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内容重点

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内容重点
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内容重点

微生物学

一、什么是微生物

1.微生物(, )——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一般<0.1)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生态分布和分类进货等生命活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四、微生物的三个特征

μm(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

(

个体微小)

(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

单细胞

简(构造简单)简单多细胞

非细胞(分子生物)

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低(进化地位低)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

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肮病毒)五、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

体积

表面积比面值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2)微生物的种类繁多

①物种多样性

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形态、构造和功能

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可分类三大类真核微生物( )

非细胞微生物( )

真细菌()

原核生物

古生菌()

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 )的裸露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我们分成六种类型来介绍: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第一节细菌

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一) 形态和染色

球菌():单球、双球、四联球、链球、葡萄球

1) 细菌形态杆菌():短杆、棒杆、梭状、梭杆、分枝状

弧菌():半环

螺旋菌()螺菌():2—6环

螺旋体():6环以上

2) 细菌的大小是μm级的(微米),典型细菌、大肠杆菌():2μm长×0.5μm宽

3) 细菌染色法

活菌:美蓝或(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简单染色法

正染色革兰氏染色

死菌鉴别染色法抗酸性染色

芽孢染色

负染色姖姆萨()染色

其中革兰染色法()最为重要,是由丹麦医生于1884年发

明,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可区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 ),成紫色;革兰氏阴性(, ),成红色。

(二) 构造

一般构造:一般细菌都具有的构造,胞壁、胞膜、胞质和核区。

特殊构造:特殊环境下才形成的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芽孢

见:细菌细胞模式构造图

1.一般构造

1)细胞壁()

——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抵抗渗透压

细胞壁的功能为细胞生长、分裂和运动必需

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进入细胞

赋予细菌抗原性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壁成份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来讲:

见及胞壁构造比较图

a) 菌胞壁:

胞壁厚度大(20-80)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10%磷壁酸。

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而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

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的长链(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糖: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由β—

1,4—糖苷键相连接

3个组成部分四肽尾:由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及D型交替连接而成

肽桥:为甘氨酸五肽,连接前后2个四肽尾分子,起桥梁作用——β—1.4—糖苷键易被溶菌酶()水解,导致细胞壁“散架”而死亡。

——四肽尾中的D型氨基酸,一般仅在细菌胞壁上见到。

——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多样性。

肽聚糖功能:主要是框架和枝架结构

磷壁酸()——是菌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

壁磷壁酸:及肽聚糖分子共价结合

磷壁酸分为两类

膜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及细胞膜相交联

磷壁酸的成份——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见甘油磷酸结构模式图

磷壁酸的生理现象:

①大量负电荷吸附2+,提高膜上合成酶活力。

②贮藏元素

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防止细胞自溶。

④噬菌体特异吸附受体

⑤菌的特异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定菌种。

⑥增强对宿主细胞的粘连,免受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的作用。

b) 菌的细胞壁

胞壁较菌薄,层次较多,成份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2-3)肽聚糖——单体结构及菌相似,有2点差别:①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不是,而被内消旋二氨基庚(更)二酸()代替,是一种原核生物胞壁上特殊氨基酸。②没有特异的肽桥,由前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的羧基及后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直接相连,薄、强度低于菌。

外膜( )——是菌胞壁的特有结构,位于壁最外层,成份有脂多糖、磷脂和多种外膜蛋白。

脂多糖(, ):位于菌胞壁最外层的类脂多

糖类物质,主要由①类脂A;②核心多糖;③O—特异侧

外膜成份链3部分组成。

外膜蛋白( ):指嵌合在和磷脂层外膜

上的20多种蛋白,其中脂蛋白和孔蛋白是比较清楚的。

外膜功能:

脂多糖功能:控制细胞的透性,提高2+浓度,决定细胞壁抗原多样性等。

外膜蛋白:①脂蛋白有使外膜层及内壁肽聚糖层紧密连接的功能

②孔蛋白是一类中间有孔道,可控制某些物质(如抗生素)进入

外膜的跨膜蛋白。

c) 古生菌()细胞壁

——古生菌是在进化上很早就及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互相独立的生物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型,如嗜极菌、产甲烷菌等。

古生菌大都具有及真细菌功能相似的细胞壁,但化学成份差别很大,它们不含肽聚糖,而含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

假伏聚糖的结构及成份——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

①塔罗糖胺糖醛酸以②β—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连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3个④L型氨基酸组成⑤肽桥由L—1个氨基酸组成。

d) 缺壁细菌()

自发型缺壁突变:L型

实验室中形成

人工法去壁:原生质体

缺壁细菌

自然界长期进化形成:支原体

2)细胞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