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以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汇总:
1. 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可以追溯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2. 《周礼》、《尚书》、《礼记》、《诗经》和《春秋》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3.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4.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老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经典。
5.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传承。
6.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古琴、笛子、二胡等,其中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7. 传统戏曲有京剧、豫剧、川剧、粤剧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8. 中国古代画家有吴道子、顾恺之、张大千等,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名家。
9.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全书共收3万多个字。
10. 《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汇总,这些文化元素丰富多彩,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古代文化是指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
这些时期的文化都是源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涵盖读书、写作、艺术、宗教信仰、传统价值观念、衣食住行、民间俗信、婚嫁习俗、文化实践等构成。
1、古代读书方式:古代的书本大多是手写的,书写的工具为胡麻、铁笔、木笔、秀笔等,一般常用的笔墨有墨、朱、绿、秋、金等,毛笔是最后出现的,古老的读书方式有口诵、眼读、指读、抄练等。
2、古代书法艺术:古代的书法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书法艺术形式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四个形式,书写的工具和形式也有很多,古人认为书法有“文如其人”之说,一笔一划传神了作者的内涵和情感。
3、古代宗教信仰:周朝时期以阴阳五行、礼乐治天为主流宗教信仰,到了秦汉时期,道教、佛教逐渐深入民间,魏晋时期儒学逐渐成为宗教信仰的主流。
隋唐时期,佛教得到大力推广,僧尼和佛教弟子都深受皇室和百姓的尊重,佛教也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4、古代传统价值观念:古代的传统价值观念建立在“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上,认为应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来行事,以养性修身、守正节,礼法仁爱、事实礼仪、仁德士大夫三者相表达、一致的理念。
5、古代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是古代生活的三大要素,古代的衣食有很多传统的食物,如米饭、小米面、豆粉、馒头、烤鸭等,而住行则以宅舍、府邸、寺庙、庙宇等为主,而交通则以步行、轿子、马车、船只等为主要形式。
6、古代民间俗信:古代民间俗信涵盖很多活动,如庆典、吉神信仰、家风活动等,不同的文化发展出不同的吉神,如孔子教人追求仁义礼智信,而佛教教人信仰宽恕,这些都影响了古代的民间俗信活动。
7、古代婚嫁习俗:古代的婚嫁习俗大多是以祭祀为主,它们是由婚礼礼仪中演变而来,主要形式包括礼堂仪式、宴席活动、祭司大臣、朝觐等,形式丰富,依据不同的习俗会有精美的传统礼装,婚嫁习俗在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8、古代文化实践:古代的文化实践是思想的体现,通过实践来诠释思想的内涵,古代文化的实践有读书进修、习武竞技、尝试乐器技艺、歌舞狂欢、茶道茶艺等,它们深深影响了古代的文化氛围。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文化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古代的思想、宗教、艺术、建筑、文学、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礼仪、传统医学等各个方面。
古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了解古代文化的常识,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文化世界。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代建筑包括了宫殿、寺庙、城墙、陵墓、园林等各种建筑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寺庙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寺庙建筑以洛阳白马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为代表。
古代建筑在设计、结构、雕刻等方面均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二,古代思想。
古代思想是古代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农家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
其中,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礼仪”,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压迫,提倡和平与公正。
古代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三,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古代绘画以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最为著名,中国古代的书法更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古代雕塑以希腊的雕塑艺术最为著名,古代音乐以中国的古琴、古筝最为具有代表性,古代舞蹈以印度的印度舞、中国的古代宫廷舞蹈最为有名。
古代艺术在形式、风格、题材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文学。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归纳总结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1. 中国古代文化概述- 古代文化定义:包括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风俗惯、艺术、建筑、科技等方面的遗产。
- 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重要意义。
2. 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 礼:符合规范的行为,对待他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
- 忠:对国家、社会、家庭、朋友等有义务和责任感。
3. 古代文化的风俗惯- 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师重道、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
- 茶文化: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代表了中国人的礼仪和待客之道。
- 婚礼俗:红妆、七巧板、喜糖等传统的婚礼风俗俗。
4. 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强调墨痕、笔法和结构美。
- 绘画:中国画以写意和意境为主,常表现自然景物。
- 音乐:传统音乐以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为主,注重曲调和节奏的和谐。
5. 古代文化的建筑风格- 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宏伟壮观,注重对称和规矩。
- 园林建筑:如苏州古典园林,注重布局和景观的独特设计。
- 地下宫殿: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表现。
6. 古代文化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项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
- 指南针:中国发明,用于导航和航海。
- 造纸术:中国发明,使书写和传播信息更加便捷。
本文档涵盖了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对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中国古代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科技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中
国古代文化的知识:
1. 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其中儒
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 宗教:中国古代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其中佛教和道
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其中《诗经》、《楚辞》、《红楼梦》等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4. 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包括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等,
其中山水画、花鸟画、书法等是中国艺术的代表。
5. 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其中古琴、
古筝、笛子等是中国音乐的代表。
6. 舞蹈:中国古代舞蹈包括宫廷舞蹈、民间舞蹈等,其中《霓裳
羽衣舞》、《剑舞》等是中国舞蹈的代表。
7. 戏剧:中国古代戏剧包括京剧、昆曲、豫剧等,其中京剧是中
国戏剧的代表。
8. 科技:中国古代科技包括四大发明、中医、算术等,其中四大
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知识,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
贵财富,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一、四书五经1.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
二、八股文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一种写作形式,由进、退、出、转四题、引、明、议、结八部分组成。
