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嵇康
嵇康的生平是怎样
嵇康的生平是怎样嵇康,一曲《广陵散》弹响他的名声,是魏晋一位大学者,向往追求自然,传世名篇更不在少数。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嵇康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嵇康的生平简介嵇康,生于公元223年,字叔夜,死于公元262年,享年40岁。
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兼具诗人的同时他也是个有思想,有作品的思想家和音乐家。
在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了他和他的母亲和哥哥。
据他人形容嵇康还是一位身材伟岸,英俊潇洒的大美男,有人还以为他是神仙,由此可见,他定是一个风姿绰约的不凡之人。
嵇康信奉老庄的思想,他更是老庄思想的践行者。
他追求自然,隐居于上林之中,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堂堂一个大学者竟然开始在树下打铁,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他远离官场的尔虞我诈,远离权贵享受当下的生活,他的朋友山涛给他推荐官职,他气恼朋友不理解他心中所向,写了份绝交书,从此与他绝交。
他过于耿直的个性其实也并不适合在官场,有一次朝中权贵司马昭的手下钟会声势浩大的来找嵇康,嵇康忙着打铁无暇理会,钟会遭到无视,很是气愤,在后来一次嵇康为友申冤的时候,钟会借此机会陷害嵇康,嵇康下狱,在临刑前,上千的学生在刑场请求饶恕嵇康,由此可见嵇康的号召力,他的人格感染力。
在最终弹毕一首《广陵散》就被行刑。
嵇康怎么死的嵇康一生放荡不羁追求自由,不重名利,终日放浪形骸,与志同道合者游历于山水间,很是逍遥自在。
确切的说是他的死是因为得罪了小人。
嵇康隐居乡下,但是才名早已名满天下,经常有很多名人会来拜访他。
当时担任校尉的钟会慕名来拜见嵇康,他声势浩大的到了嵇康家门口,自认为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去看望一个平民百姓,嵇康应该是受宠若惊,会来接见自己。
没想到此时正在打铁的嵇康根本无暇理会钟会,愣是让钟会干巴巴的等着,没过多久便气呼呼地走了。
自此后钟会便记下了这个仇。
有一次,嵇康的好友被人诬告说是不孝,嵇康为其辩护,没想到也被司马昭关了起来,而这个钟会正是司马昭的下属,他小肚鸡肠还记着之前的仇,就在司马昭耳边吹风,污蔑嵇康,导致后来司马昭要杀嵇康。
嵇康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注释】
1. 谯国铚人:指嵇康出生在谯国铚县,即今安徽省濉溪县。
2. 会稽上虞人: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省上虞市。
3. 以避怨,徙焉:因避祸而迁徙到铚县。
4. 嵇山:位于铚县,因嵇康家族而得名。
5. 命氏:以嵇山为姓氏。
6. 太仆、宗正:官职名称,太仆掌管车马,宗正掌管宗族事务。
7. 孤:幼年丧父。
8. 远迈不群:才华出众,与众不同。
9. 龙章凤姿:形容嵇康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10. 天质自然:天生具有自然之美。
11. 恬静寡欲:性情淡泊,不追求名利。
12. 含垢匿瑕:宽容待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
13. 宽简有大量:性格豁达,胸怀宽广。
14. 《老》《庄》:指《老子》《庄子》,道家经典。
15. 中散大夫:官职名称,为中散大夫。
16. 修养性服食之事:修养身心,注重饮食。
17. 导养得理:养生之道。
18. 安期、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
19. 君子无私:君子无私欲。
20. 矜尚:自以为是。
21. 名教:儒家教义。
22. 越名教而任自然:超越儒家教义,顺应自然。
23. 审贵贱而通物情:审视世间万物,通晓事物之情。
24. 物情顺通:顺应事物之情。
25. 无措:不拘泥于形式。
26。
嵇康养生论原文和解读
嵇康养生论原文和解读1. 嵇康的养生论原文那可真是太精彩啦!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健康生活的新认知大门。
比如说“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这不就像是说我们的精神对于身体,就如同国家有个英明的君主一样重要嘛!我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2. 你知道嵇康养生论里说的“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吗?哎呀呀,这简直就是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呀,就好比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绿洲,多棒啊!我们是不是也该学学呢?3. 嵇康养生论原文里提到“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这可太有道理了!这不就跟我们追求那些虚名浮利会损害我们的品德一样嘛,就像追着风中的羽毛,最后可能啥也没得到,还累得够呛,是不是该好好想想呀!4.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中的这句话真让人深思啊!这不就像是在告诉我们要活得豁达,不要整天忧心忡忡的,像无忧无虑的小鸟一样自由飞翔不好吗?5. 嵇康养生论说“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哇塞,这听着多玄乎呀!但仔细想想,不就是让我们放下过多的欲望才能真正快乐,不执着于生命本身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嘛,就像松开紧握的沙子,反而能拥有更多呀!6. “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看看嵇康养生论的这句话,多形象啊!这不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是相互依存的嘛,就像鱼和水一样,谁也离不开谁,多有意思呀!7. 嵇康养生论里还有“善养生者……则邪不能害”,哎呀呀,这就是提醒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呀,就像给自己穿上一层坚固的铠甲,那些坏东西就没法侵害我们啦,是不是很有道理呢?8. “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嵇康养生论里这话可真是让人警醒呀!这就好像是在说那些不健康的饮食会伤害我们的内脏,就像给身体埋下一颗颗炸弹一样,吓人吧!我们可得注意饮食呀!9.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嵇康养生论的这一观点多深刻呀!这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被外界的东西扰乱内心,要让自己的精神保持纯净呀,就像在浑浊的水中找到那股清泉,太难得了!10. 嵇康养生论真的是充满了智慧呀!我们要好好去研读和理解。
嵇康
嵇康:含道独往,弃智遗身一、嵇康档案:嵇康(223-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
