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文化
![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b5221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d.png)
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文化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中国人的信仰形态多样,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等。
在这些信仰中,儒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因其所代表的信仰体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信仰着仁爱之道,认为只有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严,才能善待人类。
在这种信仰体系下,人们不仅要关注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要关注到自己与社会、家庭、祖国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融入这个集体之中,这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人际关系”。
另一种信仰是道教,它是一种追求自然界和谐的信仰。
道教强调“道”的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道”所构成的,只有接受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享受人生的美好。
道教信徒把自己视作“道”的一部分,进而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完美融合的目的。
佛教信仰以发现自我为核心,强调超脱痛苦、克服贪念、发现真实的自我以及慈悲与爱。
佛教信仰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无我”。
佛教信徒认为只有割舍幻想的自我才能获得完美的灵魂升华。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原生宗教,包括巫教等。
巫教信徒往往拥有特殊的技能,用于通过与神灵沟通来达成某种目的,但这种信仰相对较弱,不像传统佛教儒教那样流行。
在中国不同的宗教信仰里,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强调“和为贵”,也就是说,在这种文字和宗教文化的基础之上,人们就应该依托于和平,不断地吸收各种比如道教、佛教等宗教的理念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宗教的信仰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正式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追求物质上的幸福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灵上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宗教文化的思想价值
![宗教文化的思想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4f81a0acc17552707220813.png)
《宗教文化》作业宗教文化的思想价值教师教育学院22130725 陆楚雅世界上有很多种宗教,从一神教到多神教,从有神教到无神教,从自然宗教到神学宗教,再从神学宗教到社会宗教,宗教的种类多种多样。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我们要从宗教的起源和本质谈起。
宗教的起源一般都是自然宗教,也就是说,是人们在自然力量的压迫下将其神化的结果,而神学宗教则是将社会力量神化结果。
也就是说,宗教来源于一种原始的崇拜,《狼图腾》中草原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这其中一种。
随着宗教的发展,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同时也具有更多的价值。
第一,宗教大多褒扬真善美的价值观。
在一神教中,神灵往往是真善美的化身,它褒扬善良,惩治罪恶,如基督教中的上帝。
而在二神教中,一般分为善神和恶神,惩恶扬善,规劝信徒皈依善神,一般也让信徒有一种积极向善的信念。
至于像佛教这样的无神教和婆罗门教这样的多神教,也在教旨中劝导向善。
宗教律法和道德对人们的行为发挥着强大的规范功能,这一功能通过宗教教义、教规和宗教戒律的神圣来实现。
第二,宗教是由无数信徒构成的一个严密组织,组织内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宗教组织一方面能使信徒具有宗教组织一部分的归属感和所有感,能够使他们在组织的领导下将信念、目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宗教组织的总体目标统一起来,将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统一结合,另一方面可以在社会阶层中造成影响以吸引新成员。
因此正常的宗教能够通过使人们对现存社会关系、社会秩序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的接受和认同而具有维护与稳定社会现状的功能。
第三,宗教能够调节心理的健康状态,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宗教能够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原来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
这主要是通过对世俗价值的贬抑和对神圣价值的推崇以及宗教的忏悔来实现的。
第四,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精神文化方面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功能,其中包括解释功能,文化交流功能,艺术功能,教育功能和宗教文化习俗功能等。
探索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
![探索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a1e6b7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7.png)
探索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的宗教信仰存在。
这些宗教信仰涵盖了人类对于宇宙、生命、伦理和个人存在意义的思考。
在本文中,将探索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了解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基督教文化基督教信仰源于耶稣基督的教导,对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的价值观强调爱、仁慈和宽恕。
基督教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包括建筑、绘画和音乐等。
例如,教堂是基督教文化的象征之一,其建筑风格常常以壮丽、庄重为特点。
此外,许多音乐作品如圣咏、赞美诗等也是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伊斯兰教文化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信仰源于先知穆罕默德的教导和《古兰经》。
伊斯兰教文化在建筑、艺术、风俗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例如,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以独特的穹顶和尖塔设计而闻名。
此外,阿拉伯语是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语言,呈现出丰富的文学作品和诗歌。
三、佛教文化佛教信仰源于佛陀的教诲,强调慈悲、智慧和修行。
佛教文化影响了东亚地区的许多国家。
佛教寺庙是佛教文化的象征,寺庙建筑常常具有宁静、简约的特点。
佛教文化还在绘画、雕塑和禅修等方面有独特贡献。
例如,传统的佛像雕塑以慈悲、觉醒的形象为主题,禅修作为一种修行方式也将佛教的思想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印度教文化印度教信仰是印度国家和南亚地区的主流宗教之一,印度教文化与印度的历史、文学和艺术密不可分。
印度教中存在许多神灵和教义,丰富多样的神庙和寺院建筑是印度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此外,传统的印度舞蹈和音乐也是印度教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以独特的节奏和动作展示了印度教的精神内涵。
五、道教文化道教信仰源于中国,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修身养性。
道教文化包括道教的哲学思想、文化传统和宗教仪式。
道教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书法、绘画和音乐等。
例如,道家文化重视养生保健,所以有许多与养生有关的典籍和养生方法,这些文化资源是研究中国传统医药学和保健学的重要资料。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0d23bd13186bceb19e8bb1a.png)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宗教不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而且也是一种普通而持久的文化现象。
