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根据O2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2、运用实验探究CO2的性质,根据性质了解CO2的用途【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O2和CO2制取的装置的相同点,培养学生归纳类比的科学学习方法。

2、对CO2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制取CO2的药品的探究及实验成果的展示,使获得科学探究的愉悦和兴奋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思维方法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对比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猜谜语)有种物质真是奇,植物以它为粮食;灭火总是为先锋”;全球变暖因为它,请你猜猜它是谁?(二)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制取药品的选择:固体: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液体:稀盐酸、稀硫酸(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总结结论并展示)精讲点拨:为什么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完成学案上的内容(实验装置的选择、实验步骤)学生交流展示,教师订正补充。

(三)实验探究二:1、演示实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2、检验二氧化碳的水溶性:(往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少量的水)现象:结论:(四)实验探究三:学生小组讨论(实验一)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实验二)通过小花变色实验探究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实验三)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根据这一现象可用于检验:(五)了解自然界中溶洞的形成(六)探究应用(七)课堂小结:。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教案.doc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教案.doc

第五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一)课标要求(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与用途。

(2)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活动与探究建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二)课时安排教参上的安排是3课时。

(实际用了4个课时)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制法第3课时:学生实验(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了解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感4、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四)、教材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继水之后比较系统地研究的第二种化合物。

其性质和制法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

本节教材总体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都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增强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制取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五)学法、教法1、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2、教法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等多样化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所以我在课的设计中注重指导学生: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观――观察仔细、议――学会交流。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均得到最大的收获。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正确的化学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及其原理。

2.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实验仪器与材料:氢氧化钠片、醋酸、石灰石粉末、试管、酒精灯、喷雾器、鸡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装满气体的充气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体是如何制备的?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气体我们比较熟悉?2.二氧化碳的制取讲解(15分钟)2.1酸和碱反应的方法通过示范实验,解释酸和碱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步骤:a.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醋酸。

b.向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观察试管内的现象。

解释过程:醋酸是一种酸性物质,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物质。

当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

而在这个反应中,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2石灰石和酸反应的方法通过示范实验,解释石灰石和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步骤:a.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粉末。

b.向石灰石中滴加醋酸。

c.观察试管内的现象。

解释过程:石灰石是一种碱性物质,醋酸是一种酸性物质。

当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

而在这个反应中,醋酸会与石灰石反应生成醋酸钙和水,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15分钟)3.1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列出常见的二氧化碳化学反应。

物理性质包括无色、无味、危险性大等特点,化学性质包括溶于水、对火焰和油脂无任何反应等特点。

常见的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包括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钙水化物反应生成石灰石等。

3.2二氧化碳的应用解释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火灭、饮料中的气泡、植物光合作用等。

4.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展示饮料中的气泡和火焰熄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饮料会有气泡?为什么二氧化碳可以熄灭火焰?学生分组讨论,并归纳出二氧化碳具有不燃性、密度比空气大等特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仪器。

2.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用途和重要性。

2. 提问: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5分钟)1. 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仪器。

2. 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3. 学生分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5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学生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四、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 学生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性质。

2. 教师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关注学生的实验安全,加强安全教育。

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10分钟)1. 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讨论并回答二氧化碳实验室安全问题。

七、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技巧(10分钟)1. 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 演示解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问题的技巧。

八、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践制取二氧化碳。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九、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 教师点评学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教案标题: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2.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3. 理解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2.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无色、无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3. 二氧化碳的应用:食品和饮料工业、消防灭火、植物光合作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二氧化碳的概念,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二氧化碳是什么以及它的一些基本性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包括化学方法(如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物理方法(如液化空气法)和生物方法(如呼吸作用)。

2. 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如无色、无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可以选择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进行演示。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让他们亲自体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如将蜡烛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燃烧情况。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如食品和饮料工业、消防灭火、植物光合作用等。

2. 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性质和应用,并与学生一起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研究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相关教材、完成练习题或写一篇关于二氧化碳的应用与环境问题的短文。

教学辅助工具:1. 实验器材:试管、燃烧器、蜡烛等;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实验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对于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的理解程度;4. 作文评分:评估学生对于二氧化碳应用与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
壱、教学目标:
1、能熟练说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收集、检验和验满的方
法,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熟练书写有关化学
方程式;进一步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来验证或推论物质
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
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比较归纳法等
五、教学过程:
药品2、反应原理3、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等。

思考:为什么只能用向上学生回忆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
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提
出问题:
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看上面图片,我们应该怎么办?看到这三个实验,观察到什么
现象?
总结性质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展示
答案
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我们学生选题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逻辑思维。

