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俗文化及旅游微课题报告表22

合集下载

上饶民俗调查报告

上饶民俗调查报告

上饶民俗调查报告上饶民俗调查报告一、引言上饶是我国江西省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保存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反映了上饶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上饶的民俗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民俗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二、传统节日上饶拥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是上饶人民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上饶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祭祖、扫墓、赛龙舟、赏月等活动,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上饶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三、婚俗习惯在上饶,婚俗习惯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婚礼通常分为三个环节:订婚、迎亲和婚宴。

在订婚环节中,男方会送给女方一些礼物,表示对女方的诚意。

在迎亲环节中,男方会派出一支队伍前往女方家中接亲,队伍中有锣鼓喧天的乐队、彩旗和花车等。

婚宴则是婚礼的最高潮,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幸福。

四、民间艺术上饶的民间艺术是上饶文化的瑰宝,其中最著名的是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羊皮或牛皮制成的影子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

在上饶,皮影戏不仅是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通过精巧的剪影和灯光效果,讲述了许多经典故事,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此外,上饶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刺绣、剪纸、木雕等,这些艺术形式展示了上饶人民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五、民间习俗上饶的民间习俗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通常在节日和庆典上表演。

人们身穿五彩斑斓的龙、狮子服装,随着鼓乐的节奏,舞动身体,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舞龙舞狮不仅能增添节日气氛,也寓意着祈求好运和驱邪辟邪的意义。

此外,上饶还有其他许多民间习俗,如踩高跷、放风筝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上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六、传统手工艺上饶以其丰富的手工艺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陶瓷制作。

民俗文化实训报告

民俗文化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我们学校特组织了一次民俗文化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民俗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实践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实训主题: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2. 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3. 实训地点:XXX民俗文化村4. 实训对象:全校学生5. 实训内容:(1)参观民俗文化村,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特色;(2)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3)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4)开展民俗文化调研,收集整理民俗文化资料;(5)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成果。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对民俗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实训计划,明确了实训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2. 实训实施(1)参观民俗文化村我们首先参观了XXX民俗文化村,了解了当地民俗文化特色。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俗建筑、传统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表演,如剪纸、泥塑、皮影戏等。

(2)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我们了解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通过观看展览,我们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的紧迫性。

(3)参与民俗文化活动我们积极参与了民俗文化活动,如观看舞龙舞狮表演、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学习民间艺术等。

在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开展民俗文化调研为了深入了解民俗文化,我们分组进行了民俗文化调研。

我们走访了当地居民,收集整理了民俗文化资料,了解了当地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现状。

(5)撰写实训报告实训结束后,我们根据实训内容和收获,撰写了实训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训目的、过程、成果及心得体会等。

四、实训成果1. 深入了解了我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2. 提高了文化素养,增强了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责任感;3. 培养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4. 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为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文化与旅游调研课题申报表范文

文化与旅游调研课题申报表范文

【课题名称】:文化与旅游调研【课题背景】1. 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2. 然而,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旅游环境的保护、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以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研究目的】1. 分析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现状,探索文化旅游产业的状况和特点。

2. 调查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探讨如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3. 研究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索可行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研究内容及重点】1.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2. 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3. 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与分析。

4. 文化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的研究与总结。

【研究方法】1.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2. 充分运用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挖掘真实情况,获取客观资料。

3. 借助图表、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

【研究意义】1. 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指导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

2. 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参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

3. 丰富学术研究内容,推动文化与旅游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研究预期成果】1. 完成一份深度分析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报告。

2. 发表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

3.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实践,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升旅游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做出贡献。

【研究计划及预算】1. 研究期限:一年2. 预算经费:30万元3. 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季度:文献调研和理论研究,编制调研方案。

- 第二季度:开展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开展问卷调查。

民俗文化活动实践报告

民俗文化活动实践报告

民俗文化活动实践报告一、前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道德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我们一行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民俗文化活动实践。

