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
诗歌鉴赏五步法——优秀实用

5、体裁 、
2007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 2007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 的体裁: 的体裁: 唐诗6套, 唐诗6 宋诗7 宋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套, 宋词3 宋词3套, 元曲1 元曲1套, 明诗1 明诗1套, 清诗1套, 清诗1 清词1 清词1套, 诗经1 诗经1套。
三步: 三步:审题
提示语 提问语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 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更短亭。 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注:该诗于大历初年,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时作。 该诗于大历初年,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时作。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 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 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第四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方法 试以第二第四联为例, 与艺术效果。 与艺术效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②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苏 轼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 从词中的“咨嗟” 休对” 且将” 语看, 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请简要分析。 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请从“ 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高考复习
诗歌鉴赏五步法
五步表述 四步分析 三步审题 二步判断 一步阅读
诗歌鉴赏五步法(绝对实用)

诗歌鉴赏五步法
五步表述 四步分析 三步审题 二步判断 一步阅读
一步:阅读
1、读诗文 2、读诗题 3、读注释 4、读作者
二步:判断
1、基调 2、诗型 3、背景 4、风格流派 5、体裁
李白飘逸杜甫沉郁炽白热居狂易喜人民高诗人
① 送 宫 诗 诗 王元颀山牧的唐 庆 五 辽 散盛 中 晚 商 清维借李水李尖写 别 怨 ⑥⑧诗 卷 代 宁 曲唐 唐 唐 隐 照 孟山益诗商锐景 怀 闺旅情 感 基 调边( ) 词 卷 和浩水卢李隐李的 国 国 辛苏抒 人 怨愁塞然抒纶贺伤煜江 明 ( ) 杂五线谱李 势 势 弃轼怀 诗 爱思军佛忧边想感亡苏 诗 浙 剧(白 削 衰 疾被( 情归③老愤塞象国皮旅2卷 ( 江 一弱 危 陆安贬0托 诗诗咏“诗高刘日豪愉愁诗0) 上 卷 些4白 动 游南史适放诗刘禹休物史 ⑤悦思年⑦⑨宋海)著居乱陈之渡岑派长中锡聂言寄政)田欣 伤哲诗卷宋名参 (卿有巴 夷易杜亮乱诗元志怀治喜 感园理()词段王 苏韦画蜀 中元牧刘杜人曲)诗讽山昌 辛应”民 杜诗重唐(落稹李过甫李中(②④谕水龄 )物歌 荀柳李 婉的鹤宗 杜
考纲要求:
诗歌鉴赏(1) 鉴赏文学作品 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 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 度。
(能力层级E 6分)
五步:表述
答用用鉴不12;3赅不答 达 ) 特 思、、、题词赏随。语写: 方 技 点 想以理审规要不意要错这式 法 , (平清题范准是联“别首、,表感稳思清性,叙想专字诗修写现情妥路楚:语述,业,歌辞出()切,,句大避”不采手了或,为组按要 意 免,出用法 突 起…好 织要顺 , 画要现…了、 出 到,文求不不 蛇有语(表 ) 了…字答要是 添针病意…现 了…,题标翻 足对象(…手…言;新译 ,性)表 作…法简立意异
诗歌鉴赏五步法绝对实用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5、描写了落叶纷纷、荒村萧条旳秋天文特有忽旳然凄见凉景到象朋。友作者 与了“作同者病不人得”志相,遇报,国更无添门一,份无凄法凉实之现感自来,己访这旳么远而旳大产环理生境想,,旳烘以意托景出抒 情,抒发了一种郁闷,古路与君相遇,外更惊有一喜种作“了同是铺天垫涯,沦
落人”旳感触。
创设了意境。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该诗于大历初年,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时作。
如:“一片影”与“万重云”; “等 等不词 手饮“ 孤 庸语 法”鸣孤 雁及旳“雁 旳噪反利不衬用” 执突啄出与 着”“ 和了野 勇孤诗志雁鸭 气人旳”以旳不高坠 远野高更青 追远鸭突云 求旳追出之 。平求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 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 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⑩ 约南(寓宋 柳言秦后诗)期…陆姜…游夔辛悲文弃哀天疾痛爱祥苦国爱国低
三步:审题
提醒语
题干
提问语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难过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 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尤其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旳作用.
(2)有关这首词体现旳内容,有人以为是 “游子思归乡”,有人以为是“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两者兼有.你旳看法怎样?请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 两字是全诗旳关键。诗中“折柳”旳 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
说? 为何?(2023年)
古诗鉴赏8:五步法(总体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两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2002年)
四步:分析
1、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
4、思想内容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 无论在叙事性作品还是抒情 语言特点 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 方式: 对比、衬托(正衬、反 性作品,都不能把作者和主 含蓄、幽默、风趣、直 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 衬)、烘托、象征、对照、铺垫、 人公等同起来,就叙事性作 闷、悲叹、恬淡、闲适、欢乐、 露、平实、典雅、通俗、 总起、白描、虚写与实写、直说 品而言,作者、叙述者、主 喜悦、留念、仰慕、激愤、坚 与用典、点面结合、情景交融、 自然、清新、雄浑、优 人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意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守节操、忧国忧民 ;内容:思乡 美、质朴、华丽、准确 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前后照应、 思亲、热爱大自然、怀才不遇、 传神、言简意丰、叠词、 铺陈渲染等。比喻、夸张、对仗、 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官府厌恶 押韵、音韵和谐等。 反复等。抒情、议论、叙述、描 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
战争、关心民间疾苦等。 写等。 寻味的艺术境界。
一、古诗词的外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正面、侧面、反面)抒情(直间、间接) 议论 记叙、描写顺序:远——近 大——小 高——低 俯——仰 虚——实 动——静 人——国 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常见于律诗的中间两联) 夸张、反复、复沓、顶真、互文、设问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想象、联想、 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 结合;白描;渲染,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抒哀情;卒章显 志;欲扬先抑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 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乐景 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融情入景、托物言志、 咏史抒怀、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下面从以下五个角度简析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方法。
一、正面描写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解说】正面描写晚秋落叶纷飞,江水滔滔东流的雄阔壮美之景。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说】正面描写了山村幽雅宁静的田园生活氛围。
二、侧面描写(衬托)(间接)1.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如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是D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1.《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正面描写是:天姥连天向天横【解说】直接说天目山很高,直插云霄,侧面描写是: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说】天姥山的高度超过了五岳和赤城。
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也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五岳、赤城、天台都从侧面衬托天目山的高大。
2、动静结合《归园田居》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狗的吠叫声衬托巷子里的宁静,用鸡的鸣叫声衬托环境的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安逸、宁静,不似官场生活的喧嚣、嘈杂,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抓住田园生活的特点,自然环境的特点,按照从近到远、从低到高的顺序,对诗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描写。
诗词赏析的五步骤

