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IM)用户市场调研趋势报告

合集下载

即时通讯软件市场分析

即时通讯软件市场分析

微信:微信是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

2012年3月29日,微信注册用户过一亿。

米聊:米聊是小米科技出品的一款支持跨手机操作系统平台,跨通信运营商的手机端免费即时通讯工具,通过手机网络(WiFi、3G、GPRS),可以跟你的米聊联系人进行无限量的免费的实时的语音对讲、信息沟通和收发图片,只会消耗少量的网络流量。

飞聊:中国移动于2011年9月28日发布的新产品“飞聊”,是中国移动委托神州泰岳开发的一款语音聊天软件,与目前市面火热的微信、米聊等产品功能类似,可以实现跨平台免费短信发送。

环境分析:1、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手机网民占65.5%。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民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正在不断的增加,截止至2011年7月平均每人每天使用互联网2.67个小时,手机用户中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一小时的比例为75.9%2、年轻人成为消费的主力军。

中国的年青人消费能力很强,也是社会阶层最活跃的,移动性最强的人群,年青人更渴望使用免费、简捷、方便的服务,年龄层划分为18—32岁。

3、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达到2.47亿,增长率为36.4%,预计2011年将达到3.34亿。

其中,我国2010年的用户已突破3千万。

4、应用开发日趋火热,2010年中国手机应用下载规模达8.63亿次,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1年下载规模将飞增到36.44亿次,市场规模增加到6.27亿;其中在应用软件的20多个类别中,即时通讯排名第四。

2008——2009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综述

2008——2009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综述

高 ,中国大、中型企业 为降低企业通讯 运营成本 ,并提 高业 务效率 ,已经更多的关注企 业即时通讯市场 ,全 国 5 0强企 0 业 中有 8 % 允许即时通讯软件成为继 电话、邮件后的又一沟 O 通 方式 ,部 分企业 采购 了专业 的企 业级即 时通讯解 决方案 ,
企 业 已 经 成 为 即 时 通 讯 工 具 的重 要 载 体 。 这 部 分 需 求 被 金 融 图 22 0 0 8年 中 国企 业 即 时 通 讯 市 场 品 牌 结 构 数 据 来源 :赛 迪 顾 问 2 0 ,01 09
S me i 75中 文 版 ,正 式 进 入 中 国 市 场 ,IM 凭 借 多 年 a t me . . B 在 该 领 域 的 探 索 已 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 市 场 知 名 度 :微 软 推 出 Ofc mm u ia o ev r 0 5并 在 2 0 i f e Co nc t r re 0 S 2 0 6年 开 始 得 到 企 业 用 户 的 关注 , 业 务 已进 入 正 轨 。 通 软 联 合 、点 击 科 技 等
服 务 商 市 场 开 拓 中 ,也 把 为 企 业 服 务 作 为 工 作 的 重 点 之

国企业即时通讯 市场的 竞争格局 已经出现端倪 。腾讯 受中国
市 场 现 状 影 响 ,推 出 R X产 品后 逐 步 进 人 企 业 服 务 领 域 ,虽 T
然 进 展缓 慢但 也牢 牢 占据 在 该市 场 的一 席 之 地。IM 通 过 B
内多数跨国企业 、大 型集团都在使 用其产 品,用 户份额 达到
1 %。 微 软 L 4 CS在 2 0 0 8年 也 在 市 场 取 得 了一 定 的 进 展 ,在 为 多种 行 业 提 供 解 决 方 案 ,用 户 份 额 达 到 1%。 国 内 企 业 以 1 通 软 联 合 、点 击 科技 为较 成功 的企 业 I 服 务 商 ,着 力在 政 府 M 与 制 造 业 发 力 ,分 别 占据 了 1% 和 8 的市 场 份 额 。 2 %

中国即时通讯(IM) 市场现状评估报告(2013-2018)

中国即时通讯(IM) 市场现状评估报告(2013-2018)

2013-2018年中国即时通讯(IM) 市场现状评估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增长速度大大放缓,即时通讯用户数增长速度和新增用户数也呈现下降趋势。

有线IM市场已接近饱和,无线IM市场也将上演“诸侯争霸”的局面。

企业即时通讯领域同样如此。

众厂家纷纷涉足即时通讯市场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走专业化路线,盯住单个细分市场,正在成为IM提供商新的选择。

MSN 在中国的成功就是一例。

在腾讯QQ看似强大的市场地位面前,MS瞄准办公室白领人士,以简约的界面、免骚扰等优势很快在高端商务人群中站稳脚跟,攫取了大部分的市场。

腾讯随后推出的TM也只能屈居其后。

中企顾问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即时通讯(IM) 市场现状评估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共十章,对我国的市场环境、生产经营、产品市场、技术水平、产业链运行、企业竞争、产品进出口、行业投资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详实系统地分析和预测。

