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特点

合集下载

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
一、少数领导把公共权力据为己有,以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轻者拿吃拿喝,重者贪污受贿,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公开索贿,非法攫取经济利益。

二、有些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好高骛远,突出表现为失职渎职行为和严重官僚主义。

三、个别领导不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奉行个人专断、搞“一言堂”等家长制作风,个人说了算。

四、某些领导在改革开放以来抵制不住奢靡之风的侵蚀,生活糜烂。

2权力腐败的只要内容为寻租与造租:
一、权力个体利用人民赋予其的公权力“寻租”,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为实现一己之私利而渎职滥权。

二、权力所有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再造出一定的权力,使再造的权力可以直接投入到市场进行交易,以获得更多的租金。

3权力腐败的主要客体趋向于法人化于集团化:群体腐败,比较具有隐蔽性,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官官相护”,整个的官僚阶层为了实现、维护个体或集团的利益,交易权力,掩盖彼此的罪行。

4权力腐败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有的地区和部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成严重的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

5权力腐败的发展趋势:随着权力腐败以权谋私、权力寻租与权力造租以及主客体趋向法人化和集团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当前腐败现象存在着六大新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腐败行为的演变和趋势。

本文将从机制性腐败、权力寻租、网络化腐败、金融腐败、外逃腐败、底层腐败六个方面进行剖析。

首先,机制性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的一个新特点。

由于制度与监管不健全,腐败问题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中已经形成惯性。

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人为制造腐败现象。

其次,权力寻租是当前腐败现象另一个明显的新特点。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通过职务上的便利获取私利,甚至将公共资源作为私人财产进行交易,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

第三,网络化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腐败行为也逐渐与互联网相结合,采用新的方式进行。

一些官员通过网络平台收受贿赂、海量信息的开放、新兴的电子商务等,极大地方便了腐败行为的进行。

第四,金融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的一个突出特点。

金融行业是利益链条最为复杂且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成为腐败问题的高发领域。

虚假贷款、利益输送、金融诈骗等腐败行为时有发生,给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造成了极大破坏。

第五,外逃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社会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国际化,隐匿财产、寻求庇护、逃避法律追究等行为也越来越多。

一些腐败分子通过跨国转移资产进行逃避,给国家的执法机关带来了困难。

第六,底层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之一、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和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利用职权便利、损害群众利益等方式谋取私利。

一些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给基层政府的形象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综上所述,当前腐败现象存在着六大新特点,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腐败行为的新形态。

为了解决当前的腐败问题,我们需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管,重塑权力与利益的关系,使得腐败行为失去土壤。

同时,还需要加大惩治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反腐败的大环境,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及原因剖析

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及原因剖析

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及原因剖析一、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一)腐败类型增加。

从腐败类型来看,个体腐败与群体腐败并存,串案、窝案和法人犯罪案件增多。

违法违纪者往往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群体性、帮派性的特征更具明显。

在一些大案、要案中,往往是带出一个个串案、窝案。

(二)腐败主体蔓延。

从腐败行为主体来看,行为主体从基层向中层、高层领导干部蔓延,“一把手”腐败现象严重。

自从进入90年代,党内高层干部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已由昔日的县处级向地厅级、省部级发展。

在一些大案中“一把手”违纪违法较为突出。

2009年全年落马的省部级(含副部级)高官有17人。

(三)腐败区域扩展。

从腐败发生区域来看,腐败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散到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

就连新闻出版、学术教育界也未能幸免。

管理党风廉政工作、查处腐败分子的机关也出现了腐败现象,近几年纪检监察干部贪赃枉法、徇情枉法,以及自身腐败、包庇腐败现象行为时有发生。

上述特点全景式地展示了目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不谓不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为何仍不尽如人意?原因主要有:二、腐败产生的原因(一)价值失范、道德约束乏力导致腐败。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虽然一再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是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在宣传教育、社会舆论、识人用人等方面,与无产阶级道德观念大有所悖,致使一些人产生了模糊观念和错误心态:认为廉政吃亏,等待观望;法不责众,随波逐流;你捞我捞大家捞,不捞白不捞。

(二)分配不公和公务员低薪导致腐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别很大,国家工作人员工资低,且上下级之间又不统一。

特别是分配不公中的不良暴富,对社会起了不良示范作用,一些意志薄弱者竞相效仿。

原先的心理平衡被打垮,取而代之是一种“吃亏”、“补偿”心理。

当前腐败和不正之风八个普遍性特点

当前腐败和不正之风八个普遍性特点

当前腐败和不正之风八个普遍性特点当前腐败和不正之风八个普遍性特点1官商勾结:官员一个个倒下,老板越做越大一些官员在与老板交往过程中勾肩搭背、不分彼此,各取所需,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埋下了隐患。

