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几个细节的解读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变化(43张PPT)
· 5.2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拓展了:ATP内一为容味主的的动拓死展记运也硬输提背提示,供我要能们尝量不试能从示指本意望质图。 ·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拓展了:对比理实解验知,识点提,出并相运互用对已照学的实知验识的概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 教材变 化(43 张PPT)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变化(43张PPT)
5.4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中实验的拓展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 教材变 化(43 张PPT)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变化(43张PPT)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 必修教材使用解读
分子与细胞
必修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紧跟时代的发展,对原教 材中的部分知识内容和相关概念的表述进行了调整 和修改,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吴成军
2007年2月第二版出版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到 2019年7月已有十多年时间,在这些年中,人们对事 物的认识在深入,对专业名词的表述更加科学、规 范。因此,新修订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顺应 时代的发展,在部分知识内容上进行了修改。修订 的原则是遵从科学性和时代性,与主流权威的大学 教材表述保持一致。----吴成军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变化(43张PPT)
4.1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和通 道蛋白
5.2ATP为主动运 输供能示意图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 教材变 化(43 张PPT)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变化(43张PPT) 5.3对比实验、细胞呼吸在代谢中的枢纽作用。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总结模板(7篇)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新教材总体框架体系不变,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
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内容上的变化(1)知识内容上的变化: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
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
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从七上移来)此外,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
(2)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变化: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温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3、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
(10)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11)每节另起面。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详细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是详细的对比:
1.内容差异:
•新教材增加了更多的图示和图表,更加直观地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过程。
•新教材注重实验和实践,增加了实验内容的篇幅,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概念。
•新教材增加了与现代生物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内容,例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环境问题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新教材对一些旧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了更新和修订,更加符合现代生物学的发展。
2.编排差异:
•新教材采用了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编排方式,将知识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组织,更加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了较多的探究和思考环节,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深入理解知识点。
•新教材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设置了较多的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应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概念。
总体来说,新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更加符合现代生物教育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同时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
近年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一直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最近的版
本更新中,出现了新旧教材之分。
接下来,我们将对人教版高中生物
新旧教材进行一些对比。
一、组织结构
新教材在组织结构上与旧教材有些不同。
新教材将每章内容分为A、B、C三部分,并在末尾新增了一个思考题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全
面掌握已学知识。
二、知识点
第二,新教材的知识点更为深入详细,涵盖了更多的知识点。
特别是
在基因和遗传、生物进化等内容方面,新教材加强了对研究成果的解
析和说明,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新教材注重考试技能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新
教材增加了许多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提升他
们的解题能力。
此外,新教材还加强了实验教学环节,增加了仿真实验、虚拟实验等多种实验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
四、教材风格
教材风格也是新旧教材的一大不同之处。
新教材对很多概念和名词进
行了注解和解释,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此外,新教材采用了
丰富的图片、表格和实验步骤图等形式,使得教材更加生动、直观。
总之,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各有不同,但无论新旧教材怎样变化,都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把握好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
够得到全面的知识和实践的训练。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瑞昌二中高三生物备课组李军人教版新教材从2004年开始在很多省市试用,我们江西省2010年开始进行新课改,使用了新教材。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旧教材显然有很多不同之处:第一、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旧教材强调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新课程标准更强调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落实,既重视知识本身,也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等。