并在此基础上,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预测。

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决策依据。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进出口数据主要来自海关及商务部,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来自:中企顾问网第一章即时通讯(IM)相关概述第一节即时通讯的概念及功能一、即时通讯的基本定义二、即时通讯软体的起源与发展三、即时通讯的行业应用范畴四、即时通讯的主要应用功能五、即时通讯与微博的主要区别第二节即时通讯软件的分类一、综合类即时通信工具二、跨平台即时通信工具三、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四、垂直即时通信工具第三节即时通讯的产业链及运营模式一、即时通讯的整体产业链形态二、基于服务模式的产业链分析三、基于销售模式的产业链分析四、即时通讯行业的商业模式解析第四节即时通讯发展的宏观环境一、政治环境二、经济环境三、社会环境四、技术环境第二章即时通讯行业分析第一节全球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综述一、全球即时通讯市场用户规模分析二、全球即时通讯行业的四大细分市场分析三、国际主流即时通讯产品的市场份额透析四、国际传统即时通讯工具风光不再第二节中国即时通讯行业发展概况一、中国即时通讯行业发展历程二、即时通信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透析三、我国即时通讯行业全面进入跨网时代四、IM经济价值突出亟需解决安全问题五、中国即时通讯市场趋向专业化发展六、即时通讯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第三节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状况一、2012年我国即时通讯市场规模及格局浅析二、2010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综述三、2011年我国即时通信市场发展简况四、2012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数据分析第四节运营商即时通讯业务的发展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讯业务的目的及现况二、中国电信运营商大举发力IM市场三、IM市场互联网企业与运营商的博弈四、电信运营商开展即时通讯业务的对策措施五、运营商开拓即时通讯业务的前景探析第五节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分析一、IM软件对于企业与个人的营销应用浅析二、IM软件在教学领域的用途探究三、IM软件在电子政务的应用方案研究四、IM软件在远程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剖析第六节即时通讯行业的问题及对策一、即时通讯的标准与协议亟需统一二、安全问题成为即时通讯发展的关键难题三、即时通讯行业的盈利模式尚待明晰四、国内即时通讯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互联网企业进军IM市场面临的阻碍及突围策略第三章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分析第一节企业即时通讯的相关概述一、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的概念二、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的特点浅析三、企业IM软件的需求及选择要点透析第二节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概况一、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现况二、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凸显三大趋向三、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规模与格局透析四、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特点浅述五、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第三节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的技术体系解析一、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的总体结构二、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的网络结构三、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数据库及支撑平台四、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第四节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问题、对策及趋势一、企业即时通讯市场推广面临的阻碍二、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安全问题突出三、促进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快速发展的建议四、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五、未来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形势预测第四章移动即时通讯(MIM)市场分析第一节移动即时通讯的概念及国外发展情况一、移动即时通讯的定义及功能二、国外移动即时通讯业务发展形势三、国外移动即时通讯运营商的经营模式分析四、2013年欧洲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预测第二节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概况一、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的两大阶段二、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发展的市场基础与需求三、2012年我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实现强劲增长四、2010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状况透析五、3G时代移动即时通讯业务成电信业新宠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一、2012年第二季度我国移动IM市场格局浅析二、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移动IM市场发展状况三、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IM市场发展概况四、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IM市场格局分析第四节深入分析中国移动IM业务的价值链与商业模式一、移动IM业务的价值链构成二、移动IM业务的运营模式探析三、中国移动运营商开展移动IM业务的SWOT分析四、我国移动运营商开展移动IM业务的主要模式第五节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的问题、对策及趋势一、国内移动运营商开展移动IM业务面临的阻碍二、移动即时通讯业务发展的对策措施三、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第五章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分析第一节跨网即时通讯的基本概述一、跨网即时通讯的概念二、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的基础三、我国跨网即时通讯发展的三个阶段四、跨网即时通讯的产业链解析第二节跨网即时通讯应用进程及服务提供商分析一、早期移动QQ短信服务的问世二、移动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开始壮大三、跨网语音服务逐渐兴起四、跨网即时通讯的应用版图进一步扩展第三节跨网即时通讯产业的盈利模式分析一、网络广告二、无线增值三、通话费用四、各种跨网增值服务第四节跨网即时通讯市场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一、中国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存在的主要难题二、中国跨网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潜力及趋势三、未来跨网即时通讯市场的开发重点第六章中国即时通讯用户分析第一节2012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特征透析一、用户身份特征二、用户使用行为特征三、用户使用心理特征四、用户互联网使用特征第二节2012年移动即时通讯用户分析一、用户规模二、用户性别结构三、用户年龄结构四、用户学历结构五、用户收入结构第三节2012年主要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对比分析一、用户年龄特征二、用户学历特征三、用户收入特征四、软件消费能力特征五、用户互联网行为特征第四节即时通讯用户的安全行为分析一、用户使用IM时的安全习惯与意识二、用户使用的IM工具的安全现状三、用户对IM工具的安全满意度第七章即时通讯行业的主要运营商分析第一节腾讯一、企业简介二、腾讯QQ的版本演进三、腾讯QQ相中ICQ拟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四、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破亿创造中文互联网奇迹第二节微软一、企业简介二、MSN messenger的运营背景分析三、微软MSN中国市场战略发生转变四、MSN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解读第三节阿里巴巴一、企业简介二、阿里旺旺的运营背景浅析三、阿里旺旺从单向IM工具转为综合服务平台四、阿里旺旺开始拓展IM网络广告业务第四节中国移动一、企业简介二、飞信(Fetion)的运营背景分析三、飞信增加功能进一步挖掘潜在用户四、中国移动飞信业务的市场突围战略透析第五节百度一、企业简介二、百度Hi的运营背景分析三、百度Hi的产品定位方略四、百度拟借百度Hi打造全方位互动网络第六节其他一、雅虎通二、新浪UC三、TOM-Skype四、网易泡泡五、盛大圈圈第八章即时通讯市场竞争分析第一节即时通讯市场的竞争模型解析一、行业内竞争力分析二、进入威胁三、买方议价能力四、替代品的竞争第二节主流即时通讯软件的竞争力分析一、客户竞争力分析二、产品竞争力分析三、资源竞争力分析四、综合竞争力评价第三节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的竞争形势分析一、中国移动“飞信”二、中国联通“超信”三、中国电信“天冀live”四、移动运营商即时通讯业务的竞争力透析第四节IM运营商的竞争策略探讨一、明确竞争对象和手段二、定位用户群需慎重三、对于功能设计要深思熟虑四、发展目标要切合实际第九章即时通讯行业的协议与技术分析第一节IM系统采用的主要协议标准一、XMPP二、SIMPLE三、Jabber四、CPIM五、IRCP第二节国内外即时通讯行业技术专利部署状况一、即时通讯技术的应用空间广阔二、国际即时通讯行业的专利竞争形势三、国外即时通讯行业专利部署情况四、中国即时通讯行业专利部署情况第三节即时通讯的工作原理及发展演进探讨一、即时通讯的典型工作方式介绍二、即时通讯工具的通讯方式三、嵌入式即时通讯工具应运而生第四节即时通讯软件的文本传输协议与互通研究一、主要IM软件的文本消息传输协议解析二、主要IM软件的系统架构剖析三、主要IM软件的互通研究第十章2013-2018年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第一节2013-2018年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展望一、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前景预测二、商务即时通讯市场蕴藏投资潜力三、新兴即时通讯工具存在发展潜力四、2013-2018年即时通讯行业发展预测第二节2013-2018年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一、即时通讯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预测二、未来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向三、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向“六化”演进四、未来即时通讯行业的服务、技术及盈利形势图表目录: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表: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图表: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图表:2013年中国GDP增长预测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2024年移动即时通信(IM)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移动即时通信(IM)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移动即时通信(IM)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移动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指通过互联网的手机网络或无线网络传输即时消息的通信方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IM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报告将对移动IM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以及用户需求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移动IM市场规模已经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底,全球移动IM用户数量已超过30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0亿。

