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糖尿病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

合集下载

糖尿病发展分7步走

糖尿病发展分7步走

I糖尿病发展分7步走文/李延兵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内分泌科教授从一个健康人到发展成为糖尿病终末期,并不是一步跨出来的,大致梳理下来一共有7步(当然这7步不一定每一步都会经历),如果在能预防和可控的前几步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延缓病情,就能化险为夷。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早预防、早治疗。

第1步:高危人群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7种:①40岁以上的人群;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一般来讲,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父母都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③超重或肥胖的人;④曾经有过血糖高,如空腹血糖35.6毫摩尔/升,或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M7.8毫摩尔/升但<11.1毫摩尔/升的人;⑤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或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⑥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等疾病的人;⑦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生活及工作压力大的人也易患糖尿病。

第2步:超重或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体重增加,尤其是短时间内体重增加过快,危险度更高。

体质指数(BMI)M24千克/米S属于超重;BMIM28千克/n?,属于肥胖。

肥胖会使胰岛素作用变差,产生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的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这就引发糖尿病。

通过运动、合理饮食,把BMI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

第3步: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不仅会使肝脏病变,更主要的是,肝脏作为体内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发生脂肪沉积后,对血糖、血脂代谢产生严重、广泛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大多数超重,一定要把体重控制好,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减重效果十分理想。

第4步:糖耐量异常如果测空腹血糖3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M7.8毫摩尔/升;<11.1毫摩尔/升,就可以考虑为糖耐量异常了。

糖耐量异常是一种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也称为糖尿病前期。

这部分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非常高,尤其是老年人发生糖耐量受损后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更咼。

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讲座

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讲座

所以说,糖尿病前期病人是糖尿病患者的 预备队,是糖尿病必经的发展路径。到了这一 程度的高危人群,就如处在分岔路口上。向左 走还是向右走,就看他们能否坚持不懈地做糖 尿病前期的干预治疗。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治疗
目前,糖尿病前期
的干预治疗属于糖 尿病的二级预防范 围。干预应从饮食 疗法、运动疗法和 药物干预三方面同 时进行。
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
①有家族史,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有糖尿病,或者不但 患糖尿病,还有高血压、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人 的后代也容易得糖尿病。 ②40岁以上者,不管有没有遗传背景,得糖尿病的几 率比年轻人多。 ③肥胖者,尤其是胖肚子,因为肥胖是患糖尿病的一 个很重要的因素。 ④高血压患者,现在虽然血糖不高,但是加上肥胖, 再加上易患年龄段,更容易得糖尿病。 ⑤其他,如高脂血症患者、妊娠生过4000克以上孩 子的女性,还有平常不爱动的肥胖者,这些人都是发生糖 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易患人群。
饮食疗法
主要是控制热量摄
入,降低饮食中脂 肪的含量,增加糖 类和维生素的含量。 其原则是:控制每 日摄入食物提供的 总热量,目标是向“ 标准体重”靠拢。
有些人担心食物里含糖高,这也不敢 吃,那也不敢碰,连大米饭也吃得少, 这种“饥饿疗法”使身体处于营养不良 状态,降低肌体抗病能力,无法达到 控制糖尿病的效果。当然,没有计划 地随意进食也是不行的。
糖尿病 中医按摩保健操
第一步:固气转晴
指内叩掌心,其余四指握拳,扣住拇指,置于两胁, 双脚五指抓地,同时环转眼球,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第二步:横推胰区 双手掌由外向内推腹部胰脏体表投影区,一推一拉 交替操作20遍 第三步:揉腹部 以神阙为中心揉腹,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第四步:按揉腰背 双手握拳,以食指的掌指关节点揉脾俞、胃俞、三 焦俞、肾俞,每穴各半分钟 。

糖病的高危人群及预防策略

糖病的高危人群及预防策略

糖病的高危人群及预防策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对身体组织的利用不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数据,全球约有4.56亿人患有糖尿病,而高血糖引发的并发症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因此,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并提供预防策略,以帮助人们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一、糖尿病的高危人群1. 家族史患者:糖尿病在家族中的遗传倾向很常见。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患有糖尿病,那么他本人也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2. 超重或肥胖人群:肥胖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3.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会逐渐下降,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

4. 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缺乏体力活动会导致体重增加,并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进而增加患病风险。

5. 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群易发生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

6. 妇女妊娠期和产后: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分娩后的糖尿病风险较高,这主要与激素变化以及妊娠期胎盘对胰岛素分泌与敏感性的影响有关。

