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银行与国外零售银行对比分析
中外资银行零售业务比较分析
乡村 丛林 中 , 建 了占地 17 的 、 筑 面积 2 修 5亩 总建 O万平 方米 的客 户服务 中心 ( I )是 当 时美 国 除 国会之 外 的第 二 大办 CC ,
批发业务 相对应 的概 念 , 主要 是指 由银 行提 供 的小 型金 融服
务; 第二个层面, 从银行业务对象看 , 它则是一个与银行公司
3 零售 业务 在利润 中所 占比重 增大 。在 整个 商 业 银行 .
批 发业 务和零售 业务 , 常将 主要面 向消 费者和 中小 企业 的 通
的利润来源中, 零售业务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 , 前 西方各大银行 零售业 务的利 润 占利润总额 的 比重 已达到
3 - 7 左 右 。有 相 当多银行 的零售业 务部 门的 R A超 O 0 O
银行业务称为零售业务; 把主要面向公司和其他机构提供的 银行 业务 称为批 发业务 。更 完整 的说 , 零售 业务 相对批 发业 务而言, 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 运用现代经营理念 , 依托
高科技手段 , 向个人 、 家庭 、 中小 企 业 提 供 的综 合性 、 体 和 一
过了批发业务部门的 R A, O 成了支撑这些银行经营业绩的
特点 :
5 消费信贷成为新兴银行零售业务的重点。美国一些 . 业绩表现最佳的地区性和新兴全国性银行 , 如美一银行等的 业务都集中在消费信贷、 信用卡等业务上, 并且几乎都在国 内进行。其市场资本总额已超过 J ra 、 PMogn美林等无所不
包 的全球 性银行 巨头 , 这些金 融 巨头对零售 业 务 的重视程 而 度 是 国内银行所 无法 比拟 的 。
重要 款 、 包括 贷款 、 结算 、 汇兑 、 资理 财 等业 投
中外私人银行现状对比-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私人银行是一座富矿,只有充分的开发起来才能够使得这座富矿得到不断的发展,当今中国的私人银行面临着各种问题和运营困境。
随着私人银行在中国10多年的发展,各项业务虽然逐渐趋于成熟,拥有比较广阔的市场,但是目前仍然还有很多问题。
本文首先私人银行的概况进行了一定概述,紧接着分析了中外私人银行现状,然后对于中外私人银行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阐述了对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启示,文章最后总结升华了全文。
关键词:中外私人银行现状对比一、引言随着世界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富裕阶层也开始出现,这就为私人银行在中国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现实条件。
但是私人银行的出现,和我国的现行经济模式出现了一些冲突,增加了社会的风险,以及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些资产管理上的运营困境。
如今我国私人银行逐渐小有规模,能够独当一面,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仍需与外国银行多对比,取长补短。
二、私人银行概况(一)发展历程16世纪时,由于瑞士日内瓦特殊的背景,私人银行逐渐兴起。
当时私人银行主要服务于经商的贵族阶级,贵族有足够的财富,且想要合理配置,此时需求刺激了供给,私人银行应运而生。
而供给又反过来刺激了需求,不仅商业贵族需要,皇室家族同样看到了私人银行的便利之处,开始享受这种服务。
相对来说,西方国家拥有私人银行的时间较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开始出现私人银行,且是典型的高端银行。
由于私人银行拥有许多国家银行所没有的优点,服务私人化定制,收益可观,所以很快被公众所接受,并传入亚洲,且逐在亚洲站稳脚跟,普遍化。
2007年8月,招商银行私人银行深圳中心成立。
在2007年三月份,中国的第一家私人银行才成立,比起西方国家晚了几百年,但是发展迅速,崛起很快。
中国的私人银行首先设立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当时苏格兰皇家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与中国合作。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私人银行规模不断增大,数量不断1增加,客户群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
中美商业银行制度差异比较
中美商业银行制度差异比较概述:一、所有权和治理结构:在所有权方面,中国商业银行主要由国有股东控股。
国家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意味着国家对银行的经营和决策有较大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美国商业银行没有国家所有的股东,属于私人企业。
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主要由股东和董事会组成。
二、经营范围和产品创新:中国商业银行在过去主要提供传统的存贷款和支付结算等基本金融服务,但近年来已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包括信托、保险、证券等。
而美国商业银行由于市场开放程度高和金融创新环境较好,提供的金融产品更加多样化和复杂。
例如,美国商业银行发明了信用卡、债券和其他衍生品等金融工具。
三、监管和合规性:中美两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和合规性要求也存在差异。
中国监管机构主要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监会)负责,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监管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
在美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机构主要由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国家银行业监督局(OCC)共同负责监管和监察。
四、政策支持和风险防控:五、国际合作和创新技术:中国商业银行在推进国际化经营和跨境金融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中国商业银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并与多个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商业银行大力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如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
而美国商业银行则在全球范围内更具竞争力,并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如创造了数字化银行和区块链技术等。
结论:中美商业银行制度在所有权、治理结构、经营范围、监管、政策支持、风险防控、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方面均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两国不同的经济体制、法律环境和监管机构等因素。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加深,中美商业银行的差异有望进一步缩小,并相互借鉴发展经验,实现更好的合作与共赢。
外资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劣势分析
外资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劣势分析作者:杨睿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10期【摘要】文章对外资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各自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并指出了国有商业银行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在同外资银行竞争的过程中,要树立信心、抓住机遇、苦练内功、提高素质、迎接挑战。