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的父亲嵇昭,曾担任治书侍卿史职务。
嵇昭早亡,嵇康靠母亲和兄长嵇喜抚养长大。
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非长渊博。
二、成就概说1、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的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2、嵇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3、他的诗的水平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4、嵇康不但才华出众,而且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晋书—嵇康传》称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然自成。
”这个可以说嵇康是个美男子了,见到他的人都说:嵇康风度潇洒,清朗挺拔。
还有人说:潇洒的像松林中的风,清高而舒缓绵长。
朋友山涛说:嵇康的为人,刚正如孤松独立,他的醉态如玉山崩塌。
三、生活背景:嵇康二十岁的时候,被曹操的儿子曹休看中,曹休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此嵇康成了魏朝皇室的宗亲,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嵇康的仕途非常顺利,不久就做了郎中后来又做了中散大夫。
入京为官,令嵇康非常兴奋,他知道,理想壮志的实现只有通过仕途才能实现。
但是不久他就失望了。
当时,魏明帝曹睿已死,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曹芳,典型的浮华派公子哥何晏当了吏部尚书。
曹爽和这些人混在一起,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为所欲为。
嵇康看清楚了,此时的曹魏集团,已经失去了早年的雄姿英发,变得飞扬跋扈。
他更明白,司马懿决非庸碌之辈,而是一个老谋深算,内藏祸端的人物。
他预感到一场撕杀将不可避免。
为了避开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正始十年,司马懿突然发动了“高平岭之变”摧垮了曹爽集团,掌握了朝廷的大权。
嵇康《琴赋》解读
嵇康《琴赋》解读展开全文分享《青春》传播文化嵇康是魏晋时代的名士,“竹林七贤”之一,“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凭“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的才学倾倒众多名士英杰,他以“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独茕于当时庸碌之辈。
嵇康一生勤奋著述,文风犀利,泼辣洒脱,他的诗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较高地位,“心写心声不失真”是稽康诗文最突出的特点。
他的赋作保存下来的只有一篇《琴赋》,其余如《酒赋》、《白首赋》等则早已亡佚。
清人何焯在《文选评》中给《琴赋》相当高的评价:“音乐诸赋虽微妙古奥不一,而精当完密、神解入微,当以叔夜此作为冠。
”在这篇赋作中体现了稽康极高的音乐素养和文学艺术才华,以及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嵇康与琴嵇康在音乐方面造诣非凡,从小喜欢音乐,并对音乐有特殊的感受能力,他欣赏的领域相当宽泛,既有《白雪》、《清角》、《清徽》等古代名曲,也听《东武》、《太山》、《鹿鸣》等当时之调,可谓对音乐一往情深,不仅对音乐有深刻的领悟和理解,还通晓多种乐器。
向秀《思旧赋》云,“嵇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他精于笛,妙于琴,还善于音律。
陈旸《乐书》云:“昔人论琴弄吟引,有以稽康为之者,《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之类是也。
”这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现存《长清》、《短清》谱见于明朱权的《神奇密谱》,《长侧》、《短侧》见于明汪芝的《西麓堂琴统》。
此外,还有《玄默》、《风入松》、《孤馆遇神》等琴曲,相传也是他的作品。
在嵇康的音乐生活中,琴与其结合得最为密切。
嵇康与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不可分离的。
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叙生平志向:“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晋书·嵇康传》称他“常修养性服石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他对琴及琴曲的嗜好,在后世的稗官小说中似乎都凝聚在了《广陵散》。
广陵是郡名,在今江苏淮阴、高邮一带;散是曲名,《广陵散》其实就是广陵地方的曲调。
嵇康留下的精神品质
嵇康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他留下了许多令人钦佩的精神品质。
以下是一些嵇康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1.追求自由:嵇康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他反对虚伪的礼教和
封建制度对人的束缚,倡导自然、真实的生活。
2.坚守原则:嵇康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和价值
观,不为权势和利益所动摇。
3.博学多才:他通晓文学、音乐、玄学等多种学问,展现了
广博的知识和才华。
4.率真洒脱:嵇康性格率真,不拘泥于世俗的规矩,他的诗
文和行为都透露出一种洒脱的气质。
5.刚正不阿:嵇康面对权贵的压迫和不公,毫不退缩,敢于
直言,表现出坚定的正义和骨气。
中国古代人文素材运用与解读:嵇康和范雎
中国古代人文素材运用与解读:嵇康和范雎◎人物档案人物:嵇康身份: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治书侍御史嵇昭之子,竹林七贤之一。
成就: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又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
今有《嵇康集》传世。
◎人物轶事1. 狂放任性嵇康豁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
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
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
名士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
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钟会陷害嵇康时,给他安上的众多罪名中就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一条。
2. 隐于竹林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
