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第8章_多计算机系统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第8章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第8章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
代理具有自治性,可以独立于其他代理进行操作,并能够与其他代理进行协调。基于代理的设计方法强调动态性 和灵活性,适用于构建可扩展、可重构和自适应的分布式系统。
基于服务的架构设计方法
总结词
基于服务的架构设计方法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通过将系统功能封装为可复用的服务,实 现松耦合的分布式系统。
详细描述
01
02
分布式性
组件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可以 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
03
通信能力
组件之间通过通信进行协调和交互。
可靠性
分布式系统具有容错性和可恢复性, 能够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05
04
并发性
多个组件可以并行执行,提高系统的 整体性能。
分布式系统的应用场景
云计算平台
如亚马逊AWS、谷歌云等,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 服务。
总结词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系统通过使用智能 代理来处理分布式任务,具有自治性、 智能性和协作性等特点。
详细描述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系统案例包括:1. 分布式 计算市场案例,如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平台, 通过智能代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易;2. 智 能家居案例,通过智能代理实现家庭设备的 互联和控制,提高生活便利性。
运维
分布式系统的运维需要关注系统的运行状态 和性能,以及服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这需
要使用一些监控工具和技术,如 Prometheus、Grafana等,以便及时发现 和处理系统中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建立完 善的运维流程和规范,以确保系统的高可用
性和高可靠性。
05
分布式系统案例分析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系统案例
测试方法
对于分布式系统的测试,需要采用一些特定 的方法,如模拟测试、灰度测试、故障注入 测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模拟各 种实际运行场景,以便更好地发现和修复系 统中的问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

将每一组含有的盘块数和该组所有的盘块号,记入前一组的第一个盘块的S.free[0]~S.free[99]中。这样,各组的第一个盘块就链接成一个链表。
将第一组的盘块总数和所有的盘块号,记入空闲盘块号栈中,作为当前可供分配的空闲盘块号。
1
2
3
4
UNIX空闲盘块的组织
文件目录是一种数据结构,由若干目录项组成,每个目录项对应其中一个文件的FCB(包括文件名、文件体的物理地址、存取控制信息等),文件体另外存放。文件目录是用于检索文件的,一般的,目录项应包括以下内容:
整个系统只设一张文件目录表,集中存放文件存储器上所有文件的FCB,这是最简单的一种目录结构。目录表存于外存中的某块固定区域,系统初启或需要时调入内存,每个文件的FCB对应目录表中的一项,通过目录表就可以管理该系统中的所有文件,包括对文件的创建、检索和删除等。
两级文件目录
把登记文件的目录分成两级:主文件目录MFD,和用户文件目录UFD 。系统为每个用户各设置一个UFD,登记本用户所有文件的信息,每个UFD相当于一个一级目录;系统再设置一个MFD,用来登记所有用户的用户名及其UFD在外存上的物理地址、长度,物理结构等属性。
01
记录式文件,在逻辑上可看成是一组记录的集合。每个记录由彼此相关的若干个数据项组成。记录式文件中的逻辑记录可依次编号,其序号称为逻辑记录号(简称记录号)。
02
文件逻辑结构
按照文件的逻辑地址顺序存取。在记录式文件中,这种操作体现为按照记录的排列顺序来进行存取。
01
文件的随机存取 随机存取是指允许用户按照记录编号或者某一数据项的值随机存取存取任一记录。
二级索引存储结构
将索引表离散存储,即将索引表本身分为若干个逻辑块,存储在若干物理盘块中,将索引表所占的各盘块号记入另一个索引表——索引表的索引表。这种结构就称两级索引结构。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 48 (理论实践 )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 本课程的结束后,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和掌握几种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初步具备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分析能力,初步具备计算机系统性能的评测技能;对现有的主流计算机系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开阔眼界和思路,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本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

由于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多门课程之后,通过学习“计算机系统结构”这门课程才能够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二、教学内容(一)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1.1 计算机系统结构1.2 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1.3 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1.4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透明性概念,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局部性原理,MIPS 定义,MFLOPS定义,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理解计算机系统设计方法,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价格、软件、应用、VLSI和算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8章习题指导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8章习题指导

第8章CPU的结构和功能例8.1假设指令流水线分取指(IF)、译码(ID)、执行(EX)、回写(WR)四个过程段,共有10条指令连续输入此流水线。

(1)画出指令周期流程。

(2)画出非流水线时空图。

(3)画出流水线时空图。

(4)假设时钟周期为100ns,求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

(5)求该流水处理器的加速比。

解:(1)根据指令周期包括IF、ID、EX、WR四个子过程,图8.1(a)为指令周期流程图。

(2)非流水线时空图如图8.1(b)所示。

假设一个时间单位为一个时钟周期,则每隔4个时钟周期才有一个输出结果。

(3)流水线时空图如图8.1(c)所示。

由图可见,第一条指令出结果需要4个时钟周期。

当流水线满载时,以后每一个时钟周期可以出一个结果,即执行完一条指令。

(a)指令周期流程(b) 非流水线时空图(c) 标准流水线时空图图8.1 例8.1答图(4)由图8.1(c)所示的10条指令进入流水线的时空图可见,在13个时钟周期结束时,CPU执行完10条指令,故实际吞吐率为:10/(100ns×13) ≈ 0.77×107条指令/秒(5)在流水处理器中,当任务饱满时,指令不断输入流水线,不论是几级流水线,每隔一个时钟周期都输出一个结果。