【关键字】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优势与劣势一、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优势1.业务开展的基础比较好,具有强大的网络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已形成了自己规模庞大的分支机构网。
在中国广大消费者心中已经树立起信任形象。
国有商业银行仍是人们存款的首要选择。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相对熟悉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各个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和心理。
2.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较大。
在以往的经营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客户,特别是一些大型、特大型的客户,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它们已形成了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密切相连的关系。
3.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本土经营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根植于本国经营,有深厚的客户基础和和庞大的经营网点,特别是遍布全国各地的经营网络,这是外资银行不可比拟的。
4.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本币业务上具有绝对优势。
迄今为止,国内的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占比还很小,无论存贷款量还是结算业务量都比不上任何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省市级分支机构。
5.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银行业市场的竞争。
银行业的开放是双向的,即“请进来”和“走出去”。
国有商业银行到海外拓展业务将主要受自身经营状况和东道国金融监管条例的限制,而较少受到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有利于经营状况良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劣势1.在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最大、最根本的劣势是经营理念上的差距。
在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大锅饭”思想,缺乏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观念,特别是效益观念、国际观念还比较淡漠,粗放经营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谈谈中外资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中的争夺
地 的 私 人 银 行 部 正 式对 外 营业 , 着 手 筹 建 国 内首 家 并
私 人 银 行 , 开 户 底 限 为 10万 美 元 。 其 0 3中 国建 设 银 行 。建行 个人 理 财 服 务 包 括 人 工 理 .
销 售共计 30 3 5亿 元 ,较 20 0 5年 同 期 增 长 6 . %。 26 7 20 0 6年 1 月 1 2 8日, 行 在 北 京 、 海 、 州 、 圳 四 工 上 广 深 地实现“ 财金账户 ” 理 的全 面 升 级 , 先 推 出 8 首 0家 重
足企业流动性需求 , 进而逐步缓解 间接融 资压力 , 改变 银行信贷 占绝对主导位置的金融市场格局 , 逐步培育和 作者单位 : 民银行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行 人 责任编辑: 和平
维普资讯
HEI I ONGJ ANGFI I NANC E
立 高 端 客 户部 。在 未 来 三 年 , 行 将 在 国 内重 要 的 中 建
也 是 零 售 银 行 。2 0 0 6年 1 2月 , 打 银 行 就 已 开 始 大 渣 力 推 行 其 首 款 QD I 品 “ I产 聚通 天 下 一 瑞 银 全 球 战 略 配置” 。独 特 之 处 在 于 引 进 三 家 国 外 投 行 一 瑞 银 、 美 林 、 根大通 , 仅收益较高 , 摩 不 而且 有 效 地 避 免 了人 民 升 值 带 来 的 损 失 。 20 从 0 6年 年 初 到 现在 , 兰 银 行 在 荷
立严格执法的法制环境 , 不仅要建立和完善企业 、 个人征 信体系 , 还要重点治理各金融机构的违规经营 、 钻政策漏 洞等非诚信行为, 以促使社会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 一方 面基层央行要增加征信投入 , 充分利用强势媒体 的作用,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中间业务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提供给客户的非传统银行业务,包括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融资租赁等。
中间业务是银行实现利润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银行竞争力的体现。
而中外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并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首先,投资银行业务是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策略和经营模式。
国内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上相对较弱,主要侧重于传统的股票承销、债券发行等业务。
而外资银行由于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资源和客户渠道,更加擅长于跨国融资、并购重组、股权交易等专业领域。
此外,外资银行还能够提供更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如风险管理、研究报告等。
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再次,财富管理业务是中外银行的共同特点。
财富管理业务是针对高净值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外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上都开展得比较积极。
但是,国内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上主要以产品销售为主,缺乏对高净值客户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且专业人才相对不足。
而外资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上则更注重顾问式服务、财富传承、税务筹划等方面的服务,能够提供更为精细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最后,融资租赁业务是中间业务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银行在融资租赁业务方面也存在差异。
国内银行的融资租赁业务主要基于国内市场,产品以设备、房地产等固定资产为主,融资租赁业务范围相对相对狭窄。
而外资银行在融资租赁业务上更加注重跨国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更广泛的渠道和客户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海外融资租赁服务。
综上所述,中外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存在较多差异。
国内银行在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方面相对较弱,更加侧重于传统的股票承销和基金管理业务。