《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晋书·嵇康传》写道:“(嵇)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3. 鄙视权贵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
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
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
《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
嵇康PPT
康 的 性 格
嵇康主要作品
《与山巨源绝交书》
《养生论》 《琴赋》
《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
解 足 下 , 并 以 为 别 。 嵇 康 白 。 此 。 既 以 献 。 致 , 疏 , 欲 疾 相 而 如 已 意 亦 子 者 狂 于 门 , 以 可 其 。 意 , 芹 。 发 其 期 黄 全 , 乃 长 使 以 此 。 。 也 不 以 , 见 之 之 而 美 也 , 必 途 可 自 营 。 然 , 能 , , 。 足 生 , , 王 岂 事 不 似 区 勿 区 背 于 此 之 登 。 离 能 耳 之 贤 疏 人 下 有 炙 至 旦 迫 共 耳 , 欲 而 言 能 离 日 之 粗 得 矣 平 欲 乏 足 虽 快 不 一 。 愿 , 有 , , 尊 野 人 重 怨 益 ! 若 趣 所 困 , 得 独 今 潦 倒 官 愿 毕 说 陋 巷 病 十 多 年 , 陈 守 况 复 女 。 真 多 病 不 淹 可 , , 如 吾 为 所 近 之 荣 华 不 知 欲 , 志 阔 但 愿 , 皆 旧 过 曲 旧 叙 今 成 人 凄 切 常 。 此 吾 无 矣 之 至 非 欢 自 共 为 哉 , 贞 余 年 。 若 , 最 喜 亦 下 , 不 一 耳 度 ; 此 人 皆 惟 足 置 琴 亲 言 及 , 自 。 称 保 贵 广 快 以 俗 情 用 耳 不 , 弹 时 与 可 , 未 意 , 何 ; 之 杯 孙 , 如 八 岁 之 欢 兄 才 为 若 切 事 时 嬲 一 益 下 若 酒 子 浊 养 此 良 男 年 母 , 失 教 顾 三 新 吾
献 。 学 史 作 出 了 巨 大 文
国 文 , 著 作 等 等
散 还 留 下 了 无 数 , 为 贡 我 的 秀 优
他 及 对 现 实
愤 诗 》 都 的 抒 不 满 的 理 想 《幽 他 》 发 军 入 才 秀 《赠
嵇康的人生哲学
嵇康的人生哲学【摘要】嵇康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人生哲学包含了深刻的思考和洞察。
他的人生观强调个人修养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以达到心灵的升华。
嵇康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坚韧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他的人生智慧体现在对人生真理的探求和对世界的理解,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嵇康的人生信念坚定不移,他相信只有持之以恒和坚定信念,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嵇康的人生实践以行动和实践为重,他主张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嵇康的人生哲学体现了一种平和、坚定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关键词】嵇康、人生哲学、人生观、人生态度、人生智慧、人生信念、人生实践、总结1. 引言1.1 嵇康的人生哲学概述嵇康(223年-263年),字安期,号少卿,汉末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文学家。
嵇康在其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同时也表现出超凡的人生哲学思考。
嵇康的人生哲学强调修身养性,笃行仁义,追求真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交流。
他的人生观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主张以仁爱和道德来面对世界和生活。
嵇康认为人生在世应当明礼达义,宽宏大量,不为功利所累,不为名利所惑,如此才能维持内心的纯真和高贵。
他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持之以恒的修行和学习,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人格风范。
嵇康的人生哲学体现了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探索,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道德伦理的高度追求。
他的思想启示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和挑战时要保持一颗宁静、坚定和善良的心,以真诚和勇气去迎接人生的挑战,做一个对得起自己内心和良知的人。
2. 正文2.1 嵇康的人生观嵇康的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把握上。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道德、充实和美好,而非轻浮、浮华和纷繁。
在他看来,人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善美,追求精神的升华和境界的提升。
他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注重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情感、有智慧的人。
世说新语中嵇康的人物形象
世说新语中嵇康的人物形象1. 引言在《世说新语》中,嵇康可算是一颗闪亮的星星。
他的形象,不仅有点儿“古怪”,而且十分吸引人,仿佛那种独特的个性总能让人忍不住想多了解他几分。
要说这位才子,简直是个“才子加怪才”的组合。
他一方面是个文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另一方面又是个顽皮的思想者,总是跟世俗的规范对着干,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 嵇康的个性2.1. “我行我素”的叛逆精神说到嵇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那种“我行我素”的叛逆精神。
你瞧,他对那些所谓的权威根本不在乎,简直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典范。
他不屑于迎合世俗,不论是交朋友还是写诗,都是凭自己的兴趣来。
他写的那些诗词,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表达,真是“有心则灵”。
所以,他在那群士人中显得格外扎眼,让人一见倾心。
2.2. 对音乐的执着除了性格,嵇康对音乐的执着也是让人钦佩的。
他弹琴的样子,仿佛在跟天地对话,心灵的旋律让人沉醉。
就像古代的“琴瑟和鸣”,他用音乐表达情感,打破世俗的束缚。
他的音乐不仅是音符的堆砌,更是一种灵魂的宣泄。
每当他拉起琴来,周围的朋友们都是目不转睛,仿佛连空气都在为他驻足。
