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座椅分析
座椅人机工程分析

座椅人机工程分析座椅人机工程分析是一种综合研究方法,它将人类认知心理学、工程学、人体工学、运动学、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有机结合,以人为基础,以座椅作为载体,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究人与座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的影响,从而为座椅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座椅人机工程分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形态与运动特征、人体生理计量学、座椅体验感和舒适度、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座椅的调节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等。
1. 人体形态与运动特征人体形态与运动特征是座椅人机工程分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人体形态、肌肉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座椅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例如,不同身高的人在坐姿时需要的座椅高度、座椅前沿的扶手高度等都不同,设计合适的座椅角度和高度能够使人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感到轻松和舒适。
2. 人体生理计量学在座椅人机工程分析中,人体生理计量学是指研究人体各项参数和生理反应的科学方法。
例如,对人的身体负荷进行量化可以获得不同体型和运动方式下各种身体部位所承受的负荷大小和部位,进而为座椅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还可以通过生理学测试,获得关于人体反应的详细信息,例如人的视觉反应时间、手部反应能力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座椅的设计,以适应用户的个体差异。
3. 座椅体验感和舒适度座椅体验感和舒适度是座椅人机工程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座椅的体验感和舒适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感觉和满意程度,以便制定更好的座椅设计方案。
例如,座椅表面的材料和织物的质量和平稳性可以影响人们的感受,粗糙表面给人以不适的感觉,容易让人产生瘙痒等不适感。
而各类座垫、椅背的设计,更是提高座椅的基础舒适度的原因。
4. 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主要是指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座椅的支撑力可以是人体重量在座椅上分布均衡,以减少人体在座椅上产生不适的感觉。
而座椅的稳定性则是指座椅在使用中的平衡性,以及座椅在众多动态能力的负载瞬间内,保持安全、平稳和运动平衡。
人机工程学分析--座椅设计

座面
人体的骨盆下面有两块坐骨结节,在坐姿状 态下,当座面呈近似水平时,可使两坐骨结节外侧 的股骨处于正常的位置而不受过分的压迫,人体 会感到舒适。当坐面呈斗形时,会使股骨向上转 动,这种状态除了使股骨处于受压迫位置而承受 载荷外,还造成髋部肌肉承受反常压迫,并使肘部 和肩部受力,从而引起不舒适感。因此,座面的设 计应该呈近似水平,避免斗形设计。
工作椅的主要参数数据
坐姿人体主要尺寸
座高
座高即座椅的高度,是座前沿中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座高是影响坐姿 舒适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座高不合理会导致坐姿的不正确,而且容 易使人体腰部产生疲劳。座面过高,则两腿悬空碰不到地面,体压有 一部分分散在大腿部分,使大腿血管受到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座面 过低,膝盖拱起,体压过于集中在坐骨上,时间久了会产生疼痛感。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合理的座高应等于小腿加足高再加上 25-30mm 的鞋跟厚再减去 10-20mm的活动余地,即:
FE
D CB A
G
肌肉活动度
脊椎骨依据其附近的肌肉 和腱连接,椎骨的定位正 是借助于肌腱的作用力。 一旦脊椎偏离自然状态, 肌腱组织就会受到相互压 力(拉或压)的作用,使肌 肉活动度增加,招致疲劳 酸痛。
三组不同坐姿的2-3腰椎背棘直肌肌电 图
在挺直坐姿下,腰椎部位肌肉活动度高,因为腰椎前向 拉直使肌肉组织紧张受力。
正确的坐姿才能使坐在其上的人体容易地寻
求到合适的腰椎支撑。
座椅人机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与座椅设计一、坐姿分析1.坐姿的优势和缺点(1)优点a.可免去站立时人体的足踝、膝部、臀部和脊椎等关节部位受到静肌力,减少人体能耗,排除疲劳b.坐姿比站立更有利于血液循环c.有利于维持躯体的稳固,这对精细作业更适d.在脚操作场合,坐姿维持躯体处在稳固的姿势,有利于作业。
(2)缺点a.限制了人体活动范围,尤其是需要上肢出力的场合,往往需要站立作业,而频繁的起坐交替也会致使废劳。
