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画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ppt课件(20张PPT)

《辛亥革命》ppt课件(20张PPT)

辛 亥 革
义、黄花岗起义 主力: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影响: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学史明志
刘道一
黄兴
林觉民
徐锡麟
秋瑾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爱国主义
无私奉献
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三、小说和戏剧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911年是农历辛亥 年,历史上称这次 革命为“辛亥革命”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 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马勇《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思考:这场革命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 灭;……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赏漫画,学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赏漫画,学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赏漫画,学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者:吴志荣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6年第10期一、漫画欣赏漫画1: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黄文农)漫画2:无题(赵延年)漫画3:红军的壮大(黄亚光)漫画4: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漫画5:井冈山(工农红军井冈三团十一连战士所绘壁画)漫画6:民众阅报栏(黄文农)漫画7:在白色政权包围中,红色政权就像是星星之火漫画8: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漫画9:两个政权尖锐的对立(胡烈)漫画10:武装斗争和游击战争去扰乱打击与消灭敌人漫画11:努力收、努力种,为自己、为革命漫画12:募集二十万双草鞋慰劳红军(黄亚光)二、漫画精析漫画1:漫画选自1927年出版的《文农讽刺画集》。

这是一幅歌颂性漫画,创作于北伐战争时期。

漫画中一个手拿武器的“武装同志”正踏着先烈的血迹,向着光明的前途“国民革命成功”迈进。

但中国的国民革命能迎来一个光明的前途吗?漫画2:漫画选自大众美术出版社1951年出版的《人民公敌蒋介石》漫画本。

原漫画下面的说明文字是:“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由于蒋介石背信弃义地对中国共产党与革命人民突然袭击,‘生气勃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

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

’”漫画3:漫画选自2009年出版的《红军漫画》,它反映了南昌起义之后,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

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吓倒、征服。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高举红旗,继续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即漫画中的“南昌暴动”。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人教版 2024新教材 七上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 美术中的历史 第一课 情感表达

人教版 2024新教材  七上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 美术中的历史 第一课 情感表达

任务二: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完成稿
《转战陕北》从最初的写生稿到最后的 完成稿,展现了艺术家对1947年中共中央 在陕北战略撤退与反击这一历史事件的艺 术再现。
突出了“蘑菇战术”的智慧与人民解 放军的英勇,展现了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 与个体情感的交织。
转战陕北 (中国画) 1959年 石鲁
画面描述
该画是一幅以大景山水为主的革命历史画。 它以气势磅礴、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为背景,画中 毛主席置身于雄浑壮观的高山之巅,一个简略的侧 影,迎风伫立,面对壮美的黄土高原眺望凝思。

任务二: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历史背景
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25万人的兵力,向延 安发起重点进攻。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中共中央决定 暂时放弃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
转战陕北,是解放战争前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粉碎 蒋介石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惊心动 魄的鏖战。
并在此期间塑造了以勇立潮头的担当精神、放眼全国 的全局观念、协同共进的团队合作和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 为主要内容的转战陕北精神。
小组合作:
用美术作品赏析方法,描述画 面,分析作品如何表达的革命 情感.
描述画面
冰冷的水中用身体构建一座“桥梁
水里的指挥官
向着炮火冲锋陷阵
画面以黑版为主,套以橘红、黄绿两色冷暖对比,表现出硝烟四起、火光冲天的战斗气氛,映照出解放军战士奋勇渡江 奔赴战场的身影。人物表现以黑色剪影概括,突出展现硝烟弥漫的层次与厚重感,水面波纹荡漾,刀法组织疏密有序 ,从侧面烘托出战局瞬息万变中架桥部队争分夺秒肩扛手托撑起浮桥,配合主力部队进攻的场景。
马克思的坐姿和恩 格斯的站姿构成稳定的 三角形构图,表现了两 位伟大导师坚定的信念 和真挚的友谊。