这种能力要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
第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人教版旧教材必修部分以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为主体构架形成整体编写思路,按照这种方式依次呈现9个章节,表现出以知识发展过程为核心的呈现方式。
而人教版新教材总体上打破了以知识为主线的呈现方式,新教材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注重创新性,内容全面而丰富,体现了时代性与选择性。
第三、章、节编排结构的比较人教版新旧教材体例比较教材章编排结构节编排结构旧教材章题名→引言→题图→第一节→第二节…引言→正文→练习→课外读(或无)新教材章题名→引言→题图→第一节→第二节…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正文→练习→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课外阅读资料可以看出,新教材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再是旧教材的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更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展、长远发展,因此,结论型的东西少了,探究型的东西多了,死记硬背的少了,独立思考的多了。
第四、新教材更注重了学科间的联系如用数学模型画种群增长曲线利用了数学中指数函数的特征,以及用物理、化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等。
总之,新教材的编写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帮助学生较好的落实三维学习目标,更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使教学内容简洁流畅,从而更适合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生物与环境》教学建议〗
致教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三个选择性必修模块之一。
本模块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生物学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理解生命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必需的知识,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需的支撑性内容。
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为学生未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奠定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观念基础。
因此,本模块内容是其他模块不可替代的,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本模块的育人价值《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2021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在本模块内容要求之前,有一段总括性的话对本模块的教育意义作了阐述: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部分,进一步提示了本模块的教育意义,即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分析和解释影响这一变化规律的因素,并应用于相关实践活动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群落的结构、特征及演替规律(生命观念);使用图示等方式表征和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征,并对相关的生态学实践应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从生态系统具备有限自我调节能力的视角,预测和论证某一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可能引发的多种潜在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分析或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及人工生态系统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合理化建议(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在课程标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中,四大方面都与本模块内容有关,其中与本模块内容具有显著关联的,是社会责任中的“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部分内容变化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部分内容变化分析寇小永1窦继红2龚大洁1!!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70 ;2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兰州730070)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新、旧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对新教材在体现“大概念”“大单元”的教学思想、彰显人文教育和育人价值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教材比较分子与细胞内容变化特点对比分析人教版生物学新、旧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发现新教材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导向,完善、更新内容,凸显育人价值。
1微调章节,凸显大概念教学课程标准强调“内容聚焦大概念”的课程理念,要求通过“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形成2个大概念,大概念1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均分布于新、旧教材前三章,大概念2为“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分裂实现增殖”均分布于新、旧教材后三章,2个大概念的章节分布在新旧教材中基本一致。
但比较新旧教材目录发现,新教材适当调整了章节安排,凸显大概念教学的思想。
整体来看,章节内调整较大的为第2、3、4章。
第2章由原来的“有机物)无机物”调整为“无机物)有机物”,且“有机物”三节内容按学习难度由简单到复杂排列,层层递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3、4章中将“细胞膜”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合并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运输方式”合并,即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实例合并在“被动运输”一节的“探究•实践”栏目中,易于学生知识建构,凸显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体现出单元主题设计教学的思想。
第6章将“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放在细胞衰老的特征与原因之后,增加“细胞自噬”的内容,删去“细胞的癌变”一节,此整合凸显教学内容“少而精”的原则,利于建构关于生命的历程的概念。
2教材内容的完善与更新2.1节标题的修改第3章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核心概念作为节标题,不加“系统的边界”等修饰词,直人主题,更加确切。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的三个问题和建议
材 中几 个 值 得 商 榷 的提 法 进 行 分 析 , 提出 合 理 的 修 改 建议 , 以统 一 认 识 。
式。 前 者包 括 : ① 自由扩 散 , ② 协助 扩
散 。这两 种 扩散 主要 是 由外 界环 境与细