可以说,嵇康的音乐才华,简直让人赞不绝口,真是“乐不思蜀”。
3. 嵇康的友情3.1. 交朋友如饮水在朋友的选择上,嵇康同样有着自己的标准。
他可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聊聊天,而是非常讲究。
他交朋友就像喝水,得找合适的水源。
他和阮籍的关系就很好,彼此都是“心有灵犀”。
他们一起谈论人生,讨论诗歌,简直像两位“知己”,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样的友情,真是难能可贵,像是“千金难买”的缘分。
3.2. 对朋友的忠诚而且,嵇康对朋友的忠诚简直让人动容。
他不怕得罪权贵,宁愿为朋友两肋插刀。
他曾经为了朋友的冤屈,勇敢地站出来,真是“肝胆相照”。
这种情义,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尤其珍贵。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让朋友感激涕零,更在整个文人圈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们都知道,有嵇康这样的朋友,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嵇康的名词解释
嵇康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嵇康(223年-263年)被誉为才子佳人,他的诗文才华出众,深受崇拜。
嵇康名世,字君平,豪爽正直,开朗豁达,他的一生象征了自由思想和追求艺术上的独立。
本文将围绕嵇康这一名词进行深入解释,并探讨他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
嵇康这个名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可以说无比重要。
他是东晋文化的佼佼者,师法老庄,倡导自由思想,提倡个人独立,反对墨守成规。
他的诗文中流露出的豪放不羁和追求真理的执着,深深地吸引了许多后来的文化人士。
嵇康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在三国时期国家分裂,民不聊生。
但他却以豪情激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
他以诗人的眼光审视世界,以文人的姿态追求人生意义。
他善于抓住生活细节中所蕴含的哲理,用尖锐的笔触揭示人性的丑恶和责任的重要。
嵇康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当时社会时政的方方面面。
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深入人心,他的作品充满自由、浪漫和反叛的气息,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琴赋》,这首诗歌不仅是对音乐的热爱之情的表达,更是对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反思。
他在诗歌中描述了他如何通过音乐来追寻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以及逃避尘世的烦恼。
嵇康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政治抱负的人。
他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感到不满,在他的一系列政治论文中,他对官僚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并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正是由于他的思想观点引起了当权者的不满,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嵇康的名字成为了后来文化界对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的象征。
他的作品被后世文人广泛传颂,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当时的文人雅士们无不崇拜他的才华和胸怀。
他的思想和理念也深刻影响了后世文化人士,激发了许多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文化运动。
在嵇康的名字下,凝结着对自由、真理和美的不懈追求。
他的诗文才华超群,意蕴深远,具有时代的特殊背景和独特的个性特点。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简论嵇康《声无哀乐论》思想
简论嵇康《声无哀乐论》思想1. 引言1.1 嵇康的背景嵇康(约223-263年),字安期,汝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省栾川县)人,东晋末年著名文学家、音乐家。
嵇康自幼聪颖,博学多才,喜好音乐。
他在南阳时结交了许多文学家和音乐家,培养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音乐造诣。
嵇康的才情被当时的文士所称道,被誉为“江东才子”。
嵇康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也非常突出,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七言绝句见长。
他的诗歌清新脱俗,富有音乐感和韵律感,常常表现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感慨和思考。
嵇康还著有《声无哀乐论》,在论述声音的美学理论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嵇康是一位多才多艺,才情横溢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的作品在当时享有盛誉,对后世的文学与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声无哀乐论》的出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古代文论家嵇康的一篇论文,大约成书于东晋时期。
这篇论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论兼论文艺美学的著作,被称为“论文大家”“齐物论”以来最重要的文论之一。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探讨了声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揭示了声音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美学观点。
这篇论文对当代文学研究和音乐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嵇康的声音美学思想及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正文2.1 嵇康对声音的理解嵇康认为,声音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振动。
他将声音分为哀乐两类,认为哀乐是声音的本质。
