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的写作方法 (500字)

合集下载

新闻导语的写法

新闻导语的写法

新闻导语的写法篇一:新闻稿常见导语的写法新闻稿16种常见导语的写法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记者,写文章的手法必定多种多样,不会以一种模式、一种文章结构去套所有的稿件。

而文章的写法有千万种,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只能管仲窥豹,以见一斑。

本文更不例外,仅以导语的几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式,探讨中国大陆新闻报纸文本(区别于美国新闻文本、香港新闻文本、台湾新闻文本与其他华语传媒新闻文本)模式的写法。

有一说一式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

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哎呦,集团公司出新报纸了,还不孬唻!我得好好看看。

”这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职工在拿到《济宁能源发展报》创刊号的第一反应。

又:“三次,好!成交!”拍卖师一声锤响,慕绥新的防弹奔驰被以160万元的价格拍卖。

又:“女儿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母亲却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又:“古人有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活着时默默无闻,死后一鸣惊人。

”新闻写作要点:切忌用得过多过滥直击日期式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

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例:“20xx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新闻写作要点:政治性文章属于“雷区”,只宜照引新华社的陈述原文,不宜评论。

至多加一个“有媒体形容”或“观察家认为”、“异史氏曰”;(《南风窗》在这方面可算敢为天下先,但它也似乎有些滥用之嫌。

)在引用中,要注意尽量不使其语言风格全盘操控自己。

更要提防此类党报语言贯穿其他稿件。

变形煽情式乍一看是直击日期式导语,但外包了文学手法,变成一种半实半虚的叙述加煽情。

用途:全民面子工程类文章,如奥运,姚明,刘翔,中国人质事件。

例:“20xx 年6月,来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奥运火一般的热情。

”又:“20xx年10月9日,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被绑架。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一、导语是新闻中消息所特有的,处于文章开头部分,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1、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尽快地告知新闻事实。

吸引读者,使读者继续往下读。

导语一般是文章全篇的重点,对材料进行提炼,总结出的重要信息,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2、消息的导语要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尽量避免冗长拖拉。

还要避免简单重复标题。

3、历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导语:1、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2、日本投降了!3、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二、硬新闻(Hard 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

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事件。

硬新闻必须回答,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如:1、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今天宣布,由于他关于德国军事行动和商业利益的言论遭到广泛批评,他辞去总统职务,此决定立即生效。

2、苹果市值周三超越微软,跃居全球科技业之冠。

三、软新闻: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形式上通俗,注重趣味性。

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它主要出现在大众化通俗报纸。

人们一般在硬新闻获得满足后才需要软新闻。

软新闻导语中并不需要完全具备所有要素,可以只有其中两个或三个要素。

如:一位穿着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A800号航班被取消了。

这是空难发生后两天的软性新闻的导语,可以和硬新闻的导语做一个比较。

四、概括式导语:1、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0时电:今天,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软导语的几种类型与写作方法

软导语的几种类型与写作方法

软导语的几种类型与写作方法一、导语类型:软导语此导语是在报纸、杂志上出现最多的。

它往往围绕一个中心,由许多具体事例组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楚,材料充足,感情充沛,节奏明快,寓庄于谐,趣味横生。

二、写作方法: 1、整体概括导语的几种类型与特点:( 1)直叙式导语如《人民日报》的《改革是成功的保证》,导语中用较大篇幅介绍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讲话,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 2)先提结果式导语如《江苏农村发展集团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导语开门见山地指出全省农村基本形成了一批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发展集团。

随后,简明地概括这些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取得的效果,收束全文。

这样,就不但节约了篇幅,也能更好地说明导语的主旨。

( 3)表示对比的导语如《看谁跑得快》,开头两段直接从静态对比写起,第一句先用“我们”写“三个少先队员”,然后再用“他们”写“我们”,形成鲜明的对照,立刻抓住读者。

2、描述式导语如《重庆青年报》的《尊敬老师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开头先从整体上对老师赞扬一番,接着转入具体描述一位特殊的人物——新华中学八十岁的孙道六老师。

3、设问式导语如《光明日报》的《落实“三贴近”树立良好形象》,开头首先用一连串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然后以点带面,引出中心话题,设计非常巧妙。

4、预测式导语如《新闻出版报》的《加强出版工作的科学管理》,导语先用预测语气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具体数据作出回答,针对性很强。