b.长期维持坐姿也会阻碍人体健康,招致腹肌松弛,脊椎非正常弯曲,和对某些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如消化器官与呼吸器官c.坐姿太久也会造成下肢肿胀,静脉压力增加.大腿局部受到压力,增加血液回流阻力,引发不适感。
(1)正常的姿势下,脊柱的腰椎部分前凸,而至骶骨时则后凹。
在良好的坐姿状态下,压力适当地分布于各椎间盘上,肌肉组织上承受均匀的静负荷。
(2)当处于非自然姿时,椎间盘内压力散布不正常,形成的压力梯度,严峻的会将椎间盘从腰椎之间挤出来,压迫中枢神,产生腰部酸痛、疲劳等不适感。
躯干完全挺直的坐姿使脊椎严峻弯曲,因椎间盘上压力不能正常散布,躯体上部的负荷加在腰椎部,引发不适,因此90度角的靠背椅是不良的设计,躯干前倾的姿势会使本来前凸的腰椎拉直乃至反向后凹,这种姿势因此也极不舒畅,阻碍了胸椎和颈椎的正常弯曲,使颈、背部疲劳➢故良好的坐姿:腰与大腿成135度,腰椎部有支撑F E D C B AG3.肌肉活动度脊椎骨依据其周围的肌肉和腱连接,椎骨的定位正是借助于肌腱的作使劲。
一旦脊椎偏离自然状态,肌腱组织就会受到彼此压力(拉或压)的作用,使肌肉活动度增加,招致疲劳酸痛。
3组不同坐姿的2-3腰椎背棘直肌肌电图在挺直坐姿下,腰椎部位肌肉活动度高,因为腰椎前向拉直使肌肉组织紧张受力。
提供靠背支承腰椎后,活动力则明显减小;躯干前倾时,背上方和肩部肌肉活动度高,以桌面作为前倾时手臂的支承并不能降低活动度。
根据矫形学原理和肌肉活动度分析可得出下列结论:A躯干挺直或前倾的坐姿很容易引起疲劳B 设置适当的靠背可使疲劳降低C 大于90度的靠背可防止骨盆的旋转,增加坐姿稳定性且使坐姿更接近自然状态二.座椅设计(一)设计原则和分类1. 座椅的形式与尺度及其功用有关2.座椅的尺度必须参照人体测量学数据确定3. 身体的主要重量应由臀部坐骨结节承担4. 座椅前缘处,大腿与椅子之间压力应尽量减小5. 腰椎下部应提供支承,设置适当的靠背以降低背部紧张度6. 椅垫必须有足够的垫料和适当的硬度,使其有助于体重压力均匀地分布于坐骨结节区域(二)当考虑坐姿动机时,座椅大体分为三类:1.休息为目的的安乐椅设计重点在于使人体得到最大的舒适感,消除身体的紧张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与寝室座椅

基于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寝室座椅
对比:
坐面高度 靠背角度 坐面高度 座位深度 座位宽度 靠背高度
实物
1 96 420 385 380 875
差值
0 2 -50 -5 20 -115
重新设计
1 98 370 380 400 770 单位:mm;°
报告总结: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人机问题, 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在做了这次寝室 座椅调研报告后,我们大概的了解到,原 来有那么多人机工程设计应该关注和解决 的问题。大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机问题比 比皆是:床柜、桌椅、寝室、水房、浴室、 餐厅、超、市、网吧、学习工厂、银行、 邮局、学习文具、计算机、手机、实验室、 图书馆、运动场、公共汽车......无处不 在。作为未来的工业设计师,我们更有责 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别有佳处 惬人意”,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们才真真 正正体会到人机工程学是门综合性的应用 型学科。
1,该座椅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坐面角度和靠背角度,和较大面积的面状 靠背,使之在短时间的使用下,未有明显不适。 2、无铺垫与饰面无根据人体工程学凹凸的硬质靠背与坐面,无腰部支 托,较小的靠背角度,较大的坐面到桌面距离,是该椅子长时间使用导 致不适的主要原因。
3、建议加铺垫和饰面,加大靠背角度,提高坐面高度。
分析:
1、不适感主要由于靠背角度过小(小于休息椅建议值7度), 且未能支托腰部。
2、坐面无铺垫与饰面,于是为保持身体不致在椅子上滑动, 会导致额外的肌肉紧张。 3、使用电脑本身也是导致不适的一大原因。
座 椅
①大腿基本水平,小 腿垂直地获得地面支 撑。
座
高 的
②腘窝不受压。
设 计
③臀部边缘及腘窝后 部的大腿在椅面获得
座椅人机工程学的分析详细版.ppt

精心整理
15
三组不同坐姿的2-3腰椎背棘直肌肌电 图
在挺直坐姿下,腰椎部位肌肉活动度高,因为腰椎前向 拉直使肌肉组织紧张受力。
提供靠背支承腰椎后,活动力则明显减小;
躯干前倾时,背上方和肩部肌肉活动度高,以桌面作为 前倾时手臂的支承并不能降低活动度。
精心整理
16
正确的坐姿就是臀部距离靠背稍远一点,上 身向后倾斜,双腿之间保持90°-115°间, 大、小腿之间保持100°-120°之间,小腰腿椎支撑点 与脚掌保持在85°-95°之间,处于这种状 态之下,人会感到舒适、轻松。
稳定作用;
座椅的设计必须能使坐在其上的人体改变其姿势;
靠背,特别是在腰部的支撑,可降低脊柱所产生的紧张压力;
座垫必须有充分的衬垫和适当的硬度,使之有助于将人
体重量的压力分布于坐骨结节附近。
精心整理
11
工作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一、坐姿与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 二、工作椅的设计要求 三、工作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3、工作座椅可调节部分的结构构造,必须易于调节,必须保证 在椅子使用过程中不会改变已调节好的位置并不得松动
4、工作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伤人的尖角锐边,各 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挤压,剪钳伤人的部位。
