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薄层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可以分离并鉴定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近期,我们进行了一次薄层层析实验,这篇报告将分享我们的实验步骤和结果。
首先是实验步骤。
我们先准备好了需要分离的混合物和薄层层析板。
混合物可以是未知物质或准备好的化合物混合物,而薄层层析板则是由硅胶或氧化铝表面涂层的玻璃、铝箔或塑料板。
我们选用的是硅胶涂层的塑料板。
接下来,我们将薄层层析板切割成适当大小,并用铅笔在边缘标出几条线,以表示需要分离的混合物的位置。
然后,我们将混合物放在薄层层析板的起点处,这通常是一条小线段,位于板的底部。
接着,我们将薄层层析板放入层析槽中,加入少量的层析溶剂,通常是不极性或稍有极性的溶剂。
这样,溶剂就会在薄层层析板表面自由流动,将混合物逐步带向“终点”,即距起点最远的那个位置。
在此过程中,不同成分在薄层层析板上的迁移速度不同,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亲和性和亲水性。
最后,我们取出薄层层析板,把它晾干并使用紫外线灯照射。
这样,不同化合物的位置就可以被看到并标记。
涂有荧光物质的化合物将发出强烈的灰色或粉色荧光,从而可以容易地辨认。
接下来是实验结果。
我们选取了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物,分别是苯甲酸和苯乙酸。
在用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酸混合作为溶剂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薄层层析分离。
结果显示,苯甲酸的迁移速度快于苯乙酸,因此苯甲酸到达终点的时间早于苯乙酸,这也符合它们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
总之,薄层层析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分离并鉴定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化合物具有不同的迁移速度和荧光效应,这为我们在分析药物、食品、化妆品和环境样品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糖的层析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层析技术在糖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2. 掌握糖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3. 熟悉薄层层析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层析是一种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技术。
薄层层析(TLC)是一种常用的层析方法,其固定相为薄层板,流动相为有机溶剂。
糖类化合物在薄层层析过程中,由于分子量、极性等差异,会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不同的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硼酸、硅胶G、丙酮、正己烷、无水乙醇、氨水、浓硫酸、苯酚、莫氏试剂等。
2. 实验器材:薄层层析板、展开缸、滴管、吹风机、紫外灯、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薄层层析板:将硅胶G均匀涂布于薄层板上,晾干后备用。
2. 制备样品:将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分别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 点样:用滴管将各样品溶液滴加于薄层板上,点样点间距约2cm。
4. 展开层析:将薄层板置于展开缸中,加入适量溶剂,使溶剂液面略高于点样点。
待溶剂展开至适当位置后,取出薄层板晾干。
5. 显色:将薄层板置于紫外灯下观察,观察各糖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的荧光特性。
6. 鉴定:根据各糖类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荧光颜色和位置,进行鉴定。
7. 数据处理:计算各糖类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Rf值,分析其分离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展开层析结果: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在薄层板上分离效果良好,形成四个明显的斑点。
2. 显色结果: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在紫外光下均呈现荧光,颜色分别为蓝色、黄色、红色、绿色。
3. 鉴定结果:根据各糖类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荧光颜色和位置,可以鉴定出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
4. 数据处理结果:计算各糖类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Rf值,分别为0.25、0.40、0.50、0.75。
六、实验讨论1. 层析分离效果:本实验中,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在薄层板上分离效果良好,说明薄层层析是一种有效的糖类化合物分离方法。
【最新2018】薄层析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薄层析实验报告篇一: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 XXX学号: XXXXXX专业年级:临床八年制 __组别:第二实验室篇二: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 XXX学号: XXXXXX专业年级:临床八年制 __组别:第二实验室篇三: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 XXXXX学号: XXXXXXXXXXXXXX专业年级:XXXXXXXXXXXXXXX组别:第X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XXXX-XX-XX合作者评分 XXXX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地点指导老师第X实验室 XXX 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实验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
是将吸附剂、载体或其他活性物质均匀涂铺在平面板(如玻璃板、塑料片、金属片等)上,形成薄层(常用厚度为0.25毫米左右)后,在此薄层上进行层析分离的分析方法。
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
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硅胶吸附薄层层析: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