其中,亚洲地区是移动IM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北美和欧洲地区也是移动IM市场的重要增长区域。

3. 竞争格局分析移动IM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以下几家公司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WhatsApp: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IM应用之一,WhatsApp以其简单易用的界面和强大的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

WhatsApp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20亿的月活跃用户。

•WeChat: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IM应用,WeChat不仅提供了即时聊天的功能,还集成了支付、社交媒体、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受到亿万用户的喜爱。

•Line:作为日本最受欢迎的移动IM应用,Line在东亚地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并且通过与其他公司合作,提供各类衍生产品和服务,实现全方位的增长。

4. 发展趋势分析移动IM市场未来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视频通话成为主流: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性能提升,视频通话在移动IM中的占比逐渐增加。

用户倾向于使用视频通话来进行更直观的沟通。

•社交媒体整合:移动IM应用逐渐将社交媒体功能整合到其中,用户可以在同一个应用中完成即时聊天、分享动态、发布短视频等多种操作,提高用户黏性。

•人工智能助手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移动IM应用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例如,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聊天机器人,能够帮助用户解答问题、推荐内容等。

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

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

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和趋势,一份2017年的互联网调查报告被发布出来。

这份报告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给出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首先,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0亿人。

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全球人口都使用互联网。

这一数字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动设备上网。

报告显示,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5亿人,占总互联网用户数量的绝大部分。

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

在社交媒体方面,报告发现,社交网络的使用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

无论是Facebook、Instagram还是微信、微博,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0亿人。

这表明人们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来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并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观点。

此外,报告还探讨了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消费行为。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购物。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在2017年达到了数万亿美元。

这一数字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亚洲地区的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报告指出,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犯罪活动也在不断增加。

黑客攻击、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成为了当务之急。

最后,报告还对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被认为是互联网未来的关键技术。

2017年通信业统计公报

2017年通信业统计公报

2017年通信业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8-02-022017年,我国通信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深入落实提速降费,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IPTV、物联网等新型业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行业保持较快发展(一)电信业务总量大幅提高,电信收入增长有所加快初步核算,2017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7557亿元(按照2015年不变单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4%,增幅同比提高42.5个百分点。

电信业务收入1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图1-1 2010-2017年电信业务总量与业务收入增长情况①全年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完成3549亿元,比上年增长8.4%。

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907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71.9%,较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

图1-2 2012-2017年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收入占比变化情况(二)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稳定增长,话音等传统业务继续萎缩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实施带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加快发展。

2017年,在固定通信业务中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5.2%提升到15.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4个百分点,对全行业业务收入增长贡献率达21.9%。

受益于光纤接入速率大幅提升,家庭智能网关、视频通话、IPTV等融合服务加快发展。

全年IPTV业务收入1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1%;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大幅增长86%。

图1-3 2012-2017年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情况2017年,在移动通信业务中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5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从上年的38.1%提高到43.5%,对收入增长贡献率达152.1%。

图1-4 2012-2017年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情况随着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发展和移动数据流量消费快速上升,话音业务(包括固定话音和移动话音)继续呈现大幅萎缩态势。

企业即时通讯

企业即时通讯

企业即时通信,简称EIM(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它是一种面向企业终端使用者的网络沟通工具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安装了即时通信的终端机进行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实时沟通。

交流内容包括文字、界面、语音、视频及文件互发等。

一、市场分析1、市场规模根据国外调研机构eMarketer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规模将达到6.88亿美元。

其中,中国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市场预计到2010年年底达到2至3亿美元。

根据eMarketer的预测2011年,即时通讯工具将取代声音、视频和文本,成为工作人群的主要沟通方式。

目前,国内企业即时通讯软件主要有,腾讯公司的RTX、IBM公司的Lotus Sametime、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Lync、移动企业飞信等。

但部分产品仅仅停留在通信需求方面,随着企业对于互联网应用的逐渐成熟,未来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将从简单的通信功能逐渐的向平台化演进,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市场占有率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企业级即时通信产品约有几十种,腾讯RTX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的飞信、IBM、微软也有介入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市场。

RTX腾讯通在国内推出较早,相对于其他企业即时通讯来讲,市场占有率比较高。

据第三方统计数据,RTX占据了超过50%-70%左右的市场份额。

3、现状分析和市场特点当前中国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特点:1)门槛低,开发技术难度小,有开源标准XMPP协议;2)市场竞争激烈,有几十家同类公司和产品,其中腾讯RTX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3)收费难,企业难以为单独的IM付费;4)对外API接口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5)没有成熟的应用商店,生态系统尚未建成。

6)企业需求不高,对于一般小企业,免费的MSN和QQ即可解决大部分即时通讯需求。

4、开源即时通讯软件即时通讯软件的技术门槛不高,技术和规范已经成熟,基本上以XMPP协议为标准,具有Jabber等知名自由开源即时通讯软件,可以方便地搭建一个局域网的即时通讯服务器。

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份额分析报告

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份额分析报告

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份额分析报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即时通讯软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对当前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的份额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一、市场概况及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即时通讯软件市场逐渐形成。

在这个市场中,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如微信、QQ、WhatsApp等,竞争激烈。

二、市场份额分析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微信是全球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占据了市场份额的40%以上。