而外资银行具有更为先进的投资理念和风险管理体系,在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财富管理和融资租赁业务方面,外资银行也能够提供更为精细化、全方位的服务。
浅谈国外商业银行与国内商业银行存款产品的差异
浅谈国外商业银行与国内商业银行存款产品的差异国外商业银行存款产品不仅品种丰富,能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偏好,而且其存款产品设计体现着激励与约束对等的机制,既能够吸引客户,又能够很好地约束客户的行为,进而达到稳定存款的目的。
而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产品品种较为单一,面对的市场较为粗略,没有细化,整个产品结构较为僵硬。
下面我以美国的花旗银行和中国的工商银行为例,浅谈一下对国外商业银行与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产品的差异。
首先是二者的存款产品的构成要素方面的差异。
以花旗银行为例,国外的存款产品基本上有六个构成要素:开户起点、日均余额、优惠条款、惩罚性条款、期限与利率。
对上述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便生成了不同的存款产品,以多样化的存款产品来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
而国内的商业银行,以工商银行为例,存款产品的构成要素极其单一,虽然银行的官方的法定利率显示的要素有利率和期限两种,而实际上,期限是决定着利率水平的高低的,所以本质上来说,其构成要素只有期限一种。
国内的商业银行大都以期限和利率的变化为主轴来创造存款产品,难免会显得单调,种类相对于国外的存款产品也是少之又少。
其次是二者创造存款产品的动力来源的差异。
以花旗银行为例,其存款产品的创造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动力,即注重市场细分,达到了有效的权利和义务的搭配。
花旗银行以上述构成要素为支点,通过构成要素的不同组合,进而创造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不同产品,对市场进行分化,使得市场对存款的不同需求得以最大程度的满足。
如花旗银行的两种支票账户——Basic Checking,适合每月签发支票次数有限,且无法达到银行规定的帐户余额要求的存款人群体,而The Citibank Account是针对能够满足余额要求, 而且每月需要签发多张支票的存款人设计的。
而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产品创造的动力就要模糊得多,他们大都忽略了市场的不同需求,以供给来带动需求,让需求去迎合供给。
中外资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比较
置 资源 的效率 , 降低 了零 售业 务成 本 , 售业 务 已逐 零 渐 成 为银 行业 的主要 盈 利来 源 。2 0 年 , 06 国际性 大
银 行 零 售 业 务 的 利 润 贡 献 普 遍 在 4 % 至 5 % 之 0 5 间。近年来 , 洲地 区尤 其是 中 国经济发 展很 快 , 亚 中 国 目前 至少 有 3 万 人 具 有 千 万元 人 民 币 以上 的 可 0 投 资资产 , 拥有 数百 万元 可投 资资产 的人 更加 可观 ,
花旗 银 行 的信 用 卡利 润 收益 占其利 润 总额 的 1 以 / 3
上。
从 发 达 国 家 的规 律 来 看 , 人 均 年 收 入 达 到 当
2 世 纪 6 年代 后 , 0 0 由于 资本 市 场发 展 迅 速 , 优
质企 业 更 多地从 资 本 市 场上 融 资 , 如美 国银 行 资产
端 或 大众 理财 产 品没 有本 质 区别 , 只是 设立 了高 门
槛 而 已 。 目前 本 土银行 已经有 了客 户分 层 的意 识 , 并 相应地 提供 贵宾服 务 , 但对 于私人银 行 , 更多 的还
银 行 卡业 务 的拓展 步 伐 。2 0 年 l 月 2 08 2 3日, 港 香 东 亚银行在上 海发行 首张外资银 行人 民币信用 卡标 志 着外 资银行 获 得 了正式 的发 卡资 格 。随后 , 旗 花
业 务成 为银行 开拓 的重 要领 域 。银行 的零 售业务 与
一
30 美元 至 50 美元 时 , 用 卡业 务将 进人 大幅增 00 00 信 长 阶 段 。2 0 0 2年 , 京 市 人 均 年 收 入 已 达 4 0 美 北 00 元 , 国 的沿海 地 区和一 部 分社 会群 体 也 已进 入这 中 收入 区 间。近几 年 , 国以房贷 、 我 车贷 为代表 的个
分析中西方商业银行的异同点,结合分析
分析中西方商业银行的异同点,结合分析一、内部控制环境差异分析:1、产权制度差异:从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商业银行采用的是现代银行法人产权制度,其主要表现为股份公司的形式,这种产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1)实现了产权结构的多元化、银行资本的社会化。
通过发行股票,可以筹集到数量极其庞大的资本,补充银行资本不足的状况,解决了银行发展对资本金的需求,提高了银行抗风险的能力。
(2)它有效地分解了经济上的所有权(财产终极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从而使得出资人同企业资产的实际营运相分离。
商业银行获得了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形式和资格,能够自主地支配、使用、处理其实际财产和从事金融交易活动。
(3)出资人或股东的责任有限。
当银行亏损或破产时,出资人或股东只承担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清偿责任,以其投资对商业银行负责,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关系,对股东利益的保护、银行组织的稳定与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传统国有银行在产权上的特征是:(1)占有权、收益权、转让权均高度集中于国家。
(2)银行财产的非法人性。
银行不具有独立的支配法人财产的资格,从某种程序上讲,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微观主体。
政府对银行行使行长的任免权、资源的配置权、经营的监督权。
(3)经营责任的无限性。
国家惟一拥有银行的剩余索取权,同时,国家也承担银行经营的无限责任,风险全部由国家承担。
(4)产权的不可转让性。
产权边界事先被国家界定,其他产权主体不能通过市场合约依法进入,从而表明银行产权的不可转让性。
2、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产权制度造成的“所有者缺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国外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有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1)政府与行长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仍然是行政性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在政府的行政性约束之下,并不能保证其独立产权主体的法律地位和独立的经济利益,是一种非经济性的委托代理关系。
(2)在激励机制方面,主要实行的是官本位的激励机制,通过行政级别的升迁来实现激励,干部的任免、奖惩以政治觉悟、思想品德、任期政绩为主要内容,从而造成银行高级管理层注重短期政绩,实际工作中短期行为明显。
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对比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探讨
口文 /彭金龙
看 , 行 监 管是 指 监 管 机 构 由 于 金 融 业 对 银 行 经 营状 况 的信 息 系 统 。 银 综上 , 行 监 管 是 指 银 行 监 督 与 银 行 银
银行 自身角度 出发 , 对其监管 的内在含 义
和完善我 国商业银行监管进行分析 。
( ) 变 经 营观 念 , 高 市场 营销 手 场 有需求、 二 转 提 银行有能 力、 务有 效益 的原 训和 提 高 ,如 在 银 行 内部 选 拔 精 通 业 务 、 业
承 诺 类 中间 业 务 ; 、交 易 类 中 间业 务 ; 、 争 能力 以及 盈利 水 平等 目的 , 断开 发 出 业 务 管 理 体 系 不 完 善 , 营 观 念 、 场 营 6 7 不 经 市
