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7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婴儿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婴儿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7,分数:54.00)1.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
(分数:2.00)A.脑电的变化√B.大脑髓鞘化程度C.大脑皮质发展D.大脑形态发展解析:解析:脑电的变化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证实,5个月胎儿以显示出脑电活动。
8个月以后则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2.同步节律的( )波被称为婴儿脑成熟的标志。
(分数:2.00)A.α波√B.β波C.γ波D.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波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
3.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
其发展顺序是( )。
(分数:2.00)A.抬头-翻身-爬-坐-站立-行走B.抬头-坐-翻身-爬-站立-行走C.抬头-翻身-坐-站立-爬-行走D.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解析:解析: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按如下规律进行的: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
其顺序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4.吉普森和沃克探索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研究是( )。
(分数:2.00)A.视觉偏爱法B.习惯化方法C.客体隐藏任务D.“视崖”实验√解析:解析:“视崖”实验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
在平台上放一块厚玻璃板,在中间分为两半,一半的上面铺着红白相间的格子图形,视为“浅侧”;另一半的格子图形置于玻璃板下约150厘米处,视为“深侧”。
这样透过玻璃板看下去,深侧像一个悬崖。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属于操作定义的是( )(分数:2.00)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操作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
A项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通过这样的定义我们就知道实验中怎样测量智力的大小,它是操作定义。
而B项中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是对攻击的另一层解释,没有操作和测量性;C项的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也是一个观念或概念的定义。
3.下列为准实验设计的是( )(分数:2.00)A.事后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完全随机化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解析:解析:准实验设计是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而事后设计又叫事后回溯设计,指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简单关系。
因此,事后设计从对变量的控制上讲是一种非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是准实验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和完全随机化设计是真实验设计。
4.各种可以操纵量和质变化的刺激,一般称为( )(分数:2.00)A.课题变量√B.环境变量C.被试变量D.暂时的被试变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自变量的概念的掌握。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20(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2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在考察危机情境救助行为的性别差异的研究中,自变量是A.被试特点B.作业特点C.环境特点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正确答案:A解析:心理学实验的自变量包括作业特点的自变量、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以及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等类别。
被试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智力、受教育水平、人格特征等属于被试特点的自变量,这种自变量是不能随意改变或操纵的。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2.在考察情绪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A.被试特点B.作业特点C.环境特点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正确答案:D解析:心理学实验的自变量包括作业特点的自变量、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以及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等类别。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这种自变量主要包括实验指导语、实验情境造成的暂时的被试差别以及药物、醉酒或催眠造成的暂时的被试差别。
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3.在考察不同危机情境类型中救助行为差异的研究中,自变量是A.被试特点B.作业特点C.环境特点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正确答案:B解析:心理学实验的自变量包括作业特点的自变量、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以及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等类别。
作业特点的自变量就是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4.一项实验拟考察疲劳对识记的影响,则疲劳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正确答案:A解析: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独立变量,它是实验者在研究问题、实施实验时有意加以选择和操纵的变量。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依从变量,它是研究者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和表现,它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是指实验研究中除所规定的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模拟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 (2007.37)A.6B.12C.18D.24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完全随机设计的特点。