硅胶:表达式为SiO2·XH2O。
层析用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它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硅醇基(-Si -OH),这种极性的硅醇基能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硅胶吸附薄层层析的特点:②硅胶的吸附能力比氧化铝稍弱,其吸附活性也与含水量呈负性相关。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篇一:柱层析实验报告柱层析分离色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
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
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
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
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
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
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
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原料:新鲜的菠菜叶试剂: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2.石英砂6.饱和氯化钠溶液3.丙酮7.水硫酸钠4.石油醚(60-90℃)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铁架台四、【实验操作】1.色素的提取: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2.样品的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1. 引言薄层层析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化合物在固定相(薄层)上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流动相的上升或下降来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层析法对给定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给定的混合物样品•薄层层析板•层析溶剂:苯-乙酸乙酯(4:1)2.2 实验步骤1.将薄层层析板在气流或加热座上预热10分钟,使其温度稳定在室温。
2.在薄层层析板上使用铅笔或作记号笔标记线条。
通常使用2 cm和4cm的两条线作为上样线和运动相前进距离的参考线。
3.在上样线上将混合物样品均匀地涂抹在薄层层析板上。
4.将涂抹好的薄层层析板放入含有层析溶剂的玻璃层析槽中,使样品的底部轻轻浸入溶剂中。
5.等待溶剂上升或下降,直到达到预定的距离。
然后,从槽中取出薄层层析板并快速用热风吹干。
6.使用紫外灯或显色剂观察薄层层析板上的色带,并记录相应的Rf值。
3. 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中描述的方法,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薄层层析实验。
观察到在薄层层析板上出现了多个色带,在紫外灯下或者使用显色剂后,这些色带更加清晰可见。
通过测量色带的迁移距离和计算Rf值,我们可以对混合物样品进行初步的分离和鉴定。
Rf值是层析分离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定义为色带中与运动相前进距离之比。
通过比较所得色带的Rf值和已知化合物的Rf值,我们可以初步推测混合物样品中的化合物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薄层层析实验中,选择适当的层析溶剂非常重要。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到样品的性质和分离目标,以便提高分离效果和色带的清晰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苯-乙酸乙酯(4:1)作为层析溶剂,该溶剂对于一些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薄层层析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它可以作为化学实验室中常规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并且可以用于大量样品的高通量分析。
4. 结论通过薄层层析实验,我们成功地对给定的混合物样品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来实现分离和检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薄层层析技术对某种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从而掌握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首先,我们准备了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包括薄层层析板、样品溶液、色谱柱、显色剂等。
然后,我们将薄层层析板放入色谱槽中,加入适量的流动相,使其在薄层板上均匀润湿。
接着,我们用微量管将待测样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然后将薄层板放入色谱槽中进行分离。
分离完成后,我们取出薄层板,用显色剂喷洒在上面,观察化合物的色谱图案。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成功地将待测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开,并且得到了清晰的色谱图谱。
根据色谱图谱的Rf值和显色剂的反应,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中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成分。
通过对比标准物质的色谱图谱,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化合物的成分,并计算出其相对含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样品溶液的制备、色谱板的均匀润湿以及显色剂的喷洒技巧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需要加以注意和改进。
总的来说,本次薄层层析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我们通过实验掌握了薄层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对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应用薄层层析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科研工作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数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薄层层析技术的操作技能,也加深了对化合物分离和鉴定原理的理解。