【 关键词 】 高中生物 新课 标教 材 商
榷 与建议
吞作用 和胞 吐作用 ” 。 二、 关于新教 材必修模 块2 《 遗传与 进化 》 P 1 0 3 , 关于 “ 目前常用 的基 因运载
所用 的这套 系列新教 材所 陈述 的 内容还 存 在 几个 值得 商榷 和统 一 的地方 , 现在
汇 总如下, 供大 家参 考。
一
显 然, 在胞 吞 、 胞 吐作 用中, 被 转运 的物 质在空 间上 的确超越了膜 的界 限, 因此 , 笔者 认 为在高 中新 教材 中应 当将 胞吞 作
体 有质 粒 、 噬 菌体 和 动植 物病 毒 等 ”的 叙 述 与修 选 3 新 教 材P 6 关于 “ 在 基 因T 程 中使 用 的载 体 除质粒 外 , 还 有 噬菌
胞 体 内密度不 同而 产生 的运输 方 式 。主 动 运输 主要是 由细胞体 自主 地完成 运输
物 质 的运 动 。 其 实 关于跨 膜 运输 在高 中 生 物教 学 实践 中是有 一些 争议 的 : 有 的 老师认为, 胞 吞与 胞 吐作用 并 没有 “ 跨 膜” , 只是借助细胞 膜 的流动这一结构特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5 ) 0 1 B 一
006 8 -02
广 西 于2 0 1 2 年 秋季 学 期 开 始进 入 新 课 程 改革 , 笔 者有幸从 高 一开始 执 教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新旧两版教材中章节变化的比较与解读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新旧两版教材中章节变化的比较与解读随着教育改革深化,高中生物教材从教学实情出发进行改编创新,有利于教师对教材资源的深入研究及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学习。
以下将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新旧两版教材中章节变化进行比较及解读。
针对教师如何正确利用新教材中的栏目教学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变化;比较引言:传统教育中,教师注重教材内容教学,容易忽略学生个人思维能力发展。
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新版的高中生物学科教材上已经着重明确体现,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新版生物教材中在各栏目的设计上更全面渗透了新课改教学理念。
"技能训练"、"思考题"等探究教学项目便于在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引导教师和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1]。
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重视开展好高中生物教材中各栏目的综合性教学,深入地挖掘教师在各栏目中所设置的教学关键性,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及思维能力使用各栏目,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新旧教材比较(一)目录比较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遗传与进化》与旧版在目录设置上大致相同。
新教材的内容增加了科技发展的模块,如表:(二)插图比较新旧版教材在文章插图变化甚微,新教材的插图图示更注重细节。
图片的位置及内容进行了微调,如必修二旧教材里第四章的中心法则图例换到了第二节,而新教材换到了第一节,图示及图片内容发生改变。
新教材中将“遗传密码的破译”删除,增加了“表观遗传”的内容。
(三)栏目设置高中生物教材中栏目的设置给教师及学生指明章节学习方向,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内容走向,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
栏目设置对比如表:前四个栏目保留,说明的确有一定作用。
其栏目的改变,如生物科学史话的增加是为了弥补之前的“遗传密码的破译”,将技能改为思维,说明新教材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的比较--以《分子与细胞》为例
2019年第10期2.2.4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交互作用的本质新旧教材“走进细胞”章节内容都体现了生物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注重呈现生物学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在章节前言中,列举了关于细胞研究对组织培养、克隆动物、遗传分析、药效评估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其次,在生物科技进展栏目中,要求学生分析资料,思考问题:人工合成生命有何意义?你赞成这方面的研究吗?其潜在观点是:科学技术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一些负面的影响是人类不正确利用科学技术造成的,科学是复杂的社会活动,科学技术也是价值负载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最后,科学史栏目内容表明,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显微技术的发展,科学需要多元化贡献。
3教学建议首先,教师需要意识到科学本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新教材在内容编写上显然更注重科学本质观的体现,这与全面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宗旨相吻合。
学生学习科学本质有助于建立生命观念,了解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并以此来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和伪科学,从而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其次,关注教材中的科学本质,合理整合教材资源。
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正文更多体现的是概念性内容,科学本质观大多是隐而不现的,这不太适合科学本质观的教育。
教师应利用好教材中的问题探讨、科学史话、探究实践、科学方法、现代科技进展及课后拓展题等栏目,挖掘科学本质观的内容,进行显性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的本质,从而养成理性的科学本质观。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的比较—以《分子与细胞》为例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519100)刘萍2018年,广东省正式进入新高考改革周期,将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也就应运而生了。
笔者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通过与旧教材的比较,彰显新教材的编写特色,有助于广大教师合理利用新教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严格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包含两个大概念,6个重要概念,23个次位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比较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4T15:15:36.3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作者:张娅洁[导读] 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是在2004年的时候开始推广并使张娅洁陕西省商洛市商洛中学陕西省商洛市 726000摘要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是在2004年的时候开始推广并使用的,为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将生物的核心素养教学进行落实,新版的教材已经被广泛的使用,新版的教材是2019年版的。
本文主要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分析,让基层的教师可以更好的认识新教材,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比较分析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业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教材的版本也应该不断地更新,才能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为例,高中生物课本也进行了换版,新的版本中有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改动,体现出了现代的教育理念。
