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际储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OR

第三章国际储备

一、国际储备概念

1.国际储备定义:指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稳定,而由一国所持有的在国际间可以普遍接受的金融资产总称,国际储备为一国的官方货币机构持有和管理。

2.WB解释:由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直接地或通过与其他资产有保障的兑换性来支持该国货币汇率的所有资产。

3.国际清偿力(liquidity):国际清偿力是指广义的国际储备,可以分为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两大类,它等于一国官方的现实清偿能力(官方储备)与潜在清偿能力(官方借款能力)之和,反映官方的国际流动性,即动用国际资产的能力。

二、国际储备的特征

1.官方特性:是由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或外汇平准基金所掌握的相关资产,所以又称为官方储备(Official Reserve)。

2.自由兑换性:它能够与其他资产进行完全的自由兑换,只有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才能够充当国际间的储备货币。

3.普遍可接受性:能够广泛地用于国际私人或官方交易中的债权债务清算,充当国际计价支付手段,并且为各国所普遍接受。

4.充分的流动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随时变现的能力,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动用。

5.无条件获得性:必须是该国货币机构可以自行支配和处置的现实资产,官方对这些资产具有完全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权。

三、国际储备的作用

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官方可动用国际储备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而不必马上采取其他宏观经济调整措施,从而对国内经济平稳运行起到缓冲作用。

2.稳定本币汇率:货币当局利用国际储备调节措施来对市场上的外汇供求进行干预,这无疑有利于维持本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3.提供信用保障:一国的国际储备不仅可以作为该国官方和私人机构向外借款的资信保证,还能够维护金融市场对于该国货币价值稳定的信心。

4.反映一国经济实力:国际储备不仅反映一国的总体对外收支状况,而且往往也是用以衡量一国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一个主要指标,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5.进行紧急支付:为应对一些突发事件,一国可动用国际储备来满足紧急时期的对外支付需要,有助于降低这些意外变故对国民经济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四、国际储备体系的发展

1.国际金本位时期:从十九世纪中叶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西方主要国家实行的都是金本位货币制度,黄金是基础,英镑是国际储备货币。

2.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从第二战结束到二十世纪70年代之初,主要国家普遍实行信用货币制度,美国一方面使黄金与美元挂钩,另一方面又把美元作为世界货币。

3.牙买加体系时期: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以浮动汇率为主要特征的牙买加体系时代,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也纷纷承担起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形成了目前由黄金、外汇、IMF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所构成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

五、当前国际储备的构成

1.货币性黄金(Monetary Gold):它是指由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所持有的作为金融资产的黄金储备。

•黄金储备/黄金产量=15%

•黄金储备/国际储备<3%

2.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它是一国中央银行持有的、以自由兑换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

•外汇储备/国际储备>90%

•美元储备/国际储备≈60%

3.储备头寸(IMF Reserve Position):它通常是一国向IMF所缴纳会员份额中的自由外汇部分(份额的25%以外汇缴纳,其余的75%以本国货币缴纳)。

•储备头寸/国际储备<3%

•普通提款权

4.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即由IMF根据所缴份额而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起初是由IMF在1969年创设,当时设定的汇率为1SDR=1USD,后该由一篮子货币(Basket Currency)定值,并且作为账面资产分配给会员国,用以补充原有普通提款权的不足。

•特别提款权/国际储备<3%

•篮子货币

六、国际储备的供给来源

1.国际收支顺差:一国国际收支顺差的结果是本国的外汇供给增加,中央银行为稳定汇率必然要以本币收购外汇,从而使得其国际储备增加。

2.央行干预国际外汇市场:当一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面临升值压力时,该国中央银行便会适时进行市场干预以稳定汇率。

3.央行国内收购黄金:一国官方在国内购入出产的黄金时,或者可以直接将其中的部分黄金转为黄金储备,或者可以通过向国际市场上出售部分黄金来换得自由外汇。

4.IMF储备头寸:即一个会员国所认缴的IMF份额中25%的自由外汇部分,需要时申请即可动用。

5.IMF分配的SDR:它是IMF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只能用于官方结算的账面资产,属于IMF的一种信用创造,可以增加会员国的国际储备。

七、国际储备的适度数量指标

1.特里芬参考指标: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认为,一国适度国际储备量应为该国每年进口总额的20-50%,其中实施外汇管制国家的储备比例可以适当低一些,而实行自由汇兑国家的储备比例就应该相对高一些。

2.WB参考指标:世界银行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一国保有国际储备的合理数量应当能应付三个月的平均进口需求。

3.发展中国家参考指标: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利用外资以补充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国际储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偿还外债的物质保证,合理的国际储备应为其外债余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4.IMF指标:鉴于确定一国国际储备适度需求量的复杂性,IMF采用了一些客观指标来评估会员国的国际储备是否充足。根据IMF的观点,当某一个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不足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指标得到反映。

•国内持续维持高利率

•对国际交易进行限制

•积累储备作为政策目标

•持续性的汇率不稳定

•以信用安排增加储备

八、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

1.对外贸易状况: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常用的主要指标有对外贸易系数和贸易条件。对外贸易系数反映了该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它与其国际储备成正相关。而贸易条件则是一国在一定时期中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与国际储备一般呈负相关。

2.汇率体制安排:如果一国选择相对固定的汇率体制安排,为了维持即定的中心汇率及其波动幅度,一国就必须经常性地进行外汇市场干预,于是它所需要的国际储备数量就较多。而在浮动汇率体制下,一国只是适时地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稳定,这样需要的国际储备数量就相对较低。

3.直接管制程度:直接管制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如果一国利用严格的直接管制措施来对国际收支和汇率进行调节,则该国所需要的国际储备数量就相对较低。而对于直接管制程度较松的国家来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盲目开放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情况下,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则应当相对较高。

4.货币的国际地位:当一国的货币不能实行自由兑换时,其国际储备来源主要只有依赖外部供给,即取得外汇收入,于是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国际收支逆差,该国就必须保持较高的国际储备数量。而如果一国货币能够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并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则它所需要的国际储备数量相对降低。

5.外债的负担: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利用外资的过程往往也是外债逐步累积的过程,而国际储备被认为是偿还外债的重要物质保证。随着外债还本付息压力的不断增大,负债国所需要的国际储备数量就会越多,因此,国际储备与该国的外债负担成正相关。

6.持有储备的成本:一国所持有的国际储备有时也被认为是对稀缺外汇资源的一种占用,因为国际储备原则上只能以金融资产的形式存放,而不能用来进行生产性投资活动,从而不利于该国的经济发展,并且导致该国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增加。

7.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发达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国对国际收支和汇率进行调节的效果。经验证明,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市场有助于提高该国的对外融资能力,并且能够减少调节过程中的政策扭曲和市场预期,进而可以降低该国对自有储备的需求。

8.国际协调能力:国际间的政策协调对于国际储备有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缩小各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程度,二是有助于维持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这样便从总体上会降低各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