应该善始善终,来场完美的谢以及合作能力。

同时还培养了学幕。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把前告诉学生规则。

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有助于
展示低碳生活视频学生观看
综合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的制取: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的选择
弐、二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性质:三不两水。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②通过实验熟悉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准确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③能依照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进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加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能得到培养,能够充分发挥潜在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的准确书写。

难点: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三、教学思路本节课分成3个环节:1、第一个环节为走进今天,完成教学目标,整个环节从学生出发,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起一定的引导作用;2、第二个环节为收获今天,学生简单地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并以练习来挑战自我....;4、第三个环节是自由空间,展望明天,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实验的探讨——本实验方案不是很完善,学生提出实验的可能性并设计实验验证。

四、教学准备1、CAI课件、实物投影仪。

2、仪器和试剂: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集气瓶若干、玻璃片、烧杯若干、蜡烛、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试管若干、试管夹、酒精灯、鸡蛋壳石灰石、盐酸、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药品:CaCO3 HCl一、制取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1、无色、无味、气体二、物理性质:2、密度比空气大3 、溶于水(1:1)4、干冰(固态的CO2):升华吸热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三、化学性质:2、Ca(OH)2+ CO2= CaCO3↓3、H2O+CO2= H2CO3H2CO3 = H2O+CO2↑4、不供给呼吸四、用途:光合作用的原料、灭火、化工原料、人工降雨、冷却剂七、课后反思:。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案新部编本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经过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能设计和达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经过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过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实验、问题的议论,培育学生务实、创新、合作的科学质量。

2、经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研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连续不停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课要点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课难点学会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方法。

教课方法实验研究法。

仪器:长颈漏斗( 3 个)、导管(若干)、集气瓶( 5 个)、锥形瓶( 3 个)、台秤( 1 台)烧杯( 6 个)、试管( 3 个)、酒精灯( 3 个)、三脚架( 3 个)、石棉网( 3 个)、塑料瓶( 6 个)药品: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问】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说它是灭火的前锋,但是环境学家却说它是致使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大家猜一猜是什么物质呢?【答】是二氧化碳对,就是二氧化碳,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今日的新内容——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

板书: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二、新课(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二)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验中察看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和状态的性质结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查验二氧化碳的水溶性往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1/2 的蒸馏水,快速拧紧瓶盖,震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
首先,我会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即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后,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制取出来的二氧化碳,了解其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2)总结性评价: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3)情感态度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汇报: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
(5)巩固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操作技能、观察与分析能力;
5.课堂练习:请学生完成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a.选择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二氧化碳可以助燃。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
3)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填空题:请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的填空。
CaCO3 + __HCl → CaCl2 + H2O + CO2↑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接下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不助燃、不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同时,指导学生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能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并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思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懂得废物利用,既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又发扬节约不浪费的传统美德。

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及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仪器:试管、烧杯、铁架台、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锥形瓶、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玻璃导管、集气瓶、塑料瓶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和试纸、蜡烛、澄清的石灰水三、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请同学们回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所用的药品、反应物的状态、原理与装置(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反应条件等。

那么实验室是如何来制取二氧化碳呢?投影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和第一个大内容(见板书设计)。

学生回想……,思考(跃跃欲试)。

温故知新,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

新(二)探究选择实验药品,确定实验原理设置问题: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投影图片老师再给学生补充:高温煅烧石灰石分析不适合的原因展示选择药品的原则是价廉易得,反应速率适中,无毒无害。

气体便于收集,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实验的需要;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安全。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其主要性质。

教材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正确描述并解释实验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其性质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现象,尤其是其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生活中二氧化碳的常见现象,如灭火器灭火、碳酸饮料的泡泡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提问: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的性质有哪些?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活动3,来一起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新知探究1. 理论学习:展示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讲解其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等)和化学性质(如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与碱反应等)。

2. 分析实验原理:介绍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3. 预习实验步骤:展示实验装置图,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提示:强调实验安全,如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药品等。

2. 指导操作: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如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3.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

(四)、分享交流1. 分享观察: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其他学生补充或提问。

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年月日课型:实验课课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课时学习目标:1.组装实验仪器,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2.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3.进一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培养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全面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知识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实验准备:1.实验用品: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试管、集气瓶、玻璃片、塑料瓶、井穴板、小喷壶、干燥的紫色小花、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新制的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等。