5、数字式导语如《人民日报》的《深圳,打造中国的硅谷》,导语只列举“数字”,以增强其说服力。

6、抒情式导语如《重庆青年报》的《李昌钰博士:诚信之花越开越艳》,文章最后以一段抒情性的文字,赞扬李昌钰博士生前为维护法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秉公办案的精神,赢得了广泛的崇高声誉,也使这篇导语显得格外动人。

7、含蓄式导语如《人民日报》的《遵义红花竞芳菲》,开头先写遵义城,接着写山乡,最后又写全国,既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也给人以留有想象空间的余地。

新闻导语写作

新闻导语写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 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 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 脆利落:
“日本投降了!”
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 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 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 “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 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 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 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 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 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 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 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 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 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 材。”
5.拟人修辞法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
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 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 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 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 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 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 “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 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 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 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当时,正是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人们对这
场战争非常关心。为了迅速地向人们报道战 争的 情况,记者们纷纷采用1844年才发明出 来的电报技术来传送新闻稿。可是,当时的 电报技术 还很不完善,一篇新闻常常只传了
一半甚至一个开头,就因技术原因中断了, 影响了新闻的 迅速传递。于是记者们采取对

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110 传播力研究 2021年06期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收稿日期:2021-1-26导语既是一则新闻的“眼睛”,又是一则新闻的“骨头”。

好的导语,可以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并有效引起读者的兴趣。

一则新闻的结构按照传统方式,可以划分为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有的新闻结语在前,背景在后;有的新闻背景在前,结语在后。

在这一系列组合中,读者们往往最关注的就是新闻的标题、导语、背景或结语。

主体是新闻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但随着信息社会中对海量信息的浏览式阅读模式的广泛采用,主体部分的内容逐渐被读者抛弃。

导语往往决定一则新闻的成败或好坏与否,一方面因为它比标题体现的信息量大,另一方面因为它比主体更加简明,便于阅读和信息采摘。

从新闻作品的社会作用和媒体的共鸣效应这一角度来说,导语往往是能起到短而全的作用的,且其是最有概括性、最有承载性的载体。

导语让读者读起来一目了然,它是新闻结构各部分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一部分。

对于标题来说,导语更丰富;对于主体来说,导语更凝练;对于背景来说,导语更关键;对于结语来说,导语更重要。

我们在新闻宣传和媒体工作中,常常听到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最重要的、最厚重的、最核心的内容往往在最前面。

大家知道,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坟墓,底盘是个四方形,每一个侧面一个斜立的三角形,四个三角形搭成了一个“塔尖”。

显然,在这样的机构中,越往下就越“厚重”。

导语就是这个结构中的“底盘”,以此结构类推,向下的主体、结语、背景等是逐层弱化的。

那么,新闻为什么要采取“倒金字塔结构”呢?为什么金字塔的“底盘”是最重要的呢?这就要从这种结构诞生过程说起。

起初,新闻的撰写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来陈述的。

1860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这是美国在工业革命后期爆发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争。

当时,电报已经广泛应用。

下级军事指挥机关在向上级军事机关汇报中,一直是习惯性的按照各个战役的爆发时间、地点、经过、结果来报告,战地记者向报社发送新闻稿也是按照这个程序。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4.导语概念化 概念化,主要指导语言之无物,就是说导语 里面没有具体内容,全是抽象的概念。如: “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以丰收计划为龙头, 以重点项目为保证,扩大了农业技术的普及 面,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第一财 经日报》) 5.导语长而不约 一是,用一句话能够将主要新闻事实交代清 楚的要用两句话;二是,把太多的事实或可 有可无的话塞进导语里,这两点造成文章长 而不明晰。应该在导语里传达新闻的精髓或 本质的东西,不要把你手头所有的事实都写 进去。
三、导语写作经常存在的问题
1.名称罗列式 如:“记者从省轻工设计院服装研究所获悉, 由某市民族服装厂、市服装研究所、省服装 厂、省呢绒服装厂、省轻工服装研究室等单 位设计制作的25 件套女士服装,近日将送 往北京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将选定15 件套(最低数),参加今年9 月在巴黎举办的 52 届国际女装博览会。”(某省日报)
3.设问式。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 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如: “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 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 着他们的试验” (《人民日报》)设问模式 的优点是有“悬念”,缺点是有点绕弯子。 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弯子绕得太大。 4.引语式。直接引语用作导语是新闻上常 见的样式之一,但所用引语一定是加引号的 严格的直接引语,且所用引语应尽量挑选 “掷地有声”的“点睛”之语,所用引语应 该通俗易懂,不要让人感到很费解。
T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K
YOU
3.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 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如: 1957年,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 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 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 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 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 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 小中见大的功夫真了得。