对于本题四级流水线而言,处理10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为T4 = 4 +(10 −1)= 13。

而非流水线处理10条指令需4×10 = 40个时钟周期。

故该流水处理器的加速比为40 ÷13 ≈ 3.08 例8.2设某机有四个中断源1、2、3、4,其硬件排队优先次序按1→2→3→4降序排列,各中断源的服务程序中所对应的屏蔽字如表8.1所示。

表8.1 例8.2各中断源对应的屏蔽字中断源 屏蔽字1 2 3 41 1 1 0 12 0 1 0 03 1 1 1 14 0 1 0 1(1)给出上述四个中断源的中断处理次序。

(2)若四个中断源同时有中断请求,画出CPU执行程序的轨迹。

精品文档-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二版)(徐甲同)-第8章

精品文档-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二版)(徐甲同)-第8章
(4) 网络传输的安全性。网络上数8.1.2 信息处理的基本模式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
物,它是由计算机本身的系统结构逐渐演变过来的。它是由若 干台计算机以信息传输为主要目的而连接起来组成的系统,以 实现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数据通信、信息服 务与网络并行计算等为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其构成的基本模式有 两种:对等模式和客户/服务器模式。
第8章 网络操作系统
1. 对等(Peer to Peer)模式 在对等模式中,网络上任一节点机所拥有的资源都作为网 络公用资源,可被其它节点机上的网络用户共享。在这种情况 下,一个节点机可以支持前、后台操作,当在前台执行应用程 序时,后台支持其它网络用户使用该机资源。也就是说,网络 上的一个节点机既可以作为客户机与其它节点机交往并访问其 资源,又可起到服务器的作用,它能管理本节点机的共享资源 并为其它节点机服务。此时可把对等模式中的节点机看成是客 户和服务器的组合体,因而有时也称其为组合站。
第8章 网络操作系统
3. 通信与同步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必须提供信息传输的基本功能,通 常以通信原语的形式出现。这些通信原语可供应用程序调用, 从而构成了用户与网络的接口。在两个进程的一次通信中,通 常可用发送(Send)原语和接收(Receive)原语来完成。但这两 条原语的执行也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可靠性问题,二是同步 问题。
第8章 网络操作系统
(3) 网络服务软件。为支持服务器上资源共享,网络服务 器操作系统应提供一些核外实用程序供客户应用程序使用。这 些网络服务软件可以是文件服务、打印服务以及电子邮件服务 等。
(4) 网络安全管理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应对不同用户赋予 不同的访问权限,通过规定对文件和目录的存取权限等措施, 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另外为了监测网络性能,及时了解网络 运行情况和发生故障,网络操作系统应配置网络管理软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4版)汤小丹-第8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4版)汤小丹-第8章
可预见性。
访问频率。
数据的一致性。
2.置换算法
01
04
02
03
8.3.2 提高磁盘I/O速度的其它方法 能有效地提高磁盘I/O速度的方法还有许多,如提前读、延迟写等,现介绍如下:
提前读
延迟写
优化物理块的分布
可靠性高,除了RAID 0级外,其余各级都采用了容错技术。当阵列中某一磁盘损坏时,并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此时可根据其它未损坏磁盘中的信息来恢复已损坏的盘中的信息。其可靠性比单台磁盘机高出一个数量级。
只读光盘驱动器CD-ROM和DVD-ROM。
8.5.1 事务
01
事务的定义 事务是用于访问和修改各种数据项的一个程序单位。事务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系列相关读和写操作。
02
由于一组被事务Ti修改的数据以及它们被修改前和修改后的值都能在事务记录表中找到,因此,利用事务记录表系统能处理任何故障而不致使故障造成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信息的丢失。恢复算法可利用以下两个过程:
01
do〈Ti〉。该过程能把所有被事务Ti修改过的数据设置为新值。
03
do〈Ti〉。该过程把所有被事务Ti修改过的数据恢复为修改前的值。
02
3.恢复算法
目前常用的外存有哪几种组织方式?
由连续组织方式所形成的顺序文件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它主要应用于何种场合?
在链接式文件中常用哪种链接方式? 为什么?
8.4.3 基于集群技术的容错功能
双机热备份模式 如图8-15所示,在这种模式的系统中,备有两台服务器,两者的处理能力通常是完全相同的,一台作为主服务器,另一台作为备份服务器。
A
B
固定硬盘驱动器。
移动磁盘。
2.硬盘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我们通常将网络操作系统(NOS)定义为:
使网络上各计算机能够方便而有效地共享网络资源,并为网络用户 提供共享资源管理服务和其他网络服务的各种软件与协议的集合。
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有:
工作站所访问的文件系统、在网络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各种共享应用 程序、共享网络设备的输入/输出信息、网络操作系统进程间的CPU调 度等。
8.2.2 Windows NT Sever 的特点
Windows NT Server是一套功能强大、可靠性高并可进行扩充的网络 操作系统,同时还结合了Windows的许多优点。总的来看,它的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
内置的网络功能
通常的网络操作系统是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之上附加网络软件。但是, Windows NT Server则把网络功能做在了系统之中,并将其作为输入输 出系统的一部分。
每一台计算机负责维护自己资源的安全性。
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的优、缺点:
结构简单、网络中任意两个结点均可直接通信。 用户计算机要承担较重的通信管理、网络资源管理和网络服务管理 等工作,性能受到很大影响。
数据备份困难,网络的安全性无法保证。
2. 非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结点分为服务器和工作站两类。服务器采用高配置、高性能的 计算机,为网络工作站提供服务。而工作站一般为配置较低的PC机, 为本地用户和网络用户提供资源服务。
操作系统(OS),是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计算 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单机的操作系统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由一些程序模块组成,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
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 供一个功能强、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
只为本地用户服务,不能满足网络环境的要求。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word 文档下载后可自由复制编辑你计算机系统结构清华第 2 版习题解答word 文档下载后可自由复制编辑1 目录1.1 第一章(P33)1.7-1.9 (透明性概念),1.12-1.18 (Amdahl定律),1.19、1.21 、1.24 (CPI/MIPS)1.2 第二章(P124)2.3 、2.5 、2.6 (浮点数性能),2.13 、2.15 (指令编码)1.3 第三章(P202)3.3 (存储层次性能), 3.5 (并行主存系统),3.15-3.15 加 1 题(堆栈模拟),3.19 中(3)(4)(6)(8)问(地址映象/ 替换算法-- 实存状况图)word 文档下载后可自由复制编辑1.4 第四章(P250)4.5 (中断屏蔽字表/中断过程示意图),4.8 (通道流量计算/通道时间图)1.5 第五章(P343)5.9 (流水线性能/ 时空图),5.15 (2种调度算法)1.6 第六章(P391)6.6 (向量流水时间计算),6.10 (Amdahl定律/MFLOPS)1.7 第七章(P446)7.3 、7.29(互连函数计算),7.6-7.14 (互连网性质),7.4 、7.5 、7.26(多级网寻径算法),word 文档下载后可自由复制编辑7.27 (寻径/ 选播算法)1.8 第八章(P498)8.12 ( SISD/SIMD 算法)1.9 第九章(P562)9.18 ( SISD/多功能部件/SIMD/MIMD 算法)(注:每章可选1-2 个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可只选 1 题。

