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 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和区别;•掌握量变与质变的典型案例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量变与质变的概念1.1 量变的概念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
在数学中,量变体现为物体的数值上的变动。
1.2 质变的概念质变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
在数学中,质变会导致物体的本质或特性发生改变。
2. 量变与质变的区别2.1 量变和质变的定义区别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主要从事物的数量级变动、增加或减少来考虑。
而质变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主要从事物的本质或特性发生改变来考虑。
2.2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是密切相关的,在某些情况下,量变可能引起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条件,而质变则通过不断积累的量变过程来实现。
3. 量变与质变的典型案例3.1 量变的典型案例•群体数量的变化:生物种群数量的增长或减少;•学生成绩的变化:考试成绩的提高或下降;•资金的变化:银行账户存款的增加或减少。
3.2 质变的典型案例•物质状态的变化:水的沸腾变成水蒸气;•物种的演化:从史前时期的恐龙到现代的鸟类;•社会变革:社会从农耕社会到工业化社会的转变。
4. 量变与质变的实际应用4.1 工程领域在工程领域,很多项目的实施可以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比如,通过提高生产线的产量,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增加设备的数量,可以实现生产能力的扩大。
4.2 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变化可以通过量变来实现质变。
通过学习时间的增加、学习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4.3 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企业的质变可以通过量变来实现。
比如,通过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企业可以逐渐实现由小企业向大企业的质变。
三、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引发学生对量变与质变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实例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量变与质变的典型案例和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和区别。
质变和量变说课教案(共5则)

质变和量变说课教案(共5则)第一篇:质变和量变说课教案第三课时导入新课用幻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苟予·劝学》中的片断。
(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熟悉的课文、事例人手,进行分析'导入新课,引出概念。
) 事物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那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呢?(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起同学思考,引出量变、质变概念。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前面的事例都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
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一、量变与质变(板书)1.量变、质变的含义(板书)(l)什么是量变。
(板书)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事物的量变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也不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普遍地存在着。
事物的量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引起的,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发生的力量上的增减。
因为矛盾双方的斗争是在统一体内进行的,通俗地说,还在原矛盾的内部进行的,还没有引起矛盾双方依存关系的瓦解,事物还是他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因此,在事物量变的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事物的运动是逐渐的、不显著的。
(l)什么是质变。
(板书)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提问:事物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前面我们学过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事物内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即事物的质变),说到底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的变化上达到了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通俗地说,原矛盾的统一体破裂了。
事物不是它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
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变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特点。
下面,我们根据量变、质变的概念和特点的不同,来分析一个具体事例。
(学生阅读后,教师讲解。
)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整个过程,经过了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分别呈现出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和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两种特点,这也正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大学质变量变教学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质变和量变的含义。
- 掌握质变和量变的关系,理解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了解质变和量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质变和量变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
-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变化,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 质变和量变的含义。
2.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质变和量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运用质变和量变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质变和量变的基本概念、关系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质变和量变原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质变和量变的应用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质变?什么是量变?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是指事物数量和程度的变化。
二、讲解质变和量变的关系1. 质变和量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 通过实例说明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如:水滴石穿、积少成多等。
三、讲解质变和量变的应用1. 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如:生物进化、地质变迁等。
2. 在社会历史中的应用:如:社会制度变革、科技发展等。
3. 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如: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等。
四、案例分析1. 提供案例:某公司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了从中小企业到行业巨头的转变。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案例中,质变和量变是如何发生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五、讨论1. 提问: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质变和量变原理?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质变和量变的含义、关系和应用。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讨论1. 继续上节课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高中必修四量变质变教案

高中必修四量变质变教案在高中化学课程中,量变质变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它不仅关系到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平衡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份针对高中必修四课程的量变质变教案范本,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这一知识点,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量变质变规律。
## 教学目标1.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分析量变质变现象。
4. 应用量变质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内容与重点- 量变与质变的定义。