其次是QQ、WhatsApp等。

国内市场方面,微信占据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超过80%。

而海外市场方面,WhatsApp等国际品牌占据较大份额。

三、竞争优势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用户体验、功能创新和用户粘性上。

微信凭借其强大的社交和支付功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QQ以其多年积累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功能吸引用户。

WhatsApp则因其国际化特点而具有竞争优势。

四、用户特点与需求即时通讯软件的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大部分用户集中在20-35岁之间。

同时,用户对于即时通讯软件更加注重隐私保护、信息安全以及各种便捷的功能。

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消息传递,更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社交娱乐和生活服务。

五、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移动支付、小程序等功能的加入,即时通讯软件正在从传统的通讯工具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变。

未来发展趋势将更注重用户体验和功能创新,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软件将进一步增强智能化和个性化定制。

六、市场争夺与合作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的竞争激烈,各家公司纷纷推出新功能和服务来争夺用户。

同时,也有不少公司选择合作,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共赢发展。

在这场激烈的市场争夺中,以用户为中心的策略将更具竞争优势。

七、安全与隐私问题即时通讯软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安全和隐私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数据泄露和个人信息被滥用的案例频频发生,用户对于隐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最好的十个企业即时通讯(EIM)软件排名

最好的十个企业即时通讯(EIM)软件排名

企业即时通信,英文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简称EIM,是为企业和政府机构解决内外交流协作问题的通信工具,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媒介,能传输包括文字、图片、声音、文件等在内的各种信息,提高企业通信效率。

针对目前企业即时通信众多软件的功能、成本、可操作性、稳定性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笔者做出如下排名情况。

一、Microsoft LYNCMicrosoft LYNC做为全球领先的企业即时通信软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最广,功能相对来说也比较完善,开放接口众多且非常标准,加上微软本身在办公软件和应用方面的绝对优势,实现了与OFFICE软件、EXCHANGE邮件日程系统等众多应用在LYNC平台上的无缝融合。

在功能方面,Microsoft LYNC的融合会议功能是这款软件的一大亮点,在线会议支持共享桌面、PPT演示、共享应用程序、白板、投票等多样的协同办公功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但是从成本方面来看,Microsoft LYNC 企业通500元/年/用户,商务通800元/年/用户,价格相对比较昂贵,不利于节省企业通信成本。

二、腾讯RTXRTX大概是目前国内企业即时通信市场份额最高的产品,主要得益于IM产品QQ的带动,在中国拥有大量的客户群体。

但是,2009年开始,腾讯停止了对RTX产品的开发,这无异于主动放弃在企业即时通信领域的巨大潜在市场。

RTX根据用户数不同,企业每年都要为其支持高额的年费,而且RTX有很多功能都需要通过插件来实现,而大多数插件都需要花钱购买,无形中增加了通信成本,而移动端的客户体验又毫无特色之言,因此,近几年腾讯RTX在企业融合通信领域呈现衰退之势。

三、Cisco jabber思科是国内企业融合通信领域的领先企业,Cisco Jabber是其旗下的一款统一通信应用程序,用于 Windows 的Cisco Jabber将在线状态、即时消息、视频、语音、语音消息、桌面共享以及会议功能安全地统一到桌面上的一个客户端,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通信。

2016年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6年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6年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作者:孟昭莉闫德利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7年第4期2016 年是互联网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

经十年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汹涌而来,互联网发展进入后移动时代。

2016 年还是云计算概念提出10 周年,人工智能概念提出60 周年。

新技术驱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成为时代的宠儿。

一、互联网发展的基本面从互联网发展的基本面来看,2016 年世界网民渗透率和移动互联网使用量双双首次过半,互联网触手可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入了实时在线的状态。

从产业角度,互联网企业强势崛起,备受追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1、网民:网民渗透率首次过半根据Internet world stats 数据,截止2016 年6 月,世界网民规模达36.76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0.1%,占比首次过半。

其中,冰岛、丹麦、荷兰、挪威、塞浦路斯等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95%,“国民即网民”的状态加快来临。

就规模来看,中国、印度、美国、巴西、印尼、日本和俄罗斯等七个国家的网民规模居先,均超过一亿人。

印度和印尼两个人口大国近年来网民规模增长迅速。

2、终端:互联网进入后移动时代自2007 年1 月苹果公司推出新一代iPhone 手机,移动互联网已有十年发展历程。

十年来,移动互联网高歌猛进,极大颠覆了传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催生了共享经济、O2O 等诸多新业态。

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

根据StatCounter 数据,2016 年10 月全球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占全球互联网使用量的51.3%,桌面端为48.7%。

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量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超过了桌面互联网。

如下图所示。

在中日韩英等国家,移动互联网早已取得绝对的优势。

例如,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6 年中国移动购物在整体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中占比70.7%。

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到来,互联网发展进入后移动时代。

2023年即时通信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即时通信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即时通信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指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网络进行的、具有实时交互功能的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传递。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即时通信行业正快速发展,并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即时通信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竞争态势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市场现状1.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全球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已超过10亿人,预计未来几年还将有持续增长。

2. 主要玩家:当前即时通信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包括微信、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LINE等。

其中,微信是中国市场的主导者,WhatsApp在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3. 用户需求: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对即时通信的需求越来越高。

除了基本的文字聊天功能外,用户对于语音通话、视频通话、表情包等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二、发展趋势1. 移动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即时通信成为主流趋势。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即时通信,增加了沟通的便利性。

2. 社交化发展:即时通信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聊天,用户对于社交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如微信的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功能已经成为用户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多媒体功能发展:用户对于多媒体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除了文字聊天外,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功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此外,表情包、照片、音乐等多媒体内容的分享也成为用户使用即时通信的主要目的之一。

三、竞争态势1. 我国即时通信市场上,微信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通讯的重要工具。

其他一些企业如QQ、钉钉等也在竞争中保持一定市场份额。

2. 国际市场上,WhatsApp在成熟市场如北美、欧洲等地占据主导地位。

Facebook Messenger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3. 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等,也出现了一些本土即时通信服务提供商,如Hike、WeChat等。

CNNIC: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16年)

CNNIC: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16年)