完全随机设计的特点是被试对象被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别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有几种实验处理被试也相应地被分为几组。
根据题意,有4个处理组,每组6人,共24人。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2.在一个3×3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交互作用有( )(2008.57)A.1个B.3个C.6个D.9个正确答案:A解析:3×3是指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三个水平。
两个自变量只有一个交互作用。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3.在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中,因变量是( )(2014.47)A.反应时间B.旋转角度C.再认数量D.回忆数量正确答案:A解析:旋转角度是自变量,被试判断字母正反的反应时间是因变量。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4.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智力为额外变量的实验。
下列选项中,最能有效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2015.35)A.消除法B.恒定法C.等组匹配法D.双盲实验法正确答案:C解析:智力属于被试本身的特质会有个体差异,作为额外变量需要被控制,无法通过消除或恒定的方法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等组匹配法,即根据被试的智力表现,将被试人为地划分为具有相同特质的若干组,使各组被试的智力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同质。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5.某公司欲考查广告的类型(报纸广告、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对其产品销售的影响。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分别抽取1000名被试进行调研。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6(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在感觉阈限测定中,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这种方法是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正误法正确答案:C解析: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2.在感觉阈限测定中,使用少数几个固定的刺激。
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
这种方法是A.调整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次数法正确答案:D解析:恒定刺激法又称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采用该方法测量感觉阈限时,一般只使用少数几个刺激,并且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
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3.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减系列试验中,其阈限的上限值应取A.第一次非正到正之间的中点B.第一次非负到负之间的中点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之间的中点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之间的中点正确答案:C解析: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减系列试验中,最后一次正到非正之间的中点是为差别阈限的上限,用Lu表示,第一次非负到负之间的终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用l1表示。
在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负到非负之间的终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第一次非正到正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27
考研⼼理学统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理学)模拟试卷27考研⼼理学统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理学)模拟试卷27(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试图探索遗传、环境对个体发展影响的最佳设计类型是(分数:2.00)A.横断设计B.纵向设计C.聚合交叉设计D.双⽣⼦设计√解析:解析:双⽣⼦设计即⽐较两类双胞胎(同卵双⽣⼦和异卵双⽣⼦)在某⼀特质或⾏为上的相似性,可了解遗传、环境对⼼理发展的影响。
完整研究这两种双⽣⼦,可以看出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的影响,或者相同环境下不同基因的表现。
因此本题选D。
3.⼉童⼼理学的创始⼈是(分数:2.00)A.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B.普莱尔(Preyer) √C.何林渥斯(Hollingworth)D.古德伊洛弗(Goodenough)解析:解析:德国⽣理学家和实验⼼理学家普莱尔是⼉童⼼理学的创始⼈。
他于1882出版的《⼉童⼼理》被公认为是第⼀部科学的、系统的⼉童⼼理学著作。
该书是普莱尔在对⾃⼰的孩⼦从出⽣到三岁进⾏系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
从研究⽬的和内容、研究⽅法和⼿段以及影响来看,该书的出版可看作是⼉童⼼理学诞⽣的标志。
因此本题选B。
4.关于毕⽣发展思想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物学和⽂化因素会以稳定的⽅式对不同个体发⽣影响。
√B.发展是跨越终⽣的。
C.发展包括得与失。
D.发展是可修正的。
解析:5.对个体⼀⽣全程的发展率先做出研究的是(分数:2.00)A.霍尔(Hall)B.普莱尔(Preyer)C.荣格(Jung) √D.古德伊洛弗(Goodenough)解析:解析:普莱尔关注0⼀3岁⼉童的发展。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1(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2,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拉丁方实验设计属于(分数:2.00)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混合设计D.对照组设计解析:解析: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是被试内设计中平衡实验材料顺序误差的两种方法。
因此本题选A。
3.在一个2×2的被试内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3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分数:2.00)A.30 √B.60C.90D.120解析:解析:在被试内设计中,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处理,因此每种处理使用多少被试,整个实验就需要多少被试,因此本题选A。
