二是进入湖泊的河流带来的,但图中水系的分布显示进入湖泊的河流流经的是林区,是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因此河流不会被污染,故造成湖泊污染的污染物不会是牧区、林区和矿区。

【2】学生对图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

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气候、交通B.土壤、市场C.水源、技术D.地形、人口【答案】D【解析】从图中水系分布的密度看,牧区多分布在河流较稀疏的地区,且多在河流的中下游,说明牧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区,且该区域的城镇分布较少,说明人口稀少,因此影响牧区分布的原因主要是地形相对平坦、人口相对稀少。

3. 2009年,新疆建设一南(阿克苏)一北(石河子)两大棉纺基地的政策出台后,阿克苏受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国内知名棉纺企业的关注。

诸暨洁丽雅公司在阿克苏地区签下35亿元的大单,拟在阿克苏建立棉纺织项目产业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是我国三大棉花产地的气候资料,其中表示石河子和阿克苏的分别是()A.①②B.②①C.②③D.①③【答案】D【2】石河子和阿克苏的气候条件的差异及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阿克苏纬度低,降水比石河子多B.石河子年蒸发量比阿克苏大是因为处背风坡C.阿克苏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年日照比石河子多D.石河子地势高,无霜期比阿克苏长【答案】C【3】决定洁丽雅公司能够在阿克苏建立棉纺织项目产业链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资源【答案】C4.(13分)读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难度要大些,主要取决于我国国情的特点。

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西高东低,农业主要表现西林东耕B.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面积北多南少C.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于东南半壁,各种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北内陆D.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2.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B.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南方重于北方D.水土流失干旱地区大于湿润地区3.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经济技术薄弱,国土整治难度大,主要表现()①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②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③落后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在许多地区依然存在④交通、能源等基础部门的发展,仍然制约经济发展速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

答案 1.B 2.A 3.D4.下列事件属于跨区域(省区)的国土整治工作是()A.黄河中下游的治理B.闽江中下游的整治C.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D.北丘洼盐碱地的治理解析回答此题要明确两点:一是跨区域(省区)的理解,二是要明确各选项内容所指的范围。

尽管四个选项中的内容都是国土整治工作的范畴,但跨越省区范围的只有黄河中下游地区。

福建的闽江、贵州的梵净山、山东禹城北丘洼,都是一个省内的范围。

答案 A5.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各个区域之间的原有基础与发展水平相似B.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C.黄淮海平原应着重改良和治理的是红壤等酸性土壤D.西南地区需要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建设解析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之间的原有基础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实施的。

黄淮海平原应着重改良和治理的是低洼地、盐碱地等中、低产田。

西南地区交通较为落后,需大力加强其交通运输建设。

答案 D6.国土整治是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国土规划②国土立法③国土管理④国土扩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区域的国土资源拟定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

答案 B7.以改造中、低产田为目的的国土整治实验工作是在下列哪一地区开展的()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南方低山丘陵D.黄土高原解析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自然条件上多旱涝、盐碱,中、低产田多。

答案 B8.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电子通信技术解析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一种被称为传感器的仪器。

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答案 A9.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A.阅读地图、数表、文字信息B.建立数据库C.对研究对象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D.输入、处理、分析、表达图形数据解析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

它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分析和表达。

答案 D10.GIS技术与普通地图共同的特点是()A.信息量一样大B.都便于查询各种信息C.都能反映空间信息D.都利于数据化处理各种信息解析 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所以,都能反映空间信息。

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技术。

所以,GIS技术比普通地图更先进,计算机系统信息量大,便于查询和处理各种数据信息。

答案 C11.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A.全球定位技术B. GPS信号接收机C.地理信息技术D.遥感技术解析无论是在飞机上,行驶的汽车或船只上,只要是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

答案 B12.与地图相比,GIS技术的优越性不表现在()A.空间数据以数字形式储存,比纸绘地图更精确B.GIS更有利于信息更新C.GIS较地图直观性强D.GIS可以快速进行各种空间分析解析 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其与地图相比更具优越性。

其与地图的共性是直观性强,但较地图更精确,更容易修改、补充,可以进行图层转换、叠加,而且可以快速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答案 C13.下列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GP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B.GPS包括两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C.GPS卫星星座由21颗卫星组成D.野外旅行,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解析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答案 D14.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的实际意义有()A.使人们在野外不易迷失方向B.比使用罗盘和指南针的精确度增加C.只需要一颗卫星便可覆盖全球D.何时何地只需一颗卫星便可接收地面任何信息解析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一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利用4颗GPS卫星的空间位置,可以计算出地面点所在的位置。

答案 A15.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①对国土整治工程实施进行监控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④可以直接对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在对西部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A.对陆地、天空和地下可以提供直接拍摄图片B.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解析地理信息技术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但不可能对地理问题进行治理。

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但不具备拍摄功能,服务过程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答案 15.A 16.B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三江平原,目前还有大片沼泽性的荒原有待开发建设。

但是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

据此完成17~18题。

17.此项行为不属于()A.国土管理B.国土整治C.国土规划D.国土立法18.上述材料说明()A.国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之间是有矛盾的B.国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C.国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不同的D.国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二者是对立的解析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是为了保护“湿地”,属于国土规划和管理,是国土整治的内容,但不是国土立法。

由上述资料可以体会到,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是有矛盾的,但矛盾是可以调和的,并不是对立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7.D 18.A材料一:从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南联盟科索沃自治问题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材料二: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主义袭击事件,过后美国在阿富汗进行了一场反恐怖主义战争,摧垮了塔利班政权。

据此回答19~20题。

19.对南斯拉夫大规模轰炸的信息资料主要应用了()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技术④多媒体合成技术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0.在地面部队的配合下,美国对塔利班政权大到军事设施小到主要组织成员居处的打击异常精确,其信息资料的准确性主要依靠()A.全球定位系统B.美国联邦特工的侦察C.地理信息技术D.遥感技术解析地面状况和轰炸目标的确定需要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共同来完成。

精确的地理空间特征需要由地理信息技术作支撑。

答案 19.A 20.C第Ⅱ卷(综合题)二、综合题(共3小题)21.结合我国国情,试简要说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的艰巨性。

解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国土整治工作的艰巨性。

答案国土辽阔,但地域差异显著;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22 请列出我国开展的四大跨区域的国土整治工作,并阐述其开展的原因、措施和目的。

解析结合教材内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区域发展的资源优势和主要限制性因素,理解和掌握区域的开发和治理措施。

同一类地理事物的把握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

23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的分辨率是较_______(高、低)的。

(2)在B图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是________,它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3)简单示意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程序。

(4)简述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遥感技术的了解,需要对教材中遥感技术及应用内容掌握好。

答案(1)飞机航空摄影高(2)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地面接受太阳辐射或大气散射的光能产生地面辐射(含电磁波)不同物体、不同环境条件,其反射或产生的辐射电磁波是不同的,传感器可以进行识别(3)物体辐射或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电磁波→传输→遥感地面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获取成果(4)①探测范围大;②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③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