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平衡移动最全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e2e896ccbff121dd3683f3.png)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化学“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基本功不扎实。
化学知识点多而零碎,学习过程中若不能融会贯通,尤其是一些“特殊”之处,往往致使解题陷人“山重水复”之境。
为了理解、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消除盲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 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平衡的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8d176f7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0.png)
V正 V正=V逆 V逆
V正 = V逆
平衡1 平衡2
时间
m+n=p+q
减小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正逆反应速 率都减小!
增大压强
速率
V正
V正=V逆
V正 = V逆
V逆
平衡1 平衡2
时间
注意:
m+n=p+q
△
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
1.例: I2 + H2
2HI 但浓度增大,颜色加深,正逆
反应速率都加快!
降低温度
v
v
V(正)
V(正)
原平衡
原平衡
V(逆)
V’(逆) V’(正)
新平衡
V(逆)
V’(正) V’(逆)
新平衡
0 正反应 △H ﹥ 0
t 0 正反应△H ﹤ 0
t
平衡往放热方向移动
4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
V正、V逆都增大,且增大的幅度相等
平衡不移动(但到达平衡时间缩短)
速率
V正
V正=V逆
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催化剂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 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 特列原理。
概念的理解: 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
V(逆)
V’ (逆)
V’ (正)= V’ (逆)
V’ (正)
0
t0
t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a5b0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d.png)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1.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的容器内,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是反应仍然在进行。
2. 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的速率等于反向反应的速率,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3. 平衡常数(K)描述了反应在特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中各个组分的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平衡常数1. 平衡常数K是在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一个指标。
2. 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平衡反应的速率常数得到,对于一般的平衡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C]^c [D]^d / [A]^a [B]^b。
3. 平衡常数K与反应进行的速率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有关。
4.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5.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达到10^12数量级,也可以非常小,接近零。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对反应平衡常数K值的影响是显著的,通常而言,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反之,反应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小。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与温度的关系通过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来解释。
2. 浓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导致平衡移动到反向或正向。
通常来说,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向正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反之,减少反应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向反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3.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改变反应物分子的压力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通常来说,增加压力会导致反应向物质分子数量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则会导致反应向物质分子总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4. 添加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催化剂对平衡常数K无影响。
四、化学平衡的应用1. 工业生产在工业反应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合理利用化学平衡来提高产品的产率。
2. 环境化学通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化学平衡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f869c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6c.png)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总结:
1. 平衡常数(Kc)和平衡表达式:
-平衡常数是表示在平衡时各物质浓度的关系,通常用Kc表示。
-平衡表达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写出,每个物质的浓度用方括号表示。
2. 影响平衡的因素:
-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会驱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则会导致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生成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会导致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减少生成物浓度则会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温度:温度升高通常会使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则使反应向放热方向移动。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反应向分子数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则会促使反应向分子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3. Le Chatelier原理:
-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下,当外界对系统进行扰动时,系统会通过移动平衡来减小扰动。
-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当系统受到温度、浓度或压力等因素
的改变时,系统会通过移动平衡来抵消这种改变。
4. 平衡移动的影响:
-加热反应体系: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吸热反应向前进。
-压缩气体反应体系:增加压强会使平衡向分子数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则促使平衡向分子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增加某个物质的浓度会使平衡向相应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减小浓度则导致平衡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5. 平衡移动的时间:
-平衡移动并不是瞬间发生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
具体时间取决于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理解平衡移动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及其变化非常重要,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并在实际应用中优化反应条件。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ada481856a561252d36ff7.png)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若用α表示物质的转化率,φ表示气体的体积分数,则:①对于A(g)+B(g)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B)增大而α(A)减小,φ(B)减小而φ(A)增大。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99e073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7.png)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 或生成物浓度的 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 =ΔcΔt,单位为 或 。
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 ,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 之比。
4。
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 ,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看 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 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 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A +bB===cC +dD ,比较错误!与错误!,若错误!>错误!,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的大。
考点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 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 ,反应热为。
(注: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活化分子浓度 )→反应速率 .2.恒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活化分子浓度)→反应速率。
考点三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相关规律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 ,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变量探究实验因为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因而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所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然后分析题给图表,确定一个变化的量,弄清在其他几个量的情况下,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规律。