信息导语的写作方法

信息导语的写作方法

信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信息导语的写作方法。

你想想啊,信息导语就像是一篇文章的前脸儿,得让人一眼就瞅见它的精彩,不然谁还愿意往下看呀!就好比你去逛街,一家店铺的招牌要是平平无奇,你可能都不会抬脚进去,对吧?写信息导语,首先得抓住重点。

别啰里啰嗦一大通,结果关键的东西没说清楚。

就像咱说话,得挑要紧的说,别东拉西扯半天不知道在讲啥。

比如说,你要报道一场比赛,那谁赢了、怎么赢的,这就是重点,得赶紧在导语里说出来。

然后呢,得简洁明了。

别整那些弯弯绕绕的句子,让人读起来费劲。

咱得像给朋友讲事儿一样,简单直接,让人一下子就明白。

比如说,“今天下午的足球赛,咱校队大胜对手”,这多干脆,一听就懂。

再一个,要有吸引力。

你得让人看了导语就像被勾住了似的,忍不住想继续往下读。

这就像钓鱼,得有个诱人的鱼饵才行。

比如,“哇塞,这场比赛出现了惊天大逆转!”这是不是就让人好奇得不行,想赶紧知道到底咋回事。

还有啊,要注意语言风格。

别老是板着个脸说话,偶尔来点幽默、来点俏皮话,多有意思呀!就像平时咱和朋友开玩笑一样,让人读着轻松愉快。

比如,“嘿,这场比赛那可真是精彩得不要不要的!”咱还可以用点修辞手法。

比如说比喻,把一个复杂的事儿比作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东西,一下子就好理解了。

或者夸张一下,把事情说得更有意思。

举个例子吧,“这场演唱会简直就是一场音乐的狂欢盛宴,让所有人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就用了比喻和夸张,把演唱会比作狂欢盛宴,还说让人无法自拔,多有吸引力呀!总之呢,写信息导语就像是做菜,得有好的食材、合适的调料,再加上精心的烹饪,才能做出一道美味的菜肴。

咱得用心去琢磨,去尝试,才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信息导语。

你可别小瞧了这信息导语,它的作用可大了去了。

它能让你的文章、报道一下子就脱颖而出,吸引大家的注意。

所以啊,咱可得好好对待它,别马马虎虎的。

你想想,要是你写的信息导语干巴巴的,谁还愿意看下去呀?那不是白瞎了你的功夫嘛!所以,咱得把这前脸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人一看就喜欢,就想继续了解后面的内容。

新闻导语写作方法举例

新闻导语写作方法举例

好导语就像好导游一样,激发你继续欣赏风景的欲望。

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新闻导语应该有所变化。

新闻导语写作有很多方法。

导语散文式。

导语写作散文化要求记者调动全部感官进行思维过滤和创造,将新闻信息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清明。

这是报道清明时节的天气的导语。

清表示百草青青,明表示春光明媚。

一眼望去,大自然清而明。

这种服务式新闻导语用散文笔触,清新而有动感,颇具吸引力。

导语镜头化。

镜头式导语就是向观众展示一幅准确的、完整的有关新闻主题的画面,让观众知道后面将要说哪些事情。

记者要用客观冷静的白描和叙述向受众刻画事实现状,就像用镜头去捕捉画面一样,主动唤起观众的注意和思考。

导语故事化。

这类导语的写法通常用引子引出事例,能轻而易举的抓住观众的胃口,然后转入深度解读。

如《女孩凌晨跳楼摔成脊椎骨折》中,导语为昨日,剃光了头发的小燕躺在南安市医院外伤科病房&&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观众有这样一件事情发生,激发观众了解的欲望。

导语动态化。

要使观众产生收视欲望,新闻导语就要给观众一种轻松和动感,而动词是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语言。

导语动态化更多的是用观众乐于接受的动词把导语包装得充满魅力,充分调动观众的眼球。

导语写作方法大全

导语写作方法大全

导语写作方法大全
<strong>1.导语写作的定义</strong>
导语是一份写作文章的引导,它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兴趣,使读者有兴趣去浏览文章,就是让读者知道文章接下来将要谈及什么。

导语可以以文字、图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呈现,它们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情感,使读者一读就想深入了解,吸引读者轻易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效果。

<strong>2.导语写作的步骤</strong>
(1)认真阅读整篇文章
要想写好导语,首先要有对文章内容的充分了解,因此需要认真阅读整篇文章,深入的构思文章的主旨及内容背景,弄清文中的事例及分析的思路,以增加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及理解能力。