基金托管业务: 、咨询顾 问类业务; 、 8 9 其 新的中间业务品种 ,如票据发行便利 、 货 销手段落后 ,中间业 务创新 品种缺乏 , 科 他类 中间业务。 币或利率互换、 期货和期权等业务。以美 技服 务与 人 才 素 质落 后 。鉴 于 此 , 国 需 我 二 、 内外 商 业 银 行 中 间业 务 发展 比 国银行业为例 , 国 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快我 国商业银行中
较 分析
入主要有 四个类别 : 托管收入 、 存款账户 间业 务 的发 展 : ( ) 间业 务 收入 占经 营 收入 比 重 。 服 务 收 入 、 易 账 户 中 间 业 务 收 入 、 一 中 交 附加 ( ) 一 建立健全 中间业务管理体 系。 我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中 间 业 务 收 入 占经 营 收 入 非 利 息收 入 。 在 附加 非 利 息 收入 中, 资 国商 业银 行 大 多 还 没有 设 立 自上而 下 、 投 专 的 比重 明显 低 于 国外 银 行 。 然 近 年来 我 银 行 、 产服 务 、 券 化 资产 交 易 、 险业 门的 机构 来 负 责 管 理 中 间 业 务 的发 展 , 虽 资 证 保 中 国 商业 银 行 中间 业务 发 展 步 伐 加 快 , 间 务 与运 营 性 的 其他 收 入 一直 占 比较 高 , 中 构 间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之 间, 业务的拓展 业 务 收入 占经 营 收入 的 比重 不 断 加 大 , 根 成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 没 有 领 头部 门去 规 划 、 织 、 理及 协 调 , 组 管 据 20 0 8年 各大 商 业 银 行 年报 ,我 国工 商
关于中美银行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关于中美银行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2023-10-27contents •引言•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分析•美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中美银行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提高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其银行业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金融市场变革和新兴技术崛起的背景下,对中美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两国银行业的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中美两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业务结构、客户基础、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两国银行业的异同及发展趋势。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为主要手段,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中美银行业概况中国银行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庞大,拥有众多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逐渐提高。
美国银行业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银行业也具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银行业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零售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风险管理、金融创新和盈利能力方面,美国银行业具有较高的水平。
02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中国银行业概况01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和业务量在近年来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02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激烈,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等各类机构并存。
03中国银行业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广泛的业务网络。
工商银行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盈利能力主要得益于其规模效应和较低的运营成本。
工商银行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助于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效率。
010203建设银行是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其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均较强。
建设银行的业务重点主要集中在个人和企业银行业务领域,其业务范围涵盖存款、贷款、投资、理财等各个方面。
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
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探讨摘要:相对公司银行与资本市场业务,零售银行收入更加稳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与国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存在一定的差距,借鉴国外发展零售银行经营理念与管理手段是我国商业银行困境的捷径。
关键词:售银行:战略转型:商业模式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
以银行卡业务为例,自1979年10月中国银行开始代理国外信用卡业务,并于1985年6月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我国银行卡业务从无到有,从单一到集中,从各自为政到联网发行,功能不断完善。
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15亿张,较上年同期增长32.6qo,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1.9%,比2006年提高4.9个百分点。
在消费信贷领域,近两年住房信贷业务和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十分迅速。
住房和汽车正成为拉动近几年我国居民消费的两大支点。
此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教育贷款、个人质押贷款、信用贷款、个人股票质押贷款、不限用途贷款等零售银行业务方面的创新也不断增加,零售银行业务正成为21世纪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40%占比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一、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经营观念落后,经营模式陈旧。
一是没有正确认识零售业务的价值和战略发展地位。
存在零售银行就是“拉存款”认识误区。
二是没有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和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
只看到了银行价值创造的直接载体(业务),忽视了为银行带来业务的主体(客户)、为创造银行价值的手段(服务)、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主体(员工),导致客户价值没人关心、服务品质没人过问、员工为银行创造的价值不能作为判断员工绩效的依据。