有下划线者为推荐的主要知识点。

)word 文档 下载后可自由复制编辑2 例 , 习题2.1 第一章 (P33)例 1.1,p10假设将某系统的某一部件的处理速度加快到 10倍 ,但该部件的原处理时间仅为整个运行时间的40%,则采用加快措施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多少?解:由题意可知: Fe=0.4, Se=10,根据 Amdahl 定律S n To T n1 (1Fe )S n 1 10.6 0.4100.64 Fe Se 1.56word 文档 下载后可自由复制编辑例 1.2,p10采用哪种实现技术来求浮点数平方根 FPSQR 的操作对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

计算机导论第8章

计算机导论第8章

2
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裸机”,它是软件运行的物质基 础。如果用户直接使用硬件是非常麻烦的。在计算机发展的早 期,操作人员必须熟记机器语言(二进制指令),并且要了解各 种外围设备的物理特性,这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出错。 • 软件是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扩大计算机功能的程序,它可 以分为三个层次。最靠近硬件,处于最下层的是操作系统;在 其之上的是支撑软件,包括汇编程序、编译连接程序、调试维 护程序等;直接面向用户,处于最上层的是应用软件,包括我 们熟悉的办公软件、财务软件、娱乐软件和数据库系统等。 • 可以看出,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处于中心的地位, 把用户和其它软件同各种各样复杂的硬件设备隔离开来,一方 面对硬件系统进行管理和扩充,另一方面又对其它软件和终端 用户提供服务。需要指出的是,现代的操作系统往往都包括了 常用的支撑软件,从而可以为用户和应用软件提供更为直接的 服务。 • 下面我们给出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 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资源,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 有效的工作环境。这里的定义包含了两层含义:
11
• •

• • •
• •
2. 共享性 所谓共享是指系统中的多个资源可以被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程序(包括操 作系统本身)共同使用。根据资源的特性,程序对资源的共享方式有两种: (1) 互斥共享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资源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 程序访问和使用。当资源已经被占用时,其它访问该资源的程序必须等待, 直到资源被释放。我们把这种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程序使用的资源称为 “临界资源”,例如打印机。 (2) 同时访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资源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访问和使用,例 如磁盘。但要知道,这种“同时”是宏观上的,在微观上,多个程序往往是 交替使用该资源。 3. 异步性 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程序的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的限制,这些程序的执行 并非是连续的。例如两个程序同时访问“临界资源”,操作系统就必须强制 某一程序暂时停止,等待其它程序使用完资源,才能继续运行。因此并发执 行的每个程序何时执行、何时暂停、共需多少时间才能完成,都是不可预知 的。 4. 虚拟性 这里所谓的“虚拟”是指把物理上的一个实体变成逻辑上的多个对应物, 或者把物理上的多个实体变成逻辑上的一个对应物的技术。例如在分时系统 中,操作系统可以把一个处理器虚拟成多个,让用户感觉每个处理器都是被 一个特定的用户独占。