画家简介

画家简介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安徽省歙县西乡潭 渡村人。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理了师 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 个阶段。黄宾虹的画论画史主要是:1.雄厚华 滋。针对清代山水画出现气格柔靡软弱的现象。 2.主张创造。他认为师古人是为了继续发展民 族优良传统,要师长舍短,合众长为己有,就 必须废弃守旧式的临摹,必须师造化。3.笔墨 虚实。在技法理论方面,他总结中国画用笔用 墨的规律。4.学人画。他提倡学识渊博、人品 高尚。功力扎实,有创造性的学人画。
李可染(1907-1989)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生于江苏省徐州市。 他拜齐白石为师,在笔墨传统和艺术态度诸方 面深有所获,齐白石曾一再赠画题句,认为其 书画“可以横行”天下。又拜见黄宾虹,深得 黄宾虹积墨法之妙。1957年访问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画了大批写生作品,将西洋近代绘画注 重感性真实合对象个性的特色融入中国画的笔 墨形式之中,破除了传统山水画辗转相承的老 程式,给作品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感受和现代特 色,是对传统山水画的突破并由此而逐渐形成 了自己的独特风貌。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 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等。
林风眠(1900-1992 )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生于广东省 梅县西洋阁公岭。林风眠的中国画,走的是中 西融合的道路。他吸收西方古典、印象和野兽 主义艺术的营养;对中国传统又追踪宋元,汉 唐以及广大的中国民间美术。他使用毛笔宣纸, 不求书法力透纸背,也不题诗于画,其运线的 果断、疾速、遒劲,显出一种独立的个性,并 融浓丽的彩色于水墨,突出人对大自然视觉感 受的新鲜感、质量感,破除了传统水墨画略施 淡色的程式。他是从人类文化与艺术史的高度 观看传统,把自然和心灵视为创造艺术生命的 源泉。为中国画的革新探索作出里程碑的贡献。 他主张倡导艺术运动以安慰人心,激励民情。

革命画欣赏1

革命画欣赏1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 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 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 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 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 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 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 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 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 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 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 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 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 “神秘的微笑”。中所表现的那个愉快玩鸟的 小八路的形象,就完全来自于生活。它是以自 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是自己熟悉的,是有感 而发的。很多战争题材都是表现苦涩的,但我 认为“战地黄花也是香的”,这使人们看到生 活中美好。
作者介绍:王式廓(1911-1973)从小生长在农村, 具有像农民一样质朴的性格,参加革命后又长期和农 民接触。后又受过高等教育,就读于北平美术学院, 杭州国立艺专,上海美专。1935年赴日本考入东京 美术学校,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是具有 广泛文化素养的革命者,他在民族民主革命如火如荼 的战争年代里成长起来,特定的历史背景,个人经历 和所具有的才华,使他的艺术在稳健中跃动着激情, 在质朴中蕴含着深邃,在艰涩中透露着明朗与豁达, 而他的艺术表现的焦点,始终对准着我国现代史上贡 献卓著的淳朴的农民 .
《血衣》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
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 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 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血衣》中,无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 持字据的老汉,残废者或是青年民兵等等,每一形象,画家都 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都鲜明地洋溢着作者对主人翁的深厚同情 和热爱,对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 平。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生活中遭受过巨大不幸的妇 女,她的痛苦,哀伤和愤怒,都在形象的动态中表现出来。人 物再现的真实,更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更加表现出她久经磨 难的经历和刚毅的性格。画家从现实主义出发,用黑白对比的 手法,奔放粗犷的线条,对人物细节的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 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 真实再现了土地革命时期斗地主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两种阶级 矛盾冲突,画家的某种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 起到了教育作用。

中国革命历史画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分析

中国革命历史画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分析

中国革命历史画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分析赵焓亦,王军(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作者简介】赵焓亦(1993-),女,湖北荆州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军(1985-)男,湖北嘉鱼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绘画是描绘我国五四运动以来在艰苦的革命进程中的重要政治思想、重大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的绘画作品。

中国革命历史画的主要特征在于艺术性与思想性、政治性与群众性、记录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统一。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革命历史画在宣传政治思想、鼓舞革命士气、教育动员群众等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需要继承和弘扬。

【关键词】中国革命历史画;历史意义;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20)04-0061-03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绘画是描绘我国五四运动以来在艰苦的革命进程中的重要政治思想、重大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的绘画作品,是历史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革命历史画不仅真实地描绘了革命的发展,而且为政治宣传和革命教育进行了艺术化的再创作,使革命的现实主义和艺术的浪漫主义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征程中,中国革命历史画在宣传政治思想、鼓舞革命士气、教育动员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精神财富。

一、中国革命历史画的主要特征中国革命历史画在类型上与山水画和花鸟画有明显不同,同时在题材上与一般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虽然一般的人物画和风俗画能从某些方面反映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特定时期的精神面貌,但它们没有记录或表达真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总的来说,中国革命历史画的主要特征在于艺术性与思想性、政治性与群众性、记录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统一。

从《转战陕北》看石鲁山水画绘画语

从《转战陕北》看石鲁山水画绘画语

图1 石鲁 转战陕北
238cm×208cm
1959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59年,石鲁受中国革命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的邀请,赴北京创作并完成了以转战陕北为主题的革命历史画《转战陕北》(图1)。