本报告将详细记录我们的实践过程、收获和感悟。

二、实践过程1. 活动策划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进行了精心的策划。

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剪纸、泥塑、舞狮等。

同时,我们还联系了当地的文化馆、民俗艺人,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2. 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是搜集了相关民俗文化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二是准备了活动所需的道具、材料等;三是提前与民俗艺人沟通,确保他们在活动当天能够到场指导。

3. 活动实施(1)剪纸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我们邀请了剪纸艺人现场教学,教授我们剪纸的基本技巧。

在艺人的指导下,我们动手实践,剪出了各式各样的窗花、福字等。

通过剪纸活动,我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2)泥塑泥塑是民间艺术的一种,以泥土为原料,通过捏、塑、烧等工艺制作而成。

我们邀请了泥塑艺人现场教学,教授我们泥塑的基本技巧。

在艺人的指导下,我们动手实践,制作出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人物等。

通过泥塑活动,我们体会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也培养了审美情趣。

(3)舞狮舞狮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我们邀请了舞狮队现场表演,并教授我们舞狮的基本动作。

在舞狮队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舞狮的基本步伐和动作,感受到了民族舞蹈的韵味。

通过舞狮活动,我们了解了民间舞蹈的魅力,也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

三、收获与感悟1.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道德价值。

通过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了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危机感的交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走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且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割裂的文化形式。

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最近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少的传统文化被坚守,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能的。

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探讨,还学生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给学生,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积淀文化功底,提高人文修养,打好传统根基。

出于这种既自豪,又担心的心情,我们选择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个论题。

经市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

我们随后启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中既有资深的中学高级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既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又有普通教师;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一线教师。

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同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二、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凸显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下的珍贵财富,内容之广泛,内蕴之丰厚,非本次课题研究所能尽到。

于是经过商讨,界定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传统文化”,指的是适合高中生理解,不甚艰深的内容上,比如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礼仪、传统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习俗以及一些浅近易懂的传统哲学思想等内容。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背景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方面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消失或受到冲击。

对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研究某地区的民俗文化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分析、结果和建议,以促进该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分析1. 民俗文化概况我们需要对该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概况性描述。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传统节日:列举并介绍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包括庆祝活动、习俗和仪式等。

•饮食习惯:描述该地区特色饮食,如特色菜品、传统饮品等。

•服饰与装饰:介绍该地区传统服饰、装饰品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传统婚嫁习俗:阐述该地区婚嫁仪式的特点、习俗和相关传统习俗。

2. 民俗文化现状在分析民俗文化现状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传承情况:了解该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情况,包括是否有相关的组织或机构进行保护和推广。

•影响因素:分析导致民俗文化衰退或消失的主要因素,如现代化进程、城市化等。

•社会认可度:探究民众对该地区民俗文化的认可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3. 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基于对民俗文化概况和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教育与宣传: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组织与机构:建立相关组织或机构,专门负责民俗文化的保护、研究和推广工作。

•创新与融合:鼓励创新,将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

•法律与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和支持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果经过对该地区民俗文化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该地区的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冲击,部分传统习俗已经消失或濒临失传。

•尽管如此,该地区民众对民俗文化仍有一定认可度,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程度,并通过各种手段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它包含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信仰等方方面面。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调研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从而有助于文化保护和传承。

二、调研目的通过对民俗文化的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习俗、节庆活动、传统工艺等方面,分析民俗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动当地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内容1. 传统习俗:调研当地的传统婚丧嫁娶、节日习俗、饮食习惯等方面,了解传统习俗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当地民众生活中的意义。

2. 节庆活动:调研当地的传统节庆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分析其历史渊源、庆祝方式及其传承情况。

3. 传统工艺:调研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及其在当地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调研方法1. 田野调查:采用走访、访谈等方式,深入当地社区、乡村,与当地民众交流,了解他们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情况。

2. 资料搜集:收集相关的历史文献,民俗资料,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变迁。

3.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收集和整理关于当地民俗文化的资料和信息。

五、调研结论通过对当地民俗文化的调研,深入了解了当地的传统习俗、节庆活动及传统工艺,发现了民俗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