三、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强调权威尊严、等级分明、男尊女卑的观念。
四、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孝道、仁爱等。
五、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主义,追求自然与和谐的方式,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六、佛教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强调苦、集、灭、道等观念,提倡修身养性、慈悲为怀。
七、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著作,由老子创作,强调无为而治、淡泊名利、天道无情。
八、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包含了周代的民间歌谣与宫廷雅乐等,是研究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资料。
九、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十、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唱腔华丽、动作生动著称。
十一、“大中至正”思想“大中至正”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理想化形象,即大国的国家道德和中正的政务能力。
十二、中国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活动。
十三、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注重用笔墨表现对象,注重意境和含蓄。
十四、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通过用毛笔和墨汁书写汉字,强调笔画的形态美和节奏感。
十五、汉服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注重衣着的庄重、色彩的鲜艳和礼仪之美。
十六、中医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强调整体观念、平衡与调节,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
十七、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技术。
十八、围棋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智慧性和竞技性的棋种之一十九、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与自然的和谐。
必背五 古代文化常识

必背五古代文化常识(一)官制1.中央官制(1)三公九卿制(秦汉两朝)(2)三省六部制(隋至清末)2.地方官制(1)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当时郡比县小。
秦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在全国置三十六郡,郡比县大。
自东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县之间。
隋朝废郡,以县直隶于州。
(2)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具有监察区性质,其长官称为道员或道台。
(3)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太守。
(4)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普遍设置,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二)军事1.兵符:古代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
用铜、玉或木、石制成,为虎形,称“虎符”。
制成两半,右半留存在国君处,左半交给统帅。
去军中传达王命或调发军队时,必须两半验合后,方能生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后世还有麟符、鱼符、兔符、龟符等。
2.三军:春秋时期,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中军、上军、下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统帅;楚设中军、左军、右军,以中军为主力。
后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代替。
到了唐宋时期,基本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
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侦察、抢占据点及应付小规模战斗等任务;中军是统帅率领的大军,负责摧毁敌方的武装力量、占领城池等任务,是三军的主力部队;后军负责全军的掩护、警戒及后勤保障等任务。
3.羽林:西汉武帝时选拔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之良家子守卫建章宫,初称为“建章营骑”,后改称“羽林骑”,其意为“如羽之疾,如林之多”。
隶属光禄勋,为皇帝之护卫。
东汉以后,历代禁卫军亦常有羽林之名。
4.军户:指世代从军、充当军差的人户。
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属于军府,称为军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众多领域,从哲学、文学、艺术到风俗礼仪等等。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带您一站式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等。
随后,中国进入了以夏朝、商朝、西周为代表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上。
接下来,进入了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代表的东周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代文化有几个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
仁德慈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义是指忠诚、正义和道义,鼓励人们做正确的事情。
礼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智是指智慧和学问,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信是指诚实守信,讲究信任和信誉。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名著中国古代文化有许多经典名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论语》、《道德经》、《史记》、《红楼梦》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记录,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
《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纪传体通史。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艺术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等。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山水画、花鸟画等形式来表现。
中国书法讲究墨香和笔画的准确度,是一种高度艺术性的书写方式。
中国音乐以其古朴的旋律和复杂的乐器体系而闻名。
中国舞蹈则注重舞者的动作、姿势和舞台效果。
五、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非常讲究,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一、人的称谓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二、古代官职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三天文历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
”中的“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中的“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
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
”“是年夏五。
”中的“五”就是五月。
如《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夏、商、周三代岁首之月不同,故有建寅、建丑、建子之分。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中的“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中的“建亥”指农历十月。
(3)农历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中的“孟冬”代农历十月。
如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
”中的“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序数纪日法。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份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常识的知识大全,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1. 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文化,这些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3.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中国古代历史分为多个朝代,其中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4.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西安的兵马俑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
7. 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中国画、京剧、中国书法和中国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8.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
9.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10.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而闻名于世,如故宫、长城和宋代的木构建筑等。
11.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汉服、唐装和宋装等。