二、糖尿病的预防策略1. 健康饮食习惯:均衡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应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的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 多进行体力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适度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调节血糖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 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来说,减重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适当的减重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来减少糖尿病的风险。

4. 饮食控制:避免过量饮酒、戒烟,并限制咖啡因的摄入。

过量饮酒和吸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胆固醇、血压等相关指标的检查,以及进行视力、肾功能等方面的筛查。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专家共识探讨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专家共识探讨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专家共识探

1. 简介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方法,并总结专家共识。

2.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
糖尿病高危人群是指那些具有患糖尿病风险因素或已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的人群。

3. 筛查方法
3.1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体的基本信息、家族史、生活方式等数据,以评估其患糖尿病的风险。

3.2 生物标志物检测
检测血糖、胰岛素、胆固醇等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以判断个体是否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3.3 遗传风险评估
通过遗传学研究,评估个体在基因层面上患糖尿病的风险。

4. 干预方法
4.1 生活方式改变
推广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4.2 药物干预
对于高危人群中已经出现糖尿病前期症状或生化指标异常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4.3 定期随访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其血糖水平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5. 专家共识
根据多个研究机构和专家组织的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应注重简单易行、无法律复杂性的方法,避免引入无法确认的内容。

以上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的专家共识探讨,为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筛查与干预方法应根据医学专家的指导进行。

解析:专家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

解析:专家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

解析:专家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一、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已超过4亿人,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1.14亿,位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痛苦和经济负担。

为了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减轻患者痛苦,早期筛查和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国糖尿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制定了《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专家共识》,旨在为糖尿病的预防、筛查和干预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方案。

二、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及筛查方法2.1 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根据《专家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 家族史: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年龄:40岁以上- 体重:BMI≥24kg/m²(肥胖)或BMI<24kg/m²(非肥胖)- 生活方式: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 血压:高血压患者或血压正常但血压波动较大者- 血脂:血脂异常者- 血糖:空腹血糖5.6-6.9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0mmol/L2.2 糖尿病筛查方法针对高危人群,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糖尿病筛查:- 空腹血糖检测: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检测血糖浓度。

- 餐后血糖检测:餐后2小时采集血液,检测血糖浓度。

- OGTT试验:口服75g葡萄糖,检测服糖后0.5、1、2、3小时的血糖浓度。

- HbA1c检测:通过检测血红蛋白A1c的含量,评估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三、糖尿病干预策略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专家共识推荐以下干预策略:3.1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油炸、烧烤等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

-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3.2 药物干预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药物干预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常见的药物包括:- 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降低血糖水平。

高危人群必读:糖尿病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必读:糖尿病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必读:糖尿病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于高危人群而言,了解糖尿病的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针对高危人群的糖尿病风险评估与预防全攻略。

一、糖尿病风险评估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风险较高。

2.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风险逐渐增加,特别是45岁以上的人群。

3. 肥胖:体重指数(BMI)≥25的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者,风险较高。

4.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饮酒、高糖、高脂饮食等。

5. 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腹型肥胖等症状。

6. 病史: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的女性,以及曾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的人群。

二、糖尿病预防策略1. 健康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2.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的积累。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应尽早戒烟限酒。

5. 定期监测: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6.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

7. 药物干预: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

三、结论糖尿病的预防需要从生活细节做起,高危人群应重视糖尿病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和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守护自身健康。

让我们携手共同打造一个无糖尿病的未来。

糖尿病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PPT课件

糖尿病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PPT课件

巨大儿生产史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胃肠道功能紊乱 排尿无力及尿潴留 体位性低血压
餐前、酒后低血糖
视力减退
手足麻木
皮肤反复感染
类似肩周炎症状
性功能障碍 出汗异常 皮肤瘙痒
感谢观映
THANS FOR YOUR TIME
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的药 物
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
年龄: ≥ 4 5 岁
体重:超重、肥胖
运动原则
遗传: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 职业:家庭妇女、干部、服务人员、个体商业者 吸烟与饮酒:吸烟与饮酒大大提高糖尿病患病率
病史:Leabharlann 运动原则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严重精神病和(或) 糖调节受损史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诱发糖尿病病史者 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 妊娠糖尿病史 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高危人群与高危 因素
糖尿病专题
目录
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和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离你多远?
不可改变因素
年龄 家族史或遗传倾向 种群
可改变因素
糖耐量异常或合并空腹血糖 受损伤(极高危)
代谢综合征或合并空腹血糖 受损(高危人群)
超重肥胖与体力活动减少
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 饮食因素与抑郁 多囊卵巢综合征 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并防止糖尿病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文将从高危人群的确定、筛查方法以及筛查结果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一份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一、高危人群的确定1.家族史:有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的人群。