此画是石鲁中国画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取材于1949年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毛泽东采取战略转移,暂时放弃延安转战陕北的历史事件。

画家匠心独运,创造了这幅有别于一般山水画题材的革命历史画。

一、《转战陕北》创作的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画家群体受苏联写实主义影响,写实观念逐渐在当时的人物画、山水画创作中体现。

1955年至1956年,石鲁连续出访了印度、埃及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古老文明给石鲁留下了深刻印象,使石鲁在如何对待中国文明艺术传统的问题上受到了巨大启示,开始对当时中国水墨画中的素描光影效果及美学概念化倾向进行反思。

50年代后期石鲁创作了《转战陕北》《沿河饮马》《东方欲晓》等一系列代表作品。

[1]12
二、从《转战陕北》看石鲁的写意观
(一)“以意命笔”的绘画观念
“艺术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而思维活动,又是勘探生。

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

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

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在漫长的革命历史中,红色美术家们创作的众多经典作品展现了无数无私奉献的英雄们的英姿和光荣事迹。

这些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向全社会展现了革命的艰辛与胜利,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一些革命历史上著名的美术作品,深入分析其创作背景和意义,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个红色美术欣赏的视觉盛宴。

一画:《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是伟大画家徐悲鸿的杰作之一,以独特的手法展现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及其战友在长征中的英勇和顽强。

画中,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士兵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仍然始终坚守原则,勇往直前,表现出了他们堪战抗敌的英雄气概。

这幅画的创作是在抗战初期,徐悲鸿被派往西南采风时完成的。

当时,徐悲鸿在山间欣赏到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及其战友,深受感动。

他决定展现他们的英勇和顽强,以表现中国人民在革命中的奋斗。

这幅画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同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斗争精神,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的艰辛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二画:《黄土地》在革命历史上,徐悲鸿的另一幅作品——《黄土地》,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幅画中,中国工农红军占据了全画面,背景是中国西北地区那片贫瘠的黄土地。

红军士兵们排成了整齐的队形,手持武器,显现出他们奋发图强、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

《黄土地》是在革命胜利后,纪念苏区的建立而创作的。

徐悲鸿看到了革命胜利后红军进驻苏区进行生产和建设的情景,深受感动。

他通过创作《黄土地》,表达了对苏区新生活的祝福和对中国人民在革命中所表现出的顽强和毅力的敬意。

这幅画向人们展示了苏区红军拼搏在黄土高原上的艰苦卓绝,并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为国家繁荣发展而奋斗的精神,是革命史上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红色经典:图说沈尧伊用一生画长征

红色经典:图说沈尧伊用一生画长征

红⾊经典:图说沈尧伊⽤⼀⽣画长征【翻拍与汇编】图说沈尧伊⽤⼀⽣画长征沈尧伊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1:⽑泽东 1994-1997年作(⽹络图⽚)沈尧伊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2 沈尧伊 1994-1997年作(⽹络图⽚)沈尧伊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3:刘少奇 1994-1997年作(⽹络图⽚)沈尧伊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邓⼩平 1994-1997年作(⽹络图⽚)沈尧伊1943⽣于上海。

画家。

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民⼤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兼擅油画、版画、连环画以及插图,且作品颇丰。

是⾃“⽂⾰”始⼀直活跃于画坛的颇有影响的实⼒派画家;⼀个忠诚、坚定、痴迷的“红⾊”⾰命主旋律画家。

沈尧伊油画《遵义会议-1》全图(184cmX504cm)1994-1997年作(本⼈翻拍画册)红⾊经典《沈尧伊历史油画作品》庆祝中华⼈民共和国成⽴60周年-画册《沈尧伊历史油画作品》主要是作者2006年以来⾰命历史题材油画的新作:组画《转折》和《在太⾏⼭上》。

作为过程展⽰,也收录了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主要历史画作品。

(洪哥警影本⼈2014-8-6从京东⽹购书该画册;以下全部图⽚由洪哥警影2014-9-28翻拍画册)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1 沈尧伊 1994-1997年作(本⼈翻拍画册)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1 沈尧伊 1994-1997年作(本⼈翻拍画册)⾛进遵义会议(摘要)——沈尧伊的创作笔记与作画⼩结油画《遵义会议》(184cmX504cm)是为中国⾰命历史博物馆创作的,从1994年8⽉起历时⼆年半,四易其稿,上画布⼜⽤了⼀半年时间。

创作之隙,也偶作⼩记。

现略加整理,以为⼩结。

⼀、透明度继1988年到1993年的6年间,我画了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共计926幅,其中有关遵义会议的26幅。