它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其思想体系与社会各种思想相互交织, 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传统的文化模式,宗教不仅在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对一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会注入特定的内容。
人类宗教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作用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宗教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也是历史发展的标志。
据考古学发现, 最初人类的宗教是与人类的文化同时形成的。
在原始社会和古代神权制社会中, 整个社会的政治机构和文化形式是与宗教融为一体的。
那时, 宗教和文化构成了有机的统一, 人们几乎可以把宗教与文化等同看待。
在原始社会,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被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所主宰, 因此, 当时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宗教文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宗教文化”逐渐演化出多种文化形式, 从而导致了宗教与文化的表面分离, 形成“宗教”与“世俗”两大领域。
但宗教与文化最原始的联系至今仍然直接或间接地保留下来。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表面看, 宗教观念往往是通过文化形式来表达的, 如宗教本身有其独特的哲学观点、道德规范、律例守则文艺形式等, 与社会的其他文化领域形成某种区别。
但从整体看, 宗教从本质上讲却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不同的宗教只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 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 体现了迥异的文化传统。
宗教在本质上讲是不同民族精神文化象征性、神话性和寓意性的表达, 它不可能脱离文化的内容。
可见, 文化是本质性的, 宗教只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宗教依赖于文化, 有其具体的文化前提。
由于人类文化的丰富性才决定了世界宗教的多样性, 同样也是由于文化间的相互交流才形成了各种宗教的接触和融合。
拜火教中国的古老宗教文化
![拜火教中国的古老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13f72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3.png)
拜火教中国的古老宗教文化拜火教是中国的古老宗教文化之一,它起源于波斯,后传入中国并逐渐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拜火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不仅在宗教信仰上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还在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拜火教的起源与传入中国拜火教起源于波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
拜火教崇拜火神,认为火是神圣的象征,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公元3世纪时,拜火教传入中国,开始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拜火教逐渐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拜火教。
二、拜火教的信仰与仪式拜火教的信仰核心是崇拜火神,认为火是神圣的象征,可以带来好运和福祉。
拜火教徒通常会在特定的场所建立火庙,供奉火神。
每年的特定日期,拜火教徒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包括点燃火焰、献上祭品、祈祷等。
这些仪式既是对火神的崇拜,也是对生活的感恩和祈求。
三、拜火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拜火教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拜火教。
在中国,拜火教徒通常会在火庙中供奉不仅仅是火神,还有其他神灵,如财神、福神等。
这种融合使得拜火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并且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四、拜火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拜火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拜火教的信仰与仪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其次,拜火教的艺术形式也对中国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影响,如火焰舞蹈、火焰绘画等。
此外,拜火教的思想也渗透到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五、拜火教的现状与保护目前,拜火教在中国的信徒数量相对较少,但仍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为了保护和传承拜火教的宗教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复火庙、举办拜火教文化节等。
同时,拜火教的信仰和仪式也逐渐融入到中国的旅游文化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总结:拜火教作为中国的古老宗教文化之一,起源于波斯,后传入中国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2fde4166bd97f192379e907.png)
——查尔斯.戈尔汉姆
中国学者眼中的佛教 。
, 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 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 ,劝人信仰。
——章太炎(1869-1936)
佛教派别和佛教的传播 。
• 佛教教派主要有两个:小乘佛教和大乘佛 教。 • 佛教的传播有两条路线,小乘佛教南传南 亚、东南亚地区,如斯里兰卡、缅甸、泰 国、柬埔寨、老挝等。大乘佛教北传,即 从帕米尔高原传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 鲜、日本、越南等国。
,
。
释迦牟尼
,
•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一公元前486年)是古印 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 特附近)的王太子, 十四岁时.曾驾车出游 ,在东门、甫门、西门先后遇见老人、病人 和死尸,亲眼看见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 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他最后在北门外遇 见一位出家修行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到出 家修行可以从苦恼中得到解脱的道理,于是 使萌发了出家修行的想法。二十九岁那年, 释迦牟尼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 儿,舍弃富贵生活,出家修行。
禅宗
•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 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 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 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 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 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 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 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 ,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
佛的定义
, •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 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 大能的人。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 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 努力才得解脱。 • 简单地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觉者” 由梵语音译为浮屠,佛陀等,佛是佛陀的简称。 • 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9e767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d.png)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中东最早的宗教是犹太教,而西方的最早宗教是古希腊的多神教。