- 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条件。
- 典型量变质变反应举例。
- 实验观察量变质变过程。
## 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法- 难点:量变与质变的界定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 解决方法:通过实验演示结合理论讲解,辅以案例分析,深化学生的理解。
##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电子天平、温度计等。
-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等。
-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
##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物质状态变化的短片,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为气,引出物质的变化可以是量的积累也可以是质的飞跃,为学生揭示量变质变的概念。
### 讲授新知1. **定义介绍**:首先明确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
量变是指物质的数量增减或能量的累积释放,而质变则是指物质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2. **转化条件**:详细解释量变如何引发质变,包括临界点的讲解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3. **实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如铁锈的形成过程,说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并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展示这一过程。
### 实验操作进行过氧化氢分解实验,通过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氧气的快速释放。
让学生记录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体会量变到质变的直观感受。
###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不同物质的量变质变例子,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在班上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全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特别有利于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课。
其中,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共2框,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
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要充分钻研和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和了解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平行班的学生。
基于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整堂课由浅入深,从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拨开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培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能力则是知识的内涵或精髓”教学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创新能力。
在“量变与质变”教学中,师生围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精选材料,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有趣的材料展开讨论,通过对材料进行步步深入的分析,从而获得抽象的哲学道理。
四、教学目标:1、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2、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五、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量变与质变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概念;2.了解量变和质变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量变和质变的概念的理解;2.量变和质变的区分;3.应用量变和质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材料:常见的冰、水、蒸汽实验装置。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小视频展示一些变化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变化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Step 2 概念讲解(15分钟)1.讲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量变是指物质的数量发生改变,质变是指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2.举例说明:如水从液态变为冰,只是发生了量变;水从液态变为蒸汽,发生了量变和质变。
Step 3 实验演示(20分钟)1.制作实验装置,将冰加热到水,再将水加热到蒸汽。
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思考水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Step 4 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讨论该变化是属于量变还是质变,并解释其原因。
2.学生就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讨论,并记录下来。
Step 5 小结(10分钟)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了总结。
2.教师进行概念的复习,再次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Step 6 拓展(2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科学研究中的例子,指导学生应用量变和质变的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
2.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量变和质变实现一些科学目标。
五、教学扩展:1.借助实验和图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和区别。
2.学生可以自行一些相关的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3.指导学生设计一些实验来观察量变和质变。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两个概念的区别与应用的小论文。
2.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实际案例,结合课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量变质变规律 教案

量变质变规律教案教案标题:量变质变规律教学目标:1.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
2. 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
2. 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1. 能够准确区分量变和质变。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入量变和质变的概念,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例如:“你们知道物质的量变和质变有什么区别吗?能举个例子吗?”Step 2: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详细解释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并列举相关例子加以说明。
让学生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例如:“量变是指物质的数量发生变化,而质变是指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
”Step 3: 规律探究(20分钟)设计一系列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观察,发现量变和质变的规律。
例如,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活动:实验1:将一杯水放在室温下观察,学生观察水的量变和质变。
实验2:将一块冰放在室温下观察,学生观察冰的量变和质变。
实验3:将一块蜡烛燃烧,学生观察蜡烛的量变和质变。
Step 4: 讨论和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量变和质变的规律。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Step 5: 拓展应用(15分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你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变和质变的例子吗?你能解释一下这些例子中的规律吗?”Step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量变和质变的规律,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量变和质变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

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量变与质变的概念。
