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八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多相反应的吸附理论
— 化学反应控制的多相反应
1.吸附理论
催化剂
例:SO2 + O2 → SO3
dn r r反应 dt k1cs A总
一级反应
Cs
m
bp 1 bp
/
mol
•m2(Langmuir吸附等温线)
p:压强 b:吸附平衡常数 m :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常数
r反应
A总k1m
bp 1 bp
r r反应 多相反应为化学反应控制
r由r扩散和r反应共同控制,称混合控制
E扩散 E反应
条件改变,控制步骤改变
T ,r反应 增加得多。r扩散 增加得少
2.特点 1)多相反应大多发生在相界面,反应物必须向 相界面扩散,产物必须向相界面外扩散。
2)扩散和反应是多相反应互相串联的两步骤, 总的速率由最慢步骤控制。
b,p 很小,+ bp ≈ , r反应 k1'bp r反应 与 p 成正比,对 p 为一级反应
b,p 很大,+ bp ≈ bp ,r反应 ≈k1'
对 p 为 0 级反应
1
b,p 适中, r反应 ≈ p n n 1
对 p 为 1/n 级反应
3)r反应 与搅拌无关
四、混合控制
1.反应速率方程式 设为扩散过程和一级化学反应过程混合控制
k1: s 1
(一级反应)
r反应
k1'
bp 1 bp
k1' A总k1m
2.特点(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
1) k1' , r反应 k' = A总km
物质本性:kHale Waihona Puke Baidu, m
T: T , k1 ↑, r反应 ↑ A总 : A总 ↑,r反应 ↑
r反应
k1'
1
bp bp
k1' A总k1m
2)r反应 与 p 有关 p ↑ ,r反应 ↑
§7-6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类型
r / kn
A
B
C
D
E
T
二、Van’t Holf经验规则 近似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大约
增加24倍。
kT 10 r kT
kT n10 r n (若r看成常数) kT
r:反应速率的温度系数 r 24
三、Arrhenius公式
r扩散
r反应
dn A总dt
/ mol
• m2
• s1
r扩散
Dc D(c0
cs) k(D c0
cs)
r反应 k1C(s 设为一级反应) kRCs
稳态下: k(D c0 cs) kRcs
r
dN dt
zq
kANAND
kA
zq NAND
3.解决问题 1)说明了频率因子的概念
A=f(碰撞次数或碰撞频率) 2)适用于气体或液体的简单反应:单分子,双 分子,三分子反应。
缺陷:k从实验获得,半经验。
二、过渡状态理论(绝对反应速率理论) 1.要点:化学反应过程中,作用物分子不是一经 碰撞就生成产物分子,而是要经历一个中间过渡 态(活化状态),此时物质为活化物。
2.活化能的物理意义 ●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能量足够高的分子发生碰撞才发生反应
活化能E1/E2=活化分子平均能量普通分子平均能量
3.E,T对速率常数k的影响
k Aexp( E )
RT
1)T,E对k的影响很大,在指数上
2)T的影响: T , k
d ln K
Van’t Hoff等压方程式: dT
§7-8 多相反应动力学 一、多相反应的步骤和特点 1. 反应步骤 1)反应物的分子从不同的相向相界面扩散。 2)反应物分子在相界面处发生初步的相互作用。 3)化学反应。 4)产物从界面脱离。 5) 产物从相界面向其相内扩散。
连串反应 r r慢
r r扩散 多相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处于扩散区)
A-D + C [A…D…C]≠ → A + D-C [A…D…C]≠过渡状态
2.研究方法
1)等势能面图 反应分子体系势能u=u(rAD,rDC) 2) 反应进程与势能变化关系
活化能:
正反应: E1 1L
3. 反应速率常数的推导
逆反应:E2 2L
k RT (c o )1m e e rS E / RT Lh
高温对活化能高的反应有利。
四.关于活化能的计算及表观活化能 1.活化能计算 1) 图解法或线性回归
ln k E C RT
lg k
E C'
2.303RT
2)数值计算
E RT1T2 ln k2 T2 - T1 k1
E 2.303RT 1T2 lg k2
T2 - T1
k1
2. 表观活化能(经验活化能,实验活化能)
3) 相界面的大小和性质是影响多相反应的重要 因素。
二、多相反应速率的扩散理论
扩散控制的多相反应
1. 扩散理论
DAC
r扩散 kc
:扩散层厚度 C :扩散层浓度差
2.提高反应速率的办法
1) A , r
2) D ↑, r ↑ 3)- C , r
4) ↓r,↑通过加强搅拌来减小 ,使 r ↑
1. Arrhenius公式的提出
d ln k d(1)
0
d ln k dT
T2
0
E
R
T
d ln k dT
E RT 2
ln k E C RT
k Aexp( E ) RT
—— Arrhenius公式 (A,C,E常数)
A:指数前因子或频率因子,量纲同k E:具有能量单位,不随温度变化,E0,称活化能
r 2~4
E 50kJ • mol-1 ~ 100kJ • mol-1
4.有关Arrhenius公式的说明
结论:
d ln k dT
E RT 2
1)低温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2)对活化能不同的反应,当温度增大时,E大的反应
速率增加的倍数比E小的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大。
即低温对活化能低的反应有利。
§7-7反应速率理论的简介(微观反应动力学)
碰撞理论
分子运动论
过渡状态理论 统计力学、量子力学
一、碰撞理论
1.要点
1)碰撞是分子间发生反应的必要条件。 2)只有有效碰撞(能量大的分子 —“活化分子” 之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2. 反应速率常数的推导
r dN zq dt
z:碰撞总数/单位时间,单位体积 分子运动论 q:有效碰撞占总碰撞分数 能量分布
r Hm RT 2
Arrhenius方程式:
d ln k dT
E RT 2
r
H
m
0
从热力学、动力学角度, 温度增加对吸热反应有利
r
H
m
0
T ↑, K T ↑, k ↑
K k正 k逆
3)E的影响: E , k
k Aexp( E ) RT
一般化学反应活化能在40 400kJ•mol-1之间
4)Van’t Hoff经验式的活化能范围 设反应在室温下进行,T=3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