计算机操作系统 第八章_文件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 第八章_文件管理

例如:*.c,*.for,*.f,*DBF,*.OBJ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NCEPU
2) 按操作保护分类
① 只读文件,-r② 可读可写文件, -rw③ 可执行文件:允许文件主及被核准的用户去调用执行该文件而 不允许读和写文件,标记为: -x各个操作系统的保护方法和级别有所不同。DOS操作系统三种保护: 系统、隐藏、可写;UNIX或Linux操作系统有九个级别的保护
件形式,即流式文件。其长度以字节为单位。对流式文件的访问,则 是采用读写指针来指出下一个要访问的字符。也可以把流式文件看作
是记录式文件的一个特例。
在UNIX系统中,所有的文件都被看作是流式文件;即使是有结构文件, 也被视为流式文件;系统不对文件进行格式处理。
好处:提供很大的灵活性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NCEPU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NCEPU
索引文件的组织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NCEPU
四 索引顺序文件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NCEPU
五 直接文件和哈希文件
1、直接文件
可根据给定的记录键值,直接获得指定记录的物理地址。
换言之,记录键值本身就决定了记录的物理地址。这种由记
录键值到记录物理地址的转换被称为键值转换。组织直接文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NCEPU
一 文件逻辑结构的类型
1 有结构文件 • • • 定长记录 变长记录 顺序文件
• 索引文件
• 索引顺序文件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NCEPU
2. 无结构(流式)文件
流式文件是相关信息的有序集合,或者说是有一定意义的字符流。
对大量的源程序、可执行文件、库函数等,所采用的就是无结构的文
3) 按使用情况分类

操作系统 第三版 第8章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 第三版 第8章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8.1.2 操作系统的威胁源 5. 隐蔽通道
隐蔽通道:系统中不受安全策略控制的、违反安 全策略的信息泄露路径 – 隐蔽存储通道 – 隐蔽定时通道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8.1.2 操作系统的威胁源 6. 后门
后门(Back Door):指后门程序,它能够绕过完 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的访问权
坏磁盘上的数据、引发硬件失效异常、操作系统运行速度 减慢或系统崩溃等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8.1.2 操作系统的威胁源 4. 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指伪装成一个实用工具 或一个可爱的游戏等友好程序,表面上在执行合法的任 务,实际上却具有用户不曾知晓的非法功能 – 与病毒程序不同,它是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不具备自 我复制能力 – 同病毒程序一样具有潜伏性,且常常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和危害性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8.1.4 操作系统漏洞扫描与安全评测的概念 1. 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扫描
操作系统安全扫描的内容主要包括:
• 设置错误 • 发现入侵者踪迹 • 发现木马程序 • 检查关键系统文件的完整性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8.1.5 操作系统安全评测方法 1. 形式化验证
嗅探(Sniff):一种窃听手段。一般指使用嗅探 器对数据流进行非法截获。它是某种形式的信息泄 露,可以获取敏感信息,如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等机 密信息。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计算机系统结构 复习要点

计算机系统结构 复习要点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一章基本概念填空题、选择题复习:1、从使用语言角度,系统按功能划分层次结构由低到高分别为:微程序机器M0、传统机器M1、操作系统机器M2、汇编语言机器M3、高级语言机器M4、应用语言机器M5.2、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从中间开始”设计的“中间”是指层次结构中的软硬件交界面,目前多数在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与操作系统机器级之间。

3、翻译与解释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翻译是整个程序转换,解释是低级机器的一串语句仿真高级机器的一条语句;联系:都是高级机器程序在低级机器上执行的必须步骤。

4、模拟与仿真的区别:模拟:用机器语言解释实现软件移植的方法,解释的语言存在主存中;仿真用微程序解释,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

5、解决好软件的可移植性方法有统一高级语言、采用系列机、模拟与仿真。

6、系列机必须保证向后兼容,力争向上兼容。

7、非用户片也称通用片,其功能是由器件厂生产时定死的,器件的用户只能用,不能改;现场片,用户根据需要改变器件内部功能;用户片是专门按用户的要求生产高集成度VLSI器件,完全按用户的要求设计的用户片称为全用户片。

一般同一系列内各档机器可分别用通用片、现场片或用户片实现。

8、计算机应用可归纳为向上升级的4类:数据处理、信息处理、知识处理、智能处理。

9、并行性开发的途径有:时间重叠、资源重复和资源共享。

10、并行性是指:同一时刻或同一时间间隔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工作,并行性包含同时性和并发性二重含义。

