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方法探讨
冗余信息及其英汉互译初探

冗余信息及其英汉互译初探作者:顾芸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33期【摘要】冗余信息广泛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是翻译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在系统阐述冗余信息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以同义性冗余为例,详细分析了英汉互译中对冗余信息可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力求达到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有效交流。
【关键词】冗余信息;英汉互译;同义性冗余;复现0 引言冗余(redundancy)曾一度被认为是影响语言质量的消极因素而受到语言学家的排斥。
然而近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纷纷证明,冗余并不等于多余,它在语言学和大众传播等多个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语言学家将信息分为熵(detropy)和冗余两个部分。
熵是指信息中具有不确定性或很难预测的部分,冗余是指信息中惯例性的或可预测的部分。
冗余并不就是多余的,它只是相对于我们对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来说是多余的。
Beaugrande和Dressler(1981)把语篇的信息性分为三级,如果一个语篇只包含已知信息,即冗余信息,其信息性属一级,这样的语篇会令人觉得乏味,没有价值;如果一个语篇具有部分未知信息,即熵,其信息性属于二级,为正常程度;如果一个语篇包含的未知信息太多,又没有加以解释,其信息性属于三级,这类语篇通常需要读者付出巨大努力才能理解。
“冗余与经济原则反映了语言的同一性和矛盾性,两者相互制约、调节、补充,从而推动语言交际活动的发展。
”要想实现有效的交流,必须把信息性控制在正常的程度,即保持熵和冗余之间的平衡。
此外,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专家已认识到,任何自然语言为提高其自身的清晰度,都含有大量的冗余。
有些学者还从美学、语义学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冗余在语义学领域中的积极作用,比如消除歧义、修辞强调等。
本文主要阐述了冗余的定义、分类、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英汉互译中,为力求达到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有效交流,对冗余信息可采取的处理方法。
1 冗余信息的分类有关冗余信息的分类,说法很多。
论英汉翻译中与冗余对等

论英汉翻译中的冗余对等摘要本文试图在信息理论的框架内探讨英汉翻译的冗余对等问题,以期为英汉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科学视角。
由美国数学家兼通讯工程师申农创立的信息论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
该理论最初只应用于通讯领域,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运用范围已扩展到其他许多学科,这其中便包括了翻译研究。
本文着眼于冗余这一信息论中的重要概念,提出为什么和如何在英汉翻译中实现冗余对等的问题进行研究。
翻译理论研究中的交际观首先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博士提出的“翻译即交际”的观点指出了翻译作为信息传输的一种特殊形式——语际交际的本质特征。
以此为依托,本文进一步以信息论的相关原理来描述翻译的过程,说明实现冗余对等是确保译文的传输负载适合译语读者的信道容量,从而保证信息有效传输的根本途径。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无论在语言特点还是文化背景上都有着诸多差异,这便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冗余失衡。
作者在本文中选定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为依据,结合实例说明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可以通过采用保留原文冗余度或调整译文冗余度的策略,并灵活运用转换结构、重复、增译和省译等技巧来实现冗余对等;同时通过指出冗余对等不能很好地解释如何在译文中有效地保留原文风格的不足,说明信息论在指导英汉翻译研究中的缺{陷所在。
关键词:冗余对等/英汉翻译/交际/信息论ONREDUNDANCYEQUIVALENCEINE.CTRANSLATIONABSTRACTThepresentthesis,withanattemptto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thestudyofE—Ctranslation,triestoapplyinformationtheorytotheanalysisofredundancyequivalenceinE·Ctranslation.Informationtheory,developedbytheAmericanmathematicianandcommunicationinformationbymeansofengineerC.E.Shannon,mainlydealswiththetransmissionofmathematicalapproach.Thetheorywasinitiallydesignedtomeetthedemandof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tudies.Wim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ithasacquiredbroaderapplicationtomanyotherfields,includingtranslationstudy.Focusingontheconceptofredundancythatisfoundimportantintherealmofinformationtheory,thethesishopestoshedlightonwhyandhowweachieveredundancyequivalenceinE-Ctranslation.Thediscussionisimmediatelygroundedtheoreticallyonthecommunicativeapproachtotranslation.AstheAmericantranslationtheoristE.A.Nidaholdsthat“Translatingisessentiallyaprocessofcommunication'’(Nida&Taber,2004:VII),translationisbynatureallimerlingualcommunicationevent.Onthebasisofsuchanunderstanding.somebasicprinciplesininformationtheoryareborrowedtodescribethetranslationprocess,andtherealizationofredundancyequivalenceistherebyprovedtobethekeytomakethecommunicationloadofthetranslatedtextfitinthechannelcapacityofthetargetreceptorandthustoraisetheefficiencyofinformationtransmission.InE-Ctranslation,redundancyequivalenceisimpairedbythedifferencesinlinguisticfeaturesandculturalbackground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However,itisofverypossibilitytoovercomeredundancyunbalancethroughsomestrategiesandtechniquesthataresupposedtoderivefromNida’s“dynamicequivalence”,i.e.thetranslatormaychoosefromtwostrategiesofkeepingandad:iustingredundancyandaccordinglyadoptssuchtechniquesasrestructuring,repetition,informationtheoryfallstoamplification,andomission.Nevertheless,theapplicationofanall—roundsolutiontoproblemsinE·Ctranslationforredundancyequivalenceisprovideinadequatetoaddressthetransferenceofstyleintranslation.KEYWORDS:redundancyequivalence;E—Ctranslation;communication;informationtheory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论英汉翻译中的冗象对苓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ChapterIIntroductionStudiesofE—CtranslationhavebeenSOextensiveinChina,whichisaneedtomeetthedemandofprovidingguidelinesforthepracticesandteachingoftranslation.Traditionally,manystudieshavebeencarriedoutonthebasisofcontrastivelinguistics.Bycomparingboththesimilaritiesanddissimilariti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peoplehaveworkedoutan帆berofprinciplesandtechniquesofE-Ctranslation·Wimvariouspioneeringeffortsinview,thepresentstudyaimstogetdownonthesameissuebutinascientificmanner,Hopefully,thisthesiswillcontributetothetheoreticalstudyoftranslationinChinabyincorporatingtheachievementsofinformationtheory.Wnthecommunicativeapproachtotranslationasthetheoreticalbasis.translationinthisthesisisunderstoodasaninterlingualcommunicationinessence.Translationismorethanastaticproduct.Itis,bynature,adynamiccommunicationeventthatinvolvesdecodingtheandencodingitintoadifferentlanguage,whichinevitablymeaningofatextinonelanguageinvolvesmorethanmerelymatchingwords.Asmuchofthesignificanceofthecommunicationtheoryoftranslationcomesfrominformationtheory,somebasicprinciplesofthistheoryoffercertainimportantinsightstoE-Ctranslation.InformationtheorystemsfromShannon’Smathematicalmethodsformeasuringthedegreeoforderinasignal,whichdrewandledtotechniquesfordeterminingasource’srateoflargelyonprobabilitytheoryinformationproduction,achannel’ScapaciVtOhandleinformation,andtheaverageamountofinformationinagiventypeofmessage.Crucialtothedesignofcommunicationsystems,thesetechniqueshaveimportantapplicationsintranslation,inwhichtheeffectivenessofinformationtransmissionishighlyvalued.Redundancy,oneofthekeynoteconceptsinthedomainofinformationtheorythatisacentralbaseforcommunicationtheory,playsasignificantroletoensuretheefficiencyofamountofredundancyisofgreathelptoadjustthetranslation.Ontheonehand,certainversion’ScommunicationloadSOthatitCanpassthroughtheintendedreceptor’Schannelwithease;ontheotherhand,redundancyisconsideredvitaltocombatnoisethatwillcometodistortthetransmittedmessage.Althoughredundancyisauniversalcharacteristicsharedbyalllanguages,therealizationofredundancy,say,redundancypatterns,variesfromlanguagetolanguage.Redundancyequivalencethusbecomesthemajorconcernintranslation.InE_Ctranslation,redundancyequivalencemeetsgreatdifficuitiesgiventhedifferencesofandculturalbackground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However,itlinguisticscharacteristicsisstillpossibletoachieveredundancyequivalenceinE-Ctranslationiftheprincipleof】广西大掣I|蕊士掌位论文论掌}锅.囊|译中的冗萄}对等“dynamicequivalence”isfollowed.Developeddeductively,thepresentthesisconsistsofsevenchaptersincludingthe“Introduction'’.ChapterIIpresentsareviewofthecommunicativeapproachtotranslationbasedOilthemajortheoreticalframeworkofthepresentstudyconcernswithsomefocuson也einadequaciesofthepreviousresearches.ChapterlIIdealswiththerelationshipthatholdsbetweeninformationtheoryandtranslation,andappliesthetheorytotheanalysisofthetranslatingprocess.ChapterlVisdevotedtothediscussionofthenatureandclassificationofredundancyinlanguage.Cha讲erVpointsoutthosefactorsthatmayleadtoredundancyunbalancebetweenEnglishandChinese.Basedonthatrealization,theprincipleandthetranslationwillproceedinChapterVI,techniquestoachieveredundancyequivalenceinE-Cwi恤aviewofsheddingsomelightontheroleofredundancyequivalenceintranslationtesting.FinallyinChapterVl],aconclusionisprovidedinwhichthekeypointsandmajorwillbepointedout,andfindingswillbereviewed,limitationsofthepresentresearchsuggestionsforflirt,herstudywillbegiven.2£坠兰竺主兰兰竺苎兰苎圣竺兰!垫墨!竺!-。
英汉翻译中冗余信息的译法

