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人的呼吸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16、人的呼吸【教学目标】1.认识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2.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之间的区别3.了解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动态平衡的原因【教学重点】1.识记呼吸器官,清楚他们的作用。

2.知道怎样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难点】知道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澄清石灰水、教学课件。

学生材料:食品保鲜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活动一:憋气活动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憋气游戏,看谁憋气时间长,憋不住的就坐下。

学生谈谈憋气的感受,说一说呼吸的作用。

2.活动二:将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身体的变化?师:我们每天都在呼吸,呼吸很重要。

这节课我们的研究任务——人的呼吸。

二、认识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1.师:“老师昨天做了一个梦,梦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空气说:每次你呼吸的时候,我都去你的身体旅游了!”同学们老师特别想知道空气从鼻子吸进去,去了哪些地方?2.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学生仔细观察并对照人体呼吸器官图,找一找他们在我们身体的那一部分。

3.请学生在草稿纸上绘制人体呼吸器官图,抽学生到黑板上画饼讲解自己绘制的路线。

4.出示课件,结合课件巩固对人的呼吸过程以及各部分器官作用的认识。

三、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1.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空气在我们身体内旅行一趟再出来,还和以前一样吗?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2.学生讨论并交流自己的猜测。

3.演示实验:教师出示一杯水(澄清石灰水)教师:老师这有一杯神奇的水,我先这个透明的袋子装满空气,往袋子注入澄清石灰水;再用另一个透明袋子用嘴对着塑料袋向里吹气,往袋子注入澄清石灰水。

请学生观察两个袋子里发生的现象。

交流实验现象:注入呼出气体的时候这杯水变浑浊,有白色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4.讲解: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什么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就会产生白色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使水变浑浊。

《人的呼吸(呼吸的过程和作用)》教学设计

《人的呼吸(呼吸的过程和作用)》教学设计

《人的呼吸(呼吸的过程和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呼吸的过程,知道空气通过鼻子或嘴巴进入和离开身体。

理解呼吸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如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实验、观察、讨论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人体呼吸现象的认知能力。

在探索呼吸过程和作用的过程中,提高幼儿对自身身体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自己身体的关爱之情,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和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呼吸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时空气的流动路径。

认识呼吸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2.教学难点用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幼儿解释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呼吸对身体各器官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与呼吸相关的有趣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关注。

实验教学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呼吸现象。

观察教学法: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同伴在呼吸时的身体变化。

讨论教学法:组织幼儿讨论呼吸相关话题,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不管是睡觉的时候,还是玩耍的时候。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呼吸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呼吸的秘密。

”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呼吸的故事(7分钟)教师讲述故事:“有一个小气球,它住在一个叫做身体的大房子里。

这个大房子有两个特别的门,一个是鼻子,一个是嘴巴。

每天,小气球都能感觉到有新鲜的空气从这两个门进来,然后在房子里转一圈,又有一些空气从这两个门出去了。

小气球可喜欢这些新鲜空气啦,因为有了它们,房子里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活力。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小气球在哪里,这些空气在身体里都做了些什么吗?”提问幼儿:“你们觉得我们呼吸的时候,空气都去了哪里呢?为什么我们要呼吸呢?”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他们对呼吸过程和作用的探索欲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人的呼吸》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人的呼吸》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人的呼吸》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第16课《人的呼吸》,重点介绍了人的呼吸过程和各器官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并认识到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所不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的呼吸过程,明确各器官的作用。

2. 能力目标:观察吸进与呼出气体的不同。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的意识和重视身体健康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各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吸进与呼出气体的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呼吸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作用可能还不太清楚,对观察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老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学习了人的呼吸过程,你们还记得吗?为什么人要呼吸呢?学生1:因为呼吸可以让我们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老师:非常好!呼吸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将学习更多关于人的呼吸的知识。

你们对呼吸器官有什么了解吗?第二环节:新课呈现老师:请看这幅图片,这是人体的呼吸器官。

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作用。

首先,鼻子是我们呼吸的入口,它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

接下来是嘴巴,我们也可以通过嘴巴呼吸。

然后是气管,它像一根管道连接着鼻子和嘴巴与肺部。

最后是肺部,它是呼吸的重要器官,负责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第三环节:实验观察老师:现在,我将给你们每人发一面小镜子和一个透明的塑料袋。

