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1章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 第一章 绪论

• 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是国际经济学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 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
• 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相同 • 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相同 • 经济运行范围的异同: • 经济运行机制的异同 • 经济运行形式的异同:都是市场在运行 • 经济交流方式的异同 • 经济交流场所的异同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结构
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 封闭经济状态 • 开放经济状态 • 国际分工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
• 宏观微观相结合 •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 • 理论与政策相结合 • 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济学 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基础上发展 的,它不是与经济学同步产生的,首先是西方 经济学的产生。
二、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 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 • 国际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后期,是微观经济学与
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国际经济学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与其
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 国际经济学是在人类经济不断发生的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 产生与发展
一、总体经济学自身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脉络体系
1、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家庭 企业 国民经济 开放经济 家政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shenlong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shenlong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
国际贸易,是指商品及劳务的跨国流动,分为 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 广义的国际贸易包括商品贸易和要素贸易。 狭义的国际贸易仅指商品贸易。 在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以商品贸易 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的流动 问题。
shenlong
二、主要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表示在一 定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 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shenlong
图1-1
shenlong
在图1-1中,埃奇渥斯盒状图的长度表示劳动的总供应 量L,宽度表示资本的总供应量K,图中曲线X0表示以 Ox为原点的X的一条等产量曲线,Y0表示以Oy为原点的 Y的一条等产量曲线。对于一个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 衡状态(利润最大化)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 切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 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或相对价格), 即:
1.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 的流动程度低; 2. 国际贸易常常会受到一些人为障碍的影响。
shenlong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分类
1.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
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例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 制定(是采用自由贸易的作法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作法) 提出依据; 2.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 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 原因、贸易型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 (如 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响等问题。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篇)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⑴ 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在李嘉图的两国贸易模型中,一个隐含的假设是,两国的规模大小相似。
因此,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各自放弃不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将所有的资源用于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但在现实世界中,贸易中两国的大小可能相差很大。
例如:中国与斯里兰卡相比,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面积,前者都是后者的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
即使中国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斯里兰卡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两国进行自由贸易,中国也不可能只生产小麦而不生产大米,因为即使把斯里兰卡全部生产的大米都出口到中国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最低消费。
因此,如果大国与小国发生贸易,小国可以只生产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大国则不会实行专业化只生产一种产品。
大国仍然需要两种产品都生产。
⑵ 小国(Small nation)与大国(Large nation)进行贸易,谁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会更大呢?一般来说,贸易所得与贸易前后相对价格的变化幅度成正比。
换句话说,如果产品出口价格越高,或是进口产品的价格越低,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那么,小国与大国贸易,谁的价格变化会更大一些呢?假设:贸易前中国的大米市场的交易量为 1 亿吨,价格为每吨 1000 元。
斯里兰卡大米市场交易量为 100 万吨,价格为每吨 500 元。
发生贸易后中国从斯里兰卡进口了 50 万吨大米。
这 50 万吨大米对于 1亿吨的中国市场来说,只占 0.5%份额,影响甚微,对中国大米市场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
但是,对于斯里兰卡来说,50 万吨意味着相当于原有市场的 50%现在出口到了国外,大米价格会大幅上升。
虽然自由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大米价格都发生变动,但相对于封闭时两国的市场价格来说,中国只降了一点点以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斯里兰卡的大米价格则可以涨到非常接近于中国市场价格(将近每吨 1000 元)。
国际经济学第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的概念:许多由出售相似而不相 同的产品的企业构成的市场结构。
19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 产品差别:similar but not identical ➢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
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他厂商价格的影响。
20
四、垄断竞争模型
5
6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