英汉翻译中冗余信息的译法译者是翻译实践的中心和主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发送者,更是检验者。
语言的交际功能能够得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冗余信息的存在。
冗余信息是语言的客观属性,翻译时有时需要适当地添加相关的冗余信息,有时则要适时地减少一些冗余信息,以求得冗余信息的动态平衡,保证源语信息的准确传递。
文章以常非先生的译本《为奴十二载》为对象来讨论汉英翻译时冗余信息的译法。
标签:冗余信息;英汉翻译;语际交流一、引言美国著名数学家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奈达(Eugene A. Nida)创造性地将信息论与翻译研究相结合,提出二者的结合有助于形成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动态对等。
冗余信息的翻译是奈达动态对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冗余信息并不是无用信息,原文与译文之间冗余程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目的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多研究冗余信息的翻译方法,对翻译活动的有效进行以及实现源语与译语之间的动态对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二、《为奴十二载》中冗余信息的译法以下根据《为奴十二载》中的实例,分析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冗余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以保证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具体实例围绕加注、重复、增加隐含语义、语义丰富化四个具体方面展开。
1.加注例1:In her pilgrimage through the wilderness of bondage,with eyes fixed upon that hope-inspiring beacon,she had at length ascended to“the top of Pisgah①”,and beheld “the land of promise.”译文:她在蛮荒奴役之地一路跋涉,双眼紧盯着希望的灯塔,最终登上了毗斯迦山的山顶,看见了应许之地。
译文注释:①毗斯迦山(Pisgah),位于约旦河东,《圣经》记载摩西从此眺望上帝赐给亚伯拉罕的迦南地方。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汉英翻译的冗余现象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汉英翻译的冗余现象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一直是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存在固有的差异,译者在传达原文信息时,常常会遇到信息冗余或信息缺失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英翻译中的冗余现象,分析其原因,并寻求相应的处理策略。
本文将简要介绍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点,揭示汉英翻译中冗余现象的存在及其表现形式。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冗余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翻译策略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提出处理汉英翻译中冗余现象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二、信息论视角下的翻译冗余现象在信息论中,冗余等值被视为一种确保信息完整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概念。
在翻译过程中,冗余等值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确保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准确的。
同时,冗余等值在翻译中有助于弥补因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
信息的重复和强调:为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翻译过程中可能会使用重复或强调的手段来增加冗余。
对于某些文化或语言中可能存在的特殊表达方式或含义,在目标语言中寻找等效的表述可能会有困难。
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可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语境的考虑: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有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译者需要考虑原文的语境,并适当地增加冗余信息。
文化差异的弥补:由于每种语言都承载了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增加冗余信息来弥补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
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冗余等值确保了原文的信息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完整的传递。
通过重复或强调某些信息,可以降低因语言或文化差异造成的信息损失。
增强可读性:适当的冗余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和易懂。
对于目标语言的读者来说,额外的冗余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陌生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负迁移性冗余的特点与对策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负迁移性冗余的特点与对策摘要: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中常常出现心理学上称为负迁移性的冗余现象,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揭示汉英翻译的内在规律及外语教学都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李克强在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特别致辞英译本;冗余;负迁移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27—02汉语和英语属于截然不同的两套符号系统,两种语言在信息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翻译的重要标准是忠实原文,但这不等于要死译、硬译,对原文亦步亦趋;死译、硬译只是表面的忠实,而不是真正的忠实。
在现实的汉译英翻译实践过程中,往往有来自母语的迁移性冗余信息现象发生,使得许多汉译英的译文明显带有“中国式英语”的特点,这是典型的负迁移,这种负迁移影响了信息交流的效果,因此研究负迁移性冗余的性质和特点,不仅有利于揭示汉英翻译的内在规律,而且对外语教学也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本文所举例句均摘自李克强在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特别致辞及其英译本。
一、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负迁移迁移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把语言学习过程看作行为的形成过程,学习第二语言就是去学习一套新的习惯。
根据行为主义迁移观,母语干扰是造成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所在,外语学习的关键就是克服来自母语的负迁移。
一方面,以母语为英语者觉得译文某些表达方式较别扭,难以接受其中的冗余信息,因为含有大量冗余的译文不仅给读者造成过重的心理负荷,且降低了信息的价值,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迁移机制的作用,译者可能完全觉察不到译文的过度冗余,对某些“中式表达”习以为常。
受母语表达方式的影响,负迁移性冗余在翻译实践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可以直接负迁移到译文中。
二、翻译过程中的冗余及对策汉英翻译的冗余现象是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所致,即两种语言表意方式的差异所致。
试论汉英翻译中的赘词及其修改方法