2.年龄:年龄超过40岁,特别是超过45岁的中老年人。

3.肥胖:BMI指数大于25或腹部肥胖(腰臀比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5)的人群。

4. 高血压: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的人群。

5. 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2mmol/L,或甘油三酯超过1.7mmol/L的人群。

6.子宫内巨大儿:出生时体重大于4公斤的人群。

7.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8.其他: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妊娠糖尿病史、确诊糖尿病家族史未做一次筛查的人群。

二、筛查方法1.风险评估问卷:根据高危人群确定的指标制定风险评估问卷,包括年龄、家族史、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根据答案的得分确定个体的糖尿病风险程度。

2. 血糖筛查:对风险评估问卷得分高于一定阈值的人群进行空腹血糖筛查。

筛查结果大于等于7.0mmol/L的被判定为糖尿病,大于等于5.6mmol/L小于7.0mmol/L的被判定为糖尿病前期,小于5.6mmol/L的被判定为正常。

3. 口服糖耐量试验:对空腹血糖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2小时后,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被判定为糖尿病,大于等于7.8mmol/L小于11.1mmol/L被判定为糖尿病前期,小于7.8mmol/L的被判定为正常。

三、筛查结果的处理1.糖尿病:对筛查结果为糖尿病的人群,建议立即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并进行病因分析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糖尿病前期:对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建议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和控制体重。

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断标准

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断标准

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断标准1、年龄≥45岁;体重指数(BMI)≥24者;以往有IGT或IFG者;或糖化血红蛋白Alc位于5.7~6.5%之间。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0.9mmol/L)和/或甘油三酯(>2.8mmol/L)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大婴儿(≥4kg);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

7、使用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至少每年2次查胰岛功能(C肽分泌试验),早诊早治。

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

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

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

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

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岁以后发病。

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

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如果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或接近目标水平,通常医生会开一些降糖药。

不过,由于不同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也不完全相同,医生可能给你开两种或多种药物。

若有必要,也可能将降糖药与胰岛素注射一并使用。

8.1.1 口服降糖药① 双胍类(如二甲双胍)这类药物具有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并能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高危人群、慢病分级管理及判定标准(1)

糖尿病高危人群、慢病分级管理及判定标准(1)

糖尿病高危人群、慢病分级管理及判定标准
一、糖尿病高危人群是指糖尿病发病前的预防,通过干预高危因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肥等措施,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简单流程:乡医、全科医师(责任人)发现病人就诊时具备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参照下表),给病人建立档案,入大数据管理,进行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危害,对可控因素采取控制措施(具体措施参照下表),指导饮食、锻炼、体重控制建议高危人群到医院定期复诊复查,根据检测结果(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C肽)进一步指导,定期随访。

儿童或青少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年龄≤18岁,超重相应年龄值
二、糖尿病慢病人群分级管理及判定标准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糖代谢状态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注:糖尿病患者每半年1次到医院行眼底、尿微量白蛋白、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心电图、下肢血管彩超等检查,以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早干预,降低风险。

健康说: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看这里!

健康说: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看这里!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看这里!2 型糖尿病早期多无特异症状,发现率低,大约有60%的患者未曾得到确诊。

研究资料显示,早期筛查可使人群糖尿病的确诊时间提前5年。

因此,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对于控制代谢紊乱,延缓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您知道吗,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指通过有效地改善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可以控制或降低其危险性的因素。

高危人群综合国内外相关资料,2 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5岁;超重、肥胖(BMI ≥24kg/m2);男性腰围≥90c m,女性腰围≥85c m;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如,美国黑人、拉丁美洲人、美国印第安人、亚裔美国人以及太平洋群岛居民);有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压≥140/90mmHg);血脂异常(HDL‐C≤0.9mmol/L 和TG≥2.22mmol/L);有心脑血管疾病;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有明显的动脉硬化;临床或实验室证据提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长期缺乏运动锻炼者等极度高危糖尿病极高危人群的概念目前在一些主要的糖尿病研究组织中尚未达成共识。