古希腊人认为各个区域有相应的守护神,并且经常给这些神祭祀。
犹太教则是唯一的神,没有其他神可以崇拜,并且在圣经中明确规定了每年要遵循的节日。
后来,基督教在西方逐渐兴起,并成为主要的宗教信仰。
基督教强调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教徒们必须信仰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且遵循圣经中规定的道德准则。
基督教根据教义进行礼拜,其中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仪式。
而天主教与基督教分离,强调圣职人员的权威地位,并且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然而,在中国有一系列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强调修持,提倡“解脱”和追求人的内在平静。
道教注重个体内观与自修,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伊斯兰教则是中国最年轻的宗教,强调对真主的信仰和对先知穆罕默德的顺从。
回族是中国最大的穆斯林民族,他们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戒律。
在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宗教信仰:西方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而中国则以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
西方人注重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宗教仪式: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礼拜有固定的仪式,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
而中国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内在的祷告。
3.教义和教义解释:基督教强调相信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在几个教义上有固定的规定。
天主教则更注重圣职人员的权威,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而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注重个人体验和理解教义。
4.圣地和圣物:基督教有耶路撒冷和梵蒂冈等重要的圣地,信徒会去朝拜。
天主教强调圣物的重要性,认为圣物具有神圣的能力。
而佛教和道教则没有特定的圣地和圣物,他们认为信仰是一种内在的修行。
5.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西方国家基本上是基于基督教的价值观和法律制度建立的。
宗教在西方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法律中得到相应的保护。
家乡的宗教文化
![家乡的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4a7e4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3.png)
家乡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宗教在这里不仅是人们信仰的寄托,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生活的一部分。
以下是我对家乡宗教文化的描述。
家乡是一个多元宗教并存的地方,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处,相互影响、交融发展。
其中,佛教占据了家乡宗教文化的重要位置,数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当地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首先,家乡有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唐代,被誉为“佛教圣地”。
这座寺庙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气势宏伟,殿堂宽敞,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
寺庙内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神像,气氛庄严肃穆。
每逢佛诞、佛成等重要节日,信徒们都会前来这里虔诚地祈福礼佛,香火旺盛,场面庄严肃穆。
寺庙还设有僧院,有许多出家僧侣在这里修行,传承着佛教的智慧和教义。
寺庙不仅是信徒们心灵上的安宁之地,也是当地人们尊崇的精神家园。
其次,家乡还有一座古老的道观,建于宋代,是当地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道观依山而建,古木参天,环境幽静清幽。
道观内供奉着道教神祇,有许多道士在此修炼修道,传承着道教的精髓和传统。
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道观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观光朝拜,场面热闹非凡。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道教的神秘和超脱,领略到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佛教和道教,家乡还有一些基督教教堂和清真寺,分别为当地的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提供了宗教聚会的场所。
这些宗教场所不仅是信徒们的灵性家园,也是当地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了许多宗教仪式、礼仪和传统。
宗教文化在家乡不仅表现为宗教信仰,更融入到了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中,人们会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祈福活动,以祈求平安和幸福。
在家乡的乡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宗教习俗和民俗活动,如祭祀祖先、宗教舞蹈、庙会等,这些活动都充分展示了家乡宗教文化的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家乡的宗教文化不仅是信仰的体现,更是文化传统的延续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宗教文化为家乡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不竭的力量,也为家乡增添了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
世界各国的宗教文化
![世界各国的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ed652b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3.png)
世界各国的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是世界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同的宗教文化背后蕴含着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生命的意义。
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的丰富之处。
一、印度的宗教文化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汇聚了众多的宗教。
佛教、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等众多的宗教在印度繁荣发展,形成不同的教派和学说。
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信仰印度三大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强调轮回转世,尊重生命、理性和自由。
佛教起源于印度,强调人生无常,要通过慈悲、智慧和内心的平静达到涅槃的境界。
耆那教强调消灭人的欲念,达到心灵的超脱。
二、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国的宗教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中国,佛教、道教、儒教是三大主流宗教。
儒教是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体系之一,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崇尚道德和人文精神。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以自然和道的理念为核心,倡导自然、和谐、无为的生活方式。
佛教是中国六大宗教之一,强调慈悲和涅槃等概念,引导人们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中也涌现出一些类似于风水称逸的民间信仰,例如规避煞气、求神问卜等。
三、欧美的宗教文化欧美地区的宗教文化以基督教为主导,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都是基督教的分支。
基督教强调对上帝的信仰、信仰的个人体验和振奋灵魂的力量。
新教在转向个人救赎、自由和民主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推崇个人对上帝直接的关系和信仰,加强了公民社会自我规制的力量。
天主教重视教会及其传统,强调敬虔、正义、慈悲和神秘。
东正教则强调圣洁和神秘体验。