试论汉英翻译中的赘词及其修改方法
赘词是指在表达中充斥着无必要的、多余的词语。
在汉英翻译中,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差异,赘词的出现是比较常见的。
这些赘词不仅增加了句子的冗长度,还可能引起理解上的困惑。
对于汉英翻译中的赘词,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删除或修改,以使翻译更加简洁流畅。
本文将从常见的赘词类型入手,探讨赘词的修改方法。
一、冗余代词的删除
在中文表达中,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名词,我们常常会使用代词来代替,这样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
在英语中,代词的使用并不像汉语那样频繁。
在汉英翻译中,我们应该注意对冗余代词的删除。
例如:
中文原句:他送给了我一本书,我很喜欢它。
英文翻译:He gave me a book, and I really like it.
中文原句中的代词“它”在英文句子中并不必要,因为英文中的代词“it”并没有前文可指代。
所以,我们可以将“它”删除。
中文原句中的“好了”在英文句子中并不必要,因为“solved”本身已经表达了问题的解决,不需要再使用“好了”。
中文原句中的“非常高兴地”在英文句子中可以简化为“gladly”,因为“gladly”已经表达了接受邀请的高兴程度。
汉英翻译中常见的赘词包括冗余代词、冗余动词、冗余副词和冗余连词等。
对于这些赘词,我们可以通过删除、简化或合并等手段进行修改。
通过精简句子结构,我们可以使翻译更加简洁、准确、流畅。
在实际翻译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删除赘词,以保证翻译的语法和语义的准确性。
汉英翻译技巧(2)冗余成分的处理

• 我们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就此事件向中国郑 重道歉。
• We demand that US government apologize to China for this incident.
• 如果在译文中加入strongly和solemnly反 而会弱化语气,略去不译,语气不卑不亢, 恰到好处。
3、显性重复(explicit repetition)
• 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 政管理体系。
• To set up a high efficient, well-coordinated and standardized administrative system.
• 原文中的“办事”、“运转”和“行为” 都被省略了)
4、隐性重复(implicit repetition)
• 汉语表达讲究平衡对称,用词倾向于 重复这样汉语中有相当多的用同义词 或近义词从结构上是有冗余成分,形 成明显重复。这种重复从汉语角度来 看自然得体,读起来和谐上口,富有 感染力。可是照搬到英语中会显得冗 余过度,妨碍英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意 义。故汉译英时取意忘形合译或只需 要译出其中一对。
• 贪官污吏 • Corrupt officials • 土崩瓦解 • Fall apart • 半生不熟 • Half-cooked • 赤手空拳 • Bare handed
汉英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方法探讨

汉英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方法探讨汉英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方法探讨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4期作者:罗小华摘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冗余成分是语言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使言外之意显性化、明确化,保证信息接受者的信息量,使译者顺利实现翻译的目的,完成翻译的任务。
但是,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如果把汉语的冗余成分照搬到英语往往就使英语读者的信息接受与所要传递的信息容量不符,从而影响交际的成功进行。
全文通过实例探讨了如何在汉英翻译中求得“冗余平衡”,实现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动态等值等问题。
关键词:汉英翻译;动态等值;信息冗余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of changing the words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without altering their mean. The redundant 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t makes the connotative meaning into the surface level to guarantee the smooth transformation of meanings which helps translators achieve the translation aim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if we put the redundant information in Chinese into English without any shift, we will have extra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loss which will make a bad communication. In the article, we put some ways into discussion to achieve dynamic equivalence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some examples.Keyword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dynamic equivalence, redundant information翻译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充分注意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影响作用的其它诸多因素,如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目的、传播的不同对象等,它可以更广泛地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或对其它学科的研究起到影响和指导的作用。
文学作品英译冗余平衡的处理