我与画稿⽂字作者王素谈到,要画⼀幅遵义会议全体与会者的肖像群体画⾯,即连环画的137幅,巍巍的⼩说《地球的红飘带》中关于遵义会议场景的描写基调,它后来成为油画《遵义会议》的基本格局。

新中国油画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回顾(图)

新中国油画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回顾(图)

新中国油画与重⼤历史题材创作回顾(图)△油画《南昌起义》黎冰鸿 1957年作△油画《南昌起义》局部黎冰鸿 1957年作新中国油画与重⼤历史题材创作回顾书画圈⽹—官⽅⽹站作者:陈明图⽚选辑:洪哥警影新浪博客新中国建⽴后的⼗七年中,以油画为媒介进⾏重⼤历史题材创作成为重要的创作模式,这有其特殊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20世纪50年代初,“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与⼯农兵相结合”成为⼴⼤艺术⼯作者的主要思想路线[1]。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符合马克思主义⽂艺思想,并适应于⼴⼤⼯农兵的美术形式,如新年画、连环画和政治宣传画等⼤量出现,油画因便于描绘现实,扩⼤宣传也格外受到重视。

由于在国际上受到美国等西⽅国家的敌-视和封-锁,以及中苏友好和建设新中国的现实需求,政府在政治上制订了“⼀边-倒”政策,这在⽂艺界也得到了响应,摹仿苏联油画成为中国油画家学习最主要的途径。

与此同时,欧洲油画特别是现代派绘画被排斥。

在创作实践上,为“宣传中国⼈民解放战争和⼈民⼤⾰命的伟⼤胜利”[2],反映重⼤历史事件、⾰命军事⽃争、社会主义建设的油画⼤量出现。

这些作品的语⾔和风格受苏联油画的强烈影响,总体特点是在⼿法上以写实为主,“避免⾮现实主义的形式主义”[3],在风格上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在重⼤题材创作中,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也是重要的⼀部。

关于油画“民族化”的讨论开始于1956年9⽉的“全国油画教学会议”,此次讨论经媒体发表后,在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在1958年掀起⼀个全国性⼤讨论的⾼潮。

与理论探讨相应的是油画家在实践上的探索。

以董希⽂、吴作⼈、罗⼯柳为代表的油画家创作了⼀系列“民族化”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汲取和融合了中国民间和传统的⾊彩和语⾔,既不同于苏派油画,也不同于民国时期油画。

这些油画探索为新中国重⼤题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影响到后来数⼗年的中国主题绘画创作。

董希⽂绘画的⾊彩问题⼀、新中国油画的特征与⾛向新中国油画与民国时期油画在名称、概念、题材、形式、及创作风格的来源上有很⼤的不同。

儿童红色革命故事绘本推荐

儿童红色革命故事绘本推荐

儿童红色革命故事绘本推荐一段段红色经典故事,记录辉煌,镌刻历史;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和孩子们一起重温红色经典。

《大郭小郭行军锅》《大郭小郭行军锅/长征绘本丛书》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了解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事情,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是非常有意义的。

大郭有一口锅,他用它给跋山涉水的战士们烫脚、煮饭、熬药……他非常热爱他的锅,于是人们就叫他郭大锅。

人人都也都离不开郭大锅的锅,都爱着它,可除了郭小锅。

郭小锅想有一支枪一门炮一把刀……于是连长就给了郭小锅一把军号,每逢战斗的时候郭小锅都吹响他的军号。

但是有一天飞机炸了,郭大锅用他的锅救了郭大锅。

没有了他的锅,红军战士饿坏了,夜晚特别黑,特别冷。

郭捡到一个金铜大锅,两人一起爱上了它。

飞机又来了,郭大锅扑向那口锅……郭小锅背起了他们的那口锅爬雪山,过草地……许多年后,郭小锅长成郭大锅。

作品用浪漫搞笑的语言表达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红军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

我从一个童真的角度,生动地向孩子们展示了长征中的一个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草原英雄小姐妹》改编自作家玛拉沁夫的同名小说《草原英雄小姐妹》。