2.多媒体板书设计:实验课: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 药品选择2.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2. 装置选择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3. 检验与验满气体的性质4. 步骤连-检-装-收-验(满)-放二、二氧化碳的性质1. 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学习过程:共识。

【归纳总结】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决定了发生装置的选择;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决定了收集装置的选择【多媒体展示】制取装置图活动三:对比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有何异同【问题】对比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有何异同?【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回忆、思考、对比、归纳,然后展示交流、达成共识。

探究二、CO2 的性质【问题】CO2 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与密度?【温馨提示】学生自主回忆、思考、总结归纳、设计实验方案,组内讨论,对比找出你们小组认为最理想的方案然后与大家分享。

【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回忆、思考、总结归纳、设计实验方案,组内讨论,然后给小组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肯定、鼓励。

【总结】大家很聪明,设计方案很多,很好,需要的仪器也很多,由于我们实验器材有限,不好一一给出仪器,我们只能按照给出的仪器进行实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利用你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三篇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三篇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三篇篇一:《实验活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达到巩固的效果,并对第一单元的实验室操作的复习,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操作、观察、表达、讨论能力的最佳素材。

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因此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际操作;(3)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5、教学难点: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及验证的步骤和方法。

三、说教法本节内容就知识而言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归纳能力。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学科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分组实验,学生交流、归纳,得出结论。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内容,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说学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去体验。

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会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的探究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回顾旧知:A: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或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

4、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共同点是()A、气体的发生装置B、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B:5、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

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A、味精B、白酒C、酱油D、食醋课前预习看一看你的预习效果:1:通过你的预习,二氧化碳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请同学们完此现象说明该气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3: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为什么?4:二氧化碳的固态叫什么?它有何妙用?5:“温室效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何危害?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课内探究一、合作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做,老师巡回指导)通过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二、自主学习: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死亡谷”之谜在前苏联、美国、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亚,存在着地球上有名的四大“死亡谷”。

有一个森林看守人曾亲眼目睹这样一种情景:一只大熊闯入了“死亡谷”,它饥肠辘辘,当它看到这里有许多动物的尸体,就想饱餐一顿。

然而,它刚张开血盆大口,还没来得及吃上瘦肉,自己就倒下死了。

人要是来到这儿,照样会死掉。

据说,这儿已经死了二三十人。

同学们,看完这则故事后,你知道这里面的原因吗?这里的罪魁祸首是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正常含量是0.03%,(体积分数)超过正常含量,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第一篇:《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屏幕的课件与习题,充分掌握二氧化碳的知识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CO2的复习,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ν考点1.二氧化碳的循环ν考点2.二氧化碳的制法ν考点3.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三、教学设想:通过对二氧化碳知识点的逐步复习与理解,课件与习题相结合交叉复习,使同学对本章的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化,真正掌握本章知识。

四、教学过程:①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二氧化碳这一节的知识内容。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首先我们来认真思考一下,这一节大家认为都会考些什么内容呀?———恩,那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我们到底要掌握哪些知识:(二氧化碳的循环、制法和性致与用途)这里呢,我们要重点看它的制法与性质。

②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二氧化碳的循环。

我们来一起来填一下,再熟悉一遍。

———这里主要记住二氧化碳这幅图,基本就掌握这个知识点了。

③ 好。

下面呢,我们来看二氧化碳的制备,在此之前呢,我们先来热热身,看大屏幕,我们知道,我们想要制备一种气体,首先要选好原料药品,再去考虑什么?对,反应原理,从而去确定它的反应装置,然后再去考虑怎么去收集,怎样验满。

(拿氧气的制备举例)这个图呢,就是基本所有简单制备所需气体的所要考虑的一般思路,这个对大家的解题也很有帮助,大家要记住。

———好,知道基本思路后,我们再来看几个发生装置———————————————————④ 好,同学们我们再来看收集装置。

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用什么方法收集。

⑤ 热完身后,我们来一起看二氧化碳的制法。

(填空)大家看这个方程式对吗?对,没加气体符号,这个问题,大家在平时考试作业时,经常出现这个错误,所以大家一记牢,写方程式时一定注意着一点,不要犯无谓的错误。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二氧化碳在实验室中的制取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 实验器材
- 反应瓶
- 水槽
- 橡皮管
2. 试剂
- 碳酸氢钠(重碱)
- 醋酸(稀)
- 石灰水
三、实验步骤
1. 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