(2)定义导语的内容
根据文章的内容构思导语的亮点,定义导语的内容,尤其有些关键点及要素要加强强调,定义好导语的内容后,可以更加精准的利用语言进行表达。

(3)抓住读者的眼球
写导语要注重内容的简洁性,抓住读者的眼球,可以采用一些比较强烈的色彩、意象,使导语之间形成有力的张力,吸引读者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及感染力,从而有效的激发读者的兴趣。

(4)营造有吸引力的氛围
导语要有吸引力,除了强调议题背景,还有把握文章重点,把文章的主题鲜明的表达出来。

消息导语和结尾的写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导

消息导语和结尾的写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导

消息导语和结尾的写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导消息的构成部件一般包括导语、主体及结尾,外加新闻背景。

每一个部件在每一篇消息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就消息的导语和结尾的写作方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要写明以下“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顺序先后可以调换)。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例如:为了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立,8月27日上午,在王剑萍校长的带着下,市社区学院全体行政人员赴绍兴市柯桥区成教中心参观考察。

“平时,我们总认为自己做得还好,可今天看了人家后就找到了差距,这样面对面的学习对我来说确实是受益匪浅。

”该学院的陈老师深有体会的说。

有的导语“为了开头”写了四五句话“为了……”,甚至在“为了……”后面标上了一个句号,接下来才是时间,这样就成为了一句病句。

比方:“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近日,某某小学组织全体师生进展以‘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发奋向上’为主题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

”例如:“3月25日晚上,莲塘小学的操场上灯火通明,走路、跑步、爬立杆、打篮球、打羽毛球,以及跳排舞的人们一拨接一拨,市民健身呈现出一派炽热的景象。

”又如:“大家好,我是王小英,我的参赛宣言是热爱学习,用心生活,待人真心,做事专心……”4月16日下午,莲塘小学在校多功能室举办了首届“闪耀舞台,魅力绽放”主持人风采大赛,各班选手一个接着一个,纷纷闪亮登场。

例如:“随着政府对生育二孩的政策放开,小孩扎堆出生,月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出现了雇主招月嫂难、月嫂找工作难的情况,如何破解这样的‘两难’现象?2月26日,嵊州市社区学院举行了今年首场月嫂招聘会,邀请嵊州、绍兴、宁波和杭州的16个家政公司代表与该院80名‘越乡嫂’进展面对面的洽谈,当天达成意向75名。

新闻导语写作方法和技巧 -

新闻导语写作方法和技巧 -

新闻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新闻导语作为新闻的开头,导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们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麦尔文·曼切尔“用一半甚至更多时间琢磨导语”,他认为“写好导语等于写好了消息”。

英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甚至强调:“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摘自《应用写作》2006年第6期《浅谈新闻导语中的动词巧用》)一般说来,以凝炼的文句提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就是导语。

但也有复合导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落合成的导语的变种。

新闻消息的导语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有趣、生动、形象、丰满就令人不能释手,就能吸引受众。

所以我们写导语时,可以充分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白描等,使导语更加好懂、好记,从而使受众在对导语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接受新闻信息。

新闻导语按照其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硬式导语、软式导语、复合导语等几种,由于其表现形式不同,因而在写作上所运用的手法也就不同。

硬式导语所谓“硬式导语”,是指那些“六要素”导语、归纳式导语等比较规范直观的导语,它常被用在动态消息,政策性强、内容单一的短消息以及突发事件等新闻当中。

如:新华社驻美国记者任毓骏王如君报道:9月11日上午9时48分,一架飞机撞到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飞机把大楼撞了个大洞,在大约距地面20层的地方冒出滚滚浓烟。

就在楼内人员惊惶失措之际,18分钟后,又有一架飞机撞上了世贸大楼,这架飞机是从大楼的一侧撞入,由另一侧穿出,并引起巨大爆炸。

这一类导语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把最重要的信息首先传递给受众,满足受众渴望获得信息的需要,是最常用的导语表现形式。

硬式导语在写作手法上突出写实,用词凝炼、笔法简约,很少运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

硬式导语曾被前人奉为新闻导语写作的典范,然而由于它的局限性,容易使文章听来呆板、苍白,陷入“千篇一律”的格式里,因此,软式导语也就应运而生了。

【精编范文】第二代导语范例-精选word文档 (11页)