蒙古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她俩利用假日自告奋勇地去放羊。

低垂的云朵流下一串串鹅毛大雪,呼啸的风扫过漫天飞舞的雪花。

一瞬间,暴风雪来了!龙梅和毓蓉急忙赶拢羊群,转身赶羊回去。

但是暴风雨和暴风雪就像一堵无形的墙,挡住了羊群的归途,羊群随风四处奔跑。

暴风雪很大,他们分不清方向。

他们只能通过地面积雪反射的光线来辨认他们的羊。

为了保护集体利益,两姐妹抗争了20多个小时。

寒冷、恐惧、饥饿、疲劳、责任感,都集中在这两个小女孩身上。

玉容晕倒在雪地里,奄奄一息。

幸好铁路工人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绵羊都安全脱险。

20世纪60年代,这两个勇敢的小女孩轰动了全国。

他们的事迹从内蒙古草原传遍了全国。

龙梅和玉荣的故事被改编成漫画、音乐剧、舞剧、电影等多种形式,把他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播到了全国人民的心中。

展现毛泽东开创安源革命运动的经典之作——油画《唤起工农千百万》赏析

展现毛泽东开创安源革命运动的经典之作——油画《唤起工农千百万》赏析

》红色文物HONGSEWENWU□黄领展现毛泽东开创安源革命运动的经典之作——油画《唤起工农千百万》赏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是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刻画和表现的重要内容,众多美术家以此为蓝本,精心创作了许多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油画,生动再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党史故事,留下了一幅幅精美的美术经典之作。

本文为大家介绍中国美术经典中的一幅党史油画——方增先油画《唤起工农千百万》,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广泛关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深切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范,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唤起工农千百万》画卷,解读油画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欣赏油画所采用的精湛技法,探寻油画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油画党史解读1921年秋冬和次年5月,毛泽东先后三次到江西安源进行调查研究,点燃安源革命火种,巡视和指导安源革命发展,制定适合安源革命斗争发展的策略方针。

1922年9月,毛泽东第四次来到安源,实地考察安源路矿能否发动罢工斗争。

其间,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安源党支部会议,讨论了当前的形势和对策,经全面考察安源实际情况和客观估量阶级力量对比后,认为组织安源路矿工人进行罢工斗争的条件已成熟,决定立即组织安源路矿两局工人罢工。

他指示安源党组织,在罢工斗争中必须依靠工人群众的坚固团结和顽强斗志,有勇有谋地领导工人坚持斗争,夺取胜利,并从安源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哀而动人”的罢工斗争策略。

毛泽东号召广大共产党员站在罢工斗争的前列,领导工人进行义无反顾的罢工斗争。

会后,中共安源地方支部依据毛泽东的策略,提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油画《唤起工农千百万》红色文物HONGSEWENWU的罢工口号。

1922年9月14日,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一万三千余名工人高举罢工猎旗,“罢工,罢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罢工口号响彻了整个安源山。

经过五天的罢工斗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与安源路矿两局签订了《十三条协议》,并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取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全国工运高潮中“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

军博《红色记忆》画册 红军题材油画大图赏析

军博《红色记忆》画册 红军题材油画大图赏析

军博《红色记忆》画册红军题材油画大图赏析军博《红色记忆》画册红军题材油画大图赏析——“洪哥警影”翻拍本人购于首都军博之藏书《红色记忆-军博馆藏油画经典1927-1949》画辑(洪哥警影-本人2009年9月购书于首都军博大厅书市单价188元/册)油画是艺术殿堂里璀璨的明珠。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一座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创作收藏了丰富的红色经典油画作品,用以宣传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军事博物馆从馆藏油画中精选我国老中青三代著名画家创作的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这一历史阶段的50来幅经典作品,并先后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深圳、河南等地巡回展出,还编辑出版了《红色记忆1927-1949军事博物馆馆藏油画经典》画册。

这些精心挑选巡展并出版的美术作品,以中国革命为题材,以油画为主要手法,涵盖我党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事件、会议,以及战斗场景,都有典型的油画作品进行刻画,再现了自“八一”南昌起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22年荡气回肠的革命奋斗史,以及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其中,沈尧伊的《八七会议》,刘国枢的《飞夺泸定桥》,高虹的《决战前夕》,陈逸飞的《攻占总统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经典画作均在展览和画册中亮相,这些作品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是艺术与历史、艺术与灵魂、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大价值。

军博红色军旅油画和红色记忆画册具有几大特点:一是作者多数为中国美术界和油画界的重要画家,如董希文、何孔德、陈逸飞、彭彬、高泉、高宏、靳尚谊等。

可以说他们引领了中国美术的一个时代。

二是这批参展的油画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每幅都是精典之作,其中许多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三是这批画作作为一个体系,完整展现了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历程。