请用鼻子吸气,然后用嘴巴呼气,同时将一只手放在嘴巴前面。

观察你们透明塑料袋中的空气变化以及手上感受到的气流。

注意观察吸进与呼出气体的不同。

学生2:老师,我发现吸进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更凉爽。

学生3:我观察到吸进去的气体比呼出来的气体更干净,没有灰尘。

老师:非常好的观察!你们发现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颜色、温度和干净程度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呼吸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吸收了氧气,并排出了二氧化碳。

5-16《人的呼吸》(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5-16《人的呼吸》(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九.内容逻辑关系
①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② 呼吸运动的过程:吸气和呼气。
- 吸气由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引起。
- 呼气由肋间肌和膈肌的舒张引起。
③ 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方法:
- 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 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 定期锻炼。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人的呼吸与健康》:介绍呼吸系统的基本知识,呼吸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
- 《探究呼吸运动的原理》: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研究呼吸运动的机理和过程。
- 《呼吸系统的保健与疾病预防》: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和保健方法。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其次,我注重了实践操作。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呼吸运动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呼吸系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帮助。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课堂讲解中,我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原理讲解得过于详细,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冗长和枯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改进讲解方法,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问题引导式学习(PBL)
- 实验操作与观察
- 讨论与分享个人经验
-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探究和表达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大班健康《人的呼吸》教案

大班健康《人的呼吸》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用鼻呼吸的好习惯。

3.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健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的过程:吸气、呼气。

3. 正确的呼吸方法:用鼻呼吸、深呼吸。

三、教学准备:1. 图片:呼吸系统示意图、鼻腔、喉咙等部位的图片。

2. 道具:鼻子、嘴巴、喉咙等模型。

3. 教学视频或动画:关于呼吸过程的演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呼吸的了解,引导幼儿关注呼吸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出示呼吸系统示意图,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介绍鼻腔的作用,引导幼儿学会用鼻呼吸。

3. 演示:教师利用道具模型,展示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呼吸过程。

4. 实践:幼儿模仿教师示范的正确呼吸方法,进行实地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幼儿是否能正确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幼儿是否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鼻呼吸的好习惯。

3. 幼儿对呼吸健康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否有提高。

六、教学活动:1. 呼吸游戏: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用鼻呼吸,如“鼻子捉迷藏”。

2. 呼吸诗歌:创作一首关于呼吸的诗歌,让幼儿通过朗诵诗歌,加深对呼吸的理解。

3. 呼吸手势舞:创作一个简单的手势舞,让幼儿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呼吸的过程。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生或专业人士来园进行呼吸健康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呼吸健康的重要性。

2. 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呼吸健康主题活动,如“家庭呼吸健康知识竞赛”。

3. 开展呼吸健康主题的环境创设,如在班级墙上贴上呼吸系统的示意图,让幼儿随时可以观察和学习。

八、教学反馈:1. 定期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呼吸习惯的养成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 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幼儿在园内是否能够坚持用鼻呼吸,对呼吸方法的正确性进行评估。

3. 定期组织呼吸健康小测试,检查幼儿对呼吸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班健康《人的呼吸》教案

大班健康《人的呼吸》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呼吸系统。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学会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呼吸系统。

四、教学准备:1. 人的呼吸系统的图片或模型。

2. 相关视频或故事材料。

3. 纸张、彩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引起幼儿对人的呼吸系统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介绍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如鼻腔、喉咙、气管、肺等。

3. 互动:让幼儿回答有关呼吸系统的问题,如呼吸系统的作用、如何保护呼吸系统等。

4. 实践:让幼儿动手操作,如绘制呼吸系统的图示、模拟呼吸过程等。

5.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呼吸系统,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内容,并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呼吸系统。

六、教学延伸:1. 开展呼吸系统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进行呼吸系统相关的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不同角色在保护呼吸系统方面的责任。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呼吸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2. 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学会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幼儿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2. 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结合幼儿的兴趣,引入更多与呼吸系统相关的趣味性教学资源。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亮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2. 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对健康主题的关注,培养他们健康生活的意识。