文学作品英译冗余平衡的处理文学作品翻译中常出现冗余。
本文以信息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冗余成分进行分析,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在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增补必要的成分和信息,调整增删原语中适度的冗余成分,使译文能在不同语言转化过程中保持冗余的平衡,更好的被目的语读者所理解,保证信息传递成功。
标签:信息论冗余平衡增补省略1、引言冗余(redundancy)这一概念最早源于信息论,由美国信息工程师C.E.香农博士于1948年创立。
后由语言学家尤金·奈达将该理论运用于翻译理论之中,对翻译理论和实践均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冗余是指信息传递中超过最低需要量的那部分信息,是语言的一种内在属性。
其存在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由信息论得知,信息在信道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干扰,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信息发送者在编码时需要对信息进行重复或累加,以帮助破解信息发送者所要传递的真正信息,从而顺利完成信息传递。
这部分重复或累加的信息就是冗余。
冗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2、文学作品英译与冗余中英两种语言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源自于东方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傅雷曾指出:“我们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这使得汉译英过程不仅仅是字对字的翻译过程。
若是原封不动的将中文意义逐字搬到英语当中,必然使信息不能准确的传递。
而文学作品的形象思维创作过程决定了其与其他题材的文本翻译有着很大的不同。
文学作品的描写手法,遣词造句及其塑造的艺术形象等都含有大量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征,成为影响信息传递的巨大噪音,因而在语言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冗余。
翻译中冗余必不可少,然而冗余过多则会使行文反复累赘而真正有用的信息减少。
冗余过少则会造成文章晦涩难懂或枯燥无味,使目英语读者难以理解,从而妨碍交际的顺利完成。
因此,译者的任务之一便是在冗余和有效信息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生成符合英语读者习惯的文本。
探究汉译英冗余词现象影响因素

探究汉译英冗余词现象影响因素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差别很大。
然而许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的差异重视不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移植汉语的语法结构和文化结构去填补英语的语法结构和文化结构,汉译英过程中的冗余词现象(unnecessary words)[1]是很普遍的。
在广告,英语报刊甚至政府报告的英译版中,都能发现这种冗余词错误的存在。
比如“农业获得丰收”,可以表达为“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在后面再加上“in agriculture”就画蛇添足了,因为harvest本来就是指农业收获。
本文将对冗余词现象的表现形式进行介绍和分类,并通过实验试图找到一些影响因素。
1 汉译英中的冗余词无论是翻译还是用英语进行写作,使用的英语都应该是简明有效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冗余词的出现还是很频繁的。
具体来说,冗余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 多余的名词和动词(unnecessary nouns and verbs)在中国学生的英语译文中,多余的名词很多都不是单独出现的,它们会和其他的冠词或者介词组合成短语出现。
这样的名词很容易识别,它们多余是因为它们本身的含义在句子其他成分中已经被包含了。
例如: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这种说法显然是受我们汉语的影响,因为汉语才说“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而英语中to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就完全可以了。
还有一类名词被称为“类名词”或者“范畴名词”(category nouns),指在介绍具体名词前出现的表示这一名词类别的词,比如,a mistake in the work of planning,“the work of”就是不必须的,英语国家的人会更倾向于a mistake in planning.类似地,多余的动词和名词一样,多出现在短语中,与名词、冠词、介词等结合。
汉英文学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

汉英文学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作者:凌雁城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5期摘要:冗余是语言交际中出现的常见现象,也是保证语言交际可以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学翻译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而冗余信息的处理是文学翻译的重难点问题。
本文指出在文学翻译中常见的冗余现象,进一步分析出现冗余失衡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处理冗余信息的策略,从而帮助达到冗余平衡。
关键词:汉英文学翻译;冗余信息;冗余平衡;翻译策略冗余是香农信息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即“信号中与信息内容无关的因素”。
这里谈及的“冗余”与汉语常用的语义不太一样,信息学上的冗余在用语言、文字形式传输信息时是不可缺少的。
如介绍姓氏“我姓林,双木林”。
后面的“双木林”是对主要信息的补充,属于冗余信息,而并非多余的信息。
在汉语文学作品中,许多文章都呈现反复堆砌华丽词语,常用成语、习语等文化意蕴词,善用修辞等特点,往往这些就构成了冗余。
而在汉英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对于这些冗余信息的处理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导致冗余失衡,从而使得译文质量总是不尽人意。
本文指出在文学翻译中常见的冗余现象,进而分析出现冗余失衡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处理冗余信息的策略,以期能为日后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一、常见冗余现象1.冗余平衡信息传递中保持适度冗余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译文读者突破语言结构差异的障碍,准确完整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思。
笔者认为这大致是冗余平衡的标准,它不仅意味着冗余信息的处理要满足修辞、句法、逻辑和解释等需要,还要意味着要体现源语文化成分或蕴涵意义,同时语言风格既要简明又要达意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最终与原文冗余平衡达到大致的动态对等。
2.冗余失衡冗余失衡顾名思义是指文中冗余信息的不平衡,过少或过多,即冗余不足和冗余过多。
(1)冗余不足是指文中无价值信息量过多,使得读者不堪重负,几乎无法理解原文;(2)冗余过多是指有价值信息量减少,让读者觉得文章用词堆砌,罗嗦累赘,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
商务英语合同冗余信息的翻译策略

商务英语合同冗余信息的翻译策略
商务英语合同中的冗余信息指的是某些已经在合同其他部分提到过的
内容,但在不同部分又被重复写入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采用一些
翻译策略来避免其出现在翻译后的文本中,以保证翻译品质和语言流畅度。
以下是几种可能用到的翻译策略:
1.删除冗余信息:将已经出现过的信息直接删除,以避免重复,减小
文本量,提高可读性。
例如:原文中在多处提到的“the Parties”(当事方),可以在翻
译中只保留一次出现。
2. 换用代词和重复词:通过使用代词(如:they, it, etc.)或重
复词(如:herein, thereof, etc.)来指代前面提到过的内容,以避免
直接重复。
例如:原文中多处出现的“this Agreement”(本协议)可以在翻译
中改为“it”,以避免冗余。
3.合并段落和句子:将原文中多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句子或合并多个段落,以达到简洁明了的效果。
例如:将原文中提到“Party A agrees to…”和“Party B agrees to…”两个段落合并成一个,“Both Party A and Party B agree to…”,从而避免重复。
4.改变句式和语序:通过改变句式和语序以达到简洁明了的效果。
例如:原文中出现多次的“whereas”(鉴于)可以改为“considering”或“since”等相近词语,或采用其他更为简便的句式,以达到简洁明了的效果。
总之,在翻译商务英语合同时,要注重对冗余信息的处理,避免直接翻译成文本中的重复内容,提高译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汉英交替传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