四、非洲的宗教文化非洲是宗教多元的大陆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犹太教等都在此地蓬勃发展。
非洲原始宗教代表了非洲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融合了宗教、艺术、哲学、传统医学等各个领域,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进入非洲的两大宗教,它们在非洲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许多非洲国家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存于同一时期。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与信仰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与信仰](https://img.taocdn.com/s3/m/bfc4aff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e.png)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中国的宗教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的信仰在历史上出现过。
这些信仰为中国的文化、哲学、社会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儒教、道教、佛教是三大主要的宗教信仰。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忠诚、孝敬等美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人要以社会利益为重,并且要注重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最终达到圣贤之境。
儒教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早在汉代就被尊为国教。
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等都成为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对后世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原生的宗教信仰,它强调个体与自然、宇宙的和谐。
道教高度重视个体内在的修炼,通常被视为一种自然主义或心灵修行的思想。
道家以“道”为核心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人类应当符合道的自然规律,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道家经典《道德经》及《列子》等被视为经典著作,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经过长期的演变和融合,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信仰体系和组织机构。
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信仰,其理念与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信仰强调世界上一切事物皆具有无常、无我和苦的特性,要以慈悲心来面对世界的苦难和不平等,争取获得修行的境界。
佛教强调转世和因果报应,认为个体存在于一个永恒的轮回中,人类应当通过善行和修行来摆脱生命的痛苦,解脱到涅槃之境。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很快,从汉代开始,佛教就开始在中国深入发展。
今天,中国佛教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仍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广东的南海观音和四川的峨眉山佛教圣地,是中国佛教的重要象征。
除了三大主流信仰之外,中国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宗教信仰。
民间信仰,在中国的宗教文化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传统上,人们在祭祀祖先和神祇时,常常会涉及到多种信仰和习俗,一些信仰常常包含许多独特的文化属性和地方特色。
总的来看,在中国的历史中,宗教和信仰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宗教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024d035aaea998fcd220e0a.png)
知识要点
了解宗教的概念与起源
了解宗教与旅游的联系及中国宗教概况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和发展 的过程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派 别、供奉对象、宗教胜地。
第一节
宗教概述
一、宗教的概念
(一)宗教的定义 宗教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普 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支 配人们的思想、心理和生活,是以超自然的形 式在人们的头脑中颠倒和虚幻的反映。 (二)宗教的起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 象。
2.佛教的主要节日 (1)佛诞节(浴佛节):纪念释迦牟尼诞生 的节日,时间为阴历四月初八,是日,以香水沐 浴佛像。 (2)涅槃节:时间为阴历二月十五,即纪念 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 (3)盂兰盆节(鬼节、中元节):时间为阴 历七月十五,佛教徒追祭祖先的节日。“盂兰盆 ”为梵文音译,意即“救倒悬”——救度亡灵倒悬 之苦。 (4)佛成道节:时间为阴历十二月初八,纪念释 迦牟尼得道成佛的节日。后每至这一天,老百姓 要以“腊八粥”供佛。
罗 汉 堂 配 殿 配 殿 西 配 殿 鼓 楼 楼 藏经阁 配 殿 配 殿 僧 舍
方丈室
法
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 7.4
东 舍 配 殿 东 天王殿 钟 楼 2 楼 学 事 山 门 业 上 汉传佛寺的平面布局 的 大雄宝殿
韦驮天:佛寺护法神
调
顺
风
雨
六)佛教的教派和节日
1.佛教的教派 佛教产生于印度,却发展于中国。 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传 入的时间、途径、地区、民族文化及社 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 个派别,即汉地佛教(汉语系、大乘佛 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云南上座 部佛教(巴利语系、小乘佛教)。
宗教文化理念
![宗教文化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1a2cd1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e.png)
宗教文化理念宗教文化理念是关于宗教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和价值的一系列思想观念。
这些理念涵盖了宗教的信仰、仪式、伦理、道德、社会组织等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宗教的理解和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不同的宗教文化理念在不同宗教和文化传统中存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宗教文化理念:1.信仰与崇拜:宗教文化理念通常包括对神、神灵、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以及对这些存在的崇拜。
信仰可以表现为对某一神祇或多神的崇拜,也可以是对抽象的宇宙力量的信仰。
2.教义和教规:宗教文化理念包含了对特定教义和教规的理解和遵循。
这些教义通常涉及信仰的核心原则、道德规范、礼仪仪式等,它们指导信徒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决策。
3.生死观和来世信仰:宗教文化理念涉及对生死观的看法,包括对生命的起源、目的和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来世或轮回等观念的理解。
这些信仰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死亡的接受。
4.仁爱与道德:许多宗教强调仁爱、慈悲和道德行为。
宗教文化理念中的道德准则和伦理价值塑造着信徒的品格,并指导着他们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界的互动。
5.社群和团体:宗教文化理念通常包括对社群和团体的看法,以及信徒在宗教组织中的角色。
宗教可以提供社会支持和凝聚力,形成信仰共同体。
6.宗教仪式和节庆:宗教文化理念涉及对仪式和节庆的理解,这些活动通过祷告、礼拜、庆典等形式表达对信仰的承诺和敬意,也是信仰共同体的重要社交场合。
7.对自由意志和宿命的看法:不同宗教文化对自由意志和宿命的看法有所不同。
一些宗教强调个体的选择和责任,而另一些宗教则强调神的旨意和宿命的力量。
这些宗教文化理念不仅影响个体的信仰和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社会文化的面貌,对法律、道德、艺术、教育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文化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b9dd46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0.png)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文化宗教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风貌。