2024年大班健康《人的呼吸》 教案

2024年大班健康《人的呼吸》 教案

2024年大班健康《人的呼吸》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培养幼儿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呼吸效率。

二、教学内容1.人的呼吸系统构成:肺、气管、鼻腔等。

2.呼吸的基本过程:吸气、呼气。

3.正确的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深呼吸等。

4.呼吸与健康的关系:空气质量、运动等。

三、教学重点1.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

四、教学难点1.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原理。

2.如何将正确的呼吸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

2.气球、塑料管等教学道具。

六、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回顾已学的关于身体的知识。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2.基本概念讲解(1)教师讲解呼吸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呼吸过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呼吸过程。

3.正确的呼吸方法(1)教师示范腹式呼吸、深呼吸等正确的呼吸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跟随示范进行练习,纠正错误的呼吸方法。

4.呼吸与健康的关系(1)教师讲解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益处。

5.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呼吸比赛,比较不同呼吸方法的优劣。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正确呼吸方法的体验。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正确的呼吸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课后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呼吸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请家长协助幼儿观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方法,并给予指导。

八、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原理(1)教师引导:“你们知道我们呼吸的时候,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吗?就像你们看到的这个塑料管,一端进气,一端出气,我们的肺就像这个管子一样,不过它更神奇,因为它会交换空气中的氧气和身体里的二氧化碳。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气体交换的过程,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当我们吸气时,肺里的空气充满了氧气,这些氧气会进入血液,随着血液流动到全身各处;当我们呼气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会排出来,就像我们吹气球一样。

小学科学第16课《人的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第16课《人的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第16课《人的呼吸》(教案)探索人的呼吸之奥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人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理解呼吸与新鲜空气的重要性;- 能够简单解释呼吸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分享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人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理解呼吸与新鲜空气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 理解呼吸的原理以及如何向学生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教学PPT;- 黑板、粉笔;- 呼吸系统模型;- 图书、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

2. 材料准备:- 透明纸、小纸片、长细管、石膏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大家每天都要呼吸,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呼吸吗?呼吸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并请学生进行讨论。

2. 讲授人的呼吸器官(10分钟)- 首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人的呼吸器官的图片,并简要介绍每个器官的名称和位置。

- 然后,通过实物呼吸系统模型详细说明每个器官的功能。

3. 探究呼吸的原理(15分钟)- 配合PPT,向学生解释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让学生理解呼吸与新鲜空气的重要性。

- 借助图书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需要呼吸氧气,为什么产生的废气是二氧化碳。

- 利用实物和小纸片模拟肺部的呼吸运动,尝试让学生自行推测呼吸的原理。

4. 实验观察呼吸运动(2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支长细管、透明纸和一个小纸片。

- 首先,将透明纸固定在一端,并将小纸片放在透明纸的上方。

然后,将透明纸的另一端插入长细管中。

- 学生们轻轻吹气进入长细管,观察小纸片的运动,并做出解释。

- 引导学生发现,吹气时小纸片向外移动,停止吹气后小纸片向内移动。

解释这是因为呼吸过程中胸腔的变化导致的。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解释,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大班健康教案《人的呼吸》

大班健康教案《人的呼吸》

大班健康教案《人的呼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的呼吸的功能和呼吸道的组成;
2.掌握人的呼吸的基本过程;
3.了解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4.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正确维护呼吸道健康。

二、教学内容
1.人的呼吸的功能和呼吸道的组成;
2.人的呼吸的基本过程;
3.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一幅关于呼吸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内容,逐步引出人的呼吸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呼吸的基本知识:呼吸是人类生命的重要机能,是通过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来维持身体健康的过程。

人的呼吸道由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3.介绍呼吸的基本过程:主要有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过程中,胸腔扩张,肺部内部压力降低;呼气过程中,胸腔收缩,肺部内部压力升高。