点 同样 适 用于 口译 。 快 速原则 三层 含义 : 一是译 员说 话 不能 太慢 , 其
出语 的语 言信息 系统 , 其 系统 的表层 信 息符 号 ( 是 言
语链 ) 其深 层概 念 ( , 所指 事 物) 的产生 需要 译 员根 据 表层 信息 系统 的符 号 或 言语 链 , 过 大脑 积 极 迅 速 通
摘 要 : 口译 的 本 质 、 则 、 准 和 冗 余 信 息 的概 念 出发 , 从 原 标 探
讨 处 理 冗 余 信 息 的 重 要 性 , 通 过 对 于 冗 余 信 息 处 理 的 探 并
适用 于笔译 。在 交 替 传 译 的 过 程 中 , 口译 译 员 应 当 遵循 传意性 原则 、 接受性原 则 和快速 原则 。 可
第l卷 1
第 3期
大连 海事 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un l f ainMa imeU i ri S ca Sin e E i o ) or a l rt nv s y(o i c cs dt n oD a i e t l e i
V0 . 1 11. o. N 3
将一种 语 言所表 述的思想 内容 以别 种语 言 作 出转 述 的 即时翻译 过程 。交替 传译 是一 种 最为 常 见 的 口
译形 式 。 交 替 传 译 时 , 员 在 听 辨 来 源 语 (o re 译 su c l g a e语 音符 号 的 同 时 , 助 主题 和 认 知 知 识 以 a ug) n 借 及 口译 笔记 , 正确 地理解 和记 忆原 语语 篇 意义 , 讲 待 话 人完 成部 分 或 全 部 发 言后 , 即用 目的语 (ag t 随 tre ln u g ) a g a e 把讲话 人所 表达 的信息 以 口头形 式 迅速 地 重新传 达 给听众 ] 。所 以 口译 思维 不 是一 般 意义 的
英汉译语冗余的解决方法

英汉译语冗余的解决方法
英汉译语冗余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简化译文:可以尝试使用更简洁的表达方式来避免冗余。
删去无关紧要的修饰词或重复的信息,保留核心内容。
2. 去除冗余短语:译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无实际意义的冗余短语,如“事实上”、“实际上”等。
可以将这些短语去除,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3. 使用同义词: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同义词来替代原文中的某些词语,以避免冗余。
但是要注意同义词的使用要准确,并且不改变原文的意思。
4. 重组句子结构:有时候重新组织句子的结构可以避免冗余。
可以尝试将一些信息移到其他句子中,或者重新安排句子的顺序,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5. 多次审校:在翻译过程中,多次审校译文可以帮助发现冗余的问题。
通过不断地修改和优化,可以逐渐减少冗余的现象。
试论汉英翻译中的赘词及其修改方法

试论汉英翻译中的赘词及其修改方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的桥梁,而在汉英翻译中常常会出现赘词现象。
赘词不仅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还会给读者造成困扰,降低文本的质量。
研究和探讨赘词在汉英翻译中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修改赘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实际翻译工作中,译者往往会遇到赘词的现象,例如一些冗余的插入词、重复的修饰语或不必要的修饰成分。
这些赘词会使译文冗长啰嗦,甚至让原文的信息得不到准确传达。
对赘词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有效修改方法,对提高汉英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例,对赘词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修改方法进行详细探讨,旨在为提高汉英翻译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中的内容至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赘词在汉英翻译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翻译的流畅度和准确性,也给读者带来了困惑和误解。
研究赘词的修改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赘词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过多的赘词会使句子显得冗长、啰嗦,甚至失去原文的意思。
而正确地修改赘词能够使翻译更加简洁、准确,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研究赘词的修改方法有助于提高翻译者的专业水平。
通过对赘词修改方法的探讨和实践,翻译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规范和特点,提升对英语表达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研究赘词在汉英翻译中的修改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翻译质量,也有利于促进翻译理论的深入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赘词修改方法,为汉英翻译工作提供更加规范和有效的指导。
2. 正文2.1 赘词的概念分析赘词是指在文本中出现并非必要的、多余的词语或短语。
在汉英翻译中,赘词的出现常常会影响原文的表达或造成译文的累赘,从而影响整体的翻译质量。
赘词的概念分析可以从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的角度来进行。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赘词是指没有实际意义或功能的词语,其出现并不会对句子的逻辑结构和语法关系产生影响。
试论汉英翻译中的赘词及其修改方法

试论汉英翻译中的赘词及其修改方法摘要:翻译是跨语言交流的桥梁,汉英翻译中常常出现赘词,影响翻译的质量和流畅性。
本文将探讨汉英翻译中赘词的原因及其修改方法,旨在提高翻译质量和流畅度。
关键词:汉英翻译;赘词;修改方法一、引言二、汉英翻译中赘词的原因1. 文化差异汉英翻译中赘词的产生与中西文化差异密切相关。
汉语思维方式与英语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汉语表达通常较为丰富、含蓄,而英语表达则更为简洁、直接。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保持原文的意思和情感,翻译者常常会增加一些冗余的词语,从而导致赘词的出现。
2. 语言习惯汉英翻译中赘词的产生还与语言习惯有关。
汉语中喜欢使用修饰性词语,以增加语境的细腻和丰富,而英语则更注重句子的简洁性和流畅性。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过分追求汉语的丰富表达,导致在英语翻译中出现赘词。
1. 理解原文的意图在进行汉英翻译时,翻译者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意图和情感,抓住关键信息,避免过度夸张和冗余的词语。
在翻译时要注重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赘词的使用。
2. 熟练掌握英语表达习惯翻译者应该熟练掌握英语的表达习惯和逻辑结构,在翻译中要追求简洁、准确、流畅。
适当使用词语的省略、合并和提炼,将汉语的丰富表达转化为英语的简洁表达,避免出现赘词。
3. 注重语境和逻辑连接在进行汉英翻译时,要注重语境和逻辑连接,尽量避免翻译中的断裂感和生硬感。
通过合理的词语搭配和句式结构,使翻译的语言表达更为自然和流畅,避免赘词的出现。
4. 多加练习和积累翻译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
翻译者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翻译练习,逐渐掌握汉英语言的差异和特点,提高翻译的水平和能力,从而减少赘词的使用。
四、结论赘词是汉英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影响翻译的质量和流畅性。
在进行汉英翻译时,翻译者应该充分理解原文的意图,熟练掌握英语表达习惯,注重语境和逻辑连接,多加练习和积累,减少赘词的使用,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流畅度。
论“汉英翻译中如何处理冗余现象”