世界各国因历史、地理、民族等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角度,探讨宗教和文化在世界各国中的表现与影响。
一、亚洲地区亚洲地区是世界上宗教和文化多样性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
这里孕育了诸多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每一种宗教都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印度教与印度文化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它崇拜多神,注重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观念。
印度教影响下的印度文化丰富多彩,宗教节日和仪式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印度教徒信仰的修行方式也对印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佛教与东亚文化佛教源自印度,后传入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佛教倡导的“舍利子”、“禅宗”等思想观念对东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文化在东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体现在建筑、绘画、文学、哲学等方面。
3. 伊斯兰教与中东文化作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中东地区的文化与伊斯兰教紧密结合。
中东地区的饮食习惯、服饰风格、建筑风格等都受到伊斯兰教规范的制约和影响。
同时,伊斯兰教的文化价值观也对中东地区的社会风俗、道德准则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欧洲地区欧洲地区是历史最悠久的基督教传统地区之一,基督教文化催生了众多杰出的文化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
1.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基督教对西方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欧洲地区,基督教对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教堂建筑、宗教音乐、绘画等都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外,基督教信仰的普及也推动了欧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2. 犹太教与犹太文化犹太教是犹太人的主要宗教,犹太文化是犹太民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犹太文化在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均有显著影响。
第五讲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讲 中国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c575120453610661ed9f481.png)
宗 教 就个性而论,强者尊儒,智者信道,慧者崇佛。 对于人之一生而言,儒释道又可代表三种境界。 血气方刚时,欲建功立业,发奋进取,自强不息;(儒)
文
化
遭遇挫折,甚至心灰意懒时,逐渐重视修身养性,享受
生命,以弥补失意的痛苦;(道) 屡遭打击、万念俱灰之后,则往往避入空门,焚香吃斋,
参禅打坐,体味万事皆空的境界,借以安慰自己创伤累累的
宗 教
五、佛教的三大派系
1、大乘佛教
文
化
(1)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2)强调自觉、觉他、普渡众生。 (3)修行的最高果位是佛。 2、小乘佛教 (1)只承认一个佛,即教主释迦摩尼佛。
(2)主张自觉,以求自身解脱为满足。
(3)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罗汉。 3、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宗 教
六、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1、天台宗
宗 教
一、渊源 黄老道、方仙道、鬼神崇拜 二、创立 道教创立于东汉、张陵、五斗米道 三、道教的重要经典 《道藏》 四、道教的标志 太极八卦图
文
化
宗 教
五、基本教义 1、崇“道”,认为“道” 是“万物之母”。 2、崇奉“三清”。 3、追求长生成仙。 4、天道循环,势恶承负。
文
化
宗 教
文
化
六、道教供奉的对象 1、三帝、天皇上帝、北极 大帝、后土皇地祗。 3、四方之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 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4、其他:城隍、 土地神、灶王爷、八仙、 财神爷、妈祖。
文
化
教而发生战争和纠纷。
这是为什么呢?
宗 教
文
化
宗 教
七、道教的主要宗派 1、五斗米道 2、太平道
文
化
3、上清派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d4c8fdc33d4b14e852468d7.png)
例2:灭佛行动 ---- “三武法难”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李炎
原因:a.发展威胁到了王权 b.道教的竞争 c.统治者个人的偏好
例3:道教的遭遇 北魏孝明帝时期发生了一起打击道教的事件。 清代对道教逐渐冷淡
结论: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始终处在专制王 权的阴影下,很难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
伊斯兰教 产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穆罕默德------- 他称自己是真主的使者,是 信徒的先知;他号召人们信仰宇宙间惟一的神真主安 拉;他宣传穆斯林都是兄弟,反对欺诈、掠夺等不良 行为;他还规定穆斯林的朝拜仪式和应尽的义务等等。 经典——《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圣城----麦加,(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
中国文化的这种气质,集中体现于儒家思想。儒家所
考虑的是如何做人。修身靠的是文化教养,即道德上 脱离野蛮,强调“克己”----控制情感、保持礼仪风度、 举止适当,并且排除巫术。
中国哲学各流派尽管不同程度地承认天命观,但基本
上不系统讨论彼岸世界的问题,不系统论证一个人格 化的神的存在的问题。中国哲学关心的是现世、此岸 发生的问题,因此中国哲学家遇到了不可解释的问题 时,不是诉诸彼岸世界的神而是此岸世界的先哲。
基督教 基督教简史 基督教是由犹太教发展而来。犹太教是 犹太民族历史发 展的产物。 公元前1200: 犹太人迁徙到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北部 的以色列和南部的犹太王国 公元前10世纪:大卫统一这两个国家,定都耶路撒冷。
公元前586:巴比伦王国攻陷耶路撒冷,掠走了犹太人
公元钱538年:波斯帝国攻陷巴比伦,犹太人返回耶路 撒冷,重建圣殿 公元前63年:罗马征服了巴勒斯坦 公元前66-70年:犹太战争,罗马帝国灭了犹太国家。 犹太人从此流浪,没了自己的国家。
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
![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79bffe1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8.png)
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以下是部分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的介绍:1.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信仰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是世界上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2.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信仰穆罕默德是安拉(上帝)的使者。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印度尼西亚等。
3.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信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和修行圆满。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如中国、日本、泰国、缅甸等。
4.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是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信仰众多神祇和印度教教义。
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
5.犹太教:起源于中东地区,信仰唯一的神耶和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主要分布在以色列、美国、欧洲等地的犹太人社区。
6.道教:起源于中国,由张道陵创立,信仰道家和道教神祇。
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道教寺庙和修行者。