4.在一个3×2的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3种水平,若每种处理使用3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分数:2.00)A.30B.60C.90 √D.180解析:解析:在这个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3种水平,说明共有三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在被试内因素上进行两种处理,使用同样的被试。
因此,三个实验组共需90名被试。
故本题选C。
5.在2×3的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2种水平。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的因素有(分数:2.00)A.2个√B.3个C.5个D.6个解析:解析:当实验设计用A×B表示时,说明研究的因素有两个,研究因素的数量与设计类型和每种因素涉及的水平数没有关系。
因此本题选A。
6.在探讨情绪(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活动性质(丰富、单调)、估计方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评估、事后回忆)对时间估计的影响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分数:2.00)A.二因素设计B.三因素设计√C.四因素设计D.三水平设计解析:解析:实验设计名称中的因素就是自变量。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27(题后含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2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在百米赛跑中,如果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时间过长,会影响赛跑结果,这是因为( )。
A.注意的动摇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正确答案:A解析:注意的动摇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
在百米赛跑中,若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会引起运动员的注意动摇而影响比赛成绩。
注意的分散(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的现象。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A.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B.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C.交通工具D.被访问者的合作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概述3.色觉的三色理论能很好地说明( )。
A.颜色混合B.颜色对比C.色盲D.后像正确答案:A解析:托马斯·杨提出三色理论假定,在人的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该理论能很好地说明颜色混合的事实。
但该理论不能解释色盲现象。
知识模块:感觉4.视觉感受野位于( )。
A.外侧膝状体B.额叶D.视觉皮层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5.问一个人三点水(氵)加一个“来”字读什么之后,再问他三点水(氵)加一个“去”字读什么,他竟然一时语塞,不知道这(法)是什么字。
影响这个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定势D.知识的表征正确答案:C解析:定势是指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叫心向。
在问题解决中,定势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在本题中,定势就起到了消极作用。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6.提出心理发展是“连续的”“没有阶段的”和“发展只有量的增加”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是( )。
A.精神分析论B.发生认识论C.社会文化历史论D.认知发展论正确答案:C解析: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56(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5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对待人类被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对人的尊重B.有益性C.最大利益D.公正正确答案:C解析:对待人类被试的基本原则包括对人的尊重、有益性、公正,不包括最大利益原则。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2.当出现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时,存在问题的因变量指标的标准是A.有效性B.客观性C.敏感性D.数量化正确答案:C解析:当测量指标选择得过于容易时,就会出现天花板效应,又称高限效应。
当测量指标选择得过于困难时,就会出现地板效应,又称低限效应。
出现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时,测量指标都不能灵敏地反映出因变量的变化,即因变量的指标缺乏敏感性。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3.在某项教学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一个平均智力分数较低的班级和一个平均智力分数较高的班级进行研究,其中智力分数较低的班级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智力分数较高的班级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该研究中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A.消除法B.恒定法C.对立法D.抵消平衡法正确答案:C解析:对立法是通过使额外变量和自变量处于对立的地位,来消除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方法。
在本研究中,智力是一种额外变量。
选择智力水平较低的班级就是使这一变量与教学方法处于对立地位,从而探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回答问题。
4.这种设计属于A.被试问设计B.混合设计C.ABBA设计D.拉丁方设计正确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知,本实验中有两种处理方式,两种处理方式的排列方式是ABBA,BAAB。
该种设计方法被称为ABBA法。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5.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A.顺序误差B.期望误差C.实验者效应D.动作误差正确答案:A解析:ABBA法主要用来控制顺序误差。
因此本题选A。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17(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1885年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是( )。
A.詹姆斯B.费希纳C.斯蒂文斯D.艾宾浩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2.关于某种特殊条件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可检测的预测叫做( )。