论“汉英翻译中如何处理冗余现象”科高文f化{教I育论"汉英翻译中处理冗余现象"(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摘要:冗余成分是语言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语内交际时语言的冗余成分正适合该语言信息接受者的信道容量,足以保证交际的成功.然而,语际时,如果把源语的冗余成分照搬到目的语就会与目的语信息接收者的信道容量不符,从而影响交际的成功.翻译是语际言际.从信息论角度来看,翻译的任务之一便是调整变换源语中本属于适度的冗余成分,使其适应目的语信息接收者的信道容量,保证交际的成功.关键词:冗余;语内交际;信道容量;语际交际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信息发送者在编码(encode)时需要对信息进行重复或累加,使信息接受者收到比实际需要多—些的信息,以帮助破解(dec0d息发送者所要传递的真正信息,从而顺利完成信息传递.这些多出来的信息啦冗余(redundancy).在信息传递中保持适度的冗余是必要的,冗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翻译是一种语际交际,从信息角度来看,翻泽的任务之—便是调整变换源语中适度的冗余成分,使其适应目的语接受者的信道容量,保证息交流威劢.主要从信息论角度考察汉语翻}泽中的页徐现象.汉译英时如果不考虑汉语和英语读者接受能力的差别,把汉语原文逐字转换为英文,常常会产生两种情况:a冗余不足,无价值信息量过多,英语读者不堪重负,几乎无法理解原文:h冗余过多,价值信息量减少,英语渎者觉得原文用词堆砌,,罗嗦累赘,在原地兜圈子.这两种情况都会妨碍交际的成功,故译者有必要调整变换汉英翻译中的冗余成分,以利于交际的成功.l冗余不足需要变简为繁,增词加注(ampli—fication).汉语中有些习惯说法,翻译时如果仅仅照字面意思对号入座,会使英语读者不知所云,信息量过大,属于冗余不足.此时,译者应该在英语译文中增加冗余成分,适当地增词加注,补足汉语原文的蕴含意义或文化内涵,照顾英语凄者的理解接受能力.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theChinesePeople'sPoliticalConsultative Conference,China'STopadvisorybody.例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theNationalPeople'SCongress,China'S supremelegislation/toplaw-makingbody/topleg—islature以上两个政治机构名称英译时常以同位语的形式补充其功能,以便英语读者理解,中国的主要对外媒体常用这种因冗余不足而增词加注的手法, 英语国家的报刊杂志在表述中国文化特有概念时同样如此.因为典故,俗语,习语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本国人一看就明白.但是文化背景和国情大不相同的泽文读者看来,却如坠烟云, 照字面直译成英语,译文可能会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产生误解.例3:清明节TheBrightnessDay,afestivalwhenChinesetraditionallypayhomagetotheirancestors."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补充其内涵,恐怕无法iE英语读者理解.2冗余过度需删繁就简,减词求实(omission).汉语中某些习惯表达法含有适度的冗余成分,若逐词对译成英语,会译文冗余过多,违反英文简练的风格.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放开手脚,删支赘语, 改头换面,使译文符合英语行文习惯和读者的审美情趣.2.1范畴词(caleg0ryword).汉语里有些"范畴词",其本身没有什么具体含义,只是重复地概括已表达的意思,但是,从语法上不可缺少或空缺的词, 如:'弼晓","工作","状态","时期","历史","情况", "因素"等.这类词语表明事物的范畴或属性,大多没有实质内容.若把他们搬到英语中势必冗余过多,因此应该把他们省略不译.例4:干热环境fdrv heat);计划生育工作(f~ilyplanning);落后状态(backwardness);中国的现代化建设(China'smod—emization);促进和平统一事业promotepeaceful reunificaⅡo;等等,这些划线词都没有译成英文,否则就会显得生硬,累赘.2-2华而不实的修饰词mpousword)汉语中有些修饰词表示强调,增强语气或保持结构工整,本身无实际意义.例如,"胜利召开", "彻底粉碎","毫无根据的诽谤","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的修饰词在汉语里都说得通,意义重复却不显得累赘,属于适度的冗余成分,符合汉语行文习惯,读起来颇有气势.但是在直泽成英语,就显得不合逻辑.这是需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略去不译或改变译法.例5.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陋现象. Wemustcrackdownonallcrimihalacfivi- tiesaccordingIOthelawanderadicatesuchSO—eialevilsaspornographygamblinganddragabuse andtraffickin~英语中cmckdown/eradicate语气本来就很强烈,无须再用修饰词.例6.我们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就此事件向中国郑重道歉. WedemandthatUSgovernmentapologizeto Chinaforthisincident.如果在译文中加入strongly和solemnly反而会弱化语气,略去不译,语气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23明显重复(explieitrepetition)汉语表达讲究平衡对称,用词倾向于重复.这样汉语中有相当多的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从结构上是有冗余成分,形成明显重复.这种重复从汉语角度来看自然得体,读起来和谐上口,富有感染力.可是照搬到英语中会显i涮度,妨碍英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意义.故汉译英时取意忘形,合译或只需要译出其中一对.例7."贪官污吏":corrupofficial;"土崩瓦解":fallapart:"半生不熟":half-ceoked;"赤手空拳":barehanded;例8.建立办事高效,动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Tosetupahighefficient,well—coordinated andstandardizedadministrativesystem.(原文中的"办事","运转"和"行为"都被省略了)例句中汉译英时没有必要——译出,采用其中—个四字格词组译出~lln-I.如果翻译逐字翻译或,不能违背英语的表达习惯.24稳陛重复Gmplicitrepetition)与显性重复结构不同,有时两个汉语词的词性,词形明显不同,但在语义匕有所重复或重叠.而只有译成英语才能表现出来.例9.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ubmitthefeasibilitystudyforthepmject.英语中study一词本身就有'硼究行为"与"研究的书面成果"两层意思,故"报告"呈隐性重复,忽略不译.这也叫作''零翻译".例10.AmericanBrands(NewY ork)美国商标公司国纽约)Applecomputer苹国计算机公司(美国)由例子可以看出在英美国家常用表示从事的行业的词来表示"公司"的意思,而不用company或eorpmtion等词睐翻诨公司的名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街道也能看到这样的牌子.例11.上海大众汽车特约维修站.SharlghaiV olkswagenServiceStation旅游咨询服务中心TourismInformationServiceCenter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中心SocialSecurityAdministrationCenter中国^寿保险公司ChinaLifeInsuranceCompany通过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翻译的句子基本上忠实原文又通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句子都犯了照搬隐性重复结构的错误.英语中的admin—istration和service两词兼有"管理行为","服务行为",和"管理处","服务处'两层意义.因此,以上各译句中的center/station和company均谓画蛇添足.删掉冗余,更合乎英语习惯而目语言地道.其实只要多留意外国公司,机构,组织的正式英文名称便不难避免以上错误.汉英翻译有时需要增加冗余,有时需要减少或不译冗余.其目的是为了准确传达源语信息,照顾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和目的语语言习惯,保证信息传递的成功.在翻泽的过程中,译者的任务之—是调整变换源语中的冗余部分,用适当的目的语表达.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差异实际E是统一的,因为翻译既是语际交际,又是跨文化交际Ontercuhuralcommunication).责任编辑:杨帆-220-~。
从信息论角度探析汉译英过程中文化信息的冗余平衡——以《阿Q正