7.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信仰穆罕默德是安拉(上帝)的使者。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印度尼西亚等。
8.锡克教: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旁遮普地区,由古鲁·纳纳克创立。
主要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美国等地的锡克人社区。
9.神道教: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崇拜自然、祖先和神话传说的宗教。
主要分布在日本,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
10.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信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和修行圆满。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如中国、日本、泰国、缅甸等。
以上是部分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的简要介绍,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在国家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了解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有助于增进对世界各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文化研究知识:宗教文化的研究
![文化研究知识:宗教文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8c24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2.png)
文化研究知识:宗教文化的研究宗教文化是指特定宗教信仰内涵所体现的文化形态、文化价值和文化行为方式。
它是人类认识、理解世界、感悟生命、接纳自我、建立价值体系和规范行为的一种形式和方式。
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渊源广泛,承载着历史、文化、心理、信仰和生活等多层次的含义,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首先,宗教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世界文化进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明中最广泛、最深刻的文化现象之一,它对人类社会、文化、艺术、哲学、伦理、法律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世界历史上,宗教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基督教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在中东文化、佛教在亚洲文化等等,它们构成了各自的宗教文化体系,对当代世界文化进程的推动和影响不可低估。
其次,宗教文化代表人类信仰的内在意义和精神追求。
宗教文化具有深层和内在的精神意义,是人类文明中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它是人类信仰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生成的重要形式。
信仰源于人类的精神寄托和生命体验,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所达成的一种宗教观念体系。
宗教文化强调对神的信仰和崇拜,这反映了人类对于超越自然的绝对存在的信仰和追求。
宗教文化的信仰体系还包括尊重生命、道德规范、人文关怀、社会公义等方面,这些内在意义和价值都是人类生命的重要方面。
另外,宗教文化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和谐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宗教文化的多样性正成为多元化和多元文化的标志之一。
世界上不同宗教的信仰、文化等,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文化异质性,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形态和内容。
尊重和保护不同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多元化,促进文化和谐,避免文化冲突和矛盾。
同时,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也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文化传承的力度,推广传统宗教文化,将宗教文化的内在精髓更好地传递给后代,保护和传承好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宗教文化是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作为重要的信仰价值和道德规范,对人类的社会、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厚影响和作用。
宗教与文化
![宗教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3beaa35ee06eff9aef8077f.png)
宗教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
广义上讲,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
宗教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浩繁的书籍、绘画、建筑等宝贵财产。
它们跨越历史的时空,传承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
如道教经典之集大成者《道藏》,内容宏富,包罗万象,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又有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研修道教的经书宝典,也是探讨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艺思想以及医药、化学、天文、地理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佛教经典丛书《大藏经》,最先翻译的印度佛教著作,已是鸿篇巨制,再加上我国古代佛教学者的阐释和著述,形成了经、律、论三藏,更加蔚为大观,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哲学、伦理、逻辑、文学、艺术、历史的宝藏。
至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基督教经典《圣经》,都是世界文化和知识宝库中的财富。
形成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结构(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为规范(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内容(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人类在具有社会组织结构后,有意识地发展的一种社会行为,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和维护人的社会性,从而维护人类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
宗教的其他作用,如宗教的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等作用,包括宗教在历史上阻碍社会发展的负作用也是存在的,但这些都不是宗教的主要社会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
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
宗教文化名词解释
![宗教文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f31a34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7.png)
宗教文化名词解释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涉及到人类对神秘、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
宗教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它包含了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
本文将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一些常见的宗教名词进行解释,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宗教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一、宗教宗教是指人们通过崇拜、信仰、祷告等方式与神灵相联系的一种信仰体系。
它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之一,涉及到人们对生命、死亡、意义和价值等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宗教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和教派,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二、信仰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教义的接受和信任。