相信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这些知识和技能一定会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成果。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的操作技能;3.熟悉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在不同化合物分离和纯化过程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柱层析是基于分子在固体填充柱层析柱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溶液中的化合物能够以不同的速率通过柱层析柱,并在柱中相互分离的一种技术。
薄层层析是将待检样品加载在薄层层析板上,通过毛细作用使得样品在薄层上上升,并在薄层上相互分离的一种技术。
实验仪器和试剂:柱层析仪、薄层层析仪、柱层析柱、薄层层析板、溶液样品、色谱柱填充物、色谱溶剂、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柱层析(1)将填充好色谱柱的柱层析仪放置于实验台上并连接好流动相系统;(2)用适当的色谱溶剂预洗柱层析柱;(3)将样品加入柱层析柱并开启流动相系统,实时监测溶液流出;(4)根据溶液流出的情况和实验要求,采集柱层析柱流出的不同组分。
2.薄层层析(1)准备薄层层析板,标记好起点;(2)在薄层层析板上加载待测样品,并使其干燥;(3)将薄层层析板置于薄层层析仪中,并加入适当的色谱溶剂,使其与薄层层析板产生足够的接触;(4)升级薄层层析板,使样品在薄层上上升;(5)取出薄层层析板,根据实验要求,在带有紫外光源下观察色谱斑点,并记录下色谱斑点的相对迁移距离。
实验结果:1.柱层析实验结果展示了分离出的不同组分的溶液,并标记了每个组分的相对迁移时间和相对含量;2.薄层层析实验结果展示了在薄层上分离出的样品斑点,并根据相对迁移距离判断样品的相对含量和分离效果。
实验讨论:1.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在实验过程中的优缺点;2.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若不符合预期,可能的原因和改进方法;3.模拟实际应用场景,讨论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在不同化合物分离和纯化过程中的应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的原理和实验方法,熟悉了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的操作技能。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是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常用的技术手段,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薄层层析在有机化合物分离和鉴定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学会如何根据Rf值对化合物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通过展开剂在固定相上的流动,使各组分在薄层板上发生不同的迁移,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Rf值(比移值)是衡量化合物在薄层板上迁移距离与展开剂迁移距离的比值,用于鉴定化合物。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薄层层析板、点样器、层析缸、展开剂、显色剂、烘箱、天平等。
2. 药品:待分离的混合物、硅胶、溶剂、显色剂等。
四、实验步骤1. 薄层层析板的制备(1)称取适量硅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待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入少许水,调成匀浆。
(2)将匀浆均匀地涂布在薄层板上,轻轻敲打使其平整。
(3)将涂布好的薄层板放入烘箱中,105℃烘烤活化0.5小时。
2. 点样(1)在薄层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起始线,并在点样处用铅笔作一标记为原点。
(2)用点样器蘸取待分离的混合物,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量不宜过多。
3. 展开剂的选择与准备(1)根据待分离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2)将展开剂倒入层析缸中,液面略低于薄层板下端。
4. 展开与显色(1)将点好样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密封。
(2)待展开剂上升至薄层板上端后,取出薄层板,晾干。
(3)用显色剂对薄层板进行显色,观察各化合物的斑点。
5. 结果分析(1)记录各化合物的Rf值。
(2)根据Rf值对化合物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以下化合物的Rf值:- 化合物A:Rf = 0.5- 化合物B:Rf = 0.7- 化合物C:Rf = 0.92. 结果分析根据Rf值,可以初步判断各化合物的性质。
在本实验中,化合物A、B、C的Rf值依次增大,说明它们在薄层板上的迁移速度依次变快,可能为不同极性的化合物。
薄层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学会使用薄层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分离分析技术。
它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在本实验中,硅胶板作为固定相,展开剂作为流动相。
氨基酸在硅胶板上的吸附能力和在展开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它们在板上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标准氨基酸溶液: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
样品溶液:含有上述几种氨基酸的混合溶液。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 4:1:1(体积比)。
显色剂:025%茚三酮溶液。
硅胶 G 板。
2、仪器层析缸。
毛细管。
电吹风。
喷雾器。
直尺。
四、实验步骤1、硅胶板的制备称取适量硅胶 G 于研钵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研磨均匀至无颗粒感,形成糊状。
将糊状硅胶均匀涂布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厚度约为 025 05mm,用直尺刮平。
放置在水平台上,自然晾干后,在 110℃烘箱中活化 30 分钟,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点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标准氨基酸溶液和样品溶液,在硅胶板的一端约1cm 处,轻轻接触硅胶板,点样直径控制在 2 3mm 之间,每次点样后用电吹风吹干,重复点样 2 3 次,以保证样品量足够。