但此概念的提出与强调,有利于提醒人们重视危险性更高的人群并采取重点干预行动。

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2010)认为,糖尿病极高危人群是指同时合并有IFG(空腹血糖受损)和IGT(糖耐量异常),外加其他危险因素,如HbA1c (糖化血红蛋白)>6%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糖尿病一级亲属、并且肥胖的60岁以下的人群。

IGR 代表正常血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IGR 患者每年有10%~11%将发展成为2 型糖尿病,如不加以干预,多数患病个体都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糖尿病,因此IGR被普遍认为是2 型糖尿病发病的极高危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患2 型糖尿病的风险是健康人的5倍,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高危人群高血压患病比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高危人群高血压患病比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高危人群高血压患病比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高血压患病比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将石河子市550例糖尿病高危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患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550例研究对象中,高血压患病比率为71.64%。

体重指数(BMI)、脑血管意外、甘油三酯、主食摄入过多均为危险因素;学历为保护因素。

摄入主食与摄入蔬菜为拮抗作用,摄入蔬菜与高密度脂蛋白为协同作用;学历与冠心病为协同作用。

结论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应控制体重、适当减少主食摄入、增加蔬菜摄入,鼓励患者加强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定期监测血脂及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关键之举。

标签:糖尿病高危人群;高血压;分风险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升为9.7%[1]。

与此同时,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已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将会再增加80%,前景不容乐观[2]。

而糖尿病和高血压均可对心、脑、肾和眼底等靶器官损害,并且两者合并存在时对靶器官的损害并非简单叠加。

因此了解高血压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发病情况,研究此人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对于积极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是首次探讨我国西北偏远地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高血压患病比率并分析其相关风险因素,为预防该人群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进一步为糖尿病高危人群防治高血压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将新疆石河子市社区550名糖尿病高危者作为研究对象,即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者:①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超重或肥胖(BMI≥24kg/m2);②既往确诊高血压病史;③既往确诊脂代谢紊乱病史;④既往有大血管病变史(冠心病或脑卒中);⑤女性有巨大儿生育史。

与此同时除外以下情况:①既往明确诊断糖尿病者;②正在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③患有对糖代谢有影响的疾病,如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等;④伴有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如呼衰、肾衰等;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⑥有精神疾病史,不能合作者。

糖尿病高危人群检测和干预:专家共识解读

糖尿病高危人群检测和干预:专家共识解读

糖尿病高危人群检测和干预:专家共识解读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提前识别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并采取干预措施,专家们就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检测和干预达成了一致意见。

本文将解读这些专家共识。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检测专家们认为,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检测应基于以下几个因素:1. 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因此应重点关注这个年龄段的人群。

2. 家族史:糖尿病在家族中的遗传性很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进行定期检测。

3. 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BMI指数超过25的人群应进行检测。

4. 不良生活惯:长期不运动、高糖高脂饮食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惯都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根据以上因素,专家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糖尿病筛查,以及定期监测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干预专家们一致认为,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应基于以下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通过改善生活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2. 药物干预: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有时需要采用药物干预来控制血糖水平。

专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3. 定期随访: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复查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调整干预措施。

结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检测和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专家共识指出,通过定期检测高危人群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然而,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仍需考虑,因此建议在实施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参考文献:1. 专家共识A2. 专家共识B3. 专家共识C。

糖尿病属于高危人群吗

糖尿病属于高危人群吗

糖尿病属于高危人群吗笔者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内心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吗?”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对糖尿病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它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始终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这种危害在患病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旦控制失当,可能会出现诸多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到生命。

因此,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及时地发现病症,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加强对病情的控制,树立长期抗争的信心,最终实现增寿延年的治疗效果。

1、糖尿病基本概述1.1定义糖尿病是临床活动中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病症,主要因胰岛素作用缺陷或者分泌缺陷所引发的持续性高血糖现象,是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主流观点认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造成的,且两者的影响程度不相上下。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无法发挥自身作用,导致了患者的血糖增高。

1.2病症表现在糖尿的诸多病症中,有半数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体现出了“三多一少”。

其他典型症状还包括,因口渴而造成的大量饮水、小便次数增加、虽然饭量增加但体重却不断下降等。

此外,糖尿病早期的非典型症状还包括,视力障碍、伤口难愈合、手脚有麻木感或刺痛感等。

1.3患病人数增加的原因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遗传因素。

尤其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群体较多,遗传因素就显得十分明显。

其次,生活水平的提高。

食物的摄入从传统的植物转向了动物,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是导致糖尿病的饮食习惯。

再次,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现阶段,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了总人口的10%,医疗条件的改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周期,提高了糖尿病的检出率,进而造成糖尿病人口的不断上升。

