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紧急通知:小麦条锈病大爆发,怎么防治来看专家解答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eed7b95561252d381eb6e01.png)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小麦是生活中人们最常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生产小麦的大国,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要防止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病菌。
这种病菌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威胁,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小麦的产量会大量的减少,对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讲述小麦条锈病产生的病因以及防治条锈病的方法,以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一、如何辨别小麦得了条锈病条锈病在我国很多种植小麦的地方都会出现,其中,南方地区会多一点,南方种植人员需要加强注意,尽早进行防治,小麦的条锈病主要表现在它的叶片上,首先它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健康的小麦叶片是绿色的,而患上条锈病的小麦叶子会变黄,产生十分微小的颗粒,并且这些小的颗粒会有规律的在叶子上进行排列,这是小麦初期产生的症状,在小麦患病中期时,黄色会逐渐加深,直到变成枯黄色,叶面表皮逐渐干涸,开始出现粉末状的物体,在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这些粉末会变成黄色,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菌侵蚀,要注意区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找到解决病症的办法,避免带来经济损失。
二、小麦条锈病发病的原因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春天,春天气温比较低。
而条锈病菌不能够在高温的状态下生存,春天是条锈病病产生的一个关键时期,由于春天的降雨量较多,这为条锈病菌的生长带来了便利。
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之中,四川、湖北、河南等城市成了重要的菌源基地,这些城市冬天气温适合条锈病菌的生存,到了春天,病原体开始进入种植好的小麦苗当中,从而对小麦带来危害,充足的水分是产生条锈菌的必要条件,假如,某年的降雨量减少,没有充足的水分,那么条锈病的发病几率也会大大的减低。
三、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对策小麦条锈病是气传病害,气传病害就是指植物中的病原体,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对植物造成侵害。
在种植的过程当中,需要选取自身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播种,同时,加强对化学药剂的研究,调制化学药剂。
从根本上防治小麦锈病的产生,当发现存在条锈病菌的有幼苗时,应及时的喷洒药剂。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de11d4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d.png)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非常大,得病的小麦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黄,病斑蔓延,严重时会造成叶片凋萎、穗子不发育、小麦产量大幅下降等后果。
因此,科学合理地防控小麦条锈病对维护粮食产业安全和农民的生计保障至关重要。
以下是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一、选择抗病品种目前,育种者已经开发出了一批能够抵御小麦条锈病的抗病品种,这些品种能够大幅减少小麦被真菌侵袭的概率。
因此,我们需要在种植小麦时选择这类抗病品种,从源头上防控小麦条锈病。
此外,还要避免在长期种植同一品种小麦的情况下,因为这样会导致小麦的易感性增加并引发小麦条锈病的爆发。
二、优化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防控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控制小麦的生长密度,避免过于拥挤,这样能够降低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速度。
其次,要注意施肥,合理施肥会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并增强其抵御病菌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小麦生长的土壤,保持土壤湿润度,并加强排灌工作,防止积水滞留。
此外,在病害高发期的时候要及时割除枯叶,避免范围扩大。
三、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是防控小麦条锈病的一种有效方式。
药剂能够在短时间内杀灭病原菌并阻止其进一步传播,但是由于药物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危害,因此,要特别注意用药的剂量和时间。
一般来说,治疗剂量的调控和定量施用保证药剂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在病害发生前就开始施用药剂也能够比较有效地预防小麦条锈病。
四、利用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的优势在于具有相对较小的污染和危害,同时还具有比较长的保护期和治疗效果,这是因为其在治疗过程中运用的是微生物和植物中产生的生物素。
这些细胞均是能够破坏病原菌并提高植物免疫力的好细胞,因此,科学防治小麦条锈病,需要充分挖掘生物防治的潜力并充分利用生物优势。
总之,防治小麦条锈病需要多方面的手段,以上四点技术可以有不同程度上地规避并降低病害的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小麦条锈病应急防控方案
![小麦条锈病应急防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d2bc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e.png)
小麦条锈病应急防控方案小麦条锈病应急防控方案一、背景和依据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其发生和流行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小麦条锈病应急防控方案对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1.1 背景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Puccinia graminis f.sp. tritici)引起的一种病害,它可以感染小麦的叶片、茎和穗,导致小麦的叶片变黄、凋萎,茎秆变黑,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大规模的小麦条锈病灾害会严重降低小麦产量,并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1.2 依据本方案依据《农业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技术规范》(NY/T 2566-2019)中关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控要求和技术规范。
二、应急防控准备工作2.1 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为了做好小麦条锈病的应急防控工作,需成立应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职责部门,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条锈病的应急防控方案、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统筹利用防控资源等。
2.2 应急防控资源准备积极开展小麦条锈病应急防控技术培训,提高防控人员的专业水平。
同时,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控药剂、设备和防控材料,以备应急使用。
2.3 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小麦条锈病的监测系统,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条锈病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监测系统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建立病害发生调查数据库,记录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区域分布和病变程度等信息。