282017年/第一期/一月(上)从信息论角度探析汉译英过程中文化信息的冗余平衡——以《阿Q 正传》的英译本为例靳琼(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450002)摘要随着学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最初仅应用于通讯领域的信息论开始应用于翻译领域,并对翻译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试图从信息论的角度,以《阿Q 正传》的英译本为研究材料,探究汉译英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达和实现冗余平衡的手段。
文章通过例证分析,提出四种可能的实现冗余平衡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论冗余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7.01.014On the Redundancy Balance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heory——Take English version of "Ah Q"as an example JIN Qiong(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Henan 450002)Abstrac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Information Theory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ranslation and has pro-duce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This article takes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attempting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methods to achieve re-dundancy equival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heory.Through illustr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ossible ways to realize redundancy equivalence.Keywords Information Theory;redundancy;translation 1信息论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根据香农的观点,信息的传递遵循以下模式:①在信息论视角下,信息传播通过的路径叫信道,信息从信源发出,在信道中通过编码,解码过程被传递到信宿。
(2)汉译英:冗余成分的处理

6、动词冗余
除名词外 ,汉语中的动词结构也会在英译时出 现迁移性冗余 ,汉语较多地使用动词 ,在译文 中有时不必译出每个动词 ,而应根据英语的语 义搭配进行省译 ,避免译文中的赘语 ,如: (7)我们必须下决心对当前体制进行改革。 A: We must make up our minds to implement the reform of the current system. B: We must make up our minds to reform the current system.
(8)直到中国实现工业现代化
A:
until China realizes industrial modernizaion. B: until China modernizes its industry 以上两例中 ,译文A不够简洁 ,可将其 中的动词略去 ,把相应的名词转化为 动词 ,从而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表达 习惯。
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 赌毒等社会丑陋现象。 We must ( severely) crack down on all criminal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law and ( resolutely) eradicate such social evils(phenomena) as pornography, gambling and drug abuse. and trafficking.
(1)经济领域的改革 A: reforms in the sphere of the economy B: reforms in the economy (2)我们必须反对铺张浪费的做法。 A: We must oppose the practice of extravagance. B: We must oppose extravagance. 以上两例中的范畴词 ,如将其直接译成英语 (如 译文 A) ,不仅行文啰嗦 ,也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 惯。汉语中其它的范畴词还有:任务、现象、情况、 因素、局面、状况、态度等 ,在英译时可适当省 译 ,再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方法探讨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4期作者:罗小华摘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冗余成分是语言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使言外之意显性化、明确化,保证信息接受者的信息量,使译者顺利实现翻译的目的,完成翻译的任务。
但是,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如果把汉语的冗余成分照搬到英语往往就使英语读者的信息接受与所要传递的信息容量不符,从而影响交际的成功进行。
全文通过实例探讨了如何在汉英翻译中求得“冗余平衡”,实现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动态等值等问题。
关键词:汉英翻译;动态等值;信息冗余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of changing the words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without altering their mean. The redundant 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t makes the connotative meaning into the surface level to guarantee the smooth transformation of meanings which helps translators achieve the translation aim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if we put the redundant information in Chinese into English without any shift, we will have extra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loss which will make a bad communication. In the article, we put some ways into discussion to achieve dynamic equivalence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some examples.Keyword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dynamic equivalence, redundant information翻译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充分注意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影响作用的其它诸多因素,如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目的、传播的不同对象等,它可以更广泛地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或对其它学科的研究起到影响和指导的作用。