【精编范文】第二代导语范例-精选word文档 (11页)
由于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先人为主”,因而直到现在,仍有绝大部分新闻导语采用第一代导语的写作体例。较之第一代导语而言,第二代导手写作手法更为灵活,表现手法更趋多样,导语既无公式化痕迹,又无“老态龙钟”之嫌,更易于为受众所接受。
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代导语与第二代导语的区别:
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将少量的兵马俑复制品送往国外展出。在比利时展出时,用第一代导语表达的是:“新华社布鲁塞尔x月x日电[记者×××]中国珍贵出土文物——秦始皇兵马俑今日在这里展出。”而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林用第二代导语表述的是:“有一支中国军队到达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他们的身材。在这次巡回展览中,中国送来了三个最近发掘出来的大小如真人的塑像和一匹战马。毋须置疑,在所有中国艺术珍品中最吸引观众的正是这几件展品,它们是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九世纪的艺术珍品。”
篇二:导语
导语(news lead)
导语是消息正文开头的文字。从形式上看,是文本的第一自然段;从内容上看,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从功能上看,浓缩、提炼新闻事实,以揭示新闻最重要的部分,吸引受众。
导语的作用:
展示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点出受众最关心的部分
新闻导语自19世纪中叶产生之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以前,必须5W俱全,成为新闻写作中的一条金科玉律。
其次是追求轻松的笔调,把导语写得生动、俏皮、幽默、鲜活,既出奇制胜,又富有神韵。解放军报曾发表过一篇写法国驻华武官到海军机关作学术报告的消息,其导语是:“海军机关一间课堂的衣帽钩上,今天出现了一顶法国军帽。它的主人——法国驻华武官雷沛庭中校,正在讲坛上操着纯正流利的法语,不时来上一句地道的中国话,作题为《法国海军陆战队介绍》的学术报告。”

如何写消息导语

如何写消息导语

如何写消息导语新闻(消息)写作,不同于拉家常,也不同于写论文、写总结报告,它有自己的写作规律。

规律之一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开门见山”,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头。

这就是所谓的消息导语。

它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

实践证明,相当多的读者在接受新闻时是随意性的,仓促的,浏览式的,如果导语不能像“凤头”那样吸引住读者,他会马上转移注意力。

尽管目前导语的写作方法有许多类型,但不管哪种类型,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最重要者最先”、“最新鲜者最先”、“最引人注目者最先”。

传统的导语写作要求全面,五个“W”加一个“H”,这样对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有好处,但如果成为一条“铁律”,又会使消息头重脚轻。

实践中,现在的导语写作已经走出了这个套路,求简明扼要,不能写得冗长;求特点,不能一般化;求多用实词和富有动作色彩的动词,不要用抽象名词和难懂的技术术语;求在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时,不出现长串人名、地名、官衔、机构名称等。

在导语写作上,“中国新闻奖”部分消息的导语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这些消息普遍都比较短,但内容却反映了重大事件,把最新的事态发展,最引起广大读者关注的重要事实,用最简洁明快的新闻语言,在新闻的开头告诉读者,以“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的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古人云:“文无定体。

”导语写作方法和形式,历来就是因人而异,各尽其妙的。

为便于大家学习、借鉴和研究,以“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的导语作范例,现将常见的导语写作形式、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如下简介:1、单元素导语。

亦称一句话导语,或单因素导语。

即在导语中只表现一个新闻事实。

理想的单元素导语所表现的这一个新闻事实,应当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

如按新闻五要素来区分的,单元素导语具体又可分为:①何人导语。

这种导语一般来说,只突出报道显要或影响大的新闻人物时采用。

因为这些人从事的活动,比一般人做的事情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消息导语技巧

消息导语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一篇结构完整的新闻作品,除了新闻标题以外,其内部结构包括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谈谈导语的写作方法。

我主要讲四部分:一、导语的定义、沿革、类型。

二,导语写作的基本要领。

三,新闻导语六要素的“审视、衡量”。

四,新闻导语如何寻找“最近点”一、导语的定义、沿革、类型。

(一)定义——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

新闻导语主要担负着三项使命:第一,以省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何新闻信息。

第二,一语定意,为整篇新闻报道定下基调。

导语写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新闻其余部分的写作方向与舒展程度。

第三,唤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沿革第一代导语又称全型导语或全要素导语,包括5个w和一个h,具体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怎样),它是伴随倒金字塔结构产生的,主要是由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战地记者通过电报发送新闻,从而使新闻写作方式发生变化.至20世纪20年代被广泛使用。