(2)建立专业监测团队,负责实地巡查、采样和诊断工作。
(3)建立监测站点,布置监测设备,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
三、应急防控方案内容3.1 预警和监测通过预警和监测,及时获得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开展小麦条锈病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包括实地巡查、采样和病害诊断等。
(2)建立专业的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和天气等因素进行预警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定期组织专家研讨会,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和叶枯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条锈病和叶枯病的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dcd5ad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4.png)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小麦是兰陵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也随之提高,给广大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但生产中,影响和危害小麦生长的病虫害较多,如不加以及时有效的防治,就会严重影响最终的生产效益。
本文分析小麦条锈病和叶枯病的防治。
一、条锈病条锈病也称为黄疸病,属真菌性病害,是危害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具有分布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面积大的发病特点。
该病害在我国小麦产地,如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四川、新疆等省区都均有发病,一旦有适宜的发病条件,不仅会在当地迅速蔓延,还会造成全国大范围的流行,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导致巨大损失。
一般流行年份,会造成10-20%的减产,严重时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是绝产绝收。
1、发病症状。
条锈病分为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三种。
苗期染病,初期嫩叶上生出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
成株发病,初期叶片上生出黄色小长条状的夏孢子堆。
发展后,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锈褐色粉状物。
近成熟期染病,初期叶鞘上生出黑色圆形至卵圆形的夏孢子堆,孢子堆破裂后有鲜黄色粉末散出。
2、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蔓延流行,与品种、气候等有直接的关系。
早春时节持续低温,再伴有较多春雨,就会造成高发病率。
病菌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是本田、邻近麦区及当地春季条锈病流行的主要菌源。
翌年春季气候等条件适宜时,菌丝复苏。
复苏的菌丝体遇到春雨或结露的条件下,会造成病害迅速扩展蔓延,引起春季的大流行。
若在干旱、少雨、无雨、无露情况下,病害发展缓慢或中断。
3、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必须要采取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有效的防控效果,才能降低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①农业防治。
选种适合临沂市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如.泰科麦33、淄麦29、烟农1212、泰科麦31、鑫瑞麦29等。
小麦锈病防治办法时间及方法
![小麦锈病防治办法时间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77b93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f.png)
小麦锈病防治办法时间及方法小麦锈病防治办法时间及方法就小麦锈病来讲主要分为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三种病情。
一般交织发生,其中条锈病危害最大,其发生重、面积大、流行范围广,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一、症状识别锈病的主要症状: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出现大红斑。
条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为主,其次有叶鞘、茎秆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小,鲜黄色狭长形至长椭圆形,成株期排列成虚线状,沿着叶脉扩展;叶锈病夏孢子堆常见于叶片上,叶鞘和茎秆上很少,偶尔也在穗部发生,夏孢子堆小而橙褐色,圆形至长椭圆形,散生;秆锈病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其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愈合成大斑,孢了堆周围表皮撕裂翻起。
叶锈和秆锈的夏孢子堆呈现初期外形和颜色都相似,但秆锈夏孢子堆穿透叶背能力强,同一个孢子堆叶背粉孢一般较叶表面出现的大,叶锈夏孢子堆则多不穿透叶背。
二、发生规律1、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该病菌是低温型,其越夏是关键。
病菌在我国平原冬麦区和海拔较低的山区不能越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高寒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且有不同生育期的小麦可供条锈菌在夏季延续侵染。
凡夏季最热一旬平均气温20℃以下,在感病品种上即可越夏,23℃以上则不能越夏。
东部平原区秋播小麦受西部菌源影响,播种越早,秋苗发病越早且重,10月15日~20日以后,播种的基本不发病,当平均气温下降到1—2℃时,病菌进入越冬。
在华北,北纬37—38℃以南每年可越冬,在南部麦区冬季病菌可连续侵染,在华北越冬后2月下到3月上、中旬开始显病,一般从少量越冬病叶重新形成发病中心。
春季流行与否主要决定于:有大面积感病品种;有一定量的越冬菌源;3~5月的雨量,特别是3~4两个月的雨量较多;早春气温回升较早。
2、小麦秆锈流行规律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8℃的福建、广东等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6℃以上,病菌在这些地区可不间断地生长,3月气温回升秆锈盛发,随着南部暖流北上而传播,故此地区是主要越冬区,其次是等温线之间浙江、江西一带,而越夏区为西部高原冬、春麦区。
小麦中后期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发,这些药剂可用于防控
![小麦中后期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发,这些药剂可用于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d750e8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a.png)
一、发生趋势(一)主要病害条锈病总体偏重流行,其中汉水渭水流域、黄淮南部大流行,甘肃南部、宁夏南部、新疆伊犁河谷等麦区偏重发生,黄淮北部和华北麦区大面积流行风险明显增加。
发生面积8 000万亩左右。
发生盛期提早20天以上,汉水渭水流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西北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
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其中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大流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其他麦区中等或偏轻流行。
发生面积9 000万亩,需预防控制面积在1.5亿亩次以上。
初次药剂预防适期为小麦扬花初期,比常年提早一周左右。
其中,长江中下游为3月底至4月上旬,江淮、黄淮南部为4月上中旬;黄淮北部和华北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白粉病总体偏重发生,重发区主要在黄淮中北部及沿淮沿海、西北东南部和华北局部麦区。
全国发生面积9 000万亩。