A.推论B.数据C.外化解释D.假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3.各种可以操纵量和质的变化的刺激,一般称为( )。
A.课题变量B.环境变量C.被试变量D.暂时的被试变量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4.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5.序列反应时任务应用哪种反应时技术推出内隐学习的发生?( )。
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速度一反应权衡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6.斯腾伯格(S.Ster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C.简单反应时法D.选择反应时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7.在用最小变化测量阈限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可以判定被试存在( )。
A.练习误差B.习惯误差C.期望误差D.疲劳误差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8.有可能产生动作差误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是( )。
A.最小变化法B.阶梯法C.恒定刺激法D.平均差误法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9.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
A.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B.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10.在低亮度环境下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称为( )。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最先提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的人是( )。
A.威尔尼克B.布洛卡C.潘菲尔德D.波伊劳德正确答案:D解析:最先提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的人是波伊劳德。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感受性不易发生变化的感觉适应现象是A.痛觉适应B.嗅觉适应C.暗适应D.明适应正确答案:A解析:痛觉适应不易发生,即痛觉的感受性不易发生变化。
在嗅觉适应和明适应发生的过程中,感受性都会降低。
暗适应的过程中感受性提高。
各种感觉适应都有其生物学意义。
痛觉难于适应,因为痛觉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3.“潜移默化”是( )。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外显记忆D.内隐记忆正确答案:D解析: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知识模块:记忆4.关于记忆的SPI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A.各个记忆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B.各个记忆系统的存储是独立的C.各个记忆系统提取信息时是相互关联的D.各个记忆系统提取信息时既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正确答案:A解析:图尔文(Tulving,1995)提出的SPI理论,试图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的概念统一到一个更综合的框架中。
该理论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囊括到该理论对提取方式的论述中。
该理论提出记忆包括五个系统,其中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的提取方式是内隐的,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的提取方式是外显的。
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5.认为表象可以将识记项目组成一个单元,增强项目间联想的程度的理论是A.计算理论B.关联一组织理论C.命题理论D.多水平模型正确答案:B解析:鲍尔(Bower,1970)提出了表象的关联一组织理论(re|ational—organizational theory)。
这个理论认为,外在的刺激都是以代码的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随机呈现相同数量的靶子词,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左耳或右耳听到靶子词时,要分别做出反应。
结果发现,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都超过50%,且差异不显著。
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A.衰减理论B.晚期选择理论C.资源有限理论D.早期选择理论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注意实验和注意理论的了解与掌握。
衰减理论认为,注意的工作方式不是以全或无的单通道方式,而是多通道方式工作,但是在多通道的信息加工中,每个通道的信息得到的加工程度是不一样的。
追随耳的信息加工方式如过滤器模型所述,而非追随耳的信息也有可能通过过滤器而被加工。
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在通过过滤器时被衰减,在意义分析的过程中,有可能被过滤掉,也有可能因为其他一些因素而被加强(如自己名字)。
衰减理论和过滤器理论都属于早期选择理论。
后期选择理论认为,注意并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该理论认为,感觉器官感受到的所有刺激都会进入高级分析过程。
中枢则根据一定的法则进行加工,对重要的信息才做出反应,而不重要的信息则因未继续进行加工可能很快被新的内容冲掉。
这个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因而它也被称作反应选择模型。
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把注意看做心理资源,认为人的心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
注意的功能就是资源分配(因此该理论也称为资源分配理论)。
如果一个任务没有用尽所有的资源,那么注意可以同时指向另外的任务。
题中的实验结果显示,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超过50%,说明被试对靶子词的反应不是随机的。
那么就是说明两耳对所有的信息在注意之前都进行了分析,这符合晚期选择理论。
因此本题选择B。
2.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比,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更强调A.社会起因B.个体起因C.婴儿期的发展D.青少年期的发展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_真题-无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总分300,考试时间180分钟)单选题1. 1.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是()。
(2013年)A. 冯特B. 艾宾浩斯C. 铁钦纳D. 巴甫洛夫2. 2.在实验中,如果被试在自变量各个水平上的因变量作业成绩都很高且无法明显差异,说明实验存在( )。
(2018年)A. 霍桑效应B. 晕轮效应C. 地板效应D. 天花板效应下表为一个考察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