7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指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随着单个 厂商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指单位产品的成本取决于所在行业的生产规模, 随着所在行业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逐渐下降。
8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 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 争的状态。 在一个只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大厂 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则形成了不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9
相关问题
分析下列四例,解释每例中是外部规模经济情 形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a. 美国印第安纳州艾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 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 b. 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本田车要么是从日本进口的, 要么是在俄亥俄州的玛丽斯维利生产的。 c. 欧洲惟一的大型客机生产商——空中客车公司 的所有飞机都在法国土伦组装。 d. 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 业中心。
MR = P - Q / B 则有 MR = P - Q /( S*b) 利润最大化条件:P = c + Q /( S*b)
Robert J. Carbaugh著的《国际经济学》第一至第十章关键概念术语和小结的中文翻译

4、斯密对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提出了挑战。他认为通过自由贸易,投入要素的国际专业化分工能够增加世界产出,这些产品可由各贸易国共同分享。所有国家能够同时享有贸易收益。斯密认为每个国家都将发现专门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有利的。
11、当两国生产多种商品时,比较优势的运作要求将商品按照比较成本的高低分成等级。每个国家都出口比较优势最强的商品,同时进口比较优势最弱的商品。当国际贸易涉及多个国家时,本国可能会发现参与多边贸易是有利的。
12、按照比较优势原理,竞争会迫使高成本的生产者退出一个行业。然而在现实中,重组一个行业会花费很长时间,因为高成本的生产者通常会维持老化工厂的生产能力。退出壁垒是指使延缓退出成为高成本生产者理性反应的各种成本。
劳动价值论
边际转换率
重商主义
部分专业化
价格流转学说 生产可能性曲线
贸易条件
贸易三角
贸易可能性曲线
1、现在贸易理论主要关注贸易基础、贸易方向和贸易收益的决定因素。
2、当前对世界贸易模式的解释是基于经济思想史的丰富遗产。重商主义以及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现代贸易理论的先驱。
5、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同他国的相比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互利贸易也是可能的。生产率低的国家应当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6、现代贸易理论认为:如果在无贸易条件下,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价格)不同,两国就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贸易收益来自于国际劳动分工以及专业化带来的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正确)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正确)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正确)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正确)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错误)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错误)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正确)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1、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国际经济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宏观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内外平衡政策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间接资本流动、国际直接资本流动)、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
国际经济协调:国际间贸易关系协调、国际间进入关系协调、国际间税收关系协调、国际经济一体化。
3、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主要载体:贸易全球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意义: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促进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国际利益融合、促进安全内涵扩展、促进国家主权转移、推进国际体系转型、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第二章1、重商主义理论:时期: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观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是“零和”的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局限:(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2、绝对优势理论:涵义: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国际经济学 第1章 导论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贸易理论 Trade theory
贸易政策 Trade policy
国际收支与外汇分析 Balance of payment and foreign exchange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调节 Adjustment policies in open-economy
生命周期理论 • 2、用不同偏好解释贸易基础的需求模型。 • 3、用收入不同来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16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供给面: 要素禀赋 技术 ——要素生产率 ——规模经济
市场结构: 完全(不完全竞争) 同质(差异产品)
需求面: 消费者偏好
国际贸易基础
17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 1. 资源配置: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2. 资源的利用程度及积累:研究国际间的商品、资本和 劳动的流动和积累。
2
二、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贸易和要素流动 受限
• 劳动力、资本流动性弱于国内; • 关税、非关税壁垒限制贸易; • 国际经济交易是在不同货币媒介下进行的;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conomy and Commerce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1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的研究目 的是要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其政 策含义。
3
• 2、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 间
• 没有统一的“中央计划”。 • 没有总的“世界预算”。 • 没有总的发行银行。 • 不同的国家都有各自的货币金融体系。 • 国际经济学的民族国家性。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本章不是考试的重点章节,建议读者对本章内容只作大致了解即可,本章没有相关的课后习题。
第1篇国际贸易理论第2章世界贸易概览一、概念题1>(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答:发展中国家是与发达国家相对的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又称“欠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
通常指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
衡量一国是否为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标准有很多种,如经济学家刘易斯和世界银行均提出过界定发展中国家的标准。