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提出了“声无哀乐”这一观点,强调了声音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嵇康认为,声音本身并没有喜怒哀乐之分,只有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情感波动时,声音才会被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
他认为,要理解声音,首先要摒弃主观的情感倾向,客观地接受声音本身的存在。
嵇康认为,声音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不应受人的主观情感干扰。
在嵇康看来,声音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美,它超越了言语的界限,可以直接触动人的心灵。
他认为,声音之美在于它的纯粹性和中立性,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沉浸于声音之美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谈嵇康
谈嵇康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其独特的思想见的。
我认为他的思想中更多的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嵇康说过“老子、庄周,吾之师也”,这表明他对老、庄的服膺。
而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性情,志趣,更多的是倾向于“无为”。
首先,从他的文学创作来说:他的文字风格大多受老庄影响,表现的是超脱,追求自然的心境。
从其嗜酒如命就能看出他性格中得不羁和洒脱。
从他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嵇康那种对于权贵的鄙弃,他所追求的是,是个人由里到外的自然表露,一种真性情的抒发。
然后,从他的思想来说:嵇康是一个醉心玄学的人,可以说是到了痴狂的地步。
嗜酒,抚琴,吟诗,作文。
个性洒脱,即使衣衫凌乱,散发宽袍,却依然显现出他的高洁。
他爱好打铁,放逐自我。
打铁累了时,就宽带在池塘里洗澡。
那是一种潇洒生活的体现。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嵇康就这样着一袭青袍,独立于物外。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他思想的精华,一个“任”字便道出崇尚自然,寻找自由的志趣。
最后,从他的为人处事来说:嵇康将自己的真性情发挥到极致。
他可以一次次拒绝钟会的邀请,将权贵视为无物:他也可以为了朋友赴汤蹈火,以“绝交不出丑言”的君子风范表达自己的失望。
他更关注的是自身情感的释放,不会为了权位而阿谀奉承,不会为了富贵而放弃本真。
从一言一行中,嵇康体现出的超然物外的自在,正是老庄所想要表达的。
嵇康的言行都和儒家所讲的入世相差很大,儒家推崇入世,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平天下”是终极目标,而嵇康更喜欢那种自由,摒弃官场的生活。
但又不得不说嵇康的骨子里还是有着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一是他对于曹魏集团的“忠”,在与曹魏集团联姻后,他的观念中已将自己与曹魏当做是一体。
所以即使在于大趋势相悖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与司马氏对立。
其二是“孝”,嵇康本人是很重视家庭和父母的。
在被母亲和兄长的抚养中,他希望的是家庭的和睦。
其三是“义”,他对于朋友是真正做到了讲义气,在生和义中,他选择义,也就意味这选择了对于朋友的维护。
解读嵇康生死
解读嵇康生死——生得其所,死得伟大作者:李槐勇引言伟大人物嵇康,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
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
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
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
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
嵇康的死源于两封绝交书(一封《山巨源绝交书》,写给山涛的,另一封涉及一庄桃色事件,是写给制造者吕巽的。
)给当权者司马集团和小人钟会留了除去他门路,另外也和嵇康的生活背景有关(嵇康娶了曹操儿子曹林的女儿长乐亭主为妻(一说是曹林的孙女),属于曹党,故为司马氏所不容。
他一向偏向曹氏,从不过问篡权小人司马氏)。
由于嵇康的死,让《广陵散》成为了世间只绝唱!也使我们中华文化丧失,是文化发展方面的缺陷。
一、嵇康的生平1,嵇康的介绍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铚人。
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公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并有一子嵇绍。
嵇绍被其父于狱中交付与山涛抚养,并且被山涛推荐为官,但他的为官之道与其父亲截然不同,他成为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
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唯有嵇绍衣冠端正的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的忠心耿耿。
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
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历史趣谈:嵇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嵇康命运为何如此悲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嵇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嵇康命运为何如此悲惨导语:嵇康是中国文人的一个情结,他的风骨成为中国文人推崇的精神,他的为人成为后世贤者效法的榜样。
他性格外露,愤世嫉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嵇康是中国文人的一个情结,他的风骨成为中国文人推崇的精神,他的为人成为后世贤者效法的榜样。
他性格外露,愤世嫉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面对屠刀,神情自若,抚琴而歌,使从容赴死成为一种境界。
一、广陵音绝,浩气长存公元262年的一个夏日,在都城洛阳的东市刑场上,嵇康悠然地席地而坐,刽子手持刀肃穆侧立,监斩官则在不远处的凉棚下于桌后端坐。
刑场周围,是把守的兵士,再远一点,则黑压压的围聚着三千太学生和众多的民众。
天上无风,也无鸟叫蝉鸣;刑场上无声,大家呆呆侍立。
天地间一片静寂。
嵇康抬头看了看天,离行刑的时间还早,说:“与其大家陪我干耗时间,不如我来弹一曲吧,拿琴来。
”监斩官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一张古雅的七弦琴被搬了过来。
这是嵇康的琴,是他卖了田产购得的一把古琴,是曾陪他度过了无数岁月的知音。
嵇康接过琴来,凝视良久,想起伯牙子期的故事,这琴也终要离我而去了,再弹最后一曲吧。
放在膝间,调和琴弦,弹奏起自己平生最喜欢的《广陵散》。
嵇康左手微扬,右手徘徊,清越的琴音,顿时刺空而起。