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3. 3.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 )。
(2016年)A. 被试内设计B. 被试间设计C. 嵌套设计D. 事后回溯设计4. 4.根据所列结果,该实验可能存在( )。
(2016年)A. 交互作用B. 易化作用C. 抑制作用D. 强化作用5. 5.根据所列结果,还应考虑实验可能存在( )。
(2016年)A. 霍桑效应B. 安慰剂效应C. 地板效应D. 天花板效应6. 6.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2014年)A. 2×3设计B. 1×3设计C. 2×2设计D. 3×3设计7. 7.根据波普尔(K.R.Popper)的证伪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A. 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实,则该理论一定是正确的B. 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伪,该理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C. 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D. 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该理论也不一定是错误的8. 8.在选择因变量的测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其()。
(2011年)A. 稳定性、客观性、可辨别性B. 恒定性、数量化、整体性C. 情景性、整体性、可辨别性D. 客观性、数量化、组织性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回答:9. 9.这种设计属于(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16(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选择( )是研究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科学地选择是保证结果科学性与可靠性的基本前提。
A.研究课题B.研究的被试群体C.研究方法D.研究变量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2.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
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韦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3.下面不会引起天花板效应的是( )。
A.被试不具代表性B.让四年级学生做10以下加减法C.题目过难D.被试不了解实验目的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4.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记忆,则材料是( )。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5.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 )心理过程的研究。
A.有意识B.无意识C.前意识D.潜意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6.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pard)在“心理旋转”试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应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
A.0°B.90°C.180°D.270°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7.内隐联想测验是对( )进行测量。
A.内隐社会认知B.内隐记忆C.无意识想象D.无意识推理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8.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
A.极限法B.恒定刺激法C.阶梯法D.平均差误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9.极限法与阶梯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系列交替进行B.每一系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C.刺激强度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连续进行D.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10.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试卷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试卷2(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 )实验设计采用循环法平衡实验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顺序、被试差异都作为自变量因素来处理(分数:2.00)A.拉丁方√B.随机区组C.完全随机化D.四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各种实验设计方法特性的掌握。
拉丁方平衡设计又叫轮换设计。
在该设计中,实验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循环轮换的方法,以消除实验的顺序效应。
当自变量的水平超过两个时,拉丁方设计是较为常见的设计。
随机区组也是克服实验顺序效应的一种方法,首先把被试按某些特质分到不同的区组内,使各区组内的被试比区组间的被试更接近同质。
将被试分好区组后,然后再将各区组内的被试随机分到各不同的实验处理成实验组、控制组内。
完全随机化设计是组间设计的一种形式,在这种设计中,由于被试是随机取样并随机安排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的。
四组设计也是组间设计的一种形式指又称所罗门设计,是指将被试随机取样,并随机分为四组,两组为实验组,两组为控制组,两组中一组有前测,一组无前测。
3.如果自变量是连续的量的变化,则要求所选自变量的检查点一般以( )为宜。
只有这样,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分数:2.00)A.2~3个B.3~5个√C.5~7个D.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选择自变量的检查点的理解和掌握。
自变量的变化范围不宜过小,这样才能更容易地看出它与因变量的关系。
所以检查点也不宜过少。
如果自变量是连续的量的变化,则要求所选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值——检查点,至少要三个,一般3~5个为宜。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0(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考察危机情境救助行为的性别差异的研究中,自变量是(分数:2.00)A.被试特点√B.作业特点C.环境特点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解析:解析:心理学实验的自变量包括作业特点的自变量、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以及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等类别。
被试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智力、受教育水平、人格特征等属于被试特点的自变量,这种自变量是不能随意改变或操纵的。