一般而言,凡人均收入低于美国人均收入的五分之一的国家就被定义为发展中国家。
比较贫困和落后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
2>(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答: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存在及广泛应用,服务外包得到蓬勃发展。
从美国到英国,从欧洲到亚洲,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把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公司的核心能力上而将其余业务交给外部专业公司,服务外包成为“发达经济中不断成长的现象”。
3>(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答:丁伯根和波伊赫能的引力模型基本表达式为:其中,是国与国的贸易额,为常量,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两国的距离。
、、三个参数是用来拟合实际的经济数据。
引力模型方程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把整个世界贸易看成整体,可利用引力模型来预测任意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
另外,引力模型也可以用来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可或缺,下面将结合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流通。
国际贸易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资本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的生产技术都不如其他国家,只要它在某种产品上的生产技术相对较好,它就应当专门生产该种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各国都有所专长,相互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国能以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益处在于各国分工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3.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不能仅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上。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某一产品的比较成本差异仍可能使双方都从参与贸易中获得利益。
4.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指不同国家在使用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上存在着的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劳动力比较密集,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比较密集。
资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资本的跨国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贸易收支而实施的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种。
1.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一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进口禁止、出口补贴等。
保护主义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但是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分工难以实现。
中国大学mooc《国际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title国际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最新版content第一章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1、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A:比较优势B:绝对优势C:规模经济D:以上都错答案: 绝对优势2、外凸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生产过程中的机会成本()A:递增B:递减C:不变D:先递增后递减答案: 递增3、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劳动丰裕的国家应该进口()A:资本密集型产品B:劳动密集型产品C:不需要进口D:技术密集型产品答案: 资本密集型产品4、以下哪项不是重商主义倡导的观点()A:自由贸易B:鼓励出口C:限制进口D:重视金银的积累答案: 自由贸易5、比较优势理论是()提出的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凯恩斯D:克鲁格曼答案: 大卫·李嘉图6、如果国家A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3单位X或者3单位Y,国家B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1单位X或者3单位Y,那么()A:国家A在生产X上具有比较劣势B:国家B在生产Y上具有比较劣势C:国家A在生产X上具有比较优势D:国家A在任何产品生产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答案: 国家A在生产X上具有比较优势7、李嘉图解释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A:劳动价值论B:机会成本理论C: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都正确答案: 劳动价值论8、两个国家相对产品价格的差异可能是基于()A:要素禀赋的差异B:技术的差异C:消费者偏好的差异D:以上都正确答案: 以上都正确9、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大国和小国进行贸易()A:大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B:小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C:大国和小国平分贸易利益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 小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10、如果国家A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3单位X或者3单位Y,国家B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1单位X或者3单位Y,如果国家A拿3单位X交换3单位Y,那么()A:国家A获利2单位XB:国家B获利6单位YC:国家A获利3单位YD:国家B获利3单位Y答案: 国家B获利6单位Y11、李嘉图解释比较理论的基础是()A:劳动价值论B:机会成本理论C: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都正确答案: 劳动价值论12、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大国和小国进行贸易:()A:大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B:小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C:大国和小国平分贸易利益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 以上都不正确作业第一章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1、请简要阐述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 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 反应要大。
3、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即一体化密切程 度较差的一种形式。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各自仍然保持 独立的关税。
4、 关税同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除了在成员国 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 进行分配。
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
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 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 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 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