三是缺乏市场定位观念,对零售业务市场层次、市场定位把握不准确、不到位,对客户分类、需求定位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更缺乏针对区域经济特点和自身优势确定明晰市场策略。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文档资料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文档资料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各国的银行业务当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中资银行指的是由中国全国性持有的股份银行,而外资银行则是指在中国内地以外注册并设立的银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进行比较,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与特点。
首先,就经营范围而言,中资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的活动更为广泛。
中资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遍布各个城市,并且依托国内经济的发展,它们在零售银行和公司金融等领域都有着雄厚的实力。
与之相比,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仅设有有限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
虽然外资银行不能像中资银行那样实施零售业务,但它们在国际贸易融资、跨境支付和外汇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次,在管理体制上,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资银行由中国的国家政府持有股份并且受到政府指导,因此在决策过程中有时需要考虑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反,外资银行的股东通常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私人股东,自身的经营决策更加独立灵活。
这使得外资银行在业务扩张和创新方面更具有敏捷性和适应性。
此外,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有一些差异。
中资银行在面临风险时可以依靠国家政府的支持和援助。
而外资银行则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这使得外资银行在风险评估和防范方面更加谨慎,以确保风险的控制和风险承受能力。
另外,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品牌形象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资银行多年来积累了深厚的品牌信誉,享有较高的市场声誉和认可度。
而外资银行则更注重在国内市场中塑造其自身的品牌形象,努力融入中国经济并与本土企业建立紧密联系。
此外,外资银行通常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方面更具先进性,这也为其树立起了更加年轻、创新和开放的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虽然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无论是为了满足国内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还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发展,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对比
三、外商与中国银行的对比2013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12年,也是中国金融业履行承诺对外全面开放的第7年。
这7年,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变,中国的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GDP更是跃居世界第二。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外汇管理局等相关管理机构,认真履行对外开放承诺,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持续增长的经济体系也为外资银行发展提供了稳定基础。
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中,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格局初步形成,本土化程度逐步提高,外资银行来源的广泛性和专业背景的多样化,为我国银行体系提供了多层次的有力补充,成为我国银行业有利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参与者。
竞争不可避免,在竞争中寻求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将是未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主旋律。
中外资银行在不同市场、不同业务领域和不同客户群体中各有优势。
外资带来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不仅会大大地改善中国银行业的服务品质,使国人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也会有效地促进中资银行改善管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水平,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近些年在华的外资银行发展状况。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4年-2011年,虽然外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一直稳定在2%左右,但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总资产在2011年也达到了两万亿元。
不同的外资银行机构在华的经营状况也不尽相同,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是经营得最好的。
从2004年起,在华外资银行运营机构保持每年约10%的增长速度。
在华投资银行与我国本土银行盈利能力比较从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华外资银行的盈利状况远不如国内银行。
中资银行竞争力特点:经营本币业务上的绝对优势。
中资银行是在本土经营,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庞大客户群体和银企合作关系,对相当多的企业和居民来说,与中资银行打交道更加方便,易于沟通。
机构网店优势。
中资银行目前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乡镇的分支网络,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分析
摘要: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是当今中国的金融市场上两支重要力量。
从经营理念、体制、产品及服务等方面分析了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同时从本土经营、国家信誉和同享国民待遇等方面分析了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者在客户及业务上的具体竞争。