四是有些作品的作者是作品历史的亲历者,作品凝聚了画家的真情实感,是历史的真实再现。

红色卡通ppt课件

红色卡通ppt课件
产业链延伸带来更多机遇
红色卡通可以与周边产品、主题公园、影视改编等产业链环节进行 深度融合,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机遇。
THANKS
感谢观看
强化故事性和情感共鸣
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故事性和情感共鸣的塑造,让观众在欣赏红色 卡通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和认同。
技术手段更新迭代
数字化技术应用
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如3D建模、特效 制作等,提升红色卡通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
交互式体验增强
通过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为观众 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交互式体验,增强红色卡通的吸 引力和趣味性。
产业化传播
开发红色卡通形象的衍生产品,如玩具、服装、文具等,拓展其商 业价值和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03
红色卡通故事解读
故事背景及情节梳理
1 2 3
革命历史背景
红色卡通故事往往以革命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 讲述革命斗争、英雄事迹等内容,展现革命精神 和爱国情怀。
故事情节概述
红色卡通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通常以革命 斗争为主线,穿插着英雄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感人 事迹。
中性形象
以普通士兵、群众等为主要原型, 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描写,展现 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成长和转变。
形象塑造方法
原型分析
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 原型人物的性格、经历、事迹等,
为形象塑造提供有力支撑。
艺术加工
运用夸张、变形、象征等艺术手 法,对原型进行加工和提炼,创 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刻寓意的
21世纪以来,红色卡通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的创作 手法和题材,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作品。
红色卡通的意义
传承红色文化

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现实意义

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现实意义

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现实意义作者:任文慧来源:《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05期摘要:1950年,艺术家胡一川创作了油画作品《开镣》,作品《开镣》是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

革命志士虽担负沉甸甸的枷锁,依旧坚毅地与对手作斗争。

本文根据该作品,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与分析。

在如今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开镣》仍具备现实意义。

关键词:胡一川;《开镣》;现实意义历代的艺术传承表明,对往昔岁月的描绘在中国艺术界占据着崇高地位。

置身于20世纪50年代初,南京率先建立了专攻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集体,与此同时,中央美院在徐悲鸿的领导下,也如期地圆满完成了文化部所托付的美术创作任务。

如王式廓的《井冈山会师》《参军》,徐悲鸿的画作《人民慰问红军》,还有胡一川的《开镣》等佳作,均集中展现了当时艺术家们对于历史题材的艺术阐释。

对艺术家来说,在当时的历史阶段,主题性艺术创作对艺术家也是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

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艺术从业者都展示了中国油画的强大实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秩序和经济发展的迅速恢复,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士气,同时艺术工作者也积极行动。

他们用画笔去歌颂新时代,艺术家的身份在渐渐淡化,政治传播成了艺术家们当时阶段的主要任务。

自1949年起,中国的革命历史陈列馆邀请了许多杰出艺术工作者进行创作,内容以革命历史为主题。

这一时期的诸多绘画作品,都在再现历史与讴歌现实。

其中胡一川的《开镣》在这一时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历史题材作品具备三方面的特征。

一是叙事性,历史题材的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处于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或文化环境之中,具备描述事件的特性。

二是教育性,历史题材往往具备弘扬和宣传的教化意义。

三是公共性,历史主题作品一诞生便是为大众所共赏,这些艺术画作多在博物馆等公众空间中展出,负有传递视觉艺术文化的使命。

故而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在当今仍有非凡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抗击日寇及民族解放斗争刚刚落幕,美術工作者迎来了少有的政治环境风清气正的阶段,民众得以安居乐业。

十大红色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十大红色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红⾊经典绘画作品赏析1、靳尚谊《⽑主席在炼钢⼚》此画创作于1969年,是当时靳尚谊个⼈完成的唯⼀⼀张⼯业题材的油画,“看着这张画,就像⾯对历史,画中的⼈物充满⾰命的简单性,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2、沈尧伊《⾰命理想⾼于天》《⾰命理想⾼于天》创作于1975⾄1976年。

画家沈尧伊创作此画时,正值青壮年时期,据画家亲述,出于对于长征精神的⽆限向往和崇拜,1975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征题材的创作,并⽤3个⽉的时间,重新⾛了⼀趟长征路,归来后即创作了这幅油画。

3、陈逸飞《黄河颂》《黄河颂》创作于1972年,是陈逸飞早年成名作品中第⼀幅独⽴创造的巨幅宽银幕式油画。

当时陈逸飞仅25岁,担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

这幅作品1977年在全军美术展上⾸次公开露⾯,作品的构图、⾊彩以及⾼超技术引起了美术界⼴泛关注,也是陈逸飞“⾃认为最得意的作品”,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4、《幸福渠》该作品创作于1974年,由陕西省⽂化局美术创作组集体完成、刘⽂西主要执笔,作为重要⾰命历史创作参加《庆祝中华⼈民共和国成⽴⼆⼗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幸福渠》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法,反映上个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书记处⽑泽东等领导⼈在延安枣园居住期间,领导全党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产运动。