精心整理
Hale Waihona Puke 18工作椅的设计要点
5、无论操作者坐在座椅前部,中部还是往后靠,工作座椅坐面 和腰靠结构均应使其感到安全,舒适。
人机工程学分析 --座椅设计
内容要点
座椅分类
座椅设计要求
工作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精心整理
2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座椅设计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时,离不开座椅,特别是以坐姿进行工作的人,每天都 有1/3以上的时间在与座椅打交道。因此座椅设计除了材料运用得当及造 型大方美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原则,即进行座椅设计时 必须充分考虑人体的坐态生理特征。让坐在其上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状态。 现代座椅的设计要可靠、耐用、安全,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它的使用功能与舒 适度。各类座椅都应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法则,结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 求,设计出合理的座椅尺度和空间距离,给使用者设计与制造出最大限度的 自由活动空间以及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感、视觉美感等。座椅的实用程度,是 通过人们的反复使用,接触与鉴别加以验证的,座椅作为一种居室文化的载 体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是现代人类生活中调剂居室环境的艺术品、装饰品, 是融艺术与实用于一体的全新消费品。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
座深 = 坐深 - 60mm ( 间隙) )
• 国标 GB/T3326 规定靠背椅座深为:
座面倾角
• 通常椅子座面稍向后倾, 首先防止臀部逐渐滑出座 • 面而造成坐姿稳定性差; 其次使背部能有所支撑, • 减轻坐骨结节点处的压力, 使整个上身重量由下肢 • 承担的局面得到改善, 减小疲劳度。 人体工程学
座面深度
• 座面深度是指椅子座面前沿至后沿的距离。在办公座椅设计过
• 程中, 座面不可过深, 否则背部支撑点悬空, 靠背失去作用,
• 同时膝窝处会受到压迫, 使小腿产生麻木感; 座面也不可过浅 ,
• 否则大腿前部悬空, 重量会全部压在小腿上, 会很快产生疲劳 。
•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 座深以略小于座姿时大腿水平长度为宜 , 即:
• 过低, 膝盖拱起, 体压过于集中在坐骨上, 时间久了会产生疼痛感 。
•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 合理的座高应等于小腿加足高再加上 2530mm
• 的鞋跟厚再减去 10-20mm的活动余地, 即:
座面
• 人体的骨盆下面有两块坐骨结节, 在坐姿状 • 态下, 当座面呈近似水平时, 可使两坐骨结节外侧 • 的股骨处于正常的位置而不受过分的压迫, 人体 • 会感到舒适。当坐面呈斗形时, 会使股骨向上转 • 动, 这种状态除了使股骨处于受压迫位置而承受 • 载荷外, 还造成髋部肌肉承受反常压迫, 并使肘部 • 和肩部受力, 从而引起不舒适感。因此, 座面的设 • 计应该呈近似水平, 避免斗形设计。
• 6.工作座椅腰靠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足够的刚性。在座 椅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腰靠承受250N的水平方向作用力,腰 靠倾角b不得超过115度。
• 7、工作座椅一般不设扶手。需设扶手的座椅必须保证操作 人员作业活动的安全性。
人机工程学椅子分析

椅子人机工程学分析看影椅数据:坐面高度44 坐面深度42 坐面角度6 靠背角度112 靠手高度24使用体验:后靠,姿势自然。
分析:仅提供背垫,而无腰垫。
然而在坐满坐面的情况下,腰部抵到背垫的下缘。
虽然,因为背垫为柔软的铺垫,未感到明显不适,这样的设计不很适合。
靠背角度虽然小于休息椅的建议,但根据“以相对于坐面的角度和靠背的角度来表示的第四和第五节腰椎间的角度”,当坐面角度为6度,靠背角度为112度时,脊柱达到中性姿势。
坐于该座椅,感觉腰背放松。
靠背角度虽然小于休息椅的建议,靠背与坐面采用柔软的铺垫和饰面。
增大人体与椅面间的摩擦,避免使用者为防止滑动而产生的肌肉紧张。
更大的益处是,虽然它各参数与休息椅的建议参数有一定的出入,该座椅即使长时间持续使用,使用者也不会感到明显不适。
总结:这把座椅之较好的坐面角度与靠背角度的相对关系,以及柔软的铺垫和饰面,是其最大的优势,使其得到了较好的舒适评价。
美中不足是它出于造型的考虑,未设腰垫,然作为观看电影的需长时间使用的座椅,建议设置腰垫。
教室椅子数据:坐面高度42 坐面深度44 坐面宽度45 坐面角度1 靠背角度96 使用体验:根据“以相对于坐面的角度和靠背的角度来表示的第四和第五节腰椎间的角度”,当坐面角度为1度,靠背角度为96度时,脊柱的弯曲相对中性姿势有约50%的偏离。
导致不利健康的脊椎形状。
大多采用的姿势为:坐一半坐面;腿或者弯曲交错,或者向前伸直(偶也交叠)。
也有其他姿势,但持续时间都极短。
很少有人使用靠背。
主诉腰、背、肩疼痛。
分析:保持前坐姿势一定时间后,使用者便希望能够后坐,以舒缓腰背部的疲劳,然而当座椅靠背不能满足缓解疲劳的要求时,使用者会感到异常疲劳。
但座椅厚重而结实,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前坐时不致于翻转。