这里我就举一个例子。

例1:元月7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山东考察工作。

他十分关心山东的城市建设,考察期间专门抽出时间考察了济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他特别强调,要保证城市立交桥的工程质量,搞好绿化,把立交桥建设成城市的景点。

(《中国建设报》1999年1月22日)第二代导语又称部分要素导语或微型导语,对六要素进行精心取舍,只写出最重要的富于概括力和感染力的要素,让其余要素在主体部分再展开叙述.例2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颁布实施。

(中国建设报 1998年 3月)例2突出了2个新闻要素,即何事、何时,其余要素分别随主题展开加以说明。

显然这样的导语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导语的写作方法范文

导语的写作方法范文

导语的写作方法范文导语是文章开篇的一段话,它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兴趣,概括文章内容,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一个好的导语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愿意继续阅读。

下面将介绍一些写作导语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导语要简洁明了。

它应当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结构。

导语通常只占据文章开头的几个句子,所以要确保每个词语都能起到最大的效果,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其次,导语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它可以通过一些吸引眼球的句子或有趣的引言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事实、引人入胜的故事或令人惊讶的数据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样的导语能够在短短的几句话中打动读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此外,导语要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关。

它应当能够清晰地传达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让读者对所要讲述的故事或讨论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导语所提供的信息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一个大致的画面,让他们对即将展开的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另外,导语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读者思考。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让他们对文章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问题可以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可以是开放式的还是封闭式的。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问题,它们都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愿望。

最后,导语还可以利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其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加导语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但是在使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不要过分夸张,以免影响导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写作一个好的导语需要简洁明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关,引导读者思考,并利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其效果。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写出一个吸引人的导语,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并更加愿意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

新闻导语范文

新闻导语范文

新闻导语范文篇一: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

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何写好导语?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

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具体写作方法: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消息导语的写作详解

消息导语的写作详解

叙述型(直叙式)导语: 本报讯 3月11日中午13时46分,日本本州 岛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 啸已确定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同时 该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发生核泄 漏事故。
描写型导语:
本报讯 在日本本州岛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之后, 受在最为严重的福岛、仙台等地已成为废墟一片,救援人 员24小时不间断地在废墟之中搜寻着生命迹象;许多灾民 拎着自己的大包小包行李、扶老携幼正从自己原来的住所 被疏散到安全的地方。(见闻式导语) 本报讯 今天,在遭受了9.0级强震袭击之后,一位 受灾地区的青年女性举着能够购买汽油的标牌十分兴奋, 因为她能够给自己的车加上极为短缺的汽油跑路了,而在 她身后的数百名排队者还在眼巴巴等待着自己也能有这样 的幸运。(橱窗式导语)
2.第一代导语 有人称为“晾衣绳”,即把新闻的六要素都放 进新闻导语中,也成“六要素导语”。这种导语 写法曾被奉为金科玉律,维持大约40年。
萨莫亚〃阿庇亚3月30日电 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 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日横扫萨莫亚 群岛。结果有6条战舰和10条其他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 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 上搁了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143名海军官兵有的葬 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外的无名墓地上, 为自己找到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优点:具体、完整,通过导语能基本了解新闻主要内 容。 缺点: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给读者留 下印象不深刻。
(3)对比式导语 对比式导语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相对 比,彼一时与此一时相对比,使之相映成趣,体现 报道主题。
①新华社拉萨1月2日电 解放前没有一公里公路,在狭 窄险道上全靠牦牛、毛驴驮运或人背的西藏,今天已有 15800公里的公路通车。 ②纳什维尔星期一,在田纳西巨人队以10比6输给巴尔 的摩的音乐城奇迹队之前,它一度接近赢得胜利。

写作技巧:如何创作一则精彩的导语?

写作技巧:如何创作一则精彩的导语?

写作技巧:如何创作一则精彩的导语?在写直接导语时,你常从核心思想入手。

发生了什么?如果你要对一个朋友叙述你正在写的一篇文章一篇报道,你会怎样开始?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如何创作一则精彩的导语迈克•华莱士,美国新闻界传奇记者、主持人,在其职业生涯中几乎获得了一位电视新闻记者所能获得的全部奖项,包括21次艾美奖。