3、展开将适量展开剂倒入层析缸中,使其深度约为 05 1cm。
将点样后的硅胶板小心放入层析缸中,确保样品点在下方,盖好盖子。
当展开剂前沿上升至距板顶约 1cm 处时,取出硅胶板,用电吹风吹干。
4、显色用喷雾器将 025%茚三酮溶液均匀喷在硅胶板上,然后用电吹风吹干,置于烘箱中加热(约 100℃)5 10 分钟,使氨基酸显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观察硅胶板上的斑点,记录标准氨基酸和样品中各氨基酸的位置和颜色。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篇一: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有机化学第二课堂实验报告一,基本信息姓名:年级:XX级专业层次:队别:日期:XX年5月23日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二二、实验报告正文实验题目:薄层板的制作及薄层色谱的应用实验目的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1.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
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f表示。
Rf?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实验仪器与药品实验仪器: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紫外荧光灯,铅笔暖风机、载玻片、钢勺、镊子等药品: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纯样品二氯乙烷层析液、95%的乙醇溶液,硅胶粉、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等仪器装置图“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1-层析缸(广口瓶),2-薄层板,4-层析液实验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薄层层析实验报告)取3g 硅胶G粉于研钵中,加相当于8ml左右的用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用力研磨1-2分钟,至成糊状后立即倒在准备好的薄层板中心线上,快速左右倾斜,使糊状物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板面上,厚度约为0.25mm,然后平放于平的桌面上干燥15分钟,再放入100℃的烘箱内活化2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1.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
)取拉好的毛细点样管,分别蘸取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纯样品,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到2mm为宜!斑点间距稍大一点。
点样次数5到7次)另取一块薄层板,点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
生化薄层层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薄层层析(TLC)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掌握薄层层析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制备、点样、层析、显色等。
3. 学会使用比移值(Rf值)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一种利用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对混合物中各组分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TLC实验中,样品被点在薄层板上,然后置于展开剂中。
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不同,它们在展开剂中的迁移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薄层板、点样器、层析缸、显色剂、烘箱、显微镜等。
2. 药品:硅胶、氧化铝、展开剂、显色剂、待分离的混合物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
2. 点样:用点样器将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一端,点样点应尽量小而圆。
3. 层析:将点有样品的薄层板置于层析缸中,加入适量展开剂,使展开剂液面略高于点样线。
待展开剂到达薄层板另一端时,取出薄层板,晾干。
4. 显色: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显色剂,将显色剂喷洒在薄层板上,或将薄层板置于加热的显色剂中。
5. 观察与分析:观察薄层板上出现的色斑,测量色斑与点样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f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分离:根据薄层板上出现的色斑数量和位置,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各组分的种类。
2. 比移值(Rf值):比移值是样品中某一组分在展开剂中的迁移距离与展开剂前沿距离的比值。
通过比较不同组分的Rf值,可以进一步判断它们的相对极性。
3. 定量分析:通过测量样品中某一组分的峰面积或颜色深度,可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六、实验讨论1. 展开剂的选择对样品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
应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2. 点样点的形状和大小对分离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点样点应尽量小而圆。
3. 显色剂的选择对样品的鉴定和定量分析也很重要。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会了使用比移值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薄层层析与纸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与纸层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纸色谱的用途。
2、学习并掌握纸色谱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不同或其他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纸色谱:利用氨基酸在特定展开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采用标准样品和试样在同一张层析滤纸上进行层析,比较它们的R1值,以达到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目的。