总结:建议根据人体工程学,加宽靠背的横杆成横板条,并考虑一定的弧度和曲线。
办公椅1数据:坐面高度40-42 坐面宽度40-48 坐面深度47 靠腰长575 坐面角度1.5 靠背角度95-135使用体验:坐面较为舒适,靠手舒适,背直是靠背舒适,但靠背塑料较硬,有不适感,调节方便。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座椅设计越来越注重人体工学原理,以确保座椅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体型乘坐者的需求,降低乘坐者在行驶中的疲劳感。
人体工程学指导原则也成为设计师们制定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从而提高汽车座椅的人性化设计水平。
本文将通过探讨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体工学原理、以及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实践案例,来深入探讨汽车座椅设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部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健康。
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来设计汽车座椅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汽车座椅设计可以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减轻长时间驾驶或乘坐过程中的疲劳感。
舒适的座椅设计可以减少背部、颈部和腰部的疲劳,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从而提升驾驶安全性。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因长时间错误的坐姿导致的健康问题,如脊柱疾病、颈椎病等。
通过科学的座椅设计,可以减少身体的不适,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对于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人体工学原理,可以不断改进汽车座椅的设计,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和保障。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旨在通过对汽车座椅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人体健康性,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探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体工学原理,为汽车座椅设计提供科学依据;3. 归纳总结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指导原则,为设计者提供实践指导;4. 分析并总结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实践案例,为设计者提供借鉴和参考;5. 展望未来汽车座椅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人机工程学座椅分析(2)

6.靠背角度 :103一112度 7.扶手高:座垫有效厚度以上21—22cm 8.椅垫 a.人体在坐姿状态下,与座面紧密接触的实际上只是臀 部的两块坐骨结节,其上只有少量的肌肉,人体重且 的75%左右由约25cm2的坐骨周围的部位来支承,这 样久坐足以产生压力疲劳,导致臀部痛楚麻木感。 b.测试研究表明,坐于座垫上的臀部压力值大为降低, 而接触支承面积也由900cm2增大到1050cm2,使压 力分散。 c.椅垫的另一优点是能使身体采取一种较稳定的姿势, 因为身体可以适应地陷入座垫。
人机工程学座椅分析
班级:机制12-2 姓名:何龙 恭国丽
按材质分类:实木椅、 玻璃椅、铁艺椅、塑料椅、 布艺椅、皮艺椅、 发泡椅等。 按使用分类:办公椅、 餐椅、吧椅、休闲椅、躺椅、 专用椅等
1.休息为目的的休闲椅
设计重点在于使人体得到最大的舒适感,消除 身体的紧张与疲劳。合理的设计应使人体的压 力感减至最小。
尺 寸 ( mm )
2.作业场所的工作椅
稳定性是主要因素,腰部应有适当的支持,重 量要均匀分布于座垫(或座面)上,同时要适当 考虑人体的活动性,操作的灵活性与方便等。
3.专用椅
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场所或者某一所需要的特定 功能的椅子。达到目的是最主要的目标。通常 有餐桌椅、儿童专用椅等。
1.座高:休息用安乐椅38—45cm,工作椅43—50cm 2.座宽:43—45cm 3.座深:休息用椅40—43cm,工作用椅35—40cm 4.座面倾角:休息椅19—20度,工作椅小于3度 5.靠背的高度与宽度 a.因为人体背部处于自然形态时最舒适,此时腰椎部分前凸,座椅设计要从座面 与靠背之间的角度和适当的腰椎支持来尽力保证。成年人腰椎部中心位臵约在座 位上方23—26cm处,腰椎支点应略高于此尺度,以支持背部重量。 b.靠背由肩靠和腰靠两部份构成,大部份工作场合,腰靠最主要。 c.靠背的最大高度可达48—63cm,最大宽度可达35—48cm。靠背的尺寸主要由臀 部底面到肩部的高度(决定靠背高)和肩宽(决定靠背宽)有关,确定高度时还必须计 入座椅的有效厚度。 d.为了使背部下方骶骨和臀部有适当的后凸空间,座面上方与靠背下部之间应有 凹入或留一开口部分,其高度至少为12.5—20cm