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发现,一个腐败官员周边往往围着几个不法商人,一个老板背后往往傍着几个官员,官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结果往往是官员一个一个倒下,老板却毫发无损甚至生意越做越大。

2自由主义:圈子文化找门路抱大腿有的干部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圈子文化”,称兄道弟、互相利用;有的整天琢磨找门路、找靠山,看能抱上谁的大腿。

这些干部信奉“大树底下好乘凉”,结果“树倒猢狲散”,一倒一片,形成窝案、串案。

3一家两制:前门当官,后门开店有的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亲属或其他特定关系人在其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依仗领导干部的权势和影响力谋取巨额利益;有的安排亲属在自己关照过的企业挂名领薪,或直接占有股份。

“这样的家庭当官发财两不误,社会上称之为…前门当官、后门开店‟,官商一体,比官商勾结更厉害。

”。

4能人腐败:能干事的不干净干事“有的干部沉迷于政绩冲动,作风不扎实,好大喜功,甚至弄虚作假;有的干部有才无德,能干事但不是干净干事,能为官但不是清白为官”;有的干部能干但胡干、蛮干,表面上为民办事,背地里谋取私利,所谓“能干能腐”。

5买官卖官:只对上负责致“劣币驱逐良币”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拜干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甚至明码标价。

这导致有的干部只对上负责,看上级眼色、好恶行事,忽视人民群众的感受,造成“劣币驱逐良币”、选人用人“逆淘汰”现象。

6“裸官”贪腐:拥有多重身份自由出入境有的领导干部贪腐之后把配偶、子女送到国境外,把财产转移到国境外,一有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甚至有的配偶、子女或本人拥有境内外双重身份、多个假身份证、假出境证,出入自由,不报告、不迁移,隐蔽性极强、危害性极大。

7小官大贪:群众头上“一片天”不亮由于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层层衰减,发现问题和查处不力、不及时,养“蝇”为患,导致一些地方乡村、镇街干部以及一些企事业的基层单位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突出,有的涉案数额巨大。

浅析当前国内腐败特点及其根源

浅析当前国内腐败特点及其根源

浅析当前国内腐败特点及其根源一、引言腐败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

在当前国内,腐败的特点及其根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当前国内腐败的特点及其根源进行浅析,以期深入了解腐败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二、当前国内腐败特点分析1. 腐败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国内腐败呈现普遍性的特点,无论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还是在司法法律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

这种普遍性腐败的特点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建立,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权益。

2. 腐败涉及范围广泛除了广泛存在的普遍腐败问题,当前国内腐败还呈现出涉及范围广泛的特点。

不仅存在经济领域的贪污受贿等问题,还存在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形式的政治腐败,以及司法不公等问题。

这种广泛的腐败问题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风险不断上升。

3. 腐败程度不一当前国内腐败问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程度的不一。

腐败程度不一使得一部分地区或行业的腐败问题相对严重,对当地或相关行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

一些高腐败的地区或行业成为了腐败分子的温床,进一步加剧了腐败问题。

4. 腐败手段多样化当前国内腐败问题的特点之一是其手段的多样化。

腐败分子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获取私利,例如行贿受贿、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等。

这种多样化的腐败手段增加了打击腐败的难度,也使得腐败问题更加难以根除。

三、当前国内腐败根源分析1. 制度不健全当前国内腐败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制度不健全。

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腐败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容忍和纵容。

存在的法律漏洞和执行不到位,使得腐败分子有机可乘,难以得到有效制约和打击。

2. 政治体制问题当前国内腐败问题的另一个根源是政治体制问题。

政治体制的问题导致了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不力、权责不分等现象的出现,使得一些腐败分子能够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

3. 道德观念淡薄国内一些地区和行业存在道德观念淡薄的问题,这也是当前国内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

道德观念淡薄使得一些腐败分子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违法乱纪,而这也会进一步影响社会的道德底线。