CNNIC:中国社交应⽤⽤户⾏为研究报告(2016年)1、社交应⽤市场产品类型丰富,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当前社交应⽤市场主要包括即时通信⼯具、综合社交应⽤和垂直细分社交应⽤。

即时通信⼯具以微信、QQ 为主要代表,主要满⾜⽤户交流互动的社交需求,使⽤率在 90%左右;综合社交应⽤以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QQ 空间为代表,主要满⾜⽤户进⼀步展现⾃我、认识他⼈的社交需求,使⽤率介于即时通信⼯具和垂直社交应⽤之间;垂直社交应⽤主要包含婚恋社交、社区社交、职场社交等类别,在特定领域为⽤户提供社交关系连接,⽤户相对⼩众,除百度贴吧使⽤率(34.4%)相对较⾼外,其他应⽤的使⽤率都在10%以内。

2、典型综合社交平台在产品定位、社交关系紧密度、分享内容上差异明显综合社交应⽤内部,微信朋友圈、QQ 空间是以即时通信⼯具为基础衍⽣出的社交服务,在社交关系上都偏重熟⼈社交,趋向于通过分享个⼈⽣活信息来促进朋友间的互动、增进彼此感情,⽹民使⽤率分别为 85.8%、67.5%,逐渐以服务群体年龄段的不同拉开差距;新浪微博主要是基于社交关系来进⾏信息传播的公开平台,⽹民使⽤率为 37.1%,⽤户使⽤⽬的主要是了解新闻资讯和热点、兴趣信息,关注的内容相对公开化,社交关系上更侧重于陌⽣⼈社交。

3、⽹络社交⽤户在整体⽹民中的占⽐不断扩⼤,社交应⽤为⽹络娱乐、购物、新闻应⽤提供流量⼊⼝。

随着即时通信⼯具、综合社交应⽤⽤户规模的不断增长,⽹络社交⽤户与整体⽹民的重合度不断提升,社交⽤户的性别、年龄、学历、个⼈⽉收⼊、职业等⽤户属性与整体⽹民相⽐⽆显著差异。

社交⽤户中,⽹络新闻⽤户、⽹络视频⽤户、⽹络购物⽤户的占⽐均在 45%左右,这部分⽤户会通过社交应⽤浏览/转发新闻、分享视频与购物信息,利⽤社交应⽤的⼤流量、⾼时长,为相关应⽤导⼊流量,这也为社交应⽤盈利创造了条件。

4、社交应⽤媒体属性增强,成为热点事件传播的重要途径2016年中国社交应⽤⽤户⾏为研究报告截⾄ 2016年12⽉,近⼀半的⽹络社交⽤户通过社交应⽤来获取新闻,⾼于使⽤⼿机新闻客户端、专业新闻资讯⽹站获取新闻的⽐例,社交应⽤成为⽹民获取新闻资讯、传播热点事件的重要渠道。

即时通讯市场现状及分析报告

即时通讯市场现状及分析报告

即时通讯市场现状及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即时通讯应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随着人们对即时通讯应用的需求增加,即时通讯市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即时通讯市场现状及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一、市场概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网络的高速发展,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

据统计,目前全球用户最多的即时通讯应用为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其次是微信和QQ。

在中国市场,微信和QQ的市场占有率最高,分别达到了80%和50%,其次是钉钉和企业微信等企业级通讯应用。

二、市场特点1.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市场上的即时通讯应用很多,竞争激烈。

各个即时通讯应用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用户量、用户活跃度、功能、安全性等方面。

如何提高用户量和用户活跃度,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向之一。

2.市场需求不断升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即时通讯应用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升级。

目前一些新兴的即时通讯应用开始注重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性,把握用户痛点,推出更加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赞赏。

3. 企业通讯需求逐渐增加除了个人用户,部分企业也开始使用即时通讯应用进行内部沟通和协作。

因此,企业通讯也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向。

除了满足企业日常管理的用途,还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应用提高企业的知识交流和信息共享效率。

三、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智能化将成为即时通讯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目前一些即时通讯应用已经开始加入人工智能技术,如微信的语音翻译功能和自动回复功能。

2.安全性数据安全一直是即时通讯市场的重要问题,为了保障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性,即时通讯应用也需要不断加强安全性的建设。