11、科学计算中的重大挑战性课题往往要求计算机系统能有1TFLOPS的计算能力、1TBYTE 的主存容量、1TBYTE/S的I/O带宽。

12、并行处理计算机的结构:流水线计算机——时间重叠,阵列处理机——资源重复,多处理机——资源共享。

13、多机系统分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多处理机系统:多台处理机组成的单一系统,多计算机系统:多台独立的计算机组成的系统。

14、多机系统的耦合度可以分为最低耦合、松散耦合和紧密耦合。

计算机体系结构各章简答题及答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各章简答题及答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各章简答题及答案第⼀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2. 硬件和软件在什么意义上是等效的在什么意义上是不等效的?3. 经典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实质是什么?4. 语⾔实现的两种基本技术是什么?5. 对于通⽤寄存器型机器来说,机器语⾔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主要有哪些?6. 什么是软件兼容软件兼容有⼏种其中哪⼀种是软件兼容的根本特征?7. 什么是系列机它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什么⽭盾?8. 对计算机发展⾮常关键的实现技术有哪些?9. 实现软件移植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0. 试以系列机为例,说明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三者之间的关系。

11. 存储程序计算机在系统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2. 从系统结构的发展情况看,新型系统结构的设计主要从哪两⽅⾯着⼿?13. 软件技术两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4. 计算机系统设计⼈员的技术挑战主要来⾃哪⼏个⽅⾯?15. ⼀种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命周期是怎样的?16. 商品的标价(价格)由哪些因素构成?17. 对计算机系统成本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8. ⽤户CPU时间由哪三个因素决定?19. ⽬前常⽤的测试程序分为哪五类?20. 什么叫测试程序组件在评价计算机系统设计时最常见的测试程序组件是哪个?21. SPEC2000测试程序组件中包括哪⼏个测试程序组件?22. 测试基于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平台的最常⽤测试组件有哪些?23. 常⽤的专门的性能指标测试程序有哪些?24. 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和分析中最经常使⽤的三条基本原则是什么25. 根据Amdahl定律,系统加速⽐由哪两个因素决定?26. 从执⾏程序的⾓度看,并⾏性等级从低到⾼可分为哪⼏级?27. 从处理数据的⾓度,并⾏性等级从低到⾼可以分为哪⼏级?28. 计算机系统中提⾼并⾏性的技术途径有哪三种?29. 多机系统的耦合度可以分为哪⼏类?30. 单机系统和多机系统中,都是按哪三种技术途径分别发展为哪三类多处理机?31. 三种类型的多处理机(同构型多处理机、异构型多处理机、分布处理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从计算机语⾔的⾓度,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以下多级层次结构:2. 硬件和软件在什么意义上是等效的在什么意义上是不等效的硬件和软件在功能实现上是等效的,即⼀种功能可以由软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实现。

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背诵资料

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背诵资料

念1.1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1.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1.2.1结构、组成、实现的定义与内涵1.2.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三者的相互影响1.3软硬件取舍与计算机系统设计思路1.3.1软硬件取舍的基本原则1.3.2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1.4结构设计要解决好软件的可移植性1.4.1统一高级语言1.4.2采用系列机1.4.3模拟与仿真1.5应用与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5.1应用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5.2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6系统结构中的并行性发展及计算机系统的分类1.6.1并行性概念1.6.2并行处理系统的结构与多机系统的耦合度1.6.3计算机系统的分类第2章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2.1数据表示2.1.1数据表示与数据结构2.1.2高级数据表示2.1.3引入数据表示的原则2.1.4浮点数尾数基值大小和下溢处理方法的选择2.2寻址方式2.2.1寻址方式分析2.2.2逻辑地址与主存物理地址2.3指令格式的优化设计2.3.1操作码的优化2.3.2指令字格式的优化2.4按CISC方向发展与改进指令系统2.4.1面向目标程序优化实现改进2.4.2面向高级语言优化实现改进2.4.3面向操作系统优化实现改进2.5按RISC方向发展与改进指令系统2.5.1 RISC的提出2.5.2设计RISC的原则2.5.3设计RISC结构用的基本技术2.5.4 RISC技术的发展第3章总线、中断与输入输出系统3.1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3.2总线设计3.2.1总线的类型3.2.2总线的控制方式3.2.3总线的通讯技术3.2.4数据宽度与总线线数3.3中断系统3.3.1中断的分类和分级3.3.2中断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分配3.4通道处理机3.4.1工作原理3.4.2通道流量的分析第4章存储体系4.1存储体系概念与并行主存系统4.1.1发展存储体系的必要性4.1.2并行主存系统频宽的分析4.1.3存储体系的形成与分支4.1.4存储体系的性能参数4.2虚拟存储器4.2.1不同的虚拟存储管理方式4.2.2页式虚拟存储器的构成4.2.3页式虚拟存储器实现中的问题4.3高速缓冲(Cache)存储器4.3.1基本结构4.3.2地址的映象与变换4.3.3替换算法的实现4.3.4 Cache存储器的透明性及性能分析第5章重叠、流水和向量处理机5.1重叠方式5.1.1基本思想和一次重叠5.1.2相关处理5.2流水方式5.2.1基本概念5.2.2流水线处理机的主要性能5.2.3流水机器的相关处理和控制机构5.3向量的流水处理与向量流水处理机5.3.1向量的流水处理5.3.2向量流水处理机5.4指令级高度并行的超级处理机5.4.1超标量处理机5.4.2超长指令字(VLIW)处理机5.4.3超流水线处理机第6章阵列处理机6.1阵列处理机原理6.1.1阵列处理机的基本构形6.1.2阵列处理机的特点6.2阵列处理机的并行算法6.2.1 ILLIACⅣ的处理单元阵列结构6.2.2阵列处理机的并行算法举例6.3 SIMD计算机的互连网络6.3.1互连网络的设计目标及互连函数6.3.2基本的单级互连网络6.3.3多级互连网络6.4并行存储器的无冲突访问6.5并行处理机举例6.5.1 MPP位平面阵列处理机6.5.2 CM连接机第7章多处理机7.1多处理机的特点及主要技术问题7.2多处理机的硬件结构7.2.1紧耦合和松耦合7.2.2机间互连形式7.3程序并行性7.3.1并行算法7.3.2程序并行性的分析7.3.3并行程序设计语言7.4多处理机的性能7.4.1任务粒度与系统性能7.4.2性能模型与分析7.5多处理机的操作系统7.5.1主从型操作系统7.5.2各自独立型操作系统7.5.3浮动型操作系统第8章其它计算机结构8.1脉动阵列机8.1.1脉动阵列结构的原理和特点8.1.2通用的脉动阵列结构8.2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与机群系统8.2.1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8.2.2机群系统8.3数据流机8.3.1数据驱动的概念8.3.2数据流程序图和语言8.3.3数据流计算机的结构8.3.4数据流机器存在的问题8.4归约机8.5智能机8.5.1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机正的实处理机代替虚拟机器;可以增加存储寄存器组织、指令系统、存储系统组织、中断系统、管态目态定义与转换、逐级往以上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软、硬件脱语义同一语言在不同机器上不通用;程序员的习惯但到一定时还可采用模拟仿困难;重新设计软件经济上不划处理单络设计,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分布算进程间的同步间调度。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8章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8章网络操作系统