时而迅疾,如黄河波涛,汹涌向前,千言万语、多少愤懑与不平,化做滚滚杀气,冲向云霄;时而舒缓,如春日田园,平和秀丽,人生儿多无奈,尽随雨打风吹去。
守场的兵丁,被悠扬的琴音吸引,三千太学生,更是闻声而泣涕。
曲终之后,余韵久久不散。
嵇康抬起头来,对人世已再无生活常识分享。
我眼中的嵇康
我眼中的嵇康预防1502 U201512838 孙畅嵇康,字叔夜,世称“嵇中散”。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后因得罪司马集团被诬陷处死,年仅三十九岁。
短短一句,概括出他的生平,却概括不出他传奇的一生。
嵇康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
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
“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充分体现出了他的狂放不羁,不拘小节。
虽然如此,他仍被誉为古代十大美男之一。
“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
”他是这样的天之骄子,却终身受困于自己的才名。
因为不肯受司马氏的征召出仕为官,加上得罪了权臣钟会,他被诬陷而处以极刑。
临刑之前,一曲广陵散成了千古绝唱,风姿永存。
从此之后,世上再无嵇康。
在我看来,嵇康生不逢时,造就了他一生的悲剧。
在那个时代,才情成为了他的负担,偏偏他又豪放不羁,才名流传于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有一件嵇康的典故很有意思。
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
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
《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
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正是这件事让钟会记恨上了嵇康。
然而我觉得嵇康的本意并不是想让钟会难堪。
再高傲的人,面对这样一个真心追捧自己的人,哪怕不与之相交,应该也不忍伤害吧。
他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在我看来只是出于好奇,好奇为什么钟会会这样崇拜自己,又好奇他崇拜自己为什么却又匆匆离开。
所以才会出言发问。
有些孩子气的行为,却被钟会看成了侮辱,甚至间接导致了自己的死亡,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吧。
嵇康是个什么人
嵇康是个什么人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也是三国末期著名的诗人和音乐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嵇康是个什么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嵇康是个什么人嵇康祖籍是会稽人,也就是今天的绍兴,他的祖先因为要躲避仇家,才改姓为嵇。
嵇康对于玄学很有研究,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嵇康是一位艺术大师,他写的很多论述都成为流传千年的佳作,不仅如此,嵇康弹得一手好琴,因为他特别擅长演奏《广陵散》被人们熟知。
还有一位和嵇康齐名的大师,阮籍比嵇康大十三岁二人在当时很有名,音乐史上常常有“嵇琴阮啸”这样的说法,可以说是对二人非常高的评价。
但是在思想上,嵇康比阮籍高出很多,嵇康对于那种传世深远、传统礼教的束缚他更是不以为然,他对官场的乌烟瘴气深恶痛绝,他看清了为官之人的尔虞我诈,每天都生活在面具下,他认为那些人是达不到灵魂的升华的,因为他们的肉体和思想已经腐朽到无可救药了。
对于那些盲目崇拜官场仕途的人来说,嵇康更是不屑一顾,所以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打铁匠,也不愿和现在这些当官的一起做些什么肮脏的勾当,更不想做对不起自己精神修养的事。
他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逃摆脱约束,追求天性的释放,他让自己回归自然,让人生回到最原始的状态,选择作为铁匠就是想要在炉火的烘烤和榔头的捶打中历练自己。
嵇康的思想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当时可以说非常有代表性,也许正是因为地位的原因,嵇康和一般士人的思想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喜欢研究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他用道家思想对现实的黑暗做出了阐述,他认为,我们在做人生的选择时候,要做到超脱,不能被现世的诸多因素束缚。
嵇康的一些阐述自己思想的作品中,洋溢着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强烈批判。
这与同一时期的玄学家的思想是不同的,嵇康的“养生论”和对世俗生活的反对都是对当时甚至是后世都有深刻影响的。
玄学是在曹魏年间开始兴起的新学派,嵇康的玄学思想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崇敬的基础上的,这也是当时最能被接受的主张,嵇康的玄言诗体现的都是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风格,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气规定的。
世说新语中关于嵇康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关于嵇康的故事嵇康,字文矩,琅琊人。
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散文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了许多古代名人的言行的书,其中关于嵇康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他的人物魅力和为人处世的智慧,这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处世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嵇康年轻时候酷爱音乐,他擅长琴,尤其是弹奏瑶琴。
有一次,他委托人帮他买一把名贵的瑶琴,但是这个人却偷偷换了一把假琴给嵇康。
当嵇康发现这个真相后,并没有发火或者责备对方,而是悄悄对这个人说:“我知道你的用心,但是愚蠢的人用的假琴还是真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给你带来内心的安宁和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一些小事情,嵇康选择了宽容与淡然。
他并没有为了琴的真伪而生气,而是从内心上保持平静和善良,这种宽容和包容的心态,让他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欣赏。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像嵇康一样,从容面对,宽容待人,我们就能够化解矛盾,维护人际关系,使自己心境平静。
除了宽容包容的品质之外,嵇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他的坚持和真诚。