比如加密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防止数据泄露的风险。

3.社交化与传统的社交网络相比,即时通讯应用相对私密,用户更偏向于与密友之间交流。

2017全球、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

2017全球、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

目录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报告摘要 (1)第一章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概况 (3)一、总体情况 (4)二、信息经济 (6)三、网络社会 (7)四、在线政府 (8)五、数字生活 (9)第二章五大洲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11)一、亚洲 (11)二、非洲 (12)三、美洲 (13)四、欧洲 (14)五、大洋洲 (15)第三章全球信息社会测评结论 (16)一、全球信息社会发展速度有所回升 (16)二、起步期国家信息社会建设步伐较快 (17)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社会建设稳步前进 (19)四、全球信息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趋于好转 (23)五、中国在全球信息社会排名中前进两位 (25)附表 (28)一、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社会指数情况 (28)二、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经济指数表 (31)三、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网络社会指数表 (34)四、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在线政府指数表 (37)五、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生活指数表 (40)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报告摘要 (44)第一章信息社会发展总体概况 (47)一、全国 (47)二、东中西区域比较 (48)三、“一带一路”沿线省份 (49)四、省份比较 (51)五、地级以上城市比较 (52)六、省会城市比较 (54)七、副省级城市比较 (55)第二章信息经济发展概况 (56)一、全国 (56)二、东中西区域比较 (57)三、省份比较 (58)四、地级以上城市比较 (59)五、省会城市比较 (60)六、副省级城市比较 (61)第三章网络社会发展概况 (63)一、全国 (63)二、东中西区域比较 (64)三、省份比较 (65)四、地级以上城市比较 (66)五、省会城市比较 (67)六、副省级城市比较 (68)第四章在线政府发展概况 (70)一、全国 (70)二、东中西区域比较 (70)三、省份比较 (71)四、地级以上城市比较 (72)五、省会城市比较 (73)六、副省级城市比较 (74)第五章数字生活发展概况 (75)一、全国 (75)二、东中西比较 (76)三、省份比较 (77)四、城市比较 (79)五、省会城市比较 (80)六、副省级城市比较 (81)第六章中国信息社会测评结论 (82)一、全国信息社会发展增速加快 (82)二、全国有38个城市进入信息社会 (83)三、全国信息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85)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信息社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 (87)五、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90)附表 (93)一、全国各省份信息社会发展情况数据表 (93)二、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情况数据表 (98)附录:信息社会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缘起与进展 (106)第二章理论框架 (107)一、信息社会的基本内涵 (107)二、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09)三、信息社会的发展阶段 (111)第三章定量测算方法 (113)一、测算步骤 (113)二、指标体系 (113)第四章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说明 (114)第五章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划分 (125)图表目录图1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热力图 (4)图 2 2012—2017年全球信息社会指数及增速 (17)图 3 2012—2017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信息社会指数增速对比 (18)图 4 2017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分领域指数增速对比 (19)图 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领域指数与全球的对比 (22)图 6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社会指数对比 (22)图7 2011—2017年全球不平衡状况对比 (23)图8 2011—2017年分领域相对差距指数对比 (24)图9 各大洲分领域相对差距指数对比 (24)图10 中国、“一带一路”国家、亚洲国家、G20、金砖国家ISI增幅对比 (26)图11 中国、“一带一路”国家、亚洲国家各领域指数值对比 (26)图12 全国信息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47)图13 信息社会四大领域发展情况(2007—2017) (48)图14 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49)图15 东中西地区信息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49)图16 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社会情况 (51)图17 全国信息经济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56)图18 东中西地区信息经济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57)图19 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信息经济指数比较 (57)图20 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经济指数情况 (58)图21 全国网络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63)图22 东中西部地区网络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64)图23 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网络社会指数比较 (64)图24 2017年全国各省份网络社会指数情况 (65)图25 全国在线政府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70)图26 东中西部地区在线政府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70)图27 2017年全国各省份在线政府指数情况 (71)图28 全国数字生活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75)图29 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生活指数发展趋势(2008—2017) (76)图30 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生活指数比较 (76)图31 2017年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活指数情况 (77)图32 2012—2017年全国信息社会指数及其增速 (82)图33 2017年进入信息社会的38个城市区域分布情况 (84)图34 2011—2017年全国ISI及四个一级指标相对差距 (85)图35 信息社会前30位与后30位城市相对差距 (87)图36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2008—2017) (88)图37 “集中连片特困区”覆盖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总体水平(2012—2017) (90)图38 2014—2015年“特困区”数字生活发展水平 (91)图39 信息社会发展水平定量测算步骤示意图 (113)表1 2017年全球ISI排名前30名的国家 (5)表2 2011—2017年ISI增幅前30名的国家 (6)表3 2017年信息经济指数排名前30的国家 (7)表4 2017年网络社会指数排名前30位的国家 (7)表 5 2017年在线政府指数排名前30的国家 (8)表 6 2017年数字生活指数排名前30位的国家 (9)表7 2017年亚洲地区国家ISI及排名情况 (11)表8 2017年非洲地区国家ISI及排名情况 (12)表9 2017年美洲国家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13)表10 2017年欧洲地区国家ISI及排名情况 (14)表11 2017年大洋洲地区部分国家ISI及排名情况 (15)表12 2012—2017年处于各阶段的国家信息社会指数增速对比 (18)表13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社会指数 (20)表14 2011—2017年全球信息社会不平衡情况对比 (23)表15 2011—2017年各大洲相对差距对比 (25)表16 2011—2017年中国信息社会各领域指数值及增幅对比 (27)表17 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社会指数及排名 (28)表18 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经济指数(以2017年指数排序) (31)表19 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网络社会指数(以2017年指数排序) (34)表20 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在线政府指数(以2017年指数排序) (37)表21 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生活指数(以2017年指数排序) (40)表22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2017年信息社会发展指数情况 (50)表23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2017年信息社会发展指数与全国的比较 (50)表24 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社会指数及排名情况 (52)表25 2017年全国进入信息社会的地级以上城市 (53)表26 2017年省会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54)表27 2017年15个副省级城市信息社会情况 (55)表28 2017年全国信息经济发展情况 (56)表29 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经济指数及排名情况 (59)表30 2017年信息经济指数排名前30位的地级以上城市 (60)表31 2017年省会城市信息经济发展情况 (61)表32 2017年15个副省级城市信息经济情况 (62)表33 2017年全国网络社会发展情况 (63)表34 2017年全国各省份网络社会指数及排名情况 (66)表35 2017年网络社会发展排名前30位的地级以上城市 (67)表36 2017年省会城市网络社会发展情况 (68)表37 2017年15个副省级城市网络社会情况 (69)表38 2017年在线政府指数排名前30的地级以上城市 (72)表39 2017年省会城市在线政府情况 (73)表40 2017年15个副省级城市在线政府情况 (74)表41 2017年全国数字生活发展情况 (75)表42 2017年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活指数及排名情况 (78)表43 2017年数字生活指数排名前30的地级以上城市 (79)表44 2017年省会城市数字生活情况 (80)表45 2017年15个副省级城市数字生活情况 (81)表46 2017年38个进入信息社会的城市与全国比较 (83)表47 2017年全国排名变化较大的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84)表48 2011—2017年全国信息社会发展差距测算 (85)表49 2011—2017年信息社会前30位与后30位城市发展对比 (86)表50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ISI及排名情况 (88)表51 2017年“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89)表52 “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ISI差距测算 (90)表53 分领域看“特困区”覆盖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水平 (91)表54 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社会指数及排名 (93)表55 2009—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经济指数表(以2017年指数排序) (94)表56 2009—2017年全国各省份网络社会指数表(以2017年指数排序) (95)表57 2009—2017年全国各省份在线政府指数表(以2017年指数排序) (96)表58 2009—2017年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活指数表(以2017年指数排序) (97)表59 201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信息社会指数及排名 (98)表60 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划分 (112)表61 信息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114)表62 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 (115)表63 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划分 (126)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7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2017年全球信息社会指数(ISI)为0.5748,较上年提升2.96%,仍处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转型期。