一、课本名称的变化在19版本的高中生物教材中,课本的名称是“生物学”但是之前的旧版本名称是“生物”,和旧版的课本名称相比较,多了一个“学”字。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可以简称为生物。
生物一词指的是生物本身,也就是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得物体,但是生物学这三个字,更加注重的是生物学科的特点,体现出了高中生物这部门学科的的科学严谨性,指的是研究生物规律特点的科学。
二、课本结构的变化旧版本的中的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这本书被拆分,并将内容融入到选修的教材中,并成为选修性必修内容。
此外,选修不拿分还可以分为三个拓展的部分,这些拓展部分是学生参加高考时应该学习的内容,所以说信息旧版本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新版的高中生物课本中必修的部分还是原来的结构,但是在旧版的教材中没有“职业的介绍和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在加入这个部分以后,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必修1第2章教材分析〗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生命系统是由物质构成的,要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首先需要分析这个系统的物质成分——组成细胞的分子。
因此,本章是第一章“走近细胞”的深化,也是后续几章进一步认识细胞的结构、功能、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构成细胞的元素都来自自然界,但是,构成细胞的分子与构成自然界中其他物体的分子有什么特殊之处?这就是本章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章教材分析一、内容结构二、编写思路(一)章首页设计意图与无生命的物体相比,生命是那么的神奇。
人们自然会思考,生命之所以如此神奇,是不是因为生命由特殊的元素或者非物质的因素组成呢?事实上,在历史上就有类似这样的观点。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生命的物质观。
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生命是物质的,没有组成生命的特殊元素,也不存在非物质的“活力”因素。
既然如此,生命为什么特殊呢?学生通过初中的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学习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构成细胞的分子有什么特殊之处吗?为什么同样是由分子构成的细胞表现出生命的特征?本章章引言就隐含着这样的思想观念。
章引言通过“雕刻的石像”和生物对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比较非生命的石头和生命的细胞之间的不同,进而思考上述问题。
这样的设计相比直接发问明显活泼而有趣味,也能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和思考。
设问之后教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告诉学生“研究组成细胞的分子,实际上就是在探寻生命的物质基础,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生命观”。
这种引而不发的设问并不是真正要学生马上找出答案,而在于指明本章的学习目标以及所要发展的科学素养。
章题图选用了电子显微镜下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构象,并配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先生对生物大分子作用的评价:“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这句话是对上述引言中设问的一个大致回应,指出了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的本质所在,同时也明确了本章的学习重点。
(二)本章内容安排特点本章共分5节,阐明了“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这一重要概念,并帮助学生形成生命的物质观。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江西省永新县任弼时中学谢首沸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尊重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在设计理念上以模块形式,插入大量图片,简洁易懂;并且每一节中都有问题的探讨,使内容充满活力;它的题目也是精挑细检,针对性强。
的确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
我想从内容的编排、问题探讨、插图三个方面各提出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能够引起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编委们的关注。
问题1:必修1中第四章的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位置编排的问题探究分析:本模块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从前到后依次讲述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
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第4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
这是编委们的基本设计理念,但是在第4章中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却不是细胞功能的内容,它应该属于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内容。
很肯定的说编委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把传统教材P23图2-4也就是下面这个图原封不动的复制过来,只是把图下说明由“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改成“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本意是为了区分第3章的细胞膜,从而达到讲生物膜的目的。
但是它的实质还是属于细胞膜结构的内容,因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通过细胞膜的研究提出来的,而第3章一开始就有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其实可以先阐述细胞膜的内容再阐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样由细胞膜延伸到生物膜也就顺水推舟。
也就是说假如把第4章第2节内容插入第3章第1节中,把第4章第3节调上为第2节即由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直接进入第2节控制物质运输的几种方式,这样修改可以使内容更加紧凑,也完全符合编委们的基本设计理念。
教材P23图2-4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建议:把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合并到第3章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
高中生物人教新教材知识点调整变化汇总(必修一二+选必一二三)
高中生物新教材知识点调整变化(必修一)走近细胞【增】①归纳法;②更加明晰了细胞学说的意义。
【淡化】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②关于病毒的相关知识只在习题中出现。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增】①水的特性;②几丁质的分布及应用;③脂肪、磷脂的组成;④糖类和脂肪的转化。
【删】①苏丹Ⅳ检测试剂和脂肪匀浆的检测;②3种二糖组成;③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引起的危害。
蛋白质和核酸【改】氨基酸有21种,13种为非必需氨基酸。
【增】①氨基酸形成血红蛋白的过程;②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删】①蛋白质盐析(小字);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细胞膜与细胞核【增】①确定细胞膜中脂质成分实验;②提出细胞膜成分中还含有少量胆固醇;③明确提出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的作用。