它是宗教的核心,也是宗教文化的基础。
信仰可以表现为对神灵的信仰、对人类的信仰、对自然的信仰等。
信仰可以通过祷告、礼拜、忏悔等方式来表达和实践。
三、神灵神灵是指宗教中被崇拜和信仰的超自然力量。
神灵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以是具体的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在不同的宗教中,神灵的形象和性质不同,如基督教中的上帝、伊斯兰教中的真主、佛教中的诸佛等。
四、教义教义是指宗教中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
它是宗教文化的基础和灵魂,也是宗教文化的核心内容。
教义可以包含对神灵的信仰、对人类的看法、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等。
在不同的宗教中,教义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
五、祷告祷告是指人们向神灵表达自己的祈求、感激和敬意的一种仪式。
它是宗教文化中最常见的仪式之一,也是信仰的表现和实践。
祷告可以通过语言、姿势、音乐等方式来表达,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和庄重性。
六、圣经圣经是指基督教中的经典文献,包含了旧约和新约两部分。
它是基督教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基督教信仰的重要来源。
圣经的内容涉及到神灵、人类、世界等方方面面,具有深刻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七、教堂教堂是指基督教中的宗教建筑,是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堂是基督教信仰的象征,也是基督教信众进行礼拜和祷告的场所。
教堂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
八、善恶善恶是指人们对行为和道德的判断。
宗教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宗教和文化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34b74e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2.png)
宗教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宗教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宗教和文化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是人们信仰的核心,而文化是人们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反映。
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宗教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吧!一、宗教和文化的本质宗教是人类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
而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创造出来的各种艺术、科学、知识和思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宗教和文化虽然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但两者经常交融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
二、宗教的文化影响宗教对于文化的影响可以从宗教体系、宗教礼仪和宗教思想三个方面来探究:1. 宗教体系宗教体系是宗教信仰的核心,它包括了宗教的信条、教义、教规等。
这些信仰的核心内容会在宗教信徒之间不断传承、发展,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
例如,天主教中的七宗罪、命令、救赎等信仰体系,一直贯穿于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于艺术、文学、哲学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宗教礼仪宗教礼仪是宗教仪式中最直接的体现,它是宗教信徒与神灵之间的沟通,具有很强的仪式意义和象征性意义。
宗教礼仪在影响文化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例如,印度教的卡马祭、基督教的圣诞节、伊斯兰教的米勒节等宗教节日,不仅对于信徒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宗教信徒在宗教体验和实践中产生的、包含哲学、人生观、道德和伦理思想等方面的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对于信徒的行为和世界观产生了影响,也形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例如,佛教中所强调的八正道、涅槃、缘起等思想,一直以来都影响了亚洲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人们思考和行为方向中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对宗教的影响文化可以影响宗教的信仰方式、宗教结构和宗教追求等方面:1. 宗教的信仰方式宗教信念的表达方式受到当地文化环境的影响很大。
一些宗教组织会根据当地文化进行改良和融合,使得宗教信仰更加顺应当地的文化风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宗教文化?1、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1)宗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影响深远(2)宗教是一种多数人缺乏了解的社会意识形式(3)优化知识结构(4)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品位,有利于身心健康(5)丰富旅游知识2、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二如何理解宗教的本质?1、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首先表现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
自然宗教——神学宗教宗教意识是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神,这是宗教意识的核心。
2、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颠倒了的异化)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
宗教是人的思想的创造物。
3、宗教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力量。
宗教还表现为一种组织、一种规范、一种活动。
三如何把握宗教与文化的关系首先,宗教与思想文化互相依托。
一是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是宗教的教义和思想影响了世界各种文化类型的发展。
宗教已经成为世界精神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其次,宗教与思想文化互相碰撞。
一是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
二是宗教与世俗文化之间的碰撞。
宗教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对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
四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宗教的产生尤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1)自然根源宗教首先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们对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不能掌管、不能抗拒,又不能摆脱。
(2)社会根源宗教也是社会压迫的产物。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宗教产生的更重要的根源。
马克思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3)认识根源对自身肉体与精神关系的认识对一般与个别关系的认识对生与死关系的认识对必然与偶然关系的认识五如何认识宗教的功能?1、社会认同功能•社会认同功能是指:宗教通过信徒对现有社会关系、社会秩序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的接受和认同,从而使其自觉维护与稳定社会现状。
2整合功能•宗教的整合功能只能发生在信奉同一宗教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势力之中。
•(1)对信徒的价值整合;•(2)对社会个体进行行为整合;•(3)宗教的整合功能是通过宗教活动来实现和完成的。
(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领袖的地位和权威)3、心理调节功能•心理调节功能:亦称信仰疗法,是指信徒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自身原来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调节到相对平衡状态,并由此使信众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得到放松,使之处于一种比较稳定、平和、自我感觉较好的心理状态。