办公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分析

办公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分析随着现代办公方式的普及,办公座椅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座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有效避免长时间坐姿工作带来的身体不适。
本文将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对办公座椅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使这种关系更加和谐。
在办公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至关重要。
良好的办公座椅设计可以适应员工的身体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合理的座椅设计可以有效地减轻员工的疲劳感,提高员工的舒适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座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长时间坐姿工作容易导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设计出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座椅,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职业病的发生率。
(1)提高员工舒适度: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座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座椅更加符合员工的身体需求,提高员工的舒适度。
(2)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的座椅设计可以有效地减轻员工的疲劳感,提高员工的舒适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设计出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座椅,可以有效地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1)成本较高: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座椅设计中的应用,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2)需要考虑员工个体差异: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座椅设计中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如身高、体重、性别等因素,这给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体工程学的需求,办公座椅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员工的身体需求:座椅的形状、尺寸和高度应该根据员工的身体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员工的舒适度需求。
(2)提高支撑力:座椅应该具有良好的支撑力,以减轻员工长时间坐姿工作带来的疲劳感。
(3)可调节性:座椅应该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以便于适应不同员工的个体差异。
为了使员工更好地适应人体工程学座椅的设计,企业应该加强相关的培训工作:(1)座椅使用培训:培训员工如何正确使用座椅,包括正确的坐姿、靠背角度等,以减少长时间坐姿工作带来的身体不适。
人机工程学对座椅的分析

Herman Miller Sayl椅子欣赏
Herman Miller Sayl椅子欣赏
Thank you !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
生活中椅子的人体测量和人机分析
座深:
座宽:
靠背: 坐高:
扶手座面距离:
1。指椅面前缘至后缘的距离(舒适 距离35—40cm),该尺寸不能太 大。正确的座深应使靠背方便地支 持腰椎部位。 2。如座深大于身材矮小者的大腿长 (臀部至膝窝距),座面前缘将压 迫膝窝处压力敏感部位,这样若要 得到靠背的支持,则必须改变腰部 正常曲线;否则,坐者必须向座缘 处移动以避免压迫膝窝,却得不到 靠背的支持。
座深:
座宽:
靠背: 坐高:
扶手座面距离:
1。座宽必须能容纳身材粗壮的人。 对单人使用的座椅,参考尺寸是 臀宽,以女性群体尺寸上限为设 计根据。(舒适座宽43—45cm) 2。座宽亦不能太大,如长时间坐 姿作业,双臂应得到应有的支承, 如座宽太大,则肘部必须向两侧 伸展以寻求支承,这样会引起肩 部疲劳。
靠背: 坐高:
扶手座面距离:
坐高测量
座深:பைடு நூலகம்
座宽:
靠背:
坐高:
扶手座面距离:
1。扶手的主要功用是使手臂有所 依托,减轻手臂下垂重力对肩部 的作用,使人体处于较稳定的状 态。它也可以作为起身站立或变 换坐姿的起点。(最适距离21— 22cm) 2。扶手不能太高,否则迫使肘部 抬高,肩部与颈部肌肉拉伸;但 如过低则实际上使臂部得不到支 撑,或者躯干必须偏斜,以寻求 一侧的支承。
座深:
座宽:
靠背:
坐高:
扶手座面距离:
1。工作椅使人以较直立的姿势坐 于其上,双脚平放于地面,故其座 高比休息椅稍大。(最适角度103 一112度) 2。当作业面固定时,椅高上限应 根据身材较矮的作业者的要求来确 定,因为工作椅的高度显然与作业 面高度有关,工作椅最好高度可调, 以适应不同作业者。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原理