解释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和关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量变与质变现象。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评估学生对量变与质变概念和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量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量变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量变的计量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量变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量变的计量方法,包括绝对计量法和相对计量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量变的概念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量变现象。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评估学生对量变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质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质变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质变的判定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质变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质变的判定方法,包括突变判定法和渐变判定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质变的概念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质变现象。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评估学生对质变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量变与质变的转化规律。
4.2 教学内容讲解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
介绍量变与质变的转化规律,包括积累规律和突破规律。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量变与质变现象。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评估学生对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应用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量变与质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量变质变规律大学教案

课程类型:哲学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3. 能够运用量变质变规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哲学素养。
教学重点:1. 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概念。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1. 量变质变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对辩证思维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课件和案例分析。
2.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量变质变规律?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概念- 介绍量变质变规律的定义和意义。
- 解释质和量的概念,以及度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强调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阐述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分析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
- 强调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量变质变规律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3. 教师点评,总结案例分析。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量变质变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量变质变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量变质变规律的实际应用- 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量变质变规律的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量变质变规律。
- 强调辩证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量变质变规律的哲学意义- 阐述量变质变规律对哲学发展的贡献。
- 引导学生思考量变质变规律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量变与质变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案【篇一:量变和质变教学设计】《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二:《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教学设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教学设计麻章区太平中学方丽【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第二目,这是唯物辩证法中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原理。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量变与质变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即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还会涉及到一些课本没有讲述的知识,比如量变的两种形式:一是数量的增减;二是结构、次序的变化。
着重让学生理解第二种特殊的量变形式。
除此之外,教学中所举的事例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点去分析,要求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要灵活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基本含义;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难点:方法论的学习与运用【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引导、事例列举法、自主探究法、归纳与练习相结合【教学准备】研读课本,搜集材料制作课件,事先叫学生作好课前预习【教学工具】多媒体、气球【教学课时】一课时【作业布置】围绕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做课堂练习的一道材料题,以巩固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一、量变与质变的含义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 2、量变与质变的联系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三、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要坚持适度原则【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知识面比较广,教学中务必掌握教学节奏,主次分明;教师讲授要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尽量让学生多讲,体现学生为主体,切忌把教师的观点一灌到底,也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
《量变与质变》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2.掌握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和联系;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量变的定义和特点;2.质变的定义和特点;3.量变与质变的区别和联系;4.实际应用中的量变和质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引入一个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对量变和质变的思考。
例如:•你们觉得什么是量变?能举一个例子吗?•什么是质变?与量变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及其区别。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详细讲解量变和质变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量变: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可以通过数值来衡量,但不改变事物的本质。
•质变:指事物在性质或质量上的变化,改变了事物的本质。
•区别:量变是事物数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本质上的变化;量变可以通过数值来衡量,质变无法通过数值来精确衡量。
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是属于量变还是质变,并解释原因。
案例一:一个苹果从红变绿学生回答:质变。
原因是苹果的颜色改变了,表示其物质组成发生了变化。
案例二:一杯热水冷却成常温学生回答:量变。
原因是水的温度变化,但水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通过多个案例的讨论,加深学生对量变和质变的理解。
4. 小组讨论(2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量变和质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量变和质变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有什么不同?3.你能举出一个自己经历过的量变或质变的例子吗?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思维碰撞。