12. 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古代有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技术,如中医和针灸等,这些医学技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13.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国古代礼仪文化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有许多传统礼仪和规矩。
14. 中国的古代战争: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战争和军事事件,如抗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等。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我国历史文化的常识,希望能够增加您的知识储备和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创造了彩陶、龙纹璧等众多文物,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开端。
二、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代表。
三、中华民族的三大礼仪中华民族的三大礼仪是:九族大典、仪礼和周礼。
这些礼仪体系建立了独特的礼仪文化,加强了社会秩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四、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经夏、商、周三代,形成了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体制和特点,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人们可以获得功名和地位,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六、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包括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以及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被视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遗产。
七、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以其特殊的风格和独特的构造技术而闻名。
例如,中国的宫殿建筑具有严谨的布局和宏伟的气势,寺庙和园林则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八、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观。
九、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法注重笔画的墨色和构图,绘画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追求意境的表现和审美的内涵。
十、中国的音乐和舞蹈中国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和谐的美感而闻名。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众多领域,从政治、社会到艺术、哲学,都有深厚的积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些常识,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古代文明。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
中国的古代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传说中的中国第一位君主是传说中的黄帝,他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王朝更迭,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二、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
从夏朝开始,中国历代王朝都采用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封建时期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奴隶和农民作为其附庸。
三、官员考试制度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官员选拔制度,大学士、进士、举人等都是其中的重要考试级别。
进士科举是古代最高级别的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这一制度考察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和文化修养。
四、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鼓吹仁爱、孝道、礼貌、忠诚等美德。
在古代,儒家思想对政府、家庭和个人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推崇平等、尊严和自由,强调个人责任和仁慈,对现代中国社会依然有深远的影响。
五、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思想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最高境界是返本归真,即顺应自然的原则,拒绝对自然进行干预。
六、佛教的传入佛教是在中国古代广泛传播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宗教。
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社会逐渐接受了印度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如敦煌石窟和云冈石窟,就是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
七、书法和绘画书法和绘画是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艺术形式。
中国的书法被认为是一种诗意的艺术,尤其注重字的造型和笔画的跌宕有致。
绘画则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追求意境和审美感。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正文: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概述1.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2.中国古代文化概述(1)中国农业文化:中国古代重视农业,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如农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等。
(2)中国手工业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手工业文化,如纺织、造纸、陶瓷、钢铁、茶叶等。
(3)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川菜、粤菜、鲁菜、湘菜、徽菜等。
(4)中国道德文化:中国古代重视道德文化,如孔子的“仁爱”、“礼仪”、“忠诚”、“诚信”等思想。
(5)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如道教、佛教、儒教、民间信仰等。
二、古代文化知识要点1.古代礼器(1)青铜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鼎、觚、爵、斝等。
(2)玉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玉器,如玉龙、玉凤、玉蝉等。
(3)陶瓷器:古代瓷器中的重要品种,如日常生活用器、瓶、壶、碗等。
(4)金银器:古代货币中的重要品种,如古代金银器中的重要品种,如金戒指、银盘、银锁等。
2.古代书法(1)甲骨文:古代文字中的一种,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最早的文字记录。
(2)楷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行书、草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两种主要风格,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4)隶书:古代书法中的一种,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古代诗词(1)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先驱,共31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楚辞: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分为《离骚》、《九辩》、《文赋》三部。
(3)唐诗: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共有900余首,如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
(4)宋词: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共有3000余首,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念。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代文化的常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精彩之处。
古代文化常识一:礼乐文化古代中国有着严谨而独特的礼乐文化,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强调礼仪之道,提倡人们按照规定的礼节行事,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尊严。
古代的乐曲被视为祭祀神灵、娱乐百姓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表达个人情感的途径。
在古代社会,学习礼乐被视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
古代文化常识二:四书五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儒家核心思想的重要著作。
《五经》主要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文献。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对于古代中国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后世文人学者研习的重要资料。
古代文化常识三:书法艺术古代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而尊贵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书法以汉字为媒介,通过笔墨纸砚的形式表达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境界。