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

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

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个人提纲一、权力腐败主体(一)层次由低向高发展(二)“一把手”腐败突出(三)向特定关系人蔓延(四)群体、组织化严重二、权力腐败客体(一)贪腐的款项高额化(二)贿赂的标的多样化(三)标的物转移期权化(四)涉案的领域扩大化三、权力腐败行为(一)腐败利益牢固化1、具有较强的预谋性2、具有较强的纠合性3、具有较强的反“反腐”能力(二)腐败手段高智化1、较多腐败分子曾经受过高等教育2、腐败的手段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3、许多中介机构参与腐败日益猖獗4、“乱作为”、“不作为”的腐败凸显5、卖官鬻爵藏匿于“合法程序”之中6、许多腐败分子逃往国外以逃避惩罚7、许多腐败分子往往具有人格分裂性(三)腐败现象广泛化1、腐败案件的数量增长惊人2、腐败犯罪大要案急剧上升3、高级领导干部腐败情况严重4、前“腐”后继的现象频频曝光四、权力腐败动机(一)向奢侈、纵欲恶性转化(二)追求更大的权力、利益(三)向资本积累转化(四)向权贵阶层转化所谓权力腐败,即公共权力的错位,就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领导者和其他执法人员违背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原则,使公共权力私有化,错用、滥用权力,造成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现象。

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期,只要存在公共权力,就有公共权力被滥用的可能。

但是权力腐败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反腐败的过程中,把握权力腐败的新特点,根据权力腐败的新特点和走势来惩治腐败,会增加反腐败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对有效预防腐败、遏制腐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权力腐败主体(一)层次由低向高发展权力腐败主体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其表现特征就是权力腐败主体职务越来越高,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和生活腐化于一体。

过去腐败现象主要发生于一般干部以及具体经手财物的办事人员中,中高级干部的腐败发生率多年来一直较低。

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个别厅局级和省部级干部卷入腐败活动。

进入90年代后,厅局级和省部级干部明显地以不断增加的趋势出现在腐败分子的群体中。

当前腐败现象的趋势、特点及对策

当前腐败现象的趋势、特点及对策

当前腐败现象继续蔓延的趋势表现为:各类腐败案件发案率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各种行业不正之风继续泛滥,其中建筑业工程招投标中的暗箱操作,金融业资金借贷的违规行为,以及利用行政管理职权索贿受贿现象尤为突出。

司法腐败紧随其后,并因其隐蔽性强,难以侦破和打击。

此外,腐败现象的蔓延还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腐败现象与地方保护主义相结合。

一些地区以制假售假为业,如假酒、假烟、假药、盗版光盘、拼装旧车等等,牟取暴利,严重地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丧心病狂地坑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却难以整顿和治理,其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公然把这些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视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和财税来源,明打暗保,假打真保,当地行政管理部门与制假售假者坐地分赃,利益均沾。

二、腐败现象与政府行政管理职权相结合。

一些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经常巧立名目,花样翻新,向行政相对人强制收取各种费用,大搞变相摊派,无视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使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收费所得往往与政府机关的“小金库”及个人的“灰色收入”直接挂钩,这种利益驱动大大地调动了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使其乐而不疲。

三、腐败现象与政法职能相结合。

当前政法队伍腐败现象令人尤为瞩目,一些公安干警执法犯法,与犯罪分子暗中勾结,保黑吃黑。

一些法官吃拿卡要,索贿受贿,枉法裁判,破坏国家法律权威,个别检察干部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分子,严重失职渎职。

监狱、劳教机关干警收受在押罪犯家属的好处,违法办理假释、减刑的事件有之。

这些腐败现象无不严重干扰司法公正,危及国家法制的权威及尊严,其社会危害性难以估量。

为此,对以上行为必须严惩不贷,对其个人应坚决清理出队,以保证政法队伍的高度纯洁性。

综上所述,当前腐败现象的蔓延,已然从个别国家机关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发展为地方性、行业性、集团性,作案手段由公开性转向隐蔽性。

以上腐败现象蔓延的新趋势,警示我们必须从深层次思考遏制腐败的对策措施,以达到标本兼治、长治久安的目的。

腐败官员犯罪的行为特征

腐败官员犯罪的行为特征

一、隐蔽性、欺骗性、潜伏期长对于腐败官员来说,要保证行为的安全性,保住乌纱帽,就会做到人不知,鬼不觉,不轻易信任他人,不留证据。

并且他们之间会相互勾结,形成比较密的关系网。

他们也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讲反腐败,做事低调,行为谨慎,给自己树立一个清正廉洁的形象,而背地里,确是一个贪官的狰狞面孔,迷惑群众,而一旦被查处时,则负隅反抗,百般抵赖。

这就增加了腐败官员犯罪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例如检察机关在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行受贿犯罪案件时发现,承建方为避免东窗事发,往往千方百计靠近、拉拢受贿人的亲朋裙带关系,假借咨询费、会议赞助、费用报销等名义以财物进行贿赂或出资供其考察学习、旅游观光等形式实现“曲线”行贿。

也比如从1998年始到2002年,有16起被公开报道的高官违纪违法案件,平均潜伏期长达6.3年。

就个体而言,个别腐败分子腐败潜伏期更长,如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的腐败潜伏期长达近十年之久。