发生盛期,长江中下游麦区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黄淮麦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华北和西北麦区为5月份。
纹枯病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江汉平原、黄淮麦区局部偏重发生。
发生面积1.2亿亩。
目前江汉、江淮麦区已开始侵茎,黄淮、华北麦区发生盛期为4月份。
茎基腐病继续呈上升态势,黄淮和华北大部麦区发生区域较大,发生面积为4 000万亩。
根腐病在黄淮海麦区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叶锈病在大部麦区普遍发生,全蚀病、叶枯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等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二)主要虫害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黄淮北部和华北大发生,黄淮南部、江淮、西北中东部偏重发生,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发生面积2.2亿亩。
为害盛期,黄淮南部和江淮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黄淮北部和华北为5月上中旬,西北麦区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
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其中河南和河北南部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田块。
发生面积1 500万亩。
成虫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一代粘虫、棉铃虫、麦茎蜂、灰飞虱、麦叶蜂等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草地贪夜蛾随着喜食作物玉米从南至北陆续播种,对小麦造成大面积危害的可能性较小。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1365b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e.png)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锈菌引起的病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主要受到锈菌的侵染和小麦的抗病能力的影响。
锈菌主要通过孢子的传播来引起病害的发生,它们可以通过风力、雨水、农具等多种途径传播到健康的小麦植株上。
而小麦的抗病能力则受到小麦品种、种植环境以及农业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在小麦生长早期,低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锈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这个时期是小麦条锈病的高发期。
小麦长势矮弱,叶片上出现红褐色的条状斑点,感染严重的叶片会出现黄化、枯死等症状。
小麦茎秆和穗部也可能感染,导致实际产量的大幅度下降。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需要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
通过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可以增加小麦的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农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种植。
2.合理培育和管理。
农户应提前做好小麦培育,在播种前及时施肥、翻耕和清除田间杂草,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及时修剪患病的叶片和茎秆,减少病害的传播。
3.病害监测和防治。
农户应经常进行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
一旦发现病害,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咪鲜胺等,在使用药剂时需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
4.合理轮作和间作。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减少小麦条锈病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适时改变小麦的种植地点和种植其他作物,使得病菌在田间得不到持续的滋生条件。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是与锈菌的侵染和小麦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的。
通过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合理培育和管理、病害监测和防治、合理轮作和间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8aae27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9.png)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害病,其严重危害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给小麦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因此,为了持续控制小麦条锈病,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控制策略。
1. 耐病品种育成耐病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首要策略。
近年来,育有多个品种的小麦是具有比较好的抗病效果。
其中,对于条锈病类型,具有较好的抗病性的品种有杂交小麦,弥补麦,硬粒春麦等。
在选育抗病小麦品种时,重点应考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和病毒菌株的多样性等问题。
2. 种植结构调整在种植过程中,调整小麦种植结构,采用间作或轮作等方式,有助于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例如,将小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种植在一起,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同时,透过合理地调整作物的种植密度和间距,可以达到减少病害发生的效果。
3. 病害监测与预测定期监测小麦大田中条锈病发生的情况,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并结合气象因素、病菌侵染情况等因素,进行预测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同时开发一些基于遥感、GIS等技术的早期预警系统,来实现更为精确的预测。
4. 农业生产管理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实施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可以有助于控制小麦条锈病。
例如,合理施肥、合理轮作、及时除草、合理灌溉、做好田间管理等等。
5. 综合防控在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中,综合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等多种方式,结合上述策略,对小麦条锈病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
例如,物理防治包括清理病残体、病虫害集中处理、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风等措施;化学防治包括使用化学农药,选择低毒、环保、高效的杀菌剂,精准使用、规范施药等措施;生物防治包括为小麦进行点施生物化学药剂、尝试用天敌生物控制病虫害等等。
综合来看,在小麦条锈病的防控工作中,上述控制策略都是重要的措施,并且其效果互相补充,一起协作可以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的提升。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0036df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b.png)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条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作物。