4.讲解呼吸与健康的关系:良好的呼吸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通过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增加氧气的吸入量,提高呼吸系统和身体器官的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5.小组探究:学生分小组,分享各自在生活中如何保护呼吸道健康的方式。

之后,各小组代表报告自己小组的总结。

四、教学总结
1.请不同的学生依次描述人的呼吸的基本过程,强化学生的记忆;
2.以图示形式总结人的呼吸道的组成;
3.概述正确的呼吸方法,传达呼吸与健康的关系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的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通过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的呼吸的基本过程和维护呼吸道健康的方式,增强了自我保护和预防的意识。

小学科学16人的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16人的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16人的呼吸教案标题:小学科学16人的呼吸教案引言:呼吸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功能。

本教案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全面了解呼吸过程及其重要性。

通过实践和互动,让孩子们对呼吸有深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呼吸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人类呼吸的过程及其与舌头、气管和肺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呼吸的现象,增加对呼吸过程的认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呼吸的定义和作用,呼吸过程及其与舌头、气管和肺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呼吸的现象,加深对呼吸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幻灯片、实验用品(如蜡烛、瓶子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自备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呼吸的认识和疑惑,引发他们的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呼吸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2. 解释呼吸过程中舌头、气管和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它们在呼吸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步骤三:实践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

让每个小组成员依次戴上密封性好的塑料袋,用鼻子呼吸,观察袋子的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袋子是否随着呼吸的变化而扩大或缩小,解释袋子的变化是由于呼吸带来的空气进入或排出所致。

3.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袋子会随着呼吸而变化,以及呼吸的作用和意义。

步骤四:实验扩展(20分钟)1. 教师示范使用一个瓶子和一根蜡烛,向学生展示蜡烛在瓶子里熄灭的现象。

2.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进行实验,观察瓶子中的氧气是否充足会影响蜡烛的燃烧。

步骤五:小结(5分钟)回顾呼吸的定义和作用,总结整个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呼吸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户外进行呼吸实地观察,例如观察树叶在呼吸中的变化等。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6.《人的呼吸》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6.《人的呼吸》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6.《人的呼吸》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的呼吸》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6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的呼吸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呼吸作用的公式,以及呼吸作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掌握呼吸作用的公式,能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呼吸作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呼吸作用的定义、公式及应用。

2.难点: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总结”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实验器材:小白鼠、显微镜、呼吸机等。

3.教学视频:关于呼吸作用的动画或实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告诉我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生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呼吸作用。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展示小白鼠的呼吸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含义。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例如,让学生观察小白鼠的呼吸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肺部的变化等。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运用呼吸作用的公式解释这些现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人的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呼吸是生命体存在的重要特征,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呼吸。

本课《人的呼吸》是《人的呼吸和消化》的首课,更是研究人体秘密的基础。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人体内部,他们都会感到新奇。

说到人的呼吸,学生会很想知道“我们用什么呼吸”“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等等的问题。

但此时人体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大大暗箱,要想解释他们的疑问可以通过视频、图文等手段让学生对呼吸系统及呼吸器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第一,感知呼吸: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时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此课之前学生并没有留意过这些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知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第二,呼吸器官:些器官在帮助我们人进行呼吸呢?本部分通过视频及图文让学生对生命体的呼吸器官有详细的认识。

第三,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呢?本部分利用澄清的石灰水对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进行试验,吸入的气体也就是空气不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验证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增多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他们对科学学科很感兴趣。

经过两年多科学学科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有了一些的探索精神。

三年级的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大多都知道人类是用肺呼吸的,但是除了肺这个器官外他们说不清还有哪些器官帮助我们呼吸。

更深层次的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他们更是没有思考过。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

科学态度: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重要性,要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大班健康教案《人的呼吸》及教学反思

大班健康教案《人的呼吸》及教学反思

大班健康教案《人的呼吸》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呼吸的基本原理2.认识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标志和预防方法3.能够正确地操作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二、教学内容1.人类呼吸的基本原理呼吸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功能,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我们呼吸时,空气从鼻子或口吸入,依次经过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其中气体在肺泡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氧气。

人体吸入的氧气用于细胞的新陈代谢,排出的二氧化碳再通过肺部呼出。

正常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2.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标志和预防方法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感冒、哮喘、支气管炎等。