二、团伙性当前的腐败犯罪在很大数量上不再仅限于孤立的个人行为,多人贪污、受贿的案件是目前腐败犯罪的又一鲜明特点。

陕西的“宝马彩票案”,杨某为了取得彩票承销权向多人行贿,仅起诉到中级法院作一审的大案就有6件。

这类案件表明,有的地方有的部门犯罪分子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形成腐败群体,往往是查处一案带出一串。

三、智能化一些腐败官员总是想方设法学习新的腐败技术,总结教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们总是能从其他腐败分子中学到逃脱惩罚的手段。

所以,他们作案更显高明,更智能化,从而使腐败官员从腐败开始到被查处的腐败生命周期不断延长。

四、群体性腐败形式向群体性发展,形成相互庇护的腐败关系网。

这在一方面导致当地社会风气恶化,另一方面国家对腐败犯罪查处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而加大了反腐成本,助长他们犯罪心理的形成。

五、“蚁穴化”一些官员虽然会有一些自制力,但长期生活在模糊的贿赂等腐败中,他们总会经不住诱惑的,他们虽然不敢明目张胆,每次收取数额很小,但这也会积少成多,会让官员对腐败成为习惯,渐渐走向犯罪。

浅谈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浅谈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浅谈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1000字浅谈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增加了贪污腐败的风险。

其中,权力腐败是最为严重的,影响深远。

怎样遏制权力腐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权力腐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金融性大、隐蔽性高、下手极为狠毒。

首先,由于权力腐败者调动资金的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可以在这方面更加肆无忌惮。

其次,腐败的手段多样,涉及面还很广泛,而且资金和账目管理也很复杂,中间人和交易地点难以识别,隐蔽性很高。

最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天价采买人脉、权利,甚至是行贿、受贿,上至国家高层、下至卑微职位,下手极为狠毒。

引发权力腐败的成因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权力过大、制度不完善、管理失序、消费文化滥觞等。

首先,权力过大即为权力导致的腐败。

由于某些人在政府、公司、社会组织中的特殊地位,他们会掌握更多的资源,从而滥用权力贪污。

其次,现有的制度并不完善,而且监管机制严重失灵,相关部门不到位,容易导致监管盲区。

其三,匿名行为和不可追溯性使得一些腐败者可以轻松地逃避提取账目发生的记录,从而捞取一些非法利益。

其四,消费文化极其普及,造就了很多虚荣、奢侈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对权力腐败者的行为持短暂的宽容态度,助长了腐败的心态。

要根除权力腐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为了减轻对特定人士的极度依赖,应该压缩行政权力,缩小官员自由裁量的空间,让当权者没有多余的自由进行腐败行为。

其次,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并制定适当的法规规定,加强司法处罚力度,对腐败者予以严厉打击。

最后,加强对权力腐败的宣传教育氛围,引导人们建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素质。

综上所述,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建立一套稳妥、细致的防范、制约与监管机制,以便尽量减少权力腐败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关于腐败特点及规律的思考

关于腐败特点及规律的思考

关于腐败特点及规律的思考(刘士全)当前,党和国家都十分关注腐败,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触及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

从政治和法律的角度看,腐败破坏国家与政府公信力,又不利于行政体制的发展和改革,更损于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从经济的角度看,腐败干预和破坏正常经济运行秩序,又腐败扰乱资源合理分配和流动;从社会的角度看,腐败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又腐败侵害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公平。

因此说,腐败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完善道德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一、腐败产生的原因腐败,一般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行为。

腐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及统治阶级正常秩序的行为,腐败将毁掉发展的努力。

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体制下或体制转轨的阶段上,腐败作为公共权力滥用的具体表现方式,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深刻地认识腐败的根源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

1.体制原因。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监督的干部,容易导致犯罪。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加之历史的原因,造成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弊端,权力高度集中在党政领导机关,甚至在某些个人身上。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党政、政企分开,权力高度集中的状况虽然有了一定改变,但由于受旧的体制和模式的影响,党政部门的权力仍然很大。

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政策、法律滞后,一些干部手中依然掌握着资源配置、人事任免、宏观调控决策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一些投机经营者为牟取暴利,更是看重这一权力,想方设法利用这一权力。

此外,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集中,没有真正建立起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即使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在执行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也往往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单位和部门党的民主生活制度淡化,民主集中制变成“一言堂”,“党委领导”变成了“少数人领导”,权力监督的失控,为腐败的滋生蔓延创造了条件,权力的过分集中、以及这种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是促进权力拥有者走向腐败的体制根源。