因此本题选A。
3.在考察情绪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分数:2.00)A.被试特点B.作业特点C.环境特点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解析:解析:心理学实验的自变量包括作业特点的自变量、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以及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等类别。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这种自变量主要包括实验指导语、实验情境造成的暂时的被试差别以及药物、醉酒或催眠造成的暂时的被试差别。
因此本题选D。
4.在考察不同危机情境类型中救助行为差异的研究中,自变量是(分数:2.00)A.被试特点B.作业特点√C.环境特点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解析:解析:心理学实验的自变量包括作业特点的自变量、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以及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等类别。
作业特点的自变量就是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
因此本题选B。
5.一项实验拟考察疲劳对识记的影响,则疲劳是(分数:2.00)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解析:解析: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独立变量,它是实验者在研究问题、实施实验时有意加以选择和操纵的变量。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分数:2.00)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华生解析:解析:在桑代克的研究中,猫被放入迷笼中,猫逃出去就会得到食物,经过反复,猫的正确反应越来越多,错误反应越来越少。
桑代克提出猫形成了工具性的条件反射。
因此本题选A。
3.斯金纳通过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分数:2.00)A.个体的自发行为后获得强化刺激√B.环境刺激与随后的反应形成联系C.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形成联系D.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形成联系解析: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个体自发行为之后获得相应的强化刺激,从而导致这个自发行为在相应的环境刺激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因此本题选A。
4.下面的实验中属于认知性学习实验的是(分数:2.00)A.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B.桑代克的迷笼实验C.斯金纳使用“斯金纳箱”做的实验D.苛勒的大猩猩“取香蕉”实验√解析:解析:苛勒所作的大猩猩“取香蕉”实验证明学习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组织一种完形,因此本题选D。
5.镜画描图实验可用来考察(分数:2.00)A.条件反射的形成B.顿悟学习的过程C.学习迁移现象√D.试误学习的过程解析:解析:镜画描图实验可用来考察优势手的练习对非优势手的影响,这是学习迁移现象。
因此本题选C。
6.托尔曼认为,强化物不是引起学习的关键因素。
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分数:2.00)A.顿悟学习实验B.位置学习实验C.系列学习实验D.潜伏学习实验√解析:解析: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在没有强化物的条件下,动物照样进行了学习,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主要的心理学实验)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主要的心理学实验)模拟试卷4(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要求被试在识记材料后,尽量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通过再现识记材料占总材料的比例,确定感觉记忆的保存量,称为( )。
(分数:2.00)A.全部报告法B.部分报告法√C.顺序再现法D.延迟部分报告法解析:解析:研究感觉记忆的方法主要有再现法和再认法,实验是通过让被试识记一系列刺激材料,识记后,要求他将识记的材料再现和再认出来。
再现法又可分为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
部分报告法要求被试在识记材料后,尽量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通过再现识记材料占总材料的比例,确定感觉记忆的保存量。
2.斯腾伯格最早对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进行研究,揭示了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 )。
(分数:2.00)A.平行扫描B.自动系列扫描C.完全系列扫描√D.直接通达解析:解析:斯腾伯格的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内容的提取采取的是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
3.沃和诺尔曼对短时记忆的遗忘进行了研究,得出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 )。
(分数:2.00)A.干扰√B.衰退C.动机D.提取失败解析:解析:沃和诺尔曼对短时记忆的遗忘进行了研究,表明,无论在哪种速度呈现下,被试的回忆正确率都随数字的增加而减少,且不受间隔时间的影响。
这一实验结果说明,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干扰信息造成的。
4.启动效应实验是研究( )的一种方式。
(分数:2.00)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内隐记忆√解析:解析:启动效应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
启动效应实验是研究内隐记忆的一种主要方式。
5.词干补笔测试是( )常用的方法。
(分数:2.00)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内隐记忆√解析:解析:补笔是提供缺笔字,要求被试把他们心中首先想到的单字想出来。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59(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5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实验心理学研究通常要遵循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和研究报告撰写等基本程序,其中,确定实验类型一般是在A.课题确定阶段B.被试选择阶段C.实验控制阶段D.数据整合阶段正确答案:A解析:确定课题的过程包括选择课题、确定实验类型和提出假设三个步骤。