在设计椅子时,就可以利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座高:从人的解剖特点考虑,人的臀部真皮和足跟一样厚,而臀部肌肉丰满,是人体最能够耐受压力的部位之一。
所以,合适的座椅应设计成使躯干的重量压在臀部和坐骨上。
座高的设计很重要。
椅子太高,人坐着足部悬空,使大腿肌肉受压,大小腿肌肉紧张,时间不长人就会感到肌肉酸痛,甚至连背部肌肉都会感到疲劳;椅子过低,人坐上去背部肌肉也紧张,这种椅子不能保证腰骶部椎骨的适宜姿势,而增大了背部的负荷。
因此,适宜的座高应稍稍低于小腿高。
这样,脚部、腿部的全部或大部分自然落在地板上。
座深:应当使臀部全部得到支持,而椅座的前端离小腿应有一定距离,以保证小腿活动的自由。
椅宽,应使臀部得到全部支持,并且有一定的宽余,使人能调整坐姿。
双人椅应保证人能自由活动。
因此,应比人的宽度稍大。
人的平均肘宽度约33.1~63.5厘米,这样的椅子能满足95%的人的需要。
靠背:人直坐足踏地时,倘若躯干得不到支持,则背部肌肉紧张,容易疲劳,为了减轻正坐时背肌的紧张,必须使躯干也得到支持,靠背则是支持躯干的比较合理的部件。
如果我们设计的靠背能恰当地支持11~12胸椎部位,1~2~3腰椎部位,则能使背部肌肉放松,胸腔舒展,呼吸舒畅。
此外,靠背与坐垫的夹角要稍大。
这样,可使腹部到大腿的血管松弛,利于血液循环。
靠背和坐垫相接处,以不与人臀部接触为宜,以免人体因臀部受压引起人体向前滑动。
靠背的斜度,各人要求不同,不同的工作要求也不一样。
飞机座椅靠背斜度在警觉条件下,即座椅者精神集中或工作状态下为110度,非警觉条件下为110~120度;汽车靠背斜度应为111.7度;学校学生用椅靠背斜度应为95~110度。
椅座面斜度大多采用后倾,后倾角度以小于3~6度为宜。
以上这些数据都是基于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都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椅子设计时所熟悉和掌握的。
为确保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会有任何行为被强加了不可接受的负荷,使人机间负荷分配合理,在设计时,应注意人的体力极限。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汽车中的座椅是影响驾驶和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而驾驶员的座椅就更为重要。
舒适而操纵便利的驾驶座椅,可以削减驾驶员乏累程度,降低故障的发生率[1]。
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和否干脆关系到驾驶质量。
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公道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平安、舒适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平安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及人体对车内振动、微天气的反应等两大方面。
并从主动平安性设计、被动平安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平安性设计的思路。
1. 人—座椅系统平安性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任何系统事实上都是人机系统,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境三个方面[2]。
明显驾驶员-座椅也属于人机系统探讨的范畴。
人机系统的平安模式多以人的行为为主体,即以人为本。
对人机系统的探讨始于其次次世界大战。
在设计和运用高度困难的军事装备中,人们逐步熟悉到必需把人和机器作为一个整体,在系统设计中必需考虑人的因素。
1.1 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分析(1)坐姿时脊柱形态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骨盆、腿和脚支承。
脊柱位于人体的背部中心,是构成人体的中轴。
人处于不同的坐姿时,脊柱形态不同,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削减腰椎的负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乏累发生。
(2)坐姿体压分布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3]。
可见,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两部分。
①座垫上的体压分布依据人体组织的解剖学特性可知,坐骨结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适合于承重,而大腿下靠近表面处因有下肢主动脉分布,故不宜承受重压。
据此座垫上的压力应依据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分布,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慢慢削减,自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值,这是座垫设计的压力分布不匀整原则。
图1为坐姿时座垫上的体压分布[4]。