该病害容易在潮湿、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发生,尤其是在荒地、林带、河流等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易发生传染,极大降低小麦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侵染小麦植株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潜在期短,且传染性强,特别在气温潮湿、湿润的环境中病菌繁殖速度加快。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小麦生长的各阶段、气候条件、土壤病原体等多个因素有关。
正常情况下,发病前期病菌数较少,不易引起小麦生长停滞,也不易造成实际的经济损失。
但是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中,病菌数量很快增加,小麦生长也会严重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预防和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必须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和技术。
下面列举几种有效的防治方法:1. 耕作与管理1)选择培肥土壤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小麦,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2)建议采用合理的排孔排水技术,保持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能。
3)在除草时注意不要损坏植株根系,保持小麦植株的整体健康。
4)避免连作,采用轮作技术,使土壤更换或休闲。
2. 化控技术1)可通过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来灭菌,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2)通过施肥和浇水,控制土壤中的pH值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平衡,加强小麦的养分供应,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抵抗病害的能力。
3. 生物防治1)选用适合各地区的微生物菌剂,如腐热菌、拮抗菌等,有效地控制小麦条锈病的传播。
2)通过土壤改良、植物种植、土壤增生等方式,增加小麦植株的免疫力,以防止病害的侵入和传播。
三、小结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传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和保持商品质量,必须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除了选用健康的种子和土壤是必要条件之外,在生长过程中营养供应及伏前伏后喷药等措施也是必要的。
生物防治是比较适合小广大范围重要农作物、防范温室等专业化区域防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实践操作方面得到广泛推广。
此外,小麦种植的合理管理也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关键。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19fb3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6.png)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
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给小麦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本文将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他是小麦的一种真菌病害。
小麦条锈病主要分为黄锈、条锈和黑锈三种类型,其中黄锈是最普遍的。
小麦条锈病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在高湿、高温度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生。
在这种条件下,条锈菌能迅速繁殖,通过气候湿度、土壤湿度、土壤养分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小麦受到条锈病侵害的风险。
一般在小麦越青壮期进行发病,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黄斑,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的吸收,从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1. 合理种植小麦品种要想防治小麦条锈病,就需要合理种植小麦品种。
目前,育成了许多抗病性较好的小麦品种,这些品种能够有效地抵抗条锈病的侵害,减少发生的风险。
种植这些抗病品种的小麦,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也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及时施肥,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率。
还需要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因为过多的氮肥会使小麦生长过于茂盛,增加小麦受病害侵害的风险。
3. 合理管理田间环境合理管理田间环境也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关键。
要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疏解田间杂草,保持灌溉排水畅通,以减少小麦受到条锈病的侵害。
还需要合理控制小麦的密植情况,避免小麦茎叶交叉生长,增强小麦植株的通风性,减少小麦受到条锈病的风险。
4. 农药防控如果小麦已经受到条锈病的侵害,就需要进行农药防控了。
可以选用有效的杀菌剂,喷施到小麦的叶面,以控制条锈病的发展。
喷药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发现小麦叶片出现病斑后的晨间或傍晚,这样可以减少农药对小麦的伤害,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条锈病的发展。
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doc
![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doc](https://img.taocdn.com/s3/m/351d1baad15abe23492f4d15.png)
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
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关于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我们共同来了解下。
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
(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2.药剂防治
(1)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要60克拌种。
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
(2)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间发现病中心,及时进行喷药控制。
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用15%粉锈宁可
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5~3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或对水10~15公斤进行低容量喷雾。
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小麦条锈病是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小麦条锈病将实施分区防治
![小麦条锈病将实施分区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40149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b.png)
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形成黄色或 绿色长条纹,后期出现铁锈色粉 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传输 ,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
病原菌与传播途径
病原菌
条锈病病原菌是一种真菌,主要通过 气流传播,也可通过风雨、昆虫等传 播。
传播途径
在适宜的条件下,病原菌可随气流传 播到很远的地方,也可通过风雨、昆 虫等传播到相邻的麦田。