此作⼀经⾯世,便⼴为流传,红极⼀时,成为美术展览的代表作品,亦是刘⽂西⼈物画创作的巅峰之品。

5、吴作⼈的《战地黄花分外⾹》吴作⼈博物馆级巨作《战地黄花分外⾹》创作于1977年。

6、李可染《长征》作品中,景物横向展现,重⼭叠积,如⽝⽛⾼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

红军队伍沿狭窄⼭路从左往右横越画⾯。

画家成功地将⽑泽东诗词中的⾰命豪情与浪漫⾊彩视觉化。

画中⼭体以浓墨重⾊写成,块⾯厚实稳重,以留⽩形成的⼭路、⽔道穿插其间。

从深浓墨⾊过渡到留⽩,⾊调的明暗变化,平衡了画⾯厚重的体积感。

全幅结构规整,笔墨精严,⽓象万千,是⼀帧⽂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意义结合的精品佳作,是新中国美术史中的⾥程碑,也是画家个⼈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作。

2024版幼儿园红色故事绘本

2024版幼儿园红色故事绘本

运用生动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色彩表现,营造 出具有感染力的视觉效果。
结合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和场景设计,增加绘 本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注重细节刻画和情感表达,让儿童在欣赏画面 的同时感受到红色故事中的情感内涵。
2024/1/29
9
寓教于乐,传递正能量
在讲述红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 教育元素和道德观念,引导儿童
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培养担当精神
02
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应该勇于
担当、积极作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激发奋斗动力
03
红色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和奋斗精神,可以激发幼儿的奋斗动力
和进取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努力奋斗的精神。
22
06
总结与展望
2024/1/29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外来侵略和内部动荡,人民生活在
水深火热之中,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0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24/1/29
03
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024/1/29
主题思想
通过张嘎的抗日经历,展 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 中的英勇顽强和民族自豪 感。
绘本特色
以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文 字,再现了战争年代的艰 苦生活和人民的抗战精神, 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12
《鸡毛信》
故事背景
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海娃 在送鸡毛信的途中与日本鬼子斗智斗 勇的故事。
意义和价值。
邀请家长进课堂,与幼儿共同分 享红色故事,形成家园共育的良

革命历史画的新突破——《太行烽火》的创作启示

革命历史画的新突破——《太行烽火》的创作启示

将} 皮严 重削 弱。 不过 ,伴随 着革 命历 电题 材 众深 化对 其认识 。 作为 历史的展 示 著, 艺术 景 的 再 现 。
绘 画取 得的 巨大 成就 ,问题也 悄然 出现 ,即 家 应发挥 艺术想 象 ,创造性 地赋 予 历史以 乍
与此 同时 ,其 他 题 材 的 绘 画却 在 不断

缓慢 而 迟滞 。这 ・ 状 况 山地 规 的思 维 与想象 ,可以说 ,创 作者以 探索 的 更是埘 不 时 段特 定情境 的 f J ‘ 1 。较 之 j : 定 尊 承* 命 史题 材 的真 姿 态将 历 史画的 艺术表 现推 到 r一 个全新 的 格 某一 历 l 史场 景的 【 I 听 面, 《 人 行烽 火》时 空

体 验 感受 ,展现 与时 俱 于 大胆尝 试新的 绘 画语 言 ,从 而巧 妙地找 到 r 史 画突 破的 关键 。这 说 明 ,虽然 历 电画
历 史时空的 历
表现手 法。
质? 如f ¨ 『 拓 腱刨 f 乍 思 维 ,超越 已
丰满 体的时 交错 ,源 于阿家 对画 面
: 各种 现 r法 , 艺术 面貌 ¨新 月 惊 叹 与思 忖 :历 史画 原 来 也 可 以 这 样 画 !

从破侵略 到奋 起抗 爷 ,
至胜 利 ,完整的 历
下, 啦命『 J j 史题 材绘 画的 ■法 创
太行烽 火》以其 整 体效 果刷 新我 们墨守 成 史时 序得 到陈 述 , 一 个个 历史戡 面的呈现 ,
恢 宏的革 命 历史题 材绘 画经典 ,一部 新 中 面 的 再 现 者 , 艺术 家应 熟 知 历 史、解 读 历 题 材绘 画的心理 期待 已 出现 一种 定势 ,即会 美术 史无疑将 会 失色 不少 ,历 史的 重 感也 史 ,赋 予历 史事 件思 想与精 神的 内涵 ,使观 直接对 应干对 某个 历史事 件的定 格与 历 史场