学生们可能会在生活中遇到这些疾病,因此了解这些疾病的标志和预防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感冒:发热、鼻塞、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预防方法: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远离病菌来源。

•哮喘:呼吸困难、胸闷、气喘等。

预防方法:避免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保持室内干净通风。

•支气管炎:咳嗽、痰、气喘、发热等症状。

预防方法:合理饮食,保持室内湿度适宜,注意营养和体育锻炼。

3.正确操作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测量呼吸频率是了解呼吸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确的测量方法是:1.让学生坐着或站着,保持平静呼吸。

2.轻轻地按住学生的手腕或脖子,计算呼吸次数。

3.测量时应注意时间,最好一分钟内测量一次。

三、教学过程1.在教室内设置人体呼吸的图示,让学生认识呼吸过程。

2.介绍一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标志和预防方法,让学生了解相应的保健知识。

3.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

4.让学生在老师监督下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人的呼吸》为主题,通过图示、介绍常见呼吸道疾病、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了人的呼吸基本原理和健康状况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关注和保护自身呼吸健康的意识。

在教学实施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对于大班学生,授课内容需要尽可能生动有趣,适当引导学生加入互动环节,例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呼吸道疾病的不同症状,让学生深入记忆相关知识。

大班健康《人的呼吸》教案

大班健康《人的呼吸》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班健康《人的呼吸》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领域:健康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及呼吸过程,知道呼吸对人体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呼吸健康的关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及呼吸过程。

难点:让幼儿理解呼吸对人体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人体呼吸系统图、呼吸器官模型、呼吸过程动画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谜语引起幼儿兴趣,如“没有嘴巴,却能呼吸,哪个器官这么神奇?”(答案:鼻子)2. 基本部分:(1)讲解呼吸系统:展示人体呼吸系统图,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

(2)认识呼吸器官:展示呼吸器官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认识鼻腔、肺等部位。

(3)了解呼吸过程:播放呼吸过程动画,让幼儿观察呼吸的整个过程,并简要讲解。

3. 巩固部分:(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持呼吸系统健康,引导幼儿提出建议。

(2)制作呼吸健康宣传画:让幼儿动手制作呼吸健康宣传画,展示对呼吸健康的关注。

六、作业布置: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呼吸习惯,了解如何保持呼吸系统健康。

七、教学评价:通过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家园反馈,评价幼儿对呼吸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延伸:开展家庭呼吸健康主题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呼吸健康教育。

九、教学反思: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内容拓展: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关于呼吸健康的主题活动,如呼吸运动会、呼吸健康知识竞赛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呼吸系统拼图1. 目标:让幼儿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

2. 准备:呼吸系统拼图、拼图说明书。

3. 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呼吸系统拼图,引导幼儿观察拼图的各个部分。

(2)讲解拼图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指导幼儿进行呼吸系统拼图。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16.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3.能够有意识的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难点:观察比较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注射器、澄清石灰水、吸管、烧杯、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受呼吸1、请大家深吸一口气,将食指放在鼻前,然后呼气,你的手指有什么感受?学生做一做,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请大家把双手放在胸下方(教师示范做动作),然后深呼吸,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一做,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师:我们把食指放在鼻前,会感觉到一股热气喷出来;我们把手放在胸下方,会发现胸部有起伏,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呼吸。

)是的,是因为我们人的呼吸。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人的呼吸板书课题:16、人的呼吸过渡:其实,我们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那么我们吸进去的气体去了哪里?又是怎么出来的呢?气体在经过我们人体的这些器官的时候,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进行探究。

二、教学新课活动一:认识人体呼吸器官。

1.了解人体有哪些呼吸器官。

现在请大家和你的同伴一起先来呼吸感受再来猜想一下我们吸进去的气体去了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学生边呼吸边感受并猜测吸进去的气体去了哪些器官。