同时也发现,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部分传统民俗文化面临传承困境,急需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六、建议1. 加强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 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开展相关的民俗文化教育和培训,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才,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民俗文化的调研,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当地的传统习俗、节庆活动和传统工艺,发现了民俗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建议,有助于推动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江西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江西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江西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江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本次调研主要分析江西的传统习俗、节日活动以及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首先,江西的传统习俗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代的特点。

例如,逢年过节,江西的民众会以整洁为主,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以驱散厄运,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江西人还有许多传统食俗,如春节期间要吃年糕,代表着“年年高”。

而在婚礼上,江西人有“三拜九叩头”的习俗,以显示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

其次,江西的传统节日活动也很丰富多样。

例如,端午节是江西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划龙舟,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屈原。

中秋节时,人们会赏月、品月饼,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而农历腊月廿三的小年活动也是江西独特的传统,人们会贴春联、吃团圆饭,预示即将到来的春节。

此外,江西的民间艺术也经久不衰,独具特色。

在江西的乡村,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舞蹈和戏剧。

其中最有名的是九江的蛇皮舞和婺源的川剧,这些表演充满了江西土风土俗的特点。

传统音乐艺术方面,江西还有特色悠久的皮鼓和锣鼓等乐器,人们经常在婚礼、迎亲和节日活动中演奏。

此外,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也是江西民间艺术的代表,如景德镇的瓷器、抚州的染织品等。

最后,江西的传统习俗、节日活动和民间艺术都与地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江西是山水之地,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样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江西的民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同时,江西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和胜利纪念碑成为了江西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江西的民俗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展示了鲜明的特色。

无论是传统习俗、节日活动还是民间艺术,都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江西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西上饶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江西上饶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江西上饶文化习俗调查报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人又有着与另一方人所不同的风土人情,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

四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吴禁文化的交汇碰撞外地移民的迁入交融,使上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促成了“一方民俗乐一方人”。

其特点有: 第一、民俗与农村四时节气紧密联系在一起。

立春之口的教型,正日一五秧田送灯,开秧门时敬五谷神,农历八九月演“太戏”,“七月打一算,八月有戏看”,“十月十”打麻糍庆丰收,等等,都是农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美好生活的祈望。

在婺源,有富而不贵精“三雕”(砖雕、石雕、木雕),村头设置辟邪的“石敢当”的建筑习俗。

鄱阳湖一带的渔俗丰富多彩,禁港、禁湖时不仅禁捕鱼,也禁采摘莲、藕、菱、芡等水产品。

这些古老的民俗,反映出当地渔民对生态保护的最原始愿望,这与如今建设番阳湖生态保护区的相关要求不谋而合。

第二,民间故事和传说,表达了上饶人民对正义行为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信州区人民对黄氏兄弟的感恩,就有了东岳庙的庙会;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十举办的上饶县石人殿庙会更是盛况空前,许多省内外的民间艺人、商人到此经商或献艺,保留了许多民间组织、民间艺术、体育竞技活动及民间手工艺品的原生形态:婺源谁舞俗称“鬼舞”,是一种咎神跳鬼。

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舞者戴着各种质朴而夸张的面具,用动作来祈福和祷告。

婺源傩舞,脸谱生动,忠奸贤愚、喜怒哀乐都是表现主题,动作粗犷而朴实。

第三,各地群众选择不同的方式,祭奠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和神灵。

余干县农历八月祭奠朱元璋麾下的三十六位将领,就有了“八月康山祭忠臣”的习俗:都阳莲华小寺的“打目莲”庙会,高潮时达两万多人:葛仙小“开门”节,人山人海,老少同拜,足见人们对神灵保佑和安康和谐的祈求。

作为稻作文化发源地,万年保留着祭稻神的习俗。

第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使上饶充满了喜庆和欢乐。

上广玉一带的“大棚戏”和“游春戏”,很有人气和特色。

新年正月,连连演戏,一天演到晚,演的都是连台本戏,热闹非凡。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危机感的交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走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且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割裂的文化形式。

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最近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少的传统文化被坚守,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能的。

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探讨,还学生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给学生,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积淀文化功底,提高人文修养,打好传统根基。