图 1坐姿时座垫上的体压分布②靠背上的体压分布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也以不匀整分布,压力相对集中在肩胛骨和腰椎两个部位。
人机工程学:椅子作业范本

分析: 分析: 1、靠背:靠背高度离地85厘米,符合多功能椅的设计 建议;靠背下缘至坐面后缘的距离也基本接近多功能椅 的设计建议。其舒适性在使用中也得到验证: 后靠时,腰背部得到很好的支托,腰背肌肉得到放 松(当然,这与坐面设计也有相当的关联)。 然而,靠背上缘至坐面后缘的距离与多功能椅的设计建 议相差较大,因而背部未得到较全面的支撑。不过考虑 到该座椅是在教室使用,较高的靠背似乎无必要。 2、坐面:坐面高度与坐面深度基本符合多功能椅的设计建议。坐面后缘略高起, 前缘大幅度下凹(最下点离地41.5厘米)。后靠时臀部感觉舒适;且大腿下部无 异物搁置感,舒适。 (二)前坐: 前坐: 姿势:多为书写、作图、会议笔记时。 坐1/3~1/2坐面,时常出现座椅向前翻转,后部翘起。
2、无铺垫与饰面无根据人体工程学凹凸的硬质靠背与坐面,无腰部支 托,较小的靠背角度,较大的坐面到桌面距离,是该椅子长时间使用导 致不适的主要原因。 3、建议加铺垫和饰面,加大靠背角度,降低桌面高度。
5、专教椅 、 (一)后坐: 姿势: 多为电脑绘图,讨论时。 基本坐满坐面,后靠于靠背上种校园内常见的例子
1. C座休息椅
使用情况: 坐满整个坐面,后靠姿势。
分析: 分析:
1、靠背角度过小(较休息椅建议小8度)根据 “以相对于坐面的角度和靠背的角度来 表示的第四和第五节腰椎间的角度”,当坐面角度为7度,靠背角度为99度时,脊柱的 弯曲相对中性姿势有约25%的偏离。导致不舒适的脊椎形状。 为避免臀部后部的腾空,使用者多会略往前坐,这时背部主要与靠背上缘的钢管接触, 力的集中导致背部不适。并且此时,腰部不能得到支撑,一定时间后即感疲劳,而改换 臀部不适的坐满坐面的姿势。 2、坐面深度太浅(34厘米,较建议的休息椅的48厘米小14厘米),导致当腰背贴合于 靠背时,臀部后部会有一部分腾空于坐面外,感觉不适。
汽车座椅与内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考虑

汽车座椅与内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考虑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交互关系的学科,其在汽车座椅与内饰设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座椅和内饰设计的舒适性和人体工程学原则的应用不仅能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还能有效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本文将探讨汽车座椅与内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考虑。
一、人体工程学和驾驶员舒适性设计人体工程学是根据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为设计和组织生产规程等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科学。
在汽车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驾驶员舒适性的设计。
1. 座椅形状和曲线设计汽车座椅的形状和曲线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使其能够提供舒适的坐姿支持。
座椅背部和腰部的曲线应与驾驶员的脊柱曲线相匹配,以提供良好的腰部支撑和减少背部疲劳。
此外,座椅座垫的形状和角度也应适应不同人体尺寸的需求,以确保正确的坐姿和压力分布。
2. 座椅材质和通风设计座椅材质对于驾驶员的舒适度至关重要。
人机工程学原则指出,座椅材质应有适宜的柔软度和透气性,以减少驾驶员的背部压力和出汗不透气等问题。
高质量的座椅面料和材料还可以提供额外的吸湿性和保暖性,从而增加长时间驾驶的舒适感。
二、人体工程学和乘客舒适性设计在汽车内饰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原则同样适用于乘客舒适性的设计。
1. 空间布局和储物设计车内空间的合理布局对乘客的舒适度至关重要。
座位之间和座位与门板之间的距离应能够容纳不同身材乘客的需求,以确保他们能够舒适地进出和调整座椅姿势。
此外,合理设计的储物空间也可以帮助乘客更好地储存和访问他们的个人物品。
2. 控制装置和仪表板设计汽车内部的控制装置和仪表板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以方便乘客的操作和使用。
按钮、开关和旋钮应易于触摸和触发,以减少乘客在操纵这些装置时的注意力分散。
此外,仪表板上的显示器和指示灯也应易于阅读和理解,以确保乘客能够准确获得所需的信息。
三、人体工程学和安全性设计在汽车座椅与内饰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原则对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人机工程学汽车座椅舒适性的分析与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汽车座椅舒适性的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是对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对汽车座椅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做对比分析,对舒适性进行研究。