关键词: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竞争优势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发,外资银行在中国已经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由于其发展的历史及背景的差异,各有其优势与劣势,这对双方以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1.1外资银行长期以来积累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外资银行的经营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外资银行的管理方式灵活而有效,很少采用直接的、行政的管理手段,主要采用市场化的、以利润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建立了健全的财务指标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这与中资银行长期以来受行政干预较多、机制较为僵化相比,显然更加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作为从事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拥有成熟高效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机制,并能确保在高风险和信息化的经营环境中,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实现其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目标。
1.2外资银行在体制及经营机制方面的优势相对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不仅具有高度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其全能型银行的体制也占尽了优势。
外资银行具有经营多元化优势,历经多年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长期运作,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远远走在了中资银行前列,金融品种齐全、科技含量大,自助化程度高,可为储户及企业提供广泛的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要求,大大优于分业经营的中资银行。
外资银行经营策略明确,管理机制灵活,所从事的业务活动商业动机强。
同时跨国银行的全球化经营方式,也为其优势资源的最佳配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3外资银行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重视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外资银行较之中资银行具有明显的产品优势,在信用卡、网上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及中间业务等方面,外资银行具有强大的实力。
中国银行与国外银行的区别
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文化差异比较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外资银行涌入中国,中国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外资银行不仅历史悠久,资金充足,实力雄厚,更拥有着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
而相比之下,中国银行业刚从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控制下解放出来,还尚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银行文化。
其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软件”环境,其作用不可小视。
因此,对中西银行企业文化的对比研究,对我国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
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对中美银行同质化和差异化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中发展差异的原因,毫无疑问,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伴随次贷危机的爆发,银行业的发展模式日益受到关注,美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式不断受到质疑。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银行业未来到底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这些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文化差异的几点比较。
一、经营模式美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背景及原因。
美国银行业经营模式是沿着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这样一种发展路径变化的。
在19世纪以前,欧美各国的银行业实行的是混业经营,但1929—1933年遍及欧美的特大经济危机打碎了这一制度。
在这次危机期间,美国有5 700多家银行倒闭,信用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经济的滞胀现象,又由于受到金融创新的冲击,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一再放松分业管制,最终于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1999年金融服务法》,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
中国银行经营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历史选择。
中国金融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一种“大一统”的形式,当时中国银行业实行的是具有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色彩的“混业经营模式”。
中外资银行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西部金融》2021 年第 1 期
金融改革
模式下,分行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总行,管理权限较为广泛,行政色彩较浓。但个别外资银行正在逐步强化分 行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如渣打银行各分行成立“分行管理委员会”,分行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分行行长进行 汇报,并通过协商和年度绩效考评确保本地化管理。
三是对跨国公司运用双客户经理机制。跨国公司一般开展跨国界、跨区域经营,为了更好的适应和服务 跨国公司客户,外资银行一般为其配备两位客户经理,一位是业务条线客户经理,一位是本地服务的客户经 理,两者相互协调配合,从而实现“远程+本地”的高质量金融服务。
(一)外资银行优势与劣势 外资银行优势主要体现为:一是全球化网络布局,国际业务响应较快,能够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为各地企
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二是混业经营模式下产品创新能力强;三是垂直业务条线管理便于根据客户和风
险状况进行细分,从而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且业务条线“权、财、人”独立,流程和风控要求执行力强;四是