第5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 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 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方式。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 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3、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 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 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 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P16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第1章略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1.重商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The more gold a nation had,the richer and more powerful it was.”●贸易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提供国际收支顺差的机会。
出口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因为它可以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并导致贵金属的流入。
●相反,进口却是一种负担,因为它减少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
这不仅会导致国内就业的下降,而且还会使贵金属流失。
●贸易的性质:零和博弈(zero-sum game)2.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贸易基础——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国在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那么该国具有该产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
●贸易模式:两个国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出口用来交换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贸易所得: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产出增加,福利水平提高。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贸易的性质:正和博弈(可以双赢)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更有效率(绝对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小麦来交换英国的布匹;英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更有效率,可以专业化生产布匹,来交换美国的小麦。
如果美国用6蒲式耳的小麦来交换英国6码布匹,结果会怎样?3.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大卫.李嘉图●贸易基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贸易模式——每个国家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和英国将各自生产什么产品? 美国和英国产品交换的比率如何确定?只有当两国间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各自国内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时,互惠贸易才能发生。
国际交换比率与该国国内交换比率相差越大,则贸易利益越大,反之越小。
只要两国工资率之比介于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两国产品就存在绝对价格差异,就有了贸易基础。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E3
UB1 E2
E1
0B
UA3
交换的契约线上任何一点都对应着交换双方一定的效用水平。 比如E1点表示A获得的效用为UA3,B获得的效用水平为UB1;
0A
X14
效用可能性边界
如果将契约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效用水平组合描绘在坐标为效用的空间上, 可以得到效用可能性边界图。图中红色线条就是效用可能性边界
UB UB3 UB2 UB1 C
界向右上方移动,例如移 到P'P'
0
X1
X2 P
P'X
8
2.机会成本
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时,(A点)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 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 须以牺牲另一产品的生产为代价。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以内的点如C点,所反映的 不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就是生产无效率;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以外的点如D点, 仅就现有资源和技术而言是无法实现的;
PX/PY=2
Y
D
Y
D E F
H PX/PY=1/2 当相对价格升 为1/2时,消费 时 者愿意选择D1 D1 单位的X;
0
PX/PY 2
X
NX
0
PX/PY
X
1 1/2
在封闭情况下,H 消费点是无法达到 的,因为它超出了 该国生产可能性边 界线。 D3 D2 D1
0
S1
S2
S3
X
0
X
24
X商品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
Y
A
—△Y
B
△X
C
假设现在该国的生产点位于生产可能性 边界线上A点处,它可以通过将生产要素 从Y部门转向X部门来增加X的生产,这 样一来,生产点就会改变。若生产点转 移到B点,那么,这时增加X生产的机会 成本就是以Y的生产的减少量来衡量的, 即机会成本为—△Y/△X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P S* Pw PA*
D* 0 出口国 Q
P S* e Pw f PA* g h
D* 0 出口国 Q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贸易前: 贸易前:e + f 贸易后: 贸易后:e 消费者损失: 消费者损失: - f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贸易前: 贸易前:g 贸易后: 贸易后:f + g +h h 生产者所得: h 生产者所得: f +h
Y C F
U3 E U2 U1 Q
P* O
pw X
图1-15
(三)进口国的贸易得失
1、基本概念 、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 消费者在一次购买中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她实际 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市场消费者剩余的总 和等于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线以上部分的面积。 和等于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线以上部分的面积。
汽车数量 C B A
C
0
R 大米数量
2.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数量。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数量。
汽车 汽车 汽车
大米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递增
大米 机会成本递减
大米
3.商品市场均衡: 商品市场均衡: 商品市场均衡
均衡条件: 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 于机会成本 。 均衡图示: 均衡图示:
出口供给曲线( ) 出口供给曲线(XS)表示当国际市场价格高于一国 的均衡价格时, 的均衡价格时,该国的出口价格与出口数量之间的 关系。 关系。
Px/Py
Px/Py
2
B国过剩需求曲线 国过剩需求曲线
O
(a)
X
O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
•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
的产出率来衡量 : •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
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 图模型
2020/11/10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一、一般均衡分析
• (一)供给方面: 生产可能性曲线 (PPC)
Y数量
0
A B C D
X数量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
机会成本不变的PPC
Y
X
•
机会成本递增的PPC
Y
•
机会成本递减的PPC
Y
X X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e’
S 供给
0 100
(X)
P* = 1 D 需求
e’’
进口
D 需求
200 X数量(Q) 0
100
(Y)
200 X数量 (Q)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贸易所得
• 国际市场价格:200X,100Y 1X=0.5Y 中国:100X,50Y 美国:100X,50Y • 贸易条件:如果1X=0.8Y呢?