以下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对人体保持坐姿状态时的体压分布进行分析:介绍了人体在保持坐姿状态时人体脊柱的生理形态;将真实的试验结果和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得出人体体压的峰值的区域图。
(2)对坐垫受到压力之后产生的形变量进行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坐垫受力进行分析,再结合试验,用相当于人体百分比的载荷对坐垫进行加载之后产生的形变量和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3)对H点进行测量分析:H点是衡量乘坐人员在车内座椅上乘坐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人体各部位数据的测量,建立人体坐姿数学模型。
利用百分位假人的身体测量数据,列出方程组求解出理想乘坐者舒适位置的H点区域分布。
并绘制了各个百分位假人的理想舒适H点乘坐位置的区域图。
在通过实验结合95%百分位假人经行现场测量,得出的数据与通过方程组求解出的H点区域进行对比分析。
为现代座椅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车辆工程中的座椅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车辆工程中的座椅设计与人机工程学在车辆工程领域,座椅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体验,更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和健康。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学科,在车辆座椅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我们坐在汽车座椅上时,可能很少会去深入思考这个座椅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精心设计。
然而,每一个细节,从座椅的形状、材质到调节功能,都是为了适应人体的生理结构和行为习惯,以提供最佳的支撑和舒适度。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座椅的形状设计。
一个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应该能够贴合人体的自然曲线,尤其是脊柱的“S”形曲线。
座椅的靠背要有适当的弧度和支撑点,以减轻腰部的压力。
如果靠背过于平坦或缺乏支撑,长时间驾驶或乘坐会导致腰部肌肉疲劳,甚至引发腰椎疾病。
此外,座椅的座面也需要有合理的倾斜角度和深度,以保证大腿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撑,同时避免对腿部血液循环造成阻碍。
座椅的材质选择同样不容忽视。
常见的座椅材质包括织物、皮革和人造革等。
织物座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减少闷热感;皮革座椅则显得更加高档,且易于清洁。
然而,无论选择哪种材质,都要考虑其柔软度、耐磨性和摩擦系数等因素。
材质过硬会让人感到不舒适,而过软则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
此外,座椅的表面材质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以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身体滑动。
除了形状和材质,座椅的调节功能也是人机工程学的重要体现。
现代车辆的座椅通常具备多向调节功能,包括座椅的前后、上下、靠背角度以及头枕高度和角度等。
这些调节功能的目的是让不同身材的驾驶者和乘客都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坐姿。
例如,较高的驾驶者可能需要将座椅调得更低,以获得更好的头部空间和视野;而身材较矮小的驾驶者则需要将座椅调得更靠近方向盘,同时调整头枕的高度,以保证颈部得到良好的支撑。
在长途驾驶或乘坐中,座椅的舒适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减少疲劳感,一些高端车辆的座椅还配备了按摩、通风和加热功能。
按摩功能可以通过气囊或机械装置对身体的关键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通风功能能够在炎热的天气中保持座椅的干爽,提高舒适度;加热功能则在寒冷的季节为身体提供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机工程学中式家居木椅人机使用分析
一.基本参数:
二.人机使用分析:
1.坐高较高,大腿及臀部受力,且小腿得不到放松,不适。
2.坐深较长,受力点集中在大腿及臀部,腰部不能很好的得到放松,不适
3.靠背倾角过小,腰部不能很好的贴合靠背;且靠背采用木头作为材料及直线线条造型,不符合人体脊柱的构造,腰背肌肉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不适。
4.拘泥于传统造型,无扶手,造型僵硬呆板,从心理到生理都未能很好的考虑用户体验
三.总结:
1.该座椅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人机工程学的坐面角度,坐宽,能让使用者在短时间内的使用中不致于引起不适
2.座椅整体造型古朴大方,比例均衡。
但在设计过程中,其坐深,坐高,靠背高度及靠背倾角未能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四.建议:
1.缩短坐深与坐高
2.加大靠背倾度与弧度
3.增加坐前缘弧度
4.缩短靠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