阅读诗词不只是读读而已,要想掌握诗词知识,提高诗词赏析能力,可通过读、议、品、背、练五个环节进行。
一、读,就是阅读。
可通过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二、议,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1、议题意或题旨。
诗有题目,可通过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词有词牌,看词牌就知道这首词的大概了。
2、议作者或背景。
读诗词要知道作者的字、号以及作者的生平、风格和贡献。
同时还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或词的有关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感情。
3、议题材、体裁。
题材就是诗词的内容,它包括诗词中的人、事、景、物;体裁就是诗词的分类,读诗词就要弄清它是诗还是词?是古诗还是新诗?是律诗(八句)还是绝句(四句)?是山水诗、送别诗还是征战诗?若是词,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4、议意境、语言。
意境就是诗词中的景与情。
哪些写景,写了什么景?哪些抒情,抒发了什么情?如何情景交融?诗词的语言,要求精炼和谐。
用字用词精雕细刻,还要音韵美、色彩美和节奏美。
5、议名句佳作。
好的诗句,在选词用句上出奇制胜,一字传神,或景极活现,读后让人流连忘返,万古不磨。
三、品艺术表现。
诗词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古人用赋、比、兴来概括《诗经》的表现方法,后来的研究也出现了白描、对比、夸张、比喻、比拟、借代、用典、象征、衬托、通感等。
阅读诗词,研究它的表现方法,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即揭示诗词比兴的寄托意义。
四、背诵名句佳作。
阅读诗词尤其要熟背或默写名句、名篇。
这一点在每次语文考试中不少于6分。
http://www.五、做练习或仿写诗词。
学完一篇诗词,就要及时完成课后练习或有关教辅资料,同时还要仿照有关诗词,练习写诗或写歌词。
这样才能学好诗词并烂熟于心。
诗歌鉴赏五步法——优秀实用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古人评刘长卿的诗,说他因遭贬谪,其诗“多凄怨语”。此 诗写朋友皇甫侍御来访之“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 何表现出心中之“喜” 的?(6分)
参考答案:全诗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夕阳映照着
五步法
一、阅 读 二、判 断 三、审 题 四、分 析 五、表 述
①读正文 ②读诗题 ③ 读注释 ④读作者
①基调②诗型 ③ 背景 ④风格流派 ⑤ 体裁
①提示语 ②提问语
①形象 ②语言 ③表达技巧 ④思想内容
(略)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复习
诗歌鉴赏五步法
五步表述 四步分析 三步审题 二步判断 一步阅读
一步:阅读
1、读诗文 2、读诗题 3、读注释
4、读作者
二步:判断
1、基调
情
感五
基
线 谱
调
炽热 狂喜 高 愉悦 欣喜
中 愁思 伤感
悲伤 痛苦 低
2、诗型
①写景抒怀(托物言志) ②送别怀人诗 ③咏史寄怀诗 ④宫怨闺怨爱情诗 ⑤政治讽谕诗 ⑥旅愁思归诗 ⑦田园山水诗 ⑧边塞军旅诗 ⑨ 哲理诗 ⑩寓言诗……
3、“文本”意识
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
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离别” 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 “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 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 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
古诗歌鉴赏五步法