预警阈值设定依据及发布流程
预警阈值设定
根据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设定小麦条 锈病的预警阈值,如病情指数、病叶率 等指标达到一定数值时触发预警。
VS
预警发布流程
一旦达到预警阈值,立即启动预警程序, 通过农业部门网站、手机短信、电视广播 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农民加强 防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
06
小麦条锈病将实施分区防治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小麦条锈病概述 • 发病原因与规律分析 • 分区防治策略制定依据 • 分区防治技术措施实施方案 • 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方案 •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提出
01
小麦条锈病概述
病害定义与症状
病害定义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 小麦病害,具有传染性。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提出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建议提
成立防治工作领导
小组
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联合相关 部门成立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领 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 导、监督检查等工作。
建立协调机制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 成工作合力,确保防治工作的顺 利开展。
明确责任分工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各 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发病原因与规律分析
气候条件与发病关系
温度
01
小麦种植如何防治小麦条锈病
![小麦种植如何防治小麦条锈病](https://img.taocdn.com/s3/m/e9b56e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9.png)
小麦种植如何防治小麦条锈病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给小麦产量和品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和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小麦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麦种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方法和措施。
一、了解小麦条锈病的特征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引起的一种小麦病害。
其特征是叶片上出现黄色或橙色的条状锈斑,并逐渐扩大,导致叶片凋谢和麦穗减产。
小麦条锈病主要分为黑条锈和黄条锈两种类型,两者在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程度上略有差异。
了解小麦条锈病的特征有助于制定正确的防治策略。
二、选用抗病品种小麦条锈病具有强烈的侵染力和传播力,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首要措施。
农业科学家通过长期育种和品种改良,培育出一系列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
在种植小麦时,农民应选择那些具有较强抗病力的品种,并确保种子的健康和病毒的检测。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保护小麦产量。
三、加强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关键。
首先,要保证田地的通风和阳光照射,避免小麦丛生和过密种植。
杂草是小麦条锈病的媒介和寄生宿主,因此定期清除田间的杂草有助于减少病害的传播。
另外,注意合理施肥和适当浇水,避免过度施肥和积水,以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四、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小麦条锈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病害高发期和病害初期,可以采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控制病害的发展。
然而,化学防治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防治措施。
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按照正确的使用剂量和时间进行喷洒,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五、实施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方法,对于小麦条锈病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效果。
可以利用生物防治剂、拮抗菌和寄生菌等有益微生物来对付病菌,并增强小麦的抵抗力。
此外,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也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需要科学合理的施用方法和技术,以确保其效果和稳定性。
科学防治小麦条锈病
![科学防治小麦条锈病](https://img.taocdn.com/s3/m/b05795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7.png)
科学防治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我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
具有发病迅速,发病面积大,多次交替发病的特点。
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常年产量损失在8%以上。
今年我区小麦条锈病较往年更为严重。
一是首次发病时间提前,比去年早30天;二是苗期发病较重,为穗期发病贮备了大量菌源;三是有利发病的气象条件。
据船山区农业局植保站预测,今年我区小麦条锈病将是(5级)大发生。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要引起高度重视,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时施药防治。
1、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勤检查,早控制发现一点,防治一块,发现一块,防治一片,点片防治与普治相结合,群防群治与统防统治相结合等多项措施。
2、症状识别:叶片上有呈虚线排列的呈粉状鲜黄色锈病孢子,用手一摸,手将被染黄,严重时土面上也会被锈病孢子染黄。
3、防治时期①苗期:一般情况下,12下旬至1月上旬,小麦条锈病将在我区出现。
广大农民朋友在小麦生长的苗期应勤检查,发现病株或中心病困,应即时施药防治,控制其蔓延。
②穗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每百片叶有一片叶发病时,就要及时施药。
4、推荐药剂①25%科穗乳油,亩用30―40毫升;②江苏正大集团生产的25%斑无敌乳油亩用30毫升;③江苏正大集团生产的粮果丰可湿性粉剂亩用100―150克;④20%三唑铜乳油亩用80毫升;5、注意事项①购买药剂时一定要到有规模、有实力、懂技术、信誉好的门市购买;最好到各乡镇农技推广中心门市部购买。
②选购含丙环唑类、三唑铜类单剂药品、避免使用复配制剂(复配制剂有效成份含量低,防治效果差);③施药时要选晴天上午10至11点,下午4至6点施药,施药半小时内下雨,应在雨停后及时抢晴补施;④施药防治时最好连片统一时间防治,如果你治他不治,可造成再次浸染,再次发病。
成片搞统防统治效果最好,成本最低。
警报小麦条锈病为近十年来最重今年雨水偏多小麦赤霉病也将大流行(附防控技术方案)
![警报小麦条锈病为近十年来最重今年雨水偏多小麦赤霉病也将大流行(附防控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6d3adeccbff121dc3683c3.png)
警报!小麦条锈病为近十年来最重,今年雨水偏多,小麦赤霉病也将大流行!(附防控技术方案)3月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女士刘介绍到:今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是呈偏重发生态势、程度可能重于上年,威胁玉米生产的主要是草地贪夜蛾,威胁水稻生产的主要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