5. 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重点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量变与质变教案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案设计四川省江油中学毕志强一、教学活动指导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教材分析“量变与质变”这一框题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即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因此,在教学中自觉处理好这一框题与第二课、第三课及第四课各框题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⑵能力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五、教法与学法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小游戏、小品、漫画(动画)等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提高觉悟。
六、教学手段及时数多媒体教学、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课前放背景音乐《众人划浆开大船》。
组织上课。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26页,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把量变与质变这一框题内容预习一下。
好了,同学们:为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做一个小游戏―――吹气球。
(学生吹,老师旁白:这是一只气球。
气球里已经充了较多的空气,请大家想一想,能无限地充下去吗?这还是气球吗?)同学们,《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说得好:“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
”在刚才的游戏中,气球从小变大再到破裂,我们可以看出来,事物的变化发展要经过两种状态―――量变、质变。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教案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掌握其中的重要性;2.能够运用量变与质变的理论解释不同领域的变化;3.能够分析量变与质变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概念解释: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及其区别;2.量变与质变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3.量变与质变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4.量变与质变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2.如何分析量变与质变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实验法: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量变与质变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3.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量变与质变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4.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量变与质变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手段1.课件:PPT展示教师课件,方便学生跟随;2.实验器材:物理实验器材等;3.黑板:教师可以通过黑板书写记录重要内容。
六、教学流程时间教学环节内容5分钟课堂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了解本课内容。
10分钟概念解释解释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和区别。
15分钟实验演示通过物理实验器材演示量变和质变。
15分钟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讨论量变和质变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10分钟分析研讨分析量变和质变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5分钟总结梳理总结本节课程的核心内容。
七、教学评估1.对于概念解释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于量变与质变概念的理解;2.对于实验演示环节:教师观察学生实验操作,检查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3.对于讨论和互动环节:教师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发言,检查学生表达和思考能力;4.对于分析研讨环节:教师评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八、教学展望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学生们将会更深入地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自己未来职业和学术发展。
量变与质变规则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规则教学设计引言:量变与质变是物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量变与质变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设计一节关于量变与质变规则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对量变与质变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能够辨别和解释量变与质变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能够应用量变与质变规则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a. 量变的定义与示例b. 质变的定义与示例c. 量变与质变的比较与区别d. 量变与质变的规则与应用2. 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与规则。
b. 对比法:通过对比量变与质变的差异,加深学生对于两者的理解。
c. 讨论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流程设计:1. 导入环节(5分钟):a. 引入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事物数量增加但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b. 引导讨论:学生围绕导入问题进行讨论,并从自身经验出发,尝试给出例子。
2. 概念讲解与案例分析(15分钟):a. 讲解量变的概念与示例:通过具体实例,解释什么是量变。
b. 讲解质变的概念与示例:通过具体实例,解释什么是质变。
c. 引导学生思考:从概念的角度分别讨论量变与质变的特点与区别。
3. 对比分析(15分钟):a. 教师呈现量变与质变的对比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比较。
b.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对比表格,讨论量变与质变的不同点,并找出进一步的扩展问题。
4. 规则总结(15分钟):a. 教师总结量变与质变的规则,并作出解释。
b. 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总结归纳量变与质变的规则,并分享给全班。
5. 应用拓展(20分钟):a. 讨论案例:教师提供一些量变与质变的情景案例,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b. 学生小组分享:学生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解答,并向全班进行分享。
量变与质变的教案

篇一: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广东省2011年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优秀教学设计评选课例课题名称:量变与质变作者姓名:潘银花时间:2011年11月17日注释:本设计获得广东省一等奖量变与质变『执教者』:潘银花一、教学依据第一.课程标准的要求: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好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掌握其方法论。
第二.教材内容分析:本框题主要是讲解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通过理解其含义,关系和方法论来了解的。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形式则是从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
第三.本课的地位:本框题主要讲解的是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是对前面发展的实质以及趋势的升华和延伸。
第四.特点:本框题思路比较简单,就是沿着质变量变的含义以及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的思路进行的,但是外延比较广,并且和生活很贴近,更需要学生从生活中理解再用于指导生活。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2、能力目标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关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抓住机遇,促成质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2)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可持续发展指导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2、教学难点:(1)质变的两种方式: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三)教学方法或者方式讨论互动式、问题式(四)学情分析、学习方法指导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差,并且学习自觉性比较差,所以上课的时候更多的只能以教师为主导,但同时学生对课外的,生活中的事例很感兴趣,所以学习方法指导:合作式、探究式、个性化(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构思本课内容是继前面发展的趋势后接着讲解的发展的状态,所以本课就围绕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概念,其中主要讲解了含义,特征,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所以教学需要从其含义出发,当然为了让整个教学内容更加具有连贯性,所以我选择教材65页的“谷堆”和“秃头”的例子为核心例子,贯穿于整堂课,但同时还会再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量变与质变》教案(精选3篇)