据记载,嵇康曾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七子”,他们相互交往、互相切磋,一同追求理想与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琅琊派”,由嵇康领导,并以“无为而治”为核心理念。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嵇康与王羲之、谢安、王导等人的交往,他们相互支持,互相扶持,但也会发生争执。
一次,嵇康与谢安产生了意见分歧,但是他们并没有背离友情,而是坦诚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嵇康坚持自己的理念,但并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他用自己的真诚和坚持赢得了他人的尊重,最终使他们达成共识,保持了友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
如果我们能够用真诚和坚持的态度去交流和沟通,我们就能够找到相互理解的平衡点,从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嵇康的故事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智慧和品质。
嵇康宽容包容的态度教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良;他真诚与坚持的精神激励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要保持真诚和自由的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玄学的现代价值之——解读嵇康作者:陈伟学号:2010010131 班级:结02 摘要:自古以来,嵇康以其独特的高洁俊雅的人格魅力被无数人所景仰。
可以说在封建社会中,嵇康作为一个主体人格觉醒的存在,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无可替代的。
“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以自己对生活的探索,对自身内心的发掘,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格觉醒的篇章。
嵇康最后的悲剧让他的思想以及其探索人生、超越自我的独特风范深深的渗入这片土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魏晋风度”高大典型。
那种人格魅力之美,直至今日,仍然能够令我们动容,也令人反思。
本文从其文学人格魅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他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
具体分析他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并从音乐角度分析他的人格美,从而对其人格魅力进行一次还原。
首先申明,在本文中有很多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错误还望老师指正。
魏晋时期,许多知识文人纷纷涌现,然而真正上可以称为名士者,仅有嵇康一人。
本文希望通过对嵇康思想的解读,来整体体现魏晋玄学的价值,以及其流传不绝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音乐、人格魅力嵇康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每一种理论,都是历史的产物。
的确,魏晋时期,玄学的发展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为滋生玄学提供了历史的土壤,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魏晋玄学开始蓬勃发展。
换句话说,其实我认为,玄学的出现在与儒家的失落,或者说由于局势的动荡,士人心中的儒家思想的地位开始动摇是相互关联的。
但是这种带有被动的玄学思想我认为只能说与早期的庄子相似,所以对于嵇康师承庄子这一说法我并不认同,相反,二者其实有很大的区别,在下面的论述中会涉及到。
冯友兰说:“玄学的辨名析理完全是抽象思维,从这一方面说,魏晋玄学是对两汉哲学的一种革命。
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人,从两汉到魏晋,觉得耳目一新,这是因为玄学的精神面貌和两汉哲学比较起来,完全是新的……在中国哲学史中,魏晋玄学是中华民族抽象思维的空前发展。
”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由于思想的变动,当时的玄学学者普遍有反对儒家思想的注重礼法道义以及名教等思想,而推崇道家的自然无为、旷达任放,不拘礼法的个性自由,尊重个性与自由。
在这样一个时代成长,为嵇康的理论水平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有奇才”,“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一般认为其在哲学上上承何晏王弼之自然观思想,下启郭象《庄子注》之精神内涵。
其作品文有两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
赋有四篇:《琴赋》,《酒赋》,《蚕赋》,《怀香赋》。
论有:《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及《答难养生论》,《释私论》,《管蔡论》,《明胆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及《答解宅无吉凶摄生论》,《难自然好学论》。
诗,现存50多首。
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
诗歌包括:《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十九首,《幽愤诗》一首,《叙志诗》二首,《游仙诗》一首,《六言诗》十首,《重作四言诗》七首,《思亲诗》一首,《答二郭诗》三首,《与阮德如诗》一首,《酒会诗》七首,《杂诗》一首。
其他的还有《琴赞》,《灯铭》,《卜疑》,《太师箴》,《家诫》,《普贤高士传赞》,《春秋左氏传音》。
在那个时代,相貌十分重要,世说新语中写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可见其高洁俊雅的名士风范。
虽然在当时文化名人众多,但是嵇康确实最独特的一个。
引用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对于自己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嵇康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因此他的生命乐章也就更清晰、更响亮了”。
总体来说,虽然魏晋时期玄学高速发展,然而正如前面所说,其内在隐含着一种对时代的不满的这种被动情绪,诚然嵇康也有,然而在其理论的发展过程之中,这种不满逐渐的被追求自我,追逐真我的心所代替。
在嵇康与阮籍的作品思想对比中来说明二者的区别:当时,孝悌是这个时代政权主流的价值观,阮籍与嵇康都是对此举反旗。
但是阮籍在其诗中却体现出对建立功业的渴望,这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的一种理论思想的矛盾,这也与其日后的刻意的放浪相联系。