知识点总结3 化学平衡的移动
![知识点总结3 化学平衡的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e703e8ca10a6f524cdbf85b9.png)
一、化学平衡状态1. 定义:在 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 的状态。
2. 特征:“动”—— “等”—— “逆”——“定”—— “变”——3.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二、化学平衡的移动1. 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 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正、逆反应速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3. 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1)反应速率从V 正 = V 逆 → V ’正 ≠ V ’逆→V ’’正 = V ’’逆;(2)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由保持一定 → 发生改变 → 再次保持一定。
4.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1)若改变外界条件,引起V 正 > V 逆,则化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2)若改变外界条件,引起V 正 < V 逆,则化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3)若改变外界条件,引起V 正和V 逆 都同等程度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向 移动。
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速率变化V逆瞬间不变,后增大V逆瞬间不变,后减小V正瞬间不变,后增大V正瞬间不变,后减小v-t图像规律总结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 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化学平衡aA(g) + bB(g) ⇌ cC(g) + dD(g)a +b >c+daA(g) + bB(g) ⇌ cC(g) + dD(g)a +b <c+daA(g) + bB(g) ⇌ cC(g) + dD(g)a +b = c+d体系压强变化增大压强减小压强增大压强减小压强增大压强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化V正、V逆同时增大;且V’正>V’逆V正、V逆同时减小;且V’正<V’逆V正、V逆同时增大;且V’正<V’逆V正、V逆同时减小;且V’正>V’逆V正、V逆同时增大;且V’正=V’逆V正、V逆同时减小;且V’正=V’逆平衡移动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移动不移动不移动v-t 图像规律总结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之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点
![高中化学之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abf45dc5da50e2534d7f44.png)
高中化学之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点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1)速率标志①同一物质在同一时间内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②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物质的数量标志①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
②反应物消耗量达到最大值或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常用于图像分析中)。
③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的量(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的变化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特殊的标志①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同的可逆反应来说,当体系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有色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
(4)依Q与K关系判断:若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通过比较平衡破坏瞬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动;③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v正和v逆变化,但变化后新的v正′和v逆′仍保持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2)依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通过比较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Q>K,平衡逆向移动;②若Q=K,平衡不移动;③若Q<K,平衡正向移动。
3.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问题(1)若外界条件改变后,无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都无法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则平衡不移动。
(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
(3)当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生产要求不一致时,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典例分析。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4b524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7.png)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响进展到正逆反响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到达外表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响所能到达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响);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响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一)浓度对化学平衡挪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响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挪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响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挪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挪动(3)在溶液中进展的反响,假如稀释溶液,反响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响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挪动。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挪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响方向挪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响方向挪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挪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挪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挪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挪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挪动规律相似(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响速率和逆反响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挪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响到达平衡所需的_时间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挪动原理):假如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可以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挪动。
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响到达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响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
符号:K(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024版高中化学平衡移动重难点都在这里了一定要看
![2024版高中化学平衡移动重难点都在这里了一定要看](https://img.taocdn.com/s3/m/d0013ec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e.png)
在这里了一定要看contents •化学平衡概念与特征•平衡移动原理与勒夏特列原理•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分析•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对平衡影响探讨•化学平衡计算在解题中应用技巧•总结回顾与备考建议目录01化学平衡概念与特征化学平衡定义及意义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意义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限度的一种表现,能够定量描述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
在封闭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
各组分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变量不变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
反应体系中的温度、压力、颜色、密度等变量不再发生变化。
030201平衡状态判断依据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区别动态平衡在化学平衡状态下,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但速率相等,使得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这种平衡是动态的。
静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反应完全停止,各组分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但在化学反应中,真正的静态平衡是不存在的,因为化学反应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力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则相反。
压力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则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但是,催化剂可以影响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催化剂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02平衡移动原理与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概述平衡移动原理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的方向平衡移动的方向总是向着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进行,但不一定能够完全抵消这种改变。