古诗词鉴赏专题(一)古诗词鉴赏五步法:【第一步】明确所给诗词属于哪一类型。
唐诗宋词,以抒情诗词居多;宋代、清代的诗以哲理诗居多。
抒情诗可分借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几类。
(1)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何景抒何情;(2)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是以古喻今,还是以古讽今;(3)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言何志。
【第二步】找主旨。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把握诗词怎么抒情、言志。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诗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化虚为实、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用典等。
常见的试题类型有: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1)表明观点。
高考诗歌鉴赏五步法课件

这里的叹息正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处于极度的矛盾
之中,思归却又不能满足,因此他只好“休对故人思
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于是用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一
切,珍惜年华,借诗酒来自娱,以摆脱苦闷的心情。
2.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
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
4、“表达”意识 诗歌鉴赏这道题,全国卷全是表达题,北京卷一道选择 题一道表达题。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准确、简洁、明晰、 流畅是十分重要的。“准确”是说要把话说准,表达语言 要恰如其分,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简洁”是 说不要啰里啰唆、拖泥带水;“明晰”是要求把意思说清 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流畅”则是要求连贯通 顺,不能疙里疙瘩。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好坏肯定会影响 到考生的得分的。 5、“比较”意识 学会比较鉴赏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两首或几首诗歌时, 要能看出相同中有不同,也要看出不同之中也有相同。如 果是比较两首“托物言志”诗的异同,有可能两首诗“托 物”相同,而“言志”不同;也可能“言志”相同,“托 物”不同。如果能根据题目要求准确辨析这同与不同,就
13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这首诗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试结合作品内容简 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首联写出了山村荒凉、 夕阳惨淡、黄叶飘飞的景象。这一 萧索落寞的环境描写(反衬)为下 文突然见到朋友来访而产生的意外 惊喜作了铺垫,创设了意境。
( 能力层级E 5分)
22
诗歌鉴赏“意识”八谈
1、“积累”意识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一道最需要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才能够答好
诗歌鉴赏五步法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这首诗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这首诗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试结合作品内容简 析其作用。 析其作用。
古人评刘长卿的诗,说他因遭贬谪,其诗“多凄怨语” 古人评刘长卿的诗,说他因遭贬谪,其诗“多凄怨语”。此 诗写朋友皇甫侍御来访之“ 诗写朋友皇甫侍御来访之“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 何表现出心中之“ ?(6分 何表现出心中之“喜” 的?( 分)
偏远的荒村,深秋时节落叶纷纷,路无行客,雨断野桥, 偏远的荒村,深秋时节落叶纷纷,路无行客,雨断野桥, 涧水乱流。在这样偏僻、孤寂的荒村, 涧水乱流。在这样偏僻、孤寂的荒村,在这样一个凄清的 暮秋时节。有同病相怜的朋友来访,如何不高兴。 暮秋时节。有同病相怜的朋友来访,如何不高兴。 说出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的意思, (说出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的意思,即明确本诗的表现 方法, 能够抓住本诗所写的典型景物(选二、 方法,得2分;能够抓住本诗所写的典型景物(选二、三 处即可)加以描述, 处即可)加以描述,得2分;表现出因有同病相怜的朋友 来访而高兴的内容, 来访而高兴的内容,得2分)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这首诗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这首诗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试结合作品内容简 析其作用。 析其作用。 答案1:从荒、乱等字词写出了其荒芜、 答案1 从荒、乱等字词写出了其荒芜、 杂乱、冷清的景象,映衬出了凄凉、 杂乱、冷清的景象,映衬出了凄凉、伤感的 环境。 环境。 答案2 潦倒、寂静的小村, 答案2:潦倒、寂静的小村,通过对环境的 描写,反映出作者那种寂寞空虚、 描写,反映出作者那种寂寞空虚、无人关心 的凄凉状态。 的凄凉状态。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解答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渭源县庆坪中学董富智【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诗歌鉴赏五步法