(二)发展定位方面的差异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挥了重要的“内引外联”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利用外资银行的语言、文化、全球化等优 势将外资企业尤其是其母国的外资企业更好的引入中国;另一方面,为优质的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提供金融 支持,助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一是以服务外资企业为主。基于上述定位,外资银行在客户选择上,仍然以外资企业为主,尤其偏好大型 跨国公司。在业务发展和品种开发上,也是围绕大型跨国公司需求进行,以国际结算、跨境融资、海外上市等 业务为主。近年来,汇丰、渣打等银行加大了本地化力度,将客户进一步拓展至大型国有企业和新经济民营企 业。如渣打银行西安分行,其服务客户中国有和民营控股企业占比 58%,超过外商及港澳台控股企业 42%的 占比。 二是综合及创新金融服务能力突出。外资银行在境外基本采取混业经营模式,在保险、证券等方面不仅 具备从业资质,且业务品种丰富,能够进行多样化组合满足客户需求。如:2020 年以来,汇丰银行高度匹配客 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其贸易融资、环球资本产品业务拓展较快;渣打银行西安分行利用其香港牌照为中国 企业提供海外银团贷款、跨境一站式担保、海外资金池等综合金融服务;星展银行主要为境外企业开拓境外 发展、海外直贷、境外并购等业务。 三是中小微企业、零售业务收缩。受制于资金成本、营业网点整合、难以获得专项政策支持等因素,中西 部地区外资银行中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收缩甚至取消。渣打银行西安分行 2020 年小微企业部业务因中资银 行竞争压力严重收缩,东亚银行西安分行取消了专门的中小企业部,星展银行西安分行未开办零售、个人和 小微企业业务。 (三)经营理念方面的差异 一是外资银行采取全球业务通盘考虑的经营策略。外资银行在账户开户、业务办理、信贷审批等各方面 采取全球统一标准。在分支机构的设立或关闭,业务的扩展与收缩方面,也是将各分支机构的盈利情况纳入 集团整体经营战略进行考量。如:东亚银行反映,陕西本地的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对外贸易 500 强民营企业,但仍然不符合东亚银行开户企业标准。渣打银行反映,虽然西安分行个人业务的盈利情况 在中国名列前茅,但基于全球化经营的思维,2016 年渣打银行还是关停了西安分行个人业务。 二是外资银行经营的利润导向更强。与中资银行偏重业务规模相比,外资银行更加注重利润。渣打银行、 星展银行反映,外资银行最重要的 KPI 考核指标为人均产能(即总利润/人数);东亚银行反映其业绩考核指 标中,最重要的为利润总额,其次为业务规模,第三为人均产能。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反映,其国际结算业务 业绩考核仍然以市场份额指标为主,但近年来中资银行在考核标准上逐渐趋于规模与效益的平衡。 三是合规及风险意识较强。从调研反馈看,各外资银行均高度重视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汇丰银行西安 分行表示,在办理业务时,其合规意识位列第一。汇丰虽然针对企业的特殊业务也会出台豁免政策,但豁免政 策必须由总部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后执行。渣打银行西安分行反映,在该行绩效考评体系中,合规经营类指 标权重 25%,风险管理类指标权重 30%,高于其他类指标。星展银行表示其高度重视合规文化建设,全面树立 了“合规优先”的理念。从不良贷款率数据看,外资银行资产优于中资银行。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国境内外资 银行不良贷款比例 0.69%,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为 1.45%、1.63%和 2.30%。 (四)利润来源的差异 一是外资银行以中间收入为主,中资银行以息差收入为主。银行利润主要由息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两 部分组成。调研银行反映,整体来看,外资银行息差收入与中间业务收入比例为 4:6,而中资银行为 6:4。 二是中外资银行利润结构的差异主要源于业务结构和净息差。中资银行普遍规模大、网点多,以传统存 贷业务为主,快速的存贷款规模扩张带来息差收入的增长及高占比;而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已十分成熟,
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分析
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分析随着全球贸易的日益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零售业逐渐成为一个跨国产业。
然而,不同国家之间的零售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本文将从价格、服务、营销等方面,对国内零售业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进行分析。
价格方面,国外零售业的价格较为透明和公正,消费者普遍可以通过比价网站、消费者评论等多种渠道获取商品价格信息。
而在国内,则存在着价格垄断、价格不透明等现象,很难找到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此外,国外零售商在价格上还善于利用淡季促销、节日促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而国内则多把精力放在促销单品上,很少对整体商品进行促销。
服务方面,国外零售业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很多国外零售商注重服务体验和品牌建设,更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比如提供免费试用、免费退换货等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好的购物体验。
而在国内,虽然零售商也注重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但往往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仍有大量消费者遭遇售后服务不佳的问题。
营销方面,国外零售商更注重品牌营销和社交媒体的传播。
他们更注重与消费者建立亲密的关系,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广告等渠道向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传递品牌价值和产品信息,甚至可以与消费者实现互动和合作。
而国内零售商在营销方面则多以价格为亮点,忽视品牌价值的传播和品牌建设,缺乏长期的品牌策划,很难形成品牌影响力和忠诚度。
结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差距,可以看出,国外零售业在很多方面都拥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国外的零售业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跨国贸易的风险、日益增加的竞争和成本压力等。
同时,国内的零售业也在通过不断的改革与转型,逐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如果能够在确立品牌传播策略、服务品质、商品品质等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国内零售业也有望与国外零售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达到超越的效果。
综上所述,零售业是一个跨国产业,各国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国内零售业在不断学习国外零售业优势的同时,也应在特色的定位、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等方面走出自己的路子,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推动零售业的发展和进步。
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比及启示
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比及启示零售银行(retail bank),是指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
零售银行业务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它涉及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已有数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对比国内外零售银行业务现状,借鉴国外发展银行零售业务的先进经验,可使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少走弯路,对我们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比中国银行业的零售金融服务在短短几年时间即告别了短缺状态,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但就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对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开始重视个人业务,加大建设力度,向客户提供的个人金融产品不仅在数量上增长较快,而且在品种和质量上日益向多样化和多层次发展。