《量变与质变》教案(精选3篇)《量变与质变》教案篇1量变与质变教案课题:量变与质变目的: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提高同学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力量。
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挨次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教程:【复旧】事物进展的缘由:是内因和外因。
今日我们学习事物进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导新】传奇,印度国王准备重赏国际象棋的创造人。
创造人要国王嘉奖他小麦,第一格摆一粒,其次格摆2粒,第三格摆4粒,把棋盘64格全放满就行了,国王满口答应。
1+2+2的平方+2的3次方+…2的63次方+2的64次方——1这个数字的麦子,大约是400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在XX年内生产的全部麦子。
聪慧的国王犯了一个错误,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懂得量变积累的到肯定的程度必定引起质变。
【导学检测】常考考点: 量变和质变1、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 哲学上把事物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渐渐的、不① 的变化,叫做量变。
量变是保持这个事物的② 没有发生转变的一种变化,可以理解为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量变是事物在③ 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
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叫做④ 变。
质变是由一种事物向另一事物的根本转变, 是事物⑤ 的转变, 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飞跃。
(2)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进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一切事物的变化进展都是首先从① 开头的。
没有量变作预备, 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② 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预备。
2)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 一是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律等方面的变化进展能够引起质变;二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 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和③ 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事物的量变达到肯定程度时, 又必定会引起质变。
④ 是量变的必定结果。
3)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⑤ 变—⑥ 变—⑦ 的量变—新的⑧ 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 , 由低级到高级 , 由简洁到简单 , 永不停息地岗前进展的。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 陆丹华
[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
南京师大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哲学简明教程》第三章第二节第二框量变质变规律。
教材简单地突出有关量变质变规律概念、原理,理论性强,分析解释内容较少,更不象中职教材根据内容编辑一定例子、数据等材料,对于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一年级的学生,自我学习有一定难度。应补充实例,增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树立科学世界观。
⒉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的提高,如运用量变质变规律分析学生成长发展问题;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教学重点]
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识记质、量、度的含义;量变、质变的含义
⒉理解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⒊学会掌握适度原则
⒋运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量变、质变
(二)过程与方法
⒈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学会从基本事实和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一般结论,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⒉比较质,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启示)及其运用。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电视片《我国改革开放》导入新课。接着使学生
《量变与质变》教案共3篇

《量变与质变》教案共3篇《量变与质变》教案1量变与质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量变和质变,掌握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能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将科技发展过程用“点、线、面”及“量变、质变”两个视角来阐释。
3.能够做出自己的策略,调整行动方案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区分量变和质变。
2.掌握常见科技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现象。
难点:1.把比较抽象的量变和质变概念具体化,拓展第二个视角。
2.如何利用所学知识,用两个角度阐释科技发展过程。
三、课前预习1.了解什么是量变和质变。
2.把所学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点、线、面”及“量变、质变”两个视角联系起来。
3.阅读《论语》中的一句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思考个人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点、线、面”视角上,我们可以从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去看待一个科技发展过程。
今天我们来介绍“量变”和“质变”这两个概念。
2.铺垫在介绍量变和质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这段视频主要讲述了一件瓷器制作的过程。
同学们可以关注一下这个制作过程中是否有量变或质变发生,或者能否发现其他“点、线、面”相关的信息。
3.阐释概念所谓量变,就是指一个物体在数量方面的增减,改变其数量而本质上没有改变。
比如瓷器制作的过程中,原材料的量在烧制的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引起物质的本质变化,它只是在数量上增多或减少。
而质变,则是指物体在质量、内在结构、性质等方面发生的本质性变化。
比如说,水在冻结成冰的过程中发生了质变,虽然它们在数量上并没有改变,但冰和水的内在结构、性质等发生了显著的不同。
在科技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通常是相互交错、相互作用的。
有些科技的发展经过了长期的量变,一步步累积所得,而有些则是突然质变,一次性跨越了一个大的阶段。
4.案例分析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中是否有量变或质变发生?其中哪些是量变?哪些是质变?如果能够找到相应的时间节点或者观察到具体的事实指向,更好。
从量变变成质变教学设计

从量变变成质变教学设计一、引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有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无法达到这一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本文将介绍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教学设计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分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学生只需要记住教师讲解的内容,并应对考试。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学生缺乏主动性,只是机械地学习,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从量变到质变的教学设计1. 调整教学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与学生共享。
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知识,而不仅仅是记住。
通过阐述目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这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2. 引入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启发式思维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直接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实验等方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使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室、投影仪等设备,展示相关的动画、视频或音频等。