文采是从心里流出来的真诚、自然、优美、机智和幽默。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而已。在你记叙、抒情、议论的时候,你的学识、见识、个性、修养、趣味、神韵也同时往外流,这就是言为心声,这就是文采。
6、力求创新
从立意选材到构思设计能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弃我取,人趋我避。没有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就很难突破思维定势和新老八股。平时背诵名言警句时,要学会分类、归纳记忆
2、牢记标准
什么是好文章?浓缩成八个字:“深刻,丰富,文采,创新”。心里牢记这四杆尺子,就有了作文的高标准。当然,由于电脑阅卷,要特别注意书写的美观。
3、加强理性思考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观点深刻一些,视野宽阔一些,见解新颖一些,富有启发作用?
(1)运用纵向思维,由表及里、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结果看到原因。最好的思想武器是哲学,哲学是聪明学、明白学,不可不用。为什么说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为什么说评价玫瑰的好坏根据在花而不在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为什么说不能让感情的亲疏远近影响认知的正误深浅?情与理,是与非,真理与谬误,感性与理性,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作文高分秘诀
1、多练审题
尤其是对于哲学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研究其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通畅,把握就越大。吃透话题的实质,弄清它究竟向我们要什么。但当材料审读感到困难时,如遇到诗歌类的材料,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干脆撇开材料,就抓住话题来思考。万不得已时,直接以“话题”来作为作文题目,也总比无题或瞎拟题目好。材料中所说的是“事”也好“物”也好,都要与“人”挂起钩来。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古诗鉴赏五步教学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古诗鉴赏五步教学法》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回顾一轮诗歌鉴赏关涉到的考点。
2、理解五步教学中的读、看、想、问、写。
3、引导学生读懂诗歌,提高能力。
4、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规范作答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看、想、问提高学生读懂古典诗歌的能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二、导课。
(用与学生的一次交流导入。
)三、授课。
读、看、想、问、写——古诗鉴赏五步教学法读:诵读读懂(理解词义、连缀意象)看:看诗题、看作者、看注释、看意象、看画面、看题干想:想象联想(再现画面、感悟情境)问:描写了那些意象?描绘了什么画面?塑造了什么形象?运用了那些手法?抒发了那些情感?写:依据题干准确表达(叙——析——评)四、引导学生读懂诗歌,提高能力1、回归课本,概括诗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狂风吹破茅草房)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群童抱茅入竹林)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屋漏床湿少睡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庇寒士俱欢颜)2、培养想象能力,提高阅读能力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一、二两句以“绿”渲染新酒的清醇,以“红”描摹火炉的质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答:这两句以“绿蚁”、“红泥”相对列出,色彩的配合极为鲜艳明丽,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酒是新酿的,迫不及待地等人共品。
红泥做的小火炉,小巧又朴素;炉火旺旺的,既可取暖,又可温酒。
这真挚的情意真是比酒还淳厚。
(2).试分析这首诗在语言运用和表情达意的特色。
答:本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
鉴赏古诗“五步法”

鉴赏古诗“五步法”欣赏一首诗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因为它可以规范你的步骤,强化你的思维,提高你的效率;换而言之,没有程序的欣赏容易堕入盲目,以至于如堕烟海、无所适从,其结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为了克服盲目性,我们为欣赏古典诗歌设定了一个程序,也就是欣赏古诗“五步法”:第一步语言分析明字面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
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第二步形象分析抓特点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
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有关人称的使用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
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
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
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
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
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
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
即刻提出了质疑。
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
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
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
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
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
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
(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
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
(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总结中心能用原文的就不要提炼;能提炼的就不要用自己的话,能用一句话总结的就不要用两句话。
中心句一般在开头与结尾,要分析一句话是就这么说:“这句话运用了xxxxxx的修辞手法,为下文起xxxxx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描绘出xxxxxx,表达了作者xxxxxx 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和说明文都要尽量找文中的话来答题,可以说答案全在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