他是CBS王牌新闻节目《60分钟》的创始人,曾经采访过全球众多政要名流,以辛辣、强硬的主持风格著称。

创作一则导语呢?要做到既创新又引人入胜真是很具挑战性。

记者在报道时往往在脑中构思种.种可能的导语,试着决定到底用哪一个,同时寻找能使导语新鲜有趣的材料。

要写出好导语,关键在于打开思路。

这是来自《纽约时报》顶级编辑的建议。

“别太受故事本身限制,”比尔·凯勒(Bill Keller)说,“你要相信,这个故事可能完全走向意料之外的方向。

”记者总想寻找一个有逻辑的起点。

“人们经常问我,但我却无法回答自己是怎样开头的。

这就是个整理所有盘旋在你脑中的材料,然后看哪个旋涡可以发展起来的过程。

它就这么自然地发生了。

”金·墨菲说。

她说有时在写特写时,她可能先构思核心段落,然后再回过头去思考开头。

“你往往知道你的核心段落是怎样的,然后你得想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发展到那里。

”在写直接导语时,你常从核心思想入手。

发生了什么?如果你要对一个朋友叙述你正在写的这篇报道,你会怎样开始?然后试试齐普·斯坎兰的方法,将你的报道浓缩到六个词。

这通常就是导语了。

但无论你决定写什么,写出的直接导语都必须简短,然后试着再加一个词使其令人难忘。

假如一句话太长了,就用两句话表述。

一旦决定了要传达什么,你就可以着手以独特的方式去表达了……但那需要努力和创造力。

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这则摘自《财富》杂志的导语:犹如一个芳华已逝的超模,“维多利亚的秘密”也开始渐露老态。

这则导语很巧妙。

这不是传统的“谁对谁做了什么”式的导语,也是其为何有趣味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电头的后面,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新闻正文通常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

通常,记者在采访之前、采访中间和采访之后,头脑中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所采新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来表现它。

而这种思索一旦成型并付诸文字,最先落实的部分往往就是新闻的开头——导语。

导语完成了,新闻标题的拟定和新闻正文的写作也就比较顺畅了。

网络新闻编辑阅看的新闻,往往已经有了现成的导语。

但是,这并不能代替编辑本人的思考、选取和提炼过程。

编辑首先需要领会和把握新闻的内容,把看到的导语与自己心中拟写的导语加以比较。

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编辑在阅读来稿时,同时就在审视和思考新闻的要点和表达的逻辑和用词。

编辑如果发现某一稿件在内容和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准,那么这一报道就可以通过了,可以进入刊发播出的程序。

假如编辑发现稿件特别是导语不理想,而补充材料又基本凑手,那么他们就需要自己动手修改。

导语的修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导语虽然位居新闻报道开篇之首,但是它的形成往往是总揽全篇材料和内容之后概括和提炼的结果。

编辑的这种概括提炼的功夫和能力,需要长期积累;只有在敏锐的挑选和捕捉新闻的能力支持下,才能写好导语,才能写好新闻报道。

导语的类型新闻导语的写作在本质上强调直入主题,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导语都只能是千篇一律的“开门见山”模式。

所以,导语也有一些变化。

在传统的纸介传媒上,新闻消息导语的写作可以有下列类型:直述式这种导语是直接把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是最典型的“开门见山”式。

渲染式这种导语先进行概括性陈述营造背景,然后再进入对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

与渲染式导语类似的还有点题式、故事式、比兴式等等。

它们大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开头,然后把最新鲜的、最重要的新闻内容和盘托出。

这类做法的得失利钝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来判断的。

这种导语的分寸感比较难掌握,编辑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导语和消息来慢慢体会。

设问式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

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着他们的试验。

”在这则实例中,读者首先读到的是一个未知结果的悬念,而且导语中“巴黎的英雄们”究竟是谁,也颇费猜想的。

于是,读者只有接着往下读,才能找到答案。

设问模式的优点是有“悬念”,缺点是有点绕弯子。

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弯子绕得太大,“悬念”又没有抓住人的话,结果有可能适得其反。

引语式直接引语用作导语是传统媒介上常见的样式之一。

在网络环境中使用时,应该多加小心。

有几点特别值得提出。

首先,所用引语一定是加引号的严格的直接引语,转述的间接引语已经等于改编,不属于这里讨论的问题。

其次,所用引语应尽量挑选“掷地有声”的“点睛”之语,能起到一语胜千言之效,否则引语的使用反而给人笨拙的印象。

再次,所用引语应该让受众很容易解读其语言含义,不要让人感到很费解。

修改导语有时就是重新撰写导语。

在下笔改写导语时,上述导语类型都可以纳入考虑的范围。

具体采取何种类型或样式的导语并不是最关键的,最根本的是要根据新闻素材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安排。

在构思和改写过程中,经验不多的编辑新手可以从拟写直陈叙述式导语入手,先采取平直的方式写出导语,然后再进行修改和加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传播表达的技能。