【删】①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②癌细胞膜成分变化的验血报告单。
【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和流动镶嵌模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增】①差速离心法的原理和过程;②内质网种类;③同位素标记法的定义和应用。
【删】①细胞质基质的组成和意义;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改】实验改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强化】细胞骨架小字改为宋体。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增】①渗透作用概念及方向;②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③胞吞、胞吐的实例。
【删】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改】①被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概念;②胞吞、胞吐属于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强化】胞吞、胞吐由小字改为宋体。
酶和ATP【增】①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②ATP供能机制及实例;③“~”特殊化学键不稳定的原因;④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实例。
【改】①ATP中文名称,“~”代表特殊的化学键,不再说高能磷酸键;②能量“通货”改为能量“货币”。
【强化】过酸、过碱或高温对酶活性影响由小字改为宋体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增】①细胞呼吸的实质;②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应将酵母菌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③无氧呼吸的概念;④储存水果、粮食的条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比较
人教版教材
2003·2019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比 较 比比比 较较较
比 较
01
教材目录
1.1 教材目录的比较
01
02
细胞是基本的
04
生命系统
03
01 生 命 系 统 的 层 次
《走进细胞》
02 系 统 的 物 质 基 础 和 结 构
《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
据染色体行为的不同去记忆和区分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2.3 内容编排顺序变化
变化部分
旧教材
新教材
意义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元素和化合物 ↓
蛋白质 ↓
核酸 ↓
物 ↓
无机物 ↓
糖类和脂质 ↓
蛋白质 ↓
核酸
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符 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于学
生构建知识体系
“生长...对个体...有 表述更加准确,例如癌细胞的
贡献”
生长对个体不利
2.2 教材内容的比较
旧→新
变化之处
蓝藻→蓝细菌 蓝球藻→色球蓝细菌
颤藻→颤蓝细菌 念珠藻→念珠蓝细菌
新教材中在本节所说的“细菌”是指细菌域,而非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蓝 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 物,属于细菌域(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生菌以外的其 他原核生物)。“蓝藻”一词容易使学生将其误解为真核生物的藻类,以蓝
“外界能量输入细胞” “外界能量进入细胞”
“进入”指代更宽泛,有生命或 无生命导致的东西都可“进入”
[H] C6H12O6
NADPH (CH2O)
备战2023高考: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差异盘点
备战高考: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差异盘点01必修一02必修二第一章1、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2、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提出了减数分裂I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1I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3、“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
4、删掉了“类比推理法”5、增加了思考讨论:摩尔根解释的验证,先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去验证加说。
6、“伴性遗传”增加相关信息介绍为了红绿色盲患者的交通安全,交通信号灯使用略微偏黄的红和略微偏蓝的绿。
7、介绍了人类的性别决定、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区别,并增加了两种染色体的电镜照片。
8、在图中标出后代个体的基因型。
增加了红绿色盲遗传特点的总结,删掉了交叉遗传的概念。
第三章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 改为了“肺炎链球菌”2、旁栏“相关信息”处增加介绍了细菌的夹膜的作用3、艾弗里的实验过程做了改变,实验方法、思路、过程与旧教材完全不同4、自变量控制中加了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5、DNA 的结构模式图增加了脱氧核苷酸的放大图,增加了1'-C、5'-C 的介绍,从而增加了DNA3’端和5’端的介绍;6、DNA复制时期改为了“细胞分裂前的间期”7、“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小节的题目增加了“通常”二字,更加准确,解释“通常”二字是因为某些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第四章1、转录过程强调了RNA聚合酶具有解旋的作用,提出了合成的RNA与“DNA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2、密码子表增加注释了终止密码子及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密码子表有改动,增加了一些特殊情况的氨基酸合成3、增加了“皱粒豌豆形成机制”的图解,删掉了“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增加了“相关信息”旁栏用文字简单介绍了囊性纤维病的症状;4、增加了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表观遗传”,介绍了表观遗传概念知识点,对于一些基因组成相同但表现型不同的科学化解释。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材分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说出组成细胞的元素都来自自然界但各元素相对含量又与无机环境不同。
2.说出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主要微量元素,说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主要种类。
3.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基于实验简述组成细胞的物质的特殊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编写思路本节教材内容是本章其他内容的基础。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因此教材在“问题探讨”中设置了地壳(宏观)与细胞(微观)的元素组成及含量比较,让学生分析和讨论,从元素种类和含量的角度认识细胞与无机环境的共性和不同点,从而在元素层次上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组成细胞的元素追根溯源来自无机环境,但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与无机环境大不相同,具有独特性。