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4. 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共同探索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 实施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与展望通过从量变到质变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陆丹华
[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
南京师大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哲学简明教程》第三章第二节第二框量变质变规律。
教材简单地突出有关量变质变规律概念、原理,理论性强,分析解释内容较少,更不象中职教材根据内容编辑一定例子、数据等材料,对于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一年级的学生,自我学习有一定难度。
应补充实例,增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识记质、量、度的含义;量变、质变的含义
⒉理解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⒊学会掌握适度原则
⒋运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量变、质变
(二)过程与方法
⒈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学会从基本事实和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一般结
论,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⒉比较质、量、度;质变和量变;量变质变规律的内容;在比较中分
析结合现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树立科学世界观。
⒉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的提高,如运用
量变质变规律分析学生成长发展问题;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教学重点]
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启示)及其运用。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电视片《我国改革开放》导入新课。
接着使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分小组学习本课概念理论,然后利用课件检查学生概念的掌握程度;补充材料,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掌握知识技能,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学中,采用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法,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深层次的思考,如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遵循这些方法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电视片《中国的改革开放》,学生观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建立经济特区、体制的变化到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部分片段,教师提问: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一下子取得的吗?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归纳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由逐渐的慢慢的变化开始,经过一定时期,才取得根本变化的。
这是量变质变规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情意原理,利用影视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展开:揭示概念,理解原理
1.投影片:学习目标(略)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同桌两人一组,阅读教材合作学习,列出提纲,找出概念原理,讨论着试着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大体知晓本课所学理论概念,同时要充分让学生思考、归纳,充分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样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但学生肯定不能完全理解,这样发现问题,可进一步深入教学。
2.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说一说质、量、度的概念及关系。
以水为例子:(多媒体课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H2O
冰水水蒸气
固态液态气态
0℃度 100℃
学生说说水的质、量、度
提问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理解
学生回答,结合前一课所学的矛盾规律理解定义,稍有难度,教师适当指导。
运用多媒体课件:
质变根本
显著变化 矛盾一方 量变
事物 内部矛盾 力量上的增减
矛盾另一方
矛盾双方的斗争还在统一体(度)内进行
主要方面
事物 内部矛盾 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次要方面
统一体(度范围内)破裂 由该事物变成它事物
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看flash 动画:“水变成水蒸气”,说说这一过程中,两种运动发展状态量变和质变。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从中发现学生对概念理解程度和深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化加深学生理解概念,为下一重点作准备。
3.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师引导用多种教学方法探讨理解这一重点。
用课件漫画“我应先吃第七个饼”结合声音讲故事,引导学生得出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一情形 事物数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看动画“水→水蒸气”;积劳成病,来说明。
第二情形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万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
观察动画“金钢石和石墨化学结构图”,“田忌赛马”
又举例二十六个字母组成不同的文章,不同音符组成不同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为什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3)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师生共同解释理解
得出结论,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略)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运用多媒体和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量变量变的辩证关系,知晓量变质变规律的内容,为分析这一规律指导的方法论(给不显著
我们的启示)打下基础。
三、高潮:归纳方法论,联系实际运用
1、师生共同讨论:量变质变规律指导的方法论(启示)
结合前所学概念理论,分析讨论出方法论,归纳
重视量的积累
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掌握适度原则
2、提问:
如何理解:“忽以善小而不为,忽以恶小而为之”,谈谈习惯的养成。
如何以量变质变规律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学习。
如何遵循量变质变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指导学生分小组分题讨论,注意提醒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补充,使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的指导,遵循序进原理,挖掘教材深度,而运用方法论由学生讨论学习、生活、国家建设等问题,把全课教学推入高潮,一方面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学习、人生、建设等问题能用正确观点方法论思考,达到整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解决这堂课思想教育这一难点。
四、反馈:加强检测、巩固新知
课堂练习:1、一幅对联写道:“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石之砺,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这对联告诫人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充分重视内因
2、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上,我们不仅强调快速,而且强调优质;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上,我们不仅强调公有资产数量上占优势,而且更要公有资产质量上的提高。
这是因为()
A、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质变开始的
B、量的变化对事物的飞跃发展比质变作用小
C、任何事物的发展最终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D、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内容较活的选择题,检查学生理解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五.小结:
师生共同进行梳理新知
学生把自学时列出的提纲根据一堂课学习后重新整理,梳理新知。
量、质、度的含义及关系
量变、质变的概念方法论指导(略)运用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学生谈谈整堂课学习体会,谈谈对今后学习工作指导。
设计意图:这段小结让学生进行,教师适时点拨,通过梳理新知,谈学习体会,谈本节课的收获,训练学生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巩固强化思想教育。
六、布置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