导语的审阅1.要抓住和突出最主要的内容,不要主次不分,把一堆信息都塞进导语;2.遣词用语要直接准确,不要抽象含混,拖沓罗嗦;3.可强调内容、结果、现状、意义和特点,不要纠缠于过程或次要枝节;4.要注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对内容信息尽可能做多方核对,不要轻易认可或否定离奇或看似合理的内容;5.要有批评的审视意识,不要不加分析地接受新闻稿件内提供的内容和结论;6.要把事情和问题讲清楚说明白,不要把自己都没有搞懂的,或者和目标受众关系不大的内容或信息甩给读者; 7.要注意客观平衡,不要直接进行主观评论;8.要注意审核语言的表达,不要出现常识、逻辑或用语上的错误。

9.导语要短些,短些,再短些。

细节在导语中应该如何运用选材和结构新闻媒体发展到今天,竞争十分激烈。

不同媒体面对同一个事件,怎么才能胜出呢?选材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是其一个关键点。

苏轼说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待一个事物往往有多种角度,导语作为消息的开头,若有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吸引读者,报纸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传统的新闻写作以倒金字塔为精髓,强调把最重要的信息置于导语。

但新闻事实中有五个“w”,究竟哪个最为重要,读者最想知道哪个“w”,就是在考验记者的新闻写作功力了。

面对同一个“w”,高明的作者也会选取一个独特的切入点。

拳王泰森当年仅用85秒就击败挑战者,新华社记者的原稿是:世界重量级拳王泰森今晚以85秒的时间,击垮挑战者威廉斯,创造了历时最短的一场拳皇卫冕战。

这一导语没有像晾衣绳一样将全部要素列出来,而是抓住了事情比较重要的要素:when、what、who,可以说是一个符合标准的导语,但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当时的新华社的编辑则根据拳击比赛的特点和“85秒”这一关键信息,以这短短的“85”为切入点,将导语改成: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

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

85秒!300万美元进入腰包。

改写后的导语则紧扣“85”这个不同寻常的要素,用排比的手法,连续三个“85”,给人以一种紧迫感,就像拳击手的出拳一样,用这种方式将新闻中的要素表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能很快吸引受众的眼球。

效果新闻作品见报之后,对读者都会产生效果。

一般认为导语有四种,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橱窗型导语,不同的导语会给读者不同的传播效果。

导语采取何种方式来写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语的效果。

概述型的导语以一种直接陈述的方式,以简洁、平实、自然的语言,将信息“报告”给读者。

新华社有关央行上调利率的消息《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双双”上调》中的导语: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是近10年来中国首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一导语平实简洁,无一多余字眼,将信息完整地告知读者,使读者于阅读的第一时间获得最重要的信息。

描述型导语则不同,它通过截取新闻事实中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场景、某一画面,加以细致的描述,给读者现场感、真实性与可读性,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

修辞不同的表达方式给读者不同的感受,若能在导语写作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会让导语增色不少。

修辞手法的多样性为导语的创新提供了基础。

设问可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叙述无生命事物时用拟人的手法则使导语具有感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打动读者;运用对比则造成巨大的反差,形成“阅读势能”,有助于突出重点;排比在文学上具有增强气势的作用,在导语写作中也不例外,排比使导语具有节奏感。

1988年7月12日,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0年展览在北京开幕。

《北京日报》刊发的消息的导语是:由北京图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的纪录着88岁高龄的女作家冰心从1918年在《晨报》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到现在为止的“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0年展览”,7月12日到31日在北京图书馆展览厅展出。

这条导语确实将要素交待给了读者,但长句却使得导语显得冗长、拗口,更谈不上形象生动。

同是这个题材,《北京晚报》却写得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昨天,热爱月季的冰心先生,接受了北京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献给她的一簇最美丽的月季——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0年展览在北京图书馆开幕。

]这条导语的作者打破了常规写作模式,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0年展览开幕比成是“一簇最美丽的月季”,自然贴切,新颖别致,不仅使导语更加简明扼要,而且使导语文采斐然,洋溢着诗意,流露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给读者一种审美愉悦。

只要因“文”制宜,巧加运用修辞,导语的语言便会大为增色,大放异彩。

以上所述细节,在导语写作中能起到以下作用:增强新闻的现场感、真实性与可读性;增强感染力,引人入胜;增加趣味性,吸引受众;有利于深化主题。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19法“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

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

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4.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

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拟人修辞法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