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开办和拓展了个人消费信贷、个人银行卡、各种代收代付及个人理财等多种个人金融业务,改变了过去以个人储蓄业务为主的单一的个人金融产品结构。
但是,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同质化和传统化的特点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传统经营模式,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难以进行增值组合,缺乏复合型产品或综合性个人金融服务,难以体现个性化、差别化,创新不足。
国内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从负债业务看,主要是人民币储蓄存款和外汇储蓄存款;从资产业务看,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助学贷款等,信用卡透支数量较少;从中间业务看,主要有个人汇兑结算、信用卡、代理支付、个人咨询及理财业务、个人外汇买卖及外币兑换业务等;从电子业务来看,主要集中在电子查询、转账及缴费等业务上。
相比之下,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的零售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零售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0年7月
87
中国零售银行与国外零售银行对比分析
昌 洁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都,611130)
摘 要:本文主要基于招商银行分析,先对其零售银行的发展现状现和业务相比国外零售银行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提出其零售业务可改进之处,借鉴国外零售银行的经验,探索中国的现代零售银行模式。
从与外资银行的对比中说明在零售业务等方面还需改进,例如提高产品的差异化,提高理财产品的透明度,强化品牌形象的树立等。
关键字:零售银行 外资银行 招商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7—0087—01 1.招商银行零售银行发展现状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在中国零售银行业处于佼佼者地位,为零售客户提供了包括零售贷款、存款、借记卡、信用卡、理财服务、投资服务、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及外汇买卖与外汇兑换等多种服务,而其推出的“一卡通”、“信用卡”、“金葵花理财”、“个人网上银行”等产品和服务得到客户广泛好评。
招商银行经营战略开始向零售银行转变。
2009年,零售贷款总额在贷款和垫款总额达32.20%,比年初提高5.59个百分点;储蓄存款总额在客户存款总额中达 39.74%,比年初下降 2.23 个百分点;非利息净收入在营业净收入中占比达21.54%,比年初提高 6.31个百分点。
可见零售银行业务在招商银行总的业务中比例加大,业绩显著。
2.招商银行与外资银行的业务比较
招商银行是中国做得最好零售银行之一,花旗银行是全球做得最好零售银行之一,渣打中国评为“中国最佳外资零售银行”,把招商银行与两者比较,可以看出招商银行在零售银行待改进之处,有助于中国零售银行的发展。
2.1个人贷款业务
招商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主要是按业务类型分类,包括住房贷款,消费贷款贷款;还有质押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等。
同时招商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经营者推出“周转易”。
而花旗银行的贷款类型是按贷款方式的不同为划分的。
主要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还款能力,资产状况划分的。
包括个人存款质押贷款,幸福园丁贷、幸福医师贷,幸福时贷个人无担保贷款,持证抵押贷款,花旗优智房贷,转按揭贷款等。
相比较而言,招商银行的零售贷款业务较简单,仅根据消费商品类型分类,而不是根据客户自身特点分类,并不完全适应贷款客户的需求。
这是中国银行业有待提高的地方,要对客户群做充分的调查和分类,了解不同客户群的经济特征,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相适应的贷款计划,而不是简单根据消费商品类型分类。
2.2个人投资理财业务
招商银行的个人投资理财业务主要包括“金葵花”理财产品,但从招商银行的网站上只能知晓理财产品的认购方式等,对于理财投资的详细方向不清,投资者对于自身理财产品并不了解。
而花旗银行投资方向有具体说明,并提供简介说明下载,使投资透明化。
并且提供了结构性投资帐户和结构性票据产品表现回顾,对以往业绩有所说明,内容详尽使客户的投资更清晰,有理可据。
花旗银行的产品表现包括:绝对收益率,绝对收益率,简单年化收益率,相同期限定存年化利率,超额收益率;
而招商银行的产品表现仅有收益率(年率)。
招商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透明化程度远不如花旗银行,收益率(年率)过于简单。
而花旗银行的具体列出绝对收益率,简单年化收益率,超额收益率等,有助于投资者比较分析。
个人投资理财业务方面中资银行较欠缺,根本原因是银行理财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理财能力不足,对客户的资金重视不够,导致无法达到宣传人员之前宣传的水平,于是更不愿充分公开理财产品的具体方向与操作和详细历史收益数据,导致银行理财部门没有压力去维护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
提高理财产品的透明度是提高理财业务的基础。
2.3品牌形象的树立
在中国人心理上,国有控股四大行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而股份制银行如何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提高在客户心中的地位呢?其一,产品设置要体现品牌化。
例如,“金葵花”系列理财产品。
“金葵花”尊享-安心回报澳元29号理财计划与“金葵花”岁月流金系列理财产品分别荣获“2009年度最佳银行理财产品”及“2009年度最佳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奖。
其二是银行本身形象的树立,让银行融入人们生活中。
一个银行要提升其在客户心中的地位,必须除提高产品形象外还要提升银行本身的正面形象,这是软实力的体现,具有潜在增加客户,提升收益的效果。
渣打银行一直积极的组织并参与社区活动和公益事业。
例如其的全球社区计划:关心艾滋行动,看得见的希望;香港社区计划:青少年体育计划,公益金慈善迷你八达通卡,环境保护,员工义工服务有薪计划等。
这是中国银行业所忽视的。
2.4网络技术与科技的应用
花旗银行在华分支机构数量仅为37个,而其业务范围覆盖全球,使其达到协调的是其强大的网络系统。
招商银行总共有500多个营业网点,虽比外资银行多,但相比四大行,数量便相当有限,而要与其竞争,很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自身网络资源扩大其网点无法涉及到的客户群,同时加大ATM 机和自助银行的数量。
现今社会,网络技术越来越普遍,特别在年轻人群中普及率极高,同时网络银行方便快捷,易被人接受。
必须通过网络扩充客户群来弥补营业网点不足的缺陷。
经过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地位大幅提升,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之时,中国银行业也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但是要处理好在国外的业务,就必须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网络技术水平,在国外增设ATM 机和自助银行等。
参考文献:
[1]《国外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给我行带来的启发》,招商银行内网,2005年 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