(学生自由汇报)谁来猜想一下我们吸进去的气体都去了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预设:如果学生提到口腔,强调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他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1)提问:通常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口腔呼吸?(感冒鼻子不通气、跑步做剧烈运动时)2)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口腔呼吸试试,你有什么感受?(咽部干燥难受)3)是的,用口腔呼吸,人并不舒服,因为气体进出口腔,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难受。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6课《人的呼吸》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6课《人的呼吸》教案

人的呼吸【教材分析】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尝试将学习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课,重点研究人的呼吸系统,并以此来组织相关内容,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序列。

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初步建立呼吸系统的概念。

第二,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对比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发现呼吸的意义。

第三,知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认识“氧循环”。

【学情分析】学习者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等,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

但是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

五年级学生基本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但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科学态度: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教学难点】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呼吸模型、课件。

学生材料:澄清石灰水两半杯、吸管、针筒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有什么感受?伸出你的双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2.谈感受。

大班健康《人的呼吸》教案

大班健康《人的呼吸》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及其功能。

3.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的作用: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3. 正确呼吸的方法:深呼吸、慢呼吸、均匀呼吸。

4. 呼吸道的保护:鼻毛、鼻腔分泌物、咳嗽反射。

三、教学准备:1. 图片:人体呼吸系统图、鼻子、喉咙、肺的图片。

2. 道具:呼吸模型、口罩、气球。

3. 教学视频:人体呼吸过程的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讨论呼吸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注呼吸相关的身体部位。

2. 讲解:展示人体呼吸系统图,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3. 互动:请幼儿尝试用口罩遮住嘴巴,感受呼吸困难,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性。

4. 实践:教授正确呼吸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深呼吸、慢呼吸、均匀呼吸的练习。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呼吸知识,观察家人是否存在不良呼吸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延伸活动:组织家长参加亲子呼吸运动会,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提高家庭成员对呼吸健康的关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呼吸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呼吸知识的实际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完成的呼吸作业,评估他们对呼吸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难点:1. 呼吸系统的复杂性:幼儿难以理解呼吸系统的详细结构和功能。

2. 正确呼吸方法的掌握:幼儿需要时间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正确呼吸的方法。

3. 呼吸道保护意识的培养:幼儿可能难以理解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性。

八、教学建议: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道具和视频,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多次重复和实践,让幼儿有更多机会练习正确呼吸的方法。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幼儿能够将呼吸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学科学人的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人的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人的呼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掌握呼吸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观察、描述和记录呼吸过程;积极参与呼吸相关的实践活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呼吸健康的意识,关心和珍惜自己的呼吸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过程的描述。

2. 难点:掌握呼吸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培养学生对呼吸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实物:人体模型、带有活动性的肺模型。

2. 影片:关于呼吸过程的简短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呼吸的重要性(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想象一下没有呼吸会发生什么吗?请大家交流一下。

2. 分组讨论,学生对呼吸的重要性进行表达和解释。

3. 教师进行点拨,总结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例如:给身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保持身体的平衡。

Step 2: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通过展示人体模型,简要介绍呼吸器官的结构,包括鼻子、喉咙、气管、支气管、肺等。

2. 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呼吸器官,用图形或文字的形式介绍其结构和功能。

3. 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并互相提问、讨论。

Step 3:呼吸过程的描述(20分钟)1. 使用带有活动性的肺模型,模拟呼吸过程。

教师示范并让学生一同进行操作。

2. 结合视频资料,展示呼吸过程的动态图像,引导学生描述呼吸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3. 学生分组,创作一幅插图来展示呼吸过程的关键步骤,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描述。

4. 学生互相展示插图,并互相评价对方的描述是否准确。

Step 4:呼吸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跑步或慢走,让学生体会呼吸的变化。

2. 学生自我感知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并用表格记录下来。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记录的数据,并总结呼吸与活动强度之间的关系。

Step 5:呼吸健康教育(15分钟)1. 探讨呼吸系统的健康保护方法,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烟等。

科学16课人的呼吸教案

科学16课人的呼吸教案

科学16课人的呼吸教案教案标题:科学16课人的呼吸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的呼吸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1. 了解人的呼吸的基本过程。