出于这种既自豪,又担心的心情,我们选择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个论题。

经市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

我们随后启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中既有资深的中学高级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既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又有普通教师;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一线教师。

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同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二、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凸显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下的珍贵财富,内容之广泛,内蕴之丰厚,非本次课题研究所能尽到。

于是经过商讨,界定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传统文化”,指的是适合高中生理解,不甚艰深的内容上,比如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礼仪、传统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习俗以及一些浅近易懂的传统哲学思想等内容。

【教学论文】《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学论文】《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是九资河中心小学自2012年3月以来进行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旨在探索总结并发现本土丰富的民俗资源,让一些濒临灭绝民俗文化得以传承。

我们将之引入校园,引进课堂,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开发校本教材。

在探索、研究、传承中感知家乡厚重的文化魅力,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怀。

同时促进学校德育教育,树立优良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报告从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保障与预期成果等方面逐一说明。

一、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课题的提出主要立足以下认识:(一)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

我们对中国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相当有限,特别是广大少年儿童对乡土文化知识甚少。

近年来不少有文化良知和历史责任感的专家学者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传统文化的考证及旅游发展事业上,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值得人们敬佩和尊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及各级政府为如何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他们希望看到的是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相当多的乡土文化遗存,已经或正面临着被摧毁,被遗忘的绝境。

九资河座落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主峰脚下,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全省旅游名镇,淀积了厚重的极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三省交界呈现出本土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同时远离闹市一些民俗民风保存较完整;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的有价值的本土文化逐渐被“现代元素”掩埋,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新课程标准,施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本课题的研究对“三级”课程的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提出:各地方都有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三)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学生版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学生版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学生版一、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此次民俗文化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1、深入探究民俗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包括节日庆典、传统技艺、民间传说等方面。

2、分析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提出促进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杂志等文献资料,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实地调查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发源地或传承地,进行实地观察、访谈和体验,获取第一手资料。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成功的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

四、民俗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一)节日庆典节日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习俗蕴含着团圆、喜庆、祈福的寓意。

端午节则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二)传统技艺传统技艺如剪纸、刺绣、陶瓷制作等,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剪纸通过巧妙的剪裁,展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刺绣则以细腻的针法和绚丽的色彩,装点着衣物和饰品。

(三)民间传说民间传说往往富有神秘色彩和教育意义,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这些传说传递着人们对爱情、正义、勇敢等美好品质的追求。

五、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现状(一)面临的挑战1、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2、年轻人对民俗文化的兴趣逐渐淡薄,传承后继乏人。

3、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和遗忘。

(二)发展的机遇1、政府对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民俗文化暑假实践报告(2篇)

民俗文化暑假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和审美观念。

为了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我在暑假期间参加了一次民俗文化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及目的1.实践背景民俗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俗文化逐渐消失或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我决定在暑假期间参加民俗文化实践活动。

2.实践目的(1)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价值;(2)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3)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在暑假开始前,我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了关于民俗文化的资料,了解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种类、分布及特点。

同时,我还查阅了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的相关信息,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2.实践活动(1)参观民俗博物馆在实践活动中,我首先参观了当地民俗博物馆。

通过参观,我了解了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种民俗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馆内丰富的实物展品和图片资料让我对民俗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参加民俗文化节在民俗文化节期间,我参加了多项民俗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民俗工艺制作、民俗知识竞赛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深入体验了民俗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

(3)采访民俗传承人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我还采访了当地一位民俗传承人。

他向我讲述了民间剪纸、泥塑等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以及这些技艺在传承过程中的困境。

通过采访,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3.实践活动总结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了总结。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对民俗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信念。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习俗和风俗文化。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探索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意义。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某省某市为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文献资料的收集,获取相关信息。

调查的范围包括节日习俗、婚俗、葬俗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三、节日习俗调查结果在调查中发现,当地有许多独特的节日习俗。

例如,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祭祀祖先、贴春联、放鞭炮等活动,还有舞龙舞狮、走春等民间表演。

元宵节则以猜灯谜和吃元宵为主要活动,这些习俗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婚俗调查结果婚俗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社会风貌和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婚俗习惯多样。