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及对策

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及对策

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及对策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及对策1.引言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权力集中的特点,腐败问题在国有企业中时有发生。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及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2.国有企业腐败现象的特点2.1 权力寻租由于国有企业具有垄断性质和资源优势,相关权力可以被滥用以谋取私利。

腐败分子通过行贿或其他方式获取非法利益,进一步损害国有企业的利益。

2.2 人际关系网国有企业内部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腐败现象常常涉及多个层面的关系,包括高层管理者、员工和外部合作伙伴等。

这导致腐败行为更加隐蔽、复杂,难以被发现和打击。

2.3 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传统的国有企业监督和制约机制相对薄弱,监管不力和内部控制缺失成为腐败行为滋生的土壤。

腐败分子常常利用这一漏洞进行违法活动,且很难被发现。

3.对国有企业腐败现象的应对策略3.1 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和监督,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权责分工和各方职责,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 推行透明化管理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强化企业内部的道德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3.3 强化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监督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和监督力度,对腐败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媒体和公众参与到国有企业监督中,形成多方监督的合力。

3.4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的能力建设,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调研数据、法律法规文本、国有企业内部文件等。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腐败行为:指在利益交换中,利用职务上的权力或其他影响力,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

5.2 监督体制:指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管和监督的机构和管理体系。

5.3 内部控制:指为达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腐败的七个主要特点

腐败的七个主要特点

腐败的七个主要特点现在,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腐败分子被震慑住了,但还在窥测方向,甚至困兽犹斗;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

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

依托现实巡视报告,结合我们的研究,归结起来看,我国腐败主要有七个特点。

特点一:从腐败分子的职务看,高中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腐败犯罪的上升速度快。

我们可以把改革开放30多年划分为三个10年:第一个10年,20世纪80年代,全国查处省级贪官只有两人;第二个10年,20世纪90年代,查处省级贪官15人;第三个10年,从2000年至今,查处省级贪官达一百多人。

这是从人数来讲。

从犯罪金额来看,增长也非常快。

20世纪80年代,进监狱的省级贪官,一个是两万多元,一个是5000多元;现在,抓出的省级贪官都是贪污几百万、几千万、几万万。

在查处的县处级以上贪官中,一把手占三分之一以上,这个比例非常高。

特点二:从腐败直接目的看,正在从消费型、享乐型向资本积累型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收两包果子,两瓶酒,就腐败了;20世纪80年代,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是腐败;现在,主要是钱,也有东西,但东西是辅助性的。

很多高级干部以权谋私搞腐败,目的是给家人的企业搞资本积累。

吃喝玩乐有够的时候,可是,资本积累有够的时候吗?特点三:从腐败分子的行为方式看,正在从被动腐败向主动腐败发展。

这些年,在这方面,我们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有两种类型的腐败行为很值得注意,一种类型是为提拔干部设局;另一种类型是搞工程建设项目设局。

特点四:从腐败主体的范围看,正在从个体向集团发展。

过去,搞腐败多是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干,现在,这种情况很难找到了,特别是查处的县处级以上腐败案件,只要抓住一个,就会带出一窝、一伙团体性腐败。

还有集体腐败,就是单位用红头文件形式,以领导班子名义以权谋私。

更为严重的是,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渗透,有些人搞官商勾结、上下勾连,利用权力设租寻租,又利用权力保租护租,结果导致在政治上搞阴谋诡计,严重危害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统一。

我国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整治腐败的具体举措

我国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整治腐败的具体举措

我国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整治腐败的具体举措
1 领导权力腐败特点
中国现阶段权力腐败特别猖獗,贪污腐败现象日趋恶化,社会形象也变得越来越败坏。

主要特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权力腐败极大腐蚀社会公正机制,损害了公正执法和令行禁止的一套机制;
其次,权力腐败极大削弱了党政机关的领导作用和影响力,对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配套工作力度也下降了;
最后,权力腐败给社会各界带来经济和精神的恶果,破坏家庭的健康发展,破坏社会的良性循环。

2 发展趋势
权力腐败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三点:
首先,贪污腐败的横行将会导致国家经济发展不合理和不协调;
其次,权力腐败使社会经济不断走入泥潭,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影响资源配置,也影响社会的稳定;
最后,贪污腐败的猖獗将会使社会的经济交流中释放出负积极的信号,影响社会的发展势头。

3 具体举措
要改变这一局面,该采取什么样的举措?
首先,提高全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准,关注传统文化和社会责任;
其次,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司法监督,严格执行企业立法制度;
最后,强化媒体监管,以便全社会加强对腐败的制止,从而使腐
败的行为无法容忍,对于有这种行为的人士给予有效的惩戒。