与那些因素有关? 中国的贸易条件?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财富由货币或金银构成 • 贸易差额(奖出限入)
2021/3/7 6
(2-3)重商主义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
▪ 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 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是零和博弈,即贸易一方
的顺差必然要以另一方的逆差为代价这一观点是错 误的;
2021/3/7 7
三、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 时所费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个精 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 向鞋匠购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 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国家 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 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绝对优势理论现代分析
小麦
美国
(出口小麦,进口布)
1码布=2公斤小麦
50
25
20
S0
O 15 25 50
布
2021/3/7
100 小麦
其他国家 第2种 (图形法)
50 封闭经济条
件下的均衡
40
1码布=2/5公斤小麦
开放经济条 件下的均衡
12 O
S0
50
70 100布
Hale Waihona Puke 12另一种图形的推导
1 y 1 x1 50 25
1码布=0.67公斤小麦(他国)
美国均占劣势,但小麦的劣势较小,因此出口小麦来 换取劣势较大的布。
2021/3/7 17
比较利益现代分析
▪ 学生自己画图(P44):
本国
外国
小麦(公斤/每单位劳动投入量) 6
新古典 贸易理
论
H-O模型
特定要素贸 易模型
当代贸 易理论
模型
规模经济贸 易模型
产品周期贸 易模型
主要理论贡献者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赫克歇尔 俄林
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克鲁格曼
雷蒙.弗农
关键假设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 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5.不考虑需求
• 绝对有时是通过商品生产所投入的劳动成本加以衡
量,因此有称为绝对成本理论。
▪ 前提假设(见书P10):
2021/3/7 9
(3-2)绝对优势理论现代分析
美国比其他国家能生产出更便宜的小麦。
美国
小麦(公斤/每单 位劳动投入量)
50
布(码/每单位劳 动投入量)
25
世界其 他国家
40
第1种直观法
分工前 分工后 (2劳动/国) (2劳动/国)
累货币财富。
2021/3/7 5
(2-2)晚期重商主义观点
“如果我们只看见农夫在播种时期把很多优良的谷物撒播到地里去的行为,我 们一定会把他看作一个狂人。但如果我们再考察他在收获期间的劳动,我们就会发 现他的行为是十分有价值和伟大的。”
▪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 Mun )《英国得自
对外贸易的财富》
100
每单位劳动(人小 时)投入能生产50 公斤小麦。
2021/3/7 10
Relative cost or Relative price
▪ 美国:
1单位劳动投入=50公斤小麦=25码布
1码布=2公斤小麦(美国) 他国:
1单位劳动投入=40公斤小麦=100码布 1码布=2/5公斤小麦(他国)
2021/3/7 11
1.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 2.边际成本递增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1.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 3.竞争的要素市场
决定贸易模式的 因素
生产技术绝对不同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 生产技术相对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
资源禀赋不同
生产规模不同
生产技术的不同阶段
(3-1)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绝对优势理论(P7):
• 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
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外一种商品 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 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 绝对优势进行专业话人工,并互相进行交换,双方 均能从中获益。
2021/3/7 15
(4-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主要内容(见书P8)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2021/3/7 16
(4-2)比较利益原理
美国
小麦(公斤/每单位劳动投入量) 50
布(码/每单位劳动投入量)
25
世界其他国家
67 100
1码布=2公斤小麦(美国)
y2x50
2021/3/7 13
(3-3)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绝对优 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 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根据这一理论, 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
第一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现代分析
国际经济学 邹东颖
本章主要内容
▪ 重农主义的贸易观点 ▪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 绝对利益理论 ▪ 比较利益理论 ▪ 特定要素理论和H-O要素禀赋理论 ▪ 标准贸易模型和利益分配
2021/3/7 2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模型
古典贸 易理论
比较优势论 绝对优势论
—— 亚当.斯密,1776
1、文章以分工开始。 2、通过对国家和家庭进行对比来嘲讽对贸易的恐惧! 3、隐含观点:“该国家已经拥有了超过其他贸易伙伴的足够的绝对利益,使它的出口至 少能同进口一样多”(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 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2021/3/7 8
2021/3/7 3
一、重农主义的贸易观点
▪ 代表人物:魁奈《经济表》 ▪ 主要观点:
• 土地生产物是唯一的财富来源。
社会各阶级
土地所有者 土地耕种者 不生产阶级—工匠、商人
2021/3/7 4
二、(2-1)早期重商主义
▪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 政策主张:
•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 • 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
落后国家还能不能贸易?能否从中获利?
2021/3/7 14
四、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背景:1789年(法国大革 命)——1815年(拿破仑滑铁 卢战败),英法战争。(P10笔 记)
1871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 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 论。
David Ricardo,177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