8.2.2 客户/服务器模式下的网络操作 系统的组成 1、工作站操作系统 工作站上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 1)工作站上的用户,可使用本地资源 并执行在本地可以处理的应用程序和 用户命令。 2)实现工作站上的用户与服务器的交 互。
2、服务器操作系统 在客户/服务器模式下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 指的就是服务器操作系统。位于网络服务器 上的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管理服务器上的各种资源,如:处理机、 存储器、I/O设备以及数据库等; 2)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的通信; 3)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4)提供网络安全管理。
以客户/服务器模式为例看其通信过程 客户/服务器共享的一些定义通常放在头文 件中。主要有四组定义: (1)常数定义 (2)操作类型定义 (3)返回代码定义 (4)消息格式定义
客户进程的工作流程如图8-4所示
服务器进程的工作流程如图8-5所示
8.3.3远程过程调用 远程过程调用模型来自于高级程序设 计语言中传统的过程调用模型。传统 过程调用机制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 石,它允许程序员把一个程序划分成 一些较小的、便于管理和调试的、功 能相对独立的片段(即过程)。
屏蔽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差异性,为用 户提供各种基本网络服务功能,完成网络 共享系统资源的管理,并提供网络系统的 安全性服务。同时在多个用户争用系统资 源时,网络操作系统进行资源调剂管理。
8.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具备单机操作系统所 需的功能,如内存管理、 CPU 管理、输 入输出管理、文件管理等外,还提供高 效可靠的网络通讯能力以及提供多项网 络服务功能,如远程管理、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远程打印等。

客户/服务器模式下的操作系统

对等模式
在对等模式中,网络上任一节点机所拥有的资 源都作为网络公用资源,可被其它节点机上的 网络用户共享。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1-8章部分作业答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1-8章部分作业答案

第一章1.6 某台主频为400MHz 的计算机执行标准测试程序,程序中指令类型、执行数量和平均时钟周期数如下:求该计算机的有效CPI 、MIPS 和程序执行时间。

解:(1)CPI =(45000×1+75000×2+8000×4+1500×2) / 129500=1.776 (或259460) (2)MIPS 速率=f/ CPI =400/1.776 =225.225MIPS (或2595180MIPS) (3)程序执行时间= (45000×1+75000×2+8000×4+1500×2)/400=575μs1.9 假设某应用程序中有4类操作,通过改进,各操作获得不同的性能提高。

具体数据(1)改进后,各类操作的加速比分别是多少?(2)各类操作单独改进后,程序获得的加速比分别是多少? (3)4类操作均改进后,整个程序的加速比是多少? 解:根据Amdahl 定律SeFeFe S n +-=)1(1可得4类操作均改进后,整个程序的加速比:2.16)1(1≈+-=∑∑iii n S F F S1.10 第二章变长编码,哈夫曼编码第三章3.12 有一条指令流水线如下所示:(1)求连续输入10条指令的情况下,该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和效率。