总之,只有把权力腐败整治放在优先位置,全社会共同努力,才
能消除腐败,让我国拥有更加自由、公正、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及预防对策前言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一直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高校腐败现象逐渐增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因此,了解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并采取预防对策非常必要。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1.潜规则存在高校腐败现象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潜规则的存在。

有些教师或学生在高校内部形成了一些“非正式规则”,这些规则通常是隐秘的、不公开的,但却被普遍遵守。

比如说,有些教师会通过向学生收取不正当费用来增加收入,而有些学生会通过“礼物回报”来获得教师的好评。

2.资源分配不公平高校腐败现象中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资源分配不公平。

因为某种原因(如关系、金钱等),一些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资金或资源,而其他人则无法享受这些福利。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不仅会形成贫富差距,还有可能导致一些人利用自己的权力违规行为。

3.自我保护机制严重高校腐败现象中的第三个显著特点是自我保护机制的严重性。

由于一些教师、学生或其他工作人员参与了腐败行为,他们往往会利用自己的权力来保护自己,抵抗反腐调查的进行。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往往很难被打破,需要很强的制度保障和舆论支持才能有效解决。

预防高校腐败的对策1.完善制度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是预防高校腐败的核心。

加强高校内部各种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等制定和落实,形成高校内部具有监督和约束的管理系统,进而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

2.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对高校腐败现象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师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增强师生对高校腐败现象的警惕性,发挥师生的监督和参与作用,对高校腐败现象形成压力,防止腐败的发生。

3.强化监督与惩戒强化高校腐败的监督与惩戒机制,建立起高校内部的规范化、定期、公开的腐败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

对于高校腐败现象、违法行为,要建立起严格有效的惩戒措施,形成震慑作用。

结论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高校自身建设,形成具有监督和约束的管理系统,同时加强高校腐败现象的教育和宣传,以及建立严格有效的惩戒措施,以此防止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保障。

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对策

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对策

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对策我国已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变,现处于渐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同时各方面都出现了好的形势,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现象和行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力腐败问题。

第一、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有三个方面:1、权力腐败处于多发期和高发期。

主要原因是社会改革处在转形期,整个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未跟上社会市场的步伐,造成腐败分子的利用空间。

2005年韩桂芝等腐败现象,就要对他们进行分析。

2、亚腐败的表现非常突出。

之所以叫亚腐败,是政府规定的制度当中所能够允许的、看得到的、公开的一种腐败现象。

其表述是否科学,有待学术界探讨。

亚腐败主要是指次于前面的一种腐败,它也是相当严重的。

如公款吃喝等现象。

3、政府的不作为现象也是一种严重的腐败。

当前我国全力发展趋势第二、对当前我国腐败的对策一、廉政文化在精神思想方面具有导向作用廉政文化作为一定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具有社会属性,对社会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特别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文化也呈现多元化状态。

而文化的多元化不但表现为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还表现为形式上的多元化,它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

它可以让人民群众在获取各种信息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文化的熏陶,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所以,廉政文化一旦形成,能够从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引导、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增强人们拒绝腐败的能力,督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

二、廉政文化对腐朽文化具有批判作用文化是一种软环境。

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政,以廉政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廉政文化最为根本的特征。

廉政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还是一种价值尺度。

一个社会的廉洁氛围浓厚不浓厚,是衡量这个社会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指标;缺乏廉洁理念的文化是难以长久支撑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腐败的特点

腐败的特点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腐败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纵观古今中外,腐败现象几乎没有例外。

如: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在执政期间,聚敛100多亿财富,纵容官员贪污,使国家遭受1000多亿美元的损失。

我国清朝大贪官和珅贪污银子8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5年至20年的收入。

重庆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受贿1625万余元,对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

种种事例表明,腐败是社会的沉重话题。

腐败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

可见,腐败问题已成为当前最严重的问题。

为了应对腐败问题,我们首先要对腐败及腐败的特点有充分的认知。

腐败是一种广受社会关注的不良社会现象,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行政、职业、学术)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腐败。

当前,腐败具有如下特点: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腐败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

群体腐败是指整个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个人,利用职务之便,以集体名义做出的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腐败行为。

这使群体腐败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腐败犯罪大多是智能型犯罪,涉及高级官员的腐败行为更加隐蔽。

腐败行为都出现公开化和制度化的趋势。

腐败行为堂而皇之地公开进行,并被视为理所当然,一些领域出现所谓“潜规则”,腐败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而存在。

腐败向高层发展,腐败行为主体在中共中层和高层领导已是无处不存。

同时,腐败出现从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开始下落的现象,渗入基层社会。

腐败行为从单纯的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蔓延,使得腐败的牵涉面更广更大了。

当前,中国的腐败已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当多数的公众成为腐败的参与者与制造者,腐败已经社会化。