2. 在反应瓶中装入适量的重碱,并加入稀醋酸。

3. 将橡皮管连接反应瓶和水槽。

4. 轻轻晃动反应瓶,观察即可观察到气泡产生,并沉入水槽中。

5. 将沉入水槽中的气泡用纸巾探取并接触石灰水。

6.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确认气泡为二氧化
碳气体。

四、实验原理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橡皮管导入水槽中。

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会生成一种称为碳酸钙的沉淀物,
从而证实产生的气泡为二氧化碳气体。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应轻巧缓慢,避免石灰水溅出。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纯碱和醋酸溅入眼睛或皮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中观察到的气泡在接触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证实气泡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

七、实验拓展
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酸和重碱进行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 可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和实际应用。

八、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研究了二氧化碳在实验室中的制取方法,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应用。

同时,在实验中也加强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实验守则的遵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主要内容
①二氧化碳主要物理性质、干冰;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二氧化碳的检验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某些现象(理解)。

2.初步学会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
难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键:探究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与加工
教学的基本思路:探究活动→ 收集信息→ 解释、结论。

首先需要复习碳的燃烧及产物,可由此引出本课时题目,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通过观察(包括闻气味),通过观察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由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三个主要化学性质,教材安排的是探究活动,至于此探究活动可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是:按教材的设计思路,实验、观察实现象(探究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和结论。

这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描述现象、分析现象,对现象进行解释和讨论,教师作引导和指导,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

第二种处理是: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这需要在教师更多的帮助下进行,例如:问题、猜想、方案设计,需要教师帮助参与完成。

问题的提出,不宜笼统提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而应时分别提出,二氧化碳能否燃烧,能否灭火?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是否发生反应,分别进行猜想、设计方案,以上需要教师很好地调控教学,使其真正进行探究。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一、主要内容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原理;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③二氧化碳的用途;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应用)。

2.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理解)。

3.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了解)
4.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了解);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3.通过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和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增强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2.通过二氧化碳等用途及“温室效应”、自然界中碳循环等知识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3.通过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和少的利弊分析,增强学生对“一分为二”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探究,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关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与制取气体装置的关系教学基本思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选择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 根据反应探究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探究收集方法→ 制取实验。

采取复习导入法。

提问:(1)实验室制取氧气(H2O2= KClO3= KMnO4= )装置、收集、方法等。

(2)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出本课时题目。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

首先让学生写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如C+O2、CO+O2等),学生写不出来的教师予以补充[如CaCO3+HCl、Na2CO3+HCl、CaCO3= CaO+CO2等,CaCO3、Na2CO3与盐酸反应可给学生演示(用试管)],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反应,选择适合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CaCO3+HCl),要求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

由CaCO3(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盐酸的状态、反应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采用什么样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怎样验满等。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引导、总结所用装置、方法等。

学生可能提出用单孔塞(或试管或其它容器),教师硬予以肯定,并提出若要中间加酸怎么办?从而引出应用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塞)。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意见情况确定,你如何引导如何调控教学。

接下来,由学生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选择适当的反应;
2.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气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确定验证气体、验满的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可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教材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完成教学。

(这里也要渗透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二氧化碳的用途,说明二氧化碳与人类有密切关系,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空气中适量的二氧化碳不可缺少(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等),但多了就有不利的一面——加剧了温室效应(注意:温室效应对人类有时是有益的,但过了就不利了)关于“温室效应加剧”知识,让学生阅读即可。

关于“自然界的碳循环”教育,可由二氧化碳的用途及“温室效应”加剧的危害延伸;二氧化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灭火剂,更重要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6CO2+6H2O=C6H12O2(葡萄糖)+6CO2]。

空气中适量的二氧化碳(0.03%),不仅可促进深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以调节地表温度和湿度,但事物却是一分二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多了,反而有害——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气候反常,土地沙化,植物和动物都会受到损害等。

这时教师提出:谁能知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怎么来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燃料燃烧产生的、动物呼出的等,教师不必做深究和补充,接着提出: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什么不发生变化?学生可能会说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等,这时引出课题“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136页图5——18,完成此内容教学。

——正是由于图中的变化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平衡,若人类活动破坏这种平衡,将给人类带来多大危害(意义要使学生清楚)。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教学要求比较高,按课标要求应达到理解水平(课标第19页“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的关键是分析好教材第136页图5-18,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按教材思路进行即可。

建议在此基础总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大气中氧气产生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产生氧气还有其它途径)
自然界中消耗氧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地表物质腐败氧化过程。

人类活动消耗氧气:燃料的燃烧。

※海洋、江河湖溶解二氧化碳,也是一种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关于温室效应,有时对人类是有利的,加剧了就不利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