最后,不科学的生活习惯。

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较少,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以及肥胖等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升高。

2、糖尿病属于高危人群吗?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而不合理的治疗方式,或者治疗周期较短,都可能造成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所以说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又称为糖尿病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健康危机的一部分。

尽管它的确切原因仍有待深入研究,但已经确定的是,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预防措施。

1. 遗传因素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即如果家庭中有糖尿病患者,你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这不仅与父母的遗传有关,还可能与一系列基因变异有关。

研究表明,特定的基因可以增加患糖尿病的概率,特别是类型2糖尿病。

因此,了解家族病史对于评估患糖尿病的风险至关重要。

2.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因素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肥胖以及吸烟,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饮食习惯: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可以导致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另外,不足的纤维摄入也与糖尿病有关。

缺乏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不仅导致体重增加,还降低了体内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促进胰岛素的正常功能。

肥胖:肥胖是患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多余的脂肪堆积在体内可以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高血糖。

吸烟:吸烟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因为尼古丁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

戒烟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3. 年龄和性别年龄也是一个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糖尿病的风险逐渐增加。

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更容易患上类型2糖尿病。

此外,性别也是一个因素。

研究表明,女性在某些年龄段更容易患糖尿病,尤其是妊娠糖尿病。

这是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如果胰腺不能满足需求,就会导致妊娠糖尿病。

4. 高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人容易面临更多的并发症。

高血压可以损害血管和心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症状。

5.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和中风,与糖尿病有密切关系。

专家视角: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解读

专家视角: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解读

专家视角: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解读一、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解读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策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糖尿病。

二、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1. 高危人群定义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家族史、肥胖、年龄、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

这些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应进行定期筛查。

2. 筛查方法糖尿病筛查主要包括空腹血糖检测、餐后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三年进行一次筛查。

3. 筛查时机建议高危人群从40岁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筛查频率。

三、糖尿病干预策略1. 生活方式干预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2.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的患者,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常用药物包括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等。

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3. 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病情控制情况。

4. 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了解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总结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措施。

通过早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和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糖尿病高危人群确定标准

糖尿病高危人群确定标准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确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5.2mmol/L或甘油三酯≥1.7mmol/L。

二、血压异常: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三、家族史:有2代以上家庭成员患有2型糖尿病者。

四、妊娠后发生的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3个以上的妊娠并发症者)。

五、体重指数(BMI) ≥24kg/m² 或体重超过正常体重20%以上者。

六、具备其他危险因子: 如中心性肥胖, 胰岛β- 细胞功能障碍, 高尿钾, 高尿氯, 血浆C-反应蛋白>3mg/dl , 尿微量白
蛋白>30mg/24h , 血浆γ-球蛋白水平升高, 夜间血流动力学不适应性 (NODS), 早泄, 后天性甲独立乙亢(CAH) , 未分化内分泌原发性甲独立乙亢(PAIHA) , 海洛因使用者 ,
长期大剂量雌二醇使用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的药 物
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
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
1
年龄: ≥ 4 5 岁
2
体重:超重、肥胖
运动原则
3
遗传: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
4
职业:家庭妇女、干部、服务人员、个体商业者
5
吸烟与饮酒:吸烟与饮酒大大提高糖尿病患病率
6 病史:
运动原则
严长治正有 诱妊巨重 期 疗在多娠一 发大正 心糖血精 接 的接糖囊儿过 糖在 脑调脂神 受 患尿生受卵性 尿高接 血节异病产病 抗 者调巢糖 病血受 管受史常史和 抑脂综皮 病压降 疾损( 郁治合质史压病史或症疗征激者治患)药患素疗者物者
糖尿病专题
——糖尿病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
目录
➢ 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和高危人群
➢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离你多远?
不可改变因素可改变因素年龄 家族史或遗传倾向
糖耐量异常或合并空腹血糖 受损伤(极高危)
代谢综合征或合并空腹血糖 受损(高危人群)
种群
超重肥胖与体力活动减少
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 饮食因素与抑郁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 胃肠道功能紊乱 ➢ 排尿无力及尿潴留 ➢ 体位性低血压 ➢ 餐前、酒后低血糖 ➢ 视力减退
➢ 手足麻木 ➢ 皮肤反复感染 ➢ 类似肩周炎症状 ➢ 性功能障碍 ➢ 出汗异常 ➢ 皮肤瘙痒
感谢观映
THANS FOR YOUR TI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