R f值=斑点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三、实验仪器与药品层析滤纸、剪刀、直尺、铅笔、天门冬氨酸溶液(简写为T)、天门冬氨酸和蛋氨酸混合样溶液(H)、蛋氨酸溶液(D)、展开剂(10:50:2的水-乙醇-冰醋酸)、茚三酮乙醇溶液、毛细管、吸量管、展开缸、吹风机、薄层喷瓶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层析纸的准备将滤纸剪成长15cm、宽3cm,在离底边1.5cm处用铅笔画一条直线作为起始线,在起始线上均匀点D、H、T三个点,并在滤纸条的另一端2cm处画一条直线作为溶剂前沿线。
2、点样取内径约0.5mm的毛细管三小段,分别插入试样溶液中,借毛细虹吸现象吸取少许,在T上点天门冬氨酸溶液,在H上点天门冬氨酸和蛋氨酸混合溶液,在D上点蛋氨酸溶液,样点的直径约2~3mm,如溶液太稀,第一次点样吹干后,在点第二、三次,每一次都要点在同一位置上。
3、展开用吸量管量取15ml展开剂加入展开缸中,盖上盖子,静置15-30min左右,使展开缸内蒸汽预饱和。
待样点干后,再将层析纸置于展开缸中,底边浸入展开剂0,5cm,待展开剂到达前沿线后,展开完毕,取出层析纸,用吹风机吹干。
4、显色将烘干的层析纸,用装有茚三酮溶液的薄层喷瓶均匀地喷在层析纸上,再用吹风机吹干。
5、计算各氨基酸的R f值用直尺量取溶剂前沿线到起始线的距离,记为h量取红色斑点至起始线的距离,记为h1量取黄色斑点至起始线的距离,记录为h2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R f值五、实验结果数据记录与处理六、实验讨论与分析1.层析纸使用前,应在烘箱中干燥,具体方法为100度的温度下,烘1~2小时,否则会产生拖尾现象。
层析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层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掌握薄层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种层析技术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
二、实验原理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种技术进行分离。
1. 薄层层析(TLC):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薄层板)和流动相(溶剂)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差异,使各组分在薄层板上分离。
2. 凝胶过滤层析:利用凝胶介质中的孔径梯度,只允许小分子通过,而大分子被阻拦,从而实现不同大小分子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混合物、硅胶薄层板、氧化铝薄层板、凝胶柱、凝胶片、溶剂、显色剂等。
2. 实验仪器:薄层层析仪、凝胶过滤层析仪、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薄层层析分离实验(1)制备薄层板:将硅胶或氧化铝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晾干后切成小块。
(2)点样:用微量移液器吸取混合物,点在薄层板上,点样原点尽量小而圆,直径不超过2mm。
(3)展开: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装有溶剂的层析缸中,使溶剂前沿距离薄层板边缘约2cm,盖上盖子,待溶剂前沿到达预定位置时取出薄层板。
(4)显色:将分离后的薄层板放入显色剂中,观察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
2.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实验(1)准备凝胶柱:将凝胶柱固定在层析架上,用溶剂冲洗凝胶柱,使凝胶均匀填充柱内。
(2)上样:将混合物样品通过注射器注入凝胶柱中。
(3)洗脱:用溶剂洗脱凝胶柱,收集洗脱液。
(4)显色:将收集到的洗脱液进行显色,观察各组分在凝胶柱上的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薄层层析分离实验通过观察薄层板上的分离结果,可以看出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从而分离出不同组分。
2.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实验通过观察凝胶柱上的分离结果,可以看出混合物中的不同大小分子在凝胶柱上的位置,从而分离出不同大小的分子。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薄层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种技术,成功分离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
薄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析实验报告薄层析实验报告引言:薄层析(T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生化分析和有机合成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析技术,对给定的混合物进行成分分离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薄层析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掌握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实验目的:1. 了解薄层析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2. 掌握薄层析技术在混合物分离和分析中的应用;3. 学会观察和分析薄层析结果,对样品成分进行鉴定。
实验材料和仪器:1. 薄层析板2. 混合物样品3. 比色池4. 吸附剂5.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实验步骤:1. 准备薄层析板:取适量的吸附剂,均匀地涂布在薄层析板上,然后将其放入比色池中。
2.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 样品上样: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溶液滴于薄层析板上,注意要均匀地滴于吸附剂上。
4. 开展薄层析:将薄层析板放入比色池中,加入适量的移动相,使其渗透到吸附剂上。
然后,将比色池盖上,使其保持湿润环境,避免溶剂的挥发。
5. 薄层析结果观察:等待一段时间后,取出薄层析板,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各个斑点进行测量和记录。
6. 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通过比较各个斑点的颜色、Rf值等参数,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薄层析板上出现了多个斑点。
每个斑点代表着样品中的一个成分,通过比较它们的Rf值和颜色,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的成分。
同时,通过与已知物质进行对比,可以进一步确定样品中的物质。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吸附剂和移动相的性质,来改变薄层析的分离效果。