(1)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2)调节个人与自我的关系(3)调节人与人的关系(4)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4、道德教化功能•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1)宗教把世俗化的道德转化为信仰,并通过这种信仰化的道德规范人的行为和社会角色。
•(2)宗教特殊的教育方式有利于约束、控制和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实现其道德教化功能。
5、文化功能•(1)解释功能•(2)文化交流功能•(3)艺术功能•(4)教育功能•(5)生活世俗功能六我国宗教有哪些特征五大特征1、长期性2、群众性3、民族性4、国际性5、复杂性七简述基督教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古代基督教时期(公元135年——公元6世纪);中世纪基督教时期(公元6世纪——15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公元16世纪——17世纪中叶);近现代基督教时期(公元17世纪中叶以后);基督教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基督教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其次,基督教在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中举足轻重。
再次,基督教伦理标准和生活习俗也影响着世界。
八基督教有哪些宗派和主要节日?1、天主教——也称“公教”、“罗马公教”2、东正教——也称“正教”、“希腊正教”3、新教——又称”更正教”、希腊正教,在中国称为耶稣教有时也把基督教作为“新教”的专用名称基督教共同的节日主要有两个——圣诞节和复活节圣诞节:纪念耶稣诞生的重要节日,每年12月25日。
复活节:纪念耶稣被定十字架受死后第三日复活的节日,也称“主复活节”、“耶稣复活节”。
九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首先,适应中国文化。
其次朝廷有现实的功利需要。
——一是对历法的修订,二是制造火炮,三是皇帝本人对西方科学的兴趣。
十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首先,它是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的。
其次,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近代文明在中国的传播。
再次,兴办教育和慈善事业。
十一摩西十戒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一)除了上帝之外,不可有别的神。
(二)不可制造任何耶和华以外的人或物的雕像,不可以叩拜这些像,不可以敬奉它们,因为只有耶和华才是你们的上帝,上帝忌恨一切邪恶之神。
……(三)不可妄呼上帝的名字,凡妄呼上帝名字的人,必受到惩罚。
(四)应记住安息日,把它尊为圣日。
其余六天应该劳作,但第七天专门用来恭敬上帝的…•(五)当孝敬父母•(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奸淫。
(八)不可偷盗。
(九)不可作假证,陷害别人。
(十)不可贪图别人的一切财产,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子女儿。
十二基督形象与孔子形象的人格比较•第一,基督体现了“神人合一”的超世人格,而孔子则代表了“天人合一”的现实人格。
第二,无论宗教信仰还是世俗观念,基督和孔子都受到不同群体的尊敬。
第三,基督作为拯救人类的救世主,是理想主义的献身者和殉道者,而孔子作为世间“人杰”,则是现实主义的务实者和善变者。
十三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比较•神人合一是基督教文化的永恒主题,是其信仰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终极归宿。
在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中国文化中,最高的理想不仅在于明明德于天下,还有更高的理想,即天人合一。
•在基督教的文化中,达到神人合一的境界,是通过接受洗礼获基督所赐新生命,通过祷告灵修等,在精神上背负十字架为主服务。
•在儒家思想中,达到天人合一的的途径是自我努力,通过修身行仁,以此齐家,以此治国,从而明明德于天下。
•总之,“神人合一”与“天人合一”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比基督教的“神人合一”的精神,少了一些神性思辨,多了不少人文内容。
十四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1、四谛说——佛教思想理论的核心苦谛。
这是佛教理论的出发点,是佛教对世界对人生的价值判断,断定整个世界和人生都是苦的。
集谛。
亦名习谛,是指造成苦的原因和根据。
集是积聚感招之意。
集谛,即造成苦的原因,有两方面:有缘起说和轮回说。
灭谛。
亦名尽谛,“灭”是指人生苦难的消灭和解脱(灭尽三界内之烦恼),从此不再受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内的生死苦恼,从因果轮回中超脱出来,达到涅槃、圆寂的境界,即为解脱。
道谛。
道为通达之意,也是道路、途径、方法的意思。
所谓“道谛”就是将众生引向消灭痛苦、达到涅槃的途径和方法。
2、五蕴说——佛教的宇宙观色蕴——指物质,包括“四大”、“五根”、“五境”受蕴——指感受,喜、乐、苦、忧等想蕴——指理性活动、概念活动行蕴——指心理活动、意志活动识蕴——指意识,包括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的总称3、四法印说:佛教教义的集中体现和概括佛教认为无明是人生痛苦的最后根源,无明就是不懂人生“无常”、“无我”的道理。
4、中道——佛陀强调的一个重要法则中道——即不偏不倚,反对走极端。
在修行上反对苦行,反对纵欲5、慈悲——释迦穆尼思想的重要内容慈,给人以快乐并以别人的快乐为乐;悲,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一心帮助其摆脱痛苦。
十五佛教中主要的佛和四大菩萨的名号是什么?佛祖释迦牟尼三身佛法身、报身和应身。
三世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东方三圣: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合称,又称药师三尊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菩萨。
十六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从质朴的原始佛教——严谨的部派佛教——恢弘的大乘佛教——神秘的密乘佛教。
1 、原始佛教——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他死后一百年,主要是一种行为宗教,基本以乞食为主,教团比较团结,信徒持戒严谨。
2 、部派佛教——从释迦牟尼去世一百年后开始的四百年(公元前4世纪——前1世纪),在教义、戒律等方面分歧,形成了主张改革的大众部和主张维持现状的上座部。
3 、大乘佛教——公元1世纪,由在家佛教徒和大众部僧众发起的一种经过革新的全新宗教,主要是从大众部发展而来。
大乘强调利他,主张普度众生。
(小乘重在利己。
)大乘的理想更有诱惑力,印度佛教以大乘为主。
4 、密教——公元7世纪,是大乘佛教与印度教(婆罗门教)演化而来的宗教,以及印度民间信仰的混合物。
十七中国佛教主要有哪些流派?(1)天台宗——又称法华宗,开创于隋代,是中国佛教最早确立的宗派(2)三论宗——又称法性宗三论宗主张诸法性空,又称法性宗。
开创于隋代,创始人是吉藏大师,以印度高僧、翻译家鸠摩罗什所译的《百论》、《中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为主教之纲,故称三论(3)华严宗——又称法界宗。
创立于唐初,以《华严经》为开宗经典,实际创始人是法藏大师,武则天曾封他为“贤首国师”,该宗又称贤首宗。
(4)禅宗禅宗是中国佛教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主要的宗派,也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派。
因其注重禅定而得名(5)法相宗法相宗兴起于唐代,实际创始人为玄奘(公元600——664年)及其弟子窥基(632——682),由于他们都住在长安大慈恩寺,因而该宗又名慈恩宗。
(6)律宗律宗鼎盛于唐代,终南山道宣大师一派为正宗,全称南山律宗。
(7)净土宗净土宗兴盛于唐代,实际创立人是善导,该派立宗的主要经典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又称莲宗,东晋慧远被尊为初祖。
(8)密宗开创于唐玄宗时期,称该宗大法得自“法身佛大日如来”密法传授,也称“唐密” 、“密教”、瑜加密教或真言宗。
十八当代中国佛教的状况如何?二十世纪初,中国佛教徒发起了一场复兴佛教的运动,发起人是杨文会。
成立了十所佛学院,太虚大师打起了“人间佛教”的旗帜,号召从做好人、完善人格做起。
抗战时期,佛教界积极开展慈善救济、兴办教育、抗日救亡等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5月30日,第一次佛教大会在北京广济寺举行,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对佛教在出家、受戒、修持、佛教事务管理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提出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号召。
1957年起,由于左的错误,寺院被关闭、佛像遭破坏僧侣被批斗、还俗。
十一届三总全会以来佛教工作实现了全面发展。
——组织日益健全——管理规范化——注重佛教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佛学研究——广泛开展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