即时通讯调研报告

即时通讯调研报告

即时通讯调研报告即时通讯调研报告(一)摘要:本文简述了技术通讯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1概述1.1 IM技术概念IM技术全称Instant Messaging,中文翻译“即时通讯”,它是一种使人们能在网上识别在线用户并与他们实时交换消息的技术,是电子邮件发明以来迅速崛起的在线通讯方式。

IM 的出现和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IM完全基于TCP/IP网络协议族实现,而TCP/IP协议族则是整个互联网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

最早出现即时通讯协议是IRC(Internet Relay Chat),但是可惜的是它仅能单纯的使用文字、符号的方式通过互联网进行交谈和沟通。

随着互连网变得高度发达,即时通讯也变得远不止聊天这么简单,自1996年第一个IM产品ICQ 发明后,IM的技术和功能也开始基本成型,语音、视频、文件共享、短信发送等高级信息交换功能都可以在IM工具上实现,于是功能强大的IM软件便足以搭建一个完整的通信交流平台。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几款的IM通讯软件有MSN、Google Talk、Yahoo Messenger、腾讯QQ等。

1.2 IM技术原理和工作方式典型的IM工作方式如下:登陆IM通讯中心(IM通讯服务器),获取一个自建立的历史的交流对象列表(好友列表),然后自身标志为在线状态,当好友列表中的某人在任何时候登录上线并试图通过你的计算机联系你时,IM系统会发一个消息提醒你,然后你能与他建立一个聊天会话通道进行各种消息如键入文字、通过语音等的交流。

从技术上来说,IM的基本技术原理如下:1.IM服务器2.登陆或注销3.用户A通过列表找到B,用户B获得的消息并与之交谈4.通过IM服务器指引建立与B单独的通讯通道第一步,用户A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IM服务器,服务器通过读取用户数据库来验证用户身份,如果验证通过,登记用户A的IP地址、IM客户端软件的版本号及使用的TCP/UDP端口号,然后返回用户A登录成功的标志,此时用户A在IM系统中的状态为在线(Online Presence)。

2016-2017年国内消费人群用户分析报告

2016-2017年国内消费人群用户分析报告

移动消费人群性别 & 年龄段分布
42.4%
53.5%
性别比例
22.3%
18.5% 5.7%
57.6%
25 岁及以下 26-35 岁 36-45 岁
46 岁及以上
/ 12 /
女性消费人群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河南等中东部地区
从女性消费人群地域分布看,广东女性消费人群占比全国领先,江浙、鲁豫和北京的女性消费人群占比也相对较高;从 女性消费人群地域分布TGI指数看,甘肃、江西、湖南、河南和广西等 15 个省份女性消费人群比重高于标准值 100 。
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三线及以下城市
15.1%
48.7%
2015 年
13.9%
2016 2015 年
1.2% 6.3% 7.6%
一线城市 用户占比
9 1月
36.2%
56.3%
9月 12
二线城市 用户占比
29.9%
三线及以下 城市 用户占比
移动消费人群更加细分,与特定应用类型关联度相对较高
移动消费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更多垂直和细分领域,而其不同的细分消费人群在应用偏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海 淘、大学生、高端人群和母婴等细分消费人群,应用偏好差异即体现于视频、金融、出行 / 汽车、教育等类型App 。
女性消费人群地域分布
女性消费人群 消费人群整体 15%
女性消费人群地图
TGI 指数高于标准值100 10%
5%
0% 甘江湖河广宁贵云新安河内海山山广陕西辽湖吉黑天福四浙重江北青上 肃西南南西夏州南疆徽北蒙南西东东西藏宁北林龙津建川江庆苏京海海 江 女性消费人群地域分布 TGI 指数,均值为 100,高于 100表示占优,低于 100则不占优。

即时通讯软件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即时通讯软件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即时通讯软件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即时通讯软件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即时通讯软件的演变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未来,即时通讯软件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一、即时通讯软件的演变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即时通讯软件也在各个方面不断创新,其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ICQ和MSN Messenger时代ICQ是最早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成立于1996年。

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用户在线聊天,与MSN Messenger并称为90年代末和00年代初的热门在线聊天工具。

这两款软件开启了即时通讯的先河,但它们的特点是比较单一,只能进行文字聊天。

2、第二阶段:QQ和Skype时代进入21世纪,国产著名即时通讯软件QQ崛起,并一举成为中国市场的标志性软件。

与此同时,来自欧洲的Skype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除了文字聊天外,还可以音频和视频通讯。

QQ和Skype的出现让人们初尝到了更多丰富的即时通讯功能。

3、第三阶段:微信和Facebook Messenger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信和Facebook Messenger迅速占领全球市场。

微信的特点是集成多种功能,除了文字和语音聊天外,还可以进行微信支付、打车、购物等相关服务。

Facebook Messenger则更加注重社交体验,除了文字聊天外,还可以与朋友玩游戏、分享图文等。

4、第四阶段:即时通讯软件各自为政随着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小型即时通讯软件如WhatsApp、Line、Telegram、KakaoTalk等也开始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

这些应用注重即时通讯细节,提供更多口袋工具,促进人们的便捷和效率。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也面临着一些功能完善的挑战。