而嵇康则不然,始终不合作,好友山涛请他出来任官也被绝交。
可以说在魏晋时代的文人中,最接近庄周思想的,当属嵇康。
这里说嵇康的人格,我想首先从嵇康对自己内心深处理想的人格形象进行描述。
嵇康在《释私论》中说到:“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
”这里嵇康说到了两点,一点就是做人要活出自己的本性,而不应该在意世俗的看法,被教条框住的人格是不独立、不完整的,因此,他本身那种追求真我的心是我很欣赏的;第二点是关于人与物的关系,指人应该通情达理,不要被世俗的欲望蒙蔽了本性。
总此二点,“君子”代表了嵇康完美人格的最高境界:自由、自然、坦诚、公正、宽容、执着。
下面说到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一般的学者都认为这是代表一种庄子的鄙视权贵,狂放任性,追求自然的思想。
然而笔者对此并不赞同。
在现实社会中,庄子的思想虽然超脱,并且能让人深思自身的价值,但是却有着避世以及浪费自身资源的缺陷。
在这点上其实嵇康做得很好,他既没有让世俗的理念束缚自己的思想,同时又积极的用自己独特的领悟去影响时局,且不说效果,单纯从嵇康这种既出世又入世的态度就值得敬佩。
“越名教”一般被理解无鄙视权贵,摆脱束缚,追求真我。
“名教”一词,如引徐震垮《世说新语校笺》之义,是指“儒家相传之礼法,与老庄放达之教相对”,即是指正统儒家所确认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社会规范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而即便在当时这种体系在政权的支持下地位仍然不可动摇。
而嵇康则并没有对此妥协。
在《太师箴》中嵇康提到:“季世陵迟,继体承资。
凭尊恃势,不友不师。
宰割天下,以奉其私。
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
竭智谋国,不吝灰沉。
赏罚虽存,莫劝莫禁。
若乃骄盈肆志,阻兵擅权。
矜威纵虐,祸蒙丘山。
刑本惩暴,今以胁贤。
昔为天下,今为一身。
下疾其上,君猜其臣。
丧乱弘多,国乃陨颠。
”这是一种对封建君主制度的赤裸裸的批判,也正是因为这样得罪了当权的司马氏,为其后的死埋下了伏笔。
但这种在嵇康眼里极其不堪的事情却受到了当时儒家名教思想的庇佑,所以嵇康进一步“轻贱唐虞而笑大禹”,“非汤武而薄周孔”,把司马氏所信奉的偶像扯下来,使他失掉依据。
此外,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将体制中的官位比作“腐鼠”,将入仕称为“嗜臭腐者”。
更是一种“越名教”的典型体现。
然而笔者前面说过,笔者认为嵇康与庄子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入世。
虽然庄子自称“游心太玄,长好老庄”,但在其内心深处隐藏着一种积极入世的情绪,因为他有着对社会的博爱心理,这使得他不可能完全抛弃世事而完全的追求自我“任自然”。
他在《太师箴》中,嵇康以一个积极入世者的态度对虚伪名教争斗作了深刻的揭露:故殷辛不道,首缀素旗。
周朝败度,彘人是谋。
楚灵极暴,乾溪溃叛。
晋厉残虐,栾书作难。
主父弃礼,觳胎不宰。
秦皇荼毒,祸流四海。
是以亡国继踵,古今相承。
丑彼摧灭,而袭其亡徵。
而在嵇康的《家诫》中这种入世的思想就更加直白的表现了出来,他告诫儿子要以儒家思想为准,尊崇儒术。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颜光禄集序》称:“嵇中散任诞魏朝,独《家诫》恭谨,教子以礼。
"这充分说明了在嵇康心中,儒家正统是不容挑战的。
因此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也许仅仅是因为嵇康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不能把他追求自我的心与建功立业的入世情绪完美结合,因此他必须首先保证自己独立人格的觉醒,从而放弃了儒家思想。
这也导致了他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但是即便这样我们也不得不说,嵇康在出世入世的结合上十分统一,当时很多文人在这种矛盾中大多放荡自己,苦度自己的荒诞人生,而嵇康,则是将自身价值与自我追求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在这里,鉴于上述表现出来的嵇康的儒道结合的思想,我们必须从新对“越名教而任自然”进行理解。
这里我想引用童强教授的话,他在所著《嵇康评传》一文中这样说道:“越名任心,是非无措,并不意味着就是反对名教。
越名教包含着超越、不拘于名教的意思。
嵇康关于人之真性以及理想人格的思考中,名教是非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或者说,名教无法凭借自己的道德阶梯引导人们进入崇高的境界,尚名而导致矫诞虚伪的例子暴露出它的局限,但名教所包含的基本道德规范本身并没有可指责的地方。
”在这里,笔者认为,嵇康所说的师承老庄,并非是一种完全的继承其无为等思想,相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嵇康任凭自己的思维发展,追求自我,而他那种心系社会的心理让他在继承庄子思想的同时,也对儒家学术的精髓进行了吸收,而成了一种半儒半道的结合。
他在《太师箴》表现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期许和对现实政治的看法。
同时有异于庄子的无为,他不仅在早年任过官,也涉身与政治斗争,据史料记载,嵇康曾欲相应毌丘俭兵变。
而且政治斗争最终也要了他的命。
可以说在这点上,嵇康的悲剧反而让他显得更加的伟大。
如果说庄子的清高与超脱让人景仰,那嵇康在其追求本我之外的奉献精神则是让人感动。
嵇康其人,在音乐上的造诣十分高超。
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
滋味有厌,而此不倦。
”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音乐往往能够展现人的精神,嵇康的音乐理论主要为“声无哀乐”,他提出这个理论的背景是,当时儒家学术或者说被统治阶层控制的儒家学术将音乐与政治相联系,这种联系束缚了音乐的独特个性,且否定了音乐的艺术性。
而嵇康这种理论则是打破了这种沿袭,为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而我更想说的是嵇康自身对音乐的理解。
崔茂新说过:“一个人缺乏人格内涵和精神境界的认识欣赏不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反之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又必定会对欣赏者之人格境界的优化和升华起潜移默化作用。
”自古以来只有一些认识到自身内心思想的人才能够理解自我的音乐,换句话说,只有真正拥有独立的觉醒的人格的人,才能有资格拥有自己的音乐。
论及嵇康的音乐不能不谈到的是《广陵散》。
据《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中,嵇康在月华亭中遇鬼,与之交流音乐,最终授之一曲,为广陵散,并声明不得教人。
当然,虽然这只是神话传说,但是《广陵散》与嵇康,却的确有着不可忽视的渊源。
临刑之际,索琴而弹,一曲《广陵》成绝响。
然而我听《广陵散》,虽然说我并没有太高的音乐造诣,然而在欣赏其“声调绝伦”之外,也在铿锵之中听到了一抹极不和平的激昂与愤怒之韵。
笔者认为,也许在当时临刑之前,虽然嵇康提倡声无哀乐,然而作为一种文人与其反抗的政权的最后交锋,嵇康想通过《广陵散》表达自己的这种抗争与高傲,能灭我体,不灭我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