翻译同时也是一种言语活动,而人们进行翻译主要是为了在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中搭起沟通的桥梁,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翻译就是用英语(source language)再现汉语(target language)的信息(reproduced message),使不懂汉语的人能通过译文理解原文信息中作者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所表达的情感,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自身与生俱来的特点,信息在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信息丢失(information loss)和信息多余(information redundancy)的现象,为了保证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提高翻译质量和译文的可接受性,译者不可避免地要对信息进行重组、适当删减或累加,使信息的接受者收到比语言信息本身实际更少或更多的信息,以帮助理解原文的真正意图,顺利实现汉英两种语言信息的转换。
冗余信息在信息交流中可以帮助译文读者突破语言结构差异的障碍,准确完整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思[1]12。
语际交流中的翻译是信息传输的一种特殊形式,翻译不仅具有一般语言交际的特点,而且比语内交际(intralingual communication)更加复杂。
翻译是两级信息传输系统。
无论译者对原语理解失误或是译语表达失误,均会使信息传输失真,有悖于原语的内容和形式。
与此同时,如果译文的形式与语义出现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信息传输同样也会失真,就不能很好的实现翻译的目的[2]47。
一.冗余信息存在的必然性1.1.信息论对汉英翻译的启示信息论告诉我们,信息在信道(channel) 传递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noise) 干扰。
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 信息发送者在编码(encode) 时需要对信息进行重复或累加,使信息接受者收到比实际需要多一些的信息,以帮助破解(decode) 信息发送者所要传递的真正信息,从而顺利完成信息传递。
这些多出来的信息便是冗余( redundancy) 。
冗余与信息量成反比,冗余越多,信息量(真正有用的信息) 越少;冗余越少,信息量越大。
在信息传递中保持适度的冗余是必要的,冗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语言交际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语言含有冗余成分,而且这种冗余成分在语内交际( intralingual communication) 中总是适度的。
在语内交际中,冗余成分可以帮助信息接受者(receiver) 在受到外界干扰(噪音、有人打扰) 时保持信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 ,理解接受能力) 不变,准确理解信息发送者所要表达的意思[3]2。
然而,在语际交际(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中,如果把一种语言中本属适度的冗余成分原封不动地搬到另外一种语言中,由于两种语言自身固有的一些差异,这些冗余成分往往不是过度便是不足,与另一种语言信息接受者的信道容量难以吻合,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翻译是一种语际交际,从信息论角度来看,翻译的任务之一便是调整变换源语中适度的冗余成分,使其适应目的语接受者的信道容量,保证信息的成功传递[4]21。
1.2.冗余的客观存在冗余是香浓(C.E. Sharon)信息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即:“信号中与信息内容无关的因素”[1]12。
例如,词语:(球赛)甲A 应该译为:China Prof essional Soccer League Division First-class Group A,人们看到甲A一般都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所以翻译应符合英语直截了当,明确的特点,使英语读者通过冗余信息的补充获得清晰的信息。
再如句子:他是学生。
应翻译为:He is a boy. 英语学习者知道可数名词的单数前需要加上冠词. 这在英语语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信息论却认为是多余的,无意义的,因为这是语言转化的过程中信息量的增加和减少是为零的。
可见,语言信息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冗余。
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甚至认为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有的语言中有多达50%的冗余[1]23。
语言中冗余成分在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语内交际(intralingual communication)中,这种冗余总是适度的[2]47。
如:汉语中的同义词重复或叠词,多才多艺、刻苦勤奋、急急忙忙、老老实实;英语中的并列词,如:It is a soldier ,a young man, and a father等。
这些成分可以帮助信息接受者在受到外界干扰(如噪音,心不在焉)时,保持有效信息接受量不变。
在语际交际(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中,由于两种语言本身的文化差异、语言编码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冗余成分的产生不可避免。
如果把在一种语言中本属适度的冗余成分不变的迁移到另一种语言中,这些冗余成分往往会变成信息过量或不足[3]4。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如果译者不充分考虑两种语言读者接受能力的差别,翻译作品常常就会出现以下情况:第一,冗余信息过多,信息传递量大,有效价值信息量多,但过于混杂,不明确。
第二,冗余不足,信息传递量偏少,无效价值信息量过多,读者不能抓住译文的中心,不知所云。
二.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2.1.词汇信息的冗余奈达在论述冗余在翻译中的作用时指出,翻译者不能一味只重视词汇的对应程度,而应该以动态等值为标准,并提出从一种语言结构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化结构时,优秀的译文一般总比原文稍长[1]129。
纽马克也强调在必要的时候要适当地采取过译(over translation)的方法[4]55。
汉语中存在大量没有实际意义但语法上或语气上不可或缺的词,如“现象”、“任务”、“情况”、“过程”、“工作”、“事业”、“等等”等。
这些词表明事物的范畴或属性,一般没有实质内容。
这类词语在翻译时若照搬到英语中势必会使信息冗余过多,使得有意义的信息量减少。
以下各例中汉语原文加点部分属于冗余成分,忽略不译。
如:现代化建设:modernization,和平统一事业:peaceful reunification, 环境保护活动:environment protection, 复杂局面:complexity, 在翻译时下划线的汉语部分被省略就是为了避免信息冗余过多带来理解的困难,是信息冗余动态对等原则应用。
冗余信息在语言形式很多时候都表现为同一词语的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叠加,也可以是同一事物不同指称的反复。
重复表达法刻意运用冗余信息,利用词语的反复组合来加强信息的传递,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
这种冗余信息虽然没有增加交际的信息量,但它增添了语言的修辞信息[3]2。
我们在翻译中往往也要保留这种冗余信息,以实现传神达意,动态等值的目的。
如:浓妆艳抹deeply-painted, 深仇大恨deep-hatred,街头巷议street-gossip, 实实在在really and exactly等等。
2.2.句子中冗余信息的处理汉英两种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别。
一般而言,汉语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充当主语,而英语则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充当主语。
汉语较注重主体思维,英语注重客体思维。
汉语语法则具有柔性的特征:表达婉转,措辞讲究。
而英语语法具有刚性的特征:直接明快,言词清晰。
汉语重意合,英语更偏重形和。
这样在汉译英时,不同层次上出现的冗余度并不总是对等的[2]47。
例1:他突然产生了束手无策的绝望感。
我们译为:He was seized with the despairing sense of his helplessness.句子中束手无策是个语义重复的强调成分,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英语中也用到了同义词despairing和helplessness加强文意的表达,这样就较好的保留了原文的文体风格,但是扩大了信息的传递量,有一定的信息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