未来即时通讯软件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发展。

1、多元化功能即时通讯软件的多元化功能将会越来越成为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物流业 5.9%
制造业29.1%
中小企业中软件开发业应用企业IM比率最高
金融业16.4%
能源电力业9.1% 交通物流业7.3%
500人(含)以上企业主要行业构成
500人以下企业主要行业构成
软件开发业15.6% 咨询研究业11.2% 采矿业7.3%
电商业7.3%
金融业7.3%
最终使用者,集中在中高学历的“大叔”员工
认为:企业级IM(即时通讯)首先是集合了即时消息、语音、视频、会议、协同、通讯 录等多种通讯功能的开放融合通信系统,再者其也是企业办公的信息化入口之一,实现了系统与人之间的交 流、机器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从另一个方面讲实现企业内外部的协同、与客户的沟通交流等。
通过企业IM一个入口进入
用户认为IM最重要的功能: 即时消息20.2%、公告通知 9.5%、通讯录整合7.3%、
10.1 A轮$千万 英特尔投资
10.25 $近千万
奇虎360、红杉资本、
深圳创投 2012
7.1 A轮¥1000万 方广资本
2013
2014
11.22 天使轮¥数百万 奇虎360
环信
12.24 A+轮$近千万 红杉资本
10.27 A轮$500万
在电子邮件之后出现,用个人工具 来实现企业通信。
代表产品:OICQ等
企业IM专业级产品兴起兴盛。 代表产品:阿里钉钉、融云、
IMO、环信等
开始出现企业级的通信产品。 代表产品:腾讯RTX等
如今企业IM的百家争鸣, 未来各自圈地的多点充盈。
启蒙阶段 (2003年之前)
萌芽阶段 (2003-2007)
发展阶段 (2008-至今)
中大型企业中
制造业占 29.1%
一年内有引入企业IM计划的企业
500人(含)以上企业
500人以下企业
78.8%
中小企业中软
件开发行业占 15.6%
中大型企业中
金融业占 16.1%
21.2%
中小企业中咨 询研究行业占
11.2%
观点Ⅴ:实践中用户重点关注产品安全,功能,品牌,稳定性
企业用户选型考虑因素:
统一通信 方式
企 业
IM
社交办公 入口
到CRM、OA、ERP等办公 系统。(功能重要性:文 件收发9.7%、移动设备部
短信和语音7.3%等。
署7.4%)
目录
1 2
Contents 3
4 5
核心观点 企业IM用户剖析及资本关注情况 企业IM部署步骤及投入状况 企业IM应用情况及使用担忧 企业IM品牌诊断及厂商点评
产品安全性好 17.1%
企业用户在产品使用方面的担忧:
41.7%
16.4%
品牌影响力大 10.5%
选型
功能满足全部需求 16.7%
各类信息 泄露问题
通讯系统 稳定性问题
(各类信息泄露问题包括:企业通讯录信息泄露16.4%、项目相关 信息泄露12.8%、聊天记录信息泄露12.5%)
观点Ⅵ:企业IM是办公协同的信息化入口之一
150%
100%
50%
16%
0% -50%
28%
-12% 办公协同
31%
35% -4% 数据处理
企业用户SaaS应用未来实践
应用选择GAP
现在 52%
将来
35%
38%
38%
37%
37%
39%
41%
-2%
生产制造 执行管理
-1% 人力资源
-3% 工业设计
45% 7% 通讯服务
45%
-8% ERP管理
49%
2016-2017中国企业即时通讯(IM) 用户市场调研趋势报告
2017年1月
目录
1 2
Contents 3
4 5
核心观点 企业IM用户剖析及资本关注情况 企业IM部署步骤及投入状况 企业IM应用情况及使用担忧 企业IM品牌诊断及厂商点评
观点Ⅰ:未来云通讯服务得到企业用户的进一步实践
认为:通讯服务将成为未来SaaS应用中部署实践的重点,在企业用户中将得到较为普及 的应用渗透。
未来阶段 ……
……
观点Ⅲ:市场格局BAT类、老牌、新兴厂商三足鼎立
认为:企业IM市场呈现出BAT类、老牌、新兴厂商三足鼎立的格局。老牌厂商积累用户
较多,参与度较高;BAT类厂商当前知名度较高,未来用户渗透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新兴厂商数量较多, 知名度与参与度会不断提升。
15.0%


BAT类

腾讯RTX
30-45 年龄段构成 (男女比例6:4)
54.8%
本科55.1% 大专23.6%
78.7%
58.7% 35.3%
37.3%
普通职员工
IT类36.4%



行政类31.8%




市场类24.5%

客服类7.3%
岗位工龄10年以上
企业服务市场中,企业IM成为又一个热点
认为:企业IM取得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在资本相对紧缩的现今,针对企业IM的投融资 体量相对较大。
私企中制造业最突出,国企中能源电力业占比最高
能源电力业 22.4% 制造业 20.4% 金融业 16.3%
其他41.1%企业性质构成:
事业单位 中外合资企业
集体企业 外资企业 中外合作企业 政府机构
其他 非政府组织
不同性质企业主 要行业构成
私营企业 40.3%
制造业 24.5% 互联网业 11.8% 零售业 9.8% 房地产业 8.8%
企业IM在制造业、教育业、交通物流业等渗透率较高
18.3%
10.3%
7.2%
6.5%
6.1%
6.1%
5.7%
4.6%
4.6%
4.2%
3.0%
3.0%
制造软件业 金融银行 金融保险 信息通讯 农副业
……
移动信息化 研究中心
制造业、教育业、交通物流等行业应用企业IM的渗透率最高;除制造业外总体 各行业差距不是很大,“通讯交流”是各行业的基本需求。
45% 4% 供应链
50% 34%
47% 48%
3% 财务管理
-14% 客户关系管理
观点Ⅱ:企业IM市场走向高速共同发展期
认为:植根于中国高速发展且基数巨大的企业用户群发展,企业级IM市场从无到有、再 到壮大。不同于个人IM市场的高度集中化,企业级IM市场现今呈现趋向百花齐放的局面,未来暂时也难以 做到一枝独秀。
10.0%
微信企业号
5.0%
融云
信鸽 环信
容联
0.0% 0.0%
汇讯WiseUC
5.0%
阿里钉钉 IMO
中国移动企业飞信
传统老牌厂商
华为UC
新兴厂商
10.0%
参与度
15.0%
观点Ⅳ:中小型企业是潜增量市场的主力军
认为:企业IM的潜增量用户市场中,中小型企业(500人以下)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 中软件开发业和咨询研究业是主要力量;而在大型企业(500人以上)中制造业和金融业是重要用户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