所以,本题选择A。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2.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恒定法B.排除法C.平衡法D.对抗法正确答案:B解析: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双盲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双盲法属于排除法。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3.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的前提假设是A.实验组和控制组是同质的B.统计技术可以解决不进行前测造成的问题C.后测工具的信度较高D.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较高正确答案:A解析: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没有前测,它要求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之前是不存在差异的。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4.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需要满足的标准不包括A.简洁性B.客观性C.有效性D.数量化正确答案:A解析: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三个标准:(1)有效性,是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
(2)客观性,是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
(3)数量化,指标能数量化,也就便于记录、便于统计,并且量化的指标能进行比较。
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5.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好的一组会退步,差的一组会进步,这种现象被称为A.统计回归B.实验者效应C.分组效应D.统计结论回归正确答案:A解析:统计回归就是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好的一组会退步,差的一组会进步,从而导致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25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25(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分数:2.00)A.认知√B.动机C.情绪D.意志解析:解析: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人们的所有心理活动都离不开认知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因此本题选A。
3.关于感觉和知觉的论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感觉是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B.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感觉的简单相加√C.知觉过程中人们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D.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始于感觉和知觉解析:解析: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其加工过程完全依赖于外界信息,是纯粹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过程。
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其加工过程不仅依赖外界信息,还依赖人的知识经验,因此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知觉不是对感觉的简单相加,有超越感觉成分的独特属性。
因此本题选B。
4.人们对生物进化规律的认识主要凭借的认知过程是(分数:2.00)A.记忆B.知觉C.注意D.思维√解析:解析: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思维。
人们对生物进化规律的认识需要做各种推理和判断,因此主要依赖思维。
因此本题选D。
5.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是(分数:2.00)A.心理过程B.心理结构√C.心理的脑机制D.心理的环境基础解析:解析: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过程,这是心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7(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前瞻记忆的研究中,进行中任务和靶事件加工类型一致时,前瞻记忆的表现好于不一致时。
这一现象称为(分数:2.00)A.TAP效应√B.情境依存性效应C.状态依存性效应D.编码特异性效应解析:解析:TAP效应就是迁移恰当加工(Transfer appropriate processing)效应,是指进行中任务和靶事件加工类型一致时,前瞻记忆的表现好于不一致时的现象。
进行中任务一般可分为语义型(semantic)和知觉型(perceptual)两种,语义型任务要求对所涉及的字词进行语义加工,知觉型任务要求对字词的外在知觉特征进行判断。
前瞻记忆的靶事件也分为这样两种类型。
于是,在实验设计上,进行中任务和靶事件就有4种组合情况,即语义一语义,知觉一知觉,语义一知觉,知觉一语义。
一些研究表明,前两种情况,即进行中任务和靶事件加工类型一致时,前瞻记忆的表现好于后两种情况,这就是TAP效应。
因此本题选A。
3.既可以考察对单词,也可以考察对图片、脸谱等材料的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是(分数:2.00)A.错误联接范式√B.联想研究范式C.KK范式D.误导信息干扰范式解析:解析:用于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主要有联想研究范式、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错误联接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
其中联想研究范式和无意识知觉范式主要考察的是人们对单词的错误记忆;错误联接范式既可以考察对单词,也可以考察对图片、脸谱等材料的错误记忆;而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则是考察人们对事件的错误记忆。
因此本题选A。
4.提取诱发遗忘研究通常采用的实验范式是(分数:2.00)A.单字方法B.字表方法C.提取练习范式√D.自由回忆实验解析:解析:提取诱发遗忘研究的一般实验范式称为提取练习范式。
单字方法和字表方法是定向遗忘研究通常采用的两种方法。
因此本题选C。
5.定向遗忘效应产生时(分数:2.00)A.TBR的成绩显著高于TBF的成绩√B.RR的成绩显著高于CR的成绩C.对RP —样例的回忆率显著低于对Nrp样例的回忆率D.对RP +样例的回忆率显著低于对Nrp样例的回忆率解析:解析:定向遗忘研究中,向被试呈现一定的材料,其中一些材料必须记住(t0—be—remembered,简称TBR),一些材料必须遗忘(to—be—forgotten,简称TBF),如果记住项目的成绩明显优于遗忘项目的成绩,那么定向遗忘效应便产生了。
因此本题选A。
6.学习一组刺激后,要求被试按照刺激呈现的顺序依次将呈现的刺激回忆出来。
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分数:2.00)A.系列回忆法√B.再认法C.自由回忆法D.对偶联合法解析:解析: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又称顺序再现法。
因此本题选A。
7.华生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采用的情绪的研究方法属于(分数:2.00)A.形容词检表法B.时间抽样法C.情绪诱导法D.刺激一反应法√解析:解析:华生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采用的是条件性情绪技术,该技术属于刺激一反应法,因此本题选D。
8.可以操纵情绪状态以探讨情绪和其他心理变量间关系的情绪研究方法是(分数:2.00)A.形容词检表法B.时间抽样法C.情绪诱导法√D.刺激一反应法解析:解析:情绪诱导法可以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其他这些指标间的关系。