温湿条件直接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今年冬季暖湿气候,造成小麦条锈病的越冬基数比较大,随着气温回升,流行进程加快,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在9个省发生了1300多万亩,是近10年来发生程度最重的一年。
气象部门也介绍了4、5月份江淮、黄淮地区雨水偏多,可能会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
小麦白粉病现在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夺取今年的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防病治虫的任务十分繁重。
农业农村部按照早谋划、早监测、早准备、早防治的思路已经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
一是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已经下发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这些病虫害的防控预案,提前预拨了14亿元的防控资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物资的准备。
附:2020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0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发生面积8.4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6亿亩次,虫害发生3.8亿亩次。
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预计发生面积9000万亩,需预防控制面积在1.5亿亩次以上;条锈病在江汉平原、汉水流域、黄淮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6000万亩;蚜虫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发生程度重,纹枯病和白粉病在江淮、黄淮高产麦区发生普遍。
草地贪夜蛾可能侵入西南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危害。
为有效控制小麦重大病虫危害,确保2020年小麦稳产增收,特制订本方案。
图片来源:小麦研究联盟一、防控目标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四病三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40%以上,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降低,绿色防控覆盖率35%以上,部、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和绿色防控示范县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
【农业】抓紧防治小麦锈病、纹枯病多地已发生,正在扩散蔓延
![【农业】抓紧防治小麦锈病、纹枯病多地已发生,正在扩散蔓延](https://img.taocdn.com/s3/m/567ff34c51e79b89680226db.png)
抓紧防治!小麦锈病、纹枯病多地已发生,正在扩散蔓延!!!近期,大部分地区因为雨水偏多,又加上气温回升,因此也是小麦病害高发期,比如小麦锈病、纹枯病。
小麦锈病一共有3种,分为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目前危害麦田的主要是条锈病,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中最为普遍发生也最为严重的,轻则造成小麦减产20%-30%,严重时候会颗粒无收。
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就是叶鞘和茎秆。
发病时,叶片上会有密密麻麻的鲜黄色点状病斑,长条状,和叶脉平行。
小麦条锈病在气温5-15度时,危害几率最高,其中有间歇性小雨和雾露天气容易引发条锈病。
今年的气候条件,非常容易引起小麦锈病的发生和蔓延,一定要重视起来,未来一段时间很有可能会在全国大范围流行,影响小麦的收成。
另外,因为今年气温较往年偏高,属偏暖气候,小麦纹枯病也是非常严重,需要及时做好防治。
纹枯病,主要危害小麦基部的叶鞘,苗期大多是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后期白穗。
发病初期在叶鞘上产生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如下图:条锈病、纹枯病防治药剂:已经发生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的麦田,2月下旬~3月上旬(此期间越早越好)及时开展一喷多防配方药剂,用吡唑醚菌酯+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烯效唑、苯醚甲环唑),连同叶面肥、调节剂、微量元素等,按登记使用剂量科学混配叶面喷施。
没发生病害的地区,也要勤下地观察,如果发现病点,做好及时防控!虽然疫情防控还处于关键时期,但是近期气温回升,猫友们也要多加留意田间变化,谨防小麦条锈病、纹枯病,一定得重视起来!链接:小麦条锈病如何防治1.有机小麦田条锈病的防治(1)种子管理。
引进小麦种子时,可轮换选用抗(耐)病品种。
(2)栽培管理。
指导麦区合理布局小麦品种,避免种植单一小麦品种,不单种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种,应选种抗源类型不同的品种,减少病害的流行与蔓延;合理轮作换茬,不与寄主作物进行轮作、邻作,提倡与葵花、大豆、油菜、花生、蚕豆、豌豆、马铃薯(土豆)、甘薯(地瓜)、南瓜、大葱、大蒜、甜菜、烟草等非寄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消除或降低土壤中残留的病原菌,减少菌源;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使小麦生长健壮,增强小麦抗病力;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类型及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在秋苗易发生锈病的地块,适当晚播(常推迟播种5-7天),可显著减轻秋苗的发病,减少越冬菌源;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晋、冀、鲁、豫、陕、甘等秋播冬麦区每亩小麦保苗密度一般在12-25万株;合理灌排,北方干旱区及发病重的麦田后期需及时灌水,减轻产量损失。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7c4572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d.png)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的一种真菌病害,该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质量降低,从而对粮食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为条锈菌。
该菌主要依靠风传播进行传播,风速越大,传播距离就越远。
感染温度为15-26℃,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病菌生长最适宜,此时易感受到感染。
小麦生长期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和茎秆上,更容易在严寒的地区传播。
小麦条锈病会导致植株上的水分和养分被耗费,根系有可能受到破坏,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导致叶片枯黄、干瘪、脱落,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严重导致小麦死亡。
此外,条锈病的病原菌容易与其他菌种共生产生更强的抗生素,导致小麦对其他病害的抵抗力下降,病害发生率增加。
1.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以人工摘除已感染叶片为主要方法,减少病害传播。
在病害易发生的地区,需要加强巡视,及时清除已感染的小麦叶片和根系,减少病害传播。
同时,还可以利用气流清洗,将减少感染病害的机会。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通过喷洒剂进行防治,针对带有病菌的叶片和周围空气进行消毒。
我们可以使用有机锡和三氯甲烷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对感染的小麦进行处理。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通过使用一些有益生物进行防治,破坏病原菌的环境,减少病原菌的生长,达到控制病变发生的目的。
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中,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叶内生菌、拮抗菌、微生物制剂等有益生物对病菌进行防治。