例如,婚礼前的“过大门”仪式,新娘要穿过一道门槛,象征着迈入婚姻的新阶段。

婚礼上的“敬茶”仪式,新人要向长辈敬茶,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这些婚俗习惯凝聚着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理解和期待。

五、葬俗调查结果葬俗是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它关乎着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葬俗习惯主要包括丧葬仪式和祭祀活动。

丧葬仪式通常会有一系列的程序,如守灵、告别仪式、火化或土葬等。

祭祀活动则是为了纪念逝者,人们会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尊重。

六、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民俗习俗逐渐被遗忘或改变。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民俗文化博物馆、组织传统节日活动等。

同时,教育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学校教育和社区活动,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其中,民俗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地区的风情和历史传承。

为了深入了解和推广民俗文化,我对某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民俗节庆民俗节庆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民俗节庆,可以深刻认识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特色。

在我所调研的地区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依然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场面盛大的庆祝。

每一年的春节,当地会举行烟花晚会和龙舞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而清明节则是祭扫祖先的重要日子,人们会在祭祀中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二、民俗文化表演除了节庆活动,民俗文化表演也是很具特色的部分。

在我所调研的地区,民俗舞蹈、杂技、红枣戏等表演形式得到广泛传承和发扬。

其中,红枣戏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表演形式,其背后的故事往往寓意深刻,让人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温情和魅力。

三、传统手工艺除了节庆和表演,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

在我所调研的地区中,民间手工艺非常丰富,如织锦、刻红木、做陶瓷等。

这些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虽已式微,但是在当地依然得到传承。

四、民俗美食美食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当地的民俗美食也很值得一提。

在我所调研的地区,有很多美食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比如,当地的烤羊腿,野菜饭等美食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同时,这些美食也是当地文化的一种载体,它们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情怀。

五、总结在进行民俗文化调研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特殊魅力。

民俗文化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的历史和传承,每一种文化表达都有其深层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继承这些民俗文化,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扬。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危机感的交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走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且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割裂的文化形式。

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最近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少的传统文化被坚守,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能的。

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探讨,还学生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给学生,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积淀文化功底,提高人文修养,打好传统根基。

出于这种既自豪,又担心的心情,我们选择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个论题。

经市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

我们随后启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中既有资深的中学高级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既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又有普通教师;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一线教师。

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同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二、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凸显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下的珍贵财富,内容之广泛,内蕴之丰厚,非本次课题研究所能尽到。

于是经过商讨,界定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传统文化”,指的是适合高中生理解,不甚艰深的内容上,比如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礼仪、传统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习俗以及一些浅近易懂的传统哲学思想等内容。

关于江西风俗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江西风俗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江西风俗实践调研报告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东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江西的风俗习惯是江西文化独特的体现,为了了解江西的风俗习惯,笔者进行了实地调研。

本报告旨在对江西的传统风俗进行研究和总结,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江西文化。

一、婚俗习惯在江西,结婚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个仪式,有许多独特的传统婚俗习惯。

在传统的江西婚礼上,新郎要先去迎娶新娘,然后在新郎家中举行婚礼仪式。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上红色的婚纱,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在婚礼上,亲友们要为新人送上祝福和礼金,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与爱护。

此外,新房也是婚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郎和新娘要共同搭建一个新房,以象征新生活的开始。

二、过年习俗江西的年俗丰富多样,每逢农历新年,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贴春联。

春联是用红纸写上吉祥的词语,用贴在门上或窗户上,以带来好运和吉祥。

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营造喜庆的氛围。

此外,吃年夜饭也是过年的重要环节。

年夜饭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的,有海鲜、鸡鸭鱼肉等美味佳肴,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三、节日习俗江西的节日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比如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龙舟比赛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活动。

中秋节是另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并举行各种文艺活动。

此外,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舞龙舞狮、耍高跷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些节日习俗丰富多彩,传承着江西的文化遗产。

四、民间艺术江西的民间艺术也是其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脸谱艺术是江西民间艺术中的一项独特表现形式。

脸谱艺术是一种以绘制人脸为特点的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脸谱颜色和花纹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角色。