当前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研究

当前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研究

当前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腐败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腐败不仅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更加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信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腐败案件的发生,必须深入分析其特点和规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腐败案件常伴随着权力滥用。

腐败问题的根源通常在于权力的滥用和不公平的分配。

腐败分子往往利用其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中的权力地位,通过权力寻租、谋取私利。

2.腐败案件往往具有隐藏性。

腐败本身就具有偷偷摸摸、暗箱操作的特点,因此,腐败案件往往在被发现之前,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

腐败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进行贪污受贿等行为。

3.腐败案件具有复杂性。

腐败案件通常由多个环节和多个人员参与,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利益链。

腐败分子通常在人际关系网中互相串联,形成利益输送的路径。

4.腐败案件常伴随着犯罪集团的形成。

为了实施和保护自己的腐败行为,腐败分子常常与其他犯罪分子勾结,形成一个庞大的犯罪集团。

这些犯罪集团通常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社会关系网。

根据过去的研究和案例分析,腐败案件发生的一些规律如下:1.腐败案件通常在政治传统相对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更为普遍。

政治传统薄弱意味着政府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使得腐败分子难以受到法律的制裁。

2.腐败案件常发生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层。

由于权力集中、资源分配巨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成为了腐败分子最为关注的目标。

3.腐败案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更加突出。

经济高速发展意味着资源和利益分配的增加,为腐败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利益诱惑。

4.腐败案件常与行业特点相关。

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制度安排可能会对腐败案件的发生产生影响。

例如,与土地开发相关的腐败案件较为突出,因为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和高价值。

5.腐败案件常通过非法和隐藏的途径进行资金流转。

腐败分子通过各种手段隐藏贪污受贿的行为,例如虚假公司、假借项目等。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权力寻租化更加隐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权力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减弱,但权力对资源的支配仍然存在。

腐败现象趋向于“寻租”,即通过恶意利用权力来获取私利。

与过去哗众取宠、明目张胆的行为不同,现今腐败现象更加隐蔽,如隐蔽收受贿赂、滥用权力、操纵股市等。

这种变化给了腐败行为更大的存活空间,也增加了打击腐败的难度。

二、腐败现象跨界蔓延。

当前社会各个领域的交叉融合加速,使得腐败现象也呈现出跨界蔓延的趋势。

腐败行为已经不再局限于政府层面,还涉及到企业、学术界、医疗、环境治理等各个领域。

譬如医疗领域的“红包”、“床位号贿赂”,企业界的行贿受贿,甚至是在涉及国家重大战略性项目中的腐败行为等。

跨界蔓延的腐败现象,给制约和打击腐败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网络时代下的新型腐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腐败行为也呈现出新的形态。

例如以网络炒作为手段的草根腐败、网络游戏腐败、网络金融腐败等,这些新型腐败方式充分利用了网络匿名性、传播迅速性和信息扩散性等特点。

这些新型腐败行为在网络时代下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给我国腐败现象带来了新的挑战。

五、法治建设的加强。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堵住了腐败的“法律漏洞”。

创立了严密的司法制度和法律执行体系,对于一些腐败行为实行了有效的规范和判罚。

这种法治建设的加强,给了打击腐败行为更多手段和执行力度。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权力寻租化更加隐蔽、腐败现象跨界蔓延、网络时代下的新型腐败、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加大、法治建设的加强等方面。

这些新特点对于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优化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执法和打击力度,以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目标。

腐败的七个主要特点

腐败的七个主要特点

腐败的七个主要特点腐败是指官员在权力的运作和资源分配过程中违背职责、违法违纪的行为。

腐败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特点,其中主要特点如下:1.利益输送:腐败的显著特点是利益输送。

官员通过滥用职权、受贿受贿等手段,将权力和资源转化为经济利益,使个人和特定团体受益。

利益输送可以通过货币、物质、地位或其他形式进行。

在腐败活动中,权力被滥用为个人利益服务,而忽视了对公共利益的责任。

2.隐蔽性:腐败常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官员在进行腐败行为时常常采取掩盖手段,比如通过虚假合同、掩饰财务账目等方式,使其行为不易被发现。

腐败行为的隐蔽性使其难以被揭露和打击,加重了贪污和受贿的社会成本。

3.组织性:有些腐败行为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腐败往往不是个案,而是一种群体行为。