古代书法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四种字体,每个字体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书法作品的欣赏不仅仅在于笔画的工整,还在于能否把握住作品的气势、韵味和意境。
古代书法艺术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科技发明古代中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起源于古代中国。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指南针的发明使得古代航海家能够准确判断方向,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则为军事战争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生产和传播大大加速,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发明都是古代中国人才智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见证。
古代文化常识五:传统节日与习俗古代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带您一起领略中华文明的瑰宝。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四项发明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造纸术使文字的传播更加便捷,印刷术使书籍的翻印更加快捷,指南针使航海探险成为可能,而火药则使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儒家学派所依据的经典典籍。
3. 青铜器的制作与应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在商朝、周朝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
青铜器不仅用于礼器、祭祀,还被广泛用于器物和武器制作,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4.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系统,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代华夏先民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最原始的形式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样子。
5. 中国古代的诗词和书法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瑰宝分别是诗词和书法。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宋时期的诗词最为著名。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等的描写,唤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书法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墨水和纸张的运笔和结构,展示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才华。
6. 古代的农业和农耕文化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耕,农业文化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古代农民通过艰辛的劳动实现了粮食的丰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农耕文化也留下了众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等。
7. 古代的礼仪与风俗中国古代注重礼仪,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目录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2、科举前选拔官员3.科举制名称4、古代学校5、古代学官二、风俗礼仪1、古代节日习俗2、古代礼仪3、古代位次4、古代讳称三、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2、兼称几项3、古代谦称4、古代敬称5、古代贱称6、特殊称谓四、古代职官1、古代官职概述2、常见的官职爵位名3、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五、天文历法1、天文名词解释2、历法名词解释3、古代纪年、月、日、时方法4、古代计时单位六、古代地理1、地区名2、政区名3、山川关隘名4.地名古称别称七、武器刑罚1、古代武器2、古代酷刑八、饮食器用1、饮食习俗2、古代饮食3、古代食器4、古代炊具5、古代酒器6、古代家具7、古代车马九、典籍辞书1、诗文典籍2、诗文集命名方式3、史书编写方式4、目录丛书5、字典辞典十、音乐文娱1、音乐名称2、文体娱乐十一、计量商贸1、度量衡名称2、商业贸易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
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朝代,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紧随夏朝之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 周朝:具有长期稳定的政权,历经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和西周(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时期。
2.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传统
- 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以仁爱和道德为核心,追求人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
- 道家思想:道家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念,追求个人的内心自由和与自然的合一。
- 传入:是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的,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
- 中国书法: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汉字书写成美丽的图案,受到人们的喜爱。
3. 中国古代的器物与艺术
- 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古代生产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如青花瓷、汝窑等。
-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意境和表现技巧。
-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中国古代的节日与俗
- 春节:中国传统的新年,以庆祝农历年的开始,包括舞龙舞狮和放鞭炮等活动。
-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和进行家庭聚会。
- 龙舟节:在端午节期间举行,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古代文化还有更多精彩的部分等待你去发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古代文化常识梳理古代文化是指中国古代以及其他文明古国的独特文化形态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总称。
它涵盖了古代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对于理解历史和塑造现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一些基本梳理。
一、历史背景中国的古代文化起源于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包括了多个朝代(如夏、商、周、秦、汉、唐、宋等),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从而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
二、文学艺术1.古代文学以诗、书、礼、乐等为主要形式。
其中《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早期部族的生活和思想;《尚书》是最早的政治文献,记载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周礼》是古代重要的礼仪典籍,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乐府诗集》是古代音乐和民歌的总结和记录。
2.古代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注重意境和象征。
在山水画中,追求山水的壮丽和自然之美;花鸟画则追求生动与写实;人物画追求美感和气质塑造。
神韵、写意和笔法成为古代绘画的三大特点。
3.古代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主要形式。
宫殿建筑如故宫、颐和园等展示了古代帝王的权威和尊贵;庙宇如岳阳楼、凌霄阁等是古代人们信仰和祭祀的场所;园林如苏州园林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精神追求的愿望。
三、哲学思想1.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体系,提倡仁爱、孝道和道德修养。
儒家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义道德以及孝道为核心。
2.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追求道的境界。
张道林的《道德经》提倡以柔克刚,自然而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3.墨家思想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子提倡以兼爱为原则,反对战争和暴力。
四、宗教信仰古代中国的宗教主要包括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是一种伦理道德的教育体系,注重个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追求长生不死;佛教追求超脱轮回,修行解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人名称谓
真题再现 对于下列人物称谓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邹君海滨,邹是姓,加“君”字表示礼貌,海滨是字。
B.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他的籍贯,萧是姓,君圭是 名,君玉是字。
C.王忠肃公翱,王是姓,忠肃是谥号,加“公”字表示 尊敬,翱是名。
D.百里孟明视,百里是姓,孟明是字,其中“孟”表示 排行第二,视是名。
• 年号是天子即位以后为了纪年而起的名号。年号 始于汉武帝,一般认为汉武帝第一个年号建元就 是年号称呼的开始。 例如: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苏武传》
古代的人际称谓
• 古人的谦称和敬称 • 古人如何称谓自己和对方亲属 • 古人对不同的朋友关系的称谓
古人的谦称和敬称
• 一、谦称有哪些?