组成细胞的元素具有什么特点呢?教材在编写时特别注意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思考讨论“比较组成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的元素及含量”就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C、H、O、N”是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看似只比较了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推而广之就是比较了植物和动物体内元素含量的差异。
这种由学生归纳出的结论,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及含量有什么特点”产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又进一步丰富生命的物质观的内涵。
细胞中含有哪些化合物呢?除了呈现数据总体介绍,教材还设计了一段话:“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也是如此。
正因为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别,我们才需要在日常膳食中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
我们的食物来自各种生物组织。
那么,怎样检测不同生物组织中的营养物质呢?通过下面的探究实践,你可以尝试检测不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这段话解决了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逻辑性和必要性,也让学生产生亲自检测一些熟知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强烈兴趣,而这个兴趣是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生物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相较于旧版,在内容和教学理念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本文将对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内容设置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相对较为传统,主要围绕细胞、遗传、进化等基础知识展开。
而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保留基础知识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第一册中增加了“生物科学与实践研究”单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
新教材还加入了一些前沿科学知识,如基因编辑技术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二、教学方法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强调知识传授和记忆,学生的角色主要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则更加倡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中出现了一些案例分析和探究活动,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新教材还推崇生物实验的开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三、知识结构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结构相对较为分散,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太明显。
而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更加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新教材中,细胞、遗传、进化等内容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生物学的大框架,使学生能够形成整体的认识。
四、题目设计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题目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主要是选择题和简答题。
而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题目类型更加多样化,除了选择题和简答题外,还增加了应用题、论述题、实验设计等。
这样的题目设计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知识结构和题目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采用了更加开放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更为完整和有机的知识体系。
但也要注意,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训练,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能力综合水平不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几个细节的解读
彭佑谋
【专题名称】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专题号】G382
【复印期号】2010年09期
【原文出处】《中学生物教学》(西安)2010年4期第39~40页
【作者简介】彭佑谋湖南省安化县第一中学(413522)
【内容提要】本文列举了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几个细节的解读,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教材/课程改革/解读EE223UU8382768
文章编号1005-2259(2010)4-0039-02
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以其生动的文字、丰富的插图以及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深受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笔者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结合高考试题以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对教材中的几个细节进行了解读,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 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有细胞器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40:“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那么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笔者接触到的教学资料认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只是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是含有核糖体的,因此仍然具备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
但是根据《人体解剖学》P.26介绍: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直径7μm-8μm,中央薄,周边厚。
胞质内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但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它是导致血液呈红色的主要因素……在正常人的外周血液中,还有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网织红细胞,占成人红细胞总数的0.5%~1.5%,在新生儿的血液中,其百分比略高。
网织红细胞体积略大,在常规染色涂片中不易辨别。
用煌焦油蓝染色时,可见其胞质内有染成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状结构,它是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表明网织红细胞仍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当其完全成熟后,核糖体就完全消失。
因此,笔者认为教材应做这样的修改:一般来说,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没有众多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和线粒体,其通过无氧呼吸供能,且不能合成蛋白质。
2 分泌蛋白形成时核糖体中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中要穿过生物膜吗?