4.耐病品种培育对抗小麦条锈病,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生产技术进行繁殖种植,筹划培育更多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的繁殖和培育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总结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因此,对其进行防治十分重要。
从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耐病品种培育四个方面来进行控制,可帮助农民更好地防治小麦条锈病,达到有效的生产管理和社会效益。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236c87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1.png)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小麦条锈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危害小麦的健康和产量。
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小麦产量的大幅度下降甚至是死亡,使得种植者的经济收入遭受损失。
本文将着重阐述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一、小麦条锈病的鉴别与发生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病害。
它的症状表现为:(1)感病叶片上出现橙黄色小斑点,并迅速扩张,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锈红”色;(2)小麦叶面上长出了一些小结节,并在事实上形成了隆起的三角形暗绿色条纹。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病害。
小麦条锈菌是一种弱菌,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
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春季和夏季出现,并在阴雨天或多波雨天气条件下更容易发生。
小麦条锈病在农业生产中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且传染性强。
切实防治小麦条锈病,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具体的防治方法如下:1. 管理土壤和种子保持土壤肥沃和足够湿润有利于小麦生长和预防疾病。
在种植小麦时,种子要选用经过加工处理的高质量种子。
当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浸泡处理时,您可以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低濃度的农药水浸泡30分钟,这有利于防止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2. 选择适当的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小麦品种,这是对防治小麦条锈病最基本的措施。
不同品种的小麦,对条锈菌的几率和感染程度差异较大。
通过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就能够防止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3. 合理调控氮肥用量在小麦种植阶段,如果过度施肥会导致小麦的生长过于茂盛,会对防治小麦条锈病造成不利影响。
因为氮肥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一大因素,当氮肥过多时,会加速条锈菌的繁殖和发展。
因此,在施肥方面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保持小麦生长的平衡状态。
4. 病害防治药剂使用在发现小麦条锈病时,可以使用專門的病害防治药剂进行防治小麦条锈病。
在使用药剂前应该了解药剂的漏洞,用药剂前要进行充分研究和准备,以确保药剂的准确使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急通知:小麦条锈病大爆发,怎么防治?来看专家解答!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发布了《2021年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全国发生趋势预报》。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在对2021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分析会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等因素,预计2021年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全国发生面积14.28亿亩次,同比增加17.5%。
其中小麦条锈病对小麦生产构成安全风险,尤其要重点防范。
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面积最广,对小麦生产最具毁灭性的气传叶部病害之一,引起植株叶片早衰,灌浆不良,籽粒秕瘦,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这种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条锈病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云南等小麦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在西北、西南、黄淮等地的冬麦区流行危害,以及西北春麦区发生严重,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1为害症状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可发生。
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着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
成株期染病,叶片初期形成褪绿条斑,后逐渐形成隆起的疱疹斑(夏孢子堆)。
夏孢子堆较小,近椭圆形,鲜黄色,在叶片上沿叶脉纵向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
后期表皮轻微破裂,散出鲜黄色粉末(夏孢子)。
发病严重时,叶片表面布满夏孢子堆,病叶向叶背纵向卷曲,病叶的背面也能产生条状鲜黄色的夏孢子堆。
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背面形成短线条状较扁平的黑褐色冬孢子堆,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表皮不破裂。
叶背受害症状比叶面显著。
2病原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柄锈菌属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是专性寄生菌。
条锈病菌主要寄生于小麦,个别小种可侵染大麦、黑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
该病菌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全世界已鉴定出的条锈菌生理小种近100个,我国已发现32个生理小种,条锈菌生理小种很易产生变异,1950年已来出现过5次优势小种的改变。
菌丝丝状,有分隔,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内养料,在病部产生孢子堆。
夏孢子堆长椭圆形,裸露后呈粉状,橙黄色。
夏孢子球形或卵形,单胞,淡黄色,大小(18-28)μm×(18-24)μm,表面有细刺,有6-12个散生发芽孔,排列不整齐。
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长期埋生于寄主表皮下,灰黑色。
冬孢子棍棒形或梭形,大小(30-53)μm×(12-20)μm,双胞,褐色,下端色浅,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略溢缩,大小(36-68)μm×(12-20)μm,有中等长度的短柄。
3侵染循环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
其侵染循环可分为冬麦和春麦上夏孢子越夏,冬麦秋播出土后侵染秋苗,以菌丝体在叶中或以夏孢子在孢子堆中越冬及春季侵染新叶流行4个环节。
通常平原冬麦上的夏孢子在夏季麦收前,通过气流远程传播到高寒地区的自生麦苗和晚熟春麦等寄主上越夏,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秋季,高寒地区越夏的夏孢子随气流远距离传播至平原冬麦区后,遇有适宜的温度(菌丝体和夏孢子的发育适温分别为13-16℃、9-11℃)条件,导致冬麦秋苗感染,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
当旬均温度下降到2℃以下之后,病菌以菌丝体在麦叶组织内休眠越冬。