2. 掌握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原理。

2. 探究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模型或图表展示人的呼吸器官、实验材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人的呼吸器官,引起学生对呼吸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人的呼吸是如何进行的吗?为什么呼吸对我们的身体很重要?探究活动: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究人的呼吸过程。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观察自己或其他同学的呼吸,记录下观察结果。

2. 学生实验: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现象。

3.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

知识讲解:1. 利用幻灯片或板书,讲解人的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解释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氧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概念巩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呼吸与健康有什么关系?2.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拓展活动:1.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慢跑、快走等,观察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分享给同学。

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呼吸与健康的短文,包括呼吸的过程、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2.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额外的研究和实验。

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和实验报告等,评估学生对呼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完成的作业也可作为评估的依据。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究其他生物的呼吸方式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感受呼吸
教师引导:同学问,请大家将食指放在鼻前,然后深呼吸,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做一做,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请大家把双手放在胸下方(教师示范做动作),然后深呼吸,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一做,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我们把食指放在鼻前,会感觉到一股热气喷出来;我们把手放在胸下方,会发现胸部有起伏,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呼吸。)是的,是因为呼吸。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人的呼吸。
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幅插图上的内容,教师借助这幅插图,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氧循环。
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很担心,地球上人和动物这么多,总是在不停的呼吸,会不会把氧气都用光了。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人的呼吸,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呼吸时,空气先经过鼻腔到达咽喉,然后通过器官和支气管进入肺部,再由肺部经过呼吸道,从鼻子呼出体外。人和动物吸进去的是空气,排放出来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植物吸进的是二氧化碳,排放出的是氧气,这样地球上就形成了氧循环。下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单元的第2课——运动和呼吸,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
教师特别强调:空气是经鼻腔、呼吸道到达肺部,然后又经呼吸道,从鼻子呼出体外。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他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过,用口腔呼吸,人并不舒服,譬如气体进出口腔,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难受。
练习巩固
出示人体器官示意图,引导学生在下图中填写呼吸器官的名称,了解呼进呼出的气体通过各个器官的顺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预设:
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
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的作用。
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作用?
肥沃的土壤对于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帮助,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活动三:认识氧循环
教师引导: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还有谁也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呢?
学生列举地球上需要氧气才能生存的动物。
教师小结:其实,除了人需要氧气之外,其他动物也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水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恰恰相反,是吸进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板书
设计
16、人的呼吸
呼吸系统
人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7、保护土壤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7、保护土壤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能够列举出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贡献。
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3.能够举例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是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是在保护土壤。
4.通过讨论,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土壤做些什么,并知道怎么做。
教学重点
了解保护土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懂得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
教学难点
懂得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了解保护土壤的重要性,树立起保护土壤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做水土流失模拟试验的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土壤的保护情况,初步了解。怎样才能保护土壤。
教学重点
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和器官的功能,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发现呼吸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从而认识到呼吸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呼吸器官示意图、塑料袋、澄清的石灰水等等。
预习要求
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人的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作用。
出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图,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需要的材料、步骤方法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塑料袋、澄清的石灰水。
交流实验方法及注意点,教师强调,塑料袋中倒入的石灰水不宜过多,并且不要用手去接触石灰水;在塑料袋中装入石灰水之后,要捏紧口袋口;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两袋石灰水,并说一说,这两袋石灰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板书课题:16、人的呼吸
过渡:通过刚才的两个动作,我们发现,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那么我们吸进去的气体去了哪里?又是怎么出来的呢?气体在经过这些器官的时候,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认识呼吸器官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参与呼吸的器官。
教师出示呼吸器官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人的呼吸器官,并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一袋石灰水仍然很澄清,另一袋石灰水变得浑浊。)
讨论:同样的石灰水,为什么一袋石灰水,没有什么变化,而另一袋石灰水却变得浑浊了呢。
教师引导并小结:人需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营养物质转化为维持体温的热量和支持活动的能量,并把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因此,普通的空气不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而呼出的气体中因为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容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这就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6、人的呼吸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
16、人的呼吸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感受呼吸时鼻息和胸部的活动,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2.能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3.能够有意识的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过渡:空气通过人体的呼吸器官吸进人体,再排出体外。那么,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
活动二: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你们认为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对此问题进行预测。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