例如,如果我们希望增加分离效果,可以选择更具选择性的吸附剂和移动相;如果需要加快分离速度,可以选择更适宜的吸附剂和移动相。
这些调节参数的方法和效果,需要在实验中不断尝试和总结。
薄层析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简单、快速和经济。
相比于其他分析方法,薄层析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设备,操作步骤也相对简单。
菠菜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菠菜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薄层层析法对菠菜中的色素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薄层层析仪、色谱扫描仪
试剂:菠菜提取物、甲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
实验步骤:
1. 制备菠菜提取物
将200g新鲜菠菜切碎,放入研钵中,加入20mL甲醇,研磨成细泥状,过滤筛去菠菜碎末,得到菠菜提取液。
2. 制备薄层板
取一张玻璃片,用无水乙醇擦洗净,待干燥后,在玻璃片的中心处滴上1μL菠菜提取液,等待片剂干燥后,再连续涂布2~3次菠菜提取液,得到菠菜在玻璃片上的固定层。
3. 开展层析分离
将制备好的薄层板放入薄层层析仪上,将样品移相剂丙酮-正丁醇(8:2)加到仪器的相池内。
将相池盖板装上,用醋酸乙酯将相池的内壁润湿。
用管道将上步制备的菠菜板放入薄层层析仪,开机,并控制上升液面的升速,直至液面至探测器之前。
然后关闭薄层层析仪,取出几个项目,标记后取出。
4. 鉴定结果
将取出的样品放入色谱扫描仪中,进行扫描,得到菠菜中色素
的成分及含量。
实验结果:
在所制备的菠菜薄层板上,经过薄层层析法分离,得到了菠菜
中的多种色素,并与标准品比较,鉴定其中某些化合物为玉米黄
素和花青素等。
色谱扫描结果显示,玉米黄素在菠菜中的含量为8.9μg/g,花青素的含量为6.2μg/g。
实验结论:
通过薄层层析法对菠菜色素的分离和鉴定,得到了菠菜中玉米
黄素和花青素的含量,为分析菜叶中含量较多的色素提供了依据。
同时也掌握了薄层层析法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一、引言薄层层析(TLC)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它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在薄层上上升的速度,实现其分离和检测。
本文旨在通过对某种未知的混合物进行薄层层析实验,鉴定其组成和性质。
二、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为了进行薄层层析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试剂:- 薄层层析板- 溶剂:无水乙酸、乙酸乙酯、正己烷等- 常见试剂溶液供参照:苯酚溶液、对甲酚溶液等- 手套、安全眼镜等个人防护设备2. 样品制备将未知混合物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样品溶液。
最好进行预热和过滤处理,以确保样品的纯净度和均匀性。
3. 薄层层析过程将薄层层析板的一端沾湿于合适的溶剂中,然后将样品溶液用毛细管点于板上的基线处。
并尽量避免样品斑点间的干扰。
4. 层析板的运行将薄层层析板放入层析槽中,溶液深度要低于基线处,溶液不要接触层析层。
等溶剂溶液上升到距离层析层1 cm左右,取出层析板,做标记并待其干燥。
5. 显色和结果分析将干燥的层析板放入显色槽中,用适当的显色剂显色,并观察斑点的形成和位置。
根据Rf值计算,鉴定混合物中的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以某种未知混合物样品为对象进行了薄层层析实验,并成功鉴定了其组成和性质。
以下为实验结果和讨论:1. 成功分离和鉴定了样品中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
通过与常见试剂溶液的对比,我们发现化合物A在薄层层析板上呈现出与苯酚一致的色谱带,而化合物B则呈现出与对甲酚相似的色谱带。
2. 通过计算每个化合物的Rf值,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它们在薄层上的迁移率。
Rf值是每个化合物斑点的移动距离与溶剂前沿移动距离之比。
通过与已知化合物的Rf值对照,我们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的性质。
3. 进一步分析样品中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相对含量。
通过测量它们在层析板上斑点的面积,我们可以得到它们的相对含量比例,并推断出它们在未知混合物中的含量百分比。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薄层层析实验报告引言:薄层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基于样品中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不同分配行为,通过比较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样品中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层析技术对某种复杂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以探究其组成和纯度。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仪器:薄层层析仪、显色剂、扫描仪等。
2. 实验试剂:待测混合物、各种溶剂、标准物质等。
3. 实验步骤:首先,将待测混合物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样品溶液。
然后,在薄层层析板上涂布一层均匀的固定相。
接下来,将样品溶液加在薄层层析板上,然后将薄层层析板放入层析槽中,加入适当的流动相,使其上升过程中,样品中的化合物在固定相上发生分配。
最后,取出薄层层析板,进行显色或紫外检测,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对待测混合物进行了薄层层析分离和分析。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薄层层析板上形成了多个斑点,这些斑点对应着样品中的不同化合物。
然后,我们进行了显色或紫外检测,发现不同斑点的颜色或吸收峰有所不同,这表明它们可能是不同的化合物。
进一步分析发现,某些斑点的Rf值(相对迁移率)与已知标准物质的Rf值相符,这进一步证明了它们可能是相同的化合物。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待测混合物中可能存在多个化合物,并且它们在薄层层析板上的相互分配行为不同。
通过比较不同斑点的颜色、吸收峰和Rf 值,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待测混合物中的某些化合物的成分和纯度。
然而,由于薄层层析的分离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流动相的选择、固定相的性质等,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析准确性。
