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谭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题 目: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

10)(5()(++=s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s K v , 60≥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MATLAB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

位裕度。

2、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 程序和MATLAB

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1、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布置,讲解 (半天)

2、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构思。(半天)

3、熟悉MATLAB 中的相关工具(一天)

4、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三天)

5、撰写说明书。 (二天)

6、课程设计答辩(半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引言 (1)

1 设计目的与要求 (2)

1.1设计目的 (2)

1.2设计要求 (2)

1.3 设计原理 (2)

2 设计计算与分析 (4)

2.1 相位裕度与幅值裕度的计算 (4)

所以,幅值裕度为:

)

(

52

.3

)

(

log

20dB

A

L

g

g

=

-

(4)

使用MATLAB软件获得系统的伯德图和相位,幅值裕度程序的代码如下: (4)

2.2滞后校正函数的计算 (5)

3 用MATLAB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根轨迹 (8)

3.1校正前系统根轨迹 (8)

3.2 校正后系统根轨迹 (8)

4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9)

4.1校正前系统 (9)

4.2校正后系统 (11)

5总结 (12)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引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动控制理论的任务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中变量的运动规律和改变这种运动规律的可能性和途径,为建造高性能的自动控制系统提供必要的理论手段。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远比人类对自动控制装置的应用为晚,它产生于人们对自动控制技术的长期探索和大量实践,它的发展得到了其他学科,如数学、力学和物理学的推动,近期更受到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促进。

在已知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及其全部参数的基础上,研究其稳定性条件,以及在典型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系统的稳定、瞬态性能与系统结构、参数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问题,称为系统分析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即根据希望的稳态、瞬态性能指标,研究如何建立满足性能要求的控制系统,这称为系统设计问题。在控制理论课程中,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主要是指校正装置的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是利用滞后校正网络来校正系统以改善系统性能,首先根据原有系统和初始条件要求来确定校正系统,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分析校正后的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其性能。

关键字:自动控制系统设计MATLAB 滞后校正系统分析

1 设计目的与要求

1.1设计目的

滞后校正网络具有低通滤波的特性,当它与系统的不可变部分串联相连时,会使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中频和高频段增益降低、截止频率Wc 减小,从而有可能使系统获得足够大的相位裕度,它不影响频率特性的低频段。滞后校正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使系统同时满足动态和静态的要求。本课程设计通过增加一个滞后校正装置,确定适当的参数来改善系统性能。

1.2设计要求

用MATLAB 软件完成相应的设计与模拟,并且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s K v , 60≥γ。

1.3 设计原理

1.3.1校正装置

控制系统校正方法是通过引入附加装置使控制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的方法。控制系统校正方法是经典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通常讨论仅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所引入的附加装置称为校正装置。

按校正装置在控制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校正方式可分为串联校正和并联校正。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三种类型。

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如增加相角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能等。但是串联超前校正给系统中频段增加理论上不超过90,实际上一般不超过65的相角,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但降低了抗干扰性能(高频)。 滞后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滞后网络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使系统截止频率下降,从而使系统获得足够的相角裕度。串联滞后校正降低系统的截止频率,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但降低了快速性(带宽减小降低快速性)。

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此外,如果待校正系统已具备满意的动态性能,仅稳态性能不能满足指标要求,也可以采用串联滞后校正以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同时保持其动态性能仍然满足性能指标

要求。

1.3.2轨迹法设计校正装置

当性能指标以时间域量值(超调量、上升时间、过渡过程时间等)给出时,采用根轨迹法进行设计一般较为有效。设计时,先根据性能指标,在s的复数平面上,确定出闭环主导极点对的位置。随后,画出未加校正时系统的根轨迹图,用它来确定只调整系统增益值能否产生闭环主导极点对。如果这样做达不到目的,就需要引入适当的校正装置。校正装置的类型和参数,根据根轨迹在闭环主导极点对附近的形态进行选取和计算确定。一旦校正装置决定后,就可画出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图,以确定除主导极点对以外的其他闭环极点。当其他闭环极点对系统过渡过程性能只产生很小影响时,可认为设计已完成,否则还须修正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