勒夏特列原理内容及解释勒夏特列原理内容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就被破坏,并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知识点分析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知识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0ad9c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9.png)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问题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条件(一)在反速率(v)-时间(t)图象中,在保持平衡的某时刻t1改变某一条件前后,V正、V逆的变化有两种:V正、V逆同时突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V正、V逆之一渐变——一种成分浓度的改变对于可逆反:mA(g) + nB(g)+ qD(g) + (正反放热)【总结】增大反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减小反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会向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二)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说就是:增大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就会向着吸热反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就会向着放热反的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如对后面将要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也适用。
(讲述:“减弱”“改变”不是“消除”,更不能使之“逆转”。
例如,当衡体系中气体压强为P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当达到的平衡时,体系压强不会减弱至P甚至小于P,而将介于P~2P之间。
)化学平衡小结——效平衡问题一、概念在一条件(恒温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开始,还是从逆反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效平衡(包括“全效和相似反条件条件改变v正v逆v正与v逆关系平衡移动方向图示选项浓度增大反物浓度减小反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加快减慢不变不变不变不变加快减慢v正>v逆v正<v逆v正<v逆v正>v逆正反方向逆反方向逆反方向正反方向BCBC压强m+n>p+qm+n<p+qm+n=p+q加压加快加快加快加快加快加快v正>v逆v正<v逆v正=v逆正反方向逆反方向不移动AAE m+n>p+qm+n<p+qm+n=p+q减压减慢减慢减慢减慢减慢减慢v正<v逆v正>v逆v正=v逆逆反方向正反方向不移动DDF 温度升温降温加快减慢加快减慢v正<v逆v正>v逆逆反方向正反方向AD 催化剂加快加快加快v正=v逆不移动 E效”)。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与考点大全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与考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1e3cb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7.png)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与考点大全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掌握化学平衡的知识点与考点对于理解和解答相关试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介绍高二化学平衡的知识点与考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该部分内容。
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化学平衡指的是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反应速率正反两个方向相等,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出发点。
化学平衡的特征:1. 可逆性:反应物与生成物相互转化,反应可以向前进行,也可以向后进行。
2. 动态平衡:反应在一定时间内来回变化,但总体浓度不变。
3. 定态:动态平衡时,各参与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平衡常量和平衡常量表达式平衡常量是描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比例的一个量度,用K表示。
平衡常量的大小与化学反应的方向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平衡常量的表达式可根据反应式得到,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平衡常量的表达式也不同。
考点:1. 平衡常量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平衡常量与温度的关系。
三、平衡常量的计算平衡常量的计算是化学平衡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平衡常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浓度法、分压法或折射率法等方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并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考点:1. 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关系计算平衡常量。
2. 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压关系计算平衡常量。
四、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位置是指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例。
化学平衡的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因素。
1. 温度:温度升高,平衡位置向反应吸热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位置向反应放热方向移动。
2. 压力:对气体反应的平衡位置有较大影响,压力增大,则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压力减小,则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3. 浓度变化:增加某一物质浓度,平衡位置向与该物质浓度变化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减小某一物质浓度,平衡位置向与该物质浓度变化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3f2c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6.png)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平衡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平衡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浓度、速率、物质转化等都很重要。
在高中化学中,平衡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下面将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平衡常数和平衡定律1. 平衡常数(Kc):在一个平衡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时所定义的浓度的乘积的比值称为平衡常数Kc。
2. 平衡定律:平衡定律又称为平衡原理,它是描述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规律。
二、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1. 浓度的变化:如果平衡系统中某些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平衡位置将会移动以抵消这种变化。
2. 温度的变化:在反应的平衡状态下,改变温度会影响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压强的变化:对于气态反应来说,改变压强也会影响平衡位置的移动,符合路易斯-亨利定律。
三、平衡常数的计算1. 对于一般的平衡反应aA + bB ⇌ cC + dD,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出平衡常数。
2.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的大小有关系,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平衡常数都是一个固定的值。
四、平衡反应的求解1. 平衡反应中,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来计算平衡常数Kc。
2. 也可以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来判断某种反应是偏向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并确定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
五、平衡反应的应用1.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都非常重要。
2. 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生物化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涉及到平衡常数、平衡定律、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反应的求解和平衡反应的应用等内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平衡反应的原理和规律,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 平衡移动最全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 平衡移动最全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595dce964bcf84b9d57bee.png)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总结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总结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a9967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c.png)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总结知识点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平衡移动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变化。
平衡移动的方向和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几个与平衡移动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并探讨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平衡移动的基本原理平衡移动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当达到化学平衡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是向前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加),也可以是向后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减小),或者不发生移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变)。
平衡移动的方向取决于反应的平衡常数(Keq)。
当Keq大于1时,反应偏向生成物。
反之,当Keq小于1时,反应偏向反应物。
当Keq等于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反应偏向吸热反应,即吸热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加;当温度降低时,平衡反应偏向放热反应,即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减小。