实验总结:薄层层析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薄层层析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对某种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薄层层析的分离效果和分析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实验中不断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薄层层析实验报告引言:薄层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层析技术对某种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探讨薄层层析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薄层层析板、溶剂、混合物样品、色谱柱、显色剂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薄层层析板:将薄层层析板放入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浸泡20分钟。
b. 样品制备:将混合物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c. 层析操作:将薄层层析板取出,用吸管或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溶液均匀地点于薄层层析板上。
d. 开始层析:将薄层层析板放入层析槽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浸泡至适当高度,避免溶剂液面超过样品点的位置。
e. 层析结束:当溶剂前端移动至薄层层析板上端时,取出薄层层析板,将其晾干。
f. 显色:将晾干的薄层层析板放入比色皿中,加入显色剂,使其均匀地浸泡于显色剂中。
g. 鉴定:观察显色后的薄层层析板,根据色带的位置和颜色进行鉴定。
实验结果:通过薄层层析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了混合物样品,并获得了明确的色带。
根据色带的位置和颜色,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混合物中的化合物成分。
讨论:1. 薄层层析原理:薄层层析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固定相是薄层层析板上的吸附剂,而流动相则是溶剂。
在层析过程中,样品中的化合物会根据其亲疏水性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2. 薄层层析的应用:薄层层析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
它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3.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薄层层析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薄层层析板的处理:薄层层析板应事先处理好,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和污染物。
b. 样品的选择和制备:样品的选择和制备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应选择适当的样品,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制备。
c. 溶剂的选择:溶剂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需求进行,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薄层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薄层层析法对大黄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3.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在层析板上展开,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大黄是一种中药材,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等。
本实验通过薄层层析法对大黄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大黄粉末、硅胶G薄层板、氯仿、甲醇、丙酮、氨水、苯酚、硫酸、乙醇、蒸馏水等。
2. 仪器: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玻璃棒、层析缸、毛细管、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1)称取大黄粉末2g,加入10ml甲醇,超声提取30min。
(2)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2. 层析(1)将硅胶G薄层板裁成适当大小,在室温下晾干。
(2)用毛细管吸取样品溶液,点样于薄层板上,重复点样2-3次。
(3)将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加入适量氯仿作为流动相,待溶剂前沿上升至距板顶约1cm处,取出薄层板,晾干。
3. 显色(1)将晾干的薄层板放入装有氨水的培养皿中,加入少量苯酚和硫酸,使氨水呈碱性。
(2)将培养皿放入电热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苯酚和硫酸反应产生紫色斑点。
4. 结果观察与鉴定(1)观察薄层板上出现的斑点,记录其Rf值。
(2)将斑点与标准样品的Rf值进行比较,鉴定大黄中的有效成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制备通过超声提取,大黄粉末中的有效成分被充分提取出来,滤液为黄色。
2. 层析在氯仿作为流动相的情况下,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在薄层板上展开,形成多个斑点。
3. 显色加入苯酚和硫酸后,斑点呈现紫色,表明大黄中含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等有效成分。
4. 结果分析根据斑点出现的位置和颜色,结合标准样品的Rf值,鉴定出大黄中的有效成分。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大黄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第二课堂实验报告
一,基本信息
姓名:
年级:XX级专业层次:队别:
日期:XX年5月23日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二二、实验报告正文
实验题目:薄层板的制作及薄层色谱的应用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1.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
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f表示。
R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实验仪器: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紫外荧光灯,
铅笔暖风机、载玻片、钢勺、镊子等