评罗工柳的革命历史画创作——兼论革命历史画的艺术特征

评罗工柳的革命历史画创作——兼论革命历史画的艺术特征

作者: 张蔷
出版物刊名: 新美术
页码: 7-10页
主题词: 革命历史;创作年代;罗工柳;兼论;艺术构思;井冈山时期;油画创作;延安时期;全山石;
写实手法
摘要:油画家罗工柳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革命历史画创作的一位著名画家。

一九五一年创作的《地道战》,是他从延安时期开始的木刻创作转向油画创作的处女作。

一九五九年,他与全山石合作完成了《前仆后继》。

一九六一年,以井冈山革命斗争为背景创作的三幅作品又相继献给了观众,即《井冈山》、《上井冈山》(与全山石合作)和《毛主席在井冈山》。

除《前仆后继》一幅没有发表过,其它四幅画曾在美术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画面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 行
• C 为了表现爆炸恐怖的气氛,整幅图画只 用 黑白灰三色,体现了画家的爱憎。
• D 毕加索是一位抽象派大师。
习题
• 2《开国大典》并不是照相式地复原的情景,而是 作者作了大胆的强调与删改后的结果,作者的这 种行为是( C )
• A 一种违背事实真相,不尊重艺术,不热爱祖国 的表现。

1945年9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侵华
日军签降仪式在南京举行。在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
作品展上,南京军旅画家陈坚创作的《公元一千九
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获得金奖。这幅
高2米、宽6米的巨幅油画场面宏伟,气势磅礴,艺
术地再现了1945年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庄
严时刻。看过这幅作品的人都说,它不仅真实记录
鉴赏美术作品
革命历史绘画
• 教学目标:
• 学会鉴赏革命历史绘画,了解油画 艺术不同的语言特色。
• 教学重点: • 分析中外重要的经典革命历史画。
革命历史绘画的鉴赏
• 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 • 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
(手法、色彩、构图) • 作品表达的精神和主题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手法:运用了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以 变 形、
• B 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体现了作者对主要领导人 的热爱。
• C 是一种艺术性的处理手法,为了作品所要体现 的主题思想而服务
• D 是一种无意识下产生的偶然性,纯属“无心插 柳柳成荫”
扩展欣赏: 罗工柳《地道战》 1951
董希文 长征 1957年
刘国枢《飞夺卢定桥》 1957年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1959年
陈逸飞 魏景山《占领总统府》1977
钟涵 延河边上 1963年
刘春华早于1967年绘制
《毛主席去安源》
• 《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最 重要的是表现毛泽东青年时代 的形象和思想。为了突出主题, 作者在构图上把毛泽东的形象 安排在中心位置。在动态处理 上,让毛泽东的每一个微小动 作都有一定的含义:稍稍扬起 的头和稍稍扭转的颈部,表现 毛泽东不畏艰险、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 精神;紧握的左手,表现毛泽 东争取解放全国人民的雄心壮 志和必胜信念;右手挟一把雨 伞,说明毛泽东风里来,雨里 去,为革命不辞辛苦的工作作 风...
硝烟已散 精神永存
• 硝烟早已散尽,和谐和幸福洋溢在人们的 周围。当提起60多年前那场反侵略的正义 战争,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于是,人们 以各种形式来谴责侵略、缅怀先烈、慰藉 英灵、呼唤和平。这里就有肩负民族使命 的画家,他们和亿万善良的中国人民一样 有一颗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心。他们的 情感是真挚的,他们的眼光是敏锐的。他 们用自己手中的笔,揭露法西斯侵略者的 恐怖与狰狞;呼唤和平。
了珍贵的历史瞬间,更重要的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
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作品的背
后,画家陈坚付出了十年的心血,其间的机缘和艰
辛让人叹为观止。
习题
• 1毕加索反映战争题材的作品《格尔尼卡》 悬挂在联合国大厅中。下列对这幅画的论 述不正确的是:( D )
• A 画家运用了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 和 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方 法。
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 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 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构图:画面由几组场面和人物构成。 色彩: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 黑白灰色块造 成画面阴郁、恐怖,不规则的 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 和 动乱的感觉,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 剧气氛。
• 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 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 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鲁迅论美术》
古元《减租会》 1943年
董希文《开国大典》 1953年
• 手法:民族风格吸取中国民间美术和传统
重彩画的特点
• 构图:新年画的构图突出主要人物
• 色彩:新年画的色彩喜庆的气氛(蓝、红)
陈坚《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2003
陈坚获金奖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 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