此外,江西还有丰富的音乐、舞蹈、剧目等民间艺术形式,如快板、花灯、傩舞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是江西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总结江西的风俗习惯体现了江西丰富而独特的文化。

从婚俗习惯到过年习俗,再到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江西的传统风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民俗文化的报告 (荟萃2篇)

民俗文化的报告 (荟萃2篇)

民俗文化的**报告(荟萃2篇)民俗文化的报告1目的:此次主要是将我的家乡安福县的饮食文化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使得我自己以及同组同学对我的家乡的饮食文化有深入了解。

对象:安福县部分村落方法:查找资料,问卷,实地考察安福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是江西省18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上人文鼎盛,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有表嫂茶、吃新节、火把节、烧塔等数十种民俗活动。

表嫂茶在元宵节后到春播之前,安福会以自然村为主,每天一户,轮流进行“表嫂茶”习俗表演。

“表嫂茶”,俗称“请茶碗”,是安福县境内农村已婚妇女们之间流行的一种独特茶俗,气氛热烈,特色鲜明。

它分布于安福的南乡片和西乡片,而以南乡洲湖镇塘边村最典型。

请茶时,请茶主妇要用黄条萝卜、甜姜、黄豆等茶点热情款待。

喝茶时,不讲究规矩程式,大家无所不谈,气氛热闹祥和,日里的各种嫌隙,都在畅谈中化为乌有。

待到茶兴浓时,一些能打山歌的表嫂会唱《采茶歌》、《三碗茶》等来助兴。

吃新节至每年早稻收获之前,安福将会举行“吃新节”盛宴。

安福吃新节是安福县68个乡村盛行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民俗节日,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历史十分悠久。

相传很久以前,天地洪荒,武功山成了孤岛。

人们困在岛上,一天,一只大花狗泅孤岛,从尾巴上抖落数十粒稻种,救了人们的大难。

故此,丰收的稻穗便像弯弯的狗尾。

后来每年早稻收获之前,人们便举行盛宴,让大花狗尝新,以表谢意。

另一种传说武功山有只“白雾妖精”,每年夏收前吐出白雾,把农民即将收割的稻谷毁掉。

后来,“五谷神”将“白雾精”打败,救了农民,人们在新谷登场前举行宴会,请五谷神尝新,以致谢忱。

节日的内容主要是祭祀五谷神、土地、康王、福主和梅山诸神菩萨。

形式有敬斋、耍龙灯、游垅、打火把、唱山歌等。

节日主要是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祷神灵,祝愿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也是为了联络亲朋好友、愉悦心身,促进社会。

吃新节群众参与面广,场面喜庆热烈,规模宏大,其隆重程度,胜过端午,超过中秋,仅次于春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二江西民俗文化例举
书院文化
“江西书院甲天下。”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义门东佳书院和高安桂岩书院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书院之一。宋代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华林书院延四方讲席,鹅湖书院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以人才辈出、延续办学800年而着称。
在明代1239所书院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据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记载,江西书院达526所。有学者根据其他各种史籍、志书、笔记、碑刻统计,认为江西古代书院足有千余所之多,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仍有85所。
微课题报告表单
课题名称
江西民俗文化及旅游
课题
价值分析
1、让学生了解江西民俗文化特色,开发本土旅游文化,传承光大江西传统文化。
2、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做个美丽的江西人。
课题报告
1、简要概述。
江西山清水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称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西风景名胜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李白曾在庐山咏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唱,毛主席曾带着秋收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自此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李白曾在三清山留下“霓裳拽广带,恍惚升天行”。更有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等国家级风景区名扬天下。还有八一起义诞生地、英雄城南昌和中国瓷都景德镇被列为国家。
赣南客家文化
赣南客家人的进取精神、乡土意识和淳朴务实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咤风云的将军古柏、肖华等名人。赣南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赣南采茶戏、东河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着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戏曲文化
明初形成的弋阳腔是南戏高腔源头,演变成京剧、川剧等40多种戏曲。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清代蒋士铨称乾隆间第一曲家。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民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着名。
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