因此本题选C。
9.情绪的主观体验的测量方法主要是(分数:2.00)A.量表法√B.生物反馈技术C.情绪识别技术D.情境模拟技术解析:解析:情绪的主要体验主要通过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到的经验进行测量,其测量方法就是量表法。
因此本题选A。
10.通过耳麦给被试两耳同时放音,在放音的过程中要求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某只耳朵听到的声音。
结果表明,对于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够很好地复述,而对于非追随耳的信息,被试的回忆效果很差。
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从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试也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即使把录制语文材料的磁带倒过来放,他们也不知道。
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分数:2.00)A.衰减理论B.晚期选择理论C.资源有限理论D.过滤器理论√解析:解析:过滤器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
过滤器根据信息物理特征选择性地让部分信息通过它。
也就是说,在通过过滤器之前,个体获得的仅仅是对信息的物理特征的表征。
题中实验支持过滤器模型的观点。
因此本题选D。
11.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
这种实验范式是(分数:2.00)A.搜索范式B.双任务范式C.过滤范式√D.提示范式解析:解析:过滤范式的基本原理是: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
这种范式对于涉及抑制无关输入的加工过程研究很有效。
过滤范式主要有双耳分听技术、整体一局部范式、双侧任务范式和负启动范式。
因此本题选Co12.某个目标刺激在某个位置呈现后400毫秒在同一位置呈现和在其他位置呈现,被试的反应时不同,前者慢于后者。
这种现象是(分数:2.00)A.注意瞬脱B.注意分散C.返回抑制√D.非注意盲视解析:解析: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是指对先前在同一位置上曾经重复出现过的目标反应减慢的现象。
Tipper等人将其称作受注意刺激重复(attended repetition)。
因此本题选C。
13.当N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实验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会变慢,这种现象是(分数:2.00)A.注意瞬脱B.注意分散C.返回抑制D.负启动√解析:解析:有关分心信息抑制的研究则主要使用负启动范式。
负启动是指当N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实验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变慢的现象。
因此本题选D。
14.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这种注意研究的范式是(分数:2.00)A.整体一局部范式B.双任务范式√C.双侧任务范式D.提示范式解析:解析:双任务的基本方法是: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就是把一个任务中的作业定义为另一个任务的作业水平的函数。
因此本题选B。
15.在ERP的各种成分中,通常被作为指标的成分是(分数:2.00)A.P 1B.P 2C.N 2D.P 3√解析:解析:经典的ERP成分包括P 1、N 1、P 2、N 2和P 3,P 3是作为经常使用的指标。
因此本题选D。
16.测量生理活动的变化或异常引起的血氧含量变化的技术是(分数:2.00)A.事件相关电位B.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C.脑磁图D.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解析:解析: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采用核磁共振仪测量生理活动的变化或异常引起的血氧含量变化的技术,通常血氧含量升高说明流入某一组织或大脑功能区域的血流增加,则表现出该组织或者功能区活动处于激活状态。
因此本题选B。
17.双手调节器通常用来研究(分数:2.00)A.注意分配√B.情绪特性C.思维特征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解析:解析:双手协调器是~种主要研究注意分配和双手协调技能的仪器。
因此本题选A。
18.多重选择器通常用来研究(分数:2.00)A.注意分配B.情绪特性C.思维特征√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解析:解析:多重选择器(或耶克斯选择器)是通过对被试简单和复杂的空间位置的概念形成过程的观察来研究思维的仪器。
因此本题选C。
19.关于听觉掩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单耳掩蔽作用比双耳要显著B.无论何种掩蔽,只要掩蔽声强度增加,就会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C.同时掩蔽的最大掩蔽量出现在掩蔽声频率附近D.掩蔽声和被掩蔽声相距时间很短时,后掩蔽作用大于前掩蔽作用解析:解析:对于前掩蔽或后掩蔽来说,掩蔽声强度增加,并不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而同时掩蔽的掩蔽声强度增加会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
故本题选B。
20.光谱感受性曲线表明人们(分数:2.00)A.与明视觉相比,在暗视觉条件下对波长较长的光更敏感B.与暗视觉相比,在明视觉条件下白光更敏感C.与明视觉相比,在暗视觉条件下的感受阈限更低D.与暗视觉相比,在明视觉条件下对红色的光更敏感√解析:解析:暗视觉比明视觉对光谱的蓝端更敏感;而明视觉比暗视觉对光谱的红端更敏感。
故本题选择D。
21.在测量图形识别阈限实验中,不属于减弱视觉刺激的方法是(分数:2.00)A.使用光谱波长较短的颜色√B.减低照明强度C.缩短刺激呈现的时间D.使用边缘视觉解析:解析:图形识别阈限实验中,减弱视觉刺激强度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四种:使用边缘视觉:降低照明强度;缩短刺激呈现的时间;移去刺激使用的图形而以图形的记忆痕迹为基础。
所以,本题选择A。
二、多选题(总题数:8,分数:16.00)22.联想研究范式包括(分数:2.00)A.KK范式B.类别联想研究范式√C.DRM范式√D.错误联接范式解析:解析:联想研究范式包括集中联想研究范式(也称DRM范式)和类别联想范式。
因此本题选BC。
23.刺激一反应法是情绪研究中的有一种典型方法,该方法的研究范例主要包括(分数:2.00)A.图片诱导技术B.时间抽样技术C.条件性情绪技术√D.双跑道程序√解析:解析:刺激一反应法认为,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可通过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来推测内部情绪。
典型的刺激一反应法研究范例主要包括条件性情绪技术和双跑道程序。
因此本题选CD。
24.情绪的生理指标包括(分数:2.00)A.脑电波√B.皮肤电反应√C.生化指标√D.呼吸状况√解析:解析: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当有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因此这些生理变化可以作为情绪研究的客观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脑电波、皮肤电、生化指标、循环系统的状况等。
因此本题选ABCD。
25.注意研究的过滤范式的类型有(分数:2.00)A.双耳分听技术√B.整体一局部范式√C.双侧任务范式√D.负启动范式√解析:解析:过滤范式的基本原理是: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