2. 压力/浓度压力或浓度的改变也会影响平衡移动的方向。
对于气体反应而言,增加总压力(或者减小体积)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摩尔数较少的一侧,以减小总摩尔数。
相反,减小总压力(或者增大体积)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摩尔数较多的一侧。
对于溶液反应而言,增加溶质浓度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生成物的方向,以达到稀释溶液中的溶质的目的。
降低溶质浓度则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反应物的方向。
3. 催化剂催化剂是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主要是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而并没有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因此,催化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
4. 配位数对于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反应,配位数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反应过程中,改变配位数可以促进或抑制配位化合物的形成。
例如,增加配位数可以使先前存在的比配位数更低的化合物分解生成更高配位数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ae066d680203d8cf2f2428.png)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 逆。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①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②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
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③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38e0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f.png)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在高二化学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浓度、压力或者其他性质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了解平衡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以及平衡的移动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一、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一个衡量反应在平衡态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比例的物理量。
在一个平衡反应中,平衡常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 = [C]^c [D]^d / [A]^a [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而a、b、c、d则代表相应物质的摩尔系数。
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与反应的方向和偏离平衡态的程度相关。
当K > 1时,反应偏向生成物的方向,反之则偏向反应物。
当K的数值越大,表示反应偏离平衡态的程度越严重。
二、影响平衡的因素1.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促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反之则会导致反应偏向反应物。
2.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来说,压力的增加会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因为增加压力会导致体积减小,从而减少气体分子的空间。
3. 温度:温度的变化对平衡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加热反应会导致平衡位置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而降低温度则会使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
三、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描述平衡移动方向的重要理论。
根据该原理,当外界对平衡系统的影响发生变化时,平衡系统会向着减小变化的方向移动,以抵消外界对系统的干扰。
1. 浓度的变化: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系统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则使系统移向反应物方向。
2. 压力的变化:增加压力会使平衡系统向压力较小的方向移动,减少压力则使系统向压力较大的方向移动。
3. 温度的变化:增加温度会使系统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则使系统移向放热反应的方向。
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平衡的移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控制反应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
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
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
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
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
(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若用α表示物质的转化率,φ表示气体的体积分数,则:
①对于A(g)+B(g)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B)增大而α(A)减小,φ(B)减小而φ(A)增大。
②对于aA(g) bB(g)或aA(g)bB(g)+c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平衡移动的方向、A的转化率变化,可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3.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方法
化学平衡图象类试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该类试题经常涉及到的图象类型有物质的量(浓度)、速率—时间图象,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象,恒温、恒压曲线等,图象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命题形式灵活,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特点,明确反应条件,认真分析图象充分挖掘蕴含的信息,紧扣化学原理,找准切入点解决问题。
该类题型在选择题和简答题中都有涉及,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备考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常见的化学平衡图象
以可逆反应aA(g)+bB(g)cC(g) ΔH=Q kJ·mol−1
(1)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
(曲线a用催化剂,b不用催化剂或化学计量数a+b=c时曲线a的压强大于b 的压强)
(2)恒压(温)线(如图所示):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如下所示:
(3)速率−时间图象
根据v−t图象,可以很快地判断出反应进行的方向,根据v正、v逆的变化情况,可以推断出外界条件的改变情况。
以合成氨反应为例:N2(g)+3H2(g)2NH3(g) ΔH<0。
(4)其他
如下图所示曲线,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某反应物的最大转化率(α)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图中标出的1、2、3、4四个点,v(正)>v(逆)的点是3,
v(正)<v(逆)的点是1,v(正)=v(逆)的点是2、4。
2.化学平衡图象解答原则
(1)解题思路
(2)解题步骤
以可逆反应aA(g)+bB(g)cC(g)为例: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如图:
这类图象的分析方法是“定一议二”,当有多条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固定其中一个条件,分析其他条件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作一辅助线分析。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A)或表示的压强较大(如图B)。
图A表示T2>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图B表示p1<p2,A是反应物,正反应为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即a+b>c。
4.等效平衡
1.含义
(1)化学平衡状态与建立平衡的条件有关,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2)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无论是从正反应(反应物)、逆反应(生成物)或从中间状态(既有反应物、也有生成物)开始,只要建立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比例相同,或各组分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3)注意只是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包括体积百分含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或质量百分含量,而各组分的浓度不一定相等。
2.审题方法
(1)注意反应特点: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2)分清平衡建立的条件:是恒温恒压还是恒温恒容。
3.理解等效平衡的意义
(1)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如2SO2(g)+O2(g)2SO3(g)等温等压、等温等容下建立平衡如下图:
容易得出A与C等效,A与D不等效。
因为C→D是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变化
的反应加压,平衡发生了移动。
结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恒温恒压时只要起始加入的
物质按方程式化学计量数转化到方程式一侧,比例相同就可建立等效平衡;而
恒温恒容时,则需起始加入的物质按方程式化学计量数转化到方程式一侧,完
全相同才能建立等效平衡,因为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变化会引起平衡的移动。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没有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等温等压、等温等容下建立平衡如下图:
容易得出A与C等效,A与D等效。
因为C→D平衡不发生移动。
对反应前后气
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加压,平衡不移动。
结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无论是恒温恒压还是恒温恒容,只要加入的物质按方程式化学计量数转化到方程式一侧,比例相同就可建立等
效平衡。
5.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题目的思维模型
6.构建“虚拟的第三平衡”法解决平衡间的联系
在解题时若遇到比较条件改变后的新、旧平衡间某量的关系有困难时,可以考虑构建一个与旧平衡等效的“虚拟的第三平衡”,然后通过压缩或扩大体积等手段,再与新平衡沟通,以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新模式,促使条件向结论转化,例如:
(1)构建等温等容平衡思维模式: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
(2)构建等温等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