药品: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
纯样品二氯乙烷层析液、95%的乙醇溶液,硅胶粉、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等
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广口瓶),2-薄层板,4-层析液
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取3g 硅胶G粉于研钵中,加相当于8ml左右的用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用力研磨1-2分钟,至成糊状后立即倒在准备好的薄层板中心线上,快速左右倾斜,使糊状物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板面上,厚度约为0.25mm,然后平放于平的桌面上干燥15分钟,再放入100℃的烘箱内活化
2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1.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
)取拉好的毛细点样管,分别蘸取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纯样品,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到2mm为宜!斑点间距稍大一点。
点样次数5到7次)另取一块薄层板,点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
(3)定位及定性分析将点好样的薄层板分别放入装有二氯乙烷层析液和5%的乙醇溶液的两个广口瓶中,盖上盖子,待层析液上行至距薄层板上沿1cm左右时,有镊子取出,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点有阿司匹林的薄层板需用暖风机吹干),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结果记录及分析
实验结果图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3、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
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
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篇二: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
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f表示。
R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5.0cm×15.0cm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
样用毛细管。
四、物理常数
五、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2-薄层板,3-展开剂饱和蒸汽,4-层析液六、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2~5g层析用硅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等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少许水,调成匀浆,平均摊在两块5.0×15cm 的层析玻璃板上,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
(老师代做!)固化后,经105℃烘烤活化0.5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
)取毛细管,分别蘸取偶氮苯、偶氮苯与苏丹红混合液,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2mm为宜!斑点间距为1cm)
(3)定位及定性分析
用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
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然后计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注意事项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3、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
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
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讨论:
七、思考题
篇三: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沈阳化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
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f表示。
R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5.0cm×15.0cm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
四、物理常数
五、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2-薄层板,3-展开剂饱和蒸汽,4-层析液六、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2~5g层析用硅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等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少许水,调成匀浆,平均摊在两块5.0×15cm 的层析玻璃板上,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
(老师代做!)固
化后,经105℃烘烤活化0.5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
)取毛细管,分别蘸取偶氮苯、偶氮苯与苏丹红混合液,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2mm为宜!斑点间距为1cm)
(3)定位及定性分析
用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然后计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注意事项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3、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
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
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
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讨论:(很重要,请填写!)
七、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