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的演变模型──基于句法的城市空间与功能模式演进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静文毛其智党安荣北京城市的演变模型——基于句法的城市空间与功能模式演进的探讨
横交错,城北空间较城南空间更为整合。而城南区域的局部空间和整体空间之间的可理解度和协同度都较差。
北京1982年的集成度分析表明。北京旧城是整体集成度中心的延展,轴线地图包含了许多短线段,它们终止于其他轴线,这在局部与整体轴线地图上都有显示。轴线地图上最为突出的轴线也是主导集成核@(Rn2.355),并几乎也是横穿城市空间的最长轴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与其正交的其他南北长轴线集成度也表现出较高的值(Rn2,225,Rn2.040。Rn2.Ol,Rnl.858,红色代表值最高,黄色次之,蓝色最弱)。
图1
北京城市空间整体集成模式的句法表达(1982)
图2句法集成度与连接值关系(空间可理解性)的散点图(1982)
旧城结构无论在城市整体还是局部层面仍是城市主导的集成核:与此同时。旧城中的一些区域已经逐渐散失其整体的影响力而演变为局部区域中心。以整体的视角,城市结构相比1980年代呈现出更为典型的向心模式.旧城外围的“大院空间”在句法地图上也清晰显现(图3),这可以解释为中国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一种特殊空间形态。旧城周围发展起来的区域其生长肌理并不同于中心旧城.因而旧城外围空间几何特征也表现出与旧城结构的不一致。中心与外围“格网”联系还不强,
“旧”
与“新”格网主要是通过几条环路与放射性道路相接,整体城市空间不同于传统欧洲城市,并不具有明晰的渗透性与连续性。相比1980年代的句法地图可以发现,旧城的轴线密度有所下降。由于大量“迷宫”般胡同空间的消隐,旧城空间的平均整体集成度与可理解性(反映局部区域与整体城市关联关系)有一定的提高(由0.115增至0.1226),相应空间的层次性也有所减弱,但城市整体的集成度与可理解性(为0.1005)却是降低的.这意味着整个城市空问结构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愈发复杂而不可理解。
图3北京城市空间整体集成模式的句法表达f1993}
北京城市空间在1990年代扩张较快。源于城市自身的发展.也是受当时国家政策的影响,北京空间这10余年间的扩展与变化可以通过轴线地图比较来分析。虽然城市建成区域大幅度增长,但北京旧城结构的重要性却因城市空间单中心发展图4北京旧城句法集成度与连接值关系f空间可理解性)的数点图
模式而仍旧维持着。具有多年历史的几条主要街道诸如长安街f1993)
(Rn2.104)、西单(Rnl.862)、王府井(Rnl.673)等所构成的
2008年第3期总第175期毒黼l制学列
图5北京城市句法集成度与连接值关系(空间可理懈性l的散点图
(1993)
相对于1990年代,北京在2000年代的发展有所减缓.一
个重要原因也许可归于中央政府对土地使用的宏观调控政策。
2003年的句法地图(杨滔,2006)显示城市空间继续保持并几
乎是强化着其典型的单中心同心圆发展模式(图6),尽管整体
结构仍具有放射的风车形态④。基于句法的城市结构及整体一局部关联分析。可发现北京旧城传统模式部分得以维持.诸如城市集成核、集成度值域的空间分布模式、城市系统中不同部分的差异(城南、城北)、局部一整体关联等,可以说旧城基本框架还是保护与延续着.但也表明了空间形态与结构量度的变化。表现为这样一种趋势:“形态简化”(morphologicalsim.plification)增加的过程,并非激烈的剧变。在微观结构上,北京旧城空间的转变。不仅削减了传统空间元素的层次性。而且使其相当部分隐退在整个空间系统中。典型的胡同格局继续遭受破坏,还有空间尺度扩大化等现象。在整个城市空间巾。介于中心放射道路与环绕城市的主要环路(三环、四环)之间许多小的环路系统丰富了城市结构。而部分主要环路已经逐渐演变为北京新的主要轴线。城市的集成核也逐渐由以中心轴线为主的树状集成核而逐步转向融合中心外围环路的环轮形集成核形态。但有趣的是,旧城仍然维持着其“生活中心”(1ivingcentre)的情形,也仍然包含了许多非正交的短轴线。城市新扩展区域与旧城通过部分强劲的轴线诸如长安街(延长线)及新发展的放射轴线等联系着。相比1990年代。这种空间的联系更为整合;以特征释义的最直观的空间几何差异也导致了句法值域的不同,反映在系统中各部分关联的强弱。譬如城北空间的联系仍然较城南空间整合.城北空间的发展状况仍较城南好。北京城市肌理的两重性仍然显现在句法地图上.可以发现许多新建的区域。它们虽然与宽直的道路相连.但其内部的结构却非常复杂。
以城市整体发展的视角.轴线之长度、相交角度以及交叉距离等呈现在句法地图上的相关度量特征都是可以研究的.而地块尺度、地块数目与交叉数量等各种特征亦非常适宜于对空间拓扑结构的分析与探讨。在北京的研究中显示。在设定范围内(假设为第一步),轴线长度是渐增而后又减少的.这种趋势可以解释为尽管城市在剧烈城市化过程中引入了许多长轴
图6北京城市空间整体集成模式的句法表达(2003)
(杨滔,2006)
线,但后来城市空间被大量的居住区域所占据。从而长轴线被诸多迷宫式的短轴线所分割。而同时,平均截面(交叉口距离)长度却又呈上升趋向.新旧轴线连接是以最终形成地块的尺度与形状为代价。Jacobs与Hiller的理论都言称随着时间的演进。尤其近20年.欧洲城市中地块尺度与街道模式扩大化许多。北京城市的演变也是如此。考察城市中单个空间的几何特征.相之于以前地块。“欧氏”量度值有所增大。
以上是几何特征的探讨。而句法量度则可揭示空间的拓扑特征。顺次分析北京句法地图,可探讨的是若以高集成度轴线分布区域定义的城市整体中心并未变动。高集成度轴线包括最主要的中心轴线与主要的街道。诸如长安街、西单街(延长线)等(图中红色轴线),这可归因于北京城市空间所维持的单中心放射式发展模式。在局部层面参考。旧城空间系统却演变得更为可理解与可渗透(可能源于部分胡同空间的改建)。这在相应句法参量的平均、最大及最少值都有所体现,图表中参量系数分析表明虽然其尺度逐渐增大.但其空间“同质性”(homogeneity)还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可解释的局部现象是,局部集成度值有一定伸展.离散的、迷宫式的尽端轴线逐渐减少。换而言之。可以推测的是城市空间系统层次性减弱,或以Hiller所言空间更为“民主”(democratic)。参照句法理论,空间结构形态也是社会输入(socialinputs)的反映,空问分析指出存在于系统结构之间的结构性差异可认为是受社会意识或政策的影响。而将来理解、规划以及更进一步的城市改革的逻辑中应该融入此类研究所探讨的城市网络决策。
3功能分析:方法与发现
在分析北京演进过程中空间结构(格网)的变迁之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