一些官员通过形成腐败的“利益链条”,形成组织性的腐败行为。

这种组织性的腐败行为会使腐败问题更加复杂化和系统化,增加了腐败行为的难度。

4.腐败网络:腐败往往存在着一系列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

这些运作网络不仅包括官员和商人,还包括政府机关、法律人士、媒体等角色。

这种腐败网络的存在使得腐败行为更加难以被揭露和打击。

5.低效率:腐败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低效率。

腐败行为倾向于产生资源浪费、延误公共事务进程等问题。

腐败导致公共资源被滥用、分配不均,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严重受损。

此外,腐败往往伴随着官员追求个人权力和资源的行为,使得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执行变得低效。

6.社会损害:腐败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损害。

腐败行为使整个社会的公正性、法治性、道德水平受到破坏,使社会秩序和稳定性遭到威胁。

腐败会导致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产生不公平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7.腐败文化:腐败往往融入到社会的文化之中。

在一些社会中,腐败行为已经成为一种非正式的、习以为常的行为规范。

腐败文化的存在使得腐败行为更加难以根除,腐败问题愈发复杂化。

对于腐败文化的改变需要深入人心的应对策略。

以上是腐败的七个主要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群体化(窝案)
一些腐败败露后,往往引发所辖地区官场的“大面积塌方”。

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即“窝案”、“串案”。

其主要特征一是涉案人员众多;二是涉案人在政治上丧失党性原则,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三是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当前的腐败案件越来越呈现群体化。

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集体决策公开、透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体化的问题。

集体决策的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很多集体腐败是从决策腐败开始的,这里面就是集体决策程序化、制度化、透明化的问题。

监督机制的建设我觉得现在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些重大的每年作出的集体决策,回顾上一年度的做出的一些重大决策,可以梳理一遍,这样也会发现问题,对事后的监督可以产生对事前的震慑。

二、高官化
据公开资料统计,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共有35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年均7人。

2009年全年落马的省部级(含副部级)高官有17人。

三、巨额化
腐败涉及的金额巨大,动辄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元。

2009年已基本查明涉案的3l位国企企业家犯罪涉案金额累计达34亿元,人均高达l亿元;其中涉及贪污、受贿的国企企业家30人共计贪污、受贿9.3亿元,人均3109万元;涉及挪用公款的国企企业家9人,累计挪用公款12.9亿元,人均1.4亿元。

四、权力期权化(高薪任职)
“权力期权化”交易的是一种“权力”,其不直接涉及钱物,因而形式和过程隐蔽,相互兑现往往是间接而不是直接的,如高薪任职、分给股权、优厚待遇等。

腐败分子进行权力操作可用“扶持企业、促进发展”为借口,即使损害国家利益也可用“改革代价”遮掩,过程隐蔽,其交易方不是在职干部,甚至可能不是其本人,对象和内容都较为隐蔽。

“权力期权化”改变了腐败获利的时间和方式,为腐败分子手中的“权力资源”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变现可能。

五、潜规则化
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消极的因素是滋生腐败的条件,如“潜规则”文化在官场流行,很多行为规则不公诸于世而是如“黑市”交易,公诸于世的规则,大家又不遵守。

同时,中国文化中有一种消解制度的倾向,在现实中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还有“圈子”文化,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

入围的干部争宠,不入围的干部被剔除,这种示范效果迫使大多数干部去遵从新的游戏规则。

从追求庇护到跑官买官,并按照这一游戏规则提供的激励机制来作出行为选择,使正直干部越来越难以生存。

六、国际化(裸官)
有的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有的利用国际间法律的差异,国内犯罪,国外洗钱;有的以境外商人为合作对象,在为对方牟利后,在境外“交易”,赃款赃物滞存境外。

一些涉案的党政干部特别是关键涉案人员一有风吹草动即随时出逃。

“裸官”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出以往外逃贪官贪腐时“留一手”(任职期间有意送妻儿出国,独自一人在国内),贪腐行为败露后立即逃往国外的腐败谋略。

某些干部利用出国考察机会滞留不归的情况更是暴露出贪官风险意识的增长。

七、新型化
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拍卖等方面的反腐败措施比较少,导致新兴领域腐败案件频繁发生,在这些领域中,腐败呈现出金融化、虚拟化特点。

与异性直接相关的腐败现象不可轻视,中纪委研究室原副主任刘春锦指出:受处分的厅局级干部中,90%的落马贪官都有包养情人。

原天门市委书记张二江曾同107名女子发生过不正当性关系,被戏称为'梁山寨主'。

很多的包养情人都十多年啊,只要稍微加强管理不可能不发现这些问题。

平时你对他监督的严格一些,但事实上长期来看确实是爱护干部。

如果能够对他做提醒的话,相当一部分人,这种事至少有所收敛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