(2)该流水线的瓶颈在哪一段?请采用两种不同的措施消除此瓶颈。

对于你所给出的两种新的流水线,连续输入10条指令时,其实际吞吐率和效率各是多少? 解:(1)本题主要考察对各功能段用时不等的线性流水线的性能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200(ns)2009200)10050(50t n t T maxki i =⨯++++=∆-+∆=∑=)1(1流水 )(ns 2201T nTP 1-==流水45.45%1154400TP ktTP E k1i i≈=⋅=∆⋅=∑= 注意:对于公式不能死记硬背,需要充分理解,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集群系统的特点 与传统并行计算机系统相比,集群系统 具有许多优点: 系统开发周期短 可靠性高 可扩缩性强 性价比高 用户编程方便
集群不足之处: 由于集群由多台完整的计算机组成,它的维护 相当于要同时管理多个计算机系统,因此维护 工作量较大,维护费用也较高。对称多处理机 则相对较好,因为管理员只要维护一个计算机 系统即可。正因为如此,现在很多集群采用对 称多处理机作为结点,这样可以减少结点数量, 从而减少维护工作量和降低开支。
第二节 典型集群系统
1.NOW集群 NOW(Network Of Workstations)集群是伯克莱大 学的工作站网络,它是集群系统的一个重要代表。
并行应用程序 串行程序 套接字、Split-C、MPI
GLUnix(全局层Unix) (资源管理、网络内存、分布式文件、进程迁移) UNIX工作站 活动消息 网络界面硬件 UNIX工作站 活动消息 网络界面硬件 … 个人计算机 活动消息 网络界面硬件
第八章 多计算机系统
8.1 集群计算机系统结构 8.2 典型集群系统实例 8.3 MPP系统 8.4 网格技术 8.5 网格实例
第一节 集群计算机系统结构
集群系统就是多个独立计算机的集合。 本节将从集群系统的基本概念开始,对集群系 统的结构、集群系统的特点、集群间通信、集 群间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以及集群间并行程序 设计环境等问题分别进行介绍
PVM系统支持多用户及多任务运行,多个用户 可将系统配臵成相互重叠的虚拟机,每个用户 可以同时执行多个应用程序。 系统提供一组便于使用的通信原语,可以实现 一个任务向其它任务发消息、向多个任务发消 息,以及阻塞和非阻塞收发消息等功能,用户 编程与网络接口分离。系统还实现了通信缓冲 区的动态管理机制。 PVM支持进程组,可以把一些进程组组成一个 组,一个进程可属于多个进程组,而且可以在 执行时动态变改变。 支持异构计算机联网构成并行虚拟计算机系统。 具有容错功能。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PVM 会自动将其从虚拟机中删除。
CPU 存储器
Cache
NIC
PCI
NIC
PCI
交换机
CPU
Cache 存储器
CPU 存储器
Cache
NIC
PCI
NIC
PCI
构成集群的每台计算机都被称为一个结点。每个结点 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拥有本地磁盘和自己的完整的 操作系统。除了PC外,集群的结点还可以是工作站, 甚至是规模较大的对称多处理机。
MPP系统特征: 超强的并行处理能力。 每个结点相对独立,并拥有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P/C)
MPP的各个结点均拥有各自的操作系统映像 各个结点间的内存模块相互独立,且不存在全 局内存单元的统一硬件编址 容错能力,MPP会有专门的监督系统,确定故 障并恢复,使整个系统稳定的运行 SVM(共享的虚拟存储)存储系统 将分布于各个节点的内存进行逻辑上的统一编 址, 这样不仅能系统结构更灵活,更易扩展, 还可以简化上层应用的程序的编写,具有较好 的可移植性
Myrinet互连网络
节点间利用Myrinet交换机网络和活动消息 (Active Message)进行信息传递,NOW支持 Berkeley套接字、快速套接字、共享地址空间 并行C(Split-C)和MPI等。在操作系统方面, NOW开发了称为GLUnix(Global Layer Unix) 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由两层组成,提供透 明远程运行、交互式运行和串行作业支持、负 载平衡和对鲜有二进制应用程序的向后兼容性 等功能。它采用xFS无服务器的网络文件系统, 将服务器功能分布到客户机上,以达到低延迟、 高带宽的文件系统访问
1. 集群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集群系统由将多个高性能的工作站或高 档微型计算机,使用高性能网络互连在 一起,协同完成特定的并行任务. 它是一种造价低廉、易于构建且具有较 好可扩放性的体系结构。集群系统中的 主机和网络可以是同构的,也可以是异 构的。下图为一个包含四节点的集群系 统
CPU
Cache 存储器
3. 集群系统的通信技术 (1)现有集群一般是使用商用以太网连接,通信 协议使用的TCP/IP.集群通信具有以下缺点: 网络通信频宽低 多层结构的TCP/ICP协议处理开销大 协议复杂的缓冲管理增加了网络延迟 操作系统的额外开销
(2) 提高集群通信效率的方法 采用新型高速网络以提高网络通信频宽 目前出现了多种新型的高速网络,如共享介质 型的快速以太网和基于开关型的ATM和 Myrinet,极大地提高了通信频宽。 设计新的通信协议以降低通信延迟 ①在用户空间实现通信协议:直接对网络硬件 设备进行必要的操作,减少通信数据的拷贝次 数,提高通信效率;二是减少对操作系统调用 的额外时间开销;三是用户态协议可根据用户 的实际应用需求来设计,减少协议不必要的冗 余。
4. 集群系统资源管理和调度 集群操作系统 是在各结点的操作系统之上再构建一层操作系 统来管理整个集群,即建立一个全局UNIX, 用来解决集群系统中所有资源管理,包括组调 度、资源分配和并行文件系统等。这就是集群 操作系统。集群操作系统须具有以下特性:
单一系统映像(Single System Image,SSI) 1.单一入口点:用户连接到集群而不是某个具体结点; 2.单一文件系统:用户看到单个目录和文件层次; 3.单一作业管理系统:用户可以透明地从任一结点提 交作业,作业能在整个集群系统中透明地竞争资源。 4.单控制点:用户可以从控制工作站单点控制管理整 个系统,实现系统的安装、监督和配臵、系统操作、 用户管理等功能。
3. Linux集群实例:cluster 1350 Cluster 1350是IBM公司定位高性能计算市场 的Linux集群,包括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集 成了众多IBM与非IBM的先进的软硬件技术, 有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服务支持。其结 构如下图所示:
IBM专为Cluster 1350开发了Linux版本的的 IBM集群系统管理(CSM)1.2,它能提供资源监 控、自动运行、远程硬件控制、完成指令操作、 设臵文件管理和并行网络安装等功能。CSM通 过一个单独的控制节点可对整个Cluster 1350系 统进行有效管理,减少管理员的工作强度。在 负载加大时,CSM无需管理员额外操作,即能 完成设臵改变。同时,CSM的较高可靠性基础 设施和事件监控功能,有助于快速检查和解决 问题,从而增强了集群的可用性。
消息除包含通常的数据项外,还增加了两项: 消息处理程序指针Handler和参数。当消息达 到目的结点时,结点处理机立即产生中断调用, 由该消息的Handler启动相应的消息处理程序。 消息处理程序的功能是从网卡上取出该消息并 给发送方发送一个应答消息,然后返回原来被 中断的程序。 Active Message通信机制有两个突出特点:一 是消息驱动的异步通信方式,二是简化了对通 信数据的缓冲管理。
(2)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消息传 递接口) 它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个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编 程工具。它具有移植性好、功能强大和效率高 等优点,几乎所有的并行计算机厂商都提供对 它的支持,成为事实上的并行编程标准。MPI 具有以下特点:
MPI提供了缓冲区管理的函数,用户可以决定 是完全由系统对发送、接收缓冲区进行管理, 还是用户参与部分管理,以便更实际地控制系 统的缓冲区空间,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MPI能运行于异构的网络环境中,另外,MPI 还提供一些结构和函数,允许用户构造自己的 复杂数据类型。 MPI通过通信上下文提供通信的安全性。
集群的每个结点一般通过商品化网络连接在一起,如 以太网、FDDI、Myrinet等,部分商用集群也采用专 用网络连接,如SP Switch,Crossbar等。网络接口与 结点I/O总线以松散耦合的方式相连,如图中的NIC与 PCI。
从结构上看,集群系统属于分布存储系统,由 建立在通用操作系统之上的并行编程环境完成 系统的资源管理及相互协作,同时也屏蔽工作 站和网络的异构性。对程序员和用户来说,集 群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并行系统。集群系统中的 结点机间采用消息传递方式通信。
MPI采用点对点通信,实现了两个任务间的多 种通信方式,如阻塞式、非阻塞式通信。 MPI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操作函数,实现了组内 所有任务之间的通信、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 在错误处理上,MPI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 发送的消息总能被对方正确的接收,用户不用 检查传输错误、超时错误或其它错误条件。
负载均衡 负载平衡就是将各个任务均衡得分布到集群系统的 各处理结点,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高各结点的 利用率和整个系统的吞吐率。 衡量负载平衡的指标 ①吞吐率: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或平均 完成时间。 ②可扩展性¬ :系统规模增大或总负载大小变化时系 统负载平衡的适应能力。 ③容错性:处理机发生故障后任务恢复运行的能力。
5. 集群系统并行程序设计环境 (1)PVM(Parallel Virtual Machine,并行虚拟机) 它允许将网络上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并行机和 单处理机的集合当成一台“并行虚拟机”来使用。 PVM支持多种体系结构的计算机、工作站等,给 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具有 以下特点:
第三节 MPP系统
1. MPP系统结构 MPP系统一般是指使用大量的,同构的处理单 元(PE,Processing Element),并以一种高 带宽,低时延的专有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系 统。MPP系统节点之间的消息传送相对于集群 系统具有更短的延迟,系统性能更强。下图为 当前MPP系统的通用结构
②精简通信协议。第一方面是功能的精简,删除 不必要的功能呢,第二方面是协议层次的精简, 合并协议各层的功能呢,使得通信协议变为一 层,以达到减少数据传输次数的目的。 ③Active Message通信机制 Active Message是消息驱动的异步通信方式。 Active Message的通信原理如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