• 君王---孤(小国之君)、寡人 (少德之人) • 官吏---臣、下官 • 读书人---小生、晚生、晚学(自己是新学后辈) • 女子---妾 • 晚辈---小子 • 一般人自称 –愚,自己不聪明。-鄙,自己学识浅薄。 –仆,谦称是对方的仆人,含为对方效劳之意。 –不才、不佞,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3.垂髫------- 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 女子十三四岁
5.及笄------- 指女子15岁
6.加冠- ----- 指男子20岁(也叫“弱冠”)
7.而立之年--- 30岁
8.不惑之年--9.知命-之年-10.花甲之年---
40岁 50岁
谓 11.古稀之年--- 60 岁
: 12.耄耋-之年-- 70岁
古代人名称谓习惯
1:【称籍贯】 •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 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2:【称郡望】
韩愈, 昌黎人,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韩 昌黎。 3:【称官爵】 • 《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 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 • 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这些话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 冠礼后才起的。
• 称人称字是尊重,自称称名是谦卑. • 古人有名、字、号,士大夫死后还有谥号。
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
•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所以名和字一般是 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很亮的意思) ,李商隐字义山;也有相反相成的,如韩愈 字退之,王绩字无功。
13.期颐之年--- 80、90岁的老人
一百岁的老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牛刀小试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 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
人岁数是: ( D )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
2015新课标卷古代文化常识题
• 5、(新课标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 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8:【谥号、庙号和年号】
• 谥号是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的一 生主要行为而起的称号。 如:“辟土服远曰桓”、“经天纬地曰文”、“布 义行刚曰景”、“克定祸乱曰武”、“乱而不损曰 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
• 庙号是天子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位上特起的 名号. 如高祖,太宗,钦宗。一般原则是祖有功而宗 有德。
,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 《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
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 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古代人名称谓习惯
7:【直呼姓名】
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厌恶的人: 瑜至,谓权曰:“操虽 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用于给人作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 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
C 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古代文化常识的范畴
一、 古代称谓 六、地理山川 二、 传统节日 七、宗法礼制 三、 教育科举 八、宫室建筑 四、 古代职官 九、衣食住行 五的人名称谓
• 《礼记·檀弓》: “幼名,冠字。”孔颖达 疏曰:“名以名质,生若无名,不可分别 ,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 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 ,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 《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 《礼记·曲礼上》:“父前,子名;君前, 臣名。”
古代人名称谓习惯
4: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 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 •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世称陶彭泽; • 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世称柳柳州;
5: 【称斋号】: 蒲松龄,聊斋先生
6:【兼称】 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 • 《促织》 “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
古代文化常识的范畴
一、 古代称谓 六、地理山川 二、 传统节日 七、宗法礼制 三、 教育科举 八、宫室建筑 四、 古代职官 九、衣食住行 五、古代纪年 十、文化典籍
一、古代称谓
• 年龄称谓 • 人名称谓 • 人际称谓
1.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古 代 年 龄 的 专 用 称
2.孩提------- 2-3岁的幼儿
期末复习积累课之--
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2015新课标卷古代文化常识题
• 5、(新课标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 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 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太宗,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