《必修1·分子与细胞》P.48: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根据教材的描述,我们知道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从内质网到细胞外穿过的膜层数为0,那么从核糖体中进入内质网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表示。
根据翟中和主编的《细胞生物学》P.192介绍:蛋白质首先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当多肽链延伸至80个氨基酸左右后,N端的信号序列与信号识别颗粒结合使肽链延伸暂时停止,并防止新生肽N端损伤和成熟前折叠,直至信号识别颗粒与内质网上的停泊蛋白(SRP 受体)结合,核糖体与内质网膜的易位子(translocon)结合。
此后,信号识别颗粒脱离了信
号序列和核糖体,返回细胞质基质中重复使用,肽链又开始延伸,以环化构象存在的信号肽与易位子组分结合并使孔道(笔者注:内质网膜上一种直径约8.5nm,中心直径为2nm的“通道”)打开,信号肽穿入内质网并引导肽链以袢环的形式进入内质网腔中,这是一个需GTP 的耗能过程。
因此,笔者认为,核糖体本身虽没有膜结构,但其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中时以主动运输经“通道蛋白”的形式进入,因此其穿过的膜层数应为一层。
3 光合色素存在的部位到底位于哪里?
《必修1·分子与细胞》P.99:“这些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
这里的膜到底是类囊体外膜、内膜还是膜内呢?由于受到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的影响,因此很多学生甚至包括一部分教师认为叶绿体中色素应分布于类囊体外膜上。
事实上并非如此。
根据翟中和主编的《细胞生物学》P.224:冰冻蚀刻电镜术观察到,在类囊体膜中镶嵌有大小、数量不同的颗粒集中了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功能的全部组分,这些组分包括:捕光色素(天线色素),两个光反应中心各种电子载体,合成ATP的系统和从水中抽取电子的系统等,它们分别装配在光系统Ⅰ(photosystem Ⅰ,PSI)、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II),细胞色素bf、CF0-CF1、ATP酶等主要的膜蛋白复合物中。
同时结合《细胞生物学》(2007年8月第3版)P.153图(见图1):
图1
由此可知,叶绿素分子镶嵌于类囊体膜中间,但其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应发生于类囊体内膜上,因此氧气的逸出需要穿过类囊体薄膜,而光合磷酸化(NADPH的生成)发生于类囊体的外膜,生成后直接进入叶绿体基质。
因此,教材中的“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应理解为四种色素镶嵌于类囊体薄膜中。
4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到底如何排列?
教材《必修2·遗传和变异》P.18第三段:“随后,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附着在纺锤丝上。
”而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笔者发现许多的参考资料上都是说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笔者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翟中和主编的《细胞生物学》及陈阅增主编的《普通生物学》,根据《细胞生物学》P.418第二段:“前期结束,细胞逐渐转入减数分裂中期I。
在此过程中,要进行纺锤体组装。
纺锤体形成过程和结构与一般有丝分裂过程相类似。
核膜破裂标志着中期I的开始。
纺锤体微管侵入核区,捕获分散于核中的四分体。
四分体逐渐向赤道板移动,最终排列在赤道面上。
和有丝分裂不同的是,每个四分体含有4个动粒。
其中一条同源染色体的两个动粒位于一侧,另一条同源染色体的两个动粒位于另一侧。
从纺锤体一极发出的微管只与一个同源染色体的
两个动粒相连,从另一极发出的微管也只与另一个同源染色体的两个动粒相连。
”如图2
所示:
同时根据陈阅增《普通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等的介绍:减I中期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连着着丝粒将染色体拉向两极。
因此笔者认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如果单独看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确实应该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但事实上此时的同源染色体还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双价体),并没有分开,因此教材所指的同源染色体应该指的是一个整体,即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图2
5 斯塔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小狗切除了神经吗?
必修3P.24:“1902年,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们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磨碎,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
如果简单从教材这段话分析“注射到同一条小狗”的“同一”应该仅是剪下了一段小肠、刮下黏膜的小狗,而并没有切除其神经。
因此其结论也只能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随血流送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而根据《动物生理学》P.109介绍:当时英国的贝利斯和斯塔林正从事小肠局部运动反射的研究,1902年读到沃泰默的论文,立即重复他的工作,证实了他的结果。
但他们深信连接这段小肠的神经完全被切除了……为了证实这种设想,斯塔林立即剪下同一条狗的一段空肠,刮下黏膜……由此可见,此处的“同一小狗”应该是在沃泰默实验的基础上(切除了神经)的小狗,也是剪下了一段小肠的小狗。
总之,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笔者认为对高中学生的要求并不需要逐字逐句来理解,但作为传道者的生物学教师,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材、理解教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0.
[2]翟中和.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翟中和.细胞生物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
[5]戴灼华.遗传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陈守良.动物生理学[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