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度上升到5℃以上时,开始显症产生夏孢子,持续20多天,夏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周围返青后的麦苗新叶上,若遇雨或结露,病害逐渐扩大侵染,造成春季病害的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
4发生条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及为害,除与菌源、侵染力和致病力有关系外,还与品种抗性、气象因素、耕作制度、栽培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
1.菌源基数菌源越夏或越冬积累量与小麦初期发病轻重有密切关系,越冬菌源量大,当茬品种抗性差,距越夏菌源近,冬麦区播种早,一般秋苗发病较重,翌年发病就会严重,反之则轻。
2.品种抗性不同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一般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易感病。
3.温度温度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温度在0-32℃利于病害发生,气温高于36℃,病菌经2天即失去活力。
冬季温暖病菌越冬率高,返青拔节期遇高温多雨天气有利于条锈病春季流行。
4.降雨越冬菌源数量大,且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前提下,春季降雨是小麦条锈病流行的重要条件。
早春干旱无雨或降雨少,早期条锈病少。
早春有雨,有利于越冬菌侵染新叶,并点片发生,但中后期干旱,条锈病发病轻。
早春雨水绵绵,条锈病发生早、迅速蔓延大流行。
返青拔节期和后期均干旱,条锈病发生极轻。
4月底至5月中旬有雨,以后条锈病普遍发生,后期造成局部地区条锈病中轻度流行。
5.耕作制度耕作制度因素中,作物布局、种植顺序,以及作物熟制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连作田菌源积累量多,邻作田抗病力弱易发病。
6.栽培管理栽培技术通过影响田间菌源量和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的小气候及植株的抗病性而影响病害发生与流行。
冬麦区播种过早、施用未充分腐熟的粪肥、株间通风透光差、禾本科杂草严重,或抗病力减弱的情况下易发病。
南方地区雨后排水不良、湿气滞留的地块发病重。
5综合防治策略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要贯彻落实“减少菌源为主,适期用药防治”的植保方针,尽量采取农业措施控制病害发生,对非施药不可的,应根据生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小麦田使用农药的规定要求,选择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防治小麦条锈病,要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
小麦条锈病一旦发生,蔓延很快,如果防治不及时,就会快速扩散,影响防治效果。
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
农户可亩用有效成分烯唑醇8克,或三唑酮10克,或丙环唑10克,或腈菌唑4克、或醚菌酯9克,或氟环唑7.5克喷雾防治。
重病田块在首次喷药7-10天再防一次。
1. 有机小麦田条锈病的防治(1)种子管理。
引进小麦种子时,可轮换选用抗(耐)病品种。
(2)栽培管理。
指导麦区合理布局小麦品种,避免种植单一小麦品种,不单种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种,应选种抗源类型不同的品种,减少病害的流行与蔓延;合理轮作换茬,不与寄主作物进行轮作、邻作,提倡与葵花、大豆、油菜、花生、蚕豆、豌豆、马铃薯(土豆)、甘薯(地瓜)、南瓜、大葱、大蒜、甜菜、烟草等非寄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消除或降低土壤中残留的病原菌,减少菌源;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使小麦生长健壮,增强小麦抗病力;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类型及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在秋苗易发生锈病的地块,适当晚播(常推迟播种5-7天),可显著减轻秋苗的发病,减少越冬菌源;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晋、冀、鲁、豫、陕、甘等秋播冬麦区每亩小麦保苗密度一般在12-25万株;合理灌排,北方干旱区及发病重的麦田后期需及时灌水,减轻产量损失。
南方多雨地区雨后清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避免积水诱发病害;及时清除狗尾草(谷莠子)、毒麦、节节麦、稗草、虎尾草、小蘖等禾本科杂草和自生麦苗,控制越夏菌源,减轻病害传播、蔓延;适时追肥,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条锈病发生重的地块,在小麦收获后彻底烧毁病残体,随后深翻26厘米以上,减少田间菌源量。
(3)搞好预测预报。
利用外来菌源空中孢子捕捉监测平台和省、市农业生产信息通报,掌握周边市、县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同时根据历年夏孢子萌发时期及其消长规律,在冬麦播种23天后至拔节前或春麦田间发现病叶后,每5天查一次田,发现小麦条锈病轻发生,即田间平均病叶率发生程度达0.5%-1%,且有病害流行趋势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有效消灭中心病株。
(4)用生物农药防治小麦条锈病。
有三个施药阶段:在小麦苗期,每亩用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20克,对水后均匀喷雾,兼防赤霉病、白粉病;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或条锈病发生初期,每亩可用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333-500克,对水均匀喷施,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喷施2-3次;在发病前的拔节期至抽穗期或条锈病发病初期,每亩可用短小芽孢杆菌QST2808菌株可湿性粉剂333-533克,对水均匀喷施叶面。
2.绿色小麦田条锈病的防治(5)在使用上述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可采用非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非四毒(剧毒、高毒、高残毒及慢性毒性)农药及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规定的高效、微毒、低毒、低残留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有四个用药阶段:在小麦三叶期(约在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亩可交替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60毫升,或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13-20毫升,对水后均匀喷雾,控制秋苗发病和春季流行;在返青拔节期后,小麦田发现中心病株,每亩可用30%醚菌酯悬浮剂70-100毫升均匀喷雾,兼防白粉病;在挑旗(孕穗)前后发生中心病团,且条锈病发病较多时,每亩可交替选用25%粉唑醇悬浮剂24-32毫升,或30%氟环唑悬浮剂20-30毫升,对水45-60升,均匀喷雾于小麦茎叶部;在抽穗扬花期,田间条锈病发病比较严重时,每亩可选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60-70克,或10%己唑醇悬浮剂15-20毫升,或250克/升丙环唑乳油33-50毫升,对水后均匀喷雾,兼防小麦白粉病。
3.无公害小麦田条锈病的防治(6)除采用上述措施防治条锈病外,可选用非三致、四毒和风险有限的农药及符合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规定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有四个用药阶段:在小麦三叶期零星发病时,每亩用11%环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40毫升均匀喷雾;在返青拔节期或条锈病发病初期,每亩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36-45毫升对水后均匀喷雾,兼防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在拔节至抽穗期、病叶率达20%时,每亩用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8-12克,对水45-60升,均匀喷雾于小麦茎叶部。
也可每亩用20%硫磺·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75克喷雾,兼防白